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中创新思维(主题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有哪些呢?
在不断学习和研究中,结合自己的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归纳了怎样从文章在空白处入手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在训练,下面伙谈谈自己的看法,在此与老师们共勉,不足之处谨请指教。从布白入手,阅读教学中要虚实相映,这集中体现在“布白”艺术的巧妙设计上。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最大限度的留下某种时间空白、声音空白,不追求没有余地的“到位”,讲究的是言“明”而不是言“尽”的教学技巧。言“明”使一般性理解成为可能,不言“尽”为创造性理解留下空间,促使学生在理解过程中的信息“增值”,“增值”正是学习主体创造潜能的现实化,是阅读教学刻意追求的最佳境界。揭示课题留空白。课题是文章的题眼,是思维的窗口。教师因题制宜,艺术地设计揭题思路,注意留有余地,就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突破难点留空白。文章为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必须具有典型性,所以艺术的省略是不可少的。教师必须根据语言的“偏离效应”功能,在课文的难点及关键处,激活学生的想象力,进行艺术的填空和艺术的再创造,使文章在更高的意义上充实、升华。如:《狼牙山五壮士》一文,在五位英雄完成掩护任务准备跳崖前的刹那间,文中只写他们“望着部队远去的方向,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而不作铺张。那么,当时五壮士看到什么?想到什么?他们脸上为什么会露出胜利的喜悦?还可以思考,如果五壮士选择的是另一条路,而不是把敌人引到狼牙山顶峰,又会是怎样的结果?此处进行这样的发散思维训练,诱发学生去填补这个空白,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刻的体会英雄行为背后的思想境界和高
尚情操,才能充分发挥母语教学的人文性的作用。分析比较留空白。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它为学生提供了训练语言的情境。像有的课文中几次出现同一个词语,但是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内涵:有的比喻句本体喻体有着丰富的相似内容,留下了需要仔细分辨比较的“空白”。教师如能有意识地采取同类比较的方法,就能有效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利用标点补空白。小学课本中有许多的文章包含着省略号,它们是作者有意留下的空白,旨在给读者留下想像的空间,
发挥读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我们在教学中就应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去填补这些空白,这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将是大好机会。如教学《凡卡》一文时,我发现文中共有11个省略号,其中蕴藏着小凡卡历经的许多苦难。因此可让学生思考:这些省略号里可能藏着作者没有完成的什么内容呢?在积极的讨论中学生既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凡卡的不幸,明白了当时俄国沙皇统治的黑暗,又在发挥想像中使自己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培养。从文中、文尾续编故事入手读完一篇好的文章,常常会使人觉得意犹未尽,好像故事还没有结束,其感人的艺术魅力往往使人浮想联翩。这时教师应该因势利导,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设想故事发展下去的结果。想象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着重要意义。如学习《幸福是什么》一课时,该童话想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幸福的真正含义。文章重点写了三个青年的对话,对三个青年人寻找幸福的具体过程却省略。这个空白也正是学生的体验所缺乏的。因此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自拟题目,展开想象,续编故事,讲讲三个青年在寻找幸福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学生们顿时活跃起来,有一个学生写得很精彩。他以《我找到了幸福》为题,讲了第一个青年和他们分手后来到了一个城市,在学校里努力学习医术,最终成了一位在当地很有名气的医生。有一年,灾难降临了这个城市,这里出现了一场瘟疫。许多人为了躲避瘟疫,纷纷离开这个城市,只留下那些痛苦中的病人。作为医生,他比别人更懂得瘟疫的威胁,可是他没有选择离开,而是潜心钻研医治这场瘟疫的良方,在他的努力下,奇迹出现了,他运用一种独特的配方消灭了瘟疫。原来背井离乡的人们又回到了生养他们的城市,往日萧条的城市又逐渐恢复了繁华。他深深地感受到,帮助了别人就是一种幸福。老师们,只要我们稍稍启发,学生的思维就会迸发创新的火花。爱因斯坦说过:“要是没有能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个人,社会的向上发展不可想象。”如今,人类知识的积累与信息的骤增已经到了空前的时代,倘若我们不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不仅语文阅读教学本身将失去意义,而且也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