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墨的分析鉴定研究进展

油墨的分析鉴定研究进展
油墨的分析鉴定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07-10-10 修回日期:2008-03-11

基金项目: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计划(N o.KM 200510028006)

*通讯联系人:邹 洪,男,教授,研究方向为电化学分析.

第24卷第6期V ol.24 N o.6分析科学学报

JO U RN AL O F A N AL Y T ICA L SCIEN CE 2008年12月Dec.2008

文章编号:1006-6144(2008)06-0713-05

油墨的分析鉴定研究进展

王志勇1,邹 洪*1,2,叶能胜1,袁倬斌2,谷学新1

(1.首都师范大学化学系,北京100048;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北京100049)

摘 要: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油墨分析鉴别的各类方法,为文件真伪的辨别和相对书写时

间的鉴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油墨;分析;老化

中图分类号:O652.1 文献标识码:A

1 前言

在各类刑事、经济案件及经济纠纷中,常常会遇见伪造和篡改的文件,所以在法庭鉴定和实际的案件侦破工作中,文件签字的真伪与相对书写时间的鉴定是很重要的内容之一。为此,对钢笔、签字笔以及圆珠笔油墨字迹准确、可靠的分析检测方法的研究,不仅可以鉴别笔的种类、成分、生产厂家和生产批号,而且可以确定字迹形成的相对时间,所以油墨书写时间的鉴定有着重要意义。

钢笔、签字笔以及圆珠笔中的油墨一旦写在纸张上,油墨中的各种化合物就不可避免地受到温度、湿度、光线和空气中的氧气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会发生各种物理和化学反应如挥发、氧化、分解和交联反应,基于这些变化,可以鉴定书写字迹的真伪和相对书写时间是否相同。由于油墨中的成分很复杂和纸张存放的环境变化多样,加之新的油墨配方在不断变化,所以,对于油墨的书写时间的鉴定工作仍有很多工作要做,仍需建立成熟、可靠系统的鉴定方法。目前进行墨水鉴定的化学方法主要有:光谱法、色谱法、质谱法和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等。

2 光谱鉴定法

2.1 紫外可见光谱法

紫外可见光谱法在书写字迹鉴定方面的应用较少,主要原因是油墨中染料的紫外可见吸收峰相近,难以相互区分,但是与化学计量学相结合可以对同一类型笔中不同品牌的笔进行区分,有人分析了五种不同品牌的共50支蓝色圆珠笔[1]和25支黑色圆珠笔[2],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能够得到有意义的分类模型。另外,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对圆珠笔文字色痕中染料成分相对于相对稳定的铜酞菁的变化情况,可以得到染料与铜酞菁吸光度之比随老化时间变化的数据和曲线,这对有关蓝色圆珠笔的老化研究有一定的使用价值[3]。2.2 红外光谱法

由于红外和拉曼光谱可以对字迹色痕进行无损分析,其分析方法简单且易操作,近年来在墨水分析中倍受重视。罗国安和王俭等人[4,5]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显微光谱法系统地分析了108种不同蓝色圆珠笔油墨色痕,发现各种油墨混合成分结构的差异遵循一定的规律,据其红外光谱的特征吸收,大体可将这些圆珠笔油墨分为两大类18种。他们还根据油墨笔迹色痕无损识别及染料和溶剂的配比可以方便地在混合谱图上据其特征峰的位置和吸收的强弱来识别,圆珠笔油墨笔迹色痕FT IR 的无损分析可直观的识别713

第6期王志勇等:油墨的分析鉴定研究进展第24卷

染料的结构组成,具有直观、真实、不损坏样品的特点,同时,可进一步研究油墨中不同成分及其配比的快速识别。

罗雅琴[6]等人将不同品牌的圆珠笔书写于不同的纸张上,测定该字迹红外光谱。将避光保存的样品经三个月后取出再次测定。通过比较圆珠笔色痕三个月和零时间的红外光谱,发现每种字迹的变化都不相同。Ro bert[7]研究了11种墨水在16种不同纸上的红外发光信号,发现不同墨水在不同纸张上的红外发光响应不同,针对不同的发光背景,用不同的发光响应方式,可区分同一类型的纸上的两种墨水字迹,并对墨水的种类、纸张的类型和储存条件对墨水的红外发光响应进行了探讨。

2.3拉曼光谱法

Mazzella[8]等人收集了不同品牌和型号的33种签字笔,用滤光测定、拉曼光谱和扫描电镜三种方法分析。如果单独采用拉曼光谱方法,对于不同品牌及同一品牌不同型号之间的签字笔的区分率为0.76;若将拉曼光谱和扫描电镜方法结合起来,区分率可提高至0.91。梁鲁宁[9]采用激光拉曼光谱法进行无损检验,通过对10种品牌的黑色圆珠笔字迹样品进行初步比对分析,区分率可达90%以上。徐彻[10]把傅立叶变换拉曼光谱法运用于油墨分析,在相同波长的激发光源条件下,通过分析其拉曼光谱可以区分黑色圆珠笔油墨。

有报道用表面增强共振拉曼散射光谱(SERRS)可直接鉴别蓝色和黑色圆珠笔油墨,且谱带的频率、形状和相对强度等均有很好的重现性[11]。White[12]等人用两种不同的黑色圆珠笔书写的笔迹,未经特殊保存或进一步处理,三年后重新分析,发现在笔迹分析之前,如果预先用增强剂聚L-赖氨酸处理,然后用银胶体处理,可以得到很强的SERRS谱,而谱图没有发生大的改变,因此,可以区分文件中两种不同笔迹。

3色谱鉴定法

色谱技术在油墨分析方面的方法包括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及毛细管电泳等[13]。

3.1薄层色谱法(TLC)

TLC由于其设备简单、操作方便、速度快、灵敏度高,是鉴别圆珠笔种类最常用、有效的方法之一。TLC除了可以对不同厂家、不同品牌或同一品牌不同规格的笔进行分类外,也常用于在相对书写时间方面的研究。常用的是溶剂提取法,有单一溶剂法和连续溶剂提取法。赵鹏程[14]等人对70种蓝色圆珠笔油墨的染料成分在8个月内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探讨了蓝色圆珠笔油墨中碱性紫和铜酞菁染料的峰高比值随时间变化的关系。王世全[15]等人用双溶剂提取法鉴别了20种国产红色圆珠笔油墨的书写时间。Jasuja[16]应用双溶剂系统提取和分析了20种打印墨水。

Aginsky[17]用T LC法通过直接测定分离组分(树脂和染料)的质量比的方法来测定圆珠笔色痕的书写时间,该方法比用峰信号比例得到的结果更为可靠,采用三种展开剂,分三步进行分离,对多种墨水中的约120种合成色素和染料进行检测分析,分析结果准确可靠,这种方法目前在俄罗斯刑事科学实验室广泛使用。如果运用氯仿、四氯化碳或其它合适溶剂对墨水进行提取,用含荧光指示剂的TLC板展开,建立工作曲线,也可对墨水书写时间进行鉴定[18]。

3.2气相色谱法(GC)

GC主要用于油墨中溶剂成分的分析,当油墨水书写在纸上后,其中的溶剂成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消失,所以GC一般只能鉴定几个月以内的书写时间,并且受样品的用量、贮存条件、书写的笔力,样本的种类和纸张等因素的影响。汪聪慧[19]采用气相色谱法绘制了圆珠笔油墨中苯甲醇和苯酐含量比值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曲线,鉴定了近期和2~3个月以后书写的文档的真伪。如果将气相色谱法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结合,用内标定量法测定墨水中所有的溶剂和有色染料,通过各溶剂间及溶剂与染料间的比例,可以建立工作曲线来确定墨水的书写时间,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油墨的老化程度与油墨中组分质量的直接比例关系,结果较为可靠[20]。

3.3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H PLC主要用于定性和定量分析墨水中染料成分和其它难挥发组分[21],在油墨的老化研究中,可应用H PLC先将染料逐一分开,然后根据染料的分解情况来研究油墨的老化程度。Liu[22,23]等人对黑色签

714

第6期分析科学学报第24卷

字笔进行了分类,并探讨了黑色和蓝色签字笔中的主要染料的老化情况。Cheng[24]等人用H PLC-DAD (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对8种蓝色和8种黑色的墨水进行了分离、分析,将这些墨水逐一区分开来,这种方法还能对墨水的书写时间作出准确的鉴定。Andrasko[25]等人将不同光照条件下保存的圆珠笔油墨字痕提取下来进行分析,根据结晶紫、甲基紫和碱性品蓝的分解情况,通过作三元图对蓝色圆珠笔油墨染料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他们还研究了书写的圆珠笔油墨字迹在暗处贮存的情况,比较了字迹形成的相对时间,得出了字迹五年间的变化曲线[26]。

