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治合一”助推乡村治理现代化

合集下载

以“三治合一”助推乡村治理现代化

以“三治合一”助推乡村治理现代化

以“三治合一”助推乡村治理现代化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其中乡村治理是关键之一。

为了促进乡村治理的现代化,我国提出了“三治合一”的概念,即政治治理、经济治理、社会治理三者融合的治理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政府、市场和社会各自担负责任,相互协调配合,协同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首先,政治治理是“三治合一”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政府是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建立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提高乡村治理的效能。

同时,政府还应该推行透明化决策,强化政策公开和对外沟通交流,为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

其次,经济治理也是“三治合一”中的关键环节。

在乡村治理中,经济治理主要体现在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需要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完善农业产业化、农村电商等经济模式,推进乡村产业结构升级和特色农业发展,提升农民收入水平。

此外,应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通过加强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联动,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推动乡村振兴。

最后,社会治理也不容忽视。

社会治理是“三治合一”中的重要环节,需要发挥各界力量的作用。

民间组织、非公有企业等力量应该积极融入乡村治理现代化中,提供公益性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乡村治理现代化注入活力。

此外,乡村治理中还要加强文化建设和智力支持,通过发挥文化的作用,提升乡村的文化品位,增加乡村的吸引力。

综上所述,“三治合一”模式可以为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持。

除了政治治理、经济治理和社会治理的融合外,还需要加强法治建设和公民参与,提高乡村治理的民主化、法治化水平。

同时,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成功还需要产业结构、人才储备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支持。

随着“三治合一”模式的深入推进,预计乡村治理现代化将会相应提升,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取得更好的成果。

《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研究》范文

《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研究》范文

《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在乡村治理中,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是提高乡村治理水平、促进乡村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旨在研究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意义、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的内涵及意义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是指以村民自治为基础,以法治为保障,以德治为引导,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共同推动乡村治理体系的完善。

这种治理方式的意义在于:1. 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通过自治、法治、德治的有机结合,可以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提高乡村治理的民主化、法治化、科学化水平。

2. 促进乡村发展。

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促进乡村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3. 实现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强大的治理体系支撑,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三、当前乡村治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乡村治理体系已初步形成,但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1. 村民自治制度有待完善。

虽然村民自治制度已在各地广泛实施,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不规范的现象,如选举过程不透明、民主决策不科学等。

2. 法治建设亟待加强。

虽然国家法律体系日益完善,但在乡村地区法律意识相对淡薄,法律执行力度不够,导致一些违法违规行为得不到有效惩处。

3. 德治引导作用不明显。

在乡村治理中,德治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体现,一些地方仍然存在不良风气,如封建迷信、赌博等。

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 完善村民自治制度。

加强村民自治制度的宣传和普及,提高村民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规范选举过程和民主决策程序,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三治”融合构建现代化乡村治理体系

“三治”融合构建现代化乡村治理体系

“三治”融合构建现代化乡村治理体系“三治”融合构建现代化乡村治理体系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社会结构和管理体制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构建现代化乡村治理体系,我国提出了“三治”融合的理念,即政治治理、经济治理和社会治理相互融合、相互支持,共同促进乡村治理的现代化建设。

首先,政治治理是现代化乡村治理的重要基础。

政治治理包括完善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健全农村民主决策机制、加强农村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

在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方面,要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其真正成为百姓的利益代表,保障农民的权益。

同时,要加强城乡政策衔接,促进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的协调发展。

在农村民主决策方面,要加强村民自治能力,推动村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村民理事会制度在农村地区的落地实施,使村民直接参与决策、监督和管理。

此外,还应加强农村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为农民服务,推动乡村治理的现代化进程。

其次,经济治理是现代化乡村治理的重要支撑。

经济治理包括完善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

在农村产业结构方面,要根据农村地区的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合理规划农村产业布局,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要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为农民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

此外,还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农村和农民全面振兴,实现农村经济的现代化。

最后,社会治理是现代化乡村治理的重要保障。

社会治理包括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村社会管理、推动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方面。

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方面,要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基础公共服务水平,使农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相当的社会服务。

同时,要加强农村社会管理,推动居民自治和组织管理相结合,构建起既能够自我约束又能够有效管理的社会治理体系。

“三治融合”助推乡村治理现代化

“三治融合”助推乡村治理现代化

“三治融合”助推乡村治理现代化乡村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关键,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乡村治理需要在党的领导下走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治理之路。

