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下的小学生德育途径研究

家校合作下的小学生德育途径研究
家校合作下的小学生德育途径研究

家校合作下的小学生德育途径研究

良好的德育教育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成长是至关

重要的,当前,学校和家长也越来越意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并更加重视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家长和教师作为学生成长历程中最为重要的引导者,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是极其关键的。为了更好地实现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家校必须协同合作,共同努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DOI10.16657/https://www.360docs.net/doc/e29504187.html,ki.issn1673-9132.2018.07.029

家庭与学校的协同合作越来越重要。本文针对家校合作的途径展开探讨。

一、家校合作对于开展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一)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互补

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在家与父母的互动频率要远远高于他们在学校与教师的互动,在学校,教师需要面对整个班级的学生,由于班级人数众多,教师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难以做到及时察觉,及时解决。而孩子从小在父母身边长大,父母对孩子的了解要更加全面和深入,对于孩子的问题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做到有的放矢[1]。同时,在家庭教育中,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能够被拿来选作实施德育教育的素材,

而且便于孩子接受。不过,这需要家长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才可以将家庭德育的优势充分地体现出来。而大多的家长缺乏德育方面的经验,对孩子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特征缺乏全面的了解和认知,因而对孩子的教育难免出现偏差。而学校教师在德育教育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对学生各个成长阶段的生理、心理特征较为了解,对孩子的德育教育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家校合作模式能很好地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使家长和教师能做到优劣互补,共同推动学生的德育教育。

(二)互相抵制家校双方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尽管当前人们对德育的重要性已普遍认可,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德育教育一直没有取得良好的成效。究其缘由,首先家庭教育存在着许多问题。部分父母由于自身的文化素质不高,素养较差,不注重日常的行为举止,张口粗话,做事自私,不孝敬父母等不良行为时时呈现在孩子面前,这无疑会在潜移默化中给孩子带来消极的影响;有些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全家人都以孩子为中心,而有些家长则过于专制,总想以自己的想法去约束和制约孩子的行为,这样的教养方式对于孩子的道德培养都是极其不利的;有些家长可能由于工作等方面的原因忽视对孩子的教育,教育孩子的重任完全由学校承担;还有部分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

绩,忽视孩子的道德教育。殊不知,要成才,先成人,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将来才有望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对于学校来说,其德育教育机制中同样存在诸多问题。近几年来,尽管教育体制也在逐步更新,不断提倡实施素质教育,但由于学生的成绩以及学校的升学率始终是评判学校优劣的重要指标,各个小学为了使本校能获得良好的口碑和声誉,在教学安排时自然会倾向于语、数、外等文化课程,而对于体育、品德等课程则往往不够重视。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理念的禁锢,若想德育教育在短时间扭转现状很难实现。同时,学生的教育还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即便学校加大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力度,社会上的一些不良思想和风气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学校的教育成效。有效抵制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的唯一途径便是家校协同合作。只有将家庭和学校双方的力量融为一体,双管齐下,才能更加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德育教育质量,从而有效抵制那些负面因素对德育教育带来的不利影响,促使学生的道德品质向良性方向发展[2]。

二、家校协同合作的具体实施策略

家校协同合作,共同开展学生的德育教育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是深远的,甚至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行为、性格乃至未来的发展方向。所以,学校和家庭双方应共同为孩子构

建良好德育教育的平台,使孩子不管在家庭环境中还是学校环境中都能接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为将来成为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一)家长应信任教,与教师建立无障碍沟通

为了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切实让学校和家长双方形成统一战线,家长必须要相信教师,并从内心愿意与教师协同合作,愿意接受教师对孩子的德育教育指导建议,如此才能促使双方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齐心合力,共同付诸实际行动。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家庭,家长与教师都应该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道德典范。家长在孩子的德育教育中如果遇到问题或不知如何解决时,可以多向教师征求建议,尤其是在对待孩子的叛逆问题,以及如何引导孩子抵御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等问题上,家长要多听听教师的专业意见,以便对孩子做出正确的指导。由于大多家长对教育领域缺乏深刻的认知,具备专业才能的教师应给予家长必要的指导意见,促使家长提升自身的德育教育能力,了解学生常见德育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及学生在各个不同成长时期的发展需求。此外,对于教师自身的素养及能力,家长也要加以判断,保证教师能做出正确的指导。

(二)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消除彼此的隔阂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以及成长路上的引导者,同时也应作

为家长教学成长的帮扶者。大多家长缺乏教学能力和经验,不知道采取何种教育方式才是适合孩子的,导致在家庭教育中,很可能会让学生接受到消极的、不利于其发展的教育,从而将学生引向错误的方向。对此,具有教学专长的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对家长进行指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要多与家长沟通和交流,并掌握每个学生不同的家庭成长环境,了解其家长的教育观念,对于家长教育当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相应的指导意见,帮助家长正确地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道德理念。

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德育教育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学校作为对学生实施教育的非营利性机构,其所具备的优势是其他任何机构都无法与之相比的[3]。家校合作能有效地将家庭资源与学校资源进行整合,发挥双方彼此的优势,利用其合力使学生在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的双重良性影响下,向乐观、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家校共育 携手共育

