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乳制品安全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乳制品安全问题【摘要】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毒奶粉事件层出不穷的原因,因为负的外部性的存在市场的价格机制无法反映出各自产品的真实价值,正规厂商没有动机生产高质量具有正外部效应的产品,小厂商也没有措施促使其改进生产质量,高质量产品产量低估,劣质产品产量低估,由此造成社会福利损失,体现了市场失灵。

从而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乳品行业在最近几年接连曝出重大安全事故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而政府在这里富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政府在市场中应该扮演更加有力的角色,发挥政府市场调节职能。

【关键词】毒奶粉;市场失灵;负外部性;政府职能
从2004年安徽阜阳的问题奶粉造成大头娃娃事件发生以来,问题奶粉问题层出不穷,2008年三鹿“三聚氰胺”奶粉,牵涉出多家乳制品企业奶粉中存在违规添加现象。

包括伊利蒙牛等多家知名奶制品企业产品中都存在三聚氰胺的添加。

2009年浙江等地发现多名婴儿在饮用多美滋婴儿配方奶粉后出现肾结石的症状,怀疑奶粉遭到污染。

紧接着,蒙牛公司因向特仑苏牛奶添加omp(人造骨牛奶蛋白)而被国家质量监督检查检疫总局叫停。

乳制品行业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给我们敲醒了警钟,从我国目前奶制品行业的质量安全情况来看,问题主要存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奶制品中含有非食用物质或滥用食品添加剂,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威胁。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在奶制品行业几乎是约定俗成的行为。

消费
者对产品所含营养成分越来越关注,这企业想方设法提高产品营养成分含量指标。

企业为了迎合市场需求,抢占市场份额,使用了多种添加剂。

一方面添加剂是更加便捷而成本低的途径,另一方面在添加剂的检测方面我国现在检测手段还不健全,对各项添加剂的使用量定义又比较模糊,这使得厂商有空可钻。

同时,相当多的被检测出问题的企业是已经获得了国家“免检”资质的大企业,这更给企业使用添加剂创造了便利。

(二)乡镇农村市场中充斥着大量中小奶制品企业产品,伪劣奶粉和过期产品给消费者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目前农村市场充斥的产品多为小企业或小生产作坊所生产。

小生产企业多生产设备老旧,生产环境差,运输与储存条件无法保证,这样生产出来的产品自然质量难以保证。

而农村的行政监督机构在实际操作监督执法力度不够,给了这样的劣质产品以生存空间。

同时,农村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单薄,对健康产品需求不足,消费者收入较低,在选择产品的时候容易倾向于购买低价产品。

农民在购买商品时没有良好的消费习惯,不注重产品的成分、是否有合格证、是否有相关认证标志、商品是否过期,并且在所购买商品出现问题时,维权意识差,在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很少能主动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这使得很多食品问题在发生时没有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往往是事故累积到一定程度才爆发出来,而所造成的危害已经无法挽回。

在市场对乳制品需求不断扩大的今天,层出不穷的乳食品安全
问题已经对我国国民健康安全构成直接威胁。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在最不应该受到伤害的婴儿身上,以最让人痛心的方式,暴露出来[5]。

而在食品安全问题的背后,则是社会转型期市场失效的本质。

显然,追求效率和利益的市场,天生不可能、也不愿意在最大程度上促进全民的福利。

以最无辜的婴儿为代价,中国又一次领教。

本文将运用经济学相关原理对奶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进行解析。

一、正负外部效应
外部性:当某一经济活动的社会总成本或社会总收益大于经济活动主体实际支付的成本或获得的收益时,则称这项活动具有外部性[1]。

外部性的影响又被分为正负两种。

正外部性:如果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全部社会收益大于经济活动主体获得的收益,即存在外部收益,则称这一经济活动存在正外部性[2]。

与之相对应若经济活动所付出的社会成本大于经济活动主体所支付的成本及存在外
部成本,则称之具有负外部性。

[3]就食品安全问题而言其外部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就奶制品市场而言,正外部性体现在大厂商正轨厂商生产合格商品在消费者的长期使用中创造出良好的口碑,为消费者传递了安全和可信赖的信息。

而出问题的企业中有一些都是获得了“免检产品”的资质,便是这种正效应的集中体现。

而大量中小企业的存在又不可避免的为市场带来了负的外部性,中小企业的生产设备,生产条件很难保证,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大量劣质奶粉涌入市场使消费者使用的不安全性增加,消费者对奶粉质量难以分辨.由此带来负的外部性。

