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脚医生制度研究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视点
最近几年,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成效有目共睹。
特别是2003年非典之后,进行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基本建成了覆盖城乡、功能上比较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应急医疗救治体系。
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突显,医患关系急剧恶化,新闻中经常出现患者家属伤害医生的报导。
医患关系的恶化、医疗改革的尴尬失败让更多人追忆起以前的赤脚医生制度。
当下的80后、90后可能对赤脚医生制度不是很熟悉,它是产生于六十年代,持续到80年代初期的阶段性产物。
赤脚医生不是字面意义上的赤着脚给人看病的医生,而是背着药箱行走于田间地头,这与当前坐在医院与诊所医生大不相同。
他们是经过选拔,接受一定时期的培训,只掌握简单医疗卫生常识和技能,在生产大队中不脱产,并仍然是农村户口的初级卫生保健人员。
该制度曾经起到积极的历史作用,方便了农民就医、改善了农村医疗条件、更好地开展卫生防疫工作、提高了农民的健康水平,甚至在全世界都享有名气,吸引很多国家前来学习。
1985年,鉴于“赤脚医生数量膨胀和质量低下,人员培训、使用和考核缺乏规范,名称与国际不接轨”
〔1〕
,卫生部决定停止使用赤脚医生名称。
90年代以前国内对赤脚医生的研究很少,90年代以后对赤脚医生的研究与报导逐渐出现。
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党与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极为重视,又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赤脚医生制度逐渐进入学者的关注视野。
国内的相关专著主要有《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和《再造“病人”》两部,而且二者都是晚近才出现。
其中,前者侧重于对赤脚医生与乡村医生的比较研究;后者在第九章《在政治表象的背后》,分析了赤脚医生出现和发展的原因、过程及作用。
相关论文多是对赤脚医生典型人物经历的介绍与描述,如被誉为“合作医疗”之父的覃祥官和赤脚医生先进人物王桂珍等。
另外,还有学者运用档案资料,以中国二元社
会体制的视角,对比城乡差距,评析了赤脚医生与合作医疗制度的产生、推行、发展和瓦解的过程。
总体而言,学界对“赤脚医生”群体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具体来说,国内学者对赤脚医生制度的研究成果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赤脚医生的口述史研究
口述史是关于赤脚医生的第一手资料,开此先河的正是张开宁先生。
以张开宁先生为代表的一批学者最早对“赤脚医生”进行系统的研究,主要采用田野调查和个人深入访谈的方法,在云南、山东、江西、山西等省对一批赤脚医生、其家属、当年的干部及村民观察并进行深度个人访谈,获得了第一手资料,进而初步了解当年赤脚医生个人及家庭的一般情况、生活环境、工作能力与负担,以及与干部和群众的关系等等。
出版了《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一书,集图文史料、访谈实录、研究论文为一体,构成了一批宝贵的口述史资料。
该书不只是对赤脚医生做口述史研究,也侧重于对赤脚医生与乡村医生做比较研究。
张开宁先生的关注点是从微观层面展开研究,“本书更为关注的是群体中的微观层面,即通过对赤脚医生/乡村一生的个人视角和经历体验的描述来透视他/她扮演的角色所在村落、社区的影响,从而揭示出医疗卫生制度的一个侧面。
”〔2〕在关于赤脚医生发展过程的历史回顾中,包括了反映赤脚医生培训、服务、会议、表彰等方面的照片和文字,有个人的经历等方方面面,这样就为专家学者提供了真实、鲜活、丰富多彩的研究样本,可以进行挖掘机理论研究。
本书还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了中国赤脚医生的性别与工分制,这是迄今为止唯一从女性主义视角看赤脚医生制度的研究。
二、赤脚医生制度产生背景
这几年国内学者对赤脚医生制度的研究侧重于关注其产生的背景与原因,主要从政治因素、经济因素与社会文化
赤脚医生制度研究综述
张娜娜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南京
210023)
[摘
要]赤脚医生是六七十年代合作社中不脱产的初级卫生保健员。
从口述史、其背景、历
史沿革及其与国家权力的关系四方面进行简要的阐述,进而指出国内研究不足。
对赤脚医生制度的研究有助于对农村当前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为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供依据。
[关键词]赤脚医生;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D 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12)06—0031—02
[收稿日期]2012—10—30
[作者简介]张娜娜(1987—),女,山东潍坊人。
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学理论。
2012年第6期理论观察
N o.6,2012(总第78期)
Theoretic Observation
S erial N o.78
31——
因素等方面展开分析。
其中政治因素有政府的关注及强势推动、毛泽东的个人影响。
经济因素包括赤脚医生亦农亦医、培养的周期及经费少,从而降低了成本。
社会文化因素包括乡土人际关系的相融与和谐、特殊时代给予的特殊正式上的信任等。
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章有刘影:《赤脚医生产生和存在的缘由及其启示》,载于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李海红:《赤脚医生产生的背景分析》,载于兰台世界,2011年11月上旬;刘勇攀:《赤脚医生存在和产生的政治因素分析——
