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服务应用入门介绍
微服务的原理和应用
微服务的原理和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微服务架构来解决传统单体应用的瓶颈问题。
所谓微服务架构,就是将一个大型系统拆分为多个小型的、自治的、可独立部署的服务,各个服务之间通过轻量级的通讯机制进行互相协作。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微服务的原理和应用。
一、微服务的原理微服务架构的设计原则是最小化耦合和最大化内聚,从而让服务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松散、简洁。
这样做有利于通过快速迭代的方式对应用进行演进和维护,同样也有利于让每个团队专注于开发各自的功能以及提供各自的服务,从而大幅度增加整体的可维护性和可伸缩性。
具体来说,微服务的服务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单一职责原则每个服务的业务逻辑都应该实现单一职责,也就是说它只关注某一明确的功能点。
这种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减少代码耦合和逻辑复杂度,提高代码的清晰度和可读性。
2. 自治性每个服务都应该是相互独立的、有自己的数据存储和运行环境,并能够自主地管理自己的部署、操作和监控等内容。
这样做可以减少服务间的依赖,提高服务的健壮性和稳定性。
3. 轻量化微服务通常采用轻量级的方式进行通讯,如基于REST的HTTP协议、异步的消息队列、WebSocket等等。
这些技术都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网络负载,降低服务的调用开销。
4. 容错性由于微服务是分布式系统,因此在设计时应考虑容错性。
可以通过服务注册中心、熔断器、限流器等技术来实现服务的容错与负载均衡。
二、微服务的应用微服务架构应用非常广泛,下面我们将以几个实际案例进行解析。
1. NetflixNetflix 是一家全球化的视频流媒体公司,其巨大的流量规模要求其面对挑战,像像快速切换,服务不可用等等。
面对这些问题,Netflix 在自己的服务架构上做了很多改进,采用了微服务架构的理念来应对这些瓶颈。
他们将系统拆分为数百个小型服务,每个服务独立管理,通过 HTTP 和 REST API 通信。
2. 微信由于微信用户量的暴涨,而单一的聊天服务器已经无法满足用户需求。
微服务简介ppt课件
5. 什么样的项目适合微服务
微服务可以按照业务功能本身的独立性来划分,如果系统提供的业务是非常底层的,如: 操作系统内核、存储系统、网络系统、数据库系统等等,这类系统都偏底层,功能和功能 之间有着紧密的配合关系,如果强制拆分为较小的服务单元,会让集成工作量急剧上升, 并且这种人为的切割无法带来业务上的真正的隔离,所以无法做到独立部署和运行,也就 不适合做成微服务了。
2. 微服务的目的是有效的拆分应用,实现敏捷开发和部署 。
3. 微服务提倡的理念团队间应该是 INTER-OPERATE, NOT INTEGRATE 。INTER-OPERATE是定 义好系统的边界和接口,在一个团队内全栈,让团队自治,原因就是因为如果团队按 照这样的方式组建,将沟通的成本维持在系统内部,每个子系统就会更加内聚,彼此 的依赖耦合能变弱,跨系统的沟通成本也就能降低
7.3 缺点 运维要求较高 • 对于单体架构来讲,我们只需要维护好这一个项目就可以了,但是对于微服务架构来讲,
由于项目是由多个微服务构成的,每个模块出现问题都会造成整个项目运行出现异常,想 要知道是哪个模块造成的问题往往是不容易的,因为我们无法一步一步通过DEBUG的方式 来跟踪,这就对运维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分布式的复杂性 • 对于单体架构来讲,我们可以不使用分布式,但是对于微服务架构来说,分布式几乎是必 会用的技术,由于分布式本身的复杂性,导致微服务架构也变得复杂起来 接口调整成本高 • 比如,用户微服务是要被订单微服务和电影微服务所调用的,一旦用户微服务的接口发生 大的变动,那么所有依赖它的微服务都要做相应的调整,由于微服务可能非常多,那么调 整接口所造成的成本将会明显提高 重复劳动 • 对于单体架构来讲,如果某段业务被多个模块所共同使用,我们便可以抽象成一个工具类, 被所有模块直接调用,但是微服务却无法这样做,因为这个微服务的工具类是不能被其它 微服务所直接调用的,从而我们便不得不在每个微服务上都建这么一个工具类,从而导致 代码的重复。
微服务知识点总汇
微服务知识点总汇微服务是一种软件架构风格,将一个大型的应用程序拆分成一组小型的、相互独立的服务。
每个服务都运行在自己的进程中,并使用轻量级的通信机制来进行交互。
微服务架构的目标是通过解耦服务,提高灵活性、可伸缩性和可维护性。
本文将总结微服务的关键知识点,包括微服务的定义、优势、组件、通信方式、数据管理、容错处理等。
一、微服务的定义微服务是一种将应用程序拆分成一组小型、相互独立的服务的软件架构风格。
每个服务都有自己的数据库,并通过轻量级的通信机制进行交互。
微服务架构的核心原则是单一职责,即每个服务只负责一项特定的业务功能。
