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异地高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异地高考

高考,可以说是一个亘古不变的问题,每年都有成百上千万的考生步入考场,为了自己人生的理想,也为了给自己十年寒窗画一个圆满的句号。

对于很多人来说,高考可能就是自己在校认真学习,回家仔细复习,累了还有父母在身边端茶递水,嘘寒问暖,只待高考到来即可。在此途中还会有很多人抱怨高考苦高考累,压力大活受罪。

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在每年九百多万的高考考生里面还有很多的特殊人士,比如说残疾人、经济困难的贫困生、父母在外的“高考候鸟”等。其中,“高考候鸟”所占比重最大。据广东省教育厅公布的数据,目前在广东接受义务教育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约有331 万人,占全国的1/3 强,平均每个年级有36.7 万人,放大到全国每个年级超过100万人。他们都将面临“高考”难题,长期以来,无法异地高考一直都被作为教育不公平的“典型” 。他们几乎都将被迫在高中阶段与父母分隔两地,返回户籍所在地学习、高考,成为“高考候鸟”。再拿贵州省来说,全省总人数三千七百余万,而外出务工者就达七百余万,占总人数近五分之一,这就意味着贵州省在外的“高考候鸟”占了全省考生将近五分之一的比重,约有五万之众。

而那这部分人呢?她们的父母一直在外打工,他们出生、长大,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一都是在那个地方读的。然而快要高考的他们,必须回到户籍地高考。在过去几十年中,我国实行的政策一直是高考户籍制度,必须在户籍当地才能参加高考。

而在户籍地,他们没有朋友,不了解那里的教学重点,甚至很多人连当地话都不会讲,在她看来,那个地方才是他们的家乡。他们没办法离开这里,可有不得不离开这里!对于他们来说,唯一的期待就是异地高考!

然而,对于这唯一的希望的等待确实漫长的,久久没有音讯。

直到今年5月23日,包括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千帆在内,来自北

大、清华、社科院等单位的15位学者建言国务院、教育部,请求取消高考户籍限制,“切实推进教育与社会公平改革”。而去年的10月24日,张千帆等人也曾联署致信国务院,呼吁“废除高考户籍限制”。作为一直关注“随迁子女就地高考”问题,并曾参与过高考“民间方案”制定的专家,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千凡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随迁子女高考问题完全是高考户籍限制和分省命题制度造成的,随迁子女在当地接受教育,却不能在当地高考,是对他们平等受教育权的严重限制,允许他们在学籍地高考是走向教育平等的第一步。

而对于“异地高考”政策的出台将带来“高考移民潮”的担忧,张千帆认为,这是由不合理的招生考试制度造成的后果,而防止高考移民最彻底的方法,就是全国实行统一和平等的招生考试,“如果目前这种地域歧视仍然存在,高考移民只会加剧。”对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也有同样的看法,“在放开异地高考的同时又有效避免高考移民,需改革大学招生体制,实现各地招生公平,包括对教育落后地区的适当照顾。”

今年9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教育部部长袁贵仁针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两年多来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有关情况做出说明,其中关于异地高考问题格外引人关注。

发布会上,袁贵仁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做出三点解读:积极解决,有条件准入和因地制宜。袁贵仁称,有条件准入就是家长要符合条件,学生还要符合条件,再就是考虑城市的条件。

其中所说的准入条件是:家长工作稳定有房上保险、学生要在迁入所在地就读以及城市发展需要这个行业群体。

虽然此条件看起来甚为苛刻,毕竟这一新政策的出台实在是兹事体大,关系到2亿流动人口子女的命运,但这至少也为“高考候鸟”们带来了一线生机。

并且,这也将使得中国在教育平等的道路上迈出一大步,所谓教育

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2007年OECD有关教育公平的报告中,对于教育公平的定义是,就是要保证性别,社会经济地位和种族等个人和社会因素不妨碍人达到其能力所允许的教育高度。要保证每个人都受到基本的,最低标准的教育。总结起来就是简单的二点要求,首先是保障每一个人都应接收到基本标准的教育,同时应该保持教育的公平。

教育公平的观念随着人类的文明史同步成长,与其它理念一样被写入世界历史的史册之中,在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柏拉图提出了教育公平的思想,亚里士多德则首先提出通过法律保证自由公民的教育权利。异地高考获准无疑是保障公民接受平等教育的好制度,也是防止中国社会阶层不公的得力举措。教育与家庭、金钱无关,这是一个公平社会的基础体现。

国家应该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同等教育机会,应该让那些心存为中华而崛起而读书之志的孩子,不会因为自己的家境不好,而无法接受到更好的教育。决定孩子上那所高中的应该是自己的学识与能力,而不是户籍、房子与金钱,少年强则国家强,少年可以拼爹但国家则无爹可拼,衡量一个国家对于教育是否重视的首要不是教育投入占GDP的多少,而是能否提供一个公平的教育机会,卸下异地高考的枷锁是中国教育改革的伟大一步。教育对一个民族的重要不言自明,呼吁降低异地高考准则,将为祖国的花朵带来又一季春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