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体会 马小红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体会 马小红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体会马小红

发表时间:2018-04-25T14:49:59.260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5月第13期作者:马小红

[导读] 正确合理的用药,提高心理调节能力,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得到平稳控制,身心健康得到改善,可明显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甘肃省临夏县人民医院甘肃临夏 731800)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回顾分析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探讨护理经验。结果:所有患者经过积极的治疗与精心护理,血压均得到有效的控制。结论:根据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做好患者的血压管理及护理,加强患者的用药指导、健康教育,有利于高血压疾病的控制。

【关键词】高血压;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3-0232-01

高血压病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特点,是由遗传、环境及多种危险因素相互作用的全身性疾病。高血压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在未服用降压药的情况下连续几次测得血压高于或等于140/90mmhg是即可诊断。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的高血压的特点为“三低”: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1]。因此,高血压的治疗及健康教育的普及对我们医务人员来说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挑战。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护士对高血压病患者的护理及教育也是长期的,现就本人对高血压病护理的体会与大家分享如下。

1.健康宣教

入院后护理人员向患者告知高血压相关知识,包括高血压诊断的标准、发病原因、临床症状、病情进展、治疗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方面;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测量血压,并告知患者及家属定时测量血压。

2.病情观察和护理要点

2.1 病情观察

(1)指导患者按时服药,观察药物不良反应,注意有无并发症。

(2)测量前患者须静坐或静卧30min,测量血压应在固定条件下测量,尽量做到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使测量结果相对准确。当测量血压高于160/100mmHg,应及时告知医生并给予必要的处理[2]。

(3)若发现患者血压急剧升高,同时伴恶心、呕吐、剧烈头痛、意识改变等症状时,应考虑高血压危象的可能,应立即通知医师并让患者卧床休息,吸氧,准备快速降压药物、脱水剂等。若患者出现抽搐、躁动,则应注意安全。

(4)对有心、脑、肾并发症患者应严密观察血压波动情况,详细准确记录24h出人量。

2.2 饮食护理应选用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高纤维素的饮食,限制动物脂肪、内脏等食物,补充适量蛋白质。戒烟、控制饮酒,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细嚼慢咽,避免过饱,少吃零食。多吃新鲜蔬菜及水果,预防便秘,因排便用力可使血压上升,甚至造成血管破裂。肥胖者应控制体重,减少每日总热量。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g适当的减少钠盐的摄入有助于降低血压,减少体内的钠水潴留。睡前忌饮浓茶及咖啡以免影响休息。

2.3 保证合理的休息及睡眠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紧张和劳累。早期患者宜适当休息,工作过度紧张者,血压较高,症状明显或伴有脏器损害表现者应充分休息,适当的休息和充分的睡眠对降低血压都有好处。要保持病室安静,光线柔和,尽量减少探视,保证充足的睡眠;护理操作亦相对集中,动作轻巧,防止过多干扰加重患者的不适感。

2.4 适当运动

护理人员应嘱咐患者每天坚持锻炼,并为患者制定有效的减重计划方案;根据患者不同的生活习惯,为患者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如打太极、骑自行车和散步等方法,保证足够的运动时间;对于年龄较高的患者,在运动的时候应有家属或者护理人员陪伴身边,且控制运动量;对于伴有糖尿病的患者,在做运动的时候应随身携带糖块、饼干等食物。

2.5 用药护理

在用药物进行治疗之后,护士应当了解病人的病情,生活背景以及所需治疗方案,向患者的家属说清楚所用的药物名称,剂量,服用方法以及有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以减轻病人的不安情绪。在采取药物进行治疗的同时应当告知患者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在使用降压药的时候,应当遵循以下原则:首先选择作用温和,副作用比较小的药物,服用剂量从小的剂量开始,高血压患者服药期间,护士应当对其血压定期进行复测,并做好相应记录,及时向主管医师报告,并随时调整药物的剂量和服药时间,观察降压药物的疗效。在执行新治疗方案以及更换药物时,护理人员应当加强病房的巡视,了解患者的各项症状变化情况,以便快速处理。许多药物会引发体位性的低血压,应当告诉患者在服药后注意卧床休息,在站立时一定要缓慢,在出现不适症状时应当立即平卧,以免突然摔倒发生意外。大部分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会产生副作用,护理人员要观察患者所出现的各种副作用,并及时报告医生。

2.6 出院指导

出院时交代患者随时门诊复诊,按时遵医嘱服药,平时注重锻炼和饮食,教定期测量血压,1周应至少测量一次。条件允许,可自备血压计及学会自测血压。日常生活中,动作不宜过急、过快,以免血压突然变化,出现以下情况请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1)服用降压药物后血压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2)出现眼花,头晕,恶心呕吐,视物不清,偏瘫,失语,意识障碍,呼吸困难,肢体乏力等。

生活方式、用药、饮食、运动、情绪是影响血压的重要因素,有关资料表明[3],高血压作为生活方式疾病,采取健康教育作为护理干预方式,是人群中降低局部危害性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护理工作中,通过纠正不良生活方式,正确合理的用药,提高心理调节能力,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得到平稳控制,身心健康得到改善,可明显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武阳丰,王增武,高润霖,等.中国医疗卫生人员高血压防治观念和防治知识调查[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264-269.

[2]李金枝.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6):126.

[3]马金一,胡楠.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2011,9(1):79-80.