通过拆分应用程序,可以将开发、测试和部署过程分解为更小的任务,从而提高开发效率和系统的可维护性。
二、微服务的优势1. 独立性:微服务架构允许每个服务独立开发、测试和部署,不会影响其他服务的运行。
2. 可伸缩性:由于每个服务都是相互独立的,可以根据需求单独扩展某个服务,而无需扩展整个应用程序。
3. 灵活性:微服务架构可以根据需求灵活添加、删除或更新某个服务,而无需改变整个应用程序。
4. 可维护性:每个服务都是独立的,可以单独进行维护和升级,降低了对整个应用程序的影响。
5. 技术多样性:由于每个服务都可以独立选择技术栈,微服务架构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的技术需求。
三、微服务的组件1. 服务注册与发现:微服务架构中的服务需要注册到服务注册中心,并通过服务发现机制来查找其他服务的地址和端口。
2. 负载均衡:为了处理大量的请求,微服务架构通常使用负载均衡器来将请求分发到不同的服务实例上,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3. 熔断器:为了避免由于某个服务故障导致整个系统崩溃,微服务架构中常常使用熔断器来对故障进行隔离和降级处理。
4. API 网关:为了简化客户端与多个服务之间的通信,微服务架构通常使用 API 网关来提供统一的入口和对外的 API 接口。
四、微服务的通信方式1. 同步通信:微服务架构中的服务可以通过同步方式进行通信,即发送请求并等待响应。
微服务基本定义及应用
第三,微服务架构模式是每个微服务独立的部署。开发者不再需要协调其它服务部署对本服务的影响。这种改变可以加快部署速度。UI团队可以采用AB测试,快速的部署变化。微服务架构模式使得持续化部署成为可能。
最后,微服务架构模式使得每个服务独立扩展。你可以根据每个服务的规模来部署满足需求的规模。甚至于,你可以使用更适合于服务资源需求的硬件。比如,你可以在EC2 Compute Optimized instances上部署CPU敏感的服务,而在EC2 memory-optimized instances上部署内存数据库。
每个业务逻辑都被分解为一个微服务,微服务之间通过REST API通信。一些微服务也会向终端用户或客户端开发API接口。但通常情况下,这些客户端并不能直接访问后台微服务,而是通过API Gateway来传递请求。API Gateway一般负责服务路由、负载均衡、缓存、访问控制和鉴权等任务。
微服务架构有很多重要的优点。首先,它解决了复杂性问题。它将单体应用分解为一组服务。虽然功能总量不变,但应用程序已被分解为可管理的模块或服务。这些服务定义了明确的RPC或消息驱动的API边界。微服务架构强化了应用模块化的水平,而这通过单体代码库很难实现。因此,微服务开发的速度要快很多,更容易理解和维护。
服务架构模式有很多好处。首先,通过分解巨大单体式应用为多个服务方法解决了复杂性问题。在功能不变的情况下,应用被分解为多个可管理的分支或服务。每个服务都有一个用RPC-或者消息驱动API定义清楚的边界。微服务架构模式给采用单体式编码方式很难实现的功能提供了模块化的解决方案,由此,单个服务很容易开发、理解和维护。
微服务的基础知识介绍
微服务的基础知识介绍微服务是一种软件架构风格,将一个应用程序拆分为一组小型、自治的服务,每个服务都运行在自己的进程中,并使用轻量级通信机制相互沟通。
微服务架构的核心理念是将复杂的单体应用拆分为更小的、独立的组件,以实现更高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1.微服务的优势微服务架构具有许多优势,包括:-独立部署:由于每个服务都是独立的,可以单独部署和升级,而不影响整个应用程序。
-弹性可扩展性:由于每个服务都在自己的进程中运行,可以根据需求独立扩展一些服务,而不需要整体扩展。
-技术栈灵活性:每个服务可以使用不同的编程语言、框架和技术栈来满足特定的需求。
-简化开发和维护:每个服务都相对较小,易于开发、测试和维护。
-团队自治性:每个服务都有自己的团队负责,可以独立做出决策,提高开发效率。
-容错性:由于每个服务都是独立的,一个服务的故障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稳定性。
2.微服务的特点微服务架构有以下几个典型的特点:-服务拆分:将应用程序拆分为一组小型、自治的服务,每个服务只关注自己的业务逻辑。
-独立性:每个服务可以独立部署、扩展和升级,不依赖于其他服务的状态。
- 通信机制:不同服务之间通过轻量级的通信机制进行交互,如使用RESTful API或消息队列。
-数据管理:每个服务只关注自己的数据存储和持久化,可以选择适合自身需求的数据库。
-弹性设计:每个服务可以根据需求独立扩展,以应对不同的流量和负载情况。
-自动化运维:使用自动化工具和技术来管理和监控微服务,如自动部署、日志和性能监控等。
3.微服务的架构模式微服务架构可以采用多种架构模式来实现,包括:- 基于RESTful API的微服务:每个服务使用RESTful API与其他服务通信,通过HTTP协议进行数据交互。
-基于消息队列的微服务:每个服务通过消息队列发送和接收消息,实现异步通信和解耦。
-基于事件驱动的微服务:服务之间通过发布和订阅事件的方式进行通信,实现解耦和松耦合。
技术总结:初识微服务
