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表演艺术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乐表演艺术
/h1 --
--
本站首页
免费课件
免费试题
整册教案
教育资讯
计划总结
英语角
幼儿教育
文书写作
海量教案
免费论文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语文科
数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科
英语科
政治科
物理科
化学科
地理科
历史科
生物科
中考备战
高考备战
高考试题
中考试题
教学论文
作文园地
教学论文
经济论文
理工论文
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行政论文
艺术论文
医学论文
文史论文
农科论文
英语论文
课程改革
教育法规
教育管理
家长频道
您现在的位置:3edu教育网免费论文教学论文音乐论文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
声乐表演艺术
一、学习声乐要有扎实的声乐基础学习声乐是一件艰难、辛苦的事,声乐不像学数学那样,只要多做题,便有道可行了。声乐是一门科学,需要科学的方法去练习;它更是一门艺术,因为有许多很抽象的东西不能直观的来表述,只能在实践中理解。从声乐艺术观点来言,首先要发声正确。共鸣嘹亮,用气﹑力度掌握自如,音色变化丰富,咬字清楚,行腔自由,风格浓厚;还有发音清晰﹑准确,有穿透力,共鸣达远,高中低声区通畅一致,合乎生理上的自然要求,耐久、健康;其次,要有正确的歌唱气息。古人云“:气为声之本”。又有“夫气者,音之帅也,气粗则音浮,气弱则音薄,气浊则音滞,气散则音竭。”(陈汝衡《说谭》)。这充分说明气息的运用与唱歌息息相关。现在最科学的是胸腹式呼吸,也叫横隔膜联合呼吸法。再次是歌唱的发声。发声练习是发展声音的技巧,稳定歌唱状态,培养歌唱风格,锻炼发声器官的坚韧耐力,充分发挥歌唱器官潜在的生理功能的最基本的一种练习;最后是歌唱的共鸣。歌唱的共鸣是由人体的胸腔、口腔、头腔三大共鸣腔体所组成的。其中在练习胸腔时先作打哈欠状,发声时下颚自然下垂把在硬腭上的声波震动反射点转移到下齿背上,让声波在喉咙和气管附近引起更多的振动,继而引起整个胸腔的共鸣。我们看到无数在歌唱方法上掌握了科学基本功的演唱家,他们的歌唱是有许多宝贵经验的,但是像扎木苏这样的高龄,而仍然在舞台上保持声音的完美及感人的艺术魅力,是凤毛麟角了。还有世界着名声乐家纪列,在六十岁时举行了一个告别音乐会,虽然声音已有些减色,但仍然是世界上少有的财富,(据说意大利声乐家巴拉到了六十八岁,1946年)还在热亚那演了最后一场戏。草原歌唱家胡松华80多岁高龄还在舞台上很活跃,他的《从草原来到天安门》让人们看到他宝刀未老,而且在京剧方面也有很高的技艺。郭兰英、王昆、马玉涛等一批老歌唱家都是有力的证明。美国当红歌唱玛丽亚凯莉以其精堪的技艺折服了全世界的歌迷们,她不但能将通俗唱得出神入化,让很多同行望而阕步,而且还有着深厚的“美声”功底,其音域之宽世界少有,是世界歌唱者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所以“,用不到音乐学院来学习,随便拿来唱就行了”这一说法,是很不科学、很不负责任的。现在的声乐正健康、科学、迅速地发展着。要想有长久的声乐寿命,必须是科学的发声和正确的歌唱。二、声乐表演要有丰富的情感“古人唱歌兼唱情,今人唱歌难唱声。欲说问君君不会,试将此语问杨琼。”白居易对只唱声音没有情感的人如此慨叹,所以唱歌不能只有悦耳的声音,还要加以情感的抒发。“一唱凝闲云,再谣悲顾兽。”———皮日休《樵歌》“公子不随肠万结,离人须落泪千行。”———崔珏《和人听歌》这些都是提到当时唱歌者唱得情深意尽。白居易也有过赞颂当时歌者深情演唱的诗,如“一声肠一断,能有几多肠。”《题家歌者》“,此是人间断肠曲,莫教不得意人听”《,桂华曲》。他对当时民间歌者的演唱的深情,赞扬备至“:唱到竹枝声咽处,寒暗鸟一时啼。”其最着名的《琵琶行》中的几处描写歌女的音乐表现,深入刻骨,真挚感人: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说明当时的演唱演奏者是非常认真,情深的。我国戏曲声乐更是如此,有声有情,大部分曲子是有故事情节的。而在最初学外文歌曲时,有“唱歌难唱声”。这种现象在音乐学院比较多,一是由于大家在学习过程中,太注重“声音”,全唱了练习曲。