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作者:赵霞 【摘要】通过对455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全方位健康教育与护理干预。针对患者的病情采取心理护理、饮食问题、生活方式、药物治疗问题、出院指导、体育锻炼等干预,使得患者从对疾病的无知到认识、有知到更深的认识,消除了焦虑、恐惧心理,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了护患合作意识,有效预防和控制了疾病的发展,减少了心、脑、肾合病症的出现,促进疾病的恢复,效果满意。【关键词】护理干预  高血压  患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心脑血管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在我国心脑血管疾病中发生最高。高血压病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根据455例高血压患者的不同状态和心理需求,我们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一定效果,现将护理经验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以20xx年6月——20xx年6月,我科收治确诊高血压患者455例,男189例,女266例,年龄28——81岁。临床症状有头晕、头痛、看其他病或体检时发现血压高而就医。入院后通过采取积极有效合理的治疗、护理和健康指导,血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并趋于平稳状态,除个别年龄较大,病程较长外,其余未出现任何并发症,一般住院二周左右出院。

2 方法采取通过入院时口头健康教育、发放相关疾病健康知识的小册子和电视每日定时播放宣教内容。在治疗护理的过程中,通过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心理需求、家庭情况、文化程度、饮食习惯以及对疾病的认识程度,进行有针对性护理干预和健康指导,收到良好效果。3  对不同的问题进行护理干预 3.1心理问题患者离开自己的.家住进陌生的病房,多数情绪低落、紧张,睡眠不佳,加之对周围环境的不熟悉,以及对自己的病情普遍不了解等不良的心理负性因素引发焦虑、恐惧,使患者身体产生不必要的反应,导致血压升高。所以我们真诚热情接待患者,使他们有一种在家和亲人在不在身边都一样的感觉,解除他们的焦虑、恐惧心理,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在与患者接触中,应时时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良好的语言给患者带来正性的心理暗示和积极的情绪,反之会产生消极情绪。在和患者沟通时尽量做到说话艺术、态度温和、语言诚恳,尽快使患者适应住院生活。在取得信任的前提下,耐心解释病情的治疗和注意点,使之能积极配合医护措施的执行。 3.2饮食问题  (1)应减少钠盐的摄入,每人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克。(2)适当控制总热量,改善动物性食物的结构,增加优质蛋白的摄入。应增加豆类、豆制品以及杂粮;可适量吃些核桃、花生、瓜子;增加钙的摄入。(3)多吃蔬菜、水果。(4)参加适度的体育锻炼。运动要坚持三个原则:有恒、有序、有度、长期有规律的运动,保证运动安全,根

高血压病患者的个案护理体会

高血压病患者的个案护理体会xxx 一、案例介绍:患者,男性,35岁患者因“反复头昏左侧肢体无力3年,再发1月”于2011年06月13日09:30入院。 3年前患者因情绪激动时突感头昏,并班左侧肢体无力及流涎,无头痛、恶心及呕吐,无失语、抽搐及意识障碍,无大小便失常及饮水呛咳,即至“市一医”就诊,作头颅CT示“脑出血”,考虑“高血压脑出血”,经治疗后病情缓解,此后患者经锻炼肢体功能恢复尚可,但头昏反复发生,血压时有波动,1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头昏伴左侧肢体无力,无恶心、呕吐,无头痛、意识障碍,无畏寒、发热等不适,未珍治,今为进一步诊治,至我院,门诊收入我科,病后精神、饮食尚可,二便如常,体重无明显增减。 既往曾患“高血压病”10+年,血压最高达180/110mmHg,现口服“厄贝沙坦、美托洛尔”降压治疗,自述血压控制可。半年前曾与我院诊断“颈动脉硬化症;腰椎间盘膨出症”,偶感腰部疼痛。否认有“糖尿病、心脏病”病史。否认有:“肝炎、结核、伤寒”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查体:T36.80 C P78次/分R20次/分BP182/110mmHg,神清,语言流利,巩膜无黄染,结膜红润,眼睑、双踝部无水肿,心尖搏动正常,腹部无压痛,肝脾无肿状,肠鸣音正常。 入院诊断:Ⅱ型高血压病 二、治疗要点: 入院后遵医嘱给与降血压治疗,高血压急症治疗静脉给药,通过直接扩张动脉和静脉降压,开始以每分钟10—25ug速率静脉点滴,根据血压情况调节滴注速率。 三、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饮食指导:合理饮食是高血压病治疗的基础,对控制疾病,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对患者进行合理饮食指导,控制总热量摄入,适当增加有氧运动。以低盐低胆固醇,高维生素饮食为主,多食含碘和维生素C食品; 2.生活指导:指导患者充分认识到高血压对健康的危害及控制危险因素的重要意义, 2.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指导患者制定个体化作息时间表,保持运动与休息平衡,保证充足睡眠。 3.保持大便通畅:多饮水,多食易消化食物。 (二)用药护理 1.药物副作用的观察遵医嘱予降压药物治疗,测量用药前后的血压以判断疗效,并观察药物的副作用。 2.用药注意事项降压药物使用从小剂量开始,遵医嘱调整剂量,不可自行增减要量或突然撤换药物。注意降压不宜过快、过低,用药期间指导病人起床不宜太快,动作不宜过猛,防止头晕加重,外出活动应有人陪伴,以防晕倒引起外伤。 (三)病情观察 1.血压及症状监测观察病人血压改变,每天测血压2次,必要时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评估病人头痛,头晕程序持续时间,是否伴有眼花、耳鸣、恶心、呕吐等症状。 2.严密观察并发症征象观察有无呼吸困难、咳嗽、咳泡沫痰、突然胸骨后疼痛等心脏受损的表现,观察头痛性质、精神状态、视力、语言能力、肢体活动障碍等急性脑血管疾病的表现,注意有无尿量变化,有无水肿以及肾功检查结果是否异常,以使及早发现肾功能衰竭。 3.防止低血压反应,避免受伤指导病人改变体位时动作宜缓慢,以防发生急性低血反应护理人员应及时向病人解释病情,缓解病人压力,有助于减轻病人头痛症状。 (四)心理护理老年高血压病与情绪紧张、环境不良刺激等因素有关,患者多有焦躁、

