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景观生态学理论的应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2景观多样性原理。景观多样性表征不同景观间的差
异,是指景观单元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多样性,多用于不同景观间的比较。结构上表现为类型多样性(typediversity)、斑块多样性(patchdiversity)和格局多样性(patterndiversity),功能上表现为干扰过程、养分循环速率、斑块稳定性和变化周期等。实际工作中常用多样性指数来描述景观多样性,而用得较多的是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
功能、性质与地位主要决定于它的时空异质性。景观异质性与景观稳定性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
影响的关系,是保证景观稳定的源泉。
1.3.2
景观多样性原理。景观多样性表征不同景观间的差异,是指景观单元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多样性,多用于不同景观异质性与景观稳定性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是保证景观稳定的源泉。
1.3.3景观异质性与景观多样性关系。景观异质性与景观
多样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景观异质性的存在决定了景观空间格局的多样性和斑块多样性。一般来说,景观异质化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保持景观中的生物多样性。反过来讲,景观多样性的保存也有利于景观异质性的维持。
应用
2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在城市生态园林中的应用2.1
裂,景观的功能流受阻,所以加强孤立斑块之间的及斑块与种源之间的联系,是现代景观规划的主要任务之一。联系相对孤立的景观元素之间的线性结构称为廊道。廊道有利于物种的空间运动和本来是孤立的斑块内物种的生存和延续。从这个意义上讲,廊道必须是连续的
1.1.2斑块数目原理。减少1个自然斑块,就意味着抹去1
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息地,从而减少景观和物种的多样性和某一物种的种
1.2.2
廊道的数目原理。假设廊道是有益于物种空间动和维持的,则2条廊道比1条要好,多条廊道就减少一分被截流和分割的风险。
1.2.3廊道宽度原理。越宽越好是廊道建设之一。廊道如果达不到一定的宽度,不但起不到维护保护对象的作用,反而为外来物种的入侵创造条件。
1.3
景观异质性与多样性原理
1.3.1
景观异质性原理。景观本质上是一个异质系统,正是因为异质性才形成了景观内部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价值流,才导致了景观的演化、发展与动态平衡。一个观的结构、
景观生态学概念,基本理论
景观是一个由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镶嵌体,而其组成单元称之为景观要素,按照各种景观要素在景观中的地位和形状,景观要素分成3种类型:斑块(嵌块体),廊道(走廊),基底(本底)。
斑块:与周围环境在外貌或性质上不同,并具有一定内部均质的空间单元。不同斑块的大小、形状、边界以及内部均质程度都会表现出其差异性,也有其特定的意义。斑块的大小、形状及数目对生物多样性和各生态过程都会有影响。紧密型形状在单位面积中的边缘比例小,有利于保蓄能量、养分和生物,而松散型形状易于促进斑块内部与外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尤其是能量、物质和生物方面的交换。斑块的大小、形状及边缘效应等理论应用于城市园林中点与重点面的规划,主要寻求城市中点及主要专用绿地(面)的布置、大小、形式的生态效应及其相连关系,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公园、广场、小游园的定位、定规、定形提供生态学依据。
才有可能涵养水源,联接河流水系和维持林中物种的安全和健康,庇护大型动物并使之保持一定的种群数量,并允许自然干扰(如火灾)的交替发生。总体来说,大型斑块可以比小型斑块承载更多的物种,特别是一些特有物种只有可能在大型斑块的核心区存在。对某一物种而言,大斑块更有能力持续和保存基因的多样性,不过小斑块也可能成为某些物种逃避天敌的避难所。
廊道:景观中的廊道是两边与基底有显著区别的狭带状地,有着双重性质:一方面将景观不同部分隔开,对被隔开的景观是一个障碍物;另一方面又将景观中不同部分连接起来,是一个通道。廊道包含一个由丰富内部生物种组成的中心内部环境,而且其内部种边缘种的多样性格局随廊道宽度不同而变化,这对城市绿地系统绿廊设计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城市道路、滨河等线状地带提供科学依据。
