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学 第三章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讲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广州为例
– 大位置:中国南部,珠江出海口,邻接香港、澳门, 中国的南大门(面向东南亚出口)、对外通商口岸
以广州为例
– 中位置:岭南地区、珠江流域的下游,位于珠江三角 洲的中上部,邻近香港、澳门
以广Hale Waihona Puke Baidu为例
– 小位置:西江、北江、东江的交汇处,白云山南部
• 二、城市地理位置的类型 • 2、中心、重心位置和邻接、门户位置 • ①中心位置:
第三章 城市的 产生和发展
1
第一节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 定阶段的产物
第二节 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区域基础 第三节 城市地理位置与城市的产生 和发展 第四节 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第五节 信息技术革命与城市发展
2
第一节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 一定阶段的产物
• 关于城市的产生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城 市是私有制和阶级社会的产物”,也有人认为 “是防御安全的需要”。
山南麓、太行山东麓、淮阳丘陵北麓、鲁中南丘陵山 地外缘的一连串城市数量最多。祁连山北麓、天山南 北麓、川西山地东麓等也很典型。
12
4 .平原与低山丘陵相邻接的城市。
– 这类城市处在窄狭平原和低山丘陵的交接地带。 – 最典型的是镇江以上长江中下游平原边缘的城市。
5.低山丘陵区的河谷城市。 – 特点:多位于河谷,临河 – 当低山丘陵区的河谷平原较宽阔时,如湘江平原,
5
• 三、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城市的出现
–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原为农人和牧人 的副业——织布业、金属加工业、陶器制造业等 手工业,逐步完善起来,成为许多人的独立职业。 手工业又与农业分离开来,形成第二次大分工。
–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的结果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扩大了交换范围。交换的扩大引起了商品生产的 萌芽和发展,交换日益繁荣和扩大,逐渐形成了 许多手工业和商业的集中地。
• 10.高山谷地城市。
– 在3000m以上的高山地区,城市极少。必定在河 谷之中,如拉萨。
16
我国城市在不同区域地形类型分布频率(1983)
地形类型
滨海平原/丘陵
三角洲平原城市 平原中腹的城市 山前洪积冲积扇平原 平原与低山丘陵相邻接的城 市 低山丘陵区的河谷城市 高平原 高原山间盆地和谷地的城市 中山谷地城市 高山谷地城市
37
二、城市地理位置的类型 • 2、中心、重心位置和邻接、门户位置 • ③邻接位置
– 城市区位追求邻接于决定其发展的区域,不必要或不 可能在本区域的中央。
– 渔港要求邻近渔场,如舟山的沈家门,广西的北海; 矿业城市要求邻接矿区,如煤城淮北、鸡西;耗能工 业要求接近廉价电源地等。
38
二、城市地理位置的类型 • 2、中心、重心位置和邻接、门户位置 • ④门户位置:
贵州省—贵阳市
四川省—成都市
广东省—广州市
安徽省—合肥市
河南省—郑州市
• 二、城市地理位置的类型 • 2、中心、重心位置和邻接、门户位置 • ②重心位置:
– 中心位置并不一定是严格意义上的地区几何中心,很 多情况下是地区的重心位置。
– 如西安、杭州、南昌、乌鲁木齐等省会城市均不在各 省的中心位置,却都接近于省域的重心位置。
– 城市位于某一区域的中央,城市与其以外各个方向的 联系距离都比较近。
– 中心位置既便于四面八方的交通线向中心会聚,也有 利于从中心向外开辟新的交通线,因而促使城市的发 展。
28
西班牙—马德里
日本首都地理 位置的变动
大阪
(709年)
奈良
(793年)
京都
(1819年)
东京
纽约
费城
华盛顿
山西省—太原市
中心地职能 (物资集散和综合服务)
交通运输职能,以港口 为例(区际贸易和交通转运)
一、商品农业与中心地型城镇
– 小城镇随着商品农业的出现和发展,物资集散和交 换功能的扩大而不断产生和发展。
第四节 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我们从城市产生和发展的观点出发,将城市分成三 种类型:
(1)为满足广大农村物资集散和综合服务的需要而形成的中心 地城市,如大多数集镇、城镇、县城等 ; ------中心镇型城镇
(2)为满足区际贸易和交通转运的需要而形成的、以交通运输 为主要职能的城市,如港口城市、铁路枢纽、公路中心等;
–我国设市的城市分布在地形的第一、第二、第三级阶梯上 的比例大致分别是1%、32%和67%(1983)。
8
一、区域自然地理条件 我国城市按其所在的区域地形分类,有10种类型: 1.滨海城市。 两种情况: 城市建成区直接面海(大连、青岛) 城市位于短小河流的河口,距海很近(温州) 多依托优良港湾或便利的海运条件而形成发展,这
通设施。 • ①河运是早期城市形成的主要因素。 • ②铁路促进近代城市发展
41
– 从中国城市发展史来看,大部分城市都是沿江湖河 海交通要道发育壮大起来的。
– 随着航运技术的发展,船型不断加大,吃水不断加 深,河口港城市向下游出海口方向推移是带有普遍 性的规律。到近现代,这种趋势更加明显。
– 例如:广州向 黄浦、天津向塘 沽、福州向马尾、 宁波向镇海和北 仑、上海向宝山
– 市集逐步成为城市。
6
第二节 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区域基础
• 一、区域自然地理条件
– 自然地理条件如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 植被通过影响人口分布而影响城市的形成发展。
– 大城市对自然条件的依存关系比非特殊职能的小城 镇要紧密得多,因此大城市地域分布上的规律性更 典型。
7
一、区域自然地理条件
– 城市是区域的缩影,区域的中心和焦点。区域整个 历史的特殊状态,规定了每个城市的特点。
18
第三节 城市地理位置与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
从更小尺度来看,为什么一个城市会在某一地点
形成发展起来?为什么这个城市发展得很大,那个城市
却很小?为什么有的城市长盛不衰,即使城市毁于天灾
人祸,往往又在原地重建,而有些城市却在历史上昙
城市数
21 17 29 63 20
76 6 41 15 1
% 7.3 5.9 10.0 21.8 6.9
26.3 2.1 12.2 5.2 0.3
第二节 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区域基础
• 二、区域经济地理条件
– 城市要从区域获取发展所需要的食物、原料、燃料 和劳动力,又要为区域提供产品和各种服务。城市 和区域之间的这种双向联系无时无刻不在进行。
20
• 二、城市地理位置的类型 • 1、大、中、小位置
– 大位置是城市对较大范围的事物的相对关系,是从小 比例尺地图上进行分析的。
– 小位置是城市对其所在城址及附近事物的相对关系, 是从大比例尺地图上进行分析的。
– 有时可以从大小位置之间分出一种中位置。 – 以上海、广州为例
21
以上海为例
– 大位置的特点是其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 及长江的出口处。
城市地形较平坦;当河谷平原比较窄小时,城市则 有山城特点,如重庆。当河谷平原成盆地状时,如 “金衢盆地”,则城市均靠盆地边缘。 – 在江南丘陵区数量最多、最典型。
13
13
• 6.平原中腹的城市。
– 城市位于广阔的平原面上,不临海、不背山、面坡 小、地势低平甚至低洼。在古代,这种区域的城市 发展条件相对较差。
–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继续提高,出现了第一次社会 大分工,即游牧部落和农业部落分离开了。
– 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畜牧业和农业的发展,各 自都有若干产品剩余,因此,就为游牧部落和农 业部落间开始进行商品交换提供了足够的可能性 和必要性,交换从偶然性逐渐变为经常性了。
– 交换一具有经常性,就必然出现固定交换的场所。 这些场所逐步演变为市集。
– 一种特殊的邻接位置可叫门户位置或出入口位置。 – 当一个地理区的对外联系集中在某一方向上时,这
个区域的中心城市常常不在本区中央,而明显偏于 主要联系方向一端。 – 河口港是最典型的门户位置。
39
福州
位于闽江口的福州在能 控制福建省整个闽江流 域商品集散的地理基础 上发展成省会城市的。
二、城市地理位置的类型 • 3、城市沿交通线成长的区位类型 • 所有城市原则上都要求依托一定的对外交
• 1、大多数城市的分布,既要求气温适中,又要求有 适度的降水。
–世界百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分布,其平均纬度在上世纪20年 代初是44°30’,在50年代初是36°20 ’ ,70年代初是 34°50 ’ ,具有在中纬度范围内向低纬方向缓慢移动的趋 势。
• 2、区域地形条件与城市分布也有密切关系。