(完整word版)高血压病人的护理

高血压病人的护理 一、定义 高血压是指动脉收缩压心和(或)舒张压持续升高。按病因是否明确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绝大多数病人的原发性高血压病因不明,称为原发性高血压;约5%病人血压升高是继发于某些疾病基础之上的症状,称为继发性高血压。 二、病因 病因不明,可能因素有遗传、摄入钠盐较多、精神过多紧张、体重超重等。原发性高血压主要危险因素包括:(1)年龄男>55岁,女>65岁;(2)吸烟;(3)高胆固醇血症;(4)糖尿病;(5)家族早发冠心病史,发病年龄男<55岁,女性<65岁。次要危险因素有高密度脂蛋白下降、低密度脂蛋白升高、肥胖、糖耐量异常、缺乏体力活动高纤维蛋白溶酶原血症等。 三、临床表现 1.一般表现:起病缓慢,约有1/5的病人可无任何症状,在查体或出现心、脑、肾等并发症就诊时发现。部分病人表现为头晕、头痛、耳鸣、颈部紧板、眼花、乏力、失眠,有时可有心悸和心前区不适感等症状,紧张或劳累后加重。 2.并发症:心、脑、肾、眼底血管损。 (1)脑血管意外; (2)心力衰竭; (3)肾衰; (4)视网膜改变,可出现视网膜动脉狭窄、渗出、出血、视乳头水肿; (5)高血压危象:在早期和晚期均可发生,主要表现有头痛、烦躁、眩晕、心悸、气急、视力模糊、恶心、呕吐等症状,同时可伴有动脉痉挛和累积靶器官缺血症状; (6)重症高血压病人易发生高血压脑病,临床表现为严重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精神错乱、抽搐,甚至昏迷; (7)脑血管病:包括TIA、脑出血、脑血栓、腔隙性脑梗塞等。 四、辅助检查 1、尿常规 2、血生化检查:血糖、血脂、肾功、血尿酸、血电解质。 3、检查眼底 4、心电图、超声心电图 五、治疗原则 使血压下降,接近或达到正常范围,预防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是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的目的。 1、改善生活行为 (1)减轻体重,体重指数<25。 (2)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6g。 (3)补充钙和钾。 (4)减少脂肪摄入。 (5)戒烟,限酒。 (6)低中度等张运动,例如慢跑、步行,每周3-5次,每次20-60min。 2、药物治疗 (1)利尿药:常用呋塞米,主要不良反应为电解质紊乱和高尿酸血症。 (2)β受体阻滞剂:常用阿替洛尔,不良反应为心动过缓和支气管收缩,阻塞

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分析

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于稳定高血压患者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5月~2011年6月收治的83例高血压患者,对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状况进行全面调查,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并与未采取心理护理的同期83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平均治疗时间分别为(15.3±4.7)d 和(25.2±5.9)d,治疗效果分别为100.0%和63.9%,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应用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可以让患者保持积极平衡的心理状态,能够正确的对待疾病,减少心理紧张、焦虑的刺激,降低高血压发病率,迅速稳定病情,提高治疗效果,有效缩短住院时间。 标签:高血压患者;心理护理;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改变,高血压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逐渐趋于年轻化,高血压是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和致死原因。高血压病程较长、见效慢、反复发作,患者由于长期受到疾病折磨,情绪的波动大,身心疲惫,血压升高,大部分患者有焦虑、紧张、恐惧和抑郁的心理状态。临床研究中发现,高血压的发病和患者心理因素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情绪激动和紧张忧虑,加上外界的不良刺激,会导致患者血压迅速升高。所以在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中,护理人员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安慰鼓励、调节情绪和变换心境,改善其心理状况,可以有效的稳定血压,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1]。本研究对2010年5月~2011年6月收治的83例高血压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5月~2011年6月收治的应用护理护理的83例高血压患者,其中男52例,女31例,年龄35~85岁,平均(59.6±3.5)岁,病程3个月~15年,平均(8.2±2.7)年。选取同时期未采取心理护理的83例高血压患者,其中男49例,女34例,年龄36~84岁,平均(58.3±3.1)岁,病程4个月~16年,平均(8.5±2.4)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心理护理措施[2] 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沟通,准确掌握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1)和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护理人员亲切和蔼,态度要谦和,积极主动的和患者进行交流沟通,给患者良好的印象,尊重和理解患者,耐心听取患者倾诉,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让患者从住院时就有一种亲切感。在患者情绪不好,任性挑剔,产生误解,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和不当的评价时,护理人员要理解和包容,心平气和的与患者做好沟通,尽量避免让患者受强烈的刺激,

