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微服务我们需要哪些基础框架

实施微服务我们需要哪些基础框架
实施微服务我们需要哪些基础框架

实施微服务,我们需要哪些基础框架?

微服务(MicroServices)架构是当前互联网业界的一个技术热点,圈里有不少同行朋友当前有计划在各自公司开展微服务化体系建设,他们都有相同的疑问:一个微服务架构有哪些技术关注点(technical concerns)?需要哪些基础框架或组件来支持微服务架构?这些框架或组件该如何选型?笔者之前在两家大型互联网公司参与和主导过大型服务化体系和框架建设,同时在这块也投入了很多时间去学习和研究,有一些经验和学习心得,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

服务注册、发现、负载均衡和健康检查

和单块(Monolithic)架构不同,微服务架构是由一系列职责单一的细粒度服务构成的分布式网状结构,服务之间通过轻量机制进行通信,这时候必然引入一个服务注册发现问题,也就是说服务提供方要注册通告服务地址,服务的调用方要能发现目标服务,同时服务提供方一般以集群方式提供服务,也就引入了负载均衡和健康检查问题。根据负载均衡LB所在位置的不同,目前主要的服务注册、发现和负载均衡方案有三种:

第一种是集中式LB方案,如下图Fig 1,在服务消费者和服务提供者之间有一个独立的LB,LB通常是专门的硬件设备如F5,或者基于软件如LVS,HAproxy等实现。LB上有所有服务的地址映射表,通常由运维配置注册,当服务消费方调用某个目标服务时,它向LB发起请求,由LB以某种策略(比如Round-Robin)做负载均衡后将请求转发到目标服务。LB 一般具备健康检查能力,能自动摘除不健康的服务实例。服务消费方如何发现LB呢?通常的做法是通过DNS,运维人员为服务配置一个DNS域名,这个域名指向LB。

Fig 1, 集中式LB方案

集中式LB方案实现简单,在LB上也容易做集中式的访问控制,这一方案目前还是业界主流。集中式LB的主要问题是单点问题,所有服务调用流量都经过LB,当服务数量和调用量大的时候,LB容易成为瓶颈,且一旦LB发生故障对整个系统的影响是灾难性的。另外,LB 在服务消费方和服务提供方之间增加了一跳(hop),有一定性能开销。

相关厂商容

手机百度APS深度剖析

手淘如何从无到有的Hybrid App框架创建历程。

万人在线直播教室如何搭建?

公司高速发展,研发团队如何调优

支付宝红包瞬时支付量挑战双十一零点峰值!

相关赞助商

全球架构师峰会,12月18-19日,北京·国际会议中心,精彩容邀您参与!

第二种是进程LB方案,针对集中式LB的不足,进程LB方案将LB的功能以库的形式集成到服务消费方进程里头,该方案也被称为软负载(Soft Load Balancing)或者客户端负载方案,下图Fig 2展示了这种方案的工作原理。这一方案需要一个服务注册表(Service Registry)配合支持服务自注册和自发现,服务提供方启动时,首先将服务地址注册到服务注册表(同

时定期报心跳到服务注册表以表明服务的存活状态,相当于健康检查),服务消费方要访问某个服务时,它通过置的LB组件向服务注册表查询(同时缓存并定期刷新)目标服务地址列表,然后以某种负载均衡策略选择一个目标服务地址,最后向目标服务发起请求。这一方案对服务注册表的可用性(Availability)要求很高,一般采用能满足高可用分布式一致的组件(例如Zookeeper, Consul, Etcd等)来实现。

Fig 2, 进程LB方案

进程LB方案是一种分布式方案,LB和服务发现能力被分散到每一个服务消费者的进程部,同时服务消费方和服务提供方之间是直接调用,没有额外开销,性能比较好。但是,该方案以客户库(Client Library)的方式集成到服务调用方进程里头,如果企业有多种不同的语言栈,就要配合开发多种不同的客户端,有一定的研发和维护成本。另外,一旦客户端跟随服务调用方发布到生产环境中,后续如果要对客户库进行升级,势必要求服务调用方修改代码并重新发布,所以该方案的升级推广有不小的阻力。

进程LB的案例是Netflix的开源服务框架,对应的组件分别是:Eureka服务注册表,Karyon 服务端框架支持服务自注册和健康检查,Ribbon客户端框架支持服务自发现和软路由。另外,阿里开源的服务框架Dubbo也是采用类似机制。

第三种是主机独立LB进程方案,该方案是针对第二种方案的不足而提出的一种折中方案,原理和第二种方案基本类似,不同之处是,他将LB和服务发现功能从进程移出来,变成主机上的一个独立进程,主机上的一个或者多个服务要访问目标服务时,他们都通过同一主机上的独立LB进程做服务发现和负载均衡,见下图Fig 3。

Fig 3 主机独立LB进程方案

该方案也是一种分布式方案,没有单点问题,一个LB进程挂了只影响该主机上的服务调用方,服务调用方和LB之间是进程调用,性能好,同时,该方案还简化了服务调用方,不需要为不同语言开发客户库,LB的升级不需要服务调用方改代码。该方案的不足是部署较复杂,环节多,出错调试排查问题不方便。

该方案的典型案例是Airbnb的SmartStack服务发现框架,对应组件分别是:Zookeeper 作为服务注册表,Nerve独立进程负责服务注册和健康检查,Synapse/HAproxy独立进程负责服务发现和负载均衡。Google最新推出的基于容器的PaaS平台Kubernetes,其部服务发现采用类似的机制。

服务前端路由

微服务除了部相互之间调用和通信之外,最终要以某种方式暴露出去,才能让外界系统(例如客户的浏览器、移动设备等等)访问到,这就涉及服务的前端路由,对应的组件是服务网关(Service Gateway),见图Fig 4,网关是连接企业部和外部系统的一道门,有如下关键作用:

1.服务反向路由,网关要负责将外部请求反向路由到部具体的微服务,这样虽然企业

部是复杂的分布式微服务结构,但是外部系统从网关上看到的就像是一个统一的完整服务,网关屏蔽了后台服务的复杂性,同时也屏蔽了后台服务的升级和变化。

2.安全认证和防爬虫,所有外部请求必须经过网关,网关可以集中对访问进行安全控

制,比如用户认证和授权,同时还可以分析访问模式实现防爬虫功能,网关是连接企业外系统的安全之门。

3.限流和容错,在流量高峰期,网关可以限制流量,保护后台系统不被大流量冲垮,

在部系统出现故障时,网关可以集中做容错,保持外部良好的用户体验。

4.监控,网关可以集中监控访问量,调用延迟,错误计数和访问模式,为后端的性能

优化或者扩容提供数据支持。

5.日志,网关可以收集所有的访问日志,进入后台系统做进一步分析。

Fig 4, 服务网关

除以上基本能力外,网关还可以实现线上引流,线上压测,线上调试(Surgical debugging),金丝雀测试(Canary Testing),数据中心双活(Active-Active HA)等高级功能。

网关通常工作在7层,有一定的计算逻辑,一般以集群方式部署,前置LB进行负载均衡。开源的网关组件有Netflix的Zuul,特点是动态可热部署的过滤器(filter)机制,其它如HAproxy,Nginx等都可以扩展作为网关使用。

在介绍过服务注册表和网关等组件之后,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化的微服务架构图(Fig 5)来更加直观地展示整个微服务体系的服务注册发现和路由机制,该图假定采用进程LB服务发现和负载均衡机制。在下图Fig 5的微服务架构中,服务简化为两层,后端通用服务(也称中间层服务Middle Tier Service)和前端服务(也称边缘服务Edge Service,前端服务的作用是对后端服务做必要的聚合和裁剪后暴露给外部不同的设备,如PC,Pad或者Phone)。后端服务启动时会将地址信息注册到服务注册表,前端服务通过查询服务注册表就可以发现然后调用后端服务;前端服务启动时也会将地址信息注册到服务注册表,这样网关通过查询服务注册表就可以将请求路由到目标前端服务,这样整个微服务体系的服务自注册自发现和软路由就通过服务注册表和网关串联起来了。如果以面向对象设计模式的视角来看,网关类似Proxy代理或者Fa?ade门面模式,而服务注册表和服务自注册自发现类似IoC依赖注入模式,微服务可以理解为基于网关代理和注册表IoC构建的分布式系统。

Fig 5, 简化的微服务架构图

服务容错

当企业微服务化以后,服务之间会有错综复杂的依赖关系,例如,一个前端请求一般会依赖于多个后端服务,技术上称为1 -> N扇出(见图Fig 6)。在实际生产环境中,服务往往不是百分百可靠,服务可能会出错或者产生延迟,如果一个应用不能对其依赖的故障进行容错和隔离,那么该应用本身就处在被拖垮的风险中。在一个高流量的中,某个单一后端一旦发生延迟,可能在数秒导致所有应用资源(线程,队列等)被耗尽,造成所谓的雪崩效应(Cascading Failure,见图Fig 7),严重时可致整个瘫痪。

Fig 6, 服务依赖

是人力资源服务产品供应链末端的基础性服务产品

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分支,全球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发展用“飞速”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2007年,全球人力资源服务市场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美元,人力资源外包已经占全球外包市场总量的30%;而中国人力资源外包的总收入也达到600亿至800亿元,其中北京120亿元、上海超过220 亿元、 广州50亿元、深圳40亿元。尽管国内外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均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作为全球人力资源最丰富的市场——中国,其人力资源基础服务产业存在的问题有哪些?从基础服务到专业服务的距离有几多?未来的发展又路向何方呢? 追根溯源看概念 与其说今天中国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还处在起步阶段,不如说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产品仅局限在人力资源基础 图/C F P 务,是人力资源服务产品供应链末端的基础性服务产品。 人力资源基础服务是将原来由企业内部人事管理部门承担的人力资源管理低端工作内容,通过“产品交易”,策略地利用外部资源,将相关工作与责任部分或全部转由专业服务机构承担。它包括:代办员工的录用、调档、退工手续,代办企业的社保开户、变更、年检手续,代办外来人员的综合保险;代办用人单位所用外地人才的引进、居住证、就业证等手续;代理户口挂靠及档案委托管理相关人事手续;提供各类商业保险和福利方案;调解劳动争议等方面。 人力资源基础服务的起因与价值 在中国,人力资源基础服务几近垄断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特点并非“中国产物”,它符合中国人力资源服务的发展历程。 首先,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从事务性管理中解放出来的现实需求,成为推动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服务热的主要动 力。因此,一项由200家知名企业的高级经理参加的,对人力资源外包行为评价的调查显示,改进成本效益、降低企 业日常管理费用成为82%的调查对象决定将人力资源职能外包的决定因素。 其次,人力资源基础服务外包有利于促进企业人事管理事务的社会化。例如,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各方面体制改革的推进,档案管理、户籍管理、计划生育管理、离退休管理等人事管理事务必须社会化,通过规模效应减少企业的负担。可见,处于起步阶段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必然无法跳出基础性服务的范畴。 另外,基础性人力资源服务不仅有助于企业减少人力 资源管理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还有利于促进人事管理事务的专业化、规范化,有利于促使企业形成科学、规范的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盘点回顾找问题 回顾历史,喜忧参半 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的人力资源基础服务源于人事代理业务。从本质上看,人事代理服务是伴随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而出现的转轨性社会政策;是就业于非国有经济范畴内劳动者的职业档案和各项社会保险劳动事务代理与管理活动的延续。之所以“喜”,是因为中国人力资源基础服务是对传统行政性人事管理方式的一种市场化创新和社会化延续,是中国劳动力市场化、成熟化的标志,是推动中国企业改革、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外部环境变革。 服务领域。当我们聚焦、回顾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时,还需从人力资源基础服务产业入手,揭开整个行业的“面纱”。 何为人力资源基础服务 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是指生产和提供人力资源服务产品的众多经济单位的集合。当企业所需的人力资源管理内容日益细化、技能更加专业、职能越发复杂、成本不断攀升时,对很多企业来说,往往是缺乏相应的管理方法和技术的。在保持低成本的前提下,选择能够帮助企业做出正确判断、战略规划和科学决策的外部专业人力资源服务产品已经成为企业未来人力资源管理的大势所趋。 人力资源基础服务,作为人力资源服务的基础平台和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人力资源市场所提供的中介性服务。它有别于围绕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所提供的咨询类服 长期以来,由劳动人事部门附属的事业型人才交流机构和国有的外事服务单位垄断了中国的人力资源基础服务行业。但随着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人事代理服务需求的增长,更多民营、外资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涌入这个行业。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诸如华信惠悦、翰威特等国外一些著名的人力资源服务公司也纷纷进入中国人力资源服务市场,但由于受到国内政策限制,到21世纪初,外资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的产品和服务仍然局限于人力资源管理服务的中低端领域。 随着2001年10月《人才市场管理规定》的出台,国外人力资源中介机构正式入驻中国市场, 此时中国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已早于金融、电信等服务行业,较早地受到国外资本的冲击,中国本土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洗牌格局。对于中国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来说面临的是市场竞争的巨大挑战,当然这也是一个提升自身服务水平,升级自身服务产品的良机。 两大需求下的三类服务 简单来说,中国人力资源基础服务主要需满足两种需求:一是“策略性”服务需求,即企业有选择地、部分或全部购买人力资源基础性的管理服务,这包括各类人才“用”、“留”手续和服务等。二是“项目性”服务需求,即有针对性地向专业服务机构购买项目或服务,它更多地涉及体系化、流程化的人事基础服务,如以雇员为基础,追溯其从应聘、体检、入职、管理、离职到档案、户口、社保、福利和企业活动的管理。 基于以上两种企业需求,中国人力资源基础服务主要涉及三类服务: 一是人力资源事务性服务,这是最主要的HR 基础服务。即购进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服务来满足企业自身对人 尽管人力资源基础服务行业已成为最有潜力的“朝阳”行业之一,但我们却不能不深思:在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的双重压力下,人力资源基础服务产业将面临怎样的挑战?今天的“朝阳”如何才能成为明天的“辉煌”? 文 / 邓婷 从基础到专业,我们还要走多远 —— 中国人力资源基础服务产业回顾与展望 中国人力资源基础服务是对传统行政性人事管理方式的一种市场化创新和社会化延续,是中国劳动力市场化、成熟化的标志,是推动中国企业改革、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外部环境变革。