“三治融合”有利于积聚力量、凝聚人心,营造共建共治共享局面,最大限度激发基层活力,从而更好地助推乡村治理现代化、助推乡村振兴发展、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自治为基,激发社会治理“新活力”。

把党建引领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体现在乡村自治的各个环节。

利用“干群邻里会”“村民议事会”等自治平台,参与村居治理,并且发挥好网格长、村民小组长、“和事佬”在村居自治中的作用,培养村民主人翁精神。

丰富主题党日活动,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现场宣讲惠农政策、解答百姓疑惑、收集群众诉求,并当场制作问题清单,承诺解决期限,真正做到“走到群众中去”。

探索“党员+群众”自治服务体系,主动“亮身份、当先锋、树形象”,组织开展服务群众、乡村整治、治安巡逻等活动。

比如,海安市西场街道爱凌村在秸秆禁烧禁抛工作中,实施网格化管理模式,划分18个责任区域,分片包干,每一村民代表包干负责若干个农户,形成村民自治模式,同时将54名党员志愿者吸引到秸秆双禁督查工作中来,形成一张严密高效的双禁防控网。

法治为本,提升社会治理“硬实力”。

积极打造“法德共治”平台,充分发挥村法律顾问的作用,针对村民法治薄弱环节和群众对法律的需求,组织法律顾问定期到村开展法治宣传,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治故事开设“法德讲堂”,与“道德讲堂”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成为村民普法、传法和弘扬道德文化、培养道德观念的新载体。

充分发挥网格长、网格员的优势,登门入户发放各类法治宣传资料、进行宣传教育,并深入网格内进行摸排、调研,收集群众诉求,及时发现掌握矛盾纠纷隐患,协调处理各类矛盾纠纷,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

充分利用村级广播、流动宣传车等设备,开设十分钟“大喇叭时间”宣传法治相关政策,使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构建农村“三治”融合治理体系的思考

构建农村“三治”融合治理体系的思考

构建农村“三治”融合治理体系的思考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社会治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构建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农村治理体系,需要将“三治”融合治理理念融入实现政府治理、社会治理和法治治理的有机结合,为农村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本文将对构建农村“三治”融合治理体系进行深入思考,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政府治理政府是推动农村发展的中坚力量,其在农村“三治”融合治理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政府治理应该着力于建设服务型政府,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

政府应该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比如农村道路、电力、通讯等。

政府需要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安全领域的管理,保障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政府要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稳定增长。

政府还要加强环境保护,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在政府治理方面,我们需要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协作,形成合力推动农村发展的良好局面。

政府要加强与农民群众的沟通和联系,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积极采取措施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

政府还需加强自身的能力建设,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更好地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和使命。

二、社会治理社会治理是农村“三治”融合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农村社会的自治和民主。

社会治理要注重充分发挥农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他们的自治意识和法治观念,从而推动农村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

要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组织,提高村民自治能力和水平,让村民更好地参与村务管理和决策。

要推动建立健全农村社会组织,促进社会资源的充分发挥和社会服务的提供。

要加强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管理,形成政府、市场和社会的有机结合。

要强化社会治理的法治化建设,推动农村社会秩序的规范化和法治化。

在社会治理方面,我们需要引导和支持农村群众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治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和民主监督。

《2024年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研究》范文

《2024年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研究》范文

《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研究》篇一一、引言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农村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我国在乡村治理方面积极探索,形成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的治理模式。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这一治理模式的建设,分析其内涵、特点及实施路径,以期为乡村治理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的内涵1. 自治:指乡村居民通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实现乡村事务的自主决策和自我管理。

自治是乡村治理的基础,能够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2. 法治:指在乡村治理中,依法治国、依法行政,通过法律手段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乡村居民的合法权益。

法治是乡村治理的保障,能够为乡村发展提供稳定的法制环境。

3. 德治:指在乡村治理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通过道德教化、文化熏陶等方式,提高乡村居民的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

德治是乡村治理的灵魂,能够为乡村发展提供精神支撑和文化底蕴。

“三治合一”是指将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治理模式。

这种模式既强调乡村居民的自主性,又注重法律的规范性和道德的引导性,能够实现乡村治理的多元化和综合性。

三、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的特点1. 多元参与: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的治理模式强调多元参与,包括政府、村民委员会、社会组织、企业等各方力量的参与。