高血压病患者生活方式的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价

高血压病患者生活方式的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并探讨生活方式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对辖区内的120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生活方式的护理指导。结果性情急躁干预前72例,干预后24例,占干预前的33%;吸烟,干预前55例,干预后22例,占干预前的40%;饮食偏咸,干预前94例,患者食盐量平均在10~15g/d,干预后52例患者食盐量降至6~7g/d,占干预前的55%;不爱运动,干预前80例患者患者均不参加运动,护理干预后51例能够参加各种的运动,占干预前的63%;饮酒,干预前76例,在护理干预之后有32例患者饮酒量明显降低至20~30ml/d或是不饮酒,占干预之前的42%。所有数据经过统计学处理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社区内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生活方式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纠正居民的不良生活方式,能够提高居民的健康生活水平。 标签:高血压病;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在全世界高血压病已经是一个广泛存在的疾病,有6亿多人口患者高血压病,而且在现在在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以及在生活习惯方面存在不合理,缺乏在健康知识方面的健康教育等,这使得高血压病的发病在我国持续性的增多[1] 。高血压病的发生有着一定的遗传性,并和患者的精神紧张、酗酒、吸烟以及肥胖等多种因素有着密切关系。笔者对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心内科住院的120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生活方式的调查,采取护理干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来自我院心内科自2014年5月~2015年5月心内科收治的高血压病患者,共120例(均符合WHO/ISH及我国内制定的高血压病诊断标准),其中男84例,女36例。其中男性年龄56~82岁,平均年龄(60.5±11.7)岁;女性年龄57~81岁,平均年龄(61.5±10.5)。 1.2方法 1.2.1在患者入院当天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科学化的评估,了解患者每天的生活习惯和方式,确定患者个人对治疗疾病的信念及态度。依据所了解的情况对患者进行护理方面的干预治疗。 1.2.2所采取的护理干预方法。①进行高血压病常识性指示的讲解:对患者进行高血压知识的讲解应该依据患者的文化知识水平进行个体化的讲解,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告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高血压的表现,高血压的注意事项等;②心理干预: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长期患病对患者的身心都带来很大的影响,当机体受到外界的刺激后,能够因为情绪的激动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引起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所以在护理干预时应该告知患者尽量避免不良情绪的影响;③日常饮食干预:先了解患者每日的饮食习惯,对患者的饮食

护理学毕业论文高血压病人的护理心得

高血压病人的护理心得 高血压病人的护理心得的毕业论文 高血压是一种现代流行病,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 的老龄化,以及一些不良生活方式的存在,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有关部门获悉,高血压已成为我国人口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据 专家介绍,患了高血压如果不治疗,平均13.9年后,就会引发中风、急性心肌梗死等疾病,导致残疾甚至死亡。高血压属慢性疾病,多数病人需长期终生治疗。采用药物控制血压,尽管能产生 持续、可靠的降压作用,减轻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死亡,但常 因药物的副作用及长期服药的经济负担而影响对高血压的有效治疗。研究表明,非药物治疗措施(改善生活方式)是一种非常有 效的控制高血压方法。 1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传授健康知识,培养健康行为的一项社会活动。随着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的改变,大多数患者不只需要一般 的生活护理,更需要的是健康知识、以及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疾病治疗和预后的问题[1]。高血压病病程长,病情进展程度不一。大部分是良性缓慢过程,但对心、脑、肾是一个很重要的致 病因素。积极预防、治疗可制止高血压病对靶器官的损害。所以 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开展以整体护理为中心,护理管理为基础的 方案而达到护理目标,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在护理上有针对性地 制定适合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计划,有效的进行健康宣教, 针对个体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印发成小册子挂于病房提高患者对 疾病的认识。 2 生活方式干预

2.1 正确的心理护理对高血压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人在长期精神紧张、压力、焦虑或长期环境噪声、视觉 刺激下可引起高血压。焦虑、紧张、膀胱内充满尿液、室温过热 或过冷、疼痛、昼夜变化都影响血压的变化。据研究,暴怒、激 动时,人的血压可急升30mmHg左右。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心 理行为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改善了治疗效果[2]。刘向红[3]将支持性心理治疗及行为干 预应用到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中,通过影响患者的人格、应 对方式、认知模式和情绪,增加患者对药物及非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张月华等[4]调查表明,A型行为模式中敌意性行为元素与 高血压病等心身疾病的患病有密切的联系。通过A型行为的矫正,以及运用肌肉放松训练、音乐治疗、气功等方法放松患者的紧张 情绪,可有效降低血压。 2.2 高血压患者应戒烟戒酒据报道,饮酒量与血压水平 呈正比,每日饮酒30 mL其收缩压升高4 mmHg,舒张压升高 2mmHg,高血压病患病率50%;每日饮酒60 mL,收缩压升高6 mmHg,舒张压升高2~4mmHg,高血压患病率达100%.针对其特点,有选择地进行健康教育,如:有饮酒习惯者应限量饮酒,每天白 酒最好不超过50g,节假日或会友时可适量饮用低度酒,已患高血压病者劝其戒酒。 2.3 膳食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血压[5] 坚持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每日摄盐量应在5g以下。进食钠盐过多是高血压的致病因素之一,盐中的钠能收缩血管,使小血管壁水肿,细胞外渗透压增高、肢体水肿。体内水分 经肾排出时,又会随尿液同时排钾、碘、硒等多种元素,使体液 中钾钠比例失调,体内营养代谢失衡。叶桂芳[6]通过社区调查405例高血压患者的饮食结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饮食的护理干预,