基于SpringCloud 微服务系统设计方案

微服务系统设计方案 1.微服务本质 微服务架构从本质上说其实就是分布式架构,与其说是一种新架构,不如说是一种微服务架构风格。 简单来说,微服务架构风格是要开发一种由多个小服务组成的应用。每个服务运行于独立的进程,并且采用轻量级交互。多数情况下是一个HTTP的资源API。这些服务具备独立业务能力并可以通过自动化部署方式独立部署。这种风格使最小化集中管理,从而可以使用多种不同的编程语言和数据存储技术。 对于微服务架构系统,由于其服务粒度小,模块化清晰,因此首先要做的是对系统整体进行功能、服务规划,优先考虑如何在交付过程中,从工程实践出发,组织好代码结构、配置、测试、部署、运维、监控的整个过程,从而有效体现微服务的独立性与可部署性。 本文将从微服务系统的设计阶段、开发阶段、测试阶段、部署阶段进行综合阐述。 理解微服务架构和理念是核心。 2.系统环境

3.微服务架构的挑战 可靠性: 由于采用远程调用的方式,任何一个节点、网络出现问题,都将使得服务调用失败, 随着微服务数量的增多,潜在故障点也将增多。 也就是没有充分的保障机制,则单点故障会大量增加。 运维要求高: 系统监控、高可用性、自动化技术 分布式复杂性: 网络延迟、系统容错、分布式事务 部署依赖性强: 服务依赖、多版本问题 性能(服务间通讯成本高): 无状态性、进程间调用、跨网络调用 数据一致性: 分布式事务管理需要跨越多个节点来保证数据的瞬时一致性,因此比起传统的单体架构的事务,成本要高得多。另外,在分布式系统中,通常会考虑通过数据的最终一致性来解决数据瞬时一致带来的系统不可用。 重复开发: 微服务理念崇尚每个微服务作为一个产品看待,有自己的团队开发,甚至可以有自己完全不同的技术、框架,那么与其他微服务团队的技术共享就产生了矛盾,重复开发的工作即产生了。

微服务框架的设计与实现

微服务框架的设计与实现① 张晶1, 黄小锋2, 李春阳3 1(北京中电普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100192) 2(中国电建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100048) 3(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100031) 摘 要: 相对于传统单块架构, 微服务框架具有技术选型灵活, 独立部署, 按需独立扩展等优点, 更适合当前互联网时代需求. 但微服务架构的使用引入了新的问题, 如服务注册发现、服务容错等. 对微服务框架引入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给出了微服务框架的一种实现方案, 在框架层面解决服务注册发现、服务容错等共性问题, 使业务系统开发人员专注于业务逻辑实现, 简化系统开发的难度, 提高开发效率. 关键词: 微服务框架; 服务注册; 服务发现; 服务容错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Microservice Architecture ZHANG Jing1, HUANG Xiao-Feng2, LI Chun-Yang3 1(Beijing China Pow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100192, China) 2(PowerChina International Group Limited, Beijing 100048, China) 3(State Grid Information & Telecommunication Industry Group Co. Ltd., Beijing 100031, China) Abstract: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single block architecture, microservice architecture has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flexible technology selection, independent deployment, and independent scalability more suitability for the current needs of the internet age, etc. But microservice architecture also introduces new problems such as service registration, service discovery, service fault tolerance.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for problems mentioned above, this paper proposes one implementation of microservice framework, which can solve service registration, service discovery, service fault tolerance and other common problems. Based on this, developers only need to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business functions, so that it can simplify the difficulty of system development and improve development effectiveness. Key words: microservice architecture; service registration; service discover; fault tolerance 传统信息化系统的典型架构是单块架构(Monolithic Architecture), 即将应用程序的所有功能都打包成一个应用, 每个应用是最小的交付和部署单元, 应用部署后运行在同一进程中. 单块架构应用具有IDE友好、易于测试和部署等优势, 但是,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 单块架构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主要表现在维护成本高、持续交付周期长、可伸缩性差等方面[1]. 微服务架构(Microservices)的出现以及在国内外的成功应用, 成为系统架构的一种新选择. 很多大型宝等都已经从传统单块架构迁移到微服务架构[2]. 微服务架构提倡将单块架构的应用划分成一组小的服务, 互联网公司如Twitter、Netflix、Amazon 、eBay、淘服务之间互相协调、互相配合, 为用户提供最终价值. 1 微服务架构 微服务架构是一种架构模式, 采用一组服务的方式来构建一个应用, 服务独立部署在不同的进程中, 不同服务通过一些轻量级交互机制来通信, 例如RPC、HTTP等, 服务可独立扩展伸缩, 每个服务定义了明确的边界, 不同的服务甚至可以采用不同的编程语言来实现, 由独立的团队来维护[3]. 相对于传统的单体应用架构, 微服务架构具有单个服务易于开发、理解和维护; 复杂度可控; 技术选 ①收稿时间:2016-09-18;收到修改稿时间:2016-11-03 [doi: 10.15888/https://www.360docs.net/doc/e414814895.html,ki.csa.005796]

