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古建民居调研分析实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山青史都辜负,得失何须问塞翁——韩紫石故居
一.韩紫石及其故居简介
韩紫石(1857-1942)名国钧。

江苏省海安镇(原隶泰县)人。

因其排行第三,生平业绩颇丰,家乡群众均以“韩三爹”、“紫石”称之,表示尊敬。

在北洋军阀时期,他与南通的张謇,位高望重,同被誉为苏北的两大名贤。

光绪五年中举。

先后任行政、矿务、军事、外交等职,清末官至吉林省民政使。

辛亥革命后,韩紫石由东北卸任入关,袁世凯让“国务院电传大总统谕令到京”。

韩公深知袁狡诈投机的为人,乃拒绝前往。

后因“苏人以桑梓义务相责备”,勉力于次年八月首任江苏民政长。

其后任安徽省巡按使、江苏省省长,并一度兼督军。

服官四十年中清廉自守,治事勤恪,所在有政声。

民国十四年(1925年)辞官归里后,仍不遗余力关心桑梓,参与水利,救灾赈济,编纂史志、搞盐垦,办教育,维护地方治安。

居乡问政,为苏北民众做了不少有益之事。

1938年春,日军从天生港登陆,进犯苏北,韩德勤部队不战而退,海安遂于三月二十日(农历)首次沦陷。

只得去泰州北乡板场(今属兴化)避难。

目睹大片国土沦丧,人民生命财产遭受损失,他极为悲愤。

其晚年岁月,是在“万方多难”的抗日战争中度过的。

韩国钧故居坐落于海安县东大街,是苏中地区不可多得的优秀晚晴建
筑,具有独特的
建筑风格。

主体
建筑中轴布局,
遵循儒家礼法精
神。

群落整体家居园林化,是中国天人合一思想的完美体现。

故居朝南,门前是一条由东向西向的花岗岩石板街。

石板街建于清光绪25年,时由任巡检的詹向仁邀镇董捐资铺设,是海安古镇的主要街道。

故居象征着它的主人,不尚浮华,经世致用。

同时又典雅致用,耐人寻味。

大门的体量不大,不事张扬,像一位长者,静静的见证历史,守着院内的花开花落,凝望着天空的云卷云舒。

笔者年幼时曾随父前往参观,彼
时年幼,懵懂无知。

如今古街已经拆
除,被曾经熙熙攘攘的人群踩得光滑
的铺地如今已经蒙上了厚厚的灰土,
不禁唏嘘不已,只能从文献中留下的
黑白照片中回顾它曾经的沧桑之美。

只留下孤独的庭院,默默的看着外面
树立起一座又一座拙劣的假古董。

韩紫石故居现格局
上世界八十年代初县政府主持对故居的主体建筑部分进行了修复。

火巷在修复时略有变动。

原第三进东侧在按照原
风格增建一文物库房。

1995年,海安县城实施旧城改造,为了拓宽宁海北路,海安县人民政府将清早期建筑崔氏楠木厅整体搬移至韩紫石先生故居的西侧,使楠木厅现在成为故居现在的一景。

故居群落是现存庭院的大部,面积7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67平方米。

原有面积已不可考。

韩国钧故居主体建筑从南到北正落四进,为晚晴建筑,有厅廊、围墙庑轩,结构谨严,庭院高深。

后花园火车车厢式小花厅,每窗三层,室内铺进口琉璃地砖。

墙体用进口木心板拼成,十分精
致坚固。

整个建
筑群历经百年
风雨沧桑保存
依旧完好,主屋
建筑风格与苏
州徽州明清住
宅以及中原院
落均有联系,又
有分别。

第一进对照
厅,是客人停轿
和轿夫休息的
地方,西侧偏房
是账房先生用餐的地方。

第二进是大厅,是家庭举行礼仪庆典,主人会见重要客人的地方。

大厅现按原貌复原,厅内陈设着造型简练、古趣清雅、雕刻细腻的明清式家具。

第三进位书房,曾是韩国钧的卧室书房。

第四进位堂屋,是韩国钧儿媳的卧室和书房。

解放后韩国钧故居先后曾经作为海安县委县政府,海安县人武部,海安县人民医院,1985年,海安县委县政府决定从故居迁出县人武部,按照原貌修复故居,并依托故居城里海安县博物馆,故居至今一直由海安县博物馆负责保护管理。

二.故居内部建筑特色
1 .大门
门楼临街而立,上有天官赐福、麻古
祝寿、鹿鸣梧桐等几幅镂空砖雕,充满了神韵,大门两侧分列着一对暗八仙和狮子戏球图案的白色长方形石鼓。

抬头望,门框拓方上木雕“二龙戏珠”吞云吐雾,屏门上端高悬原国防部长、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张爱萍将军题写的“韩国钧先生故居”匾额,金光烁烁。

