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心理学研究的类型(一)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量化研究
量化研究的含义
量化研究(quantitative research),是事先建 立研究假设,进行严格的研究设计,按照预定程序 收集资料并进行数量化分析,用数字或量表表述研 究结果,对假设进行检验的一种研究范式。 量化研究形成了包括严格的抽样技术(随机抽 样)、量化的资料收集技术与以数理统计为基础的 资料分析技术在内的一套完整的体系。 由于社会科学,包括心理科学中存在的追求定 量研究的科学化的强烈倾向,自19世纪后期以来, 量化研究很快取代思辩研究的位置,成为站主导地 位的研究范式。
尽管学术界对质性研究是否应该和如何使 用“效度”概念存在着分歧,但多数质性研究 者仍旧沿用效度来讨论研究结果的真实性问题。 只是这里所说的效度或真实性,是指对研 究结果的“表述”是否“真实”地反映了特定 特定 条件下,特定研究者 特定研究者为达到特定目标 特定目标采用与某 条件 特定研究者 特定目标 某 一问题相适应的方法 某一对象 方法对某一对象 一问题 方法 某一对象进行研究这一 活动。它不是指研究结果与某一可以辨认的、 外在的客观存在相比较的一致程度。
研究效度涉及到以下四个问题,相应地可 以把研究效度分为四类: 1.所研究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着一定的关 系,特别是研究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是否有 关系?这属于内部效度 内部效度问题。 内部效度 所谓研究的内部效度,指在研究的自变 量和因变量之间存在关系的明确程度。保证研 究的内部效度,主要通过认真细致的变量选择 和准确周密的研究设计。
量化研究的优缺点 (一)优点
1.适合在宏观层面大面积对社会、心理现象进行 统计调查。 2.对研究者事先设定的理论假设进行检验。 3.可以使用实验干预的手段对实验组和控制组进 行对比研究。 4.通过随机抽样获得有代表性的数据和研究结果。 5.研究工具和数据收集标准化,研究的信度和效 度较高。 6.适合对变量的因果关系进行考察。
量化研究的特点
1.在研究目的上,通过对大量具有相似 特征的现象进行研究,从而对总体作出推论, 获得普遍的规律和理论。 2.在研究情境上,在控制的情境中进行 研究,使研究得出的结论更纯粹,以保证研 究的信度和效度。 3.在研究设计上,采用较为严格的事先 设计。包括自变量和因变量的选择、无关变 量的控制、对误差的控制、设计研究程序、 确定数据整理和分析的方法等。
5.在研究工具上,研究者既是研究的主体,又 是研究的工具。只有人才能适应处于时刻变动中的 研究关系,胜任复杂、性质各异的资料分析。 6.在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关系上,研究者应站 在被研究者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从被研究者的角度 出发,了解被研究者眼中的世界及其意义。 7.在资料分析思路上,以归纳分析为主,边研 究,边分析资料,并根据分析的结果对研究加以修 改。 8.在研究的功能上,强调主体从一定的价值观、 文化背景出发对对象的理解,其结果具有特异性。
2.如果所研究的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这种关系是否为因果关系?这是统计结论效度 统计结论效度 问题。 统计结论效度,是检验研究结果的数据分 析程序与方法的有效性的指标,它研究误差变 异来源与如何恰当运用统计显著性检验。提高 统计结论效度的措施:保证研究数据的质量; 明确统计检验方法的基本假设和适用条件;适 当增大样本容量。
4.在研究的具体方法上,通过问卷、测 量、实验等方式收集数据,运用统计方法对 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 5.在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关系上,强调 价值中立或价值无涉,对研究对象一视同仁, 无区别地对待研究问题。 6.在研究的重点上,确定变量之间的关 系、影响和原因,研究结果的呈现简单明了, 没有质性研究的深度剖析。
质性研究质量的评价 (一)研究信度问题