高血压病人的护理

第六节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护理 本节学习重点是高血压的诊断标准;高血压病人的身体状况;主要护理诊断及合作性性问题;用药护理及健康指导。学习难点是高血压急症的临床特点。学习过程中结合实际病例加深对高血压身心状况及护理措施的理解。 原发性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简称为高血压。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可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在血压升高的病人中,约5%为继发性高血压,即指由某些明确而独立的疾病引起的血压升高。2002年卫生部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北方高于南方,东部高于西部,城市高于农村。 目前我国采用国际上统一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即收缩压≥140mmH 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诊断为高血压。根据血压升高的水平,又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1、2、3级(表3-4)。 表3-4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 类别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 正常血压<120 <80 正常高值120~139 80~89 高血压≥140 ≥90 1级高血压(轻度)140~159 90~99 2级高血压(中度)160~179 100~109 3级高血压(重度)≥180 ≥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40 <90 注:当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级别时,以较高的级别作为标准。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可能与遗传因素、饮食(如高盐、低钙、低钾饮食,高蛋白质摄入,饮酒)、精神应激(如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环境噪音)以及肥胖等有关。在一定的遗传背景下多种因素综合作用,通过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亢进、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过程失调,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胰岛素抵抗,细胞膜离子转运异常等机制,导致血压调节机制失代偿,使血压升高。

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

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疾病的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方法,为临床护理提高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3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调查分析,并针对现存及潜在的心理问题进行相应心理干预及心理健康宣教。结果:通过护理干预和健康指导,300例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和用药方式得到改善,其中血压控制良好、症状明显改善200例,血压基本控制、症状有所改善者90例,血压有波动、症状无明显改善者10例,总有效率达96.67%。结论:切实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调动患者积极的心理应对能力,对改善和消除患者不良情绪,提高其依从性,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字】高血压、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sychological care of hypertensive disorders and health education methods to improve clinical care reference. Methods: 270 cases of hypertensive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or psychological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and to focus on the existing and potential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ccordingly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Results: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health coaching, 300 cases of hypertensive patient's mental state, quality of life and improved mode of administration, including good blood pressure control, symptoms improved in200 cases, blood pressure under control, the symptoms have improved in 90 cases, blood pressure fluctuations, no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symptoms in 10 case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96.67%. Conclusion: Effective psychological care can reduce mental stress, mobilize patients positive psychological response capacity, to improve and eliminate negative emotions of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ir compliance, improve efficacy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Keywords] hypertension, psychological care, health education

对老年高血压病人护理干预的研究

对老年高血压病人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杨国媛天津市北辰医院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饮食结构的改变,锻炼、体力活动的减少,老年高血压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为了提高高血压患者人群的生活质量,我们通过护理干预,让其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护理方法,从而调整患者的不良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整体护理向更高层次发展。故本文主要围绕这几个方面相对应的护理干预综述如下: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护理干预 我国老年人所占人口比重相当巨大,并且这种状况将在一定时期内持续下去。由于高血压病程漫长,许多病人对高血压基本知识掌握不足,老年人又常伴有记忆力减退、健忘、反应迟钝、思维混乱等,降压疗效难以巩固,不能很好地控制血压,增加了此病的危险性[1]。研究指出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发生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吸烟、大量饮酒,高盐、高脂及低钾饮食,身体超重,缺乏运动,精神压力过大等因素密切相关[2]。因此研究护理干预对于老年高血压的作用具有重大的意义。 1. 认知干预 根据高血压病患者的文化水平、学习能力,以及对高血压知识掌握情况选用适宜的方法向其讲解高血压的发病机制、相关因素及危险因素,让病人了解自己的血压及血压控制标准,知道长期血压控制不

佳可导致心、脑、肾等脏器的损害,知道规律服药的重要性以及终身治疗的必要性,以提高病人的依从性[3]。向患者介绍高血压的发病与精神紧张、肥胖、吸烟、酗酒、高盐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建议控制体重,合理膳食,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介绍正常血压范围,经常测量血压的重要性,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措施等[4]。 2. 饮食干预 2.1饮食指导 高血压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与饮食习惯或膳食组成有密切关系,如钠盐摄入过多,钾、镁、钙的摄入不足,肥胖等[5]。有研究表明,肥胖与高血压成正比,应指导患者控制总热量的摄入,使体重指数控制在24以下。建议患者少食含脂肪高的猪肉、动物内脏等,增加含蛋白质较高而脂肪较少的禽类和鱼类的摄入,少食多餐[6]。低钙摄入能使血压升高,常食用新鲜蔬菜及木耳、香菇、虾皮、紫菜等。可以增加钙,降低血压。另外,蔬菜中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有降低血胆固醇、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有些蔬菜如芹菜、孛荠等还有降压的作用[7]。对有酒精中毒个人史或家族史者、有肝病患者,劝导其戒酒;对不愿戒酒者,劝导其每日饮少量红葡萄酒或者黄酒(50~100 ml )[8]。少喝咖啡,咖啡有升压作用。可饮绿茶,绿茶中含有大量活性物质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清除氧自由基、保护血管、降低脂肪的功能,从而有利于高血压的治疗[8]。同时限制食盐的摄入量,要求前3个月食盐15g/d,4-6个月12g/d,7-9个月9g/d,10个月开始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6g/d,禁食腌制小菜[10]。

