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正传中的历史事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甘正传》中的历史事件
2009-05-06 09:26
1、3K党
阿甘的名Forrest来自于美国战争期间南部军队的Nathan Bedford Forrest将军的姓。

Forrest将军是一个天才骑兵领导人。

南北战争结束后,3K党(Ku Klux Klan, KKK)在南方建立,其成员身穿白色长袍,面蒙白色头巾,以恐怖和暴力来对抗黑人的解放。

该组织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就是Nathan Bedford Forrest将军。

3K党是美国最早的恐怖组织之一,1866年就有了。

主要鼓吹白人至上的种族主义,使用私刑、绑架、集体屠杀等手段迫害黑人、犹太人和东方人。

2、猫王
阿甘年少时家里曾来过一个弹吉他的房客,对阿甘怪异的舞蹈动作很感兴趣。

后来这位房客成了大名鼎鼎的歌手,其代表性的扭臀舞就来源于阿甘。

他就是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ELVIS PRESLEY)可能是20世纪美国流行音乐中最重要的人物。

他虽然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无可争议的是他使摇滚乐在世界范围的流行普及化。

单从他的唱片销量上就可以看出,他的影响力是非凡的。

从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这20年间,他的国际热门歌曲一打儿接一打儿,甚至在他去世之后他的任何再版唱片都能保持极其稳定的销量。

毋庸置疑,他是流行音乐历史上唱片销量最高的艺人。

他的富有争议的性感舞台形象确立了这种音乐在视觉上的标准。

3、阿拉巴马大学黑人入学事件
1963年6月11日,被称为美国墨索里尼的阿拉巴马州州长乔治.华莱士(George Wallace)堵住阿拉巴马大学注册大楼的门口,反对约翰.F.肯尼迪(Jonh
F.Kennedy)总统下达的关于取消阿拉巴马大学种族隔离的命令,企图阻止Jimmy Hood 和 Vivian Malone两名黑人入学。

在国民警卫队的干预下,阿拉巴马大学最终妥协。

影片中,阿甘曾出现在华莱士州长和General Graham的旁边,后来还捡起了Vivian Malone掉在地上的书还给了她。

乔治.华莱士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最著名的反对种族隔离的人物,曾担任四届阿拉巴马州州长,并分别在1964、1968、1972、1976年竞选总统,但均以失败告终。

在1972年的竞选中,他在马里兰州遭人暗杀,导致下半身瘫痪。

4、约翰•肯尼迪总统
约翰•肯尼迪1961年至1963年间任美国总统。

阿甘和他所在的全美大学生橄榄球球队在白宫受到了肯尼迪总统的接见。

在白宫的卫生间里,阿甘看到了两张照片。

一张是玛丽莲.梦露的,暗示她和肯尼迪总统之间的暧昧关系。

一张是肯尼迪总统和他弟弟罗伯特.肯尼迪的,为接下来两兄弟分别于1963年、1968年被暗杀埋下伏笔。

作为总统,肯尼迪在美国政治方面,奉行他的“新边疆”政策。

在他执政期间,提出了为数众多的计划,包括改善城市住房条件、发展教育事业、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医疗保健、反对种族歧视等等。

他执政时期,正值国际政治
舞台风云变幻,古巴导弹危机、柏林危机等一大堆的麻烦缠绕着他,然而,肯尼迪没有退却,以高昂的情绪给美国民族带来了极大的希望和不顾一切勇往直前的勇气。

5、越南战争
在片中,阿甘大学毕业就奔赴越南战场。

在那里,他有了两个朋友:热衷捕虾的布巴和令人敬畏的长官丹•泰勒中尉。

越南战争是二十世纪历时最久的战争。

从四十年代中后期至七十年代中期,在将近三十年的时间内,越南爱国武装凭着简陋的武器先后战胜了两个强盛的资本主义工业强国——法国与美国,不仅创造了战争史中的奇迹,而且以其前仆后继的民族牺牲精神演示了战争史中的一幕幕奇观。

6、约翰逊总统
越战结束后,阿甘作为英雄受到了约翰逊总统的接见。

林登•贝恩斯•约翰逊(1908.8.27—1973.1.22)是美国第42届第36任总统,生于得克萨斯州,是父亲塞缪尔和母亲莉伯卡的五个孩子中的长子。

父亲是州议员。

约翰逊在西南师范毕业后从事过多种职业。

1948年当选参议员,1951年成为民主党议员领袖。

1960年被提名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竞选获胜。

1963年11月12曰,肯尼迪遇刺身亡,约翰逊继任总统。

继任后,他提出有关人权、减税、反穷困和资源保护的立法,得以批准。

1964年竞选连任成功。

他提出了建立“伟大社会”的口号,并出台了一些实际措施,也取得了某些成效。

但他因袭前届政府的政策,并且扩大了印支战争。

1965年,还派兵对多米尼加共和国进行了干预。

特别是扩大印支战争,受到美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约翰逊为了摆脱困境,不得不与印支方面进行谈判,以便结束战争。