信度概念来自量化研究,指研究结果的可重复 性。 由于质性研究将研究者作为研究的工具,强调 研究者个人的独特性和唯一性,因此,即使同一地 点、同一时间、就同一问题、对同一人群所做的研 究,研究结果也会因不同的研究者而有所不同。而 且“时间”、“地点”、“问题”、“人群”这些 要素也是不断变化的。因此,目前为止,大多数质 大多数质 性研究者认为, 信度” 性研究者认为,“信度”这个概念对质性研究不适 用。
3.如果变量之间可能存在因果关系,它所 包含的具体因果关系的构思是什么?这是研究 的构思效度 构思效度。 构思效度 构思效度,指理论构思的合理性及其转换 为操作性定义的恰当程度,它涉及到建立可观 测指标的理论设想及其操作化等方面的问题。 为使研究具有较高的构思效度,要求:理 论构思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形成构思网络; 对研究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出严格的定义;给 变量下操作性定义,确定相应的测量指标。
内部推论,即研究结果代表了本样本的情况,可 内部推论,即研究结果代表了本样本的情况, 以在本样本包含的时空范围内进行推论。 以在本样本包含的时空范围内进行推论。 外部推论,一是通过对研究结果的认同来达到推 外部推论, 论;二是通过建立有关的理论来达到推论。 二是通过建立有关的理论来达到推论。
质性研究的优缺点 (一)优点
第四讲
心理学的研究类型( 心理学的研究类型(一)
提 纲
一、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 二、描述研究、相关研究与实验研究 三、真实验、准实验与非实验研究
一、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
质性研究
质性研究的含义
“质性研究” (qualitative research),也称 作“定性研究”、“质的研究”、“质化研究”。 它与国内通常说的“定性研究”是完全不同 的。传统的“定性研究”,即指一切非定量的研 究范式,包括哲学思辩、个人的思考、直观看法、 主观感受、文献综合等都划入定性研究的范畴, 并没有采用较规范的资料收集和分析方法。
2.质性研究的效度分类 Maxwell,J.将质性研究的效度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描述性效度(descriptive validity),指对外 界事物或现象进行描述的准确程度。这一概念适用于 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 (2)解释性效度(interpretative validity),只适用 于质性研究。指研究者了解、理解和表达研究对象对 事物所赋予的意义的确切程度。 (3)理论效度(theoretical validity),与量化研究 中的理论效度类似。指研究所依据的理论和从研究结 果中建立的理论是否真实地反映了所研究的现象。
质性研究所说的“质”与一般文本中所说的“本 质”(essence, nature)的区别。一般文本中的“本质” 源自于柏拉图和笛卡尔的二元认识论。它认为,人们 看到的东西只是事物的现象或表象,一定要通过深入 的分析,才能获得对事物表象下面的“本质”的了解。 质性研究受现象学的影响,认为现象即本质。现 象学所说的本质,是直接呈现在意识中的,即现象中 的。它是现象中稳定的、一般的、变中之不变的东西, 是经验的意义和结构,是个体经验世界的组成部分。 Husserl, E.认为,采用“本质还原”的方法可以 把握本质。所谓本质的还原,即本质的直觉,就是直 接地“看”、审视自己的意识领域,通过反省自己的 主观意识获得事物本质的方法。
4.假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构思明确,这 种因果关系对于其他人、背景条件和时间的 普遍意义如何。这是研究的外部效度 外部效度。 外部效度 外部效度,指研究结果能够一般化和普 遍化到其他总体、变量条件、时间和背景中 去的程度,即研究结果的普遍性和可应用性。 一般认为,内部效度是外部效度的必要条件 而非充分条件。
量化研究质量的评价 (一)研究的信度
研究信度是指研究所得到的事实、数据的一致性 和稳定性程度。 研究信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工具本身的信度、 被试、主试、实施环境等。 (二)研究的效度 研究效度是Campbell,D.T.(1957,1966,1979) 借用测验效度提出来的,以此作为设计和评价各种研 究的理论框架,也将其作为评价研究质量的标准。