2. 依法治理:法治是乡村治理的基础,所有行为都要在法律框架内进行,保障乡村居民的合法权益。

3. 道德引导:德治通过道德教化、文化熏陶等方式,提高乡村居民的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引导乡村居民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 自主管理:自治是乡村治理的核心,乡村居民通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实现乡村事务的自主决策和自我管理。

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的实施路径1. 加强组织建设:建立健全村民委员会等自治组织,发挥其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

以“三治合一”助推乡村治理现代化

以“三治合一”助推乡村治理现代化

以“三治合一”助推乡村治理现代化
“三治合一”是指政治治理、经济治理和社会治理相互融合,形成协同治理的新机制。

在乡村,实施“三治合一”有助于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完善乡村社会建设,提高基层社
会管理水平。

在政治治理方面,应重视乡村民主治理,加强村民自治。

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让村
民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来,推动基层民主。

同时,应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完善选举机制,
确保村干部履行职责、依法行政。

在经济治理方面,应发扬乡村经济的特色,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加强土地资源、资金、技术等要素的整合,确保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同时,应加强对乡村经济的规划、管理和监督,打造乡村新经济的示范区。

在社会治理方面,应注重乡村文化建设,加强公共服务和保障。

加强对民生工作的关注,完善医疗、教育、养老等服务设施,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应加强乡村安全建设,完善火灾、水灾、地震等自然灾害预警和应急管理,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
安全。

实施“三治合一”有助于打破各个治理领域之间的壁垒,建立协同治理的新机制,推
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同时,也有助于强化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生命力,促进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

“三治”融合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三治”融合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三治”融合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乡村治理是中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乡村治理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实现乡村振兴目标,需要加强“三治”融合,构建协同治理体系,促进乡村治理的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和现代化。

一、“三治”融合的背景和意义“三治”即政治治理、经济治理和社会治理,是乡村治理的三大重要方面。

政治治理是乡村治理的基础,经济治理是乡村治理的根本,社会治理是乡村治理的保障。

三者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加强“三治”融合,就是要促进政治治理、经济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协同作用,实现乡村治理的全面发展。

“三治”融合具有重要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乡村治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加强“三治”融合,有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当前,农村面临着乡村振兴、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村级组织建设等多重任务和难题,加强“三治”融合,有利于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乡村治理要求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发挥市场作用,加强“三治”融合,有利于构建多元治理体系,促进乡村治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

二、“三治”融合的基本路径和措施加强“三治”融合,需要突出政府主导、市场导向和社会参与,推动政治治理、经济治理和社会治理的有机结合。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推进“三治”融合。

强化政府主导,提升政治治理能力。

政治治理是乡村治理的基础和前提,要加强政府职能转变,促进政府服务型转变,倡导在乡村治理中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

政府要创新工作机制,提升决策能力和执行力,推进政治治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

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提升经济治理能力。

经济治理是乡村治理的根本和动力,要加强市场主体的参与,鼓励农民创业创新,促进乡村经济的蓬勃发展。

要搭建农村产业发展平台,推进乡村产业升级,促进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和现代化。

强化社会组织参与,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申论范文:“三治”结合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申论范文:“三治”结合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申论范文:“三治”结合推行下层治理现代化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变革,下层治理问题日益凸显,如何推行下层治理现代化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而“三治”结合便是推行下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路径。

本文将从“三治”结合的本质意义、详尽做法和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推行下层治理现代化提供有益参考。

起首,“三治”结合具有重要的本质意义。

所谓“三治”,即政治治理、法治治理和社会治理的有机结合。

政治治理是指通过政府机构和政治体制来实现社会的正常运转;法治治理则要求在治理过程中,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社会治理则以当地社会团体和居民自身参与,共同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这三个方面互相联系,互相依靠,形成闭环,符合社会治理的内在规律,对于推行下层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次,“三治”结合的详尽做法。

起首,政治治理层面,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下的下层自治机制,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促使下层政府能够更好地履行职责,保障公共利益。

