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本土资源优化中学美术教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本土资源优化中学美术教学进入中学阶段的学生,对获取的知识有明显的选择性和主动性,喜欢新颖且自己感兴趣的课程。

而中学美术课程具有综合性和普遍性特征,因而缺乏地域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这影响美术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和素质教育的推进。

经过三年多的探索研究,根据我校所处地理位置和一些优越条件,我充分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开发校本艺术课程,弥补美术教材开发的不足,使教学活动更具有地方性,更具特色化,更能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加充分的发挥了美术教育功能,优化了美术教学。

一、发挥本土优势,开发美术校本课程
我校于2007年确立了省教研室立项课题《中学艺术学科本土文化资源保护意识的渗透》。

潮州历史悠久,山水秀丽,文物众多,人文荟萃,文化独特,有我们开发校本课程的最佳资源,我们课题组进行了地方性资源的开发,形成了下列课程内容:
1、来源于本地的乡土建筑资源:
广济桥又叫做“湘子桥”,始建于南宋,是中国四大古桥之一,被誉为世界上第一座启闭式石桥梁,横卧在滚滚的韩江之上,景色壮丽迷人,民谣唱到:“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楼台廿四样,二只铁牛一只溜”,唱的就是湘子桥的独特风貌,根据这一资源,我们开发了课程之《家乡的桥》;潮州民居建筑也颇具特色,白墙黛瓦,嵌瓷木雕,不管是"四马拖车"、"四点金"这样的深院大宅,还是"抛狮"、"竹竿厝"的平民居第,无不显示出深刻的潮州民俗意蕴,体现了精美典雅的文化内涵,所以我们开发的课程里面就有了《家乡的古民居》;牌坊街是贯穿南北的通衢大道,鳞次栉比屹立着40多
座形式各异的石牌坊,宛如潮州一部文明史,成了潮州古城独特的人文景观,而且建筑技术精湛,石构件的雕刻十分精美,牌坊上面的坊匾均由当时知名的书法家所写,因此具有相当高的历史文化和建筑艺术价值,所以我们的课程里又增加了《潮州牌坊街史话》。

2、来源于本地的乡土工艺资源:
潮州木雕是工艺美术的佼佼者,在潮州,不管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民居之陋,人们随处都可以见到木雕艺术的存在,所以,潮州有“木雕城”之誉称,根据这一资源,我们开发了课程之《木雕城》;潮绣是我国四大名绣之一——粤绣的一大支系,因其瑰丽多彩,技法精巧而著称,产品行销世界各地,深受青睐,增加课程之《巧夺天工——潮绣》;潮州剪纸是中国剪纸艺术中的一枝奇葩,它以其精巧修理、造型优美著称,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和工艺性,开发出课程之《妙手剪裁绚烂世界——潮州剪纸》;潮州麦秆画是用经特殊加工的麦秆草切贴于纸板或其他材料上而制成,是一门新兴的独具地方特色的手工艺品,洋溢着浓厚乡土气息的民间艺术,有“南国艺苑奇葩”之誉,课程又多了《南国艺苑奇葩——潮州麦秆画》
这些主题都融合了美术课程的内容,使学生了解本区、本土的美术文化,激起学生关注并保护身边美术资源的意识,形成美术的感知与欣赏、表现与创作、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美术能力,使课程资源在整合中得到提炼。

二、合理运用本土美术资源,形成特色化美术教学
在利用本土美术课程资源组织高中美术教学时,只有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优势,优化课堂教学,同时也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更好地体验美术、理解美术、感悟美术。

因此,在开发校本课程时,根据资源情况,形成了探究式、体验式等不同的特色化
教学。

1、利用本地自然景观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式学习
生活在古城的人,每天都能见到颇具特色的潮州古民居,一览载满史话的牌坊街,漫步在鸟语花香的滨江长廊,看着长龙卧波般的广济桥,对于这些学生再熟悉不过了,这就为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提供了素材。

案例一《爱我潮州之滨江环保》
作为潮州一处开放的旅游景区,滨江长廊区域内拥有名扬四方的湘子桥、雄伟的潮州明代古城墙,历史悠久的北阁佛灯和幽美的凤凰洲等景观,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游客;而滨江长廊又是一处开放式的景区,人员出入频繁,环保就成了最大问题。