Kher[27]将主成分分析(PCA)和H PLC-DAD结合,对文档中相同颜色,被怀疑为伪造笔划中的圆珠笔墨水进行分析鉴定,结果两组中不同种类的墨水均能被逐一鉴别开。他们用H PLC和无损检测的IR 分析了蓝色圆珠笔,应用PCA和线性判别分析(LDA)对分析结果进行分析,发现H PLC的数据对笔的识别率为97.9%(LDA)和96.4%(PCA),而IR的数据为62.5%(LDA)和60.7%(PCA),这说明化学计量学的方法与色谱方法相结合,在墨水鉴定中是非常有用的工具,特别是对于庞大而复杂的数据分析[28]。3.4毛细管电泳法(CE)

CE与H PLC相比,它具有更有效的分离功能,而且快速、高效、所需的样品和溶剂较少。在墨水真伪和书写时间的鉴定分析中,其无疑将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技术[29,30]。张建华等人用毛细管电泳法分析了微量蓝色圆珠笔油墨,探讨了各种对圆珠笔油墨分离的影响因素,用正交法优化了分析蓝色圆珠笔油墨的缓冲体系[31],并用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鉴别了蓝色圆珠笔油墨[32]。Zlotnick[33]等人对一些黑色滚珠笔墨水进行了分离和分析,得到一些有用的数据,但是该法目前仅处于理论研究和种类的鉴定阶段。V ogt[34]用CE对15种不同产地的水溶性墨水进行分析,同种颜色的不同墨水也能从电泳图上区分开来,经多次实验和隔天考察,其重现性都很好,他们还采用CE结合紫外可见检测器、荧光检测器和PIXE(Pro to n-in-duced X-r ay emission)技术对微溶或不溶于水的圆珠笔墨水进行分离检测[35],通过分离和检测不同厂商的17种水溶性蓝、黑钢笔墨水,发现纸上提取样品和采自原产地样品的电泳图谱有显著差异,说明CE用于文档中水溶性墨水鉴定具有很大的优势[36]。

在非水介质中,用CE分离、检测疏水性染料,其具有基线平稳、分离效果好和响应信号大的特点, Matysik[37]用循环伏安法和毛细管电泳法研究了各种不溶水的染料,并用CE-ED进行分离、检测了这些染料。Fakhar i[38]等人用CE分离了碱性艳蓝B等6种阳离子染料,在优化条件的基础上区分了8种圆珠笔。

4质谱法(MS)

质谱法可以通过研究笔中的碱性染料,分析字迹提取液中染料的分子离子峰来鉴别笔的来源和种类。另外,由于染料暴露在环境中会受氧气、紫外线和可见光等的影响而降解,可通过鉴定染料的降解产物来推测墨水的老化机理[39]。

Sakayanag i[40]等人用FD/MS(Field Desorption M ass Spectrometry)测定了圆珠笔中的碱性染料,检测了21支红、蓝、黑色圆珠笔,将其分为6类,这种方法不需色谱分离,所需的样品量少,可以应用于实际案例检材的鉴定。Ng[41]等人通过用ESI/M S(Electro 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 ometry),在阳离子和阴离子两种模式下,分析了圆珠笔油墨中的酸性和碱性染料,以此探讨了44种蓝色、23种黑色和10种红色圆珠笔的组成特性。

Cr im等人用LDM S(Laser Desorptio n Mass Spectrom etry)鉴别了纸张上的墨水,在阴离子和阳离子两种检测模式下分析了两种喷墨打印机墨水,还通过人工老化的方法分析了染料分解、氧化过程中的产物,并提出了墨水降解的机理。作者还对紫外光照射,人工老化纸张上的染料进行了研究,用于鉴定可疑文件[42,43],同时对墨水中染料产生的离子进行了详细地剖析[44]。Dunn[45]用LDM S和光降解的方法研究了红色圆珠笔中的染料。Weyermann等人[46]利用LDI(Laser Deso rption/Ionization)和M ALDI(M atrix-assisted Laser Deso rption/Ionization)检测了直接从纸上取得的油墨样品,分析了其中染料成分的老化过程,并研究了各种因素对老化的影响。

5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或HPLC-MS)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很适于组成比较复杂的墨水的鉴定。Aginsky[47]曾将TLC分离、MS检测用于墨

715

第6期王志勇等:油墨的分析鉴定研究进展第24卷

水书写时间的鉴定,在应用TLC、GC和GC/M S于一些案例分析中发现:GC-M S法得到的结果准确度最好、效率最高,通过采用GC-M S对笔迹、喷墨打印机的油墨等进行书写时间的鉴定[48],并进一步对测定墨水中挥发性组分的GC-M S法和检测墨水中染料成分的T LC法进行比较发现,GC-M S的鉴定结果更准确,重现性更好,受温度、湿度等条件的影响小,测定易挥发性组分进行鉴定的准确性要高于测定染料成分的准确性[49]。Buerg i[50]用H PLC分析了圆珠笔和自来水笔墨水中游离态的芳香胺,其结果与GC-M S分析的结果相吻合,并证明了通过GC-MS和H PLC两种方法分析从圆珠笔油墨中释放出来的苯胺和甲苯胺,均能得到一致的结果[51]。

6小结

在墨水书写时间鉴定的分析方法中,最常用的仍是薄层色谱法,但有关GC、H PLC、GC/MS和CE的应用在逐年增加。目前的研究多围绕着圆珠笔墨水的鉴定,而有关钢笔墨水的分析鉴定要少一些,打印机油墨的分析鉴定就更少了。

由于墨水的成分复杂、纸张的组成、存放条件及书写力度等因素的影响,使墨水鉴定分析一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墨水的鉴定分析已经成为一件摆在法庭工作者面前极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它对各类虚假文书、档案和契约等的判别又有着重要的意义,相信现代化分析仪器的应用和新的分析方法的建立将极大地推动这方面工作,取得更加快速、准确的鉴定结果。

参考文献:

[1]T hanaso ulias N C,P arisis N A,Evm iridis N P.Fo rensic Sci.Int[J],2003,138(1-3):75.

[2]A dam C D,Sher ratt S L,Z ho lo benko V L.Fo rensic Sci.Int[J],2008,174(1):16.

[3]JIA Xian-xun(贾献云),XU Yuan-yuan(徐媛媛),W A NG Y an(王岩),W A NG Jing-han(王景翰).Fo rensic Science

and T echnolo g y(刑事技术)[J],2002,6:7.

[4]W AN G Jian(王俭),SU N Su-qin(孙素琴),LU O Guo-an(罗国安),ZH AN G Zhen-y u(张振宇),W A NG Y an-ji(王彦

吉),FEN G J-i m in(冯计民).Chinese J.A nal.Chem.(分析化学)[J],2000,28(9):1107.

[5]W AN G Jian(王俭),SU N Su-qin(孙素琴),L U O Guo-an(罗国安),F EN G J-i min(冯计民),WA N G Zh-i qiang(王志

强),WA N G Y an-ji(王彦吉).Chemical Journal o f Chinese U niversities(高等学校化学学报)[J],2001,22(6):925. [6]L U O Y a-qin(罗雅琴),JIA NG X iao-chun(蒋晓春).Spectro sco py and Spectral A naly sis(光谱学与光谱分析)[J],2000,

20(6):886.

[7]Ro ber t W R.Int.J.F or ensic Do c.Exam.[J],1996,2(2):151.

[8]M azzella W D,K hanmy-V ital A.J.Fo rensic Sci.[J],2003,48(2):1.

[9]L IA NG L u-ning(梁鲁宁),PU Y u-mei(濮玉梅),T IA N L-i li(田丽丽).Fo rensic Science and T echno log y(刑事技术)

[J],2000,3:28.

[10]XU Che(徐彻),T A N G Chun(汤纯),YA N G Y an-yong(杨延勇),PU Y u-mei(濮玉梅).Jo ur na l o f Fo rensic M ed-i

cine(法医学杂志)[J],2000,16(4):244.

[11]Cantu A.A nal.Chem.[J],1991,63(17):847.

[12]Whit e P C.T he Fo rensic Science Society[J],2003,43(3):149.

[13]Zlotnick J A,Smith F P.J.Chromato gr.B:Biomed.Sci.A ppl.[J],1999,733(1-2):265.

[14]ZH AO Peng-cheng(赵鹏程),WA N G Y an-ji(王彦吉),CU I L an(崔岚),SH I Xiao-fan(史晓凡),W AN G Yan-hua(王

彦华).Chinese Journal o f Chr omato gr aphy(色谱)[J],2001,19(4):282.

[15]M eng P enjia,Bao Ren,X ie Peng,Wang Shiquan.I nt.J.Fo rensic Doc.Ex am.[J],1999,5(1-4):95.

[16]Jasuja O P,Sha rma,R.Int.J.For ensic Do c.Exam.[J],1997,3(4):356.

[17]A ginsky V N.J.Chro matog r.A[J],1994,678:119.

[18]A ginsky V N.J.F or ensic Sci.[J],1993,38(5):1131.

[19]WA N G Cong-hui(汪聪慧).Fo rensic Science and T echno lo gy(刑事技术)[J],1995,6:19.

[20]Xu Yuanyuan,Wang Jing han,Yao Lijuan.Fo rensic Sci.Int[J],2006,162:140.