其次,法治治理层面,要加强下层法治建设,深度推行依法行政,创建法治政府。

通过加强法律教育和培训,提高下层干部的法治素养,使他们能够熟识并运用法律手段来解决问题。

此外,要建立健全下层法律服务体系,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

最后,在社会治理层面,要乐观发挥社会组织和居民自治的作用,建立多元共治的格局。

通过建设和谐的社区环境,加强社会组织建设,提高居民的自我管理能力,实现治理的共担共治。

最后,“三治”结合的实施效果。

在长期实践中,“三治”结合的下层治理实践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起首,在政治治理方面,下层党组织的先行先试使得党委和政府履行职责更加高效,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其次,法治治理的推行使得下层政府权力行使更加规范化,有效地保卫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最后,在社会治理方面,通过加强社区建设和社会组织的参与,下层社会治理的冲突得到了合理化解,群众的满足度得到了提升。

综上所述,“三治”结合的推行是推行下层治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路径,也是破解下层治理难题的关键之举。

推进“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建设

推进“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乡村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建设“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既是当前全面依法治国形势下,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新时代乡村社会转型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本质要求,更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石。

“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为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指明了方向,更为乡村由“管理民主”向“治理有效”升级找到了路径。

近年来,我省各地不断推进和谐乡村、法治乡村、文明乡村建设,努力打造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的幸福美丽乡村。

一是完善村民自治机制。

圆满完成第十一届村委会换届选举,选优配强村委会班子。

及时修订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等民主管理制度,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农村社区公共事务和自治活动。

加快完善民主议事决策制度,通过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党群联席会议、城乡社区协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等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推进村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不断提高村民自治能力。

建立健全村务监督机构,规范开展村务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切实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二是抓好法治乡村建设。

大力开展法治文化进乡村,引导村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为乡村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建设法治文化广场、农民夜校、法宣画廊、法律图书室等阵地,开展常态化法治宣传教育。

加大农村法律顾问制度建设力度,组织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主动承担农村法律顾问工作。

三是营造良好社会风尚。

依托乡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以农村文化艺术节、农民读书节等活动为载体,开展广场舞、读书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引导村民主动革除陋习,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

推动移风易俗,在农户中广泛开展“文明家庭”“文明十星户”“文明村镇”等精神文明创建,使群众自觉成为新风尚的传播者和实践者,形成讲文明、除陋习、树新风的良好社会氛围。

以“三治结合”推进乡村治理

以“三治结合”推进乡村治理

以“三治结合”推进乡村治理作者:刘卫常来源:《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20年第04期〔摘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步走”的总体目标。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治理有效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是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实现乡村治理有效的根本遵循和路径。

因此,要多措并举激发村民自治活力、提升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加强乡村德治建设,以自治、法治、德治的有机结合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善治之路。

〔关键词〕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乡村振兴〔中图分类号〕D4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20)04-0054-04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写入党章。

乡村振兴重在治理有效,而要实现乡村治理有效,必须完善乡村治理体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1 〕。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

“三治结合”这一新型乡村治理体系的提出,体现了以自治为核心、以法治为保障、以德治为支撑的乡村治理改革方向,为促进乡村振兴、破解乡村治理困境、发挥我国制度优势、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

以“三治结合”推进乡村治理,重点在于激发村民自治活力、提高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重塑乡村德治秩序,从而推进乡村治理的良性有序发展,最终实现乡村善治。

一、确保政府归位与自治到位,激发村民自治活力村民自治是乡村治理的基础和核心内容,决定着乡村治理的成效。

当前,一些基层政府履行职责的不到位,影响了村民自治制度的正常运行。

同时,在村民自治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自治功能虚化、弱化甚至异化等,严重影响着乡村治理的效果。

提高乡村治理成效,必须要充分激发村民自治活力,让作为自治主体的村民真正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来,以实现政府归位、自治到位。

