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文化在传承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筝文化在传承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古筝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历史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器物。

历史悠久的古筝文化,以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和人文品质,对传统文化的形成、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文化的兴盛,古筝文化如今却遭受到冲击冷落。

本文分析了古筝文化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此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古筝文化;传承;发展;问题;对策
一、古筝文化传承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古筝文化在历史上一度繁荣昌盛,名家荟萃,是中国封建文化兴盛的代表性文化。

如今随着我国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全球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中国不仅在经济上向世界敞开了窗口,而且在精神领域和文化生活方面也积极开展了对外交流活动,而且这种交流正在不断加强和扩大。

西方文化逐渐地与中国文化融合,并且掀起中国大众追捧的热潮,中国的文化发展逐渐向多元化发展,形成了广大社会各阶层都接受的娱乐性“通俗音乐”文化。

迎合了大众的文化消费心理。

中国古筝文化的发展问题也由此面临严峻的冲击和考验。

古筝文化在很长的时间里一直遭受冷落,逐渐成为“边缘文化”。

很多人担心古筝文化再不挽救,就会消亡。

至今为止,古筝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一直存在着许多问题,阻碍着古筝文化的前进。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古筝文化大众化程度低
古筝音乐自古就是高雅音乐,通常都是在宫廷、贵族和士大夫阶层广受欢迎,古人亦说古筝“难学、易忘、不中听”,“琴到无人听时工”,“不中听”、“无人听”。

因为古筝音乐风格属于淡静、虚静、深静、幽静、恬静等等静态的美,并且蕴含深刻的哲学思想,所以更加需要深刻感悟。

如今人们在这个现代化的社会中,接受传统文化熏陶就已经十分少了,对于古筝文化这样一个处于“边缘文化”的旧文化,更是不甚了解。

根据对各类人群的调查,80.9%的人完全不知道古筝为何物,形状如何,何等声音,怎样弹奏,还有很多人将古筝与古筝混淆,更不要提了解古筝蕴含的中国历史和文化,由此可见古筝的大众知晓度是如何低。

余下知道古筝的人群,71.4%的人认为古筝“听不懂”,不好听。

古筝文化大众化问题严重影响了古筝文化的发展。

(二)古筝文化专业人才缺失
目前我国音乐演出团体中,真正专职古筝独奏的只有少数,余的专业人员大部分都有其它职业,有的是教师,有的是工人,有的是国家公务员,有的是商人。

这里面最具专业性的要数音乐院校中从事古筝教学和研究的人。

但即便是这类人,他们大部分也是在从事其它工作之余附带地搞搞古筝的。

全国各地每年都有音乐考级,许多乐器都是考场爆满,而古筝考场却少有人光顾。

部分琴行里有可以教授古筝课的老师,却也只是会弹几个曲子,懂得基本指法和识谱,更不用提传授古筝的历史文化内涵。

古筝严重缺少正规的教学基地和机构,目前只有一些城市
有一些古筝传承人和弟子开设的古筝馆。

(三)古筝文化缺少大众传播的力量
古筝文化在发展,一些古筝艺术家和琴人都在为古筝文化的发展作出着努力,他们常常举行雅集、演奏会等等,希望对古筝文化起到宣传的作用。

但是雅集和演奏会大多只是起到了琴人们自己之间的自娱作用,宣传效果是微乎其微的。

古筝文化缺少依靠这个时代人们对许多知识文化信息获取最快最全的媒介,即大众传播。

无论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都很少出现对古筝文化的传播,偶尔有电视剧或电影里出现了古筝的声音,却因为一些导演和道具人员对古筝的一无所知,配上的道具却是古筝,或是道具是古筝,配乐却是古筝的情况也十分多见。

由于古筝文化缺少这些传播的力量,人们才对古筝文化有许多不解或误解,这深深影响了古筝文化的发展。

二、古筝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对策
(一)加大古筝文化传播力度,进行多层综合传播
古筝文化的大众化程度低,不为人所知和人们对其的误解大多是传播不力造成的。