家校共建携手共育 家庭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幸福德育的构建,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家庭教育的配合。家长是学校教育的天然合作者,家庭和学校是帮助孩子起飞的双翼,只有向着同一个方向、为着同一个目标努力时,学生才能够真正展翅飞翔。家庭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教育具有不可低估的补充和辅助作用。我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城乡结合部,学生和家长素质参差不齐,这是我校开展家校共建工作出发点。教育这项责任仅仅靠学校来完成是不行的,缺乏家庭关注的教育是事倍功半的,只有家校共同努力,才能事半功倍。 家校共育,重在“合力”上下工夫。必须摒弃传统家校关系的认识,充分认识到家长也是学校教育的优秀资源。必须让这些资源在学校管理和教育中加以充分利用,这样才能更好地形成家校共育“合力”,真正地变成1加1大于2的效应。我们具体做了以下几件事: (一)定期召开家长会 我校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全体学生的家长会,平时又不定期召开各种类型的家长座谈会,及时地了解家庭教育的动态,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二)利用网络优势,拓宽家庭与学校互动的渠道。 让家长与老师面对面互动,尽管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互动形式,但这种方式的互动毕竟要受到地域和时间的限制。特别是对于工作繁忙和在外地打工的家长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方便快捷优势,

进行家校互动,也是一条不可缺少的途径。例如,可以利用网络,校训通平台,使家长及时了解学校和班级的基本情况和重大活动,也可以留下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或者是要求学校和教师给与解答的问题等。我们还利用手机微信或微信群进行互动交流等等。与家长适时交流,及时沟通,快速而便捷。绝大部分家长在同学校交流时都非常理性,使网络不仅成为接受家长监督的平台,而且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平台,更是家校友谊的桥梁与纽带。 (三)“家校共读活动”引导学习型家庭的建立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书在人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法国文学家哥德有一句名言:“读一本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法国诗人雨果则说:“书籍是改造灵魂的工具,它对于人类之所以必须,在于它是滋补光明的饮料。”,读书有益于育德,有益于励志,有利于启智,有益于明史,儿童受到优秀书籍熏陶,将为其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文基础。正基于此在低年级时我在班级提出了学生、家长、班主任学期内共读一本书的活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向家长推荐了《安徒生童话》《木偶奇遇记》《淘气包马小跳》等书籍,每天回家后让学生和家长共读书,并在“阅读存折”里记录下来孩子们读书的页数和家长参与活动的感受建议、学生读书的收获等。随着孩子年级的增高,孩子们读的书难度有所增加,结合一米阅读的APP使孩子们在书的海洋里自由的遨游,让书香沁入每一个学生的心脾,让学生在书香中茁壮成长!

家校合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家校合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为什么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 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 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今天,青少年学习和继承中华传统美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我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 业。 的 一、搭建家长教育平台提升家庭育人水平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怎样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保持一致》(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 建议》)中指出:“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 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要保持家校教育的一致性,实现家校共育,提升家长 的育儿水平就显得十分重要与迫切。 1、精心办好“家长学校” 古往今来,渴望儿女成才,天下父母同心。为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让家长走出教育的误区,学校应精心开办“家长学校”。

2、创新“家长会”形式 为了给家长全面展示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更主要是为家长们提供交流育儿的经验,学校创新家长会的举办形式,富有成效地开好家长会。 3、书面向家长推介育儿方法 为了提升家长的育儿水平,学校还采取书面的方式,向家长推介教育子女的方法,提醒注意事项。 二、密切家校信息交流实现施教步调一致 “一花一世界,一物一菩提”,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到的世界;每一个世界都是丰富的、充满活力的。作为学校与家庭,责无旁贷必须共同教育好孩子。要教育好孩子,家校就要拓展沟通渠道, 1、 2、 3、 4 5 对孩子的教育,尤其是孩子的异常表现,如果老师及时家访,与家长直接沟通,问题就能得到妥善解决。 三、创新共育活动形式注重合作共育实效 一个孩子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希望,千万个孩子昭示着祖国的未来。学校主导下的共育,要创新共育形式,注重合作施教的实效,让孩子健康成长。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着)一文指出:“明天的教育要试图使家长能够直接参与学校结构,共同制订教育计划,并共同实施。”这是密切学校与家庭的发展性策略。

传统的家校合作形式

传统的家校合作形式,如: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访、家校联系册等,存在一些不足和弊端。例如:家长的主动性不高,家校合作的手段比较单一、时间和地点受到一定的限制,合作的频率不高,内容不易保留,合作的深度无法保障等等。这些不足使得我们不易对家校合作的质量进行反思,从而使教师和家长之间很难形成有效的合作。 潘静虹(首都师范大学)通过深入一所小学组织开展网上家校互动活动,以研究者参与 性的视角对该校一个班级利用虚拟学习社区形成基于网络的学习共同体过程进行了连续观察,对学习共同体中的互动类型和互动内容、网上家校互动对学生、家长和教师所产生的影响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该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构建网上学习共同体对家长、 学生和教师信息素养有较高要求,同时学生对参与该活动的重视程度、虚拟社区各项功能使用的方便程度、家长上网的方便程度、教师的网上参与程度及家长对教师的认同度等因素都对学习共同体的形成有较大的影响。(2)网上家校互动促使学生、家长与教师的关系更为亲密,促进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同时网上家校互动提高了教师、家长的信息素养和家教理论水平[,]。 C2)网络环境下的家校合作越来越受关注,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对家校 合作内涵理解不够深入,比较注重发挥网络的优势,与远程学习和远程辅导较为相似。 <3)现有的家校合作平台有待完善。目前的家校合作平台多是网站形式,信息资源呈现和管理的主动权在学校,不能很好的解决传统家校合作单向性的问题。网站内容虽然比较丰富,但缺乏实效性和针对性。 目前小学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在宏观上存在着一些组织制度上的问题,如: 组织松散,管理不足;正式机构欠缺,监督检查不力;阶段性强,连续性差。在学校和家长 的认识上也存在一定的误区,例如:挑剔居多,合作不多。另外在具体的实践层面和沟通渠道上也存在不足,如:随意性强,计划性差;渠道单一,时间仓促;内容狭窄,深度欠缺; 单向为主,缺乏互动。f2}1 面对这些问题,特别是沟通渠道和操作层面的问题,将家校合作的方式与途径扩展到网络上,无疑是一种新的探索与尝试,也将为探索出理想的家校合作模式提供许多便利条件。一方面,网络具有实时性和匿名性的优势,因此利用网络,教师、学生、家长之间可以无话不谈。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学生家庭需要个性化、针对性更强的家校教育,许多家长己经不再满足于原有的“听从者”的地位,希望能更多的参与到家校教育活动中,成为家校教育资源的一部分。 2

