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胰疾病的实验室检查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胆红素是血液循环中衰老红细胞在肝、脾及骨髓 中分解破坏的产物。红细胞破坏释放出血红蛋白,代 谢生成珠蛋白和血红素,血红素经氧化作用,生成胆 绿素,进一步被催化而还原为胆红素。
胆红素代谢
非结合胆红素(unconjugated bilirubin)
正常人由红细胞破坏生成的胆红素占总胆红素的80 %一85%,其余15%一20%来自肌红蛋白、过氧化氢 酶及细胞色素酶及骨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中无效造血的血红蛋白, 以上 形成的胆红素称为游离胆红素(free bilirubin),在血 流中与清蛋白结合形成的复合体,称为非结合胆红素, 不能自由透过各种生物膜,故不能从肾滤过。
4.碱中毒 胆红素分泌增加,可出现尿胆红素试验阳性 。
(四)尿内尿胆原检查
在胆红素肠肝循环过程中,仅有极少 量尿胆原逸入血液循环,从肾脏排出。
[参考值范围]
定量 0.84—4.2 μmol/24h 定性 阴性或弱阳性
[临床意义]
尿内尿胆原在生理情况下仅有微量, 若晨尿稀 释4倍以上仍呈阳性,则为尿胆原增多。 1.尿胆原增多 ①肝细胞受损,如肝炎,肝硬化。 ②红细胞破坏增加,如溶贫及巨幼贫。 ③内出血时胆红素生成增加,尿胆原随之增加;心力 衰竭伴肝淤血时,影响胆汁中尿胆原转运及再分泌 ,进入血中的尿胆原增加。 ④其他,如肠梗阻、顽固性便秘,使肠道对尿胆原回 吸收增加,使尿中尿胆原排出增加。
2.尿胆原减少或缺如
(三)尿内胆红素检查
非结合胆红素不能透过肾小球屏障,因此不能在 尿中出现,而结合胆红素为水溶性能够透过肾小球基 底膜在尿中出现。正常成年人尿中含有微量胆红素, 大约为3.4μmol/L ,通常的检验方法不能被发现, 当血中结合胆红素浓度超过肾阈(>34 μmol/L )时 ,结合胆红素可自尿中排出。
[参考值]
正常为阴性反应
[临床意义]
尿胆红素试验阳性提示血中结合胆红素增加,见于:
n 1.胆汁排泄受阻 肝外胆管阻塞,如胆石症、胆 管肿瘤、胰头癌等,肝内小胆管压力升高如门脉周 围炎症、纤维化,或因肝细胞肿胀等。
2 .肝细胞损害 如病毒性肝炎,药物或中毒性肝炎, 急性酒精性肝炎。
3.黄疸鉴别诊断 肝细胞性及梗阻性黄疸尿内胆红素阳 性而溶血性黄疽疸则为阴性。先天性黄疸中DubinJohnson和Rotor综合征尿内胆红素阳性,而Gilbert 和Crigler-Najjar综合征则为阴性。
(二)生物转化作用
第一相反应: 氧化、还原、水解 第二相反应: 结合
(三)分泌与排泄功能
肝细胞分泌胆汁, 排泄代谢产物(如胆固醇、 胆色素)以及药物、解毒产物
第二节 肝脏疾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
肝脏疾病的生化改变
➢ 血浆蛋白异常 ➢ 胆红素代谢障碍 ➢ 胆汁酸代谢障碍 ➢ 血浆酶异常
一、胆红素代谢检查
根据结合胆红素与总胆红素比值,可协助鉴别 黄疸类型:
CB/STB<20%提示为溶血性黄疸,
20% ~ 50%之间为肝细胞性黄疸,
>50%为胆汁淤积性黄疸。
结合胆红素测定有助于某些肝胆疾病的早期诊 断,肝炎的黄疸前期、无黄疸型肝炎、失代偿期肝 硬化、肝癌等,30%~50%患者CB增加,而STB 正常。
(一)血清总胆红素测定
[参考值范围]
新生儿 0 ~ 1天 1 ~ 2天 3 ~ 5天
成人
34 ~ 103 μ mol/L 103 ~ 171 μ mol/L
68 ~ 137 μ mol/L 3.4~17.1 μ mol/L
[临床意义]
1.判断有无黄疸、黄疸程度及演变过程 STB>17. 1但<34.2 μmol/L 为隐性黄疸。 34.2—171 μmol/L 为轻度黄疸。 171—342 μmol/L 为中度黄疸。 > 342 μmol/L 为高度黄疸。 2.根据黄疸程度推断黄疸病因 溶血性黄疸通常< 85.5 μmol /L, 肝细胞黄疸为17.1—171 。 不完全性梗阻为171~265 μmol /L。 完全性梗阻性黄疸通常 > 342 μmol /L。
肝胆胰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肝脏实验室检查的主要目的