–1981年世界197个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的80%以上(160个) 分布在海拔不足200m的濒海、濒湖或沿河的平原地带,其 中又以位于海拔100m以下的居多。
铁路的修筑可以促使沿线城市的诞生和兴盛,又可能 带动另一些城市的发展。
石家庄市原来不过是 正定县的一个小乡村,当 初京汉铁路修到正定县城 时,为不破坏正定县的风 水,把车站向南迁了十几 千米,建在了石家庄。后 来石德、石太铁路又在这 里与京汉线相交,石家庄 成了重要的铁路枢纽,大 大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其 地位不仅超过了正定县城, 而且成了省城,人口已超 过100万,正定县城仍不 过是3万人的小城。
– 同在华北平原,但平原中腹,城市发展相对稀而小 的状况与平原外围洪积、冲积平原城市多而密成鲜 明对照。华北平原中部较大而且历史上著名的城市 几乎都沿纵贯平原南北的大运河一线分布。
14
• 7.高平原上的城市。
– 数量很少,都分布在开阔、平坦,海拔在1000m 上下的蒙古高原面上。
• 8.高原山间盆地和谷地的城市。
•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 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3
• 一、原始畜牧业、原始农业的发展-----村庄的 出现
–100多万年前,地球上就有了人类。最初,因谋生不易而 过着成群结队的、漂泊不定的生活。
–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人们谋取生活资料的方式有了很大 进步。首先,打猎的发展导致了原始畜牧业的产生。其次, 在采集野生果实和植物根的基础上,慢慢开始种植植物, 原始农业随之出现。
------交通型城镇
(3)为满足某种专门需要,在集聚经济、规模经济的作用下而
形成的以某种专门职能为主的城市,如工业城市、风景旅游城市、
大学城等。
------专门化城镇
44
城市形成的区位三角:
专门化职能,以工业城市为例(规模经济和聚集经济)
探矿基地 加工基地 工业城市
大城市
城市 城镇 集镇
港口城市 港埠 渡口
类城市所在的滨海平原极为狭窄,共同点是其背靠着低 山丘陵。
9
大连市
青岛市
瓯江
11
2.三角洲平原城市。与滨海城市的差异在于周围平原 广阔,水网稠密,土肥人众,农产资源丰富是城市形成 发展的主要优势。
如: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密集城市群
3.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城市。 – 这是我国城市形成发展中最重要的一种区域地形类型。 – 在我国北方分布十分广泛,尤以华北平原外侧沿着燕
花一现?揭示某个城市形成、发展的特性,除了上面所
述的条件外,还必须考虑城市的地理位置这一因素。
19
第三节 城市地理位置与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 一、城市地理位置概念
– 巴朗斯基——位置就是某一地方对于这个地方以外 的某些客观存在的东西的总和。
– 也就是说,城市的地理位置是城市及其外部的自然、 经济、政治等客观事物在空间上的结合。有利的结 合即有利的城市地理位置,必然促进城市的发展, 反之亦反。
–后来,人们利用驯养了的牲畜来耕田和金属工具的开始使 用,农业生产率有较大提高,农业和畜牧业有了较巩固的 基础,人类定居下来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愈来愈迫切,愈来 愈明显。
–许多萌芽状态的村落逐渐发展成为定型的乡村。并且,随 着农牧业的发展,陆续涌现许多新的村庄。
4
• 二、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市集的出现
–对内它是广 阔富饶的长江 流域以至更大 地域的门户, 对外它是我国 大陆向东最接 近太平洋世界 贸易要道的城 市。
以上海为例
– 中位置的特点是其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东南端和太湖 流域的下游,整个长江三角洲平原,特别是太湖流 域作为上海的直接腹地,为上海城市的形成和繁荣 奠定了区域基础。
以上海为例
– 黄浦江和吴淞江 相汇的特点则是 上海形成与发展 的小位置因素。
– 在中国地形二级阶梯的高原上,绝大多数城市均 集中在相对低平的山间盆地或谷地,并滨临河流。 典型的如位于云贵高原坝子和谷地中的城市、黄 土高原上河谷盆地里的城市。
15
• 9.中山谷地城市。
– 在海拔500—3000m的中山地区,相对高差较大, 城市一般位于狭窄的河谷平原,如南平、三明、 汉中、十堰、攀枝花、西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