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生理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植物的光合作用
本章内容提要
碳素同化作用有三种类型:细菌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以及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是地球上规模最大的转换日光能的过程。
光合色素主要有三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藻胆素。叶绿素的合成是一个酶促反应,受光照、温度、水分、氧气、矿质元素等条件的影响。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光合色素就存在于内囊体膜(光合膜)上。
光合作用可分为三大步骤: (1)原初反应,包括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的过程;(2)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合成的ATP和NADPH(合称同化力)用于暗反应;(3)碳同化,将活跃化学能变为稳定化学能。
碳同化包括三种生化途径:C3途径、C4途径和CAM途径。C3途径是碳同化的基本途径,可合成糖类、淀粉等多种有机物。C4途径和CAM途径都只起固定CO2的作用,最终还是通过C3途径合成光合产物等。
叶片是合成同化物的主要器官,在大多数植物中光合产物主要是淀粉和蔗糖。同化物质的运输与分配直接关系到作物产量的高低和品质的好坏。
同化物运输可分为短距离运输和长距离运输。短距离运输是指胞内与胞间运输,主要靠扩散和原生质的吸收与分泌来完成;长距离运输指器官之间的运输,主要是韧皮部的筛管和伴胞,需要特化的组织即转移细胞的参与。
蚜虫吻刺法和同位素示踪结果表明,蔗糖是同化物运输的主要形式。在源端,同化物通过共质体和质外体,被装入筛管。在库端,同化物从筛管-伴胞复合体卸出进入库细胞。
关于同化物运输的机理,主要有压力流动学说、细胞质泵动学说和收缩蛋白学说。从同化物运输的动力来说主要有渗透动力和代谢动力两种。
同化物的分配特点:1.优先供应生长中心 2.就近供应,同侧运输 3.功能叶之间无同化物供应关系。影响同化物分配的三个因素:源的供应能力、库的竞争能力和输导系统的运输能力。
光呼吸是乙醇酸的氧化过程,由叶绿体、过氧化体和线粒体三个细胞器协同完成的、耗O2、释放出CO2的耗能过程。其底物乙醇酸及许多中间产物都是C2化合物,也简称为C2循环。在C3植物中光呼吸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对保护光合机构免受强光的破坏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
C4植物的光合速率比C3植物高,主要原因是C4植物CO2的固定由PEPC完成,PEPC 对CO2亲和力高;而CO2的同化在BSC中进行,C4植物BSC花环式结构类似一个CO2泵,因而光呼吸很低。但C4植物同化CO2需要消耗额外的能量,其高光合速率只有在强光、较高温度下才能表现出来。
光合作用受光照、CO2、温度、水分和矿质元素等环境条件的影响。植物的光能利用率很低。改善光合性能是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根本措施。提高作物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是:提高光合能力,增加光合面积,延长光合时间,减少有机物质消耗,提高经济系数。
自养生物吸收二氧化碳转变成有机物的过程叫碳素同化作用(carbon assimilation)。
不能进行碳素同化作用的生物称之为异养生物,如动物、某些微生物和极少数高等植物。
碳素同化作用三种类型:细菌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其中以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最为广泛,合成有机物最多,与人类的关系也最密切,因此,本章重点介绍绿色
植物的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是指绿色植物吸收光能,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最简式:
CO2+H2O→(CH2O)+O2
S.Ruben和M.D.Kamen(1941,美国)通过18O2和C18O2同位素标记实验,证明光合作用中释放的O2来自于H2O。为了把CO2中的氧和H2O中的氧在形式上加以区别,用下式作为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
CO2 + 2H2O*→ (CH2O) + O*2+H2O
至此,人们已清楚地知道光合作用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由于植物体内含水量高,变化较大,一般不用含水量的变化来衡量植物的光合速率。而根据光合产物或者释放O2或吸收CO2的量计算光合速率。例如,用改良半叶法测定有机物质的积累,用红外线CO2气体分析仪法测定CO2的变化,用氧电极测定O2的变化等。
光合作用的意义:
1.将机物转变成有机物。地球上的自养植物一年同化的碳素约为2×1011吨,其中60%是由陆生植物同化的,余下的40%是由浮游植物同化的;
2.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绿色植物每年同化碳所储藏的总能量约为全球能源消耗总量的10倍。人类所利用的能源,如煤炭、天然气、木材等都是现在或过去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形成的。光合作用是一个巨型能量转换站。
3.维持大气O2和CO2的相对平衡。绿色植物在吸收CO2的同时每年释放O2量约5.35×1011吨,使大气中O2能维持在21%左右。
因此,探讨光合作用的规律和机理,对于有效利用太阳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3.1 光合色素
光合色素主要有三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藻胆素。高等植物叶绿体中含有前两类,藻胆素仅存在于藻类。
3.1.1光合色素的结构与性质
3.1.1.1 叶绿素(chlorophyll ,chl)
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乙醚、氯仿等。通常用80%的丙酮或丙酮:乙醇:水(4.5:4.5:1)的混合液来提取叶绿素。容易降解。
叶绿素是叶绿酸的酯,能发生皂化反应。叶绿酸是双羧酸,其中一个羧基被甲醇酯化,另一个被叶醇酯化。
叶绿素a与b很相似,不同之处仅在于叶绿素a第二个吡咯环上的一个甲基(-CH3)被醛基(-CHO)所取代,即为叶绿素b。
叶绿素分子含有一个卟啉环的“头部”和一个叶绿醇(植醇,phytol)的“尾巴”。卟啉环由四个吡咯环以四个甲烯基(-CH=)连接而成。镁原子居于卟啉环的中央,带正电性,与其相联的氮原子则偏向于带负电性,因而卟啉具有极性,是亲水的,可以与蛋白质结合。另外还有一个含羰基和羧基的同素环,羧基以酯键和甲醇结合。环Ⅳ上的丙酸基侧链以酯键与叶醇相结合。叶醇是由四个异戊二烯单位组成的双萜,是一个亲脂的脂肪链,它决定了叶绿素的脂溶性。
卟啉环上的共轭双键和中央镁原子易被光激发而引起电子得失,从而使叶绿素具有特殊的光化学性质。叶绿素仅以电子传递(即电子得失引起的氧化还原)及共轭传递(直接能量传递)的方式参与能量的传递,而不进行氢的传递。
叶绿素→去镁叶绿素→铜代叶绿素(稳定而不易降解,常用醋酸铜处理来保存绿色植物标本)。
3.1.1.2 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
类胡萝卜素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是一类由八个异戊二烯单位组成的40C不饱和烯烃(图3-1b)。比较稳定。
类胡萝卜素有两种类型:胡萝卜素(carotene),呈橙黄色,主要有α、β、γ三种异构体。有些真核藻类中还有ε-异构体。
β-胡萝卜素在动物体内水解后可转化为维生素A(Vitamin A),能预防和治疗动物的夜盲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