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言的跨文化传播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言的跨文化传播
周福芹
( 东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 吉林 长春 130024)
[摘
要 ]பைடு நூலகம்一种语言在国际间能有持久广泛的跨 文化传播 , 是该语言的输出力和影响力共同作
用的结果 , 从根本上说 , 则是取决 于语言输 出方在 国际上 的综合 国力及 其影响 力。语言的 跨文化 传播是人类社会国际交往日益频繁 的必然 产物 , 也是全 球经济 一体化、 信息 网络化 进程中 出现的 又一全球问题。在这一历史过程中 , 语言间的相互影响与竞争 , 文化上 的彼此碰 撞与磨擦 , 民族情 结与经济理性的痛苦抉择在所 难免。与此 同时 , 及早确 认世界 通用语 言 , 努 力减少 语言在 国际交 往中的成本 , 为语言的最终统一创造 条件 , 必将成 为全世 界的又 一个新 的共同 发展目标。 尽管我 们距离这个目标还相当遥远 , 但必须从现在开始 , 做 出切实安排和努力。 [ 关键词 ] 语言 ; 文化 ; 传播 ; 影响力 ; 全球化 [ 中图分类号 ] H0- 05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01- 6201( 2003) 02- 0099- 07
[ 收稿日期 ] 2002- 10- 20 [ 作者简介 ] 周福芹 ( 1953- ) , 女 , 吉林农安人 , 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 , 教授。
99
将当今的文明与智慧传播开去 , 才能将此前的文明和智慧记载下来, 遗赠给我们的子孙。 可见 , 人类正是通过语言这一不可多得的工具来继承文明、 交流文明、 传播文明的。 在当今世界日益频繁紧密的国家、 民族间的联系交往中 , 语言作为人类交往的主要工 具之一, 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们知道, 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是以民族与地域的时 空条件为背景的 ; 而一旦人们的联系交往跨出了民族与地域范围 , 不同语言间的沟通与交 流便会成为十分迫切的问题摆在人们面前。于是, 学习并掌握其他民族的语言成了国际 民族间交往联系的第一件要务。与此同时, 各种语言间的接触、 碰撞、 影响、 渗透、 吸纳和 融合也便随之发生。久而久之 , 一方面 , 逐渐地有一种语言率先走出自己原来的活动使用 区域 , 进入本是其他语言使用活动的区域; 另一方面, 一些本来使用本民族语言的人们, 也 率先接受了这种外来民族语言。于是, 在这一区域内, 开始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并行使 用, 并在此基础上互为影响, 竞相传播。这种语言传播现象就是语言的跨文化传播。
三
一种语言在国际间的跨文化传播, 久而久之, 必然会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导致语言市场 的逐渐形成,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双语现象或双语社会。研究结果表明 , 双语社会的形成至 少要具备这样几个条件: 一是该社会必须是持续开放的国际交往区; 二是该社会的多数成 员有能力操持两种以上语言; 三是该社会的语言民族标识作用开始淡化, 而其交际功能已 经得到强化; 四是该社会的语言政策是客观公正、 符合理性的。 出于资料的方便和文化的相近 , 我们以香港特区和新加坡为例。香港特区使用的语 言及方言主要有三种 : 即英语、 粤语和普通话。官方语言政策规定 , 英语和中文都是官方 语言, 可以说是典型的双语社会。资料表明: 这三种语言的使用频率是不同的, 而且有正 式场合与非正式场合之分。在正式场合, 英语第一 , 粤语第二 , 普通话第三 ; 在非正式场