浅谈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体会

浅谈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7-03-17T16:13:02.057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12月上第23期作者:冯鹏记 [导读] 通过对高血压患者科学的护理,深入透彻的健康宣教,指导患者坚持按时正确用药。 甘肃省陇西县第一人民医院甘肃省陇西县 748100 [摘要]:通过对高血压患者科学的护理,深入透彻的健康宣教,指导患者坚持按时正确用药,教会患者自我正确监测血压,合理调配饮食,适量运动,保持心里平衡及情绪稳定,减少高血压急症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高血压健康宣教科学护理 目前高血压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也是引发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可导致脑卒中、心力衰竭及慢性肾病、眼底病变等并发症。在血压升高的患者中,据目前统计只有约5%为继发性高血压,绝大多数为原发性高血压(1)。随着社会人口的快速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及社会压力的增高,高血压的发病率也迅速增高,发病人群逐步年轻化。我国高血压患者超过2亿,每4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患高血压,估算全国有3亿人为正常高值血压。中国每年由于高血压升高而导致的过早死亡数达200万人;每年直接医疗费达366亿元人民币。2009-2010年13省18岁以上人口调查显示高血压的知晓率42.6﹪,治疗率34.1%;控制率9.3%,诊疗控制率27.4%(2),高血压一旦确诊,就需终生服药,且病情反复波动,难以根治。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3)。给家庭和国家造成沉重负担。高血压病人总体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低,因此采取科学的护理及健康宣教,控制高血压以及减少并发症,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等方面都有重大的现实作用。给患者制定明确的治疗计划,帮助患者血压达标,需要医护人员、家属及社区的积极参与。我选择了我科2015年6月--2016年6月住院的169例高血压患者,对其护理体会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科自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69例高血压患者,其中男性105例,女性64例,年龄在38--86岁之间,平均53.5岁,病程1--30年,其中单纯性高血压68例,并发高血压心脏病患者46例,并发糖尿病患者37例,并发脑卒中患者15例,并发肾病患者5例。 2.护理体会 2-1使用降压药后的护理。高血压患者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降低死亡的总体危险。有效的治疗必须使血压降至正常范围,在患者能耐受的情况下逐步降压达标。一般患者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65岁以上老年人收缩压控制在150mmHG以下,合并肾病和糖尿病的患者,一般血压控制在130/80mmHG。降压药小剂量开始,根据病情由医师增减,同时终生服药。不能人云亦云,乱服药,或停止用药。患者对高血压的危害认识不足,有些患者认为长期服药有毒副作用,或因经济负担太重,不愿长期服药。一旦血压降至正常,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就擅自停止服药。告诉患者及家属降压药有一定的副作用,如卡托普利长期服用会引起咳嗽等症状,以避免患者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利尿剂要在白天服用,以避免夜间多次上厕所而影响睡眠,以及引起夜间血液粘稠,增加血栓发生的风险。预防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服药后要卧床休息一会后慢慢起床,下地活动,活动幅度不要过大。当服药后出现乏力、头晕、心悸、出汗、恶心、呕吐时应立即下肢抬高平卧,以增加回心血流量。 2-2健康宣教。大多数患者对高血压认识不足,有些人甚至不知道自己患了高血压病,为此给患者及家属讲解高血压病的发病原因、诱因、危害、预防和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让患者及家属知道预防比治疗更有意义。 2-3饮食指导。指导患者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每天钠盐的摄入量应低于6克,建议用盐勺以控制用盐量,减少钠盐含量较高的食物及调味品的使用。减少食盐摄入,限钠可使血压下降2-8mmHG。合理饮食,减少膳食脂肪,营养均衡,控制总热量。饮食均衡可使血压下降8-14mmHG; 2-4运动干预。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运动习惯选择切实可行的运动方式,有氧运动对血压控制有较好的作用,如快步走、太极拳、游泳、体操等。讲解控制体重、适量运动的重要性。控制体重,BMI<24KG/m2,腰围:男<90cm,女<85cm,减肥控制体重可使血压下降5-20mmHG;规律运动,每周5-7次,每次连续30分钟左右,中等运动量可使血压下降4-9mmHG; 2-5生活习惯干预。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吸烟、过量饮酒对身体的危害以及会对疾病的累积、加重。协助患者制定戒烟限酒计划。白酒﹤50ml/天,葡萄酒﹤100ml/天,啤酒﹤250ml/天。限酒可使血压下降2-4mmHG。 2-6合理休息。创造良好的环境以保证充足的睡眠。告诉患者每天起床时先卧床清醒一分钟,床上坐一分钟,然后在床边坐立一分钟后,再下床活动以防止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 2-7心理情绪干预。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不大悲、大喜、紧张、生气、过度劳累。 2-8教会患者和家属正确测量血压并记录。测血压要做到四定:定时间、定体位、定部位、定血压计;血压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测量血压前要保持受测者情绪稳定,避免运动,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积极推荐应用国际标准认证合格的上臂式自动血压计。 [结论]:通过科学的护理,针对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可减少高血压患者重危症状的发生,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疗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中医讲治未病,因此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是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手段,健康的生活方式可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科学诊治及护理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吴瑛《内科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P222页; (2)(2014年中心血管病报告)《中国循环杂志》;2015,30(7):617-628; (3)张永乐,认知行为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2)16。