尤其古城的居民卫生意识淡薄,环保的观念比较差,路上瓜皮纸屑随处可见。

针对这样的现状,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了《爱我潮州之滨江环保》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熟悉的家乡进行美术综合活动。

首先根据活动需要,学生分成几组展开调查,第一组负责调查滨江旅游区来往游客,针对景区的旅游价值和景区所出现的环保问题做成调查问卷,分发给游客,或者直接采访游客;第二组采访负责滨江环卫的工人,了解每天滨江的垃圾量以及所有垃圾中哪种垃圾比例最大等情况;第三组采访当地环保所和滨江长廊管理处,从中了解滨江长廊环保的现状与发展规划。

然后根据学生的各项调查结果,组织学生以“爱我潮州之滨江环保”为研究课题,进行深入剖析,找出根本问题所在,最终提出个人独特的解决方法。

最后利用周末,在滨江长廊举行“爱我潮州”百米现场书画比赛活动。

活动中,学生各展所长,有描绘广济楼、湘子桥、凤凰洲、北阁佛灯等建筑物的;也有描绘榕树、木棉等花花草草的;更有同学通过夸张的漫画来告诉人们:乱丢
垃圾最终会让美丽的滨江变成恶臭的垃圾场;当然现场写书法的同学也不甘示弱,各出奇招,写尽环保标语,让来观光的游人和常来滨江的居民受到了启示。

在比赛同时,学生还把我们的“滨江调查结果统计表”发给前来观看的人,让尽可能多的人了解滨江长廊的现状,重视身边的环保问题,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在这一系列带有强烈地探究性的综合主题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将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深入到美术本质中作为一种文化学习,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

同时,通过学生对家乡本土资源的探究,增强了学生对家乡资源的保护意识。

2、利用本地工艺特产资源,让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
瓷都潮州是中国最大的工艺美术瓷和日用瓷的生产和出口基地,卫生洁具生产基地。

很多陶瓷业老板都是我校校友,而且学校也有30%的学生家里或者是亲戚在陶瓷业,这样丰厚的资源为我们开展课程提供了方便。

案例二《瓷艺走进课堂》
本课例充分利用了潮州本地工艺资源,利用周末时间组织学生到陶瓷工厂参观学习。

因为参观的是学生家里的工厂,所以该名学生俨然成了一名精通陶瓷各个环节的“师傅”,每到一处都认真的向大家讲解,遇到一些专业名字,还让做工的师傅通过示范来向大家解释。

学生看到了一个完整而又立体的陶瓷制作过程,很受感染,跃跃欲试。

于是在师傅的耐心示范下,同学们都做起了自己的泥塑,而那名学生继续做着“师傅”的样子,现场给每一位同学指点并修改。

通过参观实践,学生了解了陶瓷的制作过程,回到课堂,我们及时运用美术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活动,开展陶瓷工艺品图案设计、陶瓷
外型设计等美术活动,并把优秀的设计图案制作成实物在校园和课堂上展示,使美术活动不断地走向深入。

通过这种体验性的学习,给学生多一些主动探究、与人合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学得主动,学得活泼,学得深入,从而使得美术课堂教学得到优化。

三、以新课标为依据,反思校本课程
我校利用本土美术资源开发的校本课程,有合理之处,也有不足之处。

通过开发本土资源,拓展了美术课程的综合性,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灵活,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让学生在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模式中主动了解了家乡本土资源的优势,从而更加热爱家乡,这是我们开发校本课程的积极合理之处。

但课程也有不足之处,由于把课堂的集中性教学和课外的实践性教学结合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学过程中会出现教学过程不连贯、实践教学场面难控制等问题,这需要我们继续在实践中改进。

在以后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我们将继续完善校本课程,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总上所述,我们应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开发本土美术资源,优化美术教学。

这就要我们做到立足于学校美术教学实际,加强美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依托地方美术资源,紧紧围绕美术与生活进行实施,逐步形成特色化的美术教学策略。

通过多种美术的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和相互支持,为学生地方性美术学习能力以及整合性美术感觉的形成创造良好条件,培养学生了解、感受、热爱家乡的美术文化。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人民教育出版
[2]《体验新课程·美术》,湖南教学出版社,罗炜、喻桂兰主编,2002年8月
[3]《潮州志》,汕头大学出版社,饶宗颐,1985年
[4]《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9月
[5]《教师的适应与发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郭东岐,2002年12月
[6]《反思性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熊川武,1999年10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