服务业的概念界定和基本分类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自1985年以来实施的三次产业分类标准,第三产业内部又被划分为两大部门和四个层次。两大部门是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四个层次: 一、第三产业与服务业 三次产业是从经济体系的供给角度进行的分类。即三次产业分类的逻辑过程是,下游产业的发展单向地依赖于上游产业,第二产业的发展依赖于第一产业提供的原料,第三产业的发展又依赖于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的产品供应。根据 2003年5月我国新颁布的产业分类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又称为广义服务业。从概念上讲,第三产业是指对消费者提供最终服务和对生产者(包括三个产业的生产者)提供中间服务的部门。具体来讲,根据新标准,第三产业包括: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 服务业是与农业、工业相对应的概念。服务业同农业、制造业的划分,是以经济体系的需求分类为基础的,它同农业、制造业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而不仅仅是单向依赖关系。 长期以来, 我国同时使用“第三产业”和“服务业”两个概念,两者内涵基本相同。在我国,“服务业”是同与国际通用概念一致的称谓,近年来,中央正式文件和政府主管部门也主要使用“服务业”这个概念。

二、市场型服务业与非市场型服务业 市场型服务业指市场机制决定资源配置和价格水平的服务业。包括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体育、娱乐业等。 非市场服务业指政府较大程度地利用行政手段和直接调控措施干预价格水平、市场准入、提供的规模和竞争行为的服务业。非市场型服务业包括垄断性服务行业、事业性服务行业、公共服务行业等。 三、公共服务业与私人服务 公共服务是依托社会公共设施或公共部门、公共资源为居民提供公共物品的服务业。包括基本公共服务、非基本公共服务业。 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或者机构提供的纯公共产品性质的服务。主要包括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社会保障等领域。 非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或机构提供的准公共产品性质的服务。主要包括非义务教育,新闻出版、科研、文化、体育等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城市公共交通运输,基础电信等。 私人服务是受竞争型市场机制约束并由市场参与者提供的产业化服务。主要包括零售和批发,运输,租赁和商务服务,文化休闲,房地产,商业银行,餐饮和旅馆等。 四、公共服务的分类 公共服务从功能方面可以分为三大类: 维护性公共服务,如国家安全、行政管理和国防外交等;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公共服务,如政府为促进经济发展进行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等;社会性公共服务,如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医疗卫生、科技、环保等。 公共服务也可以从性质方面分成三大类:

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

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 建设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为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任务要求,实施工业强基工程,保障产业创新发展和质量品牌提升,完善重点产业技术基础体系,优化资源配置,培育一批具备权威性、基础性、公益性、前瞻性的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制定本办法。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朧。 本办法所称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服务平台),是为工业、通信业和信息化重点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质量可靠性试验验证、标准验证与检测、计量检测、认证认可关键技术、产业信息、知识产权等基础支撑和公共服务的平台。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樅。 服务平台分为试验检测、信息服务两种类型。 试验检测类服务平台的主要功能是开展质量可靠性试验验证、标准验证、计量检测、认证认可、综合分析等基础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制定试验检测方法,建立计量标准器具,构建量传溯源体系,研制相关设备,提供相关服务。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骒東。 信息服务类服务平台的主要功能是研究先进的信息采集工具,构建专题信息库和知识产权资源数据库,提供政策研究、产业运行分析与预测、信息查询、知识产权分析评估和综合运用等服务。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荭钯。 鼓励、支持服务平台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服务,建成一流的知名服务机构。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诒尔肤。 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服务平台的建设管理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中央管理企业集团分别负责对本地区、所属单位服务平台申报进行初审、推荐及相关管理工作。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點鉍杂。服务平台的申报实行自愿申报、择优推荐,服务平台建设应当遵循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应用牵引、动态管理的原则。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卺癩龔。 第二章服务平台申报 服务平台的申报单位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产业技术基础发展政策及相关规定; 自觉接受政府有关部门、企业集团的指导和监督; 具有完善的运行机制; 行业内公信度高、服务面广、具有示范带动作用; 拥有高水平的专业人员队伍; 具备提供试验检测、信息服务所必需的基础设施; 具有领先的科研能力和服务能力。 服务平台申报单位应当具备的具体条件见附件1。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则上每两年组织开展一次服务平台的申报工作。 申报单位经所在地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或有关行业协会推荐申报,中央管理企业经所在企业集团推荐申报,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单位直接向工业和信息化部申报。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镀齐鈞。申报单位依据本办法第九条的申报渠道提交《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申报书》(见附件2)。 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中央管理企业集团应当对申报单位的申报书进行初审、择优推荐,提出审查推荐意见,报送工业和信息化部。鹅娅尽損鹌惨歷茏鴛賴縈诘聾。