还有许多人在演唱中,同行欣赏者居多,要求的多半是音准、声音美、技巧如何等,很少有个人的表现。当然,唱歌需有美好的声音,因而用很多方法把自己的声音训练得优美,技巧纯熟是我们所追求的。但作为声乐表演艺术,就必须认真研究他所要表现的东西,这样通过他的声音和艺术技巧,把内容深刻地体现出来,以感动听众。《乐论》中说:“凡人之性,心和欲得则乐,乐斯动。动斯蹈,蹈斯歌,歌斯舞,舞则禽兽跳矣”。《檀弓下》“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开弓于声,声成谓之音……歌之为享也。长言之也,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尔知手舞之足之蹈之也……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牵于心然后乐器从之”《乐记》。“乐者无地之和也,溢于心而歌声之,充乎体而以舞容之,咏歌之不足则不知手之舞之,则歌变乐之端,舞为乐之成”《乐书》。所以歌声最初不仅为情而发,而且为舞而伴,音乐不仅是声音听觉的世界,而且是一个故事情节的画面展示。通俗音乐的火,不是在于其声音有多优美,而是其情绪、表演的夸张感染了观众。我们在演唱中,中国曲子容易把握其情绪的波动和情感的抒发。如迪里拜尔演唱的《一杯美酒》,她唱出了新疆人的热情和奔放,更用新疆特有的节奏表现出其热闹的场面。再如戴玉强在《中华恋》中,淋漓尽致地表出对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热情及眷恋,以哭腔表达了其对祖国的真挚情感。三、要把握声乐作品的演唱风格通常所说的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形式的风貌、特色、气质等,从歌唱艺术来说,是歌者的音质、音色、行腔走音的特点,以致共鸣、力度、语言、语法的应用以及揭示思想、主题的特点,对人物、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烘托、艺术作品的语气等因素。布封说“:作风及即人,”这话和我国文学上所说的“文如其人”相符,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其特性,他的作品和他所具有的个性作风常常是一致的。清代文学家姚姬传也说过“:观其文,讽其音,则为文者之性情形状,举以殊焉。”也是这个意思。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文化领域内表现出不同的思潮,形成鲜明风俗,比如古典风格、巴洛克风格、浪漫风格、印象派风格、现实主义风格、超现实主义风格等,他们都有一定特征。综上所述,任何一个时代都具有自己的特征,所有文化艺术都和当时的社会政治、科学技术以及人的思想紧密相连。人们的思想意识,必然反映在作品和审美之中,这就造就了不同时代不同作品风格上的明显差异,时代差异是不可抗拒的。因而在声乐演唱中对作品的风格认识和表现,要联系当时社会的时代特征,不能千篇一律地用相同的声音,相同的表现手法,相同的情感来演唱,要研究不同时代作曲家作品的差异。在声乐表演中,我们要尽力运用声音的技术妥协适当地表现不同的特征,歌唱与发声的基础是一致的,良好的共鸣和流畅的气息等技术是歌唱的保证,我们要用最恰当的声音和方法来表现出准确的风格,如意大利的热情洋溢,使声音喷薄而出;德国人的谨慎、理智,情感表现也受严谨的控制;法国人浪漫,典雅;俄罗斯的宏大壮丽;日本人的细腻、多愁善感;都应在其作品中充分地表现出来,我国民歌持点也是大不相同的,如东北的纯朴,好客;四川的热情;山东的豪爽,奔放;河南的细腻柔美;陕北的粗旷豪迈。除此之外,个人性格和生理与演唱风格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在声乐表演中我们须要注意作品风格,时代背景,以致使我们的表演达到最佳状态。四、声乐表演要注意语言的差异歌唱是语言的艺术,是声音对语言的表现,通过音乐和语言的有机结合,塑造各种艺术形象,表达各种情感,这就是声乐艺术的初衷。因为有了文学语言,使得声乐艺术成为所有音乐艺术中最容易把相对抽象的乐音与比较确切的思想感情表达结合起来的形式,成为最容易与听众交流的表演形式,所以歌唱语言是声乐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声乐艺术是音乐和文学有机结合。