幸福德育

构建幸福德育塑造幸福学生 【摘要】学校教育想要塑造出幸福学生,就需要构建幸福德育模式。幸福德育模式就是坚持以德立人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正面人格为价值取向,将学生个人幸福感与学校德育融为一体,塑造出幸福的学生。 【关键词】幸福德育;幸福学生 幸福德育模式是以幸福教育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正面人格为价值取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个人幸福感与学校德育融为一体,让学生在正能量校园氛围的熏陶下,学习优秀品质、培养正面情绪,从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觉性、选择性及创造性,培养幸福学生的模式。它包括幸福德育机制、幸福德育环境、幸福德育途径、幸福德育方法、幸福德育评价五个方面的内容。 幸福德育不仅是一种新模式,一种新理念,还是一个系统性的大工程,更是一种以幸福情感为教育目标的教育行动。只有扎实把握学校教育规律、学生思想个性发展规律,才能形成学生幸福人生所需要的幸福观念。那么如何构建幸福德育呢? 1. 以幸福德育课程体系为构建目标,让学生浸润幸福 幸福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保证了德育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幸福德育课程以德育教学为主渠道,以班级建设为主阵地,从教学形态、训练形态、渗透形态、活动形态进行系统的构建,体现幸福德育的“价值思辨”“情感体验”“行为生成”等特征,从而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独特魅力。

(1)以开设“幸福课”为尝试,让学生感受幸福。英国惠灵顿学校的一位校长说得好:一直以来,我们过于关注学业,而忽视了一些更重要的东西。我认为,任何一所学校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培养出快乐、让人放心的学生。教育不仅是“只是加速器”,更是“人格、快乐、幸福的加速器”。在西方国家倡导“幸福成长”的时候,我们没有理由不将这种精神自由还给学生。目前在国内,已有云南大学、宁波外国语学校、等各类学校引进“幸福课”。这种“幸福课”值得我们去尝试,当然,幸福课堂不是简简单单、轻轻松松、热热闹闹就够的,还需要一线德育教师不断去探索、实践、发展、完善。 (2)以自主班会课堂为依托,让学生分享幸福。班会课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改变传统班会课上教师空洞的说教形式,把课堂的话语权交给学生,学生参与策划、学生参与组织、学生担任主持,利用主题活动展示学生的特长,利用小组活动挖掘学生的潜能,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活动的时空,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露自己心迹的平台,使有自卑感的学生不再内向,使有表现欲的学生健康阳光。也就是让他们体会学习的乐趣,享受自主班会课堂带给他们的幸福感。 (3)以德育活动为抓手,让幸福“点亮”德育。德育课传授的不是静态的知识。因此,除了在课堂上努力营造生活情境外,还应经常结合德育课的内容,通过活动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生活中去。通过开展“为父母洗脚”等系列感恩活动,学生内心受到了感触,也将感恩教育落到了实处,让学生用自己的行动表达着自己的感恩之心。 (4)以网络空间为增长点,让学生追求幸福。网络空间是课堂

(完整版)家校合作的策略研究课题

《家校合作的策略研究》课题设计方案 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第二小学田儒翠 一、研究背景 对现代家校合作中出现的新矛盾的认识使然。家校合作是提高教育有效性的基本途径。受社会开放、市场化趋势及教育自身改革等因素的影响,当前的家校关系更显复杂化,家校合作出现了多种新矛盾:由于家长认识到接受良好的教育是参与未来竞争的重要条件,所以不断抬高对子女的期望值;家庭的教育责任不断淡化,许多家庭将子女的教育责任一股脑儿推向学校,仅将自己定位于子女衣食住行的供应者、教育费用的负担者、学校教育的评价者或指责者的角色。学校受到来自社会、家庭及自身发展的多重压力,其责任被过度强化,“教育者替代父母的关系”变得更为明显;同时因学生“不合矩”的表现、学业成绩不良、教育难度增加及教育效果不佳,学校容易将责任归咎于家庭。 对家校合作重要性的共识使然。家校合作是当今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世界性的研究课题。 近年来,美国为研究解决公立学校的危机问题,把家校合作作为教育研究和学校研究的主题;英国、德国、法国、芬兰和挪威等欧洲国家,也将家校合作作为教改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2007年就启动了家校合作方面的研究,北京市东城区什锦花园小学《关于家校合作策略的实践与研究报告》中让就我们分享了不同年级家校合作的特点以及合作、沟通的几种基本形式。 对我校家校合作现状的反思使然。我校举办的家长培训、家长会展示活动、开放日活动等一系列家校活动,因为有设计、有意义、有品位得到了家长的普遍认可,家长参与其中生动感受学校教育,充分了解孩子在校状态。但就现代家校合作角度来看,我们只是注意到了单向交流,或向家长展示、或向家长提出配合要求,还缺乏全面的合作意识,没有最大限度地激发家长的参与热情,错失了许多良好的家长教育资源。其次,有一部分家庭对孩子教育问题有着深刻的认识,这类家庭的家长对孩子抚育有着一定的研究和规划,他们摒弃以往单纯的配合、被动的局面,期望能与学校就教育思想达成共识,教育方式协调一致。