任期届满之后,约翰逊不再竞选总统。

退休后,他在得克萨斯的一个牧场住了下来。

在他去世的第二天,越南停战协定在巴黎签字。

7、华盛顿反战集会
32万美国群众在华盛顿举行反对越战的大示威。

影片中,阿甘被莫名其妙的推上了讲演台,并在集会上重遇珍妮。

8、阿波罗登月
1969年7月20日晚10点56分(美国东部时间),阿姆斯特朗步入历史。

他先是乘小鹰号月球着陆器登上月球表面,避开月球冰砾,在宁静的沙海平稳着陆,他从舱梯的最低一级伸出穿了靴子的左脚,在月球上踩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脚印。

那是一个大约八分之一寸深的鞋印,它将在月球上保持五十万年之久。

接着阿姆斯特朗说出了那个注定永传不朽的句子,“这是个人的一小步,是人类的一大步。


9、乒乓外交
60年代后期起,长期处于敌对状态的中美两国开始为改善和缓和关系而进行试探和秘密接触。

经毛泽东主席批准,1971年4月6日,正在日本名古屋参加第
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中国乒乓球队,向美国乒乓球队发出访华邀请。

1971年4月10日,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和一小批美国新闻记者,成为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批获准进入新中国境内的美国人。

4月14日,中国总理周恩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见了美国乒乓球队的成员,并对他们说:“你们在中美两国人民的关系上打开了一个新篇章。

我相信,我们友谊的这一新开端必将受到我们两国多数人民的支持。

” 片中,阿甘因其高超的乒乓球技而作为美国国家乒乓球队代表团的一员来到了中国,与中国国家乒乓球队进行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比赛,为中美建交立下了功劳。

这就是有名的小球推动大球的乒乓外交。

10、约翰•列侬
阿甘因为乒乓外交成了名人,上了电视采访节目,节目中的另一位嘉宾就是“摇滚之父”、著名的“甲壳虫”乐队的主力成员约翰•列侬。

在电视节目中,约翰列侬共讲了三句话:没有财产(No possessions )、没有宗教信仰(No religion )、如果你试一试那会很容易(It's easy if you try )。

这三句话是约翰.列侬一首宣扬和平的歌曲“想象(Imagination)”中的歌词,节目主持人说,“Hard to imagine ” ,巧妙的向观众做了提示。

“甲壳虫”乐队是六七十年代的标志。

他们象征了狂热、先锋、敏感,也代表了吸毒、纵欲。

但无可争辩的是:他们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思想。

1970年,“甲壳虫”乐队解散;1980年12月8日,约翰•列侬走出位于曼哈顿的公寓,照例有很多歌迷在等他。

一个青年拿出列侬最新的专辑请他签名。

列侬满足了青年的愿望。

他怎么也没有想到片刻之后,他会死在青年的枪下。

11、尼克松总统
阿甘因出访中国而被尼克松总统接见。

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richard milhous nixon)于1913年1月9日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附近的约巴林达镇。

爱尔兰人后裔。

1934年获惠特尔学院学士学位。

后进杜克大学专修法学,1937年获法学士学位。

1937年至1942年在加利福尼亚州惠特尔当律师。

1938年6月加入共和党。

1942年至1946年在海军服役,升为海军少校。

1946年,尼克松当选为美国众议院共和党议员,开始步入政界。

1950年当选为美国联邦参议员。

1952年,他作为艾森豪威尔的竞选伙伴,当选为美国副总统。

1956年他再度当选为美国副总统。

1959年在竞选总统中以微弱票差被约翰•肯尼迪击败。

竞选失败后,尼克松先后在洛杉矶和纽约从事律师工作。

1968年尼克松重返政坛,在当年的美国大选中,他击败民主党人汉弗莱和独立竞选人华莱士,当选为美国第46届(第37任)总统。

1972年1月连任第47届总统。

1974年8月因“水门事件”被迫辞去总统职务。

12、水门事件
阿甘被尼克松总统接见后,被安排住进水门饭店。

晚上,阿甘看到窗外对面走廊上黑乎乎的,有人拿着手电筒在照明,于是就打电话给安全保卫处,希望他们派人来修理。

接下来出现的是尼克松总统在电视上宣布辞职的画面。

这指示的就是历史上的水门事件,水门事件是指1972年6月17日美国共和党尼克松利用其竞选班子刺探对方民主党的竞选政策,在民主党总部水门大楼安装窃听器,事后被
《华盛顿邮报》记者鲍勃•伍德沃德和卡尔•伯恩斯坦揭发,从而掀起弹劾尼克松的事件。

这次事件导致美国历史上第一次的总统辞职。

影片巧妙地安排阿甘作为告发者。

13、苹果电脑
14、The AIDS
影片中珍妮告诉阿甘自己感染了一种连医生都束手无策的的病毒,这就是艾滋病(AIDS)病毒。

15. 文化衫的流行
16. 嬉皮士(Hippi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