语言是声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歌曲的旋律都是在语言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产生的,语言直接准确地传递着情感和思想感受。因此,无论我们的声音有多美妙,技巧有多高超,没有语言的支持,就不能称其为歌唱、不能称声乐为艺术。中西方文化有着很大的差异,中国语言文字与欧洲语言文字在结构和发音上有很大区别,固而在演唱他们作品时,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只注意声音而忽视了文字,发音,以致唱得含糊其辞,不知所云或是把字唱得像分解汉语拼音一样,让人感到吃力,以致破坏了音乐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在我们接触的大部分外国作品中,意大利是最多的,这是因为它语言的特殊性:以元音结尾,辅音比较单纯,音乐重音的位置和表达情感,说话习惯的夸张性。之所以产生艺术歌曲,是由于浪漫主义思想在音乐艺术中的影响———其歌词具有高度的文学性。中国是世界闻名古国之一,汉语言也是产生很久远的语言之一,其经过了几千年的文明演化基本成型,它与其它语系的语言文字不同。中国素以礼仪之邦着称,所以汉字也是四方四正,发音讲究字正腔圆,以显示东方巨人的魅力,清代李汪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学唱之人,勿论巧拙,只看有口无口,听曲之人,慢讲精粗,先问有字无字,字从口出,有字即有口,如出口不分明,有字若无字,是说话有口,唱曲无口,与哑人何异哉?”中国传统的民族声乐,讲究“字”的美,必须唱清每个字的字头,弄清五音发声的用力部位,还要注意韵母及声调的运用。这是形成中国民族唱法的韵味,美感和风采的主要因素。所以,我们在演唱中外作品时,要注意在语言上的差异,根据语言特征,对其作品注入相应的风格、特点。中国声乐作品虽然吸收了西方音乐科学的元素,但中国传统美学与西方古典美学的差异也很大,在悠扬的旋律中唱出的是东方人的礼仪,唱出的是东方的秀美山川,唱出的是东方古国的闻名历史。在研究字和音韵时,有人会忽略歌唱状态空间的现象,这是必须注意的,在歌唱发声状态中也包含语言的歌唱状态。这里要注意的是在演唱美声作品时注意字韵的准确性。演唱民族作品时注意保持合理的歌唱空间和气息。做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
/h1 --
--
本站首页
免费课件
免费试题
整册教案
教育资讯
计划总结
英语角
幼儿教育
文书写作
海量教案
免费论文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语文科
数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科
英语科
政治科
物理科
化学科
地理科
历史科
生物科
中考备战
高考备战
高考试题
中考试题
教学论文
作文园地
教学论文
经济论文
理工论文
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行政论文
艺术论文
医学论文
文史论文
农科论文
英语论文
课程改革
教育法规
教育管理
家长频道
您现在的位置:3edu教育网免费论文教学论文音乐论文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
声乐表演艺术
一、学习声乐要有扎实的声乐基础学习声乐是一件艰难、辛苦的事,声乐不像学数学那样,只要多做题,便有道可行了。声乐是一门科学,需要科学的方法去练习;它更是一门艺术,因为有许多很抽象的东西不能直观的来表述,只能在实践中理解。从声乐艺术观点来言,首先要发声正确。共鸣嘹亮,用气﹑力度掌握自如,音色变化丰富,咬字清楚,行腔自由,风格浓厚;还有发音清晰﹑准确,有穿透力,共鸣达远,高中低声区通畅一致,合乎生理上的自然要求,耐久、健康;其次,要有正确的歌唱气息。古人云“:气为声之本”。又有“夫气者,音之帅也,气粗则音浮,气弱则音薄,气浊则音滞,气散则音竭。”(陈汝衡《说谭》)。这充分说明气息的运用与唱歌息息相关。现在最科学的是胸腹式呼吸,也叫横隔膜联合呼吸法。再次是歌唱的发声。发声练习是发展声音的技巧,稳定歌唱状态,培养歌唱风格,锻炼发声器官的坚韧耐力,充分发挥歌唱器官潜在的生理功能的最基本的一种练习;最后是歌唱的共鸣。歌唱的共鸣是由人体的胸腔、口腔、头腔三大共鸣腔体所组成的。其中在练习胸腔时先作打哈欠状,发声时下颚自然下垂把在硬腭上的声波震动反射点转移到下齿背上,让声波在喉咙和气管附近引起更多的振动,继而引起整个胸腔的共鸣。