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学史期末作业范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孤独的舞者
———浅谈《挪威的森林》的精神特质
高欢欢内蒙古大学人文学院《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09日语1班王**(学生姓名)
2010.8.6 一、论文介绍
《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树的代表作。这首感伤的青春恋曲在以青年为主体的广大读者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本文对村上特有的社会切入角和摇曳多姿的笔触进行剖析,认为其在精神特质方面主要通过洞穿城市进而洞穿存在本身,剖析爱情的困顿和性爱价值的迷失,出现对幻与真的生活的无从把握,扫描出20世纪80年代日本青年尤其是城市单身青年日益倾斜失重的精神世界。
主要观点:
(一)、作品具有极重的私人性质:这部作品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同时具有浓厚的作者本人的感情色彩。
●村上对世界文学的广泛接触为其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其用
非日本的视角来审视日本社会,用西方化的文学艺术形式来表现当代日本青年的心理现状。学生运动的失败为整整一代的青年带来了终生难以磨灭的挫败感,当然村上也不能幸免。抑扬顿挫的政治热情化为挥之不去的失落与无奈,但其骨子里仍然浸透着时代的人文气息。
●从《挪威的森林》问世前后的时代来看,二战后持续数十年的经济高
速增长,使日本完成了从产业社会向消费社会的过渡,消费文化的兴起导致了传统价值观念的变化,日本社会整体的价值观兴奋点便从精神性的一方游离开来,向物质性的一方倾斜,步入摈弃精神、排斥思想、崇尚物质的畸形发展时期。这样一个物质生产与精神创造比例失调最显著的负效应是物质泛滥、物欲横流社会的一大通病:无理想,无追求,空虚感,孤独感。激烈竞争的社会使得人们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二)、《挪威的森林》的精神特质:
1.洞穿都市进而洞穿存在本身
《挪威的森林》作为一部后现代主义色彩浓厚的作品,很少表现时髦景观构成的都市氛围,作者洞穿了光怪陆离的城市本身,以敏感准确的笔触切入都市人的日常生活,展现主人公空虚迷惘的精神世界。主人公对都市怀有的不是神往,不是满腔激情,不是跻身其间,而是淡漠,是不屑,是黯然神伤。主人公对城市的疏远,然而作为一个现实中的人,责任感又使其必须努力去溶入这迷离的世界,这样的矛盾性必然引起自我的迷失,对存在本身也必然无从把握。
2.剖析爱情的困顿与性爱价值迷失
●村上以苍凉悲壮的笔调描写了几位主人公之间缠绵悱恻的精神苦
恋,剖析了当代青年对待爱情的种种态度。作品主人公的感情是困顿的,如直子拥有对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的向往,但她始终走不出木月的死,
始终把渡边当成木月的代替品。木月是横亘在直子和渡边之间的一道永
远也跨越不了的鸿沟。同时渡边也一样走在困顿的爱情边缘,他无法忘
却病中纯洁善良的直子,却又不想放弃充满青春气息的绿子,对两者都
采取欲罢不能的态度,
●在《挪威的森林》中,性描写含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于作品中的
主人公来说,性就是日常,日常就是性,没有社会规范的束缚,没有道
德律令的干预,没有责任感,一时需要而已,别无其他。这种情爱的不
稳定性、飘忽性、随意性与重复性,其结果只带来了性爱价值的丧失,
导致形而下的性苦闷。
无论是对爱情困顿的描写,还是对性爱价值迷失的叙述,《挪威的森林》都给我们写出了青年在青春转化中耐人寻味的彷徨迷茫和都市化
