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 谈 博 物 馆 陈 列 照 明 设 计 的 合 理 运 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摘要】随着现代化博物馆的不断发展,陈列展示照明设计日益完善。笔者从以下几点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展品艺术氛围的营造;二、避免或减少光学辐射对文物类展品损害的问题;三、眩光、阴影等不良因素对展品展示效果影响的消除问题,并根据山西博物院的具体情况举出实例进行分析。
【关键词】照度
色温
光学辐射
眩光
照明设计是博物馆展览设计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它可以调整展览环境并能控制展品的展示效果,从而影响观众对它们的感受。照明设计是展览形式设计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它不是在展柜已经安排好、展品已经最后确定后再加上去的东西,而是伴随整个展览的形式、设计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照明设计是一项复杂的任务,
它涉及了光学知识、物理学、几何学、美术学、人体工程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同时也要对技术设备和文物保护等知识有相当的了解,才能更好地突出展品、营造展览氛围、体现展示效果。
笔者作为一个陈列展示照明的初学者,就现有水平谈一点自己的看法。浅陋之处尚请方家指正。就个人观点照明设计必须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一、展品艺术氛围的营造;二、避免或减少光学辐射对文物类展品损害的问题;三、眩光、阴影等不良因素对展品展示效果影响的消除问题。
一展品艺术氛围的营造
(一)根据展品的特性决定适宜的照度、色温
博物馆照明设计中首先考虑的是照度,在博物馆各展厅展出的展品类别各不相同,
类别的展品因其材质、色彩等不同,其感光度也不相同,同时也基于对文物的保护,浅谈博物馆陈列照明设计的合理运用
申小丽
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标准编号为GB/T23863-2009),规范中制定了博物馆展品相应的照度,同时还规定了展厅展览时和非展览时全部光照的年总曝光量(表一),来控制展品受光时间,减少光辐射对文物的损害。
在博物馆照明设计中,光源的色温和显色性的选择也是不可忽视的内容,国际博物馆协会要求照度值应与色温相匹配,照度较高时选用高色温光源,照度较低时宜选用低色温光源。同时色温的选择也要满足观众的视觉生理需要,对不同材质展品应有不同的色温,一般对光辐射敏感展品为主的展厅一般使用色温小于3000k的光源,对光辐射不太敏感展品为主的展厅一般倾向于5000k光源,同时也要保持同一环境下色温的整体性。照明一定要能够很好地再现展品的颜色,不同的显色性是指它们的相关色温差异,显色性因同时考虑滤去紫外线和红外线后所显示的物体真实色彩,要极力避免物体在光照下产生色彩畸变。物体在不同光源条件下,其显示的色彩与日光照射下是有区别的,一般可以用光源的显色指数来评价。光源的显色质量是由光谱分布决定的,如果光谱分布倾向于暖色,那么物体的红色或黄色所占比例会多一些。通常对辨色要求高的场所,应采用一般显色指数不低于90的光源作照明光源;对辨色性要求不高的场所,可采用一般显色指数不低于80的光源作照明光源。以山西博物院为例,书画展厅对照度和显色性要求都比较高,一般照度控制在50lx以下,显色性一般都控制在90以上。一些精美的彩瓷器物和一些彩陶器物对显色性的要求较高,为使观众更清楚地看清器物的艳丽色彩,一般都采用显色性较高的灯具还原器物原本的真实的色彩。但显色性也不是越大越好,过大会分散注意力,只有协调的显色性才可以加强展品的展示效果。
(二)照明方式的选择要突出展品的艺术性
博物馆照明方式多样化,单纯的一般照明没有主次明暗之分,照明效果不理想,
展品类别照度标准值(lx)年曝光量(lx)对光特别敏感的展品:丝、棉麻等纺织品、织绣品、中国画、
书法、拓片、手稿、文献、书籍、邮票、图片、壁纸等各种纸制
物品,壁画、彩塑彩绘陶俑、含有机材质底层的彩绘陶器、彩
色皮革、动植物标本等
≤5050000
对光敏感的展品:漆器、藤器、木器、竹器、角制品、象牙制
品、骨制品、油画、蛋清画、不染色皮革等。
≤150480000
对光不敏感的展品如:青铜器、铜器、铁器、金银器、各类兵
器、各种古钱币等金属制品、石器、碑刻、砚台、各种化石、印章等石制器物,陶器、瓷器、琉璃器等陶瓷器,珠宝、翠钻等宝石玉器,有色玻璃制品、搪瓷、珐琅等。≤300不限制
浅谈博物馆陈列照明设计的合理运用
展品照明标准值
表一
图一
柜内展品照明示意图
作为展示空间的基础照明,而一些展品展陈方式设计不同,展陈照明的手法也多样,所以博物馆照明设计中通常采用一般照明、局部重点照明、背景照明、局部重点照明与一般照明相结合的照明手法,同时兼顾布展、夜间和应急照明模式。博物馆的展品基本上可以分成两大类:平面类展品(书法、绘画、照片、剪纸等)和立体类展品(雕刻造像、青铜器具、金银器具、陶瓷器具等)。根据展品类别的不同制定不同的照明方式,照明方式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到正确的显色性、为整个展品提供均匀的照度、防止眩光等,还要考虑展品的美感和艺术性。
1.平面类展品的展示
一般一件平面类展品中最低照度与平均照度之比不应小于0.75,对于特别大尺寸的展品中最低照度与平均照度之比不应小于0.3。如果展品上的照度分布不均匀,甚至出现令人不舒服的光斑,会影响观众的参观情绪。以山西博物院“明清晋商”展厅为例,一些墙面上悬挂的展板上出现了照度之比过大,画面出现光斑的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有些是灯具角度小照射不全;有些是灯具与展板位置不合适使入射角和画面角度小于20度,使画面上一些凹凸部分出现阴影;还有就是灯具为了防止眩光安装的栏栅格的投影。解决这一现象可根据不同的成因分别进行处理。对于大型平面展品进行照明时,不仅要注意调整好画面的位置、高度和画面与地面的垂直倾斜角,还要注意灯具的选择。对于高度在1.4米以下的展品,画面的中心可离地面1.6米,对于更大的展品,下端应离地面0.9米,这是下限。对于展品与地面的倾斜度(t/l ),小型的展品可在15度~30度,大型展品可在15度以下。观赏展品的视距离可在展品边长长度的1.5倍的位置,眼睛的高度一般在1.5米左右。考虑展品的正反射为了扩散光线而计算时应有10度的余量。因光线入射角接近于平行时画面的凹凸便显现,而画框的阴影亦落到画面上,
所以光源设置的位置应避免在入射角和画面成20度的范围以内。同时采用定向区域照明的形式,
把光集中到展品上,再根据展品的大小可以选择使用宽光束的灯具或能够提供大面积照明的灯具(通常所说的洗墙灯),为保证灯的照明范围适当,通常利用滑轨来调节光源的位置和角度(图一)。对于放入展柜展出的平面展品,照明因光线向上、向下、向侧反射,照度与展厅照度之比要
山西博物院学术文集(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