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工程施工监测规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警值等
基坑周边建筑、管线的报警值除考虑基坑开挖造成的 变形外,尚应考虑其原有变形的影响。
应保证周边建筑原有的沉降或变形与基坑开挖造成的 附加沉降或变形叠加后,不能超过允许的最大沉降或 变形值,因此,在监测前应收集周边建筑使用阶段监 测的原有沉降与变形资料,结合建筑裂缝观测确定周 边建筑的报警值。
主要条款解读
3.1.3 基坑工程施工前,监测单位应在现场踏勘、收集 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依据相关要求及现行标准编制监 测方案。监测方案应经建设方、设计方、监理方等相 关单位认可后方能实施,当基坑工程设计或施工有重 大变更时,监测单位应与建设方及相关单位研究并调 整监测方案。
每个监测项目监测方案经过本单位审核审定后,报监 理与业主审批
主要条款解读
3.1.9 基坑施工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基坑周边其他工程 活动,并分析其对监测成果的影响。
[释义]——基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其支护结构和周 边环境的安全除了受到自身施工的影响外,还可能受 到周边其他工程活动的影响,如沉桩、挖土、降水等。 监测单位及其他工程参建各方应予以高度重视,认真 分析各项监测数据,并及时与相关工程活动的主管单 位沟通。
主要条款解读
3.1.11 基坑工程监测过程中应由建设方及总包方协助监 测单位保护监测设施。
如果被破坏测点在被测对象表面时,应重新设置该测 点;如果原测点在结构体内,应尽可能在该测点位置 附近布设作用相同或近似的测点进行补救
主要条款解读
3.1.14 对人工观测无法满足要求的监测项目、周边环 境风险等级和工程安全等级均为一级时的关键部分, 宜采用自动化实时监测,便于信息快速处理、分析和 预测。
监测警示指标研究专题报告
监测报警值可分为变形监测报警值和受力监测报警值。 变形监测报警值应包括监测项目的累计变化值与变化 速率;
构件的受力监测报警值宜包括监测数据的最大值和最 小值。
[释义]——构件的受力监测报警值除了要考虑构件本 身的承载能力以外,还需要关注构件设计的预应力值, 如果构件受力比预应力值小到一定程度时,需要复加 预应力以保证构件的正常受力状态。
报警值与预警值的确定
本专题采用综合分析类比的方法确定基坑工程监测警 示指标: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基坑监测等 级、支护结构类型等各类影响因素,对大量成功实施 的工程案例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并结合相关规范、规 程、工程标准和已有监测经验综合确定具体数值。
以统计值70% ~ 80%保证率所对应的范围作为报警值 的参考;以统计值50%保证率对应的数值作为预警值 的参考。
监测警示指标研究专题报告
研究背景和目的
目前基坑工程监测报警指标的研究程度不够(类型不全 面、针对性不强);
目前报警指标设置不尽合理,报警指标超值现象过多 (造成思想麻痹、投入过多)。
结合上海地区的特点,提出合理、适宜的监测警示指 标的取值范围,以指导监测报警指标确定工作的开展。
监测警示指标研究专题报告
2016.12
ຫໍສະໝຸດ Baidu
主要内容
2006版与2016版变化内容 征求意见修改情况 专题报告 主要条款解读
主要章节构架的变化
基坑监测等级变化
基坑监测等级变化
2006版将基坑工程监测等级分为四级
基坑监测等级变化
2016版将基坑工程监测等级分为三级
强化现场巡检要求
4.3.1 基坑工程现场巡检宜包括以下内容: 1 支护结构 1)冠梁、围檩、支撑裂缝及开展情况; 2)围护墙、支撑、立柱变形情况; 3)围护墙体开裂、渗漏情况; 4)墙后土体裂缝、沉陷及滑移情况; 5)基坑隆起、流沙、管涌情况。 2 施工工况 1)土质条件与勘察报告的一致性情况; 2)基坑开挖分段长度、开挖深度及支撑架设情况; 3)场地地表水、地下水排放状况,及基坑降水、回灌设备的运转情况; 4)基坑周边地面的超载情况。 3 周边环境 1)周边管道破损、渗漏情况; 2)周边建筑倾斜、开裂、裂缝发展情况; 3)周边道路开裂、沉陷情况; 4)周边开挖、堆载、沉桩等可能影响基坑安全的施工情况。 4 监测设施 1)基准点、监测点完好情况; 2)监测元件的完好及保护情况; 3)影响正常观测工作的障碍物情况