我们看到无数在歌唱方法上掌握了科学基本功的演唱家,他们的歌唱是有许多宝贵经验的,但是像扎木苏这样的高龄,而仍然在舞台上保持声音的完美及感人的艺术魅力,是凤毛麟角了。还有世界着名声乐家纪列,在六十岁时举行了一个告别音乐会,虽然声音已有些减色,但仍然是世界上少有的财富,(据说意大利声乐家巴拉到了六十八岁,1946年)还在热亚那演了最后一场戏。草原歌唱家胡松华80多岁高龄还在舞台上很活跃,他的《从草原来到天安门》让人们看到他宝刀未老,而且在京剧方面也有很高的技艺。郭兰英、王昆、马玉涛等一批老歌唱家都是有力的证明。美国当红歌唱玛丽亚凯莉以其精堪的技艺折服了全世界的歌迷们,她不但能将通俗唱得出神入化,让很多同行望而阕步,而且还有着深厚的“美声”功底,其音域之宽世界少有,是世界歌唱者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所以“,用不到音乐学院来学习,随便拿来唱就行了”这一说法,是很不科学、很不负责任的。现在的声乐正健康、科学、迅速地发展着。要想有长久的声乐寿命,必须是科学的发声和正确的歌唱。二、声乐表演要有丰富的情感“古人唱歌兼唱情,今人唱歌难唱声。欲说问君君不会,试将此语问杨琼。”白居易对只唱声音没有情感的人如此慨叹,所以唱歌不能只有悦耳的声音,还要加以情感的抒发。“一唱凝闲云,再谣悲顾兽。”———皮日休《樵歌》“公子不随肠万结,离人须落泪千行。”———崔珏《和人听歌》这些都是提到当时唱歌者唱得情深意尽。白居易也有过赞颂当时歌者深情演唱的诗,如“一声肠一断,能有几多肠。”《题家歌者》“,此是人间断肠曲,莫教不得意人听”《,桂华曲》。他对当时民间歌者的演唱的深情,赞扬备至“:唱到竹枝声咽处,寒暗鸟一时啼。”其最着名的《琵琶行》中的几处描写歌女的音乐表现,深入刻骨,真挚感人: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说明当时的演唱演奏者是非常认真,情深的。我国戏曲声乐更是如此,有声有情,大部分曲子是有故事情节的。而在最初学外文歌曲时,有“唱歌难唱声”。这种现象在音乐学院比较多,一是由于大家在学习过程中,太注重“声音”,全唱了练习曲。还有许多人在演唱中,同行欣赏者居多,要求的多半是音准、声音美、技巧如何等,很少有个人的表现。当然,唱歌需有美好的声音,因而用很多方法把自己的声音训练得优美,技巧纯熟是我们所追求的。但作为声乐表演艺术,就必须认真研究他所要表现的东西,这样通过他的声音和艺术技巧,把内容深刻地体现出来,以感动听众。《乐论》中说:“凡人之性,心和欲得则乐,乐斯动。动斯蹈,蹈斯歌,歌斯舞,舞则禽兽跳矣”。《檀弓下》“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开弓于声,声成谓之音……歌之为享也。长言之也,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尔知手舞之足之蹈之也……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牵于心然后乐器从之”《乐记》。“乐者无地之和也,溢于心而歌声之,充乎体而以舞容之,咏歌之不足则不知手之舞之,则歌变乐之端,舞为乐之成”《乐书》。所以歌声最初不仅为情而发,而且为舞而伴,音乐不仅是声音听觉的世界,而且是一个故事情节的画面展示。通俗音乐的火,不是在于其声音有多优美,而是其情绪、表演的夸张感染了观众。我们在演唱中,中国曲子容易把握其情绪的波动和情感的抒发。如迪里拜尔演唱的《一杯美酒》,她唱出了新疆人的热情和奔放,更用新疆特有的节奏表现出其热闹的场面。再如戴玉强在《中华恋》中,淋漓尽致地表出对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热情及眷恋,以哭腔表达了其对祖国的真挚情感。三、要把握声乐作品的演唱风格通常所说的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形式的风貌、特色、气质等,从歌唱艺术来说,是歌者的音质、音色、行腔走音的特点,以致共鸣、力度、语言、语法的应用以及揭示思想、主题的特点,对人物、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烘托、艺术作品的语气等因素。布封说“:作风及即人,”这话和我国文学上所说的“文如其人”相符,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其特性,他的作品和他所具有的个性作风常常是一致的。清代文学家姚姬传也说过“:观其文,讽其音,则为文者之性情形状,举以殊焉。”