基础教育云服务平台解决方案

基础教育云服务平台解决方案 需求差异或资源标准不统一等原因,使用效果也不太理想。 协作教研的现状 团队教研的协同工作受地域限制,开展的难度比较大,特别是偏远中小学教师参加教研活动 难度大,参加高层次培训的可能性小,自我提升的空间受到一定的制约。各区县、学校尚未采用信息化的手段辅助教科研活动的开展,尚未采用网络化的手段辅助跨校的教研互动交流。 学校教学的现状 学生的课业负担普遍较重,学生在校时间较长,缺乏自主利用数字资源的时间。由于缺乏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导致学习资源不足或过度。同学之间互帮互学的协作不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很难得到个性化的指导,过分依赖聘请家教或到校外上补习班。总体上,尚未有优质的网络教学系统可供使用。 家校沟通的现状 家校沟通的主要渠道是每学期一到两次的家长会,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大多是通过 短信通知和家长签字。 家长非常期待能够深入地了解孩子的学业水平、在校表现、个性发展、心理发展等情况,希望和学校形成良性的互动,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平台和手段,使得他们对孩子的成长过程了解得不够广泛、深入。 教育网站建设的现状 教育局系统以及中小学校的网站由于建设的历史原因,通常存在着各级网站孤岛分散建设, 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不同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困难;信息化投入少,信息技术维护人员能力低,网站更新、内容运维情况差;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硬件和网络建设成本高;网站水平 参差不齐且升级困难,网络安全风险很高 基础教育云服务平台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成符合国家规范和课程改革需要的、具有本地化基础教育特色的教学指导与服务系统,注重课程文化建设与教学文化建设,促进基础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形成覆盖本区域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 具体目标是: 1)为教育局提供可以随时查看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单位)的行政管理、教学规划、教学质 量、资产经费、办学绩效和发展趋势,支持区域化、智慧化的行政事务网上办公和信息发布。2)为学校领导提供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管理平台,掌握学校整体运行状况,发现问 题、及时调整、辅助决策、节省行政运行成本,同时提供区域办学经验交流分享的平台。 3)为教师提供高效便捷的办公环境,教学资料和科研成果资源的共建共享环境,与家长实 时互动的沟通渠道,使区域范围内的教师信息化素养、教研能力、教学水平得到全方位的促进和提升。 4)为学生提供丰富、精粹、便利的共享学习资源,可自主学习与泛在学习,通过区域范围 内的师生学习交流互动,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信息化素养、探究能力。 5)为家长提供可以与学校(教育单位)实时沟通,及时获取学生在校情况,学校教育情况 和活动信息的平台,协助学校共同教育学生成长。 6)为社会大众提供政务公开、教育招生、行政审批、咨询投诉等教育信息服务。基础教育 云服务平台解决方案 2. 系统规划框架

微服务规范

微服务规范 概念和定义 (3) 组件与服务 (3) 去中心化和集中架构 (4) 围绕业务功能进行组织 (5) 产品不是项目? (5) 强化终端及弱化通道 (5) 分散治理 (5) 分散数据管理 (6) 基础设施自动化 (6) 容错性设计 (6) 设计改进 (6) 其它 (7) 微服务与SOA (7) 多语言,多选择 (7) 实践标准和强制标准 (7) 原则 (8) Availability:标准的目标 (8) Production-Readiness标准 (8) Stability (8) Reliability (8) Scalability (9) FaultTolerance (9)

Catastrophepreparedness (9) Performance (9) Monitoring (10) Documentation (10) 服务化架构的演进历史 (10) 历史 (10) MVC (10) RPC (10) SOA (11) 微服务架构 (11) 微服务架构的开发原则 (12) 微服务架构的测试原则 (12) 微服务架构的部署原则 (13) 微服务架构的治理原则 (13) 微服务的接口原则 (14) 特征 (14) 服务的业务要素必须唯一并不具有歧义 (14) 服务必须在空间和时间上具有唯一性和稳定性 (14) 服务需要具备多态性 (15) 实践 (15) 微服务的粒度 (15) 微服务系统多大? (15) 微服务规划与设计 (15) 人员角色的变化 (16) 挑战 (16)

问题 (17) “轻量化”解决方案 (17) 安全性问题 (17) 系统间耦合问题 (18) 系统可靠性问题 (18) 全局事务一致性问题 (18) 异构系统问题 (19) 组织需求与架构选择 (19) 微服务是未来吗? (20) 附录 (20) 关于微服务 概念和定义 简单来说,服务的本质就是行为(业务活动)的抽象。 对于SOA,推进结构化信息标准组织(OASIS)和开放团体(OpenGroup)均给出了正式定义。 OASIS将SOA定义为: Aparadigmfororganizingandutilizingdistributedcapabilitiesthatmaybeunderthecon trolofdifferentownershipdomains.Itprovidesauniformmeanstooffer,discover,inter actwithandusecapabilitiestoproducedesiredeffectsconsistentwithmeasurablepreco nditionsandexpectations. OpenGroup将SOA定义为: 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SOA)isanarchitecturalstylethatsupportsservice-or ientation.Service-orientationisawayofthinkingintermsofservicesandservice-base ddevelopmentandtheoutcomesofservices. Aservice: Isalogicalrepresentationofarepeatablebusinessactivitythat