技术总结:初识微服务1.微服务简介⏹简介微服务架构是一种架构模式,提倡将单一应用划分成一组小的服务,服务之间相互系协调、相互配合,为用户提供最终价值。
每个服务运行在独立的进程中,服务与服务之间采用轻量级的通信机制。
核心是将复杂的应用划分成小颗粒度、轻量化的自治服务,并围绕服务开展服务的开发和服务的治理,实现云化软件的一种架构模式。
⏹特点小:根据业务分析和建模,将复杂的业务逻辑剥离成小而专一、耦合度低并且高度自治的服务独:微服务是独立的,主要指开发、测试和部署升级的过程独立轻:服务之间交互以轻量级的通信机制松:松耦合的架构模式,相互之间没有部署的顺序和依赖⏹划分云化软件系统服务能力分析:基于满足服务消费者社交的服务API定义,决定了云化软件的对外服务能力,由客户或者消费者决定。
云化软件系统的部署架构分析:主要采用分布式架构,控制逻辑单元、管理逻辑单元、代理逻辑单元。
在微服务架构模式下,微服务之间是相互隔离的,不共享数据库,通过API进行消息交互。
云化软件系统的软件组件分析:分析单个微服务运行所包含的组件、数据库、消息通信组件,拆分时保证软件组件的完整性。
云化软件系统的逻辑分层分析:软件逻辑平面,有数据面、控制面和管理面。
微服务负载均衡选型分析:业界一般采用Haproxy或者Nginx + LVS演进单块服务的服务化调整服务到微服务的调整全软件系统的为服务化2.微服务的开发框架:微服务是一个独立完整的服务化实体单元,实践中通过提供统一的微服务开发框架,来实现业务要求。
微服务开发框架包含:微服务注册、发现、代码框架模板、日志、监控、告警、安装部署升级、测试、HA、负载均衡、消息队列、缓存、关系型数据库访问等。
《微服务入门》课件
Docker容器化技术可以快速部署应用程序,并且 每个容器都是独立的、可移植的、易于管理的。
适用场景
适用于快速部署和运行微服务,以及需要快速迭 代和部署的应用程序。
Kubernetes与容器编排
概述
Kubernetes是一种容器编排系统 ,可以自动化容器的部署、扩展 、管理和升级等操作。
功能
Kubernetes提供了自动容器的部 署、自动容器的伸缩、自动容器 的故障恢复等功能。
核心组件
02
包括服务发现(Eureka)、配置管理(Spring Cloud Config
)、断路器(Hystrix)、路由(Zuul)等。
适用场景
03
适用于构建复杂的分布式系统,尤其适用于快速迭代和快速部
署的需求。
Docker与容器化
概述
Docker是一种容器化技术,通过容器化可以快速 部署和运行应用程序。
《微服务入门》 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微服务概述 • 微服务架构设计 • 微服务开发技术 • 微服务部署与运维 • 微服务案例与实践 • 总结与展望
01
CATALOGUE
微服务概述
微服务的定义
微服务是一种软件架构风格,它将应 用程序拆分成一系列小的、独立的服 务,每个服务都运行在独立的进程中 ,并使用轻量级通信协议进行通信。
04
CATALOGUE
微服务部署与运维
持续集成与部署
持续集成
通过自动化工具定期构建、测试和合并代码,确保代码质量。
持续部署
自动化部署微服务到生产环境,减少手动干预和错误。
容器化技术
使用Docker等容器技术,实现微服务的快速部署和管理。
微服务入门二:SpringCloud(版本HoxtonSR6)
微服务⼊门⼆:SpringCloud(版本HoxtonSR6)⼀、什么是SpringCloud1、官⽅定义1)官⽅定义:springcloud为开发⼈员提供了在分布式系统中快速构建⼀些通⽤模式的⼯具(例如配置管理、服务发现、断路器、智能路由、微代理、控制总线)。
分布式系统的协调导致了锅炉板模式,使⽤springcloud开发⼈员可以快速地建⽴实现这些模式的服务和应⽤程序。
2)springcloud是⼀个含概多个⼦项⽬的开发⼯具集,集合了众多的开源框架,他利⽤了spring boot开发的便利性实现了很多功能,如服务注册,服务注册发现,负载均衡等,springcloud在整合过程中主要是针对Netflix开源组件的封装,springcloud的出现真正的简化了分布式架构的开发。
netflix是美国的⼀个在线视频⽹站,微服务业的翘楚,他是公认的⼤规模⽣产级微服务的杰出实践者,netflix的开源组件已经在他⼤规模分布式微服务环境中经过多年的⽣产实战验证,因此springcloud中很多组件都是基于netflix组件的封装。
2、核⼼架构及其组件1)核⼼组件说明eureka/consul/nacos(alibaba):服务注册中⼼组件rabbion 、openfeign:服务负载均衡和服务调⽤组件hystrix 、hystrix dashboard:服务断路器和服务监控组件zuul/gateway:服务⽹关组件config:统⼀配置中⼼组件bus:消息总线组件3、环境搭建1)版本命名springcloud是⼀个由众多独⽴⼦项⽬组成的⼤型综合项⽬,原则每个⼦项⽬有不同的发布节奏,都维护⾃⼰发布版本号。
为了更好的管理springcloud的版本,通过⼀个资源清单BOM(bill of materials),为了避免与⼦项⽬的发布好混淆,所以没有采⽤版本号的⽅式,⽽是通过命名的⽅式。
这些名字是按字母顺序排列的。
了解什么是微服务,微服务的应用场景