注重“三治”融合 促进乡村振兴

注重“三治”融合 促进乡村振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和落脚点 。要 丰富基层 民主协商 的实现形 式 ,发挥 村 民 的监督 作用 ,构 建 民事 民议 、民事 民办 、民事 民管的 多层次 基层协商 格局 。要 建立健 全村务 监督委员会 , 推行村级 事务 阳光工程,保障群众 知情权 、参与权 、决策 权 和监 督权 ,完善与农 民参 与意识不 断提高相 适应 的 乡村 治理机制 。要加 强村 民 自我监督 规范性建 设 ,科 学 、民主 、依法制 定 自治章程 、村规 民约 ,并发挥其在 乡 村治理 中的积极作用 。
舀宣魏 0W22/
动农村群众 赡养 、婚姻 、邻里 纠纷 等在家门 口解决 。围 绕 引导基层 法律工 作者 主动履行 社会 责任 ,利 用农 贸 集市 、农 闲时节 、农 民工 日,深入 开展“普 法面对 面”活 动 ,加大面 向农村 群众 的司法援助力度 。
一 、 自治 为 基 。激 发 内生 动 力 自治是乡村治理 的核心和根本 。村 民 自治是 中国 特色社 会主 义 民主政 治在乡村 治理领 域 的实 现形式 , 也是坚持 以人 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的重要体现 。推 动 乡村 振兴 ,要毫不动 摇地坚 持和加强 党对农 村工作 的 领导 ,发挥基层党 组织的核心作用 ,为 乡村振兴 提供坚 强有 力 的政 治保 障。充分尊 重农 民意愿 ,切 实发挥农 民在 乡村振 兴 中的主体作用 ,激发农 民创造 美好 生活 的内生动力 和奋 斗热情 ,不断提升农 民的获得 感 、幸福 感 、安全感 。 (一 )强化 基 层 组 织建 设 “村看村 、户看户 、农 民看 支部”,农 村党组 织在乡 村 振 兴各项 工 作 中居 于核 心地位 。引导 村 民 自我管 理 ,关键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 建设 ,要 把党组织建设 成 为推 动科学发 展 、带 动农 民致 富 、密切 联系群 众 、维 护农村稳定 的坚强 战斗堡 垒。持 续探索村 (社 区)干部 选 聘分离 、党员集 中冬训 、党员 日常管理量化考评等有 效做法 ,夯实 基层党 建基础 。完善村 党组织领 导 的村 民 自治有效 实现形式 ,推动村 党组织 书记通 过选举 担 任村 委会主任 ,实现 “一肩挑 ”。充 分发挥 自治组织 的 基础作 用 ,完 善基层 群众性 自治组织 依法 自治事项 清 单 、依法协 助政府 工作事项清单 、涉证事项清单 及负面 清单 。集 中清理上级 对村级 组织考 核评 比多 、创建 达 标 多 、检查 督查多等 突 出问题 ,维 护村 民委 员会 、农 村 集体经济组织 、农村合作 经济组织 的地位和权利。 (二 )注 重村 民 自我 监 督 村 民群众 自己“说 事 、议事 、主事 ”,实现真 正 当家 作 主是乡村 治理 的本质 和核心 ,是乡村 治理 的出发点

桐乡 “ 三治融合”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

桐乡 “ 三治融合”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

桐乡“ 三治融合”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作者:李锦华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2019年第9期李锦华“古有梧桐,凤凰来栖”。

浙江省桐乡市,因自古遍植梧桐而得此名,有着美好的寓意。

桐乡地处杭嘉湖平原腹地,拥有富庶的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沪杭高铁、沪杭高速穿境而过,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考验。

以自治“内消矛盾”,以法治“定分止争”,以德治“春风化雨”,桐乡自2013 年起以高桥街道为试点,探索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之路。

我们在这个街道走访了几个村子,看看他们的做法有啥特点。

越丰村群众的事依靠群众从越丰村略显恢宏的“三治融合”纪念馆门口向周边望去,新建的小洋楼排列在宽阔整洁的马路两侧,彰显着现代化的生活气息。

大约二十公里之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普通的农村住宅。

一个村庄何以两般模样?村庄的发展又带来了什么?高桥街道越丰村是沪杭高铁、沪杭高速的“双出口”,站点征地建设使村里面貌新旧对比鲜明,而拆迁及其激起的层层浪花却把乡村治理这个难题推出水面。

越丰村党支部书记沈春雷说:“拆迁是好事但也不全是好事,虽然村民住上了洋房,村容村貌得以改善,集体经济得以加强,但同时给村庄治理带来很大压力。

”越是发展得快,村庄治理面临的压力越大。

“作为重点拆迁村,要做大量的群众思想工作,需要讲明政策,需要平衡利益,那几年矛盾集中,导致村里工作压力大,非常困难。

”那时候,村里做工作还是靠村干部挨家挨户去磨嘴皮子,被沈春雷称为“最累最难的一段”。

如今,他算是轻松了。

因为村里有了百姓议事会。

“眼下,村里着急解决的事是扩容排水闸。

”上半年刮台风,导致村里的地和房被淹了不少,村民意见不小,主要原因是排水闸年代已久,功率不足。

百姓议事会成员召集村民代表一起开会商量后,最终决定要扩容。

但是扩容不仅是换大功率发动机那么简单,还需要扩大排水沟渠的宽度。

这引发了新的问题。

“涉及几户农民的地啊,有的人就不愿意了。

”村里的事情,只要牵扯到农民利益就不分大小。

以“三治结合”推进乡村治理

以“三治结合”推进乡村治理

以“三治结合”推进乡村治理三治结合是指党委政府领导下,广大农民自治组织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形成“党委政府主导、农民自治、社会参与”的治理模式。

