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发设备防垢及多相流防垢技术在蒸发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蒸发设备防垢 及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流防垢技术在蒸发中的应用
第二届蒸发结晶技术培训班(天津)
河北工业大学 张少峰 教授 2015.03.16
一、污垢的影响
1 K
1 o
b
1 i
Rf
K随污垢热阻的增加而减少,清洁条件下的K愈
高,则污垢热阻的影响也愈大。因此设计换热器
时必须额外增加传热面积,以补偿污垢热阻的影
响;
污垢热阻值具有某些不确定性,设计者往往采
四、结垢机理及形成过程
由于温度梯度的存在,在加热面上的料液产生沸腾汽化, 形成料液过饱和度大而产生晶核,附着于加热壁面并成为 污垢;
垢物本身因溶解度随温度增加而减少,如溶液中的钙、镁 离子。当达到饱和温度时,钙、镁离子形成晶核附于加热 壁面并成为污垢;
对于一些热敏性物质容易在管壁局部过热而产生分解,分 解产物附于加热壁面并成为污垢。
加入的固体颗粒对强化流动沸腾传热具有如下效应: • 泡核沸腾传热的强化
由于固体颗粒的加入,增加了汽化核心并使汽泡的跃离频率增大, 强化了泡核沸腾传热;
• 对流传热的强化 固体颗粒的运动破坏了流动和传热边界层,增强了流体湍动程度,
从而强化对流传热。 汽液固三相循环流化床蒸发器中汽液固三相和壁面之间的传热由固
(1)原理
在蒸发系统中加入一定量、一定尺 寸的惰性颗粒,被循环液体带入加 热室,经均匀分布后,在加热管内 形成汽液固三相流。
汽液固三相进入颗粒分离装置,固 体颗粒被分离下来进入下降管参与 循环,再次进入加热室;汽液混合 物进入汽液分离室进行汽液分离, 液体参与下一循环。
固体颗粒不断穿过流动边界层,增 强了液体的湍动程度;少数颗粒与 换热壁面的不断碰撞、混合流体对 壁面的冲刷等作用增加流动的湍动 程度,可有效防止换热壁面上污垢 的沉积。
由于污垢而引起的停车清洗,降低了设备连续运转的周期,造成 产品产量下降。同时在设备起、停期间内,运行条件达不到规定 要求,引起产品质量下降或质量不稳定而造成损失。
据美、英、新西兰的调查,污垢给 工业发达国家所造成的损失平均占 国民生产总值的0.3%;
1985年美国在污垢方面蒙受的经济 损失每年达80~100亿美元;
竖直管内的流动结构和换热方式
B区,液体主流温度仍然低于饱和温度,但管 壁已经过热足以产生汽泡,汽泡脱离管壁后进 入过冷液体时即凝结而消失。汽泡的产生和消 失对液体起扰动作用,开始破坏流体边界层, 再加上颗粒对边界层的破坏,使得换热系数有 所增加。换热方式为过冷沸腾。
C区和D区,液体的平均温度等于相应压力下的 饱和温度,而管壁又有足够的过热度,同时固 体颗粒对壁面的撞击,此时活化点增多,生成 的汽泡也增多,流动结构由细泡状流动发展到 汽泡弹状流动。在此区换热主要靠汽泡从壁面 吸收蒸发潜热和一部分过热液体被汽泡带入主 流的对流方式进行,换热系数同B区相比有所 增大。
用较保守的值以增加安全系数,这使传热面积更
加不必要地增大;
污垢是热的不良导体,污垢沉积在设备表面提
高了壁温,影响了传热效果,降低了生产效率。
清洁条件下管壁温度的变化
污垢条件下管壁温度的变化
污垢聚积在表面,局部腐蚀加剧,产生点腐蚀造成穿孔。
污垢在管内沉积使管内的流道截面积变小,增大流动阻力,泵或 风机的消耗功率增加,再加上清洗设备的动力消耗,使设备的总 能量消耗增加。
化学反应污垢 当料液与加热表面接触时,由于自氧化和聚合反应而生成反应污垢。例如
单体烃类在接触足够高温度的壁面时,可以进行聚合反应而生成聚合物,并牢 固地附着于器壁。有些壁面的金属杂质(或者腐蚀产物)有助于氧化,特别是 装置中某些不密封部位,更易促使料液的自氧化。若壁温很高,会导致结焦。 这种垢层硬而韧,不易除去。
牺牲传热效率、增大能耗、提高设备造价为代价,防垢效果并不显著。
(5)L型蒸发器:
加热区具有足够的液柱静 压力来抑制加热面上溶液 的沸腾,能确保加热管内 的溶液不沸腾,减少结垢 和腐蚀现象。
加热室水平放置,与列文 蒸发器相比,设备总高度 降低3~9米。