推开门厅屏门,南通工艺美术家王道雕塑的一尊仿青铜韩国钧先生胸像跃入眼帘,先生御敌抗侮之巍然正气尽显眉宇之间,塑像在苍松翠柏映掩中显得更为伟岸。

塑像身后,一道高高的磨砖照壁墙上,镌刻着海安名匠徐春荣所作的巨幅砖雕《松鹤图》。

一对栩栩如生的仙鹤,傲立于苍松之上,其手艺精巧令人叹为观止
门槛跨进高二尺,门厅地面铺设一幅彩磨石“瓶升三戟图”
二门
通向故居主
体四进的,是面东
背西的二门,二门
与大门的低调内
敛不同,中气充
沛,器宇轩昂
二门构造典雅,
工艺精致,墙体由
磨石青砖筑成,并由砖雕装饰,极具艺术价值。

二门与内门就像是主人的写照,外柔内刚,中庸通达。

站在二门口西望,墨绿色琉璃窗衬映着的腊梅、天竺、五针松、太湖石,组合成了一幅天然的“岁寒三友”图,既雅致高洁,又引出了一种朦胧的诗意,给人以无穷的遐想。

入二门后,人们顿时感悟到,整个故居是以一根南北向中轴线左右伸展,形成了一处由南向北递进的照厅、正厅、穿堂、堂屋的4排住宅群落,而每进住宅之间又是以曲廊勾连、窗槅穿透的一组充满着诗情画意的建筑群体。

它们通透开敞,起承转合,和中有序,和序统一,既符合懦家礼法精神的需要,又从深厚的建筑文化中,体现了主人脱俗清雅、庄重深沉的审美情趣。

影壁
二门与大门之间设
一字形砖雕影壁一座。

影壁古称萧墙,用于镇宅辟邪,由可移动的屏风演变而来,是中国传统视线中用于遮挡视线的墙壁。

建筑风水上认为,影壁可以导气留驻转行。

建筑效果上,可以烘托庭院的气氛,烘托住宅的气势。

现已成为故居主人的雕塑像的背景,增添了人文的气息和历史的厚度。

东火巷
东火巷是故居东
侧的主要通道,在建
筑设计上特别重视
防火安全的需要。

西回廊
故居纵向通道之一,位于正院
西侧,回廊阴不见雨,阳不见
天,连接照厅、花厅、内厅,
极富有人文气息,坐于其中,
忘却外面的喧嚣,沉醉于庭院
的鸟语花香,怡心养性,修养
身心。

回廊正中央植一株腊梅,
陪伴着故居见证了百年的风雨沧桑,现已婷婷如盖,早春之际,未入故居之门便已幽香袭

正厅
正厅屏
门上挂
“陈毅拜
会韩紫
石”巨幅
国画中
堂,由南通国画院原副院长张淮绘作。

对联“生有自来文信国,死而后已武乡侯”由著名书法家仲贞子篆书。

在圆融精美的卷棚与端庄厚实的屋梁下高悬着24盏宫灯,每有贵客来临,必灯火通明,既热烈又温馨。

大厅内陈设着造型简练、古趣清雅和雕刻细腻、富丽华贵的明、清家具。

居中的圆桌上,置一盆韩国钧当年珍玩的黄杨,其干回蟠折屈,一寸三弯,为典型的扬派盆景,曾参加南通国际盆景比赛获银牌奖,这是如皋绿园原总经理花汉民收藏后捐赠故居的。

正厅内上悬匾额4块,其一“魏公间气”,是韩国钧八十寿辰时,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陈果夫、吴稚晖题赠;其二“潞国精神”,为韩国钧1925年任国民政府江苏省长时的水陆警备司令(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江苏省副省长)冷遹敬赠;其三“大德必寿”,系韩国钧八十寿辰时世界红十字会敬立;其四“学有渊源”,乃韩国钧题赠海安名医杭海轩,杭老先生后又转赠给故居的。

4块匾额
所题创意不凡,寓意而不露,为故居增添了光彩。

正厅抱柱楹联“千秋古史乃家法,紫袍玉带真天人”为清代状元,官至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的翁同龢手迹。

太师

二进正厅
设木门成太师壁,太师壁两侧设有空间供人通行,壁前放置几案太师椅等家具。

太师壁的壁板可以分开拆下,平时直立如墙壁,起围合和阻隔的作用。

通过太师壁,宅院在功能上划分为两块,前庭和后院。

重大节庆时,太师壁移开,使前后院贯通。

美人靠
西回廊设
置美人靠,
美人靠是一
种下设条
凳,上连靠
栏的木制建
筑,因向外
探出的靠背形似鹅颈,也称飞来椅,吴王靠,也叫鹅颈椅,通常建于回廊或亭阁围廊的临水一侧。