块的理想形状应该包含一个较大的核心区和一些有导流作用及能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的边缘触须和触角。圆整形的斑块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边缘圈的面积,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核心区的面积比,使外界的干扰达到尽可能地小,有利于林内物种的生存。但圆整的斑块不利于同外界的交流。
1.2廊道的基本原理
1.2.1
连续性原理。人类活动使自然景观被分割得四分五
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生物群落与主要环境条件之间错综复杂的因果反馈关系的学科。研究景观结构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格局及其生态过程的相互作用,强调空间格局、生态过程及尺度之间的相互作用;其景观结构和功能原理、景观异质景观。景观生态学正在日益增长的重要性是同人们要求更高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人们对自然和环境的关注并不仅仅是生物多样性,还有其他有价值的景观特性。由许多不同的文化和生态系统背景国家组成的欧洲更是如此。性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景观变化原理对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1.1.2斑块数目原理。减少1个自然斑块,就意味着抹去1
个栖息地,从而减少景观和物种的多样性和某一物种的种群数量。增加1个自然斑块,则意味着增加1个可替代的避难所,增加1份保险。一般而言,2个大型的自然斑块是保护某一物种所必须的最低斑块数目,4~5个同类型斑块则对维护物种的长期健康与安全较为理想。
1.1.3斑块形状原理。一个能满足多种生态功能需要的斑
基底:在景观要素中基底是占面积最大、连接度最强、对景观控制作用也最强的景观要素。孔性和连通性是基底的重要结构特征。作为背景,它控制影响着生境斑块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强化或缓冲生境斑块的“岛屿化”效应;同时控制整个景观的连接度,从而影响斑块之间物种的迁移。
关于斑块的基本原理
1.1.1
斑块尺度原理。一般来说,只有大型的自然植被斑块
城市斑块
城市景观是一个高度人工化的景观,其中的建筑物斑
块及廊道占优势,绿地斑块及廊道少,产生了严重失衡的现象。因而在城市景观结构中应增加绿地廊道及绿地斑块,根据城市现状确定绿地斑块的最佳位置、最佳面积,尽量使其均匀分布于城市景观中。同时设计中应放弃过于强调视觉差的景观设计,提倡因地制宜,根据生态学原理兼顾美学特性,以本地种为主,实行乔、灌、藤、草相互配制,充分利用空间资源,提高绿地自然度,形成稳定协调的城市绿地生态系统,以利于抵抗不良因素的干扰,从而体现城市景观中人与动物、植物的控制共生。
异,是指景观单元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多样性,多用于不同景观间的比较。结构上表现为类型多样性(typediversity)、斑块多样性(patchdiversity)和格局多样性(patterndiversity),功能上表现为干扰过程、养分循环速率、斑块稳定性和变化周期等。实际工作中常用多样性指数来描述景观多样性,而用得较多的是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
功能、性质与地位主要决定于它的时空异质性。景观异质性与景观稳定性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
影响的关系,是保证景观稳定的源泉。
1.3.2
景观多样性原理。景观多样性表征不同景观间的差异,是指景观单元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多样性,多用于不同景观异质性与景观稳定性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是保证景观稳定的源泉。
1.3.3景观异质性与景观多样性关系。景观异质性与景观
多样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景观异质性的存在决定了景观空间格局的多样性和斑块多样性。一般来说,景观异质化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保持景观中的生物多样性。反过来讲,景观多样性的保存也有利于景观异质性的维持。
应用
2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在城市生态园林中的应用2.1
裂,景观的功能流受阻,所以加强孤立斑块之间的及斑块与种源之间的联系,是现代景观规划的主要任务之一。联系相对孤立的景观元素之间的线性结构称为廊道。廊道有利于物种的空间运动和本来是孤立的斑块内物种的生存和延续。从这个意义上讲,廊道必须是连续的
1.1.2斑块数目原理。减少1个自然斑块,就意味着抹去1
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息地,从而减少景观和物种的多样性和某一物种的种
1.2.2
廊道的数目原理。假设廊道是有益于物种空间动和维持的,则2条廊道比1条要好,多条廊道就减少一分被截流和分割的风险。
1.2.3廊道宽度原理。越宽越好是廊道建设之一。廊道如果达不到一定的宽度,不但起不到维护保护对象的作用,反而为外来物种的入侵创造条件。
1.3