微服务架构介绍

微服务架构介绍

微服务是个说的挺长时间的概念,也是比较成熟的技术体系。像Spring Cloud,甚至提供了微服务所需要的全套框架,包括注册中心(Eureka)、配置中心(Config)、断路器(Hytrix)、API 网关(Zuul) 等组件。微服务体系庞杂,每个组件都能独自成章。 微服务与更早就起来的SOA 是什么关系? 个人觉得如果从概念上来说,微服务和SOA 都是一回事,强调把整个系统,按照多个服务的方式去组合及通信,而不是揉合在一起,但它们的内涵有很大的区别。 SOA 诞生在早期企业级的应用,其业务复杂、技术体系多样,SOA 强调的是各个服务之间,尤其是异构系统、遗留系统之间,建立起一套统一的协议和通信(SOAP),以及寻址服务(UDDI),它的侧重点在集成和兼容;与SOA 同期的另一种概念ESB(企业总线),强调通过一根总线服务,把所有服务串联起来,由ESB 总线来屏蔽各种不同业务系统自身业务/ 语言/ 协议的特殊性,各服务以一种统一的方式,与总线相连,从而降低接入成本。 这两种概念,我感觉在国内没有太发展起来。一是国内的软件起步相对较晚,系统的整体复杂度——多厂商、多语言/ 技术栈、历史遗留系统的问题,还不算突出。而对于公司内部的产品系,又没有必要使用SOA、UDDI 来做复杂的集成。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用户量的迅速爆发,企业自身的产品的微服务化的需求,快速发展起来,而与此同时SOA 这种以XML 为基础的SOAP 协议、以寻址为主要作用的UDDI,不能使用互联网产品的发展——SOAP 的XML 协议内容太多,造成性能明显下降;HTTP 协议的效率不如RPC;UDDI 只有寻址,缺少服务治理等功能。 在此种大背景下,以服务切分+ 服务注册+ 服务治理+ 限流降级+RPC+ 监控等为主要内涵的微服务,就快速发展起来的。国内的阿里巴巴走在前列,以Dubbo 为代表在国内互联网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后来Spring 官方发布Spring Cloud,揉合了一系列自研或其他企业捐赠的开源项目,发布微服务领域的Spring Cloud 产品。各自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而

市场\商人\交易-商法的三个基础性概念

市场\商人\交易:商法的三个基础性概念 在商法基础理论的研究中,市场、商人和交易这三个基础性概念一直是被忽视的概念。市场是交易的场所,同时也是交易关系的综合。现代商法中的商人,更加强调商人的知识素质。商法中的交易则是以市场为依托、以资本增值为目的的自愿性权利转移。商法中的“商”就是市场中的交易,“交易”一词贯穿于市场、商人和商法之中,是商法的核心概念。 标签:市场;商人;交易;商法 在市场交易法律方面,我们对商法的基础性概念缺乏研究。市场、商人和交易这三个概念,是商法赖以存在的基础性概念。其中,“交易”一词最为重要,正是因为存在交易,才会存在市场和商人,正是因为存在交易,才会存在规范交易的法律,也就是商法。 一、市场 社会分工和交换是市场产生的基础,“哪里有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哪里就有市场”。[1]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剩余物品,人们开始利用剩余物品进行交换。“在野蛮时代低级阶段,人们只是直接为了自身的消费而生产,间或发生的交换行为也是个别的,只限于偶然的剩余物”。在这种偶然的交换中,市场逐渐产生了。交换首先是家庭或氏族之间的交换,交换的地点,或者在氏族部落的居住地进行,或者在自然形成的区域的中间地带进行。[2]这可能是萌芽状态的市场。随后,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个人开始参与交换,不仅不同部落的个人之间存在交换关系,而且本部落的个人之间也有了交换关系。个人之间的交换需要一定的场所,原始人将这种交换场地选在自己的集会场地,渐渐形成了“集会集市”。后来,进行交换的“集市”与进行其他活动的“集会”开始分离,形成所谓的“集场”,这种“集场”就是一种初级市场,现代意义的市场,正是从这样的初级市场发展而来的。 市场是一个历史范畴,具有明显的历史性质。市场的本质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有学者根据历史发展的自然线索,将市场形态划分为:“(一)发生在原始社会时期的、处于萌芽之中的、偶然的产品交换,我们把这一市场称为原始市场;(二)以物物交换为主要特征的简单商品交换,我们把这一时期的市场称之为简单商品市场;(三)以一般等价物和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商品交换,其市场形态表现为一般商品市场;(四)以广泛的信用为基础、以发达的商品流通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市场”。 [3]从另外一个方面看,市场早期交换的是产品或商品,后来扩大到劳务和服务,再后来,技术、信息和资本成为了交易对象,市场的范围随历史和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发展。 想要给市场下一个定义非常困难,因为市场有许多层面。在物质技术层面,市场是人类交换商品、配置资源的一种方式;从历史横断面作静态考察,市场是整个商品生产和实现的一个环节和结点;从动态角度看,市场是一个功能逐渐放大的社会资源配置机制和方式;而在社会内容方面,市场是人类交往和利益实现的一种文

基于微服务架构的基础设施设计

基于微服务架构的基础设施设计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传统的单体架构进而解释微服务架构以及分布式环境下四层架构,详细分析了迁移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如服务间通信机制、数据最终一致性等;然后分析了分布式系统核心问题和DevOps基本原则,以此为设计依据提出微服务架构基础设施总体设计,并且对其关键组件如服务注册与发现、持续交付平台、服务网关的实施提出具体方案;最后针对微服务架构基础设施在运维管理中的应用场景进行了探讨,说明了微服务架构设计思想优于单体架构设计思想。 关键词:软件工程;微服务;服务注册与发现;持续交付 中图分类号:TP311.5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3 6970.2016.05.023 本文著录格式:蒋勇.基于微服务架构的基础设施设计卟软件,2016,37(5):93-97 0.引言 理论上任何业务系统如果长期存在的话,随着此系统业务变更、功能增加必然会不断演变,在一个更大的分布式环境中,这种改变尤其明显,那么就需要架构分析设计时更多的考虑系统所处的生态环境建设,这样才能使得整个系统不

