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空间与身体哲学叙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空间与身体哲学叙事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从体育、空间与身体哲学叙事的视角,认为空间性存在这一根源性的事实,对于人的存在样式具有第一性的重要意义,这样作为世界内存在的人的存在方式也就可以理解了,旨在提升对西方体育理论与实践的理解。
【关键词】体育哲学;身心观;辩证法
人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的含义是什么呢?在日本语中的“间”,意味着物与物相隔开的空间距离。
从这一意义上讲,人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句话,就包含着存在于一定空间场所的含义。
当然,和辻所指的“人间”的这种关系,并非是物理学空间的位置,而是生活世界中各种意义关联的“生活的场所”。
而且更重要的是,和辻在把握人的基本存在样式的企图后面,包含着这样的认识:空间性存在这一根源性的事实,对于人的存在样式具有第一性的重要意义。
和辻认为,所谓“间”就是主体空间的广延性。
他所说的主体性空间与“间主体性空间”或者“间主体的场所”是同义词。
在谈到对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所主张的从时间性中寻求人的基本存在样式的观点时,和辻是这样说的。
和辻哲郎的伦理学被称之为“人间之学”。
在这里所说的“人间”并非指man意义上的“人”,而是意味着“人与人的‘间’”。
即人与人之间所具有的各种关系。
“人间”一词在日语中来源于佛教有用语,是与畜生界、天上并列的表示“人居住的世界”这一含义。
和辻试图以此所要表明的是,他对人的存在样式的把握,首先是将人置于“关系”这一点。
所谓“关系”也就是指我们的生活世界之中的各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按照容易理解的说法,某个人他总是处于某个城镇的居民,或者某一公司的职员这样一种被赋予的社会意义网络中的关系。
自己作为“人间”生存着这一事实也就意味着在这一关系之中生存着。
自己在开始考虑风土问题是在1927年初夏在柏林阅读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的时候。
将人存在的结构从时间性方面予以把握对于自己是非常感兴趣的事情。
但是,如若将时间性作为主体存在的结构而具有重要意义的话,那么为什么空间性为什么不能同时作为根源性的存在结构。
这是自己要考虑的问题。
当然,尽管不能说在海德格尔那里空间性完全被忽略了,但是,空间性在时间性的强烈光芒映照下几乎消失。
在这里我发现了海德格尔的界限。
失去空间性的时间性还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时间性。
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海德格尔所说的“现存在”充其量是属个体性的。
他将人的类的存在仅仅从个体人存在的角度予以把握了。
如果从人的存在是个体性与社会性双重性构造的角度看,时间性不过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而已。
因此,作为空间具体样态的“活生生自然”中的存在,与作为时间性的“历史”中的存在同样对于人的存在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更确切地说,对于和辻而言,他认为空间性较之时间性才更具有根源性的意义。
所谓行为性直观可以粗略的解释为建立在直观基础上的行动(就是依据直观实施行为)。
西田认为,在这里,“直观”与“行为”是同时发生的、共同结合为一体而不可分开的。
一般地说,行为也罢直观也罢,它们是人们在世界之中的存在
的两种基本方式,因此,所谓行为性直观也就是对世界中人类基本存在方式的语言表达。
在考察这些模式时,我们感兴趣的是人类和世界之间的联系结构。
如果用海德格尔以来通用的术语,将世界中人的存在方式称之为“世界内存在”的话,行为性直观才是世界内存在的基本存在方式。
或者表述为:自我作为人的主体正是通过行为直观的联系结构,把世界与自我联结起来而存在的。
将作为世界内存在的人的存在方式提出的场合,它所面临的中心问题是应该如何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结构。
行为性直观也就可以理解为揭示人与世界的基本关系的概念。
换句话说,作为主体的自我,是以行为性直观为中介,在与世界的关联中的存在。
(P50)行为性直观的含义也就是这一关系结构。
西田关于身体的这种独特的思考可以说就是将行为性直观的结构作为身体性把握为起点的。
西田对身体的进行深入考察的尝试主要是收录于《哲学论文集第二》中以“逻辑和生命”为题的论文之中下面就简要地介绍如下。
作为“世界内存在”的人生是以具有身体这一基本制约下才具有存在可能的。
因此在世界中各种存在方式,包括认识机能在内部是在身体性的制约下才有可能存在。
如果借用西田的话来说,人是“没有身体就没有自己的存在”的存在者。
在这种存在中,“身体在成为被视之物的同时亦是可视之物”。
也就是说,在身体方面自己既是具有“视”(这一机能)的主体,同时也是可被观察的客体这一双重特征(两种相反性对立性)之物。
在这里,所谓身体具有可以“视”的含义是指:“自己作为主体是相对于世界存在着”这样的状态。
而从他者方面来说是可以“被视”的含义则是指,“作为客体在世界内存在着”的这样的状态。
因此作为世界内存在的人的存在方式也就可以理解为“是可“视”之物的同时也是可被“视”之物”,“是主体的同时也是客体”这样双重特征的存在。
当然在这种状态下,自己作为“主体=可以“视”之物”的存在这一状态展示的是意识作用的主体,即广义上所说的“心”的这一方面,而作为“客体=被视之物”的存在这一状态展示的则是“身体”的这一方面。
可以这样说,人在身心一体性方面是作为身体性意识存在于世界之中的。
【参考文献】
[1]黄璐.《运动哲学杂志》(JPS)简介[J].体育文化导刊,2008,(4):108-109.
[2]黄璐.文化体育建构[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3):116-120.
[3]黄璐.竞技运动异化论逻辑起点商榷[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23(3):239-242.
[4]黄璐.论“奥林匹克教育”应该缓行[J].体育学刊,2010,17(1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