这一模式推进乡村治理的核心理念是将党委政府的领导作用与农民的自治权利、社会力量的参与有机结合起来,共同推动乡村发展和建设。

乡村治理是指在乡村地区依法行使行政管理权力,通过有效的组织、协调、监督乡村各种资源和要素,解决农村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系列过程。

传统的乡村治理模式往往是以政府为主导,农民的自治权利和社会力量的参与度较低,导致政府资源过度集中,问题难以得到全面有效的解决。

“三治结合”的推进乡村治理模式,充分发挥了各方面的优势,实现了党委政府的引领和监督作用,农民的自治权利得到了有效保障,社会力量的参与度也大大增加。

首先,党委政府主导。

在“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模式下,党委政府担负起决策、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的责任。

党委政府应具备科学决策能力和公正法治能力,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安排,制定出可行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保护等发展目标和路线图。

通过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建立健全党委领导下的各级决策协调机构,确保乡村治理的顺利进行。

其次,农民自治。

在“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模式下,广大农民群众具有决策、参与、监督的权利。

农民自治是实行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内容,通过农民自治,能够更好地发挥农民创造力和积极性,让农民真正成为乡村治理主体。

农民自治体现在乡村社区自治组织的建设,建立乡村居民自治组织,实现集体土地经营权、自然资源管理权等农民权益的保护。

通过农民自治,能够更好地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真正成为乡村治理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最后,社会参与。

在“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模式下,各种社会力量得到了广泛的参与。

社会参与体现在社会组织和专业机构的积极参与,通过社会组织的介入,能够为乡村治理提供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社会参与也体现在广大市民的参与,通过引导市民积极参与乡村建设和发展,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乡村治理的深入发展。

围绕“三治结合”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效果

围绕“三治结合”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效果

围绕“三治结合”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效果“三治结合”是指政治治理、经济治理和社会治理的有机结合,是新时期乡村治理的基本方针。

它要求政府加强政治引领,推动经济发展,以及强化社会保障和治安管理,实现全面治理。

下面从政治治理、经济治理和社会治理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围绕“三治结合”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效果。

一、加强政治引领政治引领是决定乡村治理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特别是在当前新冠疫情下,政治引领更为重要。

政府需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居民的自我防疫意识和能力。

同时,政府还需强化政治安全,加强对乡村干部和居民的考核评估,确保村干部遵守纪律,维护政治稳定,保证村里工作顺畅进行。

政府还需加大民主决策力度,让农民参与村里决策,培养新型村干部,不断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提升政治治理水平。

二、推动经济发展乡村经济是乡村治理的基础,其发展直接影响乡村治理的成效。

为了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政府需提供全方位的扶持政策和补贴措施,搭建平台和渠道,为农民提供更多的机会和便利,鼓励农民积极参与生产经营。

同时,政府还需加强市场监管,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做好价格监测和价格补贴,促进农产品的产销对接,提高乡村经济发展的效率和质量。

三、强化社会治理社会治理是乡村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涵盖了教育、文化、卫生、人口计生、退役军人等多个方面。

为了确保乡村社会治理的有效运行,政府需加强对各类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和公共服务,推广健康文明生活和绿色生态理念,保障农民的基本医疗、教育等需求。

此外,乡村治理还要重视改善农村环境,承担生态治理和生态保护的责任,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以“三治合一”助推乡村治理现代化

以“三治合一”助推乡村治理现代化

第 53 页2019/5 工作指导 总第315期以“三治合一”助推乡村治理现代化文/中共贵州省六枝特区委党校 韦佩君一、以“三治合一”助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背景 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强农村基层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

“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是我国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是现代化的重要表现,顺应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题。

不仅如此,“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也是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生产生活日益多元化,生产生活的方式也在逐渐改变。

有越来越多的乡村从原来的封闭小村变成现在开放自主的和谐村庄。

在逐渐开放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为了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党和国家提出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