当今社会人们认知事物早已不仅是从教育中,更多的是从大众传播的媒介中得到的,比如:报刊、广播、电视、网络都是人们每天必定关注的。

为古筝文化的当代传播,应该善于综合利用这些“电子传播媒介”,以进行“多层综合”传播。

而所谓“多层综合传播”是指在音乐传播活动中,音乐创作者或唱奏者所共同协作而成的乐音音响符号信息,可以通过口语媒介的人际传
播、或各种电子媒介的大众传播。

同时进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立体化传播。

以一次古筝演奏会传播活动为例,在演奏会的现场,古筝演奏家与听众之间的传播,能够及时反馈;演奏家向观众讲述自己所弹奏的名琴来历,琴曲意义表达梗概,是一种“口语媒介传播”性质的、“近距离、面对面”的人际传播。

与此同时,这次演奏会的音乐信息.也可以加工成音响音像制品,或由广播电台、电视台采录编辑制作成专题节目,甚至通过电台、电视台或网络进行同步现场直播。

(二)大力实施古筝进校园工作
校园是古筝文化的观众和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

可以大力度地将古筝文化引进校园当中,先从艺术音乐学院开始,在校园内举行演奏会,通过老师对学生的宣传、海报宣传等等,推广古筝在校园中的知名度,在校园内发展人才的挖掘和培训,可建立古筝社团,与古诗词社、书法美术社团、戏曲社团相互交流。

(三)古筝文化应与时俱进
古筝文化由于其特殊性和发展的不到位,传承人才少,于是延伸性十分小,很难创新,也鲜有创作。

古筝的历史传统就是以发展为基础,最突出的发展就是创作。

但如今琴界中无论在琴学理论还是在琴曲创作上,大都抱有“背靠大树好乘凉”的心理。

古筝文化要想发展,不能满足于成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精英文化类型中的“阳春白雪”,而与其它文化类型对立起来,仅靠学者的社会责任感和政府的财政支援来被“原汁原味”的保存、守护和
研究,而应该迎合时代以进行多层融合和创新。

作为古筝文化的特性,同时在这个基础上融合各方面文化,加以创新。

在整理琴曲打谱的同时,创作新曲,融入现代气息和元素。

还可将古筝文化与其它文化一同推广,例如琴道与茶艺相互融合,与歌合为“琴歌”,还可以成为瑜伽音乐。

(四)古筝文化应当产业化
传统音乐文化发展、变革的“当代”,是一个工业现代化、经济市场化的时期。

在这一历史进程当中。

音乐文化与其它文化事业一样,告别了缓慢的小农经济式的社会经济基础和音乐生产规模,进人到庞大的、基于现代工业文明的社会化大生产时期。

音乐文化发展成为一种文化工业。

另一方面,音乐的商品价值也急速膨胀.音乐文化事业开始成为蕴含无限商机的“市场”。

这种“市场”形成的基础就是人们的文化消费心理和需求。

因此,与西方的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相似,在这样一个时期中,随着现代传媒迅速发展的刺激,众多从事音乐商品生产的企业、公司也应运而生。

音乐商品生产已成为了一个热门的文化产业。

综上所述,古筝文化作为一直对中国思想精神文化有着深远影响的集大成者,以及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在这种大背景下,其传承和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古筝文化已经受到重大打击,并遭受冷落成为边缘文化,继续传承和发展刻不容缓,我们更应该结合时代的特点,综合运用现当代的多种传播媒介和传播手段来加强古筝文化的推广和传播,大力培养古筝文化的人才来推动古筝文化的传承,
融合多方面文化元素和创作创新来加快古筝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易存国.中国古筝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2]李美燕.琴道与美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3]刘芳.浅析道家思想对古筝艺术的影响[j].科技创新导报,2008(2).
[4]张计.论古筝音乐文化对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作用[j].学术
交流,2007(9).
[5]苗建华.古筝美学中的儒道佛思想[j].音乐研究,2002(5).
[6]叶明媚.静远淡意趣盎然——古筝音乐的空间美感[j].中国
音乐,1988(4).
[7]胡文胜.中国古筝音乐的浪漫风格[j].音乐探索,1990(2).
[8]龚一.关于古筝音乐的社会定位[j].人民音乐,200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