[21]T ebbett I R,Chen C,Fitzg erald M,Olso n L.J.Fo rensic Sci.[J],1992,37(4):1149.

[22]L IU Y-i Zi,YU Jing,XI E M eng-X ia,L IU Y uan,H AN Jie,JIA N G T ing-ting.J.Chro matog r.A[J],2006,1135:57.

716

第6期分析科学学报第24卷

[23]L IU Y-i Zi,YU Jing,XI E M eng-Xia,L IU Y uan,H AN Jie,JIA N G T ing-ting.J.Chro matog r.A[J],2006,1125:95.

[24]Cheng K un-Chi,Pu Chang-En.Int.J.Fo rensic Doc.Ex am.[J],1998,4(4):323.

[25]A ndrasko J.J.Fo rensic Sci.[J],2001,46(1):26.

[26]A ndrasko J.J.Fo rensic Sci.[J],2001,47(2):324.

[27]K her A A,Gr een E V,M ulho lland M I.J.Fo rensic Sci.[J],2001,46(4):878.

[28]A shw ini K her,M ary M ulholland,Elino re Gr een,Br ian R eedy.V ib.Spect rosc.[J],2006,40:270.

[29]V og t C,V og t J,Becker A,R ohde E.J.Chr omatog r.A[J],1997,781:391.

[30]Cruces-Blanco C,Gàmiz-G racia L,Gar cà-Campan A M.T r ends A nal.Chem.[J],2007,26(3):215.

[31]ZH A NG Jian-hua(张建华),L U O Guo-an(罗国安),WA N G Y an-ji(王彦吉),W A NG Jian(王俭).Fo rensic Science

and T echnolo g y(刑事技术)[J],2001,4:9.

[32]ZH A NG Jian-hua(张建华),W AN G Yan-ji(王彦吉),WA N G Jian(王俭).Chem istry O nline(化学通报)[J],2002,

12:827.

[33]Zlotnick J A,Smith F P.Fo rensic Sci.Int[J],1998,92:269.

[34]Rohde E,M cmanus A C,V og t C,H eineman W R.J Fo rensic Sci.[J],1997,42(6):1004.

[35]V og t C,Becker A,Vo gt C.J.For ensic Sci.[J],1999,44(4):819.

[36]Rohde E,V og t C,H eineman W R.Electr ophoresis[J],1998,19:31.

[37]Fr ank-M ichael M.Electr oanaly sis[J],1999,11(14):1017.

[38]Fakhari A R,Breadmo re M C,M acka M,Haddad P R.A nal.Chim.A ct a[J],2006,580:188.

[39]Jay Sieg el,Jo hn A llison,D onna M o hr,Jamie Dunn.T alanta[J],2005,67:425.

[40]Saka yanagi M,K omuro J,Ko nda Y,W atanabe K,H arig aya Y.J.Fo rensic Sci.[J],1999,44(6):1204.

[41]N g L K,L afontanie P,Br azeau L.J.F orensic Sci.[J],2002,47(4):1238.

[42]Crim D M,Sieg el J A,A lliso n J.J.F or ensic Sci.[J],2002,47(6):1265.

[43]Crim D M,Sieg el J A,A lliso n J.J.F or ensic Sci.[J],2002,47(6):1294.

[44]Crim D M,Sieg el J,A lliso n J.J.Fo rensic Sci.[J],2001,46(6):1411.

[45]Dunn J D,Sieg el J A,A lliso n J.J.For ensic Sci.[J],2003,48(3):652.

[46]Wey ermann C,Kirsch D,Costa-V era C,Speng ler B.J.A m.Soc.M ass Spect rom.[J],2006,17:297.

[47]A ginsky V N.J Fo rensic Sci.[J],1993,38(5):1134.

[48]A ginsky V N.Int.J.Fo rensic Doc.Ex am.[J],1996,2(2):103.

[49]A ginsky V N.Int.J.Fo rensic Doc.Ex am.[J],1998,4(3):214.

[50]Chr isto ph B,Rita B,Christ opher H,U rs S,Andre H.M it t.G eb.Lebensmit telunt er s.H yg.[J],1998,89(2):177.

[51]M ar kus N,U r s S;Chr istopher H,A ndr e H.M itt.Geb.L ebensmittelunter s.H yg.[J],1999,90(2):229.

Development of Analysis and Discrimination of Ink

WANG Zh-i y ong1,ZOU H ong*1,2,YE Neng-sheng1,YU AN Zhuo-bin2,GU Xue-xin1

(1.Dep artment of Chemistry,Cap ital N or mal Univ ersity,Beij ing100048;

2.Graduate S chool of the Chinese A cademe of Sciences,B eij ing100039)

Abstract:The paper summarized the different m ethods for the analysis and discrimination of ink thro ug ho ut the w or ld,w hich offered important reference g ifts for the discrimination of documents a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r elative w riting time.

Keywords:Ink;A nalysis;Aging

717

UV涂料(油墨)基本知识

UV涂料工艺异常与解决方法 第一部分 UV涂料(油墨)基本知识 一.什么是UV涂料? UV涂料是指紫外光固化树脂涂料(Ultraviolet curing coatings,)即利用紫外线作为固化能源,在常温下快速交联成膜的树脂涂料。UV油墨为印刷用 V固化树脂。 二. UV涂料发展简史 UV涂料是六十年你才开始发展起来的,德国拜耳(Bayer)九六八年研制开发出第一个UV涂料产品,其商品名称为(Rosdydalay),主要要组成物为不饱和聚酯和苯乙烯。这种类型的光固化树脂固化速度慢,贮存性不好,而且苯乙烯气味.毒性较大。因此,已逐渐被淘汰。但由于其成本低廉,仍有部分市场。七十年代初,美国sun化学公司开发出了丙烯酸酯单体和多功能团丙烯酸酯及各种贮存性良好的光引发齐的陆续商品人,光固化涂料得到了迅猛发展。 三. UV涂料(油墨)的基本组成 UV涂料有六个组成部分 1. 紫外光固化的合成树脂(或齐聚物):包括不饱和聚酯.聚酯丙烯酸酯.聚醚丙烯酸酯.醇酸丙烯酸酯.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等。 2. 可紫外光固化的活性稀释剂:活性稀释剂分为单官能度与多官能度两类: A;单官能活性稀释剂主要是苯乙烯.丙烯酸单酯.烯丙基醚类等。其主要作用是作为降粘剂,对涂层性能也有一定影响。 B:多官能活性稀释剂有双官能度.三官能度及多官能度等。其作用是在不使体系的粘度增加的前提下,提高涂膜的交联密度。当然,通过选用不同类型的多官能度活性稀释剂,可以部分改变涂膜的性能。

3. 光引发剂:光引发剂也称光敏剂。光敏剂的作用是在近紫外的激发下产生自由基,它对光敏感而对热稳定。包括芳羰基化合物.有机硫化合物.有机过氧化物等。 4.固体填料:包括颜料,消光粉,耐磨粉等待。 5.涂料助剂:包括流帄剂,消泡剂,分散剂等待。 6.有机溶剂﹕调整粘度光泽度等作用 第二部分 UV涂料各项性能的检测方法,质量缺陷及施工影响 一. 涂料性能 1. 涂料性能 产品外观和透明度试验按GB 1721-79标准行。常见问题有涂料杂质,结块,起皮,填充物沉底严重等。 2. 涂料颜色 产品颜色试验按GB/T 1722-92标准进行。常见问题有颜色变深,变浑浊等。 3.涂料粘度 产品粘度试验按GB/T 1723-93标准进行。一般测量的为相对粘度,数值与温度有关,涂料粘度是指涂料是指涂料的稀.浓程度,一般根据不同的用途及不同的施工方法来设定。调节粘度的方法主要是调节UV树脂与UV稀释剂的比例。由于UV稀释剂同样参与交联成膜,因此,UV涂料的粘度与涂料的因含量没有必然的联。 4.涂料细度 产品细度试验按GB 1724-79(89)标准进行。衡量填充粉料的分散情况。 5.涂料酸值 产品酸值按HG-2-569-77标准进行。 6.涂料固含量 固含量是指涂料不挥发份的含量。其试验方法为:称取0.5g左右样品于养皿中,