可怡心养性,作休憩之用。

西花

花厅极
具人文气
息,是中
国传统建
筑的典型特色。

通常一面或者多面通透,面向庭园,人们在此赏花饮酒,吟诗作对,故居的花厅位于大厅西部,故称西花厅。


年陈毅率新四军移师海安时,就应邀驻于此,陈、韩二人虽相交时短,然相知甚笃,斟酒论文,接席无虚日。

期间,刘少奇(化名胡服)来海安时,亦来韩公馆会见韩国钧,韩为之设宴洗尘,新四军领导人自刘、陈以下,曾大会于韩公馆。

故居花木园

该玉兰据称为南宋年间
所植,下方为笔者,作为
尺度参照,大树之参天叶
茂,可见一斑。

这课胡杨为韩国钧老先
生手植,生前十分喜爱。

历经
百余年沧桑,如今
已充满整个庭院,
为故居亮点之一。

三.故居的历史沧桑1940年十月,陈毅率新四军移师海安时,曾应邀就驻于此。

刘少奇来海时,亦曾来此拜见韩国钧。

1940年十一月,陈毅在此题写了书赠刘少奇黄克诚等同志的不朽诗篇“十年征战几人回,又见同侪并马归。

江淮河汉今谁属,红旗十月满天飞”。

联合抗日座谈会会址(韩国钧故居)坐落在海安县城宁海北路58号。

“会址”位于故居内东北隅,人称“小花厅”。

1947年7月下旬,陈毅、粟裕率新四军东进黄桥地区后,国民党江苏省长韩德勤不断挑起摩擦,进攻新四军。

为团结抗日,陈毅多次派人与以韩国钧为代表的苏北上层联系,宣传
中共中央在苏北分区抗战主张,揭露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阴谋。

经过细致工作,韩国钧赞同新四军团结抗日主张。

1940年9月中旬陈毅提议、韩国钧主持召开了“停止内战,一致团结抗日”座谈会会址。

出席会议的有苏北八县绅、商、学等各界知名人士。

会后,由韩国钧、黄逸峰领衔,率各界15名知名人士分别致电韩德勤、李明扬、李长江、陈泰运、陈毅等苏北各方军事长官,呼吁“停战息事,一致抗战”。

此次座谈会虽因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的阻挠破坏,未达到预期目的,但在政治上孤立了顽固派,争取了中间力量,团结了爱国人士,表明了新四军团结抗战的立场和决心,并为10月4~6日新四军取得黄桥决战的重大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故居的现状及其反思
上文所提,
笔者年幼之
时随父前往
参观。

彼时虽
懵懂,但画面
的记忆依旧
清晰。

光滑的
花岗岩铺地,
墙角的青苔,
巷子两侧白
墙黑瓦的民
居,无一不透
出沧桑的历
史气息,体现
着海安这座千年古城的文化底蕴。

然而时隔十年后故地重游,却已经物是人非。

两侧的民居俱已拆毁,有着一百多年的历史的街道也已荡然无存,震惊之余,也心痛不已。

故居的墙面等诸多细节俱已翻新,覆盖住了它原先透出的历史气息。

根据两侧的广告牌妄加揣测,这些拥有百年历史的建筑群落被拆毁以建小区,实在是滑稽可笑。

一个没有最基本的人文关怀的执政者,却掌握着这座古城的全面建设,这样的荒唐的事情在
华夏大地每天都在发生。

如今只剩下了孤零零的故居庭院,如同被剥去了树皮的参天大树,失去了其原先的外围肌理,见证着这个时代的可笑荒唐。

历史终究也会将这一页翻过去,也会忠实的记录着这个其实并不“文明”的时代。

这些建筑界的古董,一旦消失,便永远不会复得。

即便是打造所谓的历史街区,也不过是酒瓶新酒的虚假填充。

在人性化的居所演变为资本化的空间的生产过程中,规模化的影响进一步扩散到城市空间的各个角落,风火山墙的拼贴,灯笼旗幌的堆叠,当建筑者们企图建筑中的“母题重复”放大到城市尺度,打造地方特色的尝试启动之后,地域文化原本存在于时空的多样性,便注定会被机械化的构件生产与标准化的商业流程所消解。

保护历史不是市场的思维逻辑,自然也不会成为行动者们的行为指南。

地产商对利益的渴望、政府对业绩的追求,都可能成为导致历史街区发展异化甚至消失的动机。

在这些动机的驱使下,拆掉的是护壁,拆掉的是建筑,拆掉的是邻里,拆掉的是良心与道德,拆掉的是信仰,是日子,是回忆,拆于是成为了一种疯狂的随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