本、 先进的产品与技术、 强劲的消费能力和优裕的生活条件对全世界是一种挡不住的诱 惑; 另一方面, 其产品要获得定单, 资本要谋求利润 , 技术要垄断专利, 稀缺的资源要从国 外廉价获得 于是有了需求 , 也就有了供给 ; 于是英语在与诸多语言的碰撞比较中显示 出不可低挡的雄风与魅力 ; 于是英语文化圈之外的人们纷纷学习英语 , 英语的文化圈在日 益扩大。四是得益于流行时尚文化的吸引倡导。经济上的全方位联系与拉动, 自然导致 全球注意力的集中。如果说注意力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潜在资源的话, 那么, 对美、 英文化 的广为流行, 诸如美国总统的绯闻轶事 , 英国皇家的婚丧嫁娶一度成为全世界人茶余饭后 的谈资笑料 , 也就没有必要大惊小怪了。一时间 , 美、 英人的言谈举止 , 所思所想, 似乎都 代表着地球的时尚与流行。从星球大战到西部牛仔, 这些都是最好的例证。这些事物仍 在世界各地的大街小巷流行, 而代表这些事物的英语语言和英语文化也随之大行其道。 到此 , 我们有理由得出这样几点初步结论 : 一种语言的产生、 发展乃至成熟 , 必须具有 丰厚的民族与区域条件; 但是这种语言的使用一旦超越民族和区域而走向国际 , 其民族性 必然会逐渐淡化 , 其交际的功能则会日益强化。一种语言能否在国际间实现跨文化传播 , 与这种语言的文化特点不无关系; 但主要还是取决于这种语言含金量的大小, 也就是取决 于操持此种语言的国家( 民族) 在国际上的综合国力和影响力的大小, 其中主要是经济联 系力、 科技带动力和文化渗透力; 其次取决于传播区域的开放与跟进程度。
一
我们知道, 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是与人类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 而人类的一切社会活 动都是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进行的。因此, 语言又常常表现出一定的历史阶段性和一定 的空间区域性, 即它是在一定历史阶段内为某一区域的全体社会成员所共同使用的交际 工具 ,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语言民族性。对此,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已经有过系统深刻的理 论阐述。 语言同时具有极强的交际性。正如马克思所言: 语言也和意识一样 , 只是由于需要 , 由于和他人交往的迫切需要才产生的。从一定意义上说, 人们在什么范围内进行活动, 发 生交际, 语言就在什么范围内传播与流通。人们走到哪里, 总会自然地把本民族的语言带 到哪里。 语言又是文化的主要载体。严格来说 , 人类的文明之所以亘古至今 , 姹紫嫣红 , 语言 ( 尤其是文字) 的功勋实不可没。由于有了语言, 我们才得以继承前人的文明与智慧 , 才能
二
一种语言, 之所以能够在国际间实现跨文化传播, 必须具备内外部诸多条件。主观上 讲, 这种语言必须是成熟的语言 , 即真正为该国家( 民族) 所共同使用, 是该国家 ( 民族 ) 的 共同语。这同时也意味着操持这种语言的国家( 民族) 的社会在当时的本区域已经发展成 熟到相当水平, 从而使该国家 ( 民族 ) 的社会生活与交际范围已经超越了传统的活动区域 , 率先产生了与其他国家( 民族 ) 交往联系的社会需要。客观上讲 , 操持这种语言的国家( 民 族) 与周边国家 ( 民族 ) 的关系较为切近, 尽管这种关系并非总是和睦融洽 ; 二是其与周边 国家 ( 民族 ) 交往的主要目的是出于经济、 政治、 文化等方面利益上的考虑 , 尽管这种关系 并非总是平等互利; 三是这些国家 ( 民族 ) 的文化教育已经发达到一定程度 , 能为语言的跨 文化传播提供可能和条件 , 既要有语言的传播者, 又要有语言的接受者。 毫无疑问, 一种语言能够实现跨文化传播, 必须有主动传播者。一般来说, 主动传播 者在该传播区域内拥有政治、 经济、 文化上的先发优势 , 该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相对较强 , 该语言占据强势语言地位 ; 被动接受者在各方面则往往处于相对劣势 , 被动接受者的本民 族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相对较弱, 因此处于劣势语言地位。 人类文明大量存在语言的跨文化传播, 是近现代社会才有的一种文化现象。综观全 球的语言跨文化传播史, 有这样几条脉络贯穿其中 , 虽然表现为时断时续, 若明若暗 , 但总 体上看, 依然依稀可辨, 丝丝可循。 一是多数语言最初都是凭借炮舰铁蹄等强权政治才在他国登陆传播的。 15- 16 世 纪的西班牙人, 依仗当时举世无双的海上无敌舰队 , 把西班牙语传播到拉丁美洲等地 , 并 在那里营造出至今犹存的西班牙文化圈。17- 18 世纪的法语和俄罗斯语 , 也是随着法兰 西和俄罗斯两大帝国版图的不断扩张而影响遍及周边地区。时至今日, 法语仍是非洲中 部的国际通用语。早在公元 7- 10 世纪 , 阿拉伯帝国曾雄踞北非和西亚 , 其属地横跨欧、 亚、 非三洲。在铁蹄与战刀威逼下 , 阿拉伯语得以迅速广泛传播。虽然后来阿拉伯语的延 续更多的是仰仗可兰经与民族情感这两根最为敏感的线得以维系至今的。到了 19 世纪 中叶 , 英国人率先完成了产业革命 , 又是凭借从西班牙人手中夺过的制海权 , 迅速向全球 扩张, 先后侵占了比其本土大 150 倍的殖民地。英国人用洋枪洋炮把英语打遍全世界。 100