河北省眺山化工厂碳酸钾 蒸发
3、汽液固三相循环流化床蒸发防垢技术
强制循环蒸发器的优点:传热系数大、抗盐析、抗结垢、适用性能 好、易于清洗。缺点:造价高,溶液停留时间长,为抑制加热区内汽化, 传入的全部热量以显热形式从加热区携出,循环液的平均温度较高,从 而降低了总的有效传热温差。
(3)反循环蒸发器
这种蒸发器的加热管较长,其长径之比 为50~100。在开车时可以通入助推蒸汽, 以实现初始循环,待正常运行时可以关掉助 推蒸汽。循环速度可达1.5m/s。由于它是设 法在加热室造成一个过剩压力,使溶液有可 能获得一个过热温度而不在加热室沸腾汽化, 从而减轻加热面的积垢。
2、常见防垢蒸发设备的结构及特点
(1)列文蒸发器 结构特点是加热室上端设置一段高度为
2.7m~5m的圆筒作为沸腾室,因此加热管内 溶液较一般蒸发器内多承受一段液柱静压力, 溶液只有上升到压强较低的蒸发室内才能沸 腾汽化,这样可以避免溶液在加热管中结垢 或析出晶体。
循环速度可高达2 ~3m/s,传热效果好, 加热管内不会有晶体堵塞,故适用于处理有 晶体析出或易结垢的溶液。因循环管必须保 持一定的高度(一般约为7 ~8m),故这种蒸 发器要求厂房高,同时消耗材料较多。此外 ,这种蒸发器的液柱静压强大,故要求较高 压强的加热蒸汽才能维持一定的温度差。
(2)强制循环蒸发器
在强制循环蒸发器中,液体在加热管内的 循环流速通常在1.2m/s~3.0m/s范围之内(当 悬浮液中晶粒多,所用管材硬度低,液体粘度 较大时,选用低值),过高的流速将耗费过多 的能量,且增加系统磨损。
加热室可以是立式单程加热或立式双程加 热,也可以是卧式双程加热。后者的设备总 高较小,但管子不易清洗,且容易被晶粒磨 损。为抑制加热区内汽化,可采用立式长管 蒸发器的方法,在加热区之上保持一定液面 高度,或采用出口节流的办法。
蒸发有汽泡产生,然后上升脱离溶液本体而破裂。如果汽 泡上升、破裂不顺利,或者需要较长时间,则汽泡使加热 面上溶液浓度分布不均匀,汽泡热阻较大,形成管壁局部 过热,形成垢层,从而降低传热效率,形成更多的局部过 热,产生更多的垢层,恶性循环,无法维持生产。
加热壁面上汽泡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结垢过程。
在运行效率方面,原机械部兰州石 油机械研究所换热器研究室发表的 专题调研报告《我国换热器研究及 其工业化进程》指出,污垢使我国 换热器的运行效率平均下降50%,这 美国Exxon公司的测算结果(由于传 热面上的污垢须使传热面积增加一
倍以上)大体一致。
在运行效率方面,原机械部兰 州石油机械研究所换热器研究 室发表的专题调研报告《我国 换热器研究及其工业化进程》 指出,污垢使我国换热器的运 行效率平均下降50%,这美国 Exxon公司的测算结果(由于 传热面上的污垢须使传热面积 增加一倍以上)大体一致。
有效地防止蒸发设备结垢,提高传热效率?
二、污垢分类 按控制结垢形成的最主要沉积机理:
析晶污垢:指在流动条件下呈过饱和的流动溶液中的溶解无 机盐淀析在换热面上的结晶体,例如,过饱和溶液中溶解的 无机盐(如CaCO3、CaSO4、Ca(PO4)、CaSiO3、NaCl等)在换 热面上结晶、附着而形成的污垢,就称为析晶污垢。
(4)旋转纽带自动清洗式蒸发器
它是直接利用料液的循环流动带动蒸发器 加热管内的自动清洗结构元件——螺旋纽带旋 转(温升3℃、循环速度1m/s),对加热面上的 污垢进行自动清洗,同时,纽带在旋转过程中 扰动边界层,使对流传热中热阻最大的边界滞 流层的传热过程得到有效强化,以此达到降低 能耗、提高产量的目的。
3、换热设备参数
换热器的一些参数对污垢的形成有着明显的影响,这 些参数主要有:换热面材料、换热面状态、换热面的型式 以及几何尺寸。
4、温度和温差
流体和污物之间的界面温度是影响结垢程度的关键参数 ,流体温度(平均温度)及其传热系数决定该界面温度。
5、其他影响因素:
流体中溶解物质的浓度: 对于结晶过程,浓度差(过饱和)是关键的,因为随浓度差的 增大,物质传递和污垢生成的速率也提高。 饱和浓度随温度变化的关系: 直接影响操作条件的选择和结垢的形成。可能出现各种情况, 例如饱和浓度随温度而上升、下降或保持不变。 垢层的厚度和剪切强度: 随着垢层厚度的增加使流道截面减小,流速增加,因而相应地 提高了剪切力,这样有助于使垢层脱落,倘若垢层的剪切强度 不太大,则两者处于平衡状态。 界面应力和产生晶核的接触角: 随着界面应力的减小,晶核生成的可能性就增大。由于界面上 存在的杂质组分也可使界面应力降低,从而有利于结垢过程。
污垢的沉积与剥落
沸腾表面上污垢形成
A B C
图3—2 污垢的层状结构
垢层的结构
A:松散堆积, 如沙丘状、热导 率低; B:晶化前沿; C:结晶层、热 导率高。
五、蒸发设备防除垢
1、加热管壁上形成的污垢主要是下面三种:
结晶垢 经常遇到。如蒸发时盐浓度不断提高,直至溶液过饱和,晶粒析出并沉积。
主要取决于物质的溶解度。如果溶液中主要是单盐,则垢层较厚,结垢致密, 与壁面的结合较牢固;若是复盐,则垢层较薄,并由结晶团块组成,常包含清 洗薄弱环节而易于脱落。垢层的形成受到温度和流速的影响。
体颗粒与壁面间的对流传热、汽液两相流和壁面间的对流传热以及有固 体颗粒作用的流动泡核沸腾传热三部分组成。
固体颗粒与换热壁面间的对流传热
up
ur
α1
颗粒与壁面碰撞引起的液体容积对流传热
α2
δ
三相流化床中,液相为连续相,固相和汽相为分散相。汽泡的形成是非常复 杂的现象,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液体粘度、颗粒的直径、颗粒的体积分率、热 流密度等。在汽-液-固三相流动中,由于固体颗粒对加热壁面的频繁撞击增加 了活化点,产生了更多的汽化核心,而且在受热的液体绕过固体颗粒流动时,在 某些材质的颗粒表面也会产生汽泡。在体积分率相同时,固体颗粒的直径增大, 其数量会减少,汽泡的核心数目也会减少。当汽泡的形成功一定时,热流密度增 大汽泡的形成加快,也就是说汽泡的形成频率增大。
化学反应污垢:液体中各组分之间发生化学反应而形成的沉 积在换热面上的物质。
微粒型污垢:悬浮在流体中的固体微粒在换热壁面上积聚形 成的污垢。
腐蚀型污垢:具有腐蚀性的流体或者流体中含有腐蚀性的杂 质对换热表面材料腐蚀产生的腐蚀物积聚所形成的污垢。
生物型污垢:由微生物体和宏观有机物体附着于换热面上而 形成的污垢。(污泥、温度)
腐蚀垢 由表面的化学或电化学腐蚀引起。如通过均匀腐蚀或孔蚀使金属受损,产
生金属腐蚀产物。该产物一方面造成换热表面热阻增大,又可起到催化剂作用 ,有利于其他结垢过程;另一方面腐蚀后增加了金属表面的粗糙度,有利于沉 积结垢并增强了壁面的晶核附着能力。金属腐蚀产物本身既可使壁面造成垢层 ,同时其脱落的锈屑可随料液携带到别处沉积,即增加了料液中的污物。
汽液固三相循环流化床蒸发流程示意
(2)加热管内汽液固三相流的流动结构和相关机理
A区,液体温度低于饱和温度且管壁温度也低 于汽化所需的温度,不发生相变,没有汽泡产 生,换热方式为液固两相流的强制对流换热。
汽泡弹状流动 饱和
D
沸腾
C
细泡状流动 过冷
沸腾
B
液固两相流动
过冷液体 强制对流
A
流动结构 换热方式
凝固型污垢:指清洁液体或多组分溶液的高溶解度组分在过 冷换热面上凝固而形成的污垢。
三、换热设备污垢影响因素
1、流体性质
流体性质对污垢的影响,实际上包括流体本身的性质 和不溶于流体或被流体夹带的各种物质的特性对污垢的影 响。例如流体中含有盐或其他物质,可能会因温度或浓度 的变化而结晶。(无机物颗粒、微生物和养分含量、固体 物质的浓度和粒径等)
2、流体流速
流体的流速可通过对传热传质的影响和机械作用力使 结垢受到影响,该影响过程非常复杂。一般情况下,流速 大可阻碍固体颗粒在壁面的沉积,并使晶粒不易附着,从 而可减轻结垢;但是,如果壁面上已经结了垢,则流速的 增大会促进传质,因此在扩散决定的结晶过程时,则有利 于垢的增长。
流速对不同类型结垢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对不同类 型换热设备结垢的影响程度也不相同。对于扩散机理控制 的结垢过程,增大流速可减小结垢速率;在以结晶类型为 主导的结垢过程中,流速的影响相对较小;在微生物结垢 类型中,流体流速有正、反两方面作用,一是加大了剪切 力,二是增加了养分和氧的供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