搭建三大平台加强大学生网络文明建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搭建三大平台加强大学生网络文明建设
摘要:网络虚拟社会和现实生活一样,存在着不文明、不道德的现象。

通过对西安某大学1 000位不同年级大学生的随机抽样调查,发现电子类大学生网络文明尚存一些问题,应以通过搭建教育、服务、管理三大平台来加强大学生网络文明建设。

关键词:大学生;三大平台;网络文明
网络文明是随着网络技术而出现的人类社会文明的新形态,是以计算机及其附属设备作为物质载体,以上网为主体,以数字化为基本手段,以虚拟的空间为主要传播领域,是人、网络、信息三位一体的产物,是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融合为物质基础,以发送和接收信息为核心的一种崭新的群体文明。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人,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网民比例为22.4%,大学生仍然是我国网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大学生校园网络文明建设对我国互联网整体环境的净化起到引领和带动作用。

一、电子类大学生网络文明现状调查
调查对象为西安某大学大一至大四的1 000名学生,采用团体施测法,共发放问卷1 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61份,回收率为96.1%,采用Spss for Windows10.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92.8%的学生拥有自己的电脑,83.6%的学生每天都上网,7.5%的学生每2~3天上一次,每次上网时间一般在1~3小时。

查询信息、上网聊天、网络游戏是上网的三大目的,网络对大学生们的影响与日俱增。

关于网络文明言行方面,61.5%的同学受到网络不文明言行的攻击;
32.5%的学生在网络上使用过不文明语言;19.5%的学生对网上聊天持“尽量不说真话”的态度,87.2%的学生愿意遵守网络文明公约,6.3%的学生明确表示不愿意遵守;53.2%的学生会主动制止或劝导周围同学的网络不文明行为,但也有36.4%的学生对此不作为。

以上数据说明,大部分学生愿意遵守网络文明公约,但共同维护的意识还有待提高。

关于网络不良信息方面,35.7%的学生浏览过色情网站;在“你认为浏览色情网站算不算道德败坏”的调查中,53.2%的大学生认为不能完全算,12.4%的人认为大学生应该具有开放的思想,也有20.9%的人认为是素质低下;62.1%的学生不浏览网页上反动、迷信信息;73%的学生对网络迷信持完全不相信的态度;对于网络上的黄色链接,43.1%的不看也不举报,23.3%的人选择不一定看,但一定不举报;
41.7%的人认为不会对色情网站中的内容想入非非。

以上数据说明大部分学生对网络色情具有较强的抵御能力。

在网络上发布谣言或不满言论方面,2.1%的学生承认在网上发布过谣言,5.3%的学生承认在网上发表过不满言论,64.3%的人认为在BBS 上发表不满言论是发泄感情的好办法,30%的人认为很无聊。

这表明,当学生遇到不满意的事情时,很可能利用网络作为发泄工具。

关于网恋方面,53.1%的学生不相信网恋,15.4%的学生期待网恋;
当网友提出见面时,9.6%的人会同意见面。

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对网恋具有清醒地认识。

另外,23.4%的学生有过入侵机密网页的想法,13.9%学生想过下载非法的黑客软件盗取别人的账号,8.3%的学生在网上进行过赌博。

二、电子类大学生网络文明现状分析
以上调查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在大是大非面前具有较强的分辨力,尤其是对于网络发展过程中的各种不文明现象和行为,大学生都能辩证地看待,并具有清醒地认识。

大学生使用网络的整体现状是乐观的,大部分学生都能遵守网络文明公约,能有效地使用网络为自己的学习工作服务。

但在调查中我们仍发现一些问题。

1.部分学生在网络虚拟环境中缺乏责任感
由于网络世界的开放性和虚拟性,信息传播的快捷性与交互性、信息内容的广泛性与多元性,使得网络虚拟空间中既有积极信息又有大量不良信息。

面对网络的不良信息,部分学生要么持默许、盲目宽容的态度,要么持跟风、主动迎合的态度。

同时,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一些学生自认为在网上发表的言论不会被追究,责任感弱化,进而出现不负责任的言行、言语偏激,甚至歪曲事实,诋毁他人。

2.部分学生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失去自控力
部分学生过分沉迷于网络世界,脱离社会,逐渐成为网络的奴隶。

尤其当大学生在虚拟的世界获取的快乐比现实世界多时,就会失去自控力,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网络世界中,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就会迷失自我、学习退步,造成留级或退学的后果,甚至走上犯罪的道
路。