了解什么是微服务,微服务的应⽤场景了解什么是微服务参考:⼀)、原有单体服务的弊端场景演⽰:需求:⼩明和⼩⽪⼀起创业做⽹上超市的故事功能:⽹站⽤户注册、登录功能商品展⽰下单管理后台⽤户管理商品管理订单管理⼆)、业务拓展:1. ⽹站系统增加促销活动功能2. 增加移动设备:微信⼩程序,移动App(移动设备的功能和⽹站的功能相同),3. 在后台系统添加促销管理和数据分析4. 四个系统共⽤⼀个数据库业务扩展后架构出现的弊端;1.⽹站和移动端应⽤有很多相同业务逻辑的重复代码2.数据有时候通过数据库共享,有时候通过接⼝调⽤传输。
接⼝调⽤关系杂乱3.数据库表结构被多个应⽤依赖,⽆法重构和优化4.所有应⽤都在⼀个数据库上操作,数据库性能急剧下降5.开发、测试、部署、维护愈发困难, 即使只改动⼀个⼩功能,也需要整个应⽤⼀起发布 ,三)、微服务的特点:抽象:抽象出公⽤的业务能⼒,做成⼏个公共服务解决了各应⽤间数据库的共⽤问题:⼀个服务对应⼀个数据库数据库拆分产⽣的问题和挑战:跨库级联的需求四)、⽇志排查原有单体系统的⽇志排查:查看⽇志,研究错误信息和调⽤堆栈在微服务架构中,⼀个服务故障可能会产⽣雪崩效⽤,导致整个系统故障五)、微服务的弊端1.微服务架构整个应⽤分散成多个服务,定位故障点⾮常困难2.稳定性下降,⼀个服务出现故障,可能导致整个系统挂掉3.服务数量⾮常多,部署、管理的⼯作量很⼤4.如何保证各个服务在持续开发的情况下仍然保持协同合作5.原本单个程序的测试变为服务间调⽤的测试。
测试变得更加复杂六)、如何进⾏故障处理:减少错误:事前监控,事后分析降低影响:容错,服务降级建⽴完善的监控体系微服务架构中组件繁多 ,各个组件所需要监控的指标不同 ,做⼀个⼤⽽全的监控系统来监控各个组件是不⼤现实的例如:Redis缓存监控的指标有占⽤内存值,⽹络流量,数据库监控连接数,磁盘空间,业务服务监控并发数,响应延迟、错误率等如何实现监控:1.各个组件提供报告⾃⼰当前状态的接⼝(metrics接⼝)2.接⼝输出的数据格式⼀致3.部署⼀个指标采集器组件,定时从这些接⼝获取并保持组件状态,提供查询服务4.需要⼀个UI ,从指标采集器查询各项指标,绘制监控界⾯或根据阈值发出告警。
微服务基本定义及应用
微服务基本定义及应用微服务是一种软件架构风格,其将应用程序解耦为一组小型、自治的服务,每个服务围绕一项特定的业务功能构建。
这些服务可以独立部署、扩展和管理,彼此通过API进行通信。
微服务架构的目标是将复杂的单体应用程序拆分为一组更小、更可管理的服务,以便更好地满足业务需求。
微服务的核心原则之一是单一责任原则,即每个服务只负责一项特定的业务功能。
这使得每个服务可以专注于解决特定的问题,并且可以独立开发、测试、部署和扩展。
此外,由于服务间的解耦,团队可以使用不同的技术栈和编程语言来开发每个服务,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和技术要求。
微服务架构在应用程序开发和运维中有许多优点。
首先,它提供了高度的灵活性和可伸缩性。
由于每个服务都是独立的,它们可以独立部署和扩展,从而更好地满足可变的业务需求。
此外,由于每个服务都是自治的,团队可以独立开发和测试每个服务,从而提高开发效率和质量。
其次,微服务架构可以实现更好的可维护性和可测试性。
由于每个服务都相对较小且功能单一,因此更容易理解和维护。
此外,由于服务之间的解耦,开发人员可以更容易地编写针对每个服务的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以验证其功能和交互。
另外,微服务架构还有助于实现团队的自治性和快速迭代。
由于每个服务都可以由一个小团队独立开发和维护,因此团队可以更自主地做出决策,并且更快地推出新功能和修复错误。
微服务架构适用于许多不同的应用场景。
首先,它适用于大型、复杂的应用程序,因为它有助于将其拆分为更易于管理的部分。
此外,它也适用于需要快速迭代和部署的应用程序,因为每个服务都可以独立地开发、测试和部署。
另外,微服务架构也适用于跨多个团队开发和维护的应用程序,因为它可以实现团队的自治性和解耦。
此外,它还适用于需求频繁变化的应用程序,因为每个服务都可以独立地进行开发和修改,从而更好地适应变化的需求。
然而,微服务架构也有一些挑战和注意事项。
首先,由于服务之间的通信需要通过API进行,因此在保证性能和可靠性方面需要特别关注。
微服务基础知识
微服务基础知识
微服务是一种架构风格,它将应用程序拆分成一组小型、独立的服务。
这些服务可以独立部署、扩展和维护,从而实现高效的开发和运维。
微服务的基础知识包括以下内容:
1. 服务可独立部署:微服务将应用程序拆分成一组小型服务,每个服务都可以独立部署。
这样可以快速部署、升级和回滚服务,减少了因版本冲突导致的故障。
2. 服务间使用轻量级通信:微服务之间使用轻量级通信,比如RESTful API、消息队列等。
这样可以减少服务之间的依赖关系,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3. 服务可独立扩展:微服务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独立扩展,可以根据具体的业务需求对服务进行扩展。
这样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4. 服务可独立维护:微服务可以独立维护,每个服务都有自己的代码库和团队。
这样可以提高开发效率和服务质量。