“三治合一”这一乡村治理体系的提出不仅为逐渐开放的乡村找到了构建新秩序的方法,也开创了一种完善乡村治理的模式。

二、以“三治合一”助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措施(一)自治是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的核心。

为了提升村民自治的能力,有以下的措施:第一,需要加强乡村的管理和服务的能力。

让村民更多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来,因为乡村治理的主体是村民,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的核心和关键就是提升村民的管理和治理乡村的能力,以及提升村民的自我素养。

第二,需要理清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在乡村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都是极为重要的,在合理的乡村治理体系中,需要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共同治理村庄。

当然要以坚持党的领导为前提,在乡村治理实施的过程中,村党支部是核心,它为乡村治理提供了一个宏观的指导,村委会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的是一个基础的作用,用来开展工作,以及处理具体的事务。

第三,为了让乡村治理体系能够在乡村中更好地实施,应允许乡村进行自治的过程中,根据自己本乡村的情况和特点寻找一些适合自己本乡村的方法。

由于我国的地域十分辽阔,不同的地区也有着不同的文化,东西部经济发展处于十分不平衡的状态,所以各个乡村要根据本乡村的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开创出一些适合本乡村的自治措施。

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一、引言乡村治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要条件。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待提升。

三治融合是新时代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关键路径之一,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析三治融合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

二、三治融合的概念及意义1. 三治融合的概念三治融合是指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形成有机整体,共同推动乡村发展和改善民生的过程。

2. 三治融合在乡村治理中的意义(1)加强政府作用:政府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规划、组织、协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发挥市场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具有独特优势,在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土地流转等方面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3)发挥社会作用:社会力量在乡村治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基层组织建设、文化教育、公益事业等方面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三、三治融合的实践案例1. 乡村旅游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市场投资,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旅游的推广和服务。

这种三方合作模式使得乡村旅游得到了快速发展,提升了当地经济和社会效益。

2. 农产品销售政府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农民种植高品质农产品,市场则提供销售渠道和技术支持,社会力量则通过线上线下推广宣传,让更多消费者认识到农产品的品质和价值。

这种三方合作模式促进了农产品的销售和品牌建设。

3. 村民自治政府为村民自治提供法律保障和资金支持,市场则提供相关服务支持,社会力量则通过宣传推广、培训等方式提升村民自治的能力。

这种三方合作模式增强了村民自治的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四、三治融合的优化路径1. 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要转变职能,由单纯的管理者转变为服务者和协调者,从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2. 市场机制完善市场机制要完善,通过市场化手段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农村发展,同时鼓励农民参与市场竞争。

3. 社会组织建设社会组织建设要加强,通过培育社区组织、村民自治组织等形式,提升社会力量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

“三治”融合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三治”融合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三治”融合提升乡村治理能力随着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治理工作日益受到重视。

近年来,“三治”融合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成为乡村治理改革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从“三治”融合的视角出发,探讨如何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促进乡村振兴。

一、“三治”融合的理论基础“三治”融合是指政治治理、经济治理和社会治理的有机融合。

在传统的乡村治理模式中,政府负责政治治理,农民负责经济生产,群众自行解决社会事务。

这种分工模式在过去曾经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在当前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乡村治理需求。

“三治”融合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成为当前乡村治理改革的重要举措。

政治治理需要从单一的行政管理转变为多元化管理。

传统意义上的政治治理侧重于政府的行政权力,而忽视了农村自治组织和村民自治的作用。

现实中,很多乡村治理问题并不是简单的行政管理能够解决的,需要政府、村委会和村民自治组织共同参与,形成多元化的治理结构。

只有通过“三治”融合,政治治理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的需要。

经济治理需要从传统的经济开发转变为农业现代化。

当前,农村面临着人口减少、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经济治理已经无法简单地依靠传统的农业开发方式来解决。

需要通过“三治”融合,充分发挥政府、农民合作社、乡村企业等多方力量,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实现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治理需要从单一的社会管理转变为共建共治共享。

在传统的乡村治理模式中,社会治理往往是通过政府的一切干涉来实现的。

当今社会已经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传统的单一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治理的需求。

需要通过“三治”融合,积极引导和推动村民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各方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实现“三治”融合提升乡村治理能力,需要在政治治理、经济治理和社会治理领域进行有机融合和互动。

