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国有企业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国有企业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作者:高铁
来源:《企业文化》2018年第06期
十九大修订的新《党章》增写了“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内容,成为新时期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基本遵循。太钢作为党领导下的省属国有企业,进一步加强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同样刻不容缓。
一、充分认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在国有企业的重要意义
全面从严治党,国有企业不仅不能例外,还必须加强。国有企业党内政治生活不规矩、党内政治生态遭到破坏,其根源就在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弱化。
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这个重大政治原则什么时候都不能动摇。目前还存在有的单位重业务轻党建,党组织法定地位不落实,职权不明晰、作用难发挥,成为“无关紧要”的部门;有的党组织重安排,轻落实,党建责任落实仅停留在签字背书,说在嘴上、贴在墙上、写在纸上,只挂帅、不出征;有的党员领导干部觉得自己是搞经营、搞生产的,对政治漠不关心,对大事要情、形势变化不闻不问……这些现象,说明当前形势下党的建设缺失现象在国有企业不容忽视,一个重大根源就在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出现弱化。党的性质决定了党必须建设先进的政治文化,营造纯净的政治生态。对各级党组织来说,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将是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中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政治任务。
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解决国有企业党内政治生态问题的现实需要。有什么样的政治文化,就有什么样的政治生态。一些腐朽的政治文化,同样在污染着企业的政治生态。有的特权思想严重,认为当官就要有特殊权益;有的把企业当作自己的家,自己就是家长,独断专行、“一言九鼎”,三重一大事项不经过民主决策,少数人说了算,决策失误给企业造成巨大亏损;有的培植个人势力,拉拉扯扯,近亲繁殖,不讲规矩程序,搞“圈子文化”;有的好人主义泛滥,重私情轻原则,见了问题绕,见了矛盾躲,不愿斗争、不敢亮剑;有的对党的政策规定阳奉阴违,重大问题不请示、不报告,做“两面人”等等,这些庸俗腐朽文化的存在,严重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如不及时纠正,就可能再次萌发、造成蔓延之势。
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国有企业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全面从严治党,既要治标,也要治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进程中,部署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今年还将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动了国有企业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三会一课”走过场、流于形式,不按期召开党代会、党组织不能按期换届,个别党员长期不过组织生活等党内政治生活不严肃问题在有的单位还比
较严重,这些问题的治理,可以通过组织生活制度来规范,但更重要的还是要抓根治本,通过积极健康的政治文化来影响广大党员干部。
二、实现党内政治文化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机融合
当前,文化的竞争已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因素。国有企业党内政治文化与企业文化建设相互作用、有机融合,对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将会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党内政治文化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有什么样的政治文化,就会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中国共产党在近百年的发展变革中,形成鲜明的政治文化,为国有企业的文化建设提供了力量源泉。坚定的理想信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爱国主义、改革创新精神以及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价值观,都成为国有企业文化的建设方向,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太钢党委领导班子多年来以振兴民族不锈钢工业为己任,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把建设全球最具竞争力不锈钢企业和建成国内一流、世界著名的大型企业集团作为企业战略目标,形成了“率先垂范、雷厉风行、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的干事创业氛围,在公司党委的领导下,公司干部职工上下同欲、荣辱与共,励志前行,太钢发展成为世界不锈钢行业的领军企业。
党内政治文化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示范作用。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的价值观念,主体是企业全体成员。但国有企业内,相当一部分员工是党员,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体现出来,无形中对其他员工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其他员工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更加符合企业的目标要求。老党员李双良,1983年退休以后,主动请缨,带领职工,把堆积了半个世纪的一千万立方米的渣山搬掉,创造价值 1.4 亿元,使原来污染严重的渣山变成美丽的花园。这种“把太钢的事当作自己的事”主人翁精神,是太钢工人阶级优秀品质的集中反映,是党性要求、信仰构建、文化传承等政治文化在李双良身上的集中表现,这种精神演变成为太钢的企业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太钢人为太钢更加美好的未来做出贡献。
企业文化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载体作用。在国有企业,离开了企业文化,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当前,世界经济结构正在发生深刻调整,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变速换挡,我省国资国企改革也同样面临着转型发展的重要窗口期和机遇期,对国有企业党组织而言,只有创造性地将政治文化植入企业文化建设,以优秀的企业文化为载体,引导干部职工凝聚共识,汇聚能量,推动企业发展,党内政治文化才有永久的生命力。同时,企业文化的基础在社会,一些理念和方式相对比较丰富,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有很强的借鉴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一些鲜活的语言引入党内政治生活,坚定理想信念是“补钙”,“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了常态……为党内政治文化注入了活力,太钢主要产品是不锈钢,企业文化中把“永不生锈”这个产品特色升华为廉洁理念,形象而亲和,更容易通过企业文化的传播,把党的要求铭刻在每个党员和企业员工的思想中。
党内政治文化和企业文化二者同向用力,实现有机融合,有助于形成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工作格局,并将党的政治文化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先后视察太钢,给太钢人以殷切关怀和巨大鼓舞。太钢各级党组织坚守初心、牢记嘱托,围绕生产经营建设中心任务,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以政治文化引领企业文化,公司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公司经营业绩创出十年来最佳,综合竞争力再上新台阶。
三、培育国有企业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
党内政治文化既有政治性、又有文化性,就需要兼顾惩治和文化两个特点进行强化培育,力求做到在党员干部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坚持以思想教育先导,引领党内政治文化的培育方向。党内政治文化首先是文化,文化就承载着教化的作用。党内政治生态恶化,根源就是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发生动摇,产生了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太钢在培育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中,坚持把思想教育摆在核心位置,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推动实践,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右玉精神等革命精神,大力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战略自信、文化自信、队伍自信和能力自信;坚持用企业文化成风化人,弘扬李双良精神和公司核心价值观,广泛宣传劳模典范和优秀工匠,选树表彰“感动太钢”人物,持续提高职工敬业度,始终用积极健康的政治文化引领广大党员和干部职工,使党内正气上升,企业风气上扬。
坚持以领导干部为重点,抓住党内政治文化的培育关键。领导干部是党内政治文化的倡导者、践行者和推动者,培育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关键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在太钢发展的过程中,公司党政主要领导心无旁骛,廉洁从业,带头改进作风,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形成了“头雁效应”,影响和带动其他党员领导干部恪守政治规矩,严守政治纪律,践行积极健康的政治生活,抵制和反对落后的政治文化。同时把“从严治党”体现到干部队伍管理当中,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突出政治标准,坚持忠诚干净担当的用人导向,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注重在基层一线、困难艰苦、急难险重中锤炼干部,源源不断选拔使用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干部,落实好干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让既干净又干事的人脱颖而出。这些做法,树立了好的用人导向,开创了好的用人局面,集聚优秀干部人才合力,推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不断优化和党内政治生态更加山清水秀。
坚持以严抓严管为突破,匡正党内政治文化的负面因子。优秀的党内政治文化并不是自然形成的,需要靠严抓严管从严监督,才能不断纯洁。我们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对基层单位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情况进行监督,组织开展好“三会一课”,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用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培育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坚持问题导向,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针对企业实际,对基层领导班子党内政治生活情况、“三重一大”事项决策情况等进行重点监督,有什么样的坏风气就整治什么,切实让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没有市场,让放弃党性原则随波逐流的人受到惩罚,确保管出习惯、抓出成效、化风成俗;畅通党员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