5. 服务可独立替换:微服务可以独立替换,如果一个服务出现问题,可以立即替换为另一个服务。
这样可以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总之,微服务的基础知识包括服务的独立部署、轻量级通信、独立扩展、独立维护和独立替换。
这些特点使得微服务架构非常适合构建大型、复杂的分布式系统。
微服务应用开发指南
微服务应用开发指南微服务是一种使用独立的组件构建应用程序的软件架构模式。
它通过将应用程序拆分成小型、松耦合的服务来提供更灵活、可扩展和可维护的系统。
微服务架构将应用程序划分为多个服务,每个服务都具有自己的代码库、数据存储和独立的部署流程。
在开发微服务应用程序时,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指南和最佳实践。
1.单一职责原则:每个微服务应该具有明确的单一职责,只关注一个特定的业务功能。
这样可以使服务更加可维护,更易于测试和部署。
2. API设计:定义清晰的API接口,以确保不同的服务之间可以进行有效的通信。
可以使用RESTful风格的API进行通信,或者使用消息传递机制(如消息队列)。
3.数据管理:每个微服务应该有自己的独立数据存储,这可以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靠性。
可以使用不同的数据库或数据存储技术,如关系型数据库、NoSQL数据库或分布式存储。
4.通信机制:不同的微服务之间需要进行有效的通信。
可以使用HTTP、RPC(远程过程调用)、消息队列等通信机制。
选择适当的通信机制可以提高性能和可靠性。
5. 部署和自动化:每个微服务都应该有自己独立的部署过程,可以使用容器化技术(如Docker)来实现。
自动化部署流程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6.可靠性和容错性:微服务应该具有高可靠性和容错性,在一个服务宕机时能够保证系统的运行不受影响。
可以使用负载均衡、故障转移和容错机制来实现。
7. 监控和日志:为每个微服务添加适当的监控和日志记录,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可以使用监控工具(如Prometheus)和日志收集工具(如ELK Stack)来帮助监控和分析系统。
8.安全性:确保微服务之间的通信是安全的,使用适当的加密和身份验证机制。
可以使用API网关来控制和保护服务的访问。
9.代码复用和组件化:将常用的功能封装成可复用的组件,以避免重复开发。
可以使用共享库、模块或微服务模板来实现代码复用和组件化。
10.文档和测试:为每个微服务编写清晰的文档并进行充分的测试。
微服务架构入门与实践指南
微服务架构入门与实践指南引言:微服务架构是一种将软件应用划分为一组小型、独立的服务的方法,这些服务之间通过轻量级通信机制进行互相协作。
与传统的单体架构相比,微服务架构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本文将介绍微服务架构的基本概念、优势和实践指南。
一、微服务架构的基本概念1.1 什么是微服务架构?微服务架构是一种将复杂的软件系统拆分成一组小型、独立部署的服务的架构风格。
每个服务都能独立运行并通过明确定义的接口进行通信。
1.2 微服务架构的核心原则- 单一职责原则:每个服务应该专注于完成单一的任务或功能。
- 健壮性原则:每个服务应该是可独立部署、可容错和可恢复的。
- 通信机制:服务之间通过轻量级通信机制进行通信,例如HTTP、消息队列等。
1.3 微服务架构的关键组件- 服务注册与发现:使用服务注册与发现工具来维护服务的可用性和位置信息。
- 负载均衡:通过负载均衡工具将请求分发给不同的服务实例,提高系统的吞吐量和可靠性。
- API网关:为外部客户端提供一个单一的入口点,统一管理和保护微服务的接口。
二、微服务架构的优势2.1 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微服务架构允许团队根据需要独立开发、部署和扩展各个服务。
这使得应用能够更快地适应变化,并且可以根据需求动态地调整每个服务的资源。
2.2 可维护性和可测试性由于每个服务都是独立的,团队可以更容易地维护和测试每个服务。
这种解耦降低了系统的复杂性,使得团队能够更快地进行功能更新和修复漏洞。
2.3 技术栈灵活性微服务架构使得团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技术栈和工具。
每个服务都可以使用最适合其功能需求的技术,而不会受到整个系统的约束。
三、微服务架构实践指南3.1 拆分逻辑边界将系统按照业务功能拆分成多个微服务。
每个服务应该负责完成单一的任务或功能,遵循单一职责原则。
3.2 明确定义接口每个服务应该定义明确的接口,并使用标准协议进行通信。
这样可以降低服务之间的耦合,并允许团队独立开发和部署服务。
微服务系列(一)--微服务概述
微服务系列(⼀)--微服务概述前⾔说起微服务框架相信⼤家都不陌⽣了,概念也就不赘述了,简单的说,就是把以前的单体服务拆分成多个服务,减轻每个服务的压⼒,增加服务的灵活性。
今天开始,我们⼀起来进⾏微服务系列的学习,本系列不会具体的⼀步⼀步的操作演⽰,⽽是会更多的把经历放在各个组件的原理层⾯来学习。