家校合作在德育教育的作用探索

家校合作在德育教育的作用探索 摘要:德育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核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能独立思考的、尊重社会公德的劳动者。德育过程作为一个动态系统来考察,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是教育者用社会所要求的品德规范影响受教育者,启发他们自觉接受教育,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过程,德育过程只有做到知、情、行的统一才能收到预期的德育效果。因此,在我的日常工作中也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关键词:家校合作、德育教育、作用 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我渐渐在实践中发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古语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学校和家庭至中国古代起就是一体的,在现代学校教育体制下,家庭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强调说:“最完备的教育模式是‘学校——家庭’教育,学校和家庭是一对教育者。”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温馨港湾,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是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的重要途径,而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重复,更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继续。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只有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做好家长工作,使家校形成合力,才能最终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 当然,在家校合作教育的过程中,注意正确的方式方法也是很重要的。 首先,我认为应注意与家长平等沟通。在与家长交流的过程中,要非常注意自己的态度问题,应该与家长平等沟通。如果老师与家长联系过程中态度生硬,神情倨傲,每时每刻都是一副好为人师,长者气派,动辄教育、教训人的语气和态度,往往不能与家长平等交流,老师即使与家庭联系的再多,恐怕都得不偿失,甚至适得其反。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长与老师是平等的,只不过是不同场合的教育者而已。不能因为学生的学校表现不好,一味地批评家长,甚至把家长也当成挨批的对象,或对家长大发怒气,应该平等地与家长探讨。 作为教育工作者,应真正尊重每一位家长。教师应该充分调动他们中的积极因素,多与家长讨论教育问题,并积极利用家校路路通、家访或单独见面时的机

浅谈家校合作的几种方式

浅谈家校合作的几种方式 【论文摘要】家校合作是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重要方式,通过家校合作交流与方法沟通,对促进学生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教师与家长交流沟通的方法多种多样,交流式、指导式、对话式是我们工作中最为常用的方式。 【关键词】家校合作方式 【正文】 “教育从来都不仅仅是学校的专利,完美的教育需要家校社会的良好互动”,“家校合作并不是中国的创新,世界上许多国家对这个问题也有不同程度的关注。美国早在1900年就建立了‘家长教师协会’,1993年第25届盖勒普民意调查发现,教师们普遍认为‘如果家长积极参与其孩子的教育,学生在校表现可能更出色’”。 今天,我们开办了家长学校,构建了家校合作网络,期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最大限度的有机结合,达到1+1>1∶1。正如教育学生离不开个别教育一样,尽管我校的家长学校经常开展一些行之有效的活动,指导家长教育学生的方法,但面对一些“问题”孩子,家长仍然束手无策;有些孩子在家庭、学校之间充当“滑头”角色,打着对方的旗号欺骗家长老师,这就离不开教师与家长的个别沟通与合作了。无论是家访、请家长来学校还是家长咨询等其它形式,都需要我们本着教育学生、促其成长的宗旨展开。 一、交流式——将心比心。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与行为习惯,家长要知晓孩子在校情况,离不开教师家长之间的交流了解。这种交流,不是家长的“诉苦”,当然也不是老师的“告状”,双方不是推卸责任,而是共同担当,以全面了解的方式看待学生,转移目前的关注点——问题出现时可不就是只看到缺点吗? 将心比心地互相沟通,不仅能够更好地了解情况,还有助于增进教师家长之间的好感与友谊。我班王×同学在校表现一直不错,在老师心目中是一个自尊心强、遵守纪律、负责人、懂事听话的女孩子。一次通过谈话我了解到,她在家与在学校的表现却大相径庭,自私霸道,与长辈时常顶嘴,周末看电视到深夜……我与她进行了一次长谈,希望她在家也能做一个好孩子,也许是因为我了解了她不为人知不好意思的一面,也怕无颜面对同学,在家的表现后来好了许多。 请家长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沟通老师和家长的思想,全面了解学生在校内外的表现,强化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一种合力,对症下药地对学生进行“综合治理”,以利于教育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当然,请家长来学校更离不开将心比心的交流谈话。面对我校大班额教学的现状,不用老师详加描绘,家长们早已对孩子做了教育:老师们一天面对七八十名学生,很是辛苦,你要多体谅老师,养成好习惯,少让老师担忧。自然,老师将学生在校的不良表现,如调皮捣蛋、拖欠作业等情况告知家长,双方就能够共同开展教育。

家校合作培养学生好习惯

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 龙岗镇吴兴小学 感谢领导给我校这样一个难得的与大家交流、学习的机会。借此机会我把我们学校在德育工作实践中,如何把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作为加强和改进学校基础工作来抓的一些做法和感受向大家汇报一下,希望领导和同仁给于批评和指导,更希望从兄弟学校学到更好的做法,使我们下一个阶段的工作开展的更扎实有效。今天我向大家汇报的题目是《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 我国著名作家巴金曾经说过“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英国教育学家洛克也说过:“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惯。”学校的德育要对学生的一生负责,让良好的行为习惯陪伴学生度过幸福的一生,这是我们学校德育工作一贯的指导思想。基于以上认识,我校历年来重视养成教育。多年来一直不断的研究养成教育规律,把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去积极思考,寻找养成教育的新途径和新办法。经过多年来的实践,我们在学生一些行为习惯养成的培养上有了一定的做法,但是也感到“一头沉”的问题,即学校重视,家庭忽视;学校本身又偏重于校内的教育,而缺乏与学生家庭的联系和协作。这些问题,使我们认识到: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鉴于我校的实际情况,通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我校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习惯培养模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即社会、家庭、学校协调一致,达到了养成教育的最佳效果。特别重视榜样的示范作用,提出“教师,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培养好习惯”的口号 我们的基本做法是: 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华东交通大学王东华先生认为:习惯的培养更多的要靠潜教育。