高血压个案护理

高血压护理个案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2004年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超过1.6亿。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31%,患病人数增加约7 000多万人。1998年,我国脑血管居城市居民死亡原因的第二位,在农村居首位。全国每年死亡超过100万,存活的患者约500万~600万,其中75%以上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而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同时,血压升高还是多种疾病的导火索,会使冠心病、心力衰竭及肾脏疾患等疾病的发病风险增高。由于部分高血压患者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高血压又被称为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因此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对早期预防、及时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疾病的相关知识: (一)定义高血压(hypertensive disease)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并出现相应的后果。(二)标准及分类目前,我国采用国际上统一的血压分类和标准,适用于任何年龄的成人。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40mmHg(18.6kPa)和(或)舒张压≥90mmHg(12kPa)。高血压的诊断必须以未服用任何降压药的情况下2次或2次以上非同日多次血压测定所得的平均值为依据。同时,必须排除由于其他疾病导致的继发性高血压。根据血压升高的水平,高血压分为3级:1级高血压(轻度)收缩压140~159mmHg;舒张压90~99mmHg。2级高血压(中度)收缩压160~179mmHg;舒张压100~109mmHg。3级高血压(重度)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 (三)致病原因1遗传因素。大约半数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2环境因素。3其他:(1)体重:肥胖者发病率高。(2)长期服用避孕药(3)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4)年龄:发病率着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40岁以上者发病率高。(5)饮食:摄入食盐多者,高血压发病率高,有认为食盐<2g/日,几乎不发生高血压;3-4g/日,高血压发病率3%,4-15g/日,发病率33.15%,>20g/日发病率30%。 (四)临床表现1、头疼:部位多在后脑,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若经常感到头痛,而且很剧烈,同时又恶心作呕,就可能是向恶性高血压转化的信号。 2、眩晕:女性患者出现较多,可能会在突然蹲下或起立时有所感觉。 3、耳鸣:双耳耳鸣,持续时间较长。 4、心悸气短:高血压会导致心肌肥厚、心脏扩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这些都是导致心悸气短的症状。 5、失眠:多为入睡困难、早醒、睡眠不踏实、易做噩梦、易惊醒。这与大脑皮质功能紊乱及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有关 6、肢体麻木:常见手指、脚趾麻木或皮肤如蚁行感,手指不灵活。身体其他部位也可能出现麻木,还可能感觉异常,甚至半身不遂。(五)并发症1、高血压危象:高血压危象在高血压早期和晚期均可发生,紧张、疲劳、寒冷、突然停服降压药等诱因会导致小动脉发生强烈痉挛,导致血压急剧上升。高血压危象发生时,会出现头痛、烦躁、眩晕、恶心、呕吐、心悸、气急以及视力模糊等严重的症状。2、冠心病:长期的高血压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会阻塞或使血管腔变狭窄,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坏死而引起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也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

高血压病人的护理

原发性高血压 普通内科付芳 概述 1.定义 2.高血压的流行情况 病因与机制:主要遗传和环境因素 1.病因 (1)遗传因素(占40%):父母有高血压其子女46%亦患高血压;60%的高血压病人有家族 史 (2)环境因素(占60%)饮食精神应激:脑力劳动、过度紧张 (3)其他因素 体重: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kg/m2)20-24位正常范围,高血压者1/3肥胖 避孕药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OSAS) 50%有高血压,血压高度与病程有关吸烟、过量饮酒 机制 机制 (血压的调节—主要决定于心排血量和外周阻力) 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亢进 肾性水钠潴留 胰岛素抵抗 细胞膜离子转运异常 血管内皮功能异常 RAAS的影响 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1.症状 2.体征:血压随季节、昼夜、情绪 有较大波动;体检:A2亢进,SM或 收缩早期喀喇音 3.并发症 (1)脑血管病 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腔隙性 脑梗塞、短暂脑缺血发作 (2)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力衰竭 (3)肾实质受损、肾动脉硬化—慢性肾功能衰竭 (4)主动脉夹层:血液深入主动脉壁层形成的夹层血肿,并沿主动脉壁延伸剥离的严重心管 急症,也是猝组死的原因之一

4.临床类型 (1)恶性或急进性高血压-少数患者 起病急,多见中青年;舒张压≥130mmHg;头痛、视力模糊、眼底…;急骤进展,不及时治疗可死于肾衰、脑卒中或心衰 (2)高血压危重症 1)高血压危象 2)高血压脑病 (3)老年人高血压: ?以上单纯收缩其高血压;血压易波动心脑肾并发症多见 辅助检查 1.动态血压监测 2.心电图 3.X线检查 4.超声心动图 5.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血糖,血脂,血尿素氮和肌酐 6.眼底 诊断 1.判断血压达高血压标准: 2.排出继发性高血压 3.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并作心血管危险分层(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险组) (1)分层依据 ①血压升高水平(1级,2级,3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②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男性>55岁、女性>65:吸烟:高脂(胆固醇>5.72mmol/L即220mmg/d)糖尿病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发病年齢女性<65,男性<55) ③靶器官损害: 左室肥厚(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 肾:蛋白尿和/或血肌酐轻度升高(106-177μmol/L或2-2.0mg/dl)超声或线证实有动脉粥样斑块(颈,髂、股或主动脉)视网膜动脉局灶或广泛狭窄 ④并发症 心脏疾病(心绞痛、心梗、曾接受冠脉血运重建手术、心衰) 脑血管疾病(脑出血、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脑缺血发作) 肾脏疾病(糖尿病肾病,血肌酐升高>177μmol/L或1-2.0mg/dl) 血管疾病(主动脉夹层,外周血管病) 重度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出血或渗出,视乳头水肿) (2)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标准 其它危险因素和病史 1级 2级 3级 无其它危险因素低危中危高危 1-2个危险因素中危中危极高危 3个以上危险因素 或糖尿病或靶高危高危极高危 器官损害 有并发症极高危极高危极高危

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 (1)

