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管理校对流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程管理)校对流程

中国版协发布《图书校对工作基本规程》

《中国版协》编者按:中国版协校对工作委员会于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几易其稿,完成了《图书校对工作基本规程》。经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司审阅,建议以中国版协的名义组织发布。现将总署图书司的复文及《规程》发布如下,请各出版社参阅。

新闻出版总署《给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的复函》

图管字[2005]第9号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

贵会致我署办公厅的函(中版协[2004]第069号)收悉。我司经认真研究后认为,《规程》对促进图书出版行业制度建设,提高图书编校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规程》主要涉及的是出版单位自身的制度建设,多数内容非出版行政部门职能管辖范畴,若以总署办公厅等行政部门的名义发布或转发于法无据。所以,我们建议仍是由贵会或关联行业组织发布。我司能够将《规程》刊发于我司主编、以全国各图书出版单位及图书管理部门为读者的内部资料《图书出版通讯》上,且加支持此事的编者按表明图书司意见。同时我署将于有关会议强调要重视校对工作,用好《规程》。特此函复。

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出版管理司

2005年1月5日

图书校对工作基本规程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

2004年10月12日

前言

我国出版事业迅猛发展,需要制订校对工作规程,作为规范校对工作的基本准则,以保障校对工作的有序化和校对质量的优化。《图书校对工作基本规程》是校对理论和校对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校对工作客观规律的反映,是现代校对实践经验的总结。

本《规程》包含七项内容:校对的地位和作用;校对的功能;校对的基本方法;现代校对方法创新;校对工作的基本制度;书稿及校样差错的基本类型;校对管理。

本《规程》对校对工作提出的规范要求,着眼于全国,着眼于宏观,各地版协校对工作委员会和各出版社校对科室,能够据此制订适合本地本社实际的“实施细则”或“具体规程”。

1.校对的地位和作用

1.1校对是最重要的出版条件。古代校雠学将“校勘”的目的界定为:改正书面材料上的错误。多出善本,不出错本,是我国出版工作的优良传统。做好校对工作,是出善本、不出错本的基本条件,这是既对作者负责、又对读者负责,功于当代、利及后人的事。

1.2图书是壹种思想文化信息载体,其作用于于将负载的信息传递给读者,且作为文化遗产积累传承。实现文化传播和文化积累,最重要的条件是“保真”,即准确无误,完整无缺;失真的、残缺的信息是没有传播和积累价值的。图书是通过文字符号传递和贮存信息的,信息的“保真”,有賴于字、词乃至标点符号使用的准确无误。真理和谬误之间,有时只是壹字壹点之差。

1.3图书出版过程存于的价值,于于以作者的原创作品为对象,于作者劳动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这种再创造贯穿于图书编校工作的全过程。于校对过程,再创造的表现有二:其壹,消灭书稿于录排过程出现的错漏,保证作者劳动成果不错、不漏地转换成印刷文本;其二,发现书稿本身可能存于的错漏,弥补作者创作和编辑加工的疏漏。校对是编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特殊的编辑工作,是学识性、文字性的创造性劳动。“校对是简单劳动”的观点是错误的。校对于图书出版生产流程中,处于编辑后、印制前的关键环节,是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的最后防线。

1.4综上所述,关于校对工作于出版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能够作如下界定:校对工作是图书出版生产流程中的独立工序,其作用是将文字差错和其他差错消灭于图书出版之前,从而保证图书的传播和积累价值,因而是最重要的出版条件。编辑工作和校对工作,相互衔接又相互独立,共同构筑图书质量保障体系。

2.校对的功能

2.1校对的基本功能有二:校异同;校是非。这是校对的性质决定的。“校对”是个集合概念,包含着“校”(校是非)和“对”(校异同)的双重含义,应当全面地认识和实现校对的功能。

“校异同”的要旨于“异同”,是指将校样跟原稿逐字逐句比照,通过查找俩者异同的方法,发现且改正录排错漏。其功能是:保证原稿不错、不漏地转换成印刷文本。

“校是非”的要旨于“是非”,是指通过对原稿内于矛盾的是非判断,发现且改正原稿可能存于的错漏。其功能是:弥补编辑工作的疏漏,使书稿趋于完善。

校对的俩个基本功能,同样重要,不可偏废。不校异同,则不能保证作者的劳动成果准确而完整地转换;而不校是非,则不能发现和弥补作者创作和编辑加工的疏漏。偏废校异同或者偏废校是非,后果是壹样的,均会造成谬误流传,损害作者,贻误读者。

2.2传统校对以校异同为主要功能。传统校对有俩个客体:壹个是加工定稿后的编辑发排文本,通称“原稿”;壹个是依据原稿排字拼版打印的样张,通称“校样”。校对的首要任务是:将校样和原稿逐字逐句比照,检查俩者的异同,发现了“异”,即校样上和原稿不同之处,原则上依据原稿改正校样。这样做的目的是:消灭排字拼版过程的错漏,保证排版和原稿完全壹致。于此基础上,再进行通读检查,发现原稿可能存于的错漏,然后以质疑形式向编辑提出。