景观异质性与多样性原理
1.3.1
景观异质性原理。景观本质上是一个异质系统,正是因为异质性才形成了景观内部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价值流,才导致了景观的演化、发展与动态平衡。一个观的结构、
景观生态学概念,基本理论
景观是一个由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镶嵌体,而其组成单元称之为景观要素,按照各种景观要素在景观中的地位和形状,景观要素分成3种类型:斑块(嵌块体),廊道(走廊),基底(本底)。
斑块:与周围环境在外貌或性质上不同,并具有一定内部均质的空间单元。不同斑块的大小、形状、边界以及内部均质程度都会表现出其差异性,也有其特定的意义。斑块的大小、形状及数目对生物多样性和各生态过程都会有影响。紧密型形状在单位面积中的边缘比例小,有利于保蓄能量、养分和生物,而松散型形状易于促进斑块内部与外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尤其是能量、物质和生物方面的交换。斑块的大小、形状及边缘效应等理论应用于城市园林中点与重点面的规划,主要寻求城市中点及主要专用绿地(面)的布置、大小、形式的生态效应及其相连关系,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公园、广场、小游园的定位、定规、定形提供生态学依据。
才有可能涵养水源,联接河流水系和维持林中物种的安全和健康,庇护大型动物并使之保持一定的种群数量,并允许自然干扰(如火灾)的交替发生。总体来说,大型斑块可以比小型斑块承载更多的物种,特别是一些特有物种只有可能在大型斑块的核心区存在。对某一物种而言,大斑块更有能力持续和保存基因的多样性,不过小斑块也可能成为某些物种逃避天敌的避难所。
廊道:景观中的廊道是两边与基底有显著区别的狭带状地,有着双重性质:一方面将景观不同部分隔开,对被隔开的景观是一个障碍物;另一方面又将景观中不同部分连接起来,是一个通道。廊道包含一个由丰富内部生物种组成的中心内部环境,而且其内部种边缘种的多样性格局随廊道宽度不同而变化,这对城市绿地系统绿廊设计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城市道路、滨河等线状地带提供科学依据。
块的理想形状应该包含一个较大的核心区和一些有导流作用及能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的边缘触须和触角。圆整形的斑块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边缘圈的面积,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核心区的面积比,使外界的干扰达到尽可能地小,有利于林内物种的生存。但圆整的斑块不利于同外界的交流。
1.2廊道的基本原理
1.2.1
连续性原理。人类活动使自然景观被分割得四分五
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生物群落与主要环境条件之间错综复杂的因果反馈关系的学科。研究景观结构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格局及其生态过程的相互作用,强调空间格局、生态过程及尺度之间的相互作用;其景观结构和功能原理、景观异质景观。景观生态学正在日益增长的重要性是同人们要求更高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人们对自然和环境的关注并不仅仅是生物多样性,还有其他有价值的景观特性。由许多不同的文化和生态系统背景国家组成的欧洲更是如此。性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景观变化原理对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1.1.2斑块数目原理。减少1个自然斑块,就意味着抹去1
个栖息地,从而减少景观和物种的多样性和某一物种的种群数量。增加1个自然斑块,则意味着增加1个可替代的避难所,增加1份保险。一般而言,2个大型的自然斑块是保护某一物种所必须的最低斑块数目,4~5个同类型斑块则对维护物种的长期健康与安全较为理想。
1.1.3斑块形状原理。一个能满足多种生态功能需要的斑
基底:在景观要素中基底是占面积最大、连接度最强、对景观控制作用也最强的景观要素。孔性和连通性是基底的重要结构特征。作为背景,它控制影响着生境斑块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强化或缓冲生境斑块的“岛屿化”效应;同时控制整个景观的连接度,从而影响斑块之间物种的迁移。
关于斑块的基本原理
1.1.1
斑块尺度原理。一般来说,只有大型的自然植被斑块
城市斑块
城市景观是一个高度人工化的景观,其中的建筑物斑
块及廊道占优势,绿地斑块及廊道少,产生了严重失衡的现象。因而在城市景观结构中应增加绿地廊道及绿地斑块,根据城市现状确定绿地斑块的最佳位置、最佳面积,尽量使其均匀分布于城市景观中。同时设计中应放弃过于强调视觉差的景观设计,提倡因地制宜,根据生态学原理兼顾美学特性,以本地种为主,实行乔、灌、藤、草相互配制,充分利用空间资源,提高绿地自然度,形成稳定协调的城市绿地生态系统,以利于抵抗不良因素的干扰,从而体现城市景观中人与动物、植物的控制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