一种绿色食用油墨制备工艺的优化

包 装 工 程 第40卷 第15期 ·136·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19年8月 收稿日期:2019-01-17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计划青年项目(KJQN201803601,KJQN201804402);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院立项目(2017NC04) 作者简介:刘世锋(1978—),男,硕士,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印刷包装材料。 一种绿色食用油墨制备工艺的优化 刘世锋1,姚瑞玲2,高巧侠3 (1.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重庆 408000;2.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成都 611830; 3.重庆商务职业学院,重庆 401331) 摘要:目的 优化食用油墨制备工艺,改善其存储稳定性。方法 将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度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确定食用油墨4项性能指标的总分计算方法,以单因素试验结果为基础,以食用油墨总分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分析法确定食用油墨的最佳制备工艺,并研究果绿染料含量、阿拉伯胶含量和乙醇含量对食用油墨性能的影响及彼此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 当果绿染料质量分数为 3.00%、阿拉伯胶质量分数为6.00%、乙醇质量分数为25.00%时,食用油墨的综合得分最高。结论 在优化条件下,可获得总分为0.955的食用油墨;实现了多因素多指标产品的客观评价,工艺和评价方法可用于指导生产。 关键词:食用油墨;果绿染料;阿拉伯胶;乙醇;响应面 中图分类号:TS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63(2019)15-0136-08 DOI :10.19554/https://www.360docs.net/doc/e112886676.html,ki.1001-3563.2019.15.022 Optimization of Preparation Technology of a Green Edible Ink LIU Shi-feng 1, YAO Rui-ling 2, GAO Qiao-xia 3 (1.Chongqing Industry & Trade Polytechnic, Chongqing 408000, China; 2.Sichuan Technology & Business College, Chengdu 611830, China; 3.Chongqing Business Vocational College, Chongqing 401331, China) ABSTRACT: The work aims to optimize the preparation technology of edible ink and improve its storage stability. The fuzzy synthetic evaluation method was combined with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to determine the total score cal-culating method of 4 performance indicators of edible ink.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 with total score of edible ink as response value, the response surface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preparation technology of edible ink, and to research the impacts of mass fractions of light green dye, Arabic gum and ethanol on properties of edible ink and their interactions. When mass fraction of light green dye was 3.00%, mass fraction of Arabic gum was 6.00%, and mass fraction of ethanol was 25.00%, the comprehensive scores of edible ink was the highest. Under optimal conditions, edible ink with a total score of 0.955 can be obtained. Objective evaluation of multi-factor and mul-ti-index products is realized, and the technology and evaluation method can be used to guide production. KEY WORDS: edible ink; light green dye; Arabic gum; ethanol; response surface 食用油墨的应用可以大大减少传统油墨对食用产品的污染,降低儿童包装印刷品中因油墨迁移导致的潜在风险,也可以提高食品的外观形象,为客户提供更加丰富的产品[1—3]。食用油墨的众多优势引起了行业大量的关注[4—5],随着科技的发展,食用油墨的品种虽然逐渐丰富,但并未改变食用油墨颜色种类稀少且价格昂贵的现状,市售食用油墨颜色主要是黑、黄、红、青等4种颜色。国内食用油墨生产厂家主要

(完整版)中药鉴定学期末考试试题

中药鉴定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本草纲目》作者是李时珍。 2.人参的栽培品称为园参。 3.附子常见的加工品主要有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 4.黄柏主要含有生物碱类成分。 5.皮类药材的入药部位是指形成层以外的部分。 6.进行药材鉴定时,药材取样应具有代表性。 7.秦皮水浸液在日光下显碧蓝色荧光。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A)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经集注》 C.《唐本草》 D.《本草纲目》 2.断面具有5~13个黄白色小点(分体中柱)的药材是(B) A.当归 B.绵马贯众 C.甘草 D.黄连 3.药材大黄的药用部位是(C) A.根 B.根茎 C.根及根茎 D.块茎 4.具有虎皮斑的贝母是(C) A.松贝 B.青贝 C.炉贝 D.平贝 5.黄连的根茎折断面在紫外灯下观察应显(D)荧光 A.蓝色 B.紫色 C.黄白色 D.金黄色 6.在进行中药的鉴定时,药材的取样量应为实验用量的(A) A.3倍 B.4倍 C.5倍 D.6倍 7.下列哪一种药材不具有多环同心性异型维管束(C) A.牛膝 B.商陆 C.何首乌 D.川牛膝 8.麦冬的药用部位是(B) A.块茎 B.块根 C.根 D.根茎 9.具有辐射型维管束的药材是(A) A.麦冬 B.甘草 C.黄连 D.人参 10.商品大青叶来源于(A) A.十字花科的菘蓝 B.爵床科的马蓝 C.蓼科的蓼蓝 D.马鞭草科的路边青 11.关于天麻的性状不正确的(D) A.扁长椭圆形 B.有点状痕点组成的环节 C.断面角质样 D.春麻有“红小辫” 12.石菖蒲的中柱维管束类型是(A) A.周木型及外韧型 B.周木型及双韧性 C.周木型 D.外韧性 13.下列药材显微鉴定时需要作三切面观察的是(B) A.关木通 B.沉香 C.鸡血藤 D.川木通 14.关于白木香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 A.含树脂和挥发油成分 B.来源于瑞香科 C.药材呈不规则块片,表面有斑纹 D.能沉水 15.关于番泻叶组织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B) A.表皮细胞中有气孔 B.表皮细胞中不含非腺毛 C.主脉维管束外韧型 D.有晶鞘纤维 16.厚朴的药用部位是(D) A.干皮 B.枝皮 C.根皮 D.干皮、枝皮和根皮 17.企边桂通常是剥取(C)年以上的干皮。 A.8 B.9 C.10 D.12 18.具有硬韧部的药材是(A)

油墨基础知识:色相,遮盖力和着色力

油墨基础知识: 色相遮盖力和着色力 任何一个彩色均由色相、明度和饱和度三个特性表示,因而在配色过程中必须考虑上述三个因素。尽管理论上说黑色是光线的完全吸收,但黑墨仍然具有光泽。丝印油墨是颜料(色粉)与树脂连结料研磨而成的,颜料的粒子周围包裹着一层近乎透明的树脂油,这层树脂油对光线具有折射及反射作用,因而我们能感觉到黑墨印刷在基材上仍然具有一定的光泽。在油墨配色过程中,要根据实际印刷工艺、墨层厚度、印刷基材等条件来决定所用油墨。在选择油墨时,要考虑油墨本身光泽、色相、着色力、遮盖力。 1.光泽既可以用仪器测量,亦可以凭肉眼判断,通常在配色过程中仅凭肉眼观察。光泽实际上指的是油墨印刷样受光照射后向同一个方向反射光线的能力大小的程度。其直接影响印刷品外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同时,在选择油墨时,要分清油墨本身是亮光、半光还是哑光型油墨,避免混合错误。 2.色相是颜色的基本特征,用于质的区别。配色时,首先要考虑色相是否一致,其检测方法通常是通过刮样纸刮色或者进行模拟印刷,凭人的眼睛对标准样和试样进行观察比较。 3.遮盖力是油墨遮盖其底色的程度。遮盖力越好则其透明度越差,透明度高低影响着油墨套色的效率及受印刷基材影响的程度。 4.着色力是表示油墨浓度高低的一种方法。其测定是以一定量的油墨再加入一定数量的标准白油墨冲淡混合后,再进行与标准样比较的方法。差色力强弱反映该墨混色程度,影响着印刷墨膜厚度。 通过颜色鉴定刮色纸做刮色试验(Drowdown),可以比较油墨试样与标准样在光泽、色相、遮盖力三个方面的差异。具体方法: 在鉴定纸左上角放标准油墨,右上角放配色油墨,两者之间大约相距一厘米左右,用刮刀在与刮色纸近乎垂直的角度用力展平薄敷部分和以倾斜角度轻力快速展开厚敷部分。

自考中药鉴定学章节复习重点

自考中药鉴定学章节复习重点 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品质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也是一门研究中药的鉴定方法和质量标准的应用学科) 2.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中成药。 3.中药鉴定学的任务:鉴定中药真伪和优劣——首要任务和基本任务 继承和弘扬祖国药学遗产——历史任务 研究和制定中药的质量标准——战略性任务 保护与开发中药资源——长期任务 4.引起中药品种混乱的因素:(中药品种的鉴定,指中药来源或基原的鉴定,即“正本清源”。是解决中药真实性和质量的首要任务。) a. 一药多源(贯众6科35种); b. 形态相似,而误采、误收、误种、误用(白花蛇舌草-水线草) c. 正品短缺,以假充真(三七); d. 地区用药习惯(大青叶); e. 人为制假(广藿香) 5.影响中药质量下降的因素:(中药的质量鉴定,指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鉴定,是中药鉴定的基本任务。) a. 野生与家种(牛膝) b. 道地与非道地(广藿香) c. 采收期、生长年限、加工方法(茵陈) d. 运输贮藏(细辛) e. 人为掺假或非药用部位(龙胆、柴胡) f. 提取过的残渣(丁香) 6.中药新资源的开发途径:a. 利用民间药和民间秘方开发新药(穿心莲、沙棘) b. 从古本草中发掘(青蒿素) c. 根据亲缘关系开发同科属新药源(山麦冬) d. 以有效成分为线索开发新药(麝香、灰毡毛忍冬) e. 药理与临床研究结合开发新药(展枝唐松草) f. 开发老药新用途(五味子) g. 扩大药用部位(忍冬叶) 第二章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 1.本草:是我国古代记载药物知识的著作。