➢ 协助诊断肝脏疾病(病毒性、肝炎、肝癌) ➢ 了解肝细胞有无损伤及损伤程度 ➢ 动态观察肝脏功能,了解病情的变化,治疗效
果和预后评估。 ➢ 评价某些病人对一些手术的耐受力和用药监控
第一节 肝脏的基本功能
1、代谢功能 (Metabolic Function) 2、排泄功能 (Excretion Function) 3、解毒功能 (Detoxification Function) 4、生成凝血和纤溶因子,纤溶抑制
因子,清除活性凝血因子
(一) 代谢功能
蛋白代谢:90%以上的蛋白质及全部清蛋白、多种 凝血因子都是由肝细胞合成,部分球蛋白也由肝 脏合成。
糖代谢:肝脏能使血糖浓度保持恒定,同时又是葡 萄糖氧化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
脂类代谢:参与脂类的消化、吸收、分解、合成及 运输等代谢过程。
维生素及激素代谢: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激素的 灭活;胆红素、铁、铜及其他金属的代谢等。
胆红素的肠肝循环
非结合胆红素经肝脏代谢形成结合胆红素,结 合胆红素随胆汁排入肠道,在肠道细菌作用下,生 成尿胆原(urobilinogen) ,大部分随粪便排出,约 20%的尿胆原被肠道重吸收,经门脉入肝,重新转 变为结合胆红素,再随胆汁排入肠腔。
当红细胞破坏过多(溶贫)、肝细胞膜对胆红素转运 缺陷(Gilbert综合征)、结合缺陷((Criglerr-Najjar 综合征)、排泄障碍(Dubin-johnson综合征)及胆道 阻塞(各型肝炎、胆管炎症等)均可引起胆红素代谢障 碍,临床上通过检测血清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非 结合胆红素、尿内胆红素及尿胆原,借以诊断有无溶 血及判断肝、胆系统在胆色素代谢中的功能状态。
3.总胆红素,结合及非结合胆红素升高程 度判断黄疸类型
总胆伴非胆明显增高提示为溶血性黄疸,
总胆伴结胆升高为胆汁淤积性黄疸,
三者均增高为肝细胞性黄疸。
(二)血清结合胆红素与非结合胆红素测定
[参考值范围]
结合胆红素 0~6. 8 μmol/L 非结合胆红素 1.7 ~10. 2 μmol/L
[临床意义]
胆红素代谢
非结合胆红素(unconjugated bilirubin)
正常人由红细胞破坏生成的胆红素占总胆红素的80 %一85%,其余15%一20%来自肌红蛋白、过氧化氢 酶及细胞色素酶及骨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中无效造血的血红蛋白, 以上 形成的胆红素称为游离胆红素(free bilirubin),在血 流中与清蛋白结合形成的复合体,称为非结合胆红素, 不能自由透过各种生物膜,故不能从肾滤过。
4.碱中毒 胆红素分泌增加,可出现尿胆红素试验阳性 。
(四)尿内尿胆原检查
在胆红素肠肝循环过程中,仅有极少 量尿胆原逸入血液循环,从肾脏排出。
[参考值范围]
定量 0.84—4.2 μmol/24h 定性 阴性或弱阳性
[临床意义]
尿内尿胆原在生理情况下仅有微量, 若晨尿稀 释4倍以上仍呈阳性,则为尿胆原增多。 1.尿胆原增多 ①肝细胞受损,如肝炎,肝硬化。 ②红细胞破坏增加,如溶贫及巨幼贫。 ③内出血时胆红素生成增加,尿胆原随之增加;心力 衰竭伴肝淤血时,影响胆汁中尿胆原转运及再分泌 ,进入血中的尿胆原增加。 ④其他,如肠梗阻、顽固性便秘,使肠道对尿胆原回 吸收增加,使尿中尿胆原排出增加。
2.尿胆原减少或缺如
(三)尿内胆红素检查
非结合胆红素不能透过肾小球屏障,因此不能在 尿中出现,而结合胆红素为水溶性能够透过肾小球基 底膜在尿中出现。正常成年人尿中含有微量胆红素, 大约为3.4μmol/L ,通常的检验方法不能被发现, 当血中结合胆红素浓度超过肾阈(>34 μmol/L )时 ,结合胆红素可自尿中排出。
[参考值]
正常为阴性反应
[临床意义]
尿胆红素试验阳性提示血中结合胆红素增加,见于:
n 1.胆汁排泄受阻 肝外胆管阻塞,如胆石症、胆 管肿瘤、胰头癌等,肝内小胆管压力升高如门脉周 围炎症、纤维化,或因肝细胞肿胀等。
2 .肝细胞损害 如病毒性肝炎,药物或中毒性肝炎, 急性酒精性肝炎。