断进化。随着虚拟化技术的发展以及docker容器实践逐渐完善,微服务架构的设计思想逐渐浮出水面,形成分布式环境下新的最重要的设计思想。文献对分布式环境下资源及应用平台进行了研究,但对于应用自身依赖的基础设施建设没有讨论。本文将详细探讨如何基于微服务架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设计与分析。 1.从分布式单体架构到微服务架构迁移 1.1分布式单体架构 分布式单体架构指的是在分布式环境下直接部署运行 一个整体开发的应用,由整体应用来提供系统所需的服务,它在技术上通常采用分层实现,大致分为表现层、应用层、数据层,它有天然的优势:它是模块独立无关的,各层之间是技术分离的;它有统一的技术栈和开发标准;它通常在一个进程中运行,模块相互之间协同消耗极小。 但是,在分布式环境下,随着系统功能的增加,系统越来越复杂,单体架构存在一些必然的缺陷:首先,由于整个系统是一个完整整体,必须重复部署多个才能提高系统性能,而往往系统瓶颈仅仅由于其中某一个或几个功能过载产生,这就极大浪费了运行环境资源;其次,由于系统功能的变更和演变,某一个功能的变化可能影响其它功能的正常结果,也带来重新部署和运维管理的复杂性,持续集成变得极为困难;最后,由于整个系统采用统一的技术栈和开发标准,必

服务具有四个基本特征

服务具有四个基本特征

服务具有四个基本特征: 1、无形性。同有形产品不同,服务在很大程度上是无形的和抽象的。 2、差异性。差异性是指服务不像有形产品样有固定的质量标准,具有较大的差异性。 3、不可分离性。该特征是指服务的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同时进行,顾客只有加入到服务的生产过程才能最终消费到服务。 4、可贮存性。由于服务的无形性和不可分离性,使得服务不可能象有形产品一样贮存起来,以备未来销售。 什么是企业竞争环境 企业的竞争环境,是指企业所在行业及其竞争者的参与、竞争程度,它代表了企业市场成本及进入壁垒的高低。 竞争环境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竞争环境的变化不断产生威胁,也不断产生机会。对企业来说,如何检测竞争环境的变化,规避威胁,抓住机会就成为休戚相关的重大问题。目前,在中国加快融入国际经济的背景下,中国企业的竞争环境出现了急剧的变化,行业结构、竞争格局、消费者需求、技术发展等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不确定性增强。任何企业都必须时刻关注环境的变化,才能趋利避害。任何对环境变化的迟钝与疏忽都会对企业造成严重的甚至是决定性的打击。这是催生企业对营销信息管理需求的外部原因。 在任何市场上销售产品,企业都面临着竞争。 市场上从事同类商品生产经营的企业,其竞争者包括现实的竞争者和潜在的竞争者; 同一市场,同类企业数量的多少,构成了竞争强度的不同。 企业调查竞争环境,目的是认识市场状况和市场竞争强度,根据本企业的优势,制订正确的竞争策略。通过竞争环境调查。 了解竞争对手优势,取长补短,扬长避短,与竞争者在目标市场选择,产品档次,价格,服务策略上有所差别,与竞争对手形成良好的互补经营结构。 竞争环境调查,重在认识本企业的市场地位,制订扬长避短的有效策略,取得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竞争环境分析 在制定竞争战略,评估外部环境时,需要回答一个基本问题:企业在选择竞争市场时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本文力图提供解答这一根本问题的途径。 在回答这个问题的同时可能会提出某些其他的有关问题。首先是:企业参与竞争的是什么市场:为了给市场定位,企业必须了解客户的需求,并且使他们明白企业的竞争对象是谁。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目战百胜。 企业参与竞争的是什么市场? 也许没有必要提出这个问题,因为其答案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在这个问题上,一旦出错,将会导致战略上的失误。所以,检查一下企业对市场是否真正了解还是很有价值的。 为了探索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以一家出售珠宝的小小连锁店为例来分析一下。这家商号从事珠宝零售业,因此,它的竞争对手是其他的珠宝零售商,通常它的市场在商业区的珠宝行。然而,如果我们继续对影响珠宝市场的宏观的大环境的趋势进行评估,就会发现竞争来

微服务架构技术规范第一版v终审稿)

微服务架构技术规范第 一版V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微服务架构技术规范(试行稿) 1总则 目前研发中心的后台开发中,基于Java/Spring MVC/Spring Boot框架开发,每个部门引入的支撑组件却各异,缺乏统一性,甚至每个部门都维护着一堆非业务组件,影响开发人员对快速变化业务支持的专注性。这套方案的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及良好的代码风格,可以为公司各类型的应用开发提供统一、通用、而强大的基础架构,完全能支持公司所有后台服务沉淀和演化出一个稳健企业中台。 2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创维数字本部及各分子公司,在使用微服务技术架构进行系统开发时,需遵循此技术规范 3微服务概述 3.1微服务定义 什么是微服务 1.微服务 - 也称为微服务架构 - 是一种架构风格,它将应用程序构建为一组服务 2.高度可维护和可测试 3.松散耦合 4.可独立部署 5.围绕业务能力进行组织。

6.微服务架构支持大型复杂应用程序的持续交付/部署。它还使组织能够发展其技术堆栈。 ChrisRichardson 世界着名软件大师 3.2使用微服务 传统的单体服务,或者模块化不彻底的项目可能存在以下弊端:1.团队职责不清晰 2.构建和部署耗时长 3.全量部署耗时长、影响范围广 4.单体只能按整体横向扩展,无法分模块垂直扩展 5.受技术栈限制,团队成员使用同一框架和语言 6.升级和变革技术框架变得困难 随着软件行业的发展和演变,服务器软件进入了微服务化阶段。对服务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可用性这些维度更加让从业人员关注。而微服务化正是解决这些观注的良好的解决方案。所以微服务化正是软件发展演化的结果。在新的目项目应该微服务化解决方案。微服务化的程度可以具体项目具体场景决定。 4开发规范 4.1基本理念