凹印质量问题

凹印产品一直以精美、精细著称,从画报、图片、塑料薄膜包装到人民币,都是凹印工艺的杰作。除了单张纸凹印外,凹印一般采用轮转印刷,短墨路,正向单刮刀上墨,从当年的碳素纸腐蚀版、布美兰制版、电子雕刻制版,到今天的激光雕刻制版,凹印走过了一段漫长的发展之路。 凹印的产品质量问题,从20多年前从国外引进凹印机后,凹印界的同仁就一直在分析并努力寻找解决办法。套印不准、刀丝、色差、飞墨,诸如此类的一系列问题,年年在提出解决方法,然而年年在重复发生相同的问题。凹印的损耗率居高不下,一般在10%左右。多年前,当凹印软包装行业的利润率还在30%左右时,这10%的损耗还没有引起业内的重视,然而如今不少企业已经走到了微利的边缘,红海搏杀异常激烈时,这一损耗就引起了业内的惊觉。因此有必要仔细地分析一下凹印的产品质量问题,探究造成该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而分析凹印成品率损失的控制点何在。 套印精度 轮转凹印套印精确的关键是保证卷料张力稳定。几乎所有的套色跟踪装置,从早期的IC470到DT860,以至后来的DT950,其正常运作的前提都是系统的张力稳定。光电检测装置把印在薄膜边缘的套印标记转换成脉冲信号输入计算机,将此脉冲与计算机内的标准设置相比较,计算出变化量,该变化量与套印误差的大小成正比。计算机将其转换为电压值,经处理后驱动电机及机械执行机构对误差进行修正,并在显示屏上显示误差的大小和方向。由于这种自动调整过程是一种循环的、不间断的动态平衡过程,既要使误差及时、快速得以纠正,又要避免由于纠正时的超调而使系统不稳定,因此检测误差的光电装置的导通角一般是在版辊旋转360°中的5°~7°,即版辊旋转一周的1/6时间内执行操作。纠正误差的机构有两种,一种是卷料纵向的调节辊机构,通过调节该辊的上下位置来改变卷料到达压印位置的前后;另一种是改变版辊相位的伺服机构,直接调节印版。从控制的直接性和快速性来看,伺服机构明显优于调节辊机构,但伺服机构有一定的技术难度,设计调整不当有可能使系统不稳定。由于凹印套准是建立在卷料进料的精确定位上的,因此卷料张力的波动就会影响到套印精度。传统凹印机造成张力波动的因素一般有以下6个方面。 (1)收放卷料卷直径的变化引起卷料张力的变化。 (2)加减速时张力的变化。 (3)印刷基材本身张力的变化,如卷料厚薄不均匀,有荷叶边,纵横向拉伸强度变化太大,或者卷芯不圆造成料卷的跳动。 (4)卷料在印刷过程中的变化,如薄膜在干燥时受热变形,而牵引张力又比较大,致使薄膜被拉长,或者纸张在上墨时吸水过多,烘干时受热收缩,材料本身发生变化。 (5)机组式凹印机各主要构件如底座、墙板、导辊等的制造精度和装配精度存在偏差。例如底座组装的平面度和直线度,墙板与底座组装的垂直度,各

油墨的基础知识

油墨的基础知识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都会接触到油墨,可能是我们的课本、文案等等。油墨用它神奇的法术,变幻出了一个个有趣的文字,汇聚成了一篇优美的文章。 油墨的物理性能 不同体系的油墨其性能有的相差较远,其检验指标也有所不同,以胶印油墨为例,如下所述是一些表达其性能的常规项目。 1.细度是指油墨中的颜料、填充料等的最大粒径,以及在连结料中分布的均匀度。 2.透明度指油墨墨膜覆盖在承印材料上,或相迭在另一墨层表面后,其被覆盖所能显现的程度,它是表征油墨墨膜对被覆盖面遮盖力大小的指标,故通常又称为油墨的遮盖力。 3.着色力是指油墨层在承印材料上所能显示颜色强度的能力,它是表征油墨浓度或饱和度的质量指标之一。在胶印过程中,油墨的着色力不仅直接关系着印刷效果和印品质量,而且对于油墨的单位面积用量,关系也十分密切。如选用着色力强的油墨,较着色力弱的油墨耗用量少,又可获得良好的印刷效果。 4.流动度是指油墨在受力后的流动程度。它是用来表征油墨在一定的粘度条件下,墨体所呈现的流动状态和稀稠密现象的,一般地说,油墨的流动度是对粘度、稠度的综合评价。流动度理想的油墨,在墨斗中的流平性和下墨性较好:在墨辊间或印版与橡皮布间的传递、转移性也好;印版和橡皮布上的墨层均匀;印迹墨膜平伏、光洁。流动度太小时,易产生下墨不良;墨层分布不匀等现象,其印迹墨膜表面也会出现波纹。流动度太大时,墨层薄容易造成网点扩大,印迹色泽不浓。普遍采用流动仪测定法。 5.粘度是指油墨流动时的粘滞程度它是表征油墨流体流动的阻力(或内摩擦力)大小的指标。在胶印过程中,一定的粘度是保持油墨正常传递、转移的主要条件,也是决定印迹牢度、清晰度和光泽度的重要条件。油墨粘度过大时,传递、转移困难,使版面墨量不足,造成图文基础裸露形成花版。同样,粘度过大,也易引起纸张拉毛、脱粉现象,或造成印张的剥离。但粘度过小时,则容易产生浮脏,严重时会造成墨体乳化,若使其不能保持正常的传递、转移,并逐渐在墨辊、印版和橡皮布上堆积起颜料颗粒,当堆积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糊版。

绿色高温油墨在丝印中的应用技术

绿色高温油墨在丝印中的应用技术 1、单流体胶印高温油墨该高温油墨印刷时去掉水和润湿装置,没有废水产生,不必再相互协调高温油墨和水的平衡。与无水胶印不同,使用单流体胶印高温油墨既不需要特使的印版,又无须改用印刷机。该高温油墨可以在单张纸胶上印刷,也可用热固型卷筒纸在四色胶印机上印刷,还能提高胶印机的印刷速度。使用这种高温油墨非常简单,只要把该高温油墨直接放在墨斗中,就可以开印。在启印过程中用比传统的胶印少得多的印张就能达到符合要求的实地密度,因此大大减少了启印废纸量。 高温油墨的网点增大率很小,网点复制特别精确,在95%的网点范围内仍可看到网点。印品图象质量清晰,颜色浓度精确度都能达到较好的水平。在当今技术不断革新的时代,各个企业为了在竞争中生存,必须创造出能满足客户需求的新产品。印刷高温油墨行业也不例外,其中一些大公司不断地对自己的产品进行改革,开发出能为客户带来更多利益的产品。National Printing Ink Research Institute(国际印刷高温油墨研究学院,简称NPIRI)的校长兼INX国际公司副总裁的BillTasker先生説:“过去,人们通常认为高温油墨技术是随着印刷的发展而发展的,但随着喷墨技术的进步,不得不在高温油墨技术中加入更新的内容,高温油墨技术的发展是非常快的。”

美国印刷高温油墨产品市场占有率:胶印22亿美元柔印9亿美元凹印6亿美元丝网印刷2.6亿美元数字印刷/喷墨2.5亿美元铅字印刷1亿美元特种高温油墨(安全,标记)2.7亿美元总计45.80亿美元现存产品经常会有些改进,为此一些大型印刷高温油墨制造商成立了一个基金会,承诺可以提供新的技术,使高温油墨具备更好的印刷性能。去年是突破性的一年,在Drupa大会上涌现出许多新的技术,Drupa 具有聚集各公司的研究成果的能力。 2、混合性高温油墨混合性高温油墨结合了UV高温油墨和普通高温油墨的特性,是另一个发展的领域,许多公司都在研究。Sun Chemical,Flint Ink,Superior Printing Ink,INX Braden Sutphin以及Environmental Inks和Coatings等公司都致力于对该领域的研究。 Superior Printing Ink公司的经理兼GATF指导委员会成员的Harvey Brice先生说:“生产一种UV混合高温油墨对印刷业很有意义,可以在印刷机上使用这种高温油墨而不用更换橡皮布或着墨辊。如果一台印刷机是为UV高温油墨而设置的,也可以运行普通高温油墨。对印刷业者来说这是一项极大的改进,因为它有极高的灵活性。”混合型UV高温油墨允许印刷商只需进行较小的调整就可以联机完成一个作业的所有生产操作。 真正地提高了生产效率,而高温油墨本身的传递性和印刷质量也

中药鉴定学复习题(答案)