具体而言,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三治合一”助推乡村治理现代化
作者:韦佩君
来源:《办公室业务》2019年第05期
【摘要】在社会治理体系当中,乡村治理体系是基础,夯实基础方能固本。

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这一乡村治理体系的提出,为健全乡村治理模式、构筑乡村新秩序找到了路径。

【关键词】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
一、以“三治合一”助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背景
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强农村基层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

“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是我国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是现代化的重要表现,顺应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题。

不仅如此,“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也是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生产生活日益多元化,生产生活的方式也在逐渐改变。

有越来越多的乡村从原来的封闭小村变成现在开放自主的和谐村庄。

在逐渐开放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为了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党和国家提出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

“三治合一”这一乡村治理体系的提出不仅为逐渐开放的乡村找到了构建新秩序的方法,也开创了一种完善乡村治理的模式。

二、以“三治合一”助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措施
(一)自治是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的核心。

为了提升村民自治的能力,有以下的措施:第一,需要加強乡村的管理和服务的能力。

让村民更多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来,因为乡村治理的主体是村民,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的核心和关键就是提升村民的管理和治理乡村的能力,以及提升村民的自我素养。

第二,需要理清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在乡村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都是极为重要的,在合理的乡村治理体系中,需要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共同治理村庄。

当然要以坚持党的领导为前提,在乡村治理实施的过程中,村党支部是核心,它为乡村治理提供了一个宏观的指导,村委会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的是一个基础的作用,用来开展工作,以及处理具体的事务。

第三,为了让乡村治理体系能够在乡村中更好地实施,应允许乡村进行自治的过程中,根据自己本乡村的情况和特点寻找一些适合自己本乡村的方法。

由于我国的地域十分辽阔,不同的地区也有着不同的文化,东西部经济发展处于十分不平衡的状态,所以各个乡村要根据本乡村的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开创出一些适合本乡村的自治措施。

(二)法治是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的保障。

对于乡村治理体系中的法治的实施有以下措施:第一,对于乡村的法制教育,需要村民拥有一个良好的法治观念,村民良好的法治观念的形成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解决的问题。

所以实施乡村的法治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这需要党支部和村委会有足够的耐心和坚持不懈的毅力,同时还要不断创新,村党支部需要对普及法律的方法进行创新,尽量让村民都能够接受和理解并且愿意去学习,让村民在快乐中学习,这样的方式最有利于提升村民的法治观念。

当然党员干部要带头遵法学法守法用法,严禁肆意违反法律,给村民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从而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这可以促进村民法制观念的提升。

第二,我们党要在乡村中建立一个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根据百姓们的需求,为她们在最大限度内提供法律援助、法律咨询等,降低村民用法的成本,充分保障村民的合法权益,让百姓切实体会到法律带给他们的好处,他们会更积极地学习法律知识,从而大大提升自身的法律观念和法律素养。

第三,乡村内部要建立一些适当的村规民约,各乡村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一些管理乡村秩序,约束和规范乡村村民行为的制度,必要时可以采取一些惩罚措施,要求村民积极履行。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村规民约在乡村的法制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三)德治是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的支撑。

针对乡村的德治过程,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是最重要的,就是要利用好那些受过良好教育,并且拥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威望的人,他们不仅可以为村民调节一些纠纷,还可以利用自身的威望和修养潜移默化影响周围的人。

第二,要移除传统的风俗中的糟粕,为乡村树立一个文明的新风尚,对于传统的风俗中的精华部分一定要保留下来,移风易俗不是一个短时间就能够完成的事,这需要村民长时间接受的过程,在移风易俗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和村民充分交流和沟通,了解村民内心真实的想法,开通他们的思想,让他们逐渐改掉自己的陋习。

第三,乡村可以创建本乡村的宣传载体,采取多种方式进行道德宣传,把身边的好人好事传达给村民,并且借助传统的节日去开展一些村民喜欢的活动,当然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让村民在不知不觉间接受先进的思想。

三、以“三治合一”助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意义
实现自治、法治、德治的“三治合一”,是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的必经之路。

以自治为核心,需要以法治为保障,规范自治,还要德治为辅,补充维护自治,同时在自治中体现法治和德治的和谐统一,相辅相成,最终实现乡村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洪远.为什么要完善乡村治理体系[J].人民论坛,2017 (s1).
[2]魏后凯.乡村善治要求创新乡村治理体系[J].农村工作通讯,201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