本系列会已⽹上最常见的⼀个例⼦为切⼊点,就是订单-仓储-⽀付-积分等⼏个服务之间的关系展开微服务的学习。
本⽂是该系列的第⼀篇⽂章,主要会概述⼀些我服务相关的概念及组件,不会讲解底层原理及源码,原理及源码会在后续的章节中详细讲解说明。
注册中⼼⾸先试想这样⼀个情况,我们有⼀个电商平台,⽤户下订单,我们的后台服务需要做哪些操作:1. 调⽤订单服务下订单;2. 订单服务调⽤⽀付服务形成⽀付订单;3. 订单服务调⽤库存服务,库存减掉相应的数量(更实际的应⽤可能是库存锁定⼀定数量,待⽀付成功后或者形成物流后再真正的减掉库存,这⾥不对这样的业务做详细的讨论);4. 订单服务调⽤积分服务,为⽤户增加积分;这⾥⾯订单服务形成了订单,并且需要调⽤其他的多个服务,那么订单服务怎么知道要调⽤的服务的地址是什么呢?如果没做过微服务的同学第⼀个反应可能就是把其他服务的地址写到订单服务的配置⽂件中,使⽤时直接从配置⽂件中读取。
从程序实现的⾓度来说,这个思路没问题,完全可以实现,但是试想⼀下,这⾥只提到了三个其他的服务,以后多了的情况呢,10个呢?30个呢... ... 以后某⼀个服务更换服务器了呢,是不是所有调⽤他的服务都需要修改配置⽂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注册中⼼就出现了,当我们启动服务时,会把服务的IP端⼝(不仅仅这两个)写⼊注册表,这样以后需要调⽤其他服务时,直接到注册表中查找就可以了,⼤致的流程如下图所⽰:注册中⼼的常⽤组件有哪些?1. Zookeeper;2. Eureka;3. Consul;4. Nacos;现在订单服务已经知道怎么找到⽀付服务、仓储服务、积分服务了,那么订单服务应该如何调⽤这⼏个服务呢,在远古时期,我们调⽤服务可能会在底层写很多的代码,到了Spring流⾏起来之后,框架为我们提供了⼀些组件来帮助我们完成底层的代码的编写⼯作,让我们可以把注意⼒从底层编码上转移出来,常见的服务间调⽤的⽅式有RestTemplate、Fegin、openFegin。
微服务基础知识
优点:
1 抽取公共的功能为服务,提高开发效率。 2 对不同的服务进行集群化部署解决系统压力。 3 基于ESB或Dubbo减少系统耦合。 缺点:
1 抽取服务的粒度较大。 2 服务提供方和调用方接口耦合度较高。 1.5 微服务架构
优点:
1 通过服务的原子化拆分,以及微服务的独立打包、部署和升级,小团队的交付周期将会缩短,运维成本也将大幅度下降。
2 微服务遵循单一原则。微服务之间采用RESTful等轻不利于系统维护。
2 分布式系统开发的技术成本高(容错、分布式事务等)。
1.6 SOA和微服务的关系
SOA:面向服务的架构,是一种设计方法,其中包含多个服务,服务和服务之间通过相互依赖最终提供一系列的功能。一个服务通常以独立的形式存在于操作系统的进程之中。各个服务之间通过网络调
当你一个数据项只在一个节点中保存,那么分区出现后,和这个节点不连通的部分就访问不到这个数据了。这时分区就是无法容忍的。
提高分区容忍性的办法就是一个数据项复制到多个节点上,那么出现分区之后,这一数据项就可能分布到各个区里。容忍性就提高了。
然而,要把数据复制到多个节点,就会带来一致性的问题,就是多个节点上面的数据可能是不一致的。要保证一致,每次写操作就都要等待全部节点写成功,而这等待又会带来可用性的问题。
总是松耦合
公司架构 任何类型
小型,专注于功能交叉团队
管理
着重中央管理
着重分散管理
目功标能 确保应用S能O够A交互操作 执行新功能、微快服速务拓展开发团队
2 分布式核心知识 2.1 分布式的远程调用 RESTful。 RPC。 2.2 分布式中的CAP原理 现如今,对于大多数大型互联网应用,分布式系统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分布式系统最大的难点,就是各个节点的状态如何同步。CAP定理是这方面的基本定理,也是理解分布式系统的起点。 CAP理论有Eirc Brewer在ACM研讨会上提出的,而后CAP被奉为分布式领域的重要理论。分布式系统的CAP理论,首先把分布式系统中的三个特性进行了如下的归纳。
微服务入门新
• 服务之间可以独立部署,微服务架构让持续部署成为可能; • 每个服务可以各自进行x扩展和z扩展,而且,每个服务可以根据
自己的需要部署到合适的硬件服务器上;
• 容易扩大开发团队,可以针对每个服务(service)组件开发团队; • 提高容错性(fault isolation),一个服务的内存泄露并不会让整个
快速部署、快速试错 另外一个挑战在于,微服务架构模式应用的改变将会波及多个服务。部署一个微服务应用也很复杂,一个单体应用只需要在复杂均衡器后面部署各自的服务器就好。每个应用实 例是需要配置诸如数据库和消息中间件等基础服务。每个服务都有多个实例,这就形成大量需要配置、部署、扩展和监控的部分。
同时更新多个业务主体的事务很普遍。这种事务对于单体式应用来说很容易,因为只有一个数据库。在微服务架构应用中,需要更新不同服务所使用的不同的数据库。
服务化架构
Pub/Sub 模型定义了如何向一个内容节点发布和订阅消息
远程过程调用协议
服务化架构的特点和好处
• 对业务进行分层,通常分为表现层(前端)、 公共服务、业务逻辑服务、数据访问层等
• 对业务进行解耦,通过Pub-Sub或RPC进行服 务间调用关系解耦
• 服务独立性,多数服务可以进行独立打包发布
微服务的特征
• 每个微服务都是业务完整的
接口及界面呈现、业务逻辑、数据管理