问答题:写出下列问题的正确答案,每题10 分 1.中药鉴定的取样方法和取样原则是什么? 1、从同批药材包件中抽取鉴定用样品的原则(1)药材总包件数在100 件以下的, 取样5件 (2)100-1000 件,按5%取样 (3)超过1000 件的,超过部分按1%取样 (4)不足5 件的逐件取样 (5)贵重药材,不论包件多少均逐件取样 2、破碎或粉末装药材的取样:每一包件的取样量一般按下列规定: (1)一般药材100?500g (2)粉末状药材25g (3)贵重药材5?10g (4)个大的药材,根据实际情况抽取有代表性的供试品 3、中药鉴定中平均样品的量一般不得少于实验所需用量的 3 倍,留样的保 存期至少一年。 2.根类中药的性状及显微鉴别特点? 根类中药--- 性状鉴别没有节、节间和叶,一般无芽。圆柱形或长圆锥形,块根,圆锥形或纺锤形等。双子叶植物根一般主根明显;根横断面有一圈形成层环,环内范围较环外范围大,中央无髓部。 单子叶植物根横断面有一圈内皮层环,环内范围较环外范围小,中央有髓部。有的断面可见分泌物散布。 根类中药--- 显微鉴别 1.双子叶植物根一般均具次生构造。最外层大多为周皮。少数根类中药无周皮 而有表皮或为后生表皮、后生皮层;这些根的内皮层均较明显。维管束一般为无限外韧型。形成层连续成环;射线较明显;初生木质部位于中央。一般无髓。另要注意,有无异常构造,存在部位和排列方式; 2.单子叶植物根一般均具初生构造,最外层为表皮细胞,无木栓层,少数根的表 皮细胞形成根被。皮层宽厚,内皮层及凯氏点通常明显。中柱与皮层的界限分明。 维管束为辐射型,韧皮部与木质部相间排列,呈辐射状,无形成层。髓部通常明显。 3.简述水合氯醛透化装片的操作方法。水合氯醛液透化装片的操作方法为:取粉末 少许,置载玻片上,滴加水合氯醛试液1 ?2滴,搅匀,用试管夹执载玻片一端,置酒精灯火焰上方约1?2cm 处加热,微沸后,离开火焰,再滴加水合氯醛试液,小火继续加热,如此反复操作至透化清晰,放冷后滴加稀甘油 1 ? 2 滴,封片镜检。 4.简述灰分测定在中药鉴定中的意义? 灰分是有机物经高温灼烧以后的残留物称为灰分。在灰分中有包括:水溶性灰分,水不溶性灰分,酸溶性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各种中药的总灰分都应该在一定的范围以内,所以测定的灰分数值高于正常范围时,就可能是在加工或运输储存等环节中有其他有机物污染或参杂,药典中规定了中药的总灰分的最高限量(如甘草不得超过7.0%,大黄 不得超过10.0%),因此对限制药材中的泥沙和杂质,保证中药的纯度具有重要意义。 5.简述中药来源鉴定的目的和方法? 1. 有 4 大鉴定方法: a 来源鉴定 b. 性状鉴定 c. 显微鉴定 d 、理化鉴定 2. 来源鉴定的目的:确定其正确的学名,以保应用品种准确无误。.

表面张力的测定实验报告分析

浙江万里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 化学工程实验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 (1)实验目的 1、掌握最大气泡法测定表面张力的原理和技术 2、通过对不同浓度正丁醇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加深对表面张力、表面自由能和表面吸附量关系的理解 3、学习使用Matlab 处理实验数据 (2) 实验原理 1、 表面自由能:从热力学观点看,液体表面缩小是一个自发过程,这是使体系总的自由能减小的过程。如欲使液体产生新的表面A ?,则需要对其做功。功的大小应与A ?成正比:-W=σA ? 2、 溶液的表面吸附:根据能量最低原理,溶质能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时,表面层中溶质的浓度应比 溶液内部大,反之,溶质使溶液的表面张力升高时,它在表面层中的浓度比在内部的浓度低。这种表面浓度与溶液里面浓度不同的现象叫“吸附”。显然,在指定温度和压力下,吸附与溶液的表面张力及溶液的浓度有关。Gibbs 用热力学的方法推导出它们间的关系式 T c RT c )(??- =Γσ (1)当00,溶质能减少溶剂的表面张力,溶液表面层的浓度大于内部的浓度,称为正吸附,此类物质叫表面活性物质。(2)当0>??? ????T c σ时,Γ<0,溶质能增加溶剂的表面张力,溶 液表面层的浓度小于内部的浓度,称为负吸附,此类物质叫非表面活性物质。由 T c RT c )(??- =Γσ 可知:通过测定溶液的浓度随表面张力的变化关系可以求得不同浓度下溶液的表面吸附量。 3、 饱和吸附与溶质分子的横截面积:吸附量Γ浓度c 之间的关系,有Langmuir 等温方程 式表示:c K c K ·1·+Γ=Γ ∞

油墨调配基本基础知识

(一)油墨调配的基本知识 油墨调配是一项很细致的技术工作,要在有专用的房间进行,主要是把握好色相以及防止砂尘落入油墨中。 调配油墨的器材与参照物 (1)调墨工作台:坚硬光滑表面的桌子(或石板)即可当作工作台。 (2)调墨刀:二把调墨刀(最好是一宽一窄)可以调匀。 (3)台秤、刮刀、刮样纸张、装墨盘盒。 (4)配方记录每次应该记下各组分及多种添加物的比例 (5)色表(谱) 除了配方外,墨样及打出的样张均应该保存下来。 室内四周应保持整洁,墙壁不能有面积较大的其它鲜明的色彩。因为环境色对正确辨色产生很大的影响。这种现象称为色错觉,同是一种灰色的色块,在绿色的环境里偏红,而在红色的环境里却偏青。同一块颜色,周围都是深色,它就 显得偏淡。周围都是淡色,它就显得偏深。因此调配油墨时,无论是观看原稿的 色样,还是调墨后的墨样,都必须避免环境色的影响。 (二)调配专色油墨的方法 对于连续调原稿的复制,必须用网点组合的方法得到。而对于实地原稿,如果用四色网点组合的方法,复制难度极大,复制效果不好,色彩模糊不实,色相 也容易产生偏差,这时就需要按照原稿调配出多种专色来配合印刷。 1、深色油墨的调配 仅用三原色或间色原墨,不加任何冲淡剂来进行油墨调配,统称为深色油墨的调配。深色油墨的调配有以下几个步骤: (1)根据色料减色法成色规律,将原稿色样与色谱对照,分析确定色样中 三原色含量的比例关系,排出主色、辅助色顺序。 (2)选用同型号的三原色油墨备用,精细产品可选用亮光快干油墨,一般 产品可选用树脂型油墨。 (3)确定调配数量后,然后按调配比例,依次从大到小的顺序加放油墨。 先秤取含量最多的主要原色,再秤取含量较少的辅助色,然后分几次将辅助色油墨加入主色油墨中,并调合均匀。 (4)利用三原色以不同比例混合调配的茶色、假金、赤紫,古铜,橄榄绿 等一系列深淡不等的色相,在调配过程中必须注意色相准确,另外,要掌握好燥油的加放量以及根据不同的色相采用不同的燥油。

绿色环保油墨

一、能量固化油墨 能量固化油墨是利用UV光或者加速高能电子束(EB),将油墨中的单体聚合成聚合物。目前能量固化油墨主要有UV油墨和EB油墨两大类。 同普通油墨相比,能量固化油墨最主要的优点是:不含有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VOC,不污染环境,干燥固化速度快,耗能少,交联固化的密度大,固化度可以达到100%,可以在多种基材上进行印刷,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和物化性能。所以,能量固化油墨一经面世,便受到市场的热力追捧。 UV油墨主要由预聚物树脂、稀释剂单体、光引发剂、光敏剂、光增感剂、阻聚剂以及颜料等组成。UV油墨主要有胶印UV油墨、凸版印刷UV油墨、凹版印刷UV油墨、网印UV油墨、UV喷墨油墨、UV印刷线路板油墨等几种。UV油墨的环保性仅仅是相对普通的印刷工艺而言的,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二、定义绿色油墨 目前我国还没有制定绿色油墨或者环保油墨的判定标准,但一般对绿色油墨的理解应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来看。从狭义角度来说,绿色油墨是指采用对人体几乎没有危害的原材料用于油墨的制造,在油墨的生产和印刷过程中几乎不发生污染,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环境几乎不构成任何危害的油墨品种。从广义角度来说,绿色油墨是相对环保的产品,它包含以下3层含义。 (1)要明显地降低油墨的有害成分,主要包括降低芳香烃类、酮类的含量,降低重金属的含量,降低其他对人体有害的成分等。 (2)要明显地降低在油墨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操作人员和环境的危害,改善一线生产环境,同时油墨在制造和使用的过程中所耗能源无明显增大。 (3)要有利于包装废弃物的回收与处理,不能出现“二次污染”等情况。 尽管现阶段,中国环保型油墨的研制开发仍受到众多因素的制约,但对于中国油墨工业来说,最终实现广义的绿色油墨是其终极目标,而制造并推广狭义的绿色油墨是目前的研制目标和最终追求。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考虑在使用方便性、使用成本,以及环保性能等因素。目前市面上有哪些绿色油墨呢,以下便列举了一些。 (1)UV油墨中的一些成分接触到皮肤,会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甚至会引起皮肤过敏。 (2)UV光对人体有一定的伤害。 (3)固化后的油墨层由于交联的密度非常大,难以降解,墨渣也难以处理。 目前凹版印刷使用油墨大部分都含有苯类溶剂,由于挥发,凹版印刷排放的废气是包装印刷行业一个很大的污染源。尽管水性凹版油墨作为溶剂型凹版油墨的替代产品,已经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并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但是凹版油墨的水性进程依然是缓慢的。 妨碍凹版油墨水性化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印刷质量不佳:目前水性油墨对塑料的黏附性和耐擦性不强,印刷适性不良,印刷效果不如溶剂型油墨。 (2)干燥性不好:水性油墨干燥性不好,导致印刷时印速低,增加了能耗和成本,需要对原有的干燥设备进行改造,或者使用适合水性凹版油墨的专用印刷机。 (3)必须改造印版:为了改善水性凹版油墨的干燥性,强化印刷效果,必须改造印版,实现浅版化。 为此人们在积极地研制开发水性UV油墨,期望解决目UV油墨存在的问题。 EB油墨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油墨品种,可以用于轮转胶印和柔性版印刷。相对UV 油墨来说,不使用光引发剂,无气味,不会释放臭氧,不需要热源的冷固化,固化时不受油墨颜色的影响,固化更为彻底,质量更为稳定。但EB油墨的固化设备成本高是推广应用中最大的障碍。同时,EB油墨也存在废弃后的降解问题。