主要条款解读
3.1.5 监测方案包括下列内容:
1 工程概况(包括工程性质、基坑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 概况); 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及基坑周边环境状 况; 3 监测目的和依据; 4 基坑工程监测等级; 5 基坑工程潜在的风险与对应的监测措施; 6 监测项目及要点; 7 基准点、监测点的布设与保护,监测点布置图; 8 监测方法及精度; 9 监测进度和监测频率; 10 监测报警值及异常情况下的监测措施; 11 监测信息处理、分析及反馈制度; 12 监测人员组成和主要仪器设备; 13 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及其他管理制度
进行前期巡查,并详细记录或拍照、摄像,作为施工 前档案资料。前期调查范围宜为基坑边线以外3倍基坑 深度。
主要条款解读
3.1.8监测范围应不少于基坑边线外2倍的基坑深度,并 符合工程保护范围的规定,或按工程设计要求确定。
[释义]——基坑监测范围主要是依据基坑开挖影响范 围而确定。不同开挖面积和深度、不同地质条件、不 同支护形式其影响范围很难确定量化,根据上海地区 一般工程经验,一般以2倍基坑深度为其主要的影响范 围。
主要条款解读
1、在基坑工程施工的全过程中,应对支护结构、周 围岩土体及周边环境进行监测
主要条款解读
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基坑和桩基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通知 (645号文)
◎ 从事基坑工程监测的单位应具备工程勘察综合资质或相 应工程勘察专业资质。
◎ 开挖深度超过5米(含5米)的基坑必须由建设单位委托 符合资质条件的第三方进行监测。
研究混凝土支撑传感器安装的不同截面位置对监测结 果的影响;
开展对支撑轴力进行修正的研究; 对比模型试验、现场试验的测算结果,进行合理分析
支撑轴力研究专题报告
数据分析 在模型试验中,由于加载时间短,温差大,因此,“温度”
是其主要的非荷载影响因素;而在现场试验中,由于加载 时间长,温差小,“混凝土收缩”以及“混凝土徐变”为 其主要的非荷载因素。混凝土应变计测得混凝土的应变, 再以此应变等同于整个支撑截面的应变,因此,混凝土应 变计的测算结果对“混凝土的收缩、徐变”较为敏感,从 而,在现场试验中,混凝土应变计测算出的轴力相对误差 较大。 钢筋应力计测的是钢筋的应力,将换算后的应变等同于整 个截面的应变。可以推断:钢筋应力计的测算结果对“温 度”更为敏感。从而,在模型试验中,钢筋应力计测算出 的轴力相对误差较大。
道路及地表等。 4 其他需要监测的内容。 [释义]——本条将基坑工程现场监测的对象归纳为三类:支护结构、周围岩土
体及地下水、周边环境。 基坑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是工程风险的主要承险体,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性
和周边环境的安全状态是基坑施工过程中关注的重点,也是监测工作的主要 内容。 基坑周边岩土体是基坑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对象的载体,也是两者之间相互 作用的介质。两者的安全状态及稳定性都受工程地质条件的影响。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支护结构、周围岩土体及地下水、周边环境三者之间的 受力和变形特性是相互关联的 结构变形<—>岩土体及地下水发生变化<—>周边环境发生变形
主要条款解读
5.2.3 围护墙侧向土压力监测断面及监测点布置应符合 下列要求:
1 监测断面宜布置在设计计算受力较大、有代表性或 邻近需要重点保护对象的围护墙侧。
2 监测点竖向间距宜为3m~5m,宜布置在每层土层 中部,可预设在迎土面、迎坑面入土段的围护墙侧面。
主要条款解读
5.2.4 围护墙内力监测断面及监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要 求:
监测点布设细化
例如:
优化钢筋混凝土支撑轴力的计算公式
5.2.6-4、6
优化钢筋混凝土支撑轴力的计算公式