• 每个微服务仅仅对一个业务负责
产品服务、评价服务、支付服务、订单服务
• 每个微服务接口明确定义
接口消费只关注接口,对微服务不具备依赖
• 独立部署、升级和伸缩
服务的独立性与自主性
微服务的独立性与自主性
• 微服务间的独立性是关键 • 代码库独立 • 技术栈独立 • 可伸缩性、可扩展性独立 • 还有业务功能等
微服务架构入门指南
微服务架构入门指南引言:- 微服务架构是一种软件开发模式,将复杂的单体应用拆解为多个小型服务,每个服务独立运行和部署。
本文将为读者提供微服务架构的基本概念、优势以及入门指南。
第一部分:微服务架构基础知识1. 什么是微服务架构?- 微服务架构是一种软件开发模式,将单体应用程序分为独立的、可独立部署的小型服务。
- 每个服务都有自己的业务逻辑,可以独立开发、测试和部署。
- 服务之间通过轻量级通信机制(如RESTful API)进行通信,而不是直接依赖于数据库或共享库。
2. 为什么选择微服务架构?- 提高可扩展性:微服务的拆分使得每个服务可以独立横向扩展,从而更好地应对大流量和高并发情况。
- 提高灵活性:每个服务可以使用不同的技术栈和开发语言,使开发团队具备更大的自由度。
- 提高可维护性:每个微服务独立部署,修改一个服务不会影响其他服务,方便维护和升级。
第二部分:微服务架构入门指南1. 识别需求:在考虑使用微服务架构之前,需要明确所需解决的问题和需求。
例如,是否需要更高的可伸缩性、灵活性和可维护性等。
2. 设计服务边界:确定哪些功能可以被拆解为独立的服务。
可以考虑根据领域驱动设计(DDD)原则进行服务拆分。
3. 定义服务接口:对每个服务定义清晰的接口,使得服务之间可以通过接口进行通信。
这通常可以采用RESTful API或消息队列等方式。
4. 选择合适的技术栈:根据具体的需求和团队技术栈,选择适合的编程语言、框架和工具。
常见的选择有Java/Spring Boot、Node.js/Express、Python/Django等。
5. 实现服务逻辑:根据服务的功能需求,使用选定的技术栈实现服务逻辑。
确保每个服务具有单一职责和高内聚性。
6. 部署和管理服务:每个服务需要独立部署和管理。
可以使用容器技术(如Docker)来简化部署流程,并使用部署工具(如Kubernetes)进行自动化管理。
7. 监测和日志:配置监测工具和日志记录来监控和记录服务的性能和运行状况。
微服务基础知识
微服务基础知识
微服务是一种软件架构风格,它将应用程序拆分成一组小型、独立的服务,每个服务都可以独立部署、扩展和维护。
这种架构风格的出现是为了解决传统的单体应用程序在开发、部署和维护方面的问题。
微服务架构的核心思想是将应用程序拆分成多个小型服务,每个服务都有自己的业务逻辑和数据存储。
这些服务之间通过轻量级的通信机制进行通信,例如RESTful API或消息队列。
这种架构风格的优点是可以提高应用程序的可伸缩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微服务架构的实现需要使用一些技术和工具。
其中最重要的是容器化技术,例如Docker和Kubernetes。
容器化技术可以将每个服务打包成一个独立的容器,使得服务之间的部署和管理变得更加简单和灵活。
此外,微服务架构还需要使用一些服务发现和负载均衡工具,例如Consul和Nginx。
微服务架构的实现还需要考虑一些设计原则。
其中最重要的是单一职责原则和松耦合原则。
单一职责原则要求每个服务只负责一个特定的业务功能,这样可以使得服务之间的职责更加清晰和明确。
松耦合原则要求服务之间的依赖关系尽可能的少,这样可以使得服务之间的耦合度更低,从而提高应用程序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微服务架构是一种新兴的软件架构风格,它可以提高应用程序的可
伸缩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实现微服务架构需要使用一些技术和工具,同时还需要遵循一些设计原则。
随着云计算和容器化技术的发展,微服务架构将会越来越受到关注和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微服务架构图
配置中心 (configserver)
应用层 路由转发与过滤(service-gateway) 服务消费者,负载均衡,熔断(service-consumer)
A
服
务
集
数据库A
群
数据库B
服务提供者(servie-provider)
除了注册中心之外, Spring Cloud还有很多的组件,供使用者按需获取
7
微服务框架SpringCloud重要组件
IT技术学习系列—鲁钝
SpringCloud提供了快速建立微服务架构的一些常见组件,如:
服务发现 —— Netflix Eureka:核心组件,负责服务注册,管理服务列表。 负载均衡 —— Netflix Ribbon:提供客户端的软件负载均衡算法,将Netflix的中间层服务连接在一起 服务容错组件 —— Netflix Hystrix:隔离措施的一种实现,可以设置在某种超时或者失败情形下断开依赖调用或者返回指定
2.技术债务逐渐上升
公司的人员流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导致留下来很多坑,由于单体项目代码量庞大的惊人,留下的坑很 难被发觉,这就给新来的员工带来很大的烦恼,人员流动越大所留下的坑越多,也就是所谓的技术债务越来越多。