作为上述情况的一个例外 , 那就是汉语在东亚的传播。在历史上, 汉语在东亚的传播 , 时 间上持续最长, 东及朝鲜、 韩国和日本, 南至马来半岛, 其传播方式始终贯穿着文化交流这 根主线, 虽然其间也有过军事上的偶尔对抗。 二是后期的大量移民是语言得以生根开花的沃土。据史料记载 , 俄罗斯人、 西班牙人 和英国人都在其民族鼎盛时期 , 大量向海外移民, 这些移民分别构成了该语言传播区域现 代民族的重要族源之一。当今英裔的美国人、 加拿大人、 澳大利亚人和新西兰人都是 17 - 18 世纪英国移民的后裔。移民的定居及其本地化, 移民的陆续追加, 使语言的跨文化 传播有了更加深厚的基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 人类的近现代文明史 , 就是一部移民史。 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度或区域内 , 除了肤色以外 , 语言就成了民族识别最为显著的标志。正 是这种民族认同和民族情感的沃土 , 才使语言跨文化传播的种子得以扎下深根 , 并世世代 代传承下去, 连绵不断。 三是持久的经济联系与文化影响是语言得以持续传播的两个内在基本动力。英国人 在人类文明史上率先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 , 他们在政治上开创了民主制度, 在 经济上开创了工业化生产方式 , 加之后起的美国等英语国家共同创造了自由市场经济, 使 得英语所代表的国家在经济、 政治、 文化诸方面表现出整体的先进性和优越感。一方面 , 人们看到了英语所代表的国家在政治、 经济、 文化诸方面对全世界发散的利益诱惑和强权 恫吓 ; 另一方面 , 人们也看到了非英语国家面对这个两难选择所表现出的彷徨与困惑 ; 与 此同时, 人们更多地还看到了英语作为一种区域民族语言, 伴随资本的跨国移动 , 产品、 技 术和信息的大量输出而走遍全世界。 在全球的语言跨文化传播中, 英语所以能够后来居上 , 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同语 , 这 是多种因素共同长期作用的结果。 首先 , 我们来分析语言上的原因。一是英语为拼音文字 , 多数词都有一定的拼写与读 音规则, 例外只是少数; 其语法又比欧洲其他语言相对简单 , 所以容易被人接受。二是由 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 , 人类社会的近现代文明几乎都发端于英语国家及其周边地区。加 之英语又是一个相对开放的语言系统, 能从四面八方吸收有用的外来词汇, 许多新事物、 新名词、 新思想首先在英语中出现 , 致使其词汇量日益丰富, 语言的表述功能日益加强[ 1] ( P31) 。 其次 , 分析与之相关的诸因素 , 也就是语言之外的其他因素。一是得益于美国及其他 英语国家的合力推动。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之后, 美国一跃而成为世界上的超级大国。 在美国的带领下 , 加拿大、 澳大利亚等英语国家也迅速发展壮大起来, 从而使英语国家的 综合实力排在了世界的前头, 这在客观上为英语走遍世界扫清了道路。二是得益于现代 化的科技传输手段。以美国为首的英语国家不仅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夺取了军事上的胜 利, 而且还开创了全球信息化的新时代。发明并起源于美国的多媒体电脑与国际互联网 , 不仅创造了虚拟社会和网络文化, 而且通过电脑、 电视、 电信和网络, 把英语文化和不断创 造出的以英语为基础的新术语铺天盖地般地倾泻到世界的每个角落, 不管你是否愿意接 受这些信息。这里我们清楚地看到 , 语言在国际间的跨文化传播 , 文化在民族间的殖民渗 透, 政治上的强权已经逐渐被技术上的强制所代替 [ 2] ( P70) 。三是得益于经济的强劲拉动。 以美、 英为主要代表的西方国家在经济上首先实现了现代化。一方面 , 其雄厚的金融资 101
2003 年第 2 期 总第 202 期
东北师大学报 ( 哲学社会科 学版) Journal o f N ortheast Normal U niversity (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N o 2 2003 Sum N o 202
[ 当代外语发展趋势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