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返乡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探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返乡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探析
摘要:在2008-到2010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以及近年来江西省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的背景下,我省越来越多的外出农民工选择了返乡。跟随着我省数量庞大的农民工群体一起流动的还有另一类特殊人群――农民工子女。总的来看这些流动子女的教育衔接有一些极具共性的相似之处。本文在广泛搜集了相关文献和资料,进行个案访谈资料记录的前提下,从返乡农民工子女及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四个视角出发,阐述江西省返乡农民工子女教育衔接的现状,分析面临的一些问题,最后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返乡农民工子女;教育衔接;政策
【中图分类号】G410
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013年江西籍农民工总量达1016.7万人,比上年增长2%。全省外出农民工744.6万人。外出农民工中,在省内从业的203.4万人,比上年增加21.4万人,增长11.8%。经济的快速发展让越来越多的外出农民工选择返回家乡。返乡农民工数量正不断上升,其子女的教育衔接问题在江西省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的社会性问题。返乡子女教育的衔接直接影响着我省教育质量,成为我省的一大教育问题。本调查对解决这一问题具较大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
值。
一、江西返乡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现状
1.辍学时有发生,教育衔接不稳,成绩普遍较差。
在走访过程中发现,返乡农民工家庭中有些子女辍学在家,或者已经开始从事生产劳动。对于已入学的返乡子女来说,受教育地点的他们不得不适应新环境。由于生活方式的不同,遭遇同学的排斥,多数流动子女不合群,性格较为孤僻[1]。很大一部分返乡子女有环境融入困难等问题。在个案访谈调查发现,流动子女的成绩往往相对较差,而且极不稳定。
2.教育资源紧缺,教育模式地区差异大。
从学校而言,目前江西省小学,初中及高中的教育资源相对而言比较紧缺,尤其是一些教学质量相对较好的省市重点学校,入校的名额较少,生活费用等开支较大。乡镇学校虽门槛相对较低,但基础设施较差。课程上也有差异,如在广东省从入学甚至学前就开始学习英语,在个案访谈中了解到江西省英语是从三年级以上开始。各省在教育模式差异很大。
3.户籍制度造成的教育衔接群体数量大
从社会角度而言,影响返乡子女教育衔接的主要原因是户籍制度。我国各省虽然陆续出台了异地中高考的方案,但始终无法打破户籍制度这一壁垒。尤其是在沿海的一些发达
地区,门槛很高。每年到了中考和高考,外省农民工子女不得不返回江西参加考试。此外,在外省就读的农民工子女不仅无法享受到江西省九年义务教育的资金支持,也无法享有就读地的教育资金支持。户籍造成的教育的不公平,无疑是对他们变相的剥夺。
4.政府管理难度大,针对性措施出台少。
从政府的层面来看,江西省各地区虽然出台了一些针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政策,但目前仅仅只能对解决入学问题本身有一定的作用,对更深入地解决返乡女的教育衔接问题仍然收效甚微。赖于这一群体流动性和分散性,政府管理难度大相关的政策出台也不多,资金投入分配也不尽合理。政府对这一问题缺少关注,返乡农民工子女教育衔接的问题并不能被纳入政府工作的优先考虑选项。
二、江西返乡农民工子女教育衔接面临的问题
1.家庭经济困难,家长观念淡薄,家庭教育粗放
家庭经济能力在返乡农民工子女教育衔接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农民工家长所从事的多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工作。工资较低,经济来源单一。他们返乡之后,农田等传统的生产生活资料大多已经闲置荒废。在购置生产生活的劳动资料的同时,子女继续接受教育产生的开支也会成为家庭经济的负担。
返乡农民工家庭家长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对子女的教育
多是粗放型的。他们的沟通管教方式单一,且较为粗暴。他们大多十分关心子女成绩,一旦成绩有所波动,甚至直接进行打骂责备。这常常使返乡子女处于压抑紧张的环境之中。
在家长的观念和其子女的心理上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在于都县个案访谈中发现,有些家长的教育观相对念淡薄,返乡后让子女放弃继续学习,转而参加生产劳作增加家庭的显性经济来源。这直接造成子女教育衔接的中断。返乡的农民工子女在择校入学后,很容易被“农民工子女”标签化。他们很容易产生自我封闭的自卑心理,拒绝和周围的同学老师沟通交流。心理健康问题普遍存在返乡子女人群中。
2.择校费用高选择范围少,教育资源配置不公,教学方式地区差异大
返乡子女顺利入学是流动子女教育衔接的关键点。公办学校中省市重点学校基础设施完善教学质量高,但教学资源有限,各种附带费用高。一般的返乡民工子女很难有经济实力入校就读。公办学校中还有一类是地区乡镇学校,这类学校教育资源相对较差,但返乡子女绝大部分就是在这类学校就读。其次是民办学校,也被称为私立学校,赖于办学成本等因素这类学校费用昂贵,不适合返乡子女就读。最后是农民工子女学校,资金投入的不足和管理体系的不健全,办学条件和质量普遍较差,且多在省会南昌,对我省返乡农民工子女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在返乡子女教育衔接上就出现这样
的困境:适合自己的好学校进不了,进乡镇学校却又受其基础条件制约,无法实现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如高安一中学食堂无桌椅,千余名学生只能站着就餐[2]。
另一方面,我国各地区教学体系不尽相同。主要表现在教材内容,课程设置,成绩考核等方面的差异上。教材的不同增加了教育衔接的难度。在课程设置上,个案访谈中了解到,在省外如广东发达地区英语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开始开设,且内容由易到难过渡平缓,而我省几乎所有乡镇地区小学和赣州市于都县的学校一样,大多在三年级以后才开设,英语的起点较高难道较大。给子女带来了一定的学习困难。这些都是能够直接影响到返乡农民工子女教育衔接质量的因素。
3.户籍限制多,社会融入难。
从社会层面来说,我国户籍制度背景下的农民工子女社会融入问题和教育的公平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在对返乡农民工家庭的个案访谈中,他们明确提到在省外参加中考高考难度极大,几乎不可能。小学升初中时,分数要超过当地学生很多分,才可能有资格进入公立初中学校,而且名额很少。中考高考时他们都必须返回江西省参加考试。也就是说户籍制度本身制造了大量不必要的返乡流动子女。社会融入问题体现在返乡子女自身的环境融入问题上。返乡后他们需要再社会化这样一个过渡的过程,一旦这一过程出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