3.部署速度逐渐变慢
单体架构模块非常多,代码量非常庞大,导致部署项目所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多,曾经有的项目启动就要一二十分钟,这是多么 恐怖的事情啊,启动几次项目一天的时间就过去了,留给开发者开发的时间就非常少了。
4.阻碍技术创新
比如以前的某个项目使用struts2写的,由于各个模块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代码量大,逻辑不够清楚,如果现在想用 spring mvc来重构这个项目将是非常困难的,付出的成本将非常大,所以更多的时候公司不得不硬着头皮继续使用老的struts 架构,这就阻碍了技术的创新。
5.无法按需伸缩
单体架构中集成了非常多个功能模块,由于所有的模块都在一个架构下,因此我们在扩展某个模块的性能时不得不考虑其它模 块的因素,因为我们不能因为扩展某个模块的性能而损害其它模块的性能,从而无法按需进行伸缩。
3
微服务的特征
IT技术学习系列—鲁钝
1. 服务组件化: 组件可以独立更换和升级 2. 按业务组织团队: 而不是以往的按技术层面(DBA, 运维, 后端, 前端) 3. 做产品的态度: 需要用做产品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个微服务(you build, you run it) 4. 智能端点和哑通道:由于服务不在一个进程中,互相间的通信必须简单高效,支持多种服务调用方式:
IT技术学习系列—鲁钝
注册中心 (serviceeureka)
逻辑,从而提高分布式系统的稳定性.
配置中心 —— SpringCloud Config:解决分布式系统的配置管理方案。它包含了Client和Server两个部分,server提供
配置文件的存储、以接口的形式将配置文件的内容提供出去,client通过接口获取数据、并依据此数据初始化自己的应用。
安全认证 —— SpringCloud Security:提供了一组原语,用于构建安全的应用程序和服务,可以在外部(或集中)进行
并计算结果就是分布式架构的一个好的体现。 • 第三种就是微服务架构。
2
现实遇到的挑战
IT技术学习系列—鲁钝
单体架构在规模比较小的情况下工作情况良好,但是随着系统规模的扩大,它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复杂性逐渐变高
比如有的项目有几十万行代码,各个模块之间区别比较模糊,逻辑比较混乱,代码越多复杂性越高,越难解决遇到的问题。
Spring Cloud中有一个组件,叫注册中心,注册中心的特点
注册中心负责将所有的服务统一管理,把所有服务变成一个有机的整 体,不再是独立的个体,通过组织对外提供服务,而不再是由个体单 独提供服务
调用不再通过传统的IP+端口的形式,通过服务名的方式进行调用
便于被外界发现和使用,如果没有注册中心,服务可能被遗忘或压根 没有人知道
4
微服务与SOA的区别
IT技术学习系列—鲁钝
微服务只是一种为经过良好架构设计的SOA解决方案,是面向服务的交付方案。 微服务更趋向于以自治的方式产生价值。 微服务与敏捷开发的思想高度结合在一起,服务的定义更加清晰,同时减少了企业ESB开 发的复杂性。 微服务是SOA思想的一种提炼! SOA是重ESB,微服务是轻网关。
大量配置的声明性模型有助于实现大型协作的远程组件系统。在Spring Boot和Spring Security OAuth2的基础上,可以快速创 建实现常见模式的系统,如单点登录,令牌中继和令牌交换。
服务链路跟踪 —— SpringCloud Sleuth:能跟踪一个用户请求的过程(包括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存储,数据分析,
IT技术学习系列—鲁钝
微服务应用介绍
鲁钝IT学习工作室 2020年1月21日
1
常见系统架构
目前我们经常接触的网络架构主要有三种,如下图:
IT技术学习系列—鲁钝
• 第一种是集中式架构也是单块应用最常使用的架构模式。 • 第二种是分布式架构,最常见的应用是将一个大的任务拆分到不同的机器中进行计算,最终有一台服务器合
5
微服务小结
技术异构性 可扩展性 康威定律 可替换风险低 简化部署
弹性 可组织性
优点
SOA的一种实现
微服务
IT技术学习系列—鲁钝
产生原因
领域驱动开发 持续交付 虚拟化 容器技术 自动化 敏捷团队
概念
自治、服务与消费端分离
足够小、与业务模块匹配 6
微服务框架技术选型
IT技术学习系列—鲁钝
服务框架的选择对于微服务非常重要,推荐选用S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ring Cloud
(1)外部Http RESTful API (2) 轻量级消息总线(RabbitMQ, Kafka) (3)内部RPC调用
5. 去中心化治理:自己决策自己治理,而不需要统一的指挥中心。团队之间松耦合。 6. 去中心化管理数据:如把原本存储在数据库中的表拆分后,存储到多个不同的数据库实例中 7. 基础设施自动化: 8. 容错设计 9. 演进式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