优化监测频率
2006版
2016版
增加了自动化章节
征求意见修改情况
征求意见修改情况
征求意见修改情况
征求意见修改情况
征求意见修改情况
支撑轴力研究专题报告
研究背景和目的
支撑轴力监测是了解围护结构受力特性、评价支护结 构安全的最重要的依据。根据多年的工程经验,支撑 轴力的监测往往不能准确反映支撑实际的受力状态, 经常发生支撑体系依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而测试的 轴力超出设计计算值的几倍,更有超出了混凝土材料 强度的情况发生
主要条款解读
监测项目选择
主要条款解读
5.1.1 基坑支护结构及周围岩土体监测点的布置应充分考虑 基坑工程监测等级、水文地质条件、支护结构的类型、形 状、位置以及分段开挖的长度、宽度和基坑施工进度等因 素。监测点的布置应能反映基坑支护结构受力和变形的变 化趋势。
5.1.2在支护结构设计计算的位移与受力最大部位、支护结 构受力变化复杂及能表征基坑安全状态的关键部位应布置 监测点,周边有重点监护对象处应加密监测点。
支撑轴力研究专题报告
结论与建议
(1)、温度应力对钢筋混凝土支撑轴力的影响主要是由于传感器 (钢筋应力计)的钢弦与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不同所导致的。 在理论分析上,两者的线膨胀系数差值约为1.8με/℃,试验数据 显示,全年2月份温度最低,8月份温度最高,两者温度30℃左 右。因此,温度应力产生的应变约为54με。
◎ 监测单位应按现行规范的规定开展工作,提交监测成果 并承担报警责任。
◎ 监测点的布设和观测须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监测数据 的采集必须在基坑围护结构施工前开始。
◎ 当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时,监测单位必须及时将分析评 价报告提交相关单位。
◎ 监测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
主要条款解读
3.1.2 基坑工程支护设计单位应对基坑工程施工监测提 出监测技术要求,包括监测项目、监测频率和监测报
(2)受温度的影响,截面中部传感器所测数据较为合理,截面 上部传感器所测轴力偏大,而截面下部传感器所测结果偏小, 且上部和下部的传感器稳定性较差,恒载期间呈现出明显的 “马鞍型”形态;
(3)内埋式混凝土应变计的测算结果对混凝土的收缩、徐变较 为敏感,而温度应力对其测算结果影响很小;基于无应力计对 混凝土应变计的测算结果进行修正,可取得较为理想的结果。
1 监测断面宜布置在设计计算受力较大的围护墙内。 2 监测点竖向布置部位应根据支撑、锚杆位置确定,
竖直间距宜为3m~5m,在墙体设计计算弯矩最大处 应布置测点。
[释义]——自动化监测具有精度高、可全过程连续观 测、数据处理和反馈快捷等特点。因此,在风险较大 的工程部位或周边环境处以及人不宜进入的既有轨道 交通区间内,宜采用自动化监测手段。
主要条款解读
4.1.2 基坑工程施工监测宜包括下列对象: 1 支护结构中的围护桩(墙)、立柱、支撑、锚杆、冠梁(围檩)等。 2 基坑周围岩土体、地下水。 3 基坑周边环境中的邻近地下管线及其他地下设施、桥梁、邻近建(构)筑物、
5.1.3 不同监测项目的监测点宜布置在同一断面上。 5.1.4 监测点布置应不影响被测对象的结构安全,并且便于
监测、易于保护。
主要条款解读
5.2.2 围护墙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监测点宜布置在围护墙中间部位、阳角部位,布置
间距宜为20m~50m(监测等级为一级时,测点间距 宜为20m~30m;监测等级为二、三级时,测点间距宜 为30m~50m),每侧边监测点至少1个。 2 监测点布置深度宜与围护墙(桩)入土深度相同。
主要条款解读
3.1.6 当基坑工程满足下列情况时,应编制专项监测方 案:
1 位于轨道交通等大型地下设施安全保护区范围内; 2 邻近城市生命线工程; 3 邻近优秀历史保护建筑; 4 邻近有特殊使用要求的仪器设备厂房; 5 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或有其他特殊要求。
主要条款解读
3.1.7 基坑施工前,建设单位应委托相关单位对周边建 (构)筑物和有关设施的整体现状、裂缝情况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