中药鉴定学复习及答案考试必考

1,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矿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2,中药鉴定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 它是在继承中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研究和讨论中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性,理化鉴别,质量标准及寻找新药等的理论和实际问题。简而言之,就是一门对中药进行“保质寻新,整理提高”的学科。 3,什么是中药真伪优劣? 中药的真伪优劣,即中药的品种和质量。“真”即正品,凡是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藏的品种均为正品;“伪”即伪品,凡是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品种以及以非药品冒充或者以它种药材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品。“优”是指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劣”是指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 ,4,引起中药材品种混乱的原因? 1,同物异名,同名异物。2,古代典籍,记述粗略。3,一物多源,易于混杂。4,历史沿革,品种变迁。 5,影响中药质量的主要因素? 1,中药栽培与药材质量关系密切,这是中药质量的源头,所以目前国家提出并实施的中药GAP发展战略十分重要。2,有的药材产地不同,其质量也不同。3,有的药材采收季节,采收时间【植物生长的年限】不同,其所含的化学成分也有差异。4,有的中药运输时受到有害物质的污染,必然影响质量。有的中压贮藏不当,引起虫蛀霉变,均能损害药材质量;另外贮存时间对质量也有影响。5,人为掺入异物或混入非药用部分。6,有的中药如人参,八角茴香,天麻,独活等,经过化学成分提取,干燥后再用,其外观性状与原药材相似,但药材的内在质量却发生了变化。 ,6,评价中药质量的优劣的主要指标。 7,道地药材的概念 传统中药材中具有特定的种质﹑特定的产区﹑特有的生产技术或加工方法而生产的质量、疗效优良的药材。 ,8,全国的道地药材代表 东北地区:人参,辽细辛。华北地区:党参,黄芪,地黄,薯蓣和忍冬。 华东地区:浙贝母、忍冬、延胡索、芍药、厚朴、白术和牡丹 华中地区:茯苓、山茱萸、望春花、独活、续断和酸橙。 华南地区:阳春砂、巴戟天、益智、槟榔、佛手、广藿香 西南地区:黄连、杜仲、川芎、乌头、三七、郁金、麦冬 西北地区:天麻、杜仲、当归、党参、宁夏枸杞

油墨基本知识

油墨基本知識訓練(升平) A.印刷油墨的組成﹕ 印刷油墨的功能是在任何印刷材料上形成耐久的有色圖案﹐它是具有鮮艷的色彩﹐良好的印刷性能和滿意的干燥速度﹐還應具有耐溶劑﹑酸﹑鹼﹑水﹑光熱等特性﹒印刷油墨主要是由有色物質(顏料或染料)和連結料(樹脂)﹑溶劑与添加劑(填充料﹑助劑)所組成﹒ 一﹑顏料和染色 油墨中的顏料(染料)中﹐有無机顏料和有机顏料兩种﹒ 用于凹印油墨的顏料中﹐必須具有很高的著色力﹑耐光力和化學穩定性﹐有較細的顆粒和柔軟質不磨損版筒﹐在連結料中有較好的分散能力和良好的親和性﹐加入墨中能保持油墨具有很好的流動性﹐在相應的溶劑体系中﹐不會變化﹑退色﹑顏料中的游离酸中不腐蝕版筒﹐不會發生升化或滲出污染﹐以上特性是油墨厂在設計油墨過程中選擇顏料的條件﹒ 二﹑連結料 油墨中的連結料是由各种天然合成樹脂組成﹐一般來講﹐樹脂都是有机化合物﹐它具有复雜的結构﹐高分子量和溶解于一些有机溶劑的性質﹐在選擇要求中﹐樹脂能使印刷的墨膜具有很好的光澤﹐附著牢固度和硬度﹐能在選定的溶劑中形成高濃度﹑低粘度的体系﹐具有良好的溶劑釋放性﹐對相應的溶劑能溶解﹐以利干燥成膜﹐与顏料有良好的親和力﹐并与相配樹脂混溶性好﹐還要求色淺﹑無气味﹑透明﹐并在干燥后复溶﹒ 使用在印刷油墨方面的樹脂品种繁多﹐而用在塑料凹印油墨方面的樹脂主要以合成樹脂為主﹐如聚醯胺樹脂﹑聚氯乙烯樹脂﹑氯化聚丙烯樹脂﹑聚氨酯樹脂﹑聚酯樹脂和丙烯酸樹脂等﹒隨著印刷基材的不斷更新﹐油墨所使用的樹脂品种也不斷增加﹐這方面是油墨行業今后研究和發展的方向﹒ 三﹑溶劑 溶劑是能夠溶解其它物質的液体﹐在印刷油墨中﹐溶劑就是溶解樹脂或油脂的液体﹒一般來說﹐溶劑都是有机化合物﹐但是分子結构比樹脂要簡單得多﹐且小得多﹒在塑料凹印油墨中﹐溶劑的作用給予油墨适宜的流動性和粘度﹐能濕潤被印刷的薄膜表面﹐提高被印刷薄膜的吸收性﹐以增強油墨与薄膜的附著力﹐同理調整印刷過程中的油墨的干燥速度﹒在這整個程中﹐溶劑起了重要作用﹐可以說是凹版印刷的生命力﹐万一錯用溶劑﹐就會引起很大的事故﹐在油墨中﹐溶劑的揮發情況比較复雜﹐其揮發速度与連結料分子對溶劑分子的吸引力大小有一定關系﹒當樹脂或其它高分子物質溶入于溶劑中﹐兩种物質分子彼此緊密結合﹐比單溶劑發揮速度為小﹒ 溶劑揮發速度的快慢﹐是直接影響產品質量的重要原因之一﹐如在凹版印刷的情況下﹐溶劑干燥得慢﹐則版子的再現性良好﹐可是容易成為粘連的原因﹒但干燥過快﹐又會產生印刷發白堵版等現象﹒因而﹐選擇适當揮發速度的溶劑﹐是印刷技術的重要事項之一﹒ 气候的變化﹑溫濕的變化﹐印版的深淺﹐墨層的厚薄﹐都与溶劑揮發速度有關﹒