也是这个意思。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文化领域内表现出不同的思潮,形成鲜明风俗,比如古典风格、巴洛克风格、浪漫风格、印象派风格、现实主义风格、超现实主义风格等,他们都有一定特征。综上所述,任何一个时代都具有自己的特征,所有文化艺术都和当时的社会政治、科学技术以及人的思想紧密相连。人们的思想意识,必然反映在作品和审美之中,这就造就了不同时代不同作品风格上的明显差异,时代差异是不可抗拒的。因而在声乐演唱中对作品的风格认识和表现,要联系当时社会的时代特征,不能千篇一律地用相同的声音,相同的表现手法,相同的情感来演唱,要研究不同时代作曲家作品的差异。在声乐表演中,我们要尽力运用声音的技术妥协适当地表现不同的特征,歌唱与发声的基础是一致的,良好的共鸣和流畅的气息等技术是歌唱的保证,我们要用最恰当的声音和方法来表现出准确的风格,如意大利的热情洋溢,使声音喷薄而出;德国人的谨慎、理智,情感表现也受严谨的控制;法国人浪漫,典雅;俄罗斯的宏大壮丽;日本人的细腻、多愁善感;都应在其作品中充分地表现出来,我国民歌持点也是大不相同的,如东北的纯朴,好客;四川的热情;山东的豪爽,奔放;河南的细腻柔美;陕北的粗旷豪迈。除此之外,个人性格和生理与演唱风格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在声乐表演中我们须要注意作品风格,时代背景,以致使我们的表演达到最佳状态。四、声乐表演要注意语言的差异歌唱是语言的艺术,是声音对语言的表现,通过音乐和语言的有机结合,塑造各种艺术形象,表达各种情感,这就是声乐艺术的初衷。因为有了文学语言,使得声乐艺术成为所有音乐艺术中最容易把相对抽象的乐音与比较确切的思想感情表达结合起来的形式,成为最容易与听众交流的表演形式,所以歌唱语言是声乐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声乐艺术是音乐和文学有机结合。语言是声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歌曲的旋律都是在语言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产生的,语言直接准确地传递着情感和思想感受。因此,无论我们的声音有多美妙,技巧有多高超,没有语言的支持,就不能称其为歌唱、不能称声乐为艺术。中西方文化有着很大的差异,中国语言文字与欧洲语言文字在结构和发音上有很大区别,固而在演唱他们作品时,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只注意声音而忽视了文字,发音,以致唱得含糊其辞,不知所云或是把字唱得像分解汉语拼音一样,让人感到吃力,以致破坏了音乐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在我们接触的大部分外国作品中,意大利是最多的,这是因为它语言的特殊性:以元音结尾,辅音比较单纯,音乐重音的位置和表达情感,说话习惯的夸张性。之所以产生艺术歌曲,是由于浪漫主义思想在音乐艺术中的影响———其歌词具有高度的文学性。中国是世界闻名古国之一,汉语言也是产生很久远的语言之一,其经过了几千年的文明演化基本成型,它与其它语系的语言文字不同。中国素以礼仪之邦着称,所以汉字也是四方四正,发音讲究字正腔圆,以显示东方巨人的魅力,清代李汪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学唱之人,勿论巧拙,只看有口无口,听曲之人,慢讲精粗,先问有字无字,字从口出,有字即有口,如出口不分明,有字若无字,是说话有口,唱曲无口,与哑人何异哉?”中国传统的民族声乐,讲究“字”的美,必须唱清每个字的字头,弄清五音发声的用力部位,还要注意韵母及声调的运用。这是形成中国民族唱法的韵味,美感和风采的主要因素。所以,我们在演唱中外作品时,要注意在语言上的差异,根据语言特征,对其作品注入相应的风格、特点。中国声乐作品虽然吸收了西方音乐科学的元素,但中国传统美学与西方古典美学的差异也很大,在悠扬的旋律中唱出的是东方人的礼仪,唱出的是东方的秀美山川,唱出的是东方古国的闻名历史。在研究字和音韵时,有人会忽略歌唱状态空间的现象,这是必须注意的,在歌唱发声状态中也包含语言的歌唱状态。这里要注意的是在演唱美声作品时注意字韵的准确性。演唱民族作品时注意保持合理的歌唱空间和气息。做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