如何有效开展家校合作-形成育人合力教学内容

如何有效开展家校合作-形成育人合力

如何有效开展家校合作,形成育人合力 京华小学张红云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影响孩子的各种因素中最重要的两个。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孩子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离开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不依赖于学校教育的家庭单方面教育都对孩子的学业和身心发展不利。学校教育必须有家庭教育的配合,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延续与升华;而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指导与深入。家校合作是就是家庭与学校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互补,相互促进。 作为一名班主任教师我更体会到应重视家庭教育的力量,和家长应多沟通、多探讨,与其联手,共同打造孩子的美好未来。 一、构建尊重、合作的双向关系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两个重要方面,离开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不依赖于学校教育的家庭单方面教育都对孩子的学业和身心发展不利。家校合作是融通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重要手段,它可以使这两个方面的教育相互补充,相互促进。那么如何建立并保持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呢?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 1、教师与家长建立合作关系之后,会有一个深化合作、建立信任感与认同感的过程,这个情感的建立需要家长对教师提供服务的质量、作用等方面内容的深化认识,也包括教师自身信誉、实力的深化认识。 2、教师对家长的影响力问题。作为合作关系主体之一的教师,在彼此合作中应当有所影响,但如何将这种影响适用于合作对象,使家长在教师

的影响之下形成长期的合作。这种影响力的产生,不仅仅是依赖于教师单方面的服务,也与家长的心理有密切的联系。教师与家长之间建立合作关系的方式有很多,每种方式的目的都应该是形成教师和家长平等、相互指导的氛围,从而形成双向的、尊重的、诚实的和丰富的交流。 二、把握好教师与家长沟通的途径 由于学校和教师在家校合作中起着主导作用,所以家校合作是否有成效,关键要看学校和教师采取的措施是否得当。家校合作的方法很多,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成效。 家长会是家校合作最常用的方法,它为教师了解家长、家长了解学生和家长之间相互了解和学习提供了平台。家长会不同于家访,它是一个集体活动,因而组织协调工作很重要,必须合理选择时间,精心安排内容、形式。于是,我经常会把家长会开成是学生作品的展示会;家长正确认识孩子的评价会;科学育人的提高会;互动互学的交流会;解决问题的研讨会。每次家长会家长们都怀着喜悦来,揣着希望走,使家长会真正发挥作用。 当然,仅凭几次家长会的沟通是不够的,所以我还特别重视家访。我们班有一名学生经常不完成作业,为了作业可是吃了家长的不少苦头:轻则谩骂,重则体罚。在一次家访中他的妈妈忧心地说:“老师,我是没有办法了,这孩子居然说我再打他,他就离家出走。”于是,我和他进行了一次促膝长谈,在谈话中我发现他是一个非常倔强的孩子,家长超打他就越犟,在与他谈话将要结束时,我告诉他:如果你能连续一周完成作业,老师将把一份惊喜送给你。在我悬念的诱使下他竟真的连续一周完成作业,当他闪动着迷茫的大眼睛问我:“老师,你送我什么惊喜?”时,我一把握住他的双手高兴地说:“报喜去!”而紧接着我看到的就是一幅孩子、家长乐开怀的感人情景。

德育案例——家校合作使孩子和谐发展

家校合作使学生和谐发展 “孩子在学校归你教,回家我会管,我们各管各的。”这是某家长接到“告状”电话后的反应,家长认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不搭界的独立个体。面对这样缺少家校合作观念的家长,如何改变其教育观念,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呢?分析我班家庭教育的现状,发现飞飞家长就比较典型,做了如下的尝试,来探讨如何建立家校合作关系,从而促使学生和谐发展。 【案例】 “孩子在学校归你教,回家之后我会管,我们各管各的。”这是飞飞妈妈和我的第一次通话。飞飞行为习惯很差,家长一幅不合作的态度,我的心情较为恼火,不过多年的教育经验促使我静下心来,寻找背后的故事。 “飞飞,幼儿园老师喜欢你吗?”“不喜欢。”“老师有没有表扬你呀?”“没有,老师经常打电话给妈妈,说我不乖。”“你不乖,你妈妈生气吗?”“气的。打我的。”在与飞飞的对话中,我获得了一些信息:管教飞飞主要由妈妈负责,妈妈经常接到老师的告状电话,高频率的告状使家长倍感压力。了解了这些,我终于想通了吃闭门羹的原因:一味的“告状”使家长处于被动的地位,不平等的关系使得家长对教师产生了排斥的心理。要教育好飞飞,目前最关键的是转变飞飞妈妈对老师的看法,我决定不再打“告状”电话,尝试用“商榷”、“了解”、“鼓励”、“报喜”等沟通方式,让家长接受我。 首先,我预设与飞飞家长进行一次深谈,主要是介绍自己的教育风格,分析飞飞优势弱势,了解家庭基本情况,达成共同教育理念。说来简单,但是尝试起来颇费周折。由于第一次的不愉快经历,使得飞飞妈妈的态度比较冷淡,几次相约来校,她都推脱了,正愁这事呢,说来也巧,一天,飞飞家长没有按时来接,我立马决定送孩子回家。看到我送孩子回家,家长的态度明显缓和起来,坐下来,我把我那段深思熟虑的话娓娓道来:“我是个负责任的老师,我会把您的孩子当做自己的孩子,请相信我,飞飞可以教好,我不会把他落下。”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一次的谈话进行得很顺利,家长初步明白形成教育合力,并接受了我。 一年级是培养习惯的重要阶段,我针对飞飞的现状,制订家校合作的分阶段计划,切口小,难度也不高,既有家长需要督促的,也包括教师要关注的,通过可操作的细则,来强化家校合作的重要性。比如:九月份是按时完成作业,你