图1 市场均衡、负外部性与效率
如图1所示,负的外部效应显示了生产者据以做出生产决策的是私人边际成本,市场均衡点在a点,mpc=msb.而效率要求做出一种产品的生产决策时应考虑到全部的边际社会成本,msc=mpc+mec.社会有效率的平衡点应在b点。

图1显示具有负外部性的产品被私人过度生产了,而三角形abg为社会福利。

图2显示正外部性的存在使得产品的边际社会收益(msb)大于消费者获得的边际私人收益(mpb),私人满足最大话的产量
msc=mpb,社会最有效率的产量:msc=msb。

可见具有正外部性的产品私人生产不足,社会福利损失为三角形uvz的面积。

外部性是非排他的因而不能通过市场机制自动设置价格来管制,从而导致了市场失灵。

在奶制品市场中,高质量产品厂商没有因其正的社会收益带来补偿,而劣质奶粉厂商也没有因其负的社会成本付出代价,市场的价格机制无法反映出各自产品的真实价值,正规厂商没有动机生产高质量具有正外部效应的产品,小厂商也没有措施促使其改进生产质量,高质量产品产量低估,劣质产品产量低估,由此造成社会福利损失,体现了市场失灵。

二、劣币驱逐良币
劣币驱逐良币定律,也称格雷欣法则,它指的是在双本位货币制度下,如果称币值(重量或成色)高的货币为良币,币值低的货币为劣币,则二者并行流通时,良币功能将转化为收藏而退出流通领域。

[4]造成市场中劣币驱逐良币的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


某种商品购买过程中消费者无法获得足够的信息判断商品的质量,于是会为所有商品定一个中间的价格,高于这个价格商品会自然的退出市场,然后随着消费者对于商品质量的判断越降越低,优质商品逐渐退出市场进入一个恶性循环,最终出现“劣币驱逐良币”。

在这个过程中影响消费者判断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信息不对称。

最终高质量产品遭淘汰,低质量产品生存下,这是一个典型的逆向选择的过程。

奶制品是一种营养成分含量非常丰富的产品,也因此生产链的任何一环都有可能受到污染而破坏产品质量。

随着消费者对于营养保健越加关注,乳制品需求增长迅速。

但与市场的快速发展相比,产品信息披露、相关食品标准、检验检测技术相对落后。

消费者在购买产品前无法获得充足的产品信息,产品质量高低无法判断。

大量中小乳品企业的低质低价产品使得整个市场进入一个低价竞争的恶性竞争状态。

大品牌正规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不得不采取降低产品成本的手段。

这意味着科研和管理生产环节的投入相应减少,问题随之而生。

这是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自古商人趋利,这是不争的事实。

每每在市场失灵,政府监管不力的情况下就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乳品行业在最近几年接连曝出重大安全事故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而政府在这里富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政府在市场中应该扮演更加有力的角色,发挥政府市场调节职能。

(一)政府应该扮演好消息披露者的角色
做好企业和消费者之间沟通的桥梁,一方面政府要从企业获得
充足信息。

建立科学严谨的检查监督体系,对于产品生产加强监督和控制,依据行业标准,法律法规对产品做好检验工作。

其次做好信息发布工作。

将相关信息及时公布,保证产品的质量安全信息透明及时的传递给消费者。

同时还要注意保证信息传递的有效性,注意以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将数据转化成消费者便于利用的信息。

方便消费者对于产品进行选择。

同时关注消费者反馈信息。

(二)政府应该制定科学的行业规范和产品质量标准。

从原料采购到生产加工乃至包装销售的各个环节制定详细行业规范,提高检验力度,提高检验的技术手段。

同时职能部门应该将相关的检验标准及时提供给厂商以供参考,在选取检测样本应遵循随机抽查和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做到质量检验的常规化,科学化。

(三)政府应该加强执法力度,完善法制体系。

强化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应强化监督管理机制,加大处罚力度。

监督部门要积极履行法律职能,对于违规违法生产依法严惩。

只有这样,才能落实监管职能的机制体系,杜绝食品危机的再发生。

提高不法商人制假售假坑害消费者的成本,用高额赔偿处罚到让他们不敢再犯为止。

综上所述,我国乳制品行业出现的问题凸显了外部性和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由此带来市场失灵。

而市场本身无法通过自身调节消除安全隐患的情况下,政府的调节缺失凸现,政府职能亟待加强。

参考文献:
[1]大卫·n·海曼《财政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
[2]韩廷春《公共财政》教案.
[3]韩廷春《公共财政》教案.
[4]乔治.阿克洛夫《“柠檬”市场》2001年.
[5]王敏《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公共经济学思考》,《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