中的孤独情愫,于交织着灵与肉的冲突与碰撞的痛苦煎熬中,表现当代
青年在貌似轻松的外表下蕴含的精神危机。
3.幻与真:非现实的现实性
●体现在作品艺术形式上的别开生面——双线结构
非现实世界——直子:封闭、虚幻、纯洁和寂静的阴界
现实世界——绿子:开放、现实、污浊和喧嚣的阳界
渡边希望通过直子通达纯洁的内部,同时借助绿子获得通往外部世界的途径。
●对世外桃源般的“阿美寮”的描写——这是近乎一个完美的生存地,
没有迫害人的制度,人们和睦相处,但仍存在一个致命的缺陷,即生活
在其中的都是“患者”,是不同现实世界中的“正常人”。可见,在幻
与真的对立中,面对现实世界物欲横流,价值倒错,村上春树笔下的非
现实世界代表着他追求的一种理想状态,然而其只是一种病态的完美,
生活在其中的人失却了自身的一部分”。
《挪威的森林》的动人之处莫过于通过幻与真两个世界的不断撞击,以非现实印证,在充满寓意和象征的张力中展现出现代人无根基性的生存状况,表现他们的困惑和悲哀,从而揭示现代人性中最真实的一面。
二、论文的可取之处
(一)剖析作品精神实质,全面而深入。
论文通过洞穿城市进而洞穿存在本身,剖析爱情的困顿和性爱价值的迷失,出现对幻与真的生活的无从把握这三个方面入手,全面而深入地剖析了作品中主人公的精神世界,折射出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青年尤其是城
市单身青年日益倾斜失重的精神世界。
(二)联系作者生平及时代背景,挖掘作品精神的根源。
论文提到了作品的私人性质,介绍了村上文学创作的时代背景和其思想根源。
(三)论述结合故事情节与相关人物,旁征博引,有理有据。
在论述性爱价值的迷失这一观点时,作者提到永泽和他的一番话:“和自己睡觉的女孩越多,自己越是麻木,越是无感觉,任凭多少都是一个模式,但对于那些女人我什么都不记得。既不知道姓名,也不记得长相。而且和任何人只睡一次,见面,做爱,分手,如此而已。”充分展现了以永泽为代表的青年人放荡淫乱的生活方式,例证了作者的观点。
再如论证现实与非现实性的双线特征时,作者引用了村上春树在《何以说是“我”的年代》中的一段话:“因我觉得有必要以未经世俗浸染的非现实性来弄清我们周围的现实性,现实的是非现实的,非现实的又是现实的———我想构筑这样的世界。”引用更为有力地支持了作者的观点。
(四)对写作形式和语言特色进行简要分析。
论文对作品独特的切入点和视角有一定的认识,介绍了作品的双线形式,对于作者凄美深沉的写作风格也有所提及。
三、不足和疑点
(一)对精神异化原因的分析不够全面
处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是作品中主人公陷入自闭、空虚、迷惘的精神困境的时代背景,但不可否认,主人公自身的性格存在弱点与悲剧性也是造成他们精神异化的原因。
男主人公渡边是一个对一切都保持着距离感的人物。他以“任何事都不过多考虑”为原则,过着空虚而盲目的生活。渡边喜欢两个女孩,可以说有两个女朋友,还有木月、永泽、敢死队、伊东等朋友,然而他无时无刻不在孤独着,可以说他和谁都没有深交,他说过会彻底了解直子,因为他爱着直子,可是到直子死去,他也没能了解直子,甚至爱不爱直子,爱是怎么回事他也不清楚。渡边对于直子更多的是责任而不是心灵相通的爱情,他已习惯了不理解别人也不让别人理解自己。渡边这种自闭的生活态度曾被绿子一针见血的指出:“people are strange when you are a stranger” 。只是渡边不愿面对,他自我陶醉于一个人喝酒、看小说、熨衣服、听音乐,给人一种潇洒地把玩孤独的感觉,看似孤傲,其实那表面下的痛苦滋味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游离在现实和虚幻之间,迷失了人生的方向。
直子自闭自怜而又沉默寡言,只会在极度的孤独中沉沦,把感情憋成一团。最终忍受不了现实对她的压迫自缢而死。她的生命就像秋天树梢上的黄叶,脆弱得不堪一击,对于时代强加给个人的命运,直子从来没有反抗过,自始自终她都认为自己是不正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