新教育家校合作共育的途径与方法

新教育家校合作共育的途径与方法 [新教育实验年度主报告] ——新教育实验“家校合作共育”的理论与实践 作者|朱永新|新教育研究院 新教育家校合作共育的途径与方法 1.加强制度建设 制度是做好一件事情的重要保障。在家校合作共育推进上,制度建设分为两大类。一是学习掌握国家的相关政策、法律、规章制度,二是制定和完善本机构的相关规章制度。 新教育实验区校应该认真学习各种法律法规文件,根据各地实际,积极主动争取妇联、关工委以及教育、文化、卫生、文明办等各个部门的支持,争取最大的政策空间。同时,也要在政策法规的框架下,完善自己的家校合作共育制度,依法依规开展工作。 2.积极搭建平台

家校合作共育需要一定的平台和载体。我们日常中最常见的平台与载体就是“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这些年以来,无论从机构的名称还是实际发挥的作用,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来看,新教育都在进一步拓展家校合作共育的平台。 从具体概念来说,在家庭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中,我们比较主张尽可能用“父母”代替“家长”,用“家校合作委员会”代替“家长委员会”,用“新父母学校”代替“家长学校”。 为什么要变“家长”为“父母”呢?首先,对外而言,在国际交流中,“家长”一词缺乏相应的概念。在英文中,“家长”的概念勉强可以翻译为:the head of a family、patriarch、the parent or guardian of a child、genearch、householder。但是我们一般使用的“家长”概念,其实说的就是父母。其次,对内而言,“家长”是一个封建传统的概念,这个称谓已经不适应现代民主社会的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制”依旧很大程度上存在于家庭之中。如今我们身处后喻文化时代,许多父母的知识已经落后于孩子,如果仍然采用“家长制”的管理方式,不仅对孩子的成长起不

德育论文-探索家校合作新模式 构建班级育人共同体

探索家校合作新模式构建班级育人共同体孟德斯鸠认为:“我们接受三种教育:一种来自父母,一种来自教师,另一种来自社会。”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孩子品德是否高尚、习惯是否良好、人格是否健全、身体是否健康,且成绩是否良好,都与家庭教育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故而家校合作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只有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共同结合才能增强育人合力,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我校大力推行家长学校和家校合作的前提下,我也对于家校合作新模式进行了一定意义上的探索,并以此文大致陈述,希望为学校的德育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一、首先需要在家长、学生以及教师自身认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起点,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人类一切教育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孩子今后的成长。 1、家校合作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由于家庭环境千差万别,每位家长的教育理念不同,教育孩子的方式也不同,但家长和教师希望孩子健康成长的愿望是相同的。家校合作就是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互相配合,针对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去进行引导,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让孩子充分享受到来自学校和家庭的关爱,享受到教育带给他们的快乐。 2、家校合作有利于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 在家庭中,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努力学习,考出好成绩。家长对待子女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态度,往往因此而对子女过分宠爱,违背了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家校合作可以促使家长到学校去学习先进的教育方法,通过与其他家长沟通、交流,借鉴好的教育经验,从而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提高教育素养。 3、家校合作有利于优化学校的教育环境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如同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让学生在学校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以生为本,质量立校,个性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个性发展就离不开家长们的努力,故而可以利用家长这一丰富、有力的资源,可以不断创新教育的途径,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二、其次需要认识到现阶段家校合作的现状和问题

家校合作研究报告(最新)

《家校合作,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实践研究》 研究报告 临溪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众所周知,家庭是培养人才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首位老师。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开端,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学校教育对学生的作用是巨大的,但如果得不到家庭教育的良性配合,就会收效甚微,甚至劳而无功。由于诸多因素的存在,教育体系中,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一度出现了偏差,前者被赋予了过多的教育职能,后者则相反,被一定程度的矮化。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校审视自身,在家校合作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家校合作是协同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这个竞争与合作、新科技革命、转变与跨越的时代,面对学校教育的理想与挑战,思考家庭教育与民族未来的关系,再看看今日儿童的现状,学校单方面已无力应对,必须寻求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这种努力的目的不仅在于学校能够生存、发展下去,而且更直接地关系到我们下一代的教育,关系到我们祖国的未来!因此,来自家庭方面的合作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方式方法往往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家庭教育质量不高,与学校教育的协调不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特别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手段和态度等方面不能很好地结合,学校与家庭形不成教育的合力,也

就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我们对学校的现状做了认真的分析:我校招收的学生有本地生,也有不少外地借读生。在工作中,通过与家长的接触,有些家长在教育子女问题上存在着误区。经常听到老师们反映:某某家长说了,孩子考不好就是老师没本事;孩子的学习就应该由老师管,否则我们上学干吗呀;当有时孩子出现了问题,老师向家长反映时,家长不问青红皂白,当着老师的面对孩子就是几巴掌;当孩子在校内与同学发生了摩擦,放学后,家长堵在校门口,厉斥当事学生,为自家孩子出气;也有些家长在老师面前说的头头是道儿,回家后依旧不管孩子,特别是外地借读生的家长,他们多以做小买卖为生,精力上确实达不到,从思想上也不够重视对孩子的教育。 此外,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也感觉到老师们的服务意识还不够,教育观念还需要进一步转变,与家长合作的能力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鉴于学校的实际情况,我校决定在家校合作教育方面进行探索。 (二)家校合作是新课程改革的呼唤。 新课程的实施给教育带来了全新的变革,大到理念,具体到授课方式、评价内容、评价方式、作业设计,都与过去的传统教育有着很大区别。我们的家长,对新课程改革的了解还是肤浅的。如果课程改革的实施没有家长的支持配合,将很难顺利进行。如新课程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着力扭转过去重知识灌输的现象。因此,教师在作业设计上与以往有了改变,机械重复的练习少了,重能力培养的实践性作业多了。家长就不理解了,嫌教师布置的作业少了,便叫学生10遍20遍的抄写生字。对于学生的评价,学校按课改理念全面评价学生,而家长只关注