3.黄疸鉴别诊断 肝细胞性及梗阻性黄疸尿内胆红素阳 性而溶血性黄疽疸则为阴性。先天性黄疸中DubinJohnson和Rotor综合征尿内胆红素阳性,而Gilbert 和Crigler-Najjar综合征则为阴性。
(二)生物转化作用
第一相反应: 氧化、还原、水解 第二相反应: 结合
(三)分泌与排泄功能
肝细胞分泌胆汁, 排泄代谢产物(如胆固醇、 胆色素)以及药物、解毒产物
第二节 肝脏疾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
肝脏疾病的生化改变
➢ 血浆蛋白异常 ➢ 胆红素代谢障碍 ➢ 胆汁酸代谢障碍 ➢ 血浆酶异常
一、胆红素代谢检查
根据结合胆红素与总胆红素比值,可协助鉴别 黄疸类型:
CB/STB<20%提示为溶血性黄疸,
20% ~ 50%之间为肝细胞性黄疸,
>50%为胆汁淤积性黄疸。
结合胆红素测定有助于某些肝胆疾病的早期诊 断,肝炎的黄疸前期、无黄疸型肝炎、失代偿期肝 硬化、肝癌等,30%~50%患者CB增加,而STB 正常。
(一)血清总胆红素测定
[参考值范围]
新生儿 0 ~ 1天 1 ~ 2天 3 ~ 5天
成人
34 ~ 103 μ mol/L 103 ~ 171 μ mol/L
68 ~ 137 μ mol/L 3.4~17.1 μ mol/L
[临床意义]
1.判断有无黄疸、黄疸程度及演变过程 STB>17. 1但<34.2 μmol/L 为隐性黄疸。 34.2—171 μmol/L 为轻度黄疸。 171—342 μmol/L 为中度黄疸。 > 342 μmol/L 为高度黄疸。 2.根据黄疸程度推断黄疸病因 溶血性黄疸通常< 85.5 μmol /L, 肝细胞黄疸为17.1—171 。 不完全性梗阻为171~265 μmol /L。 完全性梗阻性黄疸通常 > 342 μmol /L。
肝胆胰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肝脏实验室检查的主要目的
➢ 协助诊断肝脏疾病(病毒性、肝炎、肝癌) ➢ 了解肝细胞有无损伤及损伤程度 ➢ 动态观察肝脏功能,了解病情的变化,治疗效
果和预后评估。 ➢ 评价某些病人对一些手术的耐受力和用药监控
第一节 肝脏的基本功能
1、代谢功能 (Metabolic Function) 2、排泄功能 (Excretion Function) 3、解毒功能 (Detoxification Function) 4、生成凝血和纤溶因子,纤溶抑制
因子,清除活性凝血因子
(一) 代谢功能
蛋白代谢:90%以上的蛋白质及全部清蛋白、多种 凝血因子都是由肝细胞合成,部分球蛋白也由肝 脏合成。
糖代谢:肝脏能使血糖浓度保持恒定,同时又是葡 萄糖氧化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
脂类代谢:参与脂类的消化、吸收、分解、合成及 运输等代谢过程。
维生素及激素代谢: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激素的 灭活;胆红素、铁、铜及其他金属的代谢等。
胆红素的肠肝循环
非结合胆红素经肝脏代谢形成结合胆红素,结 合胆红素随胆汁排入肠道,在肠道细菌作用下,生 成尿胆原(urobilinogen) ,大部分随粪便排出,约 20%的尿胆原被肠道重吸收,经门脉入肝,重新转 变为结合胆红素,再随胆汁排入肠腔。
当红细胞破坏过多(溶贫)、肝细胞膜对胆红素转运 缺陷(Gilbert综合征)、结合缺陷((Criglerr-Najjar 综合征)、排泄障碍(Dubin-johnson综合征)及胆道 阻塞(各型肝炎、胆管炎症等)均可引起胆红素代谢障 碍,临床上通过检测血清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非 结合胆红素、尿内胆红素及尿胆原,借以诊断有无溶 血及判断肝、胆系统在胆色素代谢中的功能状态。
3.总胆红素,结合及非结合胆红素升高程 度判断黄疸类型
总胆伴非胆明显增高提示为溶血性黄疸,
总胆伴结胆升高为胆汁淤积性黄疸,
三者均增高为肝细胞性黄疸。
(二)血清结合胆红素与非结合胆红素测定
[参考值范围]
结合胆红素 0~6. 8 μmol/L 非结合胆红素 1.7 ~10. 2 μmol/L
[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