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现代化初步探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村治理现代化初步探析

作者:陈磊邓雅杰

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9年第07期

【摘要】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基础,同时也是一项宏大的、系统的政治工程和民生工程,既需要国家层面的顶层制度设计,也需要乡村基层在实践中的不断探索。从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内涵、必然性和实现路径三个维度进行了理论探讨。探讨实现路径:党的领导是根本,国家引导和政策支持是前提,主体是一核多元,治理依据是法规俗约,治理重点是界定权责和实施五个民主形式。

【关键词】乡村治理现代化;内涵;必然性;实现路径

一、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内涵

1、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概念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指在党的领导下,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框架和现实要求,按照宪法法律和其他有关约定,多元的乡村治理主体和参与主体共同参与、平等协商和相互协调乡村公共事务的处理、公益事业的合作和其他公共利益的共享并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动态过程。乡村治理现代化既深刻践行了治理现代化的主要内核与精神实质,也鲜明体现了治理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民族风格。

2、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定位:基础性地位

由于基层治理现代化在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居于广泛基础地位,乡村治理现代化又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内容和基本形式,因此,乡村治理现代化在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居于更基础性的地位。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性地位不仅是由中国几千年发展历程中的地理环境、生产方式、历史文化和传统习俗所决定了的,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的特定产物和现实表现,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内容和方式,这也决定了乡村治理现代化对于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及实现“两个百年”战略目标的重要使命和重大意义。

3、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特征:民主性、法治性

(1)民主性特征。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民主化特征体现为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各治理主体之间是平等的;二是各治理主体在治理过程中直接参与;三是各治理主体以合作、协商和协调的方式形成共识。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既保证了民主化特征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同时也从理念认同、制度规定和实际运行三个维度对民主化特征进行具体化和现实化保证。

(2)法治性特征。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法治化特征体现为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各治理主体按照宪法法律的规定充分行使自己的法定权利和积极履行自己的法定义务;二是各不同权力主体规范各自权力的行使和积极承担各自的职责;三是依法治村,对现实不适情况进行符合法律规定和实际需要的调整和治理过程进行符合法律规定和现实情况的监督。

4、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方向: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

(1)社会主义的方向。社会主义既是一种政治思想理论,也是一种现实政治实践和政治过程。在中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只有真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各项成果自觉地运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才能避免走上改旗易帜的歧路和邪路,才能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行,才能把乡村治理现代化不断推向前进。

(2)人民民主的方向。民主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人民民主是民主的最终内容和最高形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各方面的建设都要坚持人民民主的规定性和发展方向。只有始终坚持人民民主的方向,才能避免走上封闭僵化的老路,才能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和跟随时代发展潮流,才能把包括乡村治理现代化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更高的层次。

5、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原则:党的领导和共商共治共享

(1)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保证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党的领导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根本原则,为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和保证政治方向,也只有在具有根本意义上首先确定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方向和原则,然后才能在实际运行中制定和规范制度体系和实际操作规则,并加以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2)共商共治共享不仅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原则,同时也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特征的重要体现。共商是共治和共享的前提,既强调了治理主体间的相互平等,也强调了治理主体的积极参与;共治是共商和共享的核心,既强调在治理过程中对权利的尊重和权力的制约,也强调了治理过程的制度化、规则化和程序化;共享是共商和共治的目的,既强调了治理过程的民主性、科学性和专业性,也强调了对治理结果的法治化监督和评价标准。

6、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内容: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治理体系现代化。治理体系现代化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和要求:一是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治理体系设计顺应时代要求,这强调的是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静态图景;二是治理体系现代

化的治理体系建制符合实际特色,这强调的是治理能力现代化动态运行。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治理理念代化的现实表现,也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体系保证,同时也是乡村治理现代化和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主体内容。

(2)治理能力现代化。治理能力現代化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和要求:一是治理理念的广泛认同和治理体系的顺畅而高效运行,这强调的是治理能力的有效性;二是在治理理念指导下的治理体系不仅符合实际而且长期持续运行,这强调的是治理能力的适应性。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治理理念现代化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共同现实指向和直接目的,也是乡村治理现代化和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评价标准。

二、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必然性

1、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逻辑

如前所述,乡村治理现代化是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性系统工程,乡村治理现代化不仅可以为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稳定的乡村环境和群众基础,而且可以为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有益的治理模式试点,而且还可以为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具有地域特色的基层经验和基层方案。因此,只有加快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进程,才能不断打牢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基,才能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

乡村治理现代化过程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试验场和推广基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实现党的领导和保证人民当家做主落到实处的重要渠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乡村治理现代化是一项系统的治理工程,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优势和作用,以切实保证各治理主体在乡村治理现代化过程中能够共商共建和直接参与,以及乡村治理现代化成果为各参与主体所共享。社会主体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乡村治理现代化是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现代化基础性工程,因此,乡村治理现代化就义不容辞地成为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试验场和推广基地。

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强农村基础工作,健全政治、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在农村工作的重要体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方式,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渠道。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内容多重而系统的国家战略,是一项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国家顶层设计,乡村治理现代化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这一国家顶层设计在乡村基层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