家校交流与合作家校交流与合作的途径和方法

家校交流与合作的途径和方法 一、微信让合作更快捷。 通过微信老师与家长可以及时得到学生最新情况,交换意见,即 使家长在外地,也能进行及时交流、沟通,且弥补不足。 微信及微信公共平台就是一个很好的教学载体。微信自2011年1月以来,到2015年短短四年时间,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使用超过20种语言,每月活跃用户更是达到 5.49亿。微信公众平台的日趋完善,为开展创新教学模式和教育管理带来了新的途径。它也 将为中小学教育发挥重要的辅助作用。 a、教学与微信相结合具备的优点 1.微信有庞大的用户群,具有建立群聊的功能 班主任可利用群聊功能建立虚拟班级和虚拟课堂。教师之间也可用 此功能进行网络教研,将它作为一种技术手段与学科课程进行整合。微信现有的5.49亿活跃用户,教学中首先我们可以利用微信群聊功能,建立家长群、教师群等,进行教学资源上传,形成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 2.微信具有传送有声、有图、有文字的多媒体资讯的功能,可以与学生实时互动交流,特别适用于互动式的学习 微信上信息传送的内容可以是文字,可以是图片,可以是语音, 也可以是视频材料,可谓五花八门。信息交互方式可以针对个别, 也可以是面对全部。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时遇到的疑难问题只能 在学校、在课堂进行咨询,离开了学校,有了问题就不能得到迅速

有效的解决。微信的及时沟通功能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对于一些在课堂上学生没有提或不敢提的个性化问题可以通过课后微信群进行交流。在微信群里不单是老师,其他同学也可以帮忙解答,在这一问一答中,其他同学也可以得到学习和启示。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互动交流也得到了延伸。 3.微信公众平台具有强大的资源整合功能,学科教师通过利用它进行教学资源的收集、整理和传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互联网上的教学资源是十分丰富的,教师可通过建立微信公共平台订阅号或服务号将网上学习到的优秀教育资源整合,再通过朋友圈或关注与家长、学生分享。 b、利用微信公共平台为学科教学服务 比如美术学科,我们要上一节以鉴赏名画为主的课,可通过微 信平台发布一幅世界名画,如《蒙娜丽莎》这幅名画,插入《达?芬奇密码》视频再加上《蒙娜丽莎》这幅画的文字介绍等。在课前通过微信公共平台群发到班级群,让本班学生课前进行欣赏和学习,在课堂上进行互动,教师通过微信在此过程中参与指导、监督、讨论,无形中学生鉴赏能力得到了提高,从而激起学生进行美术活动的欲望。 在我们日常的班级管理及学校管理当中,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我们希望和家长、学生分享,我们也可以通过公共平台,把图片,文字等信息配上音乐,发送给学生或家长进行欣赏,使之成为师生之

家校合作调查报告

家校合作调查报告 为深入了解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现实状态,发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建立有用家校合作的机制,课题组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制定了针对学生、教师(班主任和非班主任)和家长的三套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三套,在我校范围内发放,具体情况如下: 学生问卷发出200份,回收188份,有用问卷188份; 教师问卷(班主任和非班主任)发出100份,回收85份,有用问卷85份; 家长问卷发出100份,回收95份,有用问卷95份。 以上调查问卷的回收,达到有用样本基数。 通过对回收的有用问卷进行分析,发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的问题很多,有来自学生、教师、家长以及社会例外人群的;也有产生于教育观念、传统习惯和客观条件的。总体看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自行其事,相互脱节,无限的联系也仅仅停留在浅层次的合作,没有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作用。问题的表现,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关注什么? 调查问卷反映出:家长比较多地关注的学校主要问题是学生的学习,其中最主要的是学生的学习方法(占71%),其次是学生的学习品质,如刻苦程度等方面。 而对于学生身心发展,思想道德教育,关注很少。 而学校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关注最多的是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占近50%)。“问题学生”的产生是有多方面原因的,所以他们表现出来的方方面面,基本上体现出了他们的综合素质有问题。可见老师们关注更多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更多的是注重这些学生在教学管理方面的负面影响。 二、教育面临共同的狐疑:

家庭教育中,36%家长认为是理解孩子是最大的狐疑,在学校教育中, 53.8%的教师认为了解学生的成长很困难。由此可以看出,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教育问题,都关注学生的思想发展和心理状态,有一个共同的愿望“与学生的沟通”,以便更好的帮助学生。 同时,学生普遍认为(占40%),与家长、老师难以沟通,或者沟通也没有用果。这个问题的产生原因有待进一步了解。 三、对家校合作的看法: 家长和教师普遍认为,家校合作非常有必要(占88%),认为家校合作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达到教育的目的。特别是教师认为,学生成绩的好坏与家长的教育配合关系很大。 学生对于家校合作的态度,存在两种截然例外的看法。有50%的学生赞同,50%的同学不赞同。其中的原因,有待进一步底调查和讨论。 四、家校合作的现状: 虽然家长和教师都认为家校合作很严重,但是目前家校合作的现状不容乐观。家校合作的基本形式是家长偶尔与老师进行电话联系。电话联系方便灵敏,节约时间,但也存在一定缺点。其他有用的方式有待进一步探讨。 大多数教师(近50%)认为有必要主动与家长联系,而且79%的老师希望家长经常到学校了解情况。但是由于时间与精力问题,经常主动联系家长的不是很多,往往是在“问题发生”时,与家长采用电话联系。 另一方面,90%的学生不喜欢家长经常来学校了解自己的情况。预计可能的原因:对“家校合作”的理解存在误区;对教师反映情况后果的担心;现行的家校合作存在问题的影响等等。其真正的原因有待进一步了解。可见这是家校合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五、家长、老师与学生间的交流现状:

注重家校合作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注重家校合作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德育教育是学校素养教育得核心,教育得目得是培养能独立考虑得、尊重社会公德得劳动者.德育过程作为一个动态系统来考察,是一个进展变化得过程,是教育者用社会所要求得品德规范妨碍受教育者,启发他们自觉同意教育,形成教育者所期望得思想品德过程,德育过程只有做到知、情、行得统一才能收到预期得德育效果.因此,在我得日常工作中也专门注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我慢慢在实践中发觉家校合作得重要性.古语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学校和家庭至中国古代起确实是一体得,在现代学校教育体制下,家庭得作用也特别重要.前苏联伟大得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强调讲:“最完备得教育模式是‘学校——家庭’教育,学校和家庭是一对教育者.” 家庭是学生成长得温馨港湾,学生得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家庭是小孩同意教育得第一课堂,父母是小孩人一辈子中得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得基础,是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得重要途径,而不是学校教育得简单重复,更不是学校教育得简单接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有各自得优势和局限性.只有加强与家长得联系,做好家长工作,使家校形成合力,才能最终促进小孩得健康进展. 所以,在家校合作教育得过程中,注意正确得方式方法也是非常重要得. 首先,我认为应注意与家长平等沟通.在与家长交流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自己得态度咨询题,应该与家长平等沟通.假如老师与家长联系过程中态度生硬,神情倨傲,每时每刻基本上一副好为人师,长者气派,动辄教育、教训人得语气和态度,往往不能与家长平等交流,老师即使与家庭联系得再多,估计都得不偿失,甚至适得其反. 在教育小孩得咨询题上,家长与老师是平等得,只只是是不同场合得教育者而已.不能因为学生得学校表现不行,一味地批判家长,甚至把家长也当成挨批得对象,或对家长大发怒气,应该平等地与家长探讨. 作为教育工作者,应真正尊重每一位家长.教师应该充分调动他们中得积极因素,多与家长讨论教育咨询题,并积极利用家校路路通、家访或单独见面时得机会征询他们对学校教育得意见或建议.应该虚心向家长学习,努力与学生得家长共学习、同成长,如此才能在平等和谐得学习环境中不断提高合作伙伴得整体素养,为真正提高合作效果打下基础. 其次,发觉咨询题应及时沟通.我认为,教师应该认真观看学生得日常表现,查找每一位学生得“苗头”,并及时告知家长,是优点就让它白天、晚上不间断得扩大妨碍,若是缺点就得引起家长得重视,并要求配合教育,让缺点不间断得受到操纵,直至被消灭.另外,我还经常把班级里存在得咨询题和处理方式,或者班级近时期得德育目标通过家校路路通告知家长,有时也会提出小建议,指出哪些方面需要家长配合.如此做,一来让家长感受受到了重视,增加家长得责任感,让他们更加主动教育小孩;二来引导家长思想,让他们明白该做什么,全面配合学校得各项教育工作;三来让他们了解自己得小孩,了解班级,也了解班主任得处理方式,了解学校做了哪些工作,了解学校得教育理念,从更大得范围宣传了学校得教育.实践证明,大部分家长特别赞同如此得方法.他们纷纷回复了感谢短信,也对小孩进行了有效得监督.之后我再对家长得有效得监督,及时地送上“表扬短信”,并向家长汇报教育成果,不但激励了小孩接着努力,也激励家长配合学校得教育工作.通过与家长沟通,信息得到及时反馈,随时调整教育策略和方式方法,让学生有了非常大得进步得同时也让家长学会教育小孩.一来一往,家校联系逐渐紧密起来. 第三,注意多报喜、巧批判.打个电话、发条短信让家长明白学生取得得进步,对其进行表扬,对学生得激励作用是不可小视得,同时也能激励家长进一步配合学校得教育.再有咨询题得学生,其身上总有闪光得地点. 因此,在与家长联系得过程中,我都本着以表扬为主得宗旨.即使某一个电话、某一次谈话、某一次家访得要紧目得是为了指出学生得不足,开场白都应以表扬为主.因为教师一旦先表扬了,再提出批判也好,建议也罢,家长从心理上都比较情

家校合作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夏军英.昆山外来务工子女德育创新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5,(3):12-14. [2]周利群.家校合作的现状调查与推进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3][4][8]赵忠心.外国家教之道[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1-42. [5]谢群锋.浅析家庭教育在“三结合”教育现实中的一些困惑教师[J].2013,(7):10-11. [6]Filp.Johanna.From mutual blame towards trust:Changing school-family relationship in Chile[J]. Childhood Education,1998(2):34. [7] Street,phiL Home school cooperation at the secondary level in the United Kingdom the successful schools project[J]. Childhood Education, 1998:101. [9]周大平.求索中的家长委员会[J].教育与管理,2012,(22):40-41. [10]刘晓.基础教育“家校合作”的探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11]马忠虎.基础教育新概念--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23. [12]黄河清.家校合作导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53-54. [13]姜超.小学家校合作的问题透视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15] 陆春晔.影响小学家校合作的主要因素及应对策略[D].苏州大学,2010. [16]杨艳.有效家校合作途径探索[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4,(5):36. [17]王华晔.影响小学家校合作的主要因素及应对策略[D].河北大学师范大学,2013. [18]康艳.中小学有效家校合作途径探索[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5):26. [19]安德志.论小学家校合作理论与学校管理的结合[J].教育与管理,2016,(1):23-25. [20]金文斌.外来务工子女家校合作教育关系探析——一昆山市为例[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12,(4):11-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