—以河南为例》,载于《才智》,2011年第4期。
温益群认为赤脚医生出现的社会背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强烈的社会需求:合作医疗以及合作医疗的实践者赤脚医生,在有限的社会条件下缓解了广大农村缺医少药的问题。
(2)理智的选择:中国放弃了对“最优”的追求,选择了具有可行性的“最佳”的追求。
(3)外来的帮助:由城里大医院的医生、解放军医务人员组成的巡回医疗队,到农村送医送药的同时,为农村赤脚医生的培养做出了贡献。
(4)中草药的作用:发展中国家在卫生资源上就地取材的做法值得倡导。
(5)媒体宣传和社会表彰:促成了赤脚医生按照社会要求来塑造、表现和发展自身的行为。
其次,社区文化方面的原因:(1)农民群众对赤脚医生给予了政治上的信任和文化上的崇敬,并对其便捷经济的行医方式有着极大的需要。
(2)农民群众和赤脚医生之间有一种较为平等的医患关系。
(3)天生自然的社会支持系统:家人和当地干部群众的帮助。
〔3〕
杨念群从政治学和社会史角度对赤脚医生现象作了较深刻的理论分析,更多从乡村文化中分析赤脚医生。
他认为“所谓医疗这个词在乡村里不是一种技术行为,而是人情网络表达的一部分。
〔4〕“赤脚医生”的出现,主要是接续了乡土中国植根于民间亲情网络,从而整合医疗资源的传统。
从赤脚医生人选的选拔到医患关系、对赤脚医生的监督、赤脚医生的报酬等方面论证了赤脚医生不仅仅是“文化大革命”政治运动的表现形式这么简单,而是乡村本土的情感网络、非情感利益互动与制度安排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赤脚医生制度的历史沿革
对于赤脚医生这个名称是何时正式出现的,张开宁曾做过研究。
1965年6月26日,毛泽东主席对卫生工作做了一些重要指示。
“把医疗卫生的重点放到农村去”。
这就是中国医疗卫生史上著名的“六二六指示”:毛泽东对卫生部的谈话立刻引起了全国上下对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极大重视。
1968年第三期《红旗》杂志上刊载了一篇名为《从“赤脚医生”的成长看医学教育改革的方向》的文章。
随后,《人民日报》头版转载了这篇文章。
在接下来一年的时间里,一共组织了23期“关于农村医疗卫生制度的讨论”。
《红旗》杂志和《人民日报》的报道和毛泽东的批示,使赤脚医生正式进入百姓生活中。
从此,文件、报刊、书籍、广播以及广大百姓都习惯将“赤脚医生”泛指农村基层医疗卫生的服务人员。
杨念群对赤脚医生的真实起源进行了探讨,一位美国人曾在一部描写协和医院发展历史的英文著作中声称陈志潜在定县培养的保健员就是赤脚医生。
陈志潜也认为以后出现的赤脚医生制度是采纳了“定县经验”。
〔5〕而在马海德的记忆中,赤脚医生是红军做法的延续。
当年在苏维埃地区的一些医务学校会再短期内速成一批医务工作者。
新加坡的方小平博士通过对浙江省富阳县的合作医疗和赤脚医生的个案研究,对富阳县的合作医疗和赤脚医生的发展历史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梳理。
浙江大学的李德成在其毕业论文中对合作医疗与赤脚医生制度曾做过系统研究,对赤脚医生制度产生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作了分析,并从赤脚医生的产生到发展壮大到终结做了详细阐述,阐述了赤脚医生的选拔与培训、管理和待遇问题,进一步分析了赤脚医生的医患关系。
四、赤脚医生制度与国家控制
尽管学者普遍认为赤脚医生是文革社会运动的产物,很少有专门从国家角度来分析。
张爱华、岳少华关注了作为制度安排的赤脚医生与政治动员、政治运动及国家观念的确立存在的关系。
作者认为赤脚医生制度的推行依赖于国家权力对基层政权和农村社会的有效控制。
国家权力充分利用赤脚医生在社会动员与树典型中的作用,强化现代国家的概念。
在某种意义上,赤脚医生制度不是单纯的医疗制度,它代表的是一种通过政治动员方式而实施的国家控制。
对赤脚医生制度的研究,国内研究有诸多不足。
在研究内容上,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原因、背景、作用方面,缺少从国家视角审视该制度在社会控制与渗透的作用。
在研究方法上,已有研究成果多是单一研究方法考察,很少运用多种研究方法进行跨学科研究。
希望借探讨赤脚医生制度,从中挖掘出值得当今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借鉴的经验,为改善和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张开宁,温益群,梁苹.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2〕杨念群.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政治空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方小平.赤脚医生与合作医疗制度研究——
—浙江省富阳县各案研究〔J〕.二十一世纪双月刊(香港),2003,(10).
〔4〕刘影.赤脚医生产生和存在的缘由及其启示〔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5).
〔5〕李海红.赤脚医生产生的背景分析〔J〕.兰台世界,2011,(11).
〔6〕刘勇攀.赤脚医生存在和产生的政治因素分析——
—以河南为例〔J〕.才智,2011,(04).
〔7〕温益群.“赤脚医生”产生和存在的社会文化因素〔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3).
〔8〕王胜.赤脚医生群体的社会认同及原因分析——
—以河北省深泽县为个案〔J〕.中共党史研究,2011,(01).
〔9〕张爱华,岳少华.中医兴衰与现代民族国家观念的形成——
—从“废止中医”案到赤脚医生制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2).
〔10〕陈志潜.中国农村的医学——
—我的回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11〕陈德成.合作医疗与赤脚医生研究〔D〕.博士论文, 1955-1983.
〔责任编辑:冯延臣〕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