上述四种效度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上述四种效度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1)统计结论效度是内部效度的特例, 他们都涉及到研究的因果关系和统计检验的可 靠性。 (2)构思效度和外部效度有一致之处, 它们的基本点都在于作出概括化和普遍性。只 是前者的目标总体不确定,而后者往往要求一 般化到实际存在的总体、背景和时间等条件。
1.在微观层面对社会、心理现象进行深入细致的描 述和分析。 2.从当事人的视角看问题,能了解当事人的独特看 法和感受。 3.对研究者不熟悉的现象进行探索性研究。 4.在自然情境下研究生活事件。 5.注重了解事件的动态发展过程。 6.通过归纳方式建立理论,可以对理论有所创新。
(二)缺点
1.不适合对规模较大的人群进行研究。 2.不擅长对事物的因果关系进行直接的辨别。 3.缺乏严格信度、效度保证。 4.资料庞杂,整理、分析资料的难度较大。 5.研究没有统一的程序,难于建立公认的质量评 价标准。 6.研究成本较高。 7.推广价值和应用价值局限性大。
(二)研究的效度问题
1.对效度的认识之争 持后实证主义的研究者认为,“效度” 概念可以用于质性研究,但不能沿用量化研 究对该概念的定义和分析。 建构主义者大都认为, “效度”概念不 适合质性研究,主张用“真实性”、“可信 性”、“可靠性”等词语来代替效度概念。
而激进建构主义者和批判理论者认为, 不论是“效度”概念还是其他类似概念都不 适合质性研究。因为这类概念以对象的独立、 客观存在为前提,研究者可以识别并验证其 客观真实性。而质性研究的一个重要前提是: “客体”不是固定不变的实体,它是与主体 相互配合、适应的另一个主体。研究者对事 物的理解不是简单的主体对客体的认知,而 是主体与客体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的相 互建构。
(4)评价效度(evaluative validity),指研究者对 研究结果所作的价值判断是否确切。在质性研究中, 研究者依据自己的经验和价值取向从事研究,常常会 产生先入之见或偏见,因此影响评价效度。 (5)推广效度(generalizability validity),质性研 究不是随机抽样,因此,研究结果不能推广到总体之 中。研究者对质性研究的推论分为:
四种研究效度的重要性,主要取决于研究 的目的和需要。一般要求在保证研究内部效度 和构思效度的情况下,提高统计效度和外部效 度。 从影响研究效度的因素来说,用于提高某 一种研究效度的措施,很可能会降低另一种效 度。因此,研究者要明确不同效度的优先顺序 ,在不同效度之间作出权衡。在确定了效度的 顺序后,可以从被试、测量方法、构思、程序 以及交互作用四个方面入手,改善和加强研究 的效度。
质性研究的特点
1.在研究目的上,重视对事实的解释性理解, 强调通过研究者的主观解释以揭示事实的意义。 2.在研究情境上,强调自然性,研究者深入研 究现场,与被研究者交流、学习、工作,从被研究 者的视角看待研究问题,了解被研究者眼中的现实, 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其意义世界。 3.在研究策略上,强调开放、灵活,不对研究 问题做详细的假设,只提出大体的研究思路,并在 研究过程中随时调整自己的思路。 4.在具体研究方法上,更多采用开放性访谈、 参与与非参与观察、文献分析、个案调查等方法。
(二)缺点
1.只能对事物的比较表层的、可以量化的部分 进行测量,不能获得具体的细节信息。 2.测量的时间只是一个或几个固定点,难于追 踪事件发生的过程。 3.受研究者事先的假设的影响,难于了解当事 人自己的视角和想法。 4.研究结果只能代表抽样总体的平均情况,难 于兼顾特殊情况。 5.对变量的控制较严,研究的外部效度不高。
一般认为, 一般认为,质性研究是指
①在自然情境下,使用实地体验、开放性访谈、参与或 非参与观察、文献分析、个案调查等方法对所研究的 对象进行长期的、深入细致的考察。 ②其分析方式以归纳法为主,在当时当地收集第一手资 料,从当事人的视角理解他们行为的意义和他们对事 物的看法,在此基础上建立假设和理论,通过证伪法 和相关检验等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检验。 ③研究者是主要的研究工具,其个人背景及其与被研究 者的关系对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影响必须加以考虑; ④研究过程是研究结果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必须详 细加以记载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