3.网络虚拟环境影响部分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
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长时间处于“人机对话”的交流方式,容易产生精神麻木和道德冷漠,并失去现实感和有效的道德判断力,影响正确“三观”的形成。

三、搭建三大平台,加强网络文明建设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网络文明和网络德育教育,开展文明上网和文明网站创建活动,引导校园网站工作人员和大学生自觉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讲究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积极传播健康信息,扩大主流舆论,自觉抵制有害信息、网络滥用行为和低俗之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遵循互联网的客观规律,充分利用网络传播速度快、信息容量大、覆盖面广及交互性强等优势,把握网上舆论引导主动权,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氛围。

1.搭建教育平台,引导学生文明上网
重视网络法制宣传和教育。

网络社会的“虚拟性”并不意味着“虚无”,通过教育、宣传、监督、规劝、舆论等形式在学生中建立具有普遍适应性、层次较高的网络伦理和道德规范标准。

针对大学生中不知法、不懂法的现象,积极引导学生以遵纪守法为荣,对有关网络法律问题进行思考,如利用典型案例教育学生触犯网络法律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以起到警醒作用;同时,在学校相关网站或BBS上开辟融知识性和娱乐性为一体的法制教育网页,设立在线答疑、在线讨论等栏目,
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对网络违规现象的深入探讨,以提高他们的鉴别力。

提高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健康上网。

通过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学生个体素养,使学生具有自省、鉴别、判断能力和批判意识。

2.搭建服务平台,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主动进军网络,充分利用大学生对互联网的认可和偏爱,以及互联网信息容量大、查询方便快捷的特点,大力弘扬主旋律。

大力建设校园网,营造优良的大学生网络虚拟社区和校园文化,通过学生事务信息平台、校园BBS、博客、微博等丰富多彩的栏目,满足学生学习、休闲、娱乐、交友等方面的需求,及时调查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关注的实事热点,进行有针对的教育和引导,创造一个有时代特点、良好学风和优良传统的文化和育人环境。

例如可以把目前高校学报、广播、闭路电视等宣传教育媒体,通过网络整合起来,丰富校园网虚拟社区的信息资源,加大信息传播的力度;建立网上课堂,将老师上课用的课件上传到网络上以备学生课余时间学习;及时发布学习信息,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任务,明确自己的学习计划;开通网上心理咨询,解答大学生的心理困惑,帮助克服心理障碍;运用电子邮箱为学生进行单独的指导与帮助;还可以开设新闻时事、政治经济、人文科技、健康体育、文学艺术等板块,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渗透和引导力度。

总之,要通过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为学生提供符合口味的信息服务,增强思想教育的开放性、多样性、灵活性和实效性。

3.搭建管理平台,加强网上信息的监控与引导
针对国内外敌对势力利用互联网进行的行动和信息垃圾泛滥的事实,采取法律手段和技术手段,加强网络管理是完全必要的。

首先,通过网络技术手段,加强高校论坛的建设与管理。

高校论坛对学生的网络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高校可围绕将论坛打造成为新型综合性服务育人平台这一目标,建设推动BBS的发展;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完善监督、强化引导、推动自律等措施完善论坛的群体规范。

其次,加强学生自身网络素养与网络言行自律的培养。

开展学生文明上网教育、网络安全教育、信息安全形势教育,组织学生共建、共享校园网络文化,强化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最后,高校充分利用网络在技术上的优势,使得学生日常管理工作获得更为有利的武器,便于学生管理工作科学化、现代化、便捷化。

例如建立完善的制度平台,通过网络平台向全体学生发布各项管理制度,把与学生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法令法规、政策文件等分门别类,设立专栏,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学生遵纪守法,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

总之,网络的发展已越来越广泛地影响着大学校园,网络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科学技术、法律道德、教育和对外交往等诸多领域。

为此,我们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在网络上营造一个健康、安全、有序、充满活力而又没有污染的文明网络环境,使网络成为大学生学习、交流、休闲、娱乐的空间。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EB/OL].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网,http://w
,[2012-01-16].
[2]徐军,刘宏.大学生网络文明道德现状及建设途径[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9).
[3]李如铁.关于广州大学城学生网络使用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12).
[4]刘昕,邢强.关于大学生网络文明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5]杨克平.大学生网络文明的缺失及重构[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8,(6).
[6]何强,徐绍琛.大学生网络行为调查与加强思政教育的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8,(13).
[7]王传中,朱伟.辅导员工作指南[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8]杨振斌,冯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