服务平台建设内容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为实现“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手段现代化”四大目标,大力推进我市“工业强市”战略深入实施,依托XXXXXXX优势资源,有效地为我市XXXXXXX企业提供信息、技术、资金、人才、物流、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服务,为XXXXXXX企业的发展壮大创造良好的公共服务环境,建设覆盖XXXXXXXXXXXXXX、辐射XXXXXXX的XXXXXXX企业服务平台,根据XXXXXXXXXXXXXX企业发展实际,制定以下建设方案。 一、运营原则。 本着贴近、对口、便捷、实效的原则,使服务功能与企业需求密切衔接,为XXXXXXX企业提供多层次、多元化、多方位的服务。运行机制以政府主导、市场化、企业化为主,并充分体现公益性。运营模式基本思路是以XXXXXXX优势资源为依托,在市委、市政府及XXXXXXX管委会的领导支持下,凭借强大的网络信息数据平台,为XXXXXXX产业发展提供共性技术、知识产权、人才交流培训、投融资咨询、品牌形象展示宣传与市场推广、合作洽谈服务,然后通过XXXXXXX管委会和各行业协会号召、引导入园企业共同逐步加入。逐步建成覆盖XXXXXXX、辐射XXXXXXX的XXXXXXX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平台运营服务机构要在政府指导下实行自主经营,自

负盈亏。逐步实现市场化运作。 二、系统建设。 (一)围绕本平台,为切实做好服务工作,计划成立如下子平台: 1.信息管理咨询服务子平台。该平台面向XXXXXXX企业提供网络信息化管理服务,帮助XXXXXXX企业建立与本平台链接的企业网站、远程网络办公系统(OA协同或ERP办公系统)、远程数字监控报警系统,实现在不同创业阶段的财务处理、报表分析、采购管理、仓存管理、在线订货、销售管理、应收应付、客户管理等在线管理应用;建立专家库和在线咨询交流服务,为XXXXXXX企业提供产业政策、战略管理、IT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商业分析、融资上市等管理咨询服务,有效提升XXXXXXX企业管理水平。强调"全程商务,轻松管理",打通企业内部管理和外部商务管理流程,将有限的能力扩展到具有无限能量的互联网信息平台上,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更便捷,市场响应更快速,管理效率更上一层楼。该子平台建成后,可以为我市所有XXXXXXX 企业提供在线或线下的各类管理咨询服务。 2.招商服务子平台.根据我市产业发展需求,建立招商引资项目数据库,依托强大的网络传播资源,加强与XXXXXXX 的合作交流,通过网上招商平台,介绍、展示我市良好的投资环境、及时全面地面向社会公布招商引资信息,优惠政策,

老旧小区基础性物业服务项目公开招投标书范本

附件: 铜官区官塘社区老旧小区基础性物业服务项目采购需求 一、采购人提出的服务需求 (一)服务内容: 、官塘社区除新苑-区以外的老旧住宅小区清扫保洁服务; 、官塘社区除新苑-区以外支次道路的清扫保洁及垃圾收运服务; 、官塘社区除新苑-区以外老旧住宅小区、支次道路的“牛皮癣”清理; 、官塘社区公厕(个)的日常清扫保洁、水电费支出及维修维护(含管网)日常清扫保洁、水电费支出及维修维护(含管网); 、官塘社区除新苑-区以外老旧住宅小区、支次道路范围内商户出店经营行为规劝、制止和流动摊贩疏导; 、官塘社区除新苑-区以外老旧住宅小区、支次道路范围内对生活、建筑垃圾污染路面或偷倒建筑装修垃圾现象进行规劝、制止、清理清运并及时报告城管执法部门进行查处等; 、完成临时性、阶段性、重大时机及创建检查等各种突击性工作任务。 、对突发性事件的应急预案做到定期和不定期演练,以便应对突发性事件。 以上服务内容原有清扫保洁人员人、公厕看护人员人,按需配置(以上均不含管理人员),原则上不得低于原有职数的%(保洁员人、公厕看护人员人)具体服务范围为:支次道路要求清扫保洁至人行道外侧米范围内(有网点的至门面房前屋檐、有围墙的至两侧围墙墙根、有绿化的至绿化带外侧);标内企事业单位的垃圾清运。老旧住宅小区要求清扫保洁服务所有公共区域(含楼道、扶手、栏杆、指示牌、宣传栏、道路、绿地、广场、公共停车场、明沟等)全覆盖。 (二)整体要求 投标人应具备健全的日常保洁制度、管理制度、应急处理制度、自查自检制度及完善的管理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 清洁工人员工资(含绩效考核)、福利费、法定节假日加班费不得低于铜陵市环卫工人统一规定水平,节假日人员人数要求不得低于日常工作人数。公厕看护人员工资不得低于铜陵市最低工资标准。

中小学智慧校园基础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中小学智慧校园基础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1.1.1 信息和权限管理 1.1.1.1 内容介绍 对不同系统、不同应用的角色和权限进行集中管理,多级分配,管理维护学生、家长、教师、管理等等相关信息,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并作为统一的标准数据输出源;主要管理人员、组织结构上的基础信息。 1.1.1.2 功能介绍 a、可自定义设置学校部门组织架构 b、可自定义添加、删除相关部门组织人员

c、可对系统总目录进行管理,能选择显示或隐藏部分目录 d、可根据用户角色,如教师、学生、教务员等进行权限分 配和增减相关人员

e、支持对所有用户的权限查询。 1.1.2 统一认证中心 为门户服务平台、各类业务应用系统提供统一的身份认证服务,用户只要一套用户名和口令即可访问智慧校园提供的所有信息化服务,有效避免各系统对用户认证体系的分散重复建设,而且,集中式的身份认证体系,提高了校园应用系统的安全性。

1.身份数据同步 实现用户认证中心的身份数据与校务管理平台中的教师信息、学生信息等权威身份数据源自动保持同步,支持用户初始口令按规则自动生成。 2.身份数据管理 批量新增、修改、删除用户身份信息,或导入、导出用户身份信息,并支持对导入的数据进行校验和审核。 3.用户状态维护 即对用户身份进行冻结、解冻、密码重置等操作。 4.用户行为跟踪 即采集用户登录和访问系统的操作行为,如:使用时间跨度、使用时间段、使用频度、访问系统内容等日志信息,并基于这些数据提供用户行为分析功能。 5.用户自助服务 即面向用户提供账号信息和密码信息的维护需求,同时用户还可以查询到自己的账号的使用信息和维护信息,并可以通过特定机制找回密码。 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示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