中药鉴定学复习题含答案

《中药鉴定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我国己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神农本草经》。 2.西红花的药用部位是柱头。 3.茯苓的药用部位是菌核。主要活性成分是茯苓多糖。 4.黄柏来源于芸香科植物,主要活性成分是小檗碱。 5.血竭是植物麒麟血竭果实中渗出的红色树脂。 6.药材的干燥方法通常有晒干,烘干,阴干。 7.附子道地产区四川。商品分为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主要成分为乌头碱。 8.江西著名道地药材有枳壳、薄荷、栀子、满山白。 9.黄芩药材的商品规格主要有子芩与枯芩。 10.茯苓的药用部位是。主要活性成分是。 11.药材的干燥方法通常有,,。 12.天然牛黄可分为蛋黄和管蛋,蛋黄的鉴别特征乌金衣,层纹,挂甲,味清凉等。 13.蛤蚧的主产地广西。 14.血竭的采收加工过程中,将血竭用布包起,入热水中使软化成团,取出放冷,即为原装血竭;加入辅料加工后成为加工血竭。 15.枸杞子的主产地宁夏、甘肃、青海,其主要活性成分甜菜碱。 16.延胡索的道地产区是浙江,主要活性成分生物碱类。 17.甘草的药用部位是根及根茎,其解毒的活性成分甘草酸。 18.麻黄的药用部位是草质茎,主要活性成分左旋麻黄碱。 19.茯苓的药用部位是,其主要活性成分。 20.中药鉴定学的研究任务是发掘整理祖国药学、坚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中成药的坚定、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21.薄荷来源是唇形科植物,其主要活性成分是挥发油。 22.大黄来源是蓼科科植物,其泻下的主要活性成分是双蒽酮甙。 23.红花来源是菊科植物。 24.三七的药用部位是根及根茎,其性状鉴别的核心要点是铜皮铁骨狮子头 二、名词解释 1.发汗: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 2.镶嵌细胞:伞形科植物果实的内果皮由5-8个狭长的薄壁组织相互并列为一群,各群以斜角联合呈镶嵌状,称为“镶嵌细胞” 3.铜皮铁皮狮子头:优质的三七。 4.怀中抱月: 怀中抱月常指鳞茎类药材鳞茎的结合状态。其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 5.挂甲:又叫“透甲”。指牛黄用清水调和后,涂于指甲上,能使指甲染成黄色并经久不褪的现象。 6.云锦花纹云锦花纹指药材横切面上散列的云朵状花纹,并具色彩。多指根类药材外侧皮部的异型维管束。 7.乌金衣乌金衣指牛黄药材外部挂有的黑色光亮薄膜 8.走油是指将加工好的原料放入滚油之中迅速拖过,为继后的烹调提供前沿基础的加工方法。 9.错入组织:肉豆蔻的外胚乳伸入到内胚乳,形成的称为错入组织。 10.星点大黄根茎横断面可见的暗红橙色的放射状小点,环列或散在。如星星点缀。 11.芦头:人参顶端根茎 12.通天眼顶端部分光滑,内有细孔道直通角尖。13.当门子气香强烈而特异,成颗粒状者俗称"当门子", 三、单项选择题 1.中药鉴定学研究的对象是( A ) A.中药材及成方、制剂 B.天然药物 C.中成药 D.中药的化学成分 2.白芍的产地加工方法应为( C ) A.晒干 B.去皮后晒干 C.去皮,煮透心后晒干 D.开水浸泡后晒干 3.那种柴胡有毒,不能药用( C ) A.北柴胡 B.狭叶柴胡 C.大叶柴胡 D.银柴胡 4.甘草中具有解毒作用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A ) A.甘草甜素 B.甘草苷 C.异甘草苷 D.甘草内酯 5.沉香的药用部位是瑞香科植物白木香的( C ) A.含树脂的茎 B.香树脂 C.含有树脂的心材 D.含有树脂的边材 6.钩藤中具有降血作用的主要化学成分( D ) A.黄酮类 B.蒽醌类 C.皂苷类 D.生物碱类 7.以干燥的柱头入药的药材是( D ) A.菊花 B.洋金花 C.丁香 D.西红花 8.我国薄荷最著名的产区是( B ) A.安徽省 B.江苏省 C.江西省 D.湖南省 9.我国薄荷最著名的产区是(B ) A、安徽省 B、江苏省 C、江西省 D、湖南省 10.折断时有细密银白丝相连的药材是( D ) A、桑白皮 B、地骨皮 C、肉桂 D、杜仲 12.番泻叶的泻下成分主要是( D ) A、大黄素 B、大黄酸 C、大黄酚 D、番泻叶苷ABCD 13.当归主产于( D ) A.四川省 B.青海省 C.甘肃省 D.陕西省 14.牡丹皮中具有镇痛、解痉和抑菌作用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B ) A、牡丹酚原苷 B、牡丹酚 C、牡丹酚苷 D、芍药苷 15.药用部位为种子的药材是( B ) A、小茴香 B、马钱子 C、五味子 D、马兜铃 16.枳壳类药材以(B )产者最佳。 A、湖南 B、江西 C、四川 D、福建 17.我国薄荷最著名的产区是(B ) A、安徽省 B、江苏省 C、江西省 D、湖南省 18.白芍的产地加工方法应为( C ) A.晒干 B.去皮后晒干 C.去皮,煮透心后晒干 D.开水浸泡后晒干 19.下列有关天麻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B ) A.来源为兰科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 B.具“过桥”这一典型特征 C.具“鹦哥嘴”这一典型特征 D.质坚硬,不易折断 20.下列有关肉桂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 A.来源为木兰科植物 B.气香浓烈,味甜、辣 C.断面有细密银白色富弹性的橡胶丝相连 D.具分枝状石细胞 25.下列哪项不是猪苓的特征( C ) A、呈不规则条形、块状或扁块状 B、表面乌黑或棕黑色,有瘤状突起 C、体重质坚实,入水下沉 D、粉末黄白色,菌丝团大多无色 26.沉香的药用部位是瑞香科植物白木香的( C ) A、含树脂的茎 B、香树脂 C、含有树脂的心材 D、含有树脂的边材 27.钩藤中具有降血压作用的主要化学成分( D ) A、黄酮类 B、蒽醌类 C、皂苷类 D、生物碱类 28.枳壳类药材以( B)产者最佳。 A、湖南 B、江西 C、四川 D、福建

中药鉴定学考试重点

中药鉴定学考试重点 横切面的鉴别要点: 1.牛膝:木栓层细胞数列。异常维管束2-4轮,最外一轮维管束较小形成层成环,向内维管束较大,木质部有导管和纤维束,束间形成层不明显。中心木质部成2-3分叉,薄膜细胞含少量草酸钙砂晶。 2.黄连:木栓层为10数列细胞,有时可见未脱落的表皮或鳞叶。皮层较宽,有黄色石细胞单个或成群散在。另有根迹维管束。中柱鞘纤维呈束。木化并伴有石细胞。维管束外韧性排列成环,随部无石细胞。 3.人参:木栓层由数列细胞组成。皮层狭窄。韧皮部外侧有裂隙,内侧薄壁细胞排列整齐。有树脂道散在,内含黄色分泌物。近形成层处有较多而小的树脂道环列。形成层呈环状。木质部导管多单列径向稀疏排列,木射线宽广,薄壁细胞中含有草酸钙簇晶和淀粉粒,簇晶棱角尖锐。 4.小茴香:外果皮为1列呈切向延长的扁平细胞,外被角质层。中国皮在接合面部分有两个椭圆形的油管,在背面的每2棱线间各有油管1个共有油管6个。内果皮为1列扁平细胞,细胞长短不一。种皮细胞扁长,含棕色物质。内胚乳细胞多角形,含众多细小糊粉粒每个糊粉粒包有细小草酸钙小簇晶。种脊维管束由若干细小导管组成。,位于接合面的内果皮和种皮之间 5.薄荷:呈四方形,表皮为一列长方形细胞。外被角质层,有扁球形腺鳞、单细胞头的纤毛和非纤毛。皮层为数列薄壁细胞,排列疏松。四角有明显的棱脊,向内有10余列厚角细胞。内皮层一列,凯氏点清晰。维管束四角处发达。形成层呈环。木质部在四棱处发达,髓部由大型薄壁细胞组成,中心常有空隙。 ? 6.番泻叶:表皮细胞1列,类长方形,常含粘液质,外被角质层,上下表皮均有气孔和单细胞非毛腺。 叶肉组织为等面叶型,均有一列栅栏细胞上表面的栅栏细胞长柱形均150微米,通过主脉,下表面的栅栏细胞较短,靠主脉下方具厚角组织。主脉维管束外韧型,上下两侧均有微木化的中柱鞘纤维束,且纤维外侧的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鞘纤维。 中药鉴定的定义和任务: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品质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任务:鉴定中药的品质和质量,继承和弘扬祖国医药学遗产,制定规范化的质量标准,扩大和开发中药资源。 ?性状鉴定包括: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断面特征、气、味、水试、火试。 ?中药鉴定学的方法和依据:《中国药典》是国家药品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是部颁药品标准。/方法:基原鉴定法、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生物鉴定法,简称“五大鉴定法”?中药材产地加工的主要目的:为保证药材质量,便于临床用药调剂、消除或降低毒性、减少刺激性或其他副作用、便于运输、贮藏,利于药品的标准化。 ?大血藤、鸡血藤的来源及性状的不同点:木通科植物大血藤的干燥藤茎横断面皮部有六处向内嵌入木部,木部黄白色,被红棕色射线隔开,呈放射状花纹,排列不规则的细孔。鸡血藤:为豆科植物密花豆的干燥藤茎,皮部内侧树脂样分泌物红棕色或黑棕色与木部相间排列呈3-8个偏心性半圆形,木部淡红色或棕色。 ?白木香三个切面的显微鉴别特征:a横切面:木射线宽1-2列细胞,导管圆形,多角形2-10个成群存在,木纤维多角形,具内涵韧皮部b切向纵切面:木射线宽1-2列细胞,高4-20个细胞,具缘纹孔导管,内多侵填体c径向纵切面:木射线排列成横向带状高4-50层细胞,有时可见纤维 ?大黄来源、主要粉末显微鉴别特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粉末特征:草酸钙簇晶大而多直径20-160um有的190um,导管多为网纹并有具缘纹孔螺纹及环纹导管,非木化。淀粉粒甚多,有单粒和复粒 ?黄连来源及区别: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云连的干燥根茎。味连:多弯曲有分支,积聚成簇形如鸡爪,表面黄褐色粗糙,质坚,折断面不整齐,皮部橙红色木部金黄色,中央髓部红棕色。雅连:多单枝,略呈圆柱形,过桥较长,节间明显。云连:多单枝,弯曲呈钩状,较细小形如蝎尾,过桥少有,断面平坦 ?青蒿来源和活性成分:为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干燥地上部分。抗疟的有效成分为青蒿素,含挥发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