临床护理 - 351 - 中外健康文摘 2013年1月第10卷第1期 World Health Digest Medical Periodieal 【摘要】 高血压的发生与精神紧张、情绪压抑、心理矛盾等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已经被划入心身疾病范畴,一般说来,轻度血压升高的病人,单独心理疗法就可达降压目的,治疗措施也主要针对造成紧张、压抑的心理因素进行,现本人把多年来在临床工作中对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和体会介绍给大家: 【关键词】 高血压 心理护理 护理措施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 白晓梅(云南省楚雄州武定县人民医院 651600)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0351-01 【摘要】 护患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业缘关系,搞好护患关系对提高医疗质量和促进病人康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搞好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可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首要环节是重视病人的接待,为实施护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是要仪表端庄,举止稳重,在病人面前树立良好形象;第三是要运用好文明语言,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第四是要善于理解和同情病人,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和愿望;第五是要掌握过硬的技术水平,让病人及其家属放心。护理人员要努力学习多方面的知识,处理好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 改善 护患关系 沟通技巧 护理质量 搞好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 蔡辉(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万店卫生院 441300)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0351-02 一、高血病人的心理特点 (1)焦虑、紧张 因高血压病程漫长,变化复杂,有些病人对自己的康复期望过高,担心治不好,最终导致焦虑、紧张情绪发生。 (2)猜凝 目前高血压病人大多采用单纯药物治疗的方法,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所以内心缺乏安全感,常顾虑重重,敏感多虑,对别人的观点往往持坏凝态度。 (3)恐惧 高血压病人常因担心血压过高引起后遗症而产生恐惧感。 (4)偏执 多见于知识份子或具有一定医学知识的高血压病人,他们希望医护人员按照其认同报纸杂志的办法来治疗,对现行治疗方案总有不信任、不安全感。 根据以上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特点我科护理人员采取以下护理措施: 二、护理措施 1、缓解心理应激源 其目的就是针对社会环境、生活事件及病人的消极心理的应急源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打破“应急源——高血压——负性情绪——血压更高”的恶性循环。 (1)、宗合运用观察法和调查法,评估病人的心理状态,并了解近期内生活事件对病人的影响。可以通过直接观察病人的情绪和行为作出判断;也可以运用临床量表和行为问卷,评定病人实际的心理状态。 (2)、在了解病人心理状态及其生活事件的基础上,运用沟通技巧、有效缓解病人的心理压力,稳定病人情绪,消除焦虑、恐惧、压抑等不良反应对病人的负面影响。 (3)、帮组病人理清思路,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能力,所处社会环境及遭遇的生活事件,调节期望值与自身的能力相当,减少社会环境及生活事件的负面影响。 2、指导病人实施自我心理护理 由于高血压病程漫长,变 化复杂,一次治疗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因此,教会病人进行自我心理护理,做好自我心理调适,对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非常重要。 (1)、建立合理认识:合理认知评价可以使病人保持情绪稳定,不合理的认知评价可诱发负性情绪。所以,护士应向病人提供血压病的一般医学知识、病因、药物的用法和副作用,使其对高血压产生正确的认识,认识到高血压病并不可怕,不必惊慌失措,病做好充分的与疾病做斗争的心理准备。 (2)、控制情绪:告诉病人乐观大度的性格及平和的心态对控制血压的重要性,教会病人情绪控制的方法,如在情绪失控前深呼吸、或者转移注意力,把注意力从消极情绪上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去等,避免情绪波动对疾病的影响。 (3)、合理安排生活:指导病人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鼓励病人适当参加活动,以利调整身心,稳定血压。 3、疏导负性情绪 心理疏导可帮助病人正确认识疾病,采用积极应对策略,减轻疾病的身心损害,保持心理处于最适宜状态。 (1)、帮助病人客观自知:护士以平等的态度与病人真诚交流,教育其不回避压力及压力源,寻求合理的解决方式,学会积极的应对策略。 (2)、帮助病人了解自己:高血压病人存在自我能力评估的俩种趋势,及估计过高和估计过低,护士应提示病人客观了解并依据其实际状况评价自身能力,已采取适当、符合自身的治疗行为。 (3)、鼓励病人宣泄压力:可指导病人通过向亲友诉说、写日记等方式宣泄心中的烦恼、压力。 (4)、引导病人的能动性:鼓励病人增强同疾病作斗争的勇气和信心,逐步激发病人自我领悟、自我认识和自我矫正的能力,以达到解除负性情绪,进一步巩固疗效的目的。 护患关系是人际关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又有别于普通的人际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业缘关系。护患关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护理工作的质量高低,以及病人能否如期康复,甚至影响到医院的整体形象和社会评价的好坏。在以往的临床护理中,护士只是机械的执行医嘱:打针、发药、换药,做一些基础护理,这种单纯的护理水平已远远落后于当今形势发展的需要,护理人员除了树立病人至上宗旨,提高服务质量,掌握过硬的护理技能外,还必须建立新型的护患关系,通过护患密切合作和全面的综合治疗提高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使病人康复。 笔者认为,搞好护患关系,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做起: 1.要重视病人的接待 重视病人的接待是搞好护患关系的第一个环节。当病人带着病痛来到医院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病房,等待的是各种检查治疗,这时病人往往表现为急躁、忧虑、担心、怀疑等复杂心情,而他们首先接触的人就是我们护士,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消除病人的复杂心情,给病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像呢?这就要求我们要热情接待患者,态度和蔼可亲,尊重患者,向病人介绍入院规章制度和病区的环境,询问病人的需要,对病人的述说认真倾听,当病人讲到痛苦的时候,要表示理解和同情,以示对病人的病情表示重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病人觉得亲切,容易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