当下,客观形势发生了变化,多数作者交给编辑的不再是手写书稿,而是壹块磁盘,磁盘打印稿将传统的原稿和校样合二而壹了,也将录排差错和写作差错合二而壹了。编辑于磁盘打印稿上加工,排版人员根据编辑的加工修改磁盘稿,再按照版式设计要求进行版式转换,打印出来就是校样。这个校样除编辑加工修改部分以外,和磁盘稿且无二致。因此,校样上可能存于5类差错:(1)作者录入差错;(2)作者写作差错;(3)编辑错改;(4)排版人员修改磁盘稿时的漏改、错改;(5)版式转换过程可能发生的内容丢失和错乱。这5类差错除第4类、第5类差错能够用核红、对校方法发现外,均以是非形式隐藏于校样的字里行间。校对主体实际上是进行“无原稿校对”操作,通过是非判断发现差错。“校是非”上升为校对的主要功能。

2.3现代校对的校是非,有5个方面的任务:(1)发现且改正常见错别字;(2)发现且改正违反语言文字、标点符号、数字、量和单位等使用的国家规范标准的错误;(3)发现且改正违反语法规则和逻辑规律的错误;(4)发现且改正事实性、知识性和政治性错误;(5)做好版面格式规范统壹的工作。总之,凡是非录排造成的、用机械比照发现不了的差错,均属于“校是非”的范畴。

2.4图书质量保障体系有俩个主体:编辑和校对。编辑清源,校对净后,共同构筑图书质量保障体系。上述“校是非”任务(1)(2)(5)是校对员的职责。(3)(4)俩类错误,本应于编辑加工过程中予以消灭,因而不应让校对员承担责任。但要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校对员发现这俩类错误,且以质疑形式向责任编辑提出改正建议,以求达到消灭壹切差错的目的。

2.5要树立现代校对工作的理念。现代校对工作不能只“对原稿负责”,而应成为“编辑工作的必要延续”,负起协助编辑“把壹切差错消灭于图书出版之前”的责任,即于消灭录排差错的基础上“校是非”,发现且改正原稿可能存于的错漏,从而发挥“对编辑工作的补充和完善”的作用。校对工作者必须和时俱进,树立“对读者负责,对社会负责”的现代校对理念。

3.校对的基本方法

校对基本方法有4种: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理校法。这四种方法是古籍校雠的基本方法,完全适用于现代图书校对工作,因而也是现代校对的基本方法。

3.1对校法。对校法的特点是:“照本改字,不讹不漏。”对校的客体有俩个──原稿和校样,采用比照原稿核对校样的方法,通过查找异同而发现差错。现代校对的折校、点校、读校、核红等技术,均属于对校法。发现了校样上和原稿相异之处,原则上依据原稿改正校样。

3.2本校法。本校法的特点是:“定本子之是非。”现代校对的“本子”即原稿。本校的客体只有壹个──改正录排错漏后的校样,采用通读检查的方法,通过文中内于矛盾发现问题,然后进行是非判断而发现原稿的差错。发现了原稿的差错,用铅笔于校样上标注,提出改正差错的建议,同时填写《校对质疑表》,向编辑质疑。校是非不同于文字加工,只管改错、补漏、删重,而不做文字润色。

3.3他校法。他校法的特点是:“以他书校本书。”“他书”指其他的书。“改必有据”是校对改错的重要原则。于通读检查中发现了问题,又难以判断是非时,就得去查检关联的权威工具书或权威著作,找到判断是非、改正错误的可靠依据。

3.4理校法。理校法的特点是:推理判断。于发现疑问又找不到可靠根据时,即应进行推理判断,包括分析字词含义、进行逻辑推理等。

上述四种基本校对方法,于实践中应当综合运用,以求得到相辅相成之效果,最大限度地消灭差错。

4.现代校对的其他方法

现代校对实践仍有其他校对方法,主要有:人机结合校对;过红和核红;文字技术整理。这些校对新方法和校对的四种基本方法壹起,构成现代校对方法系统,必须综合运用。

4.1人机结合校对。校对软件查检常见错别字及成语、专名中的错别字辨识率高,速度快,是校对的得力工具。可是,计算机校对的本质决定了它只能处理能够形式化的问题,而文字的形式符号是壹个十分有限的形式系统,自然语言更不可能彻底形式化,所以校对软件查错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完全取代人工校对。正确的做法是人校和机校结合。人机结合校对需要找到优势互补的最佳结合模式。鉴于计算机校对误报率高,错漏多的壹校样宜由人工校对,二校再用机校,机校后不改版,由人接着三校。三校的任务是:先对机校报错及改错建议逐壹判断,然后通读检查壹遍,发现且改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