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开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实习专题报告

浅析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开发

学院地理科学学院

专业地理科学(师范)

年级2010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2014 年5 月2日

目录

摘要 (1)

0引言 (1)

1研究区域概况 (1)

1.1云南省地理位置 (1)

1.2云南省自然环境特征 (1)

1.3云南省社会经济发展特征 (2)

2云南省少数民族概况 (3)

2.1云南省少数民族简介 (3)

2.2云南省少数民族的分布 (4)

2.3云南省少数民族的节日 (5)

3云南省少数民族节日开发 (9)

3.1云南省少数民族节日开发现状及问题 (9)

3.2关于云南省少数民族节日开发的建议 (10)

参考文献 (11)

浅析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开发

王玉颖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 400715

摘要:云南省作为一个我国重要的少数民族居住地区,在现代旅游开发中,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本文结合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文化特征,初步探析了目前云南省对民族传统节日的开发现状,并提出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笔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关键词:少数民族; 传统节日; 旅游开发; 云南省

0引言

在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经济、文化是相互协调的,经济的发展从来都是与文化相关联的。少数民族地区要发展经济,必须重视民族文化对其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云南省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和重要载体,也是民族地区用以带动社会经济发展、扩大对外交流、提升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探讨云南少数民族节日风俗,并以此丰富云南省的旅游开发有一定的研究意义[1]。

1研究区域概况

1.1云南省地理位置

云南省(21°09′N—29°15′N,97°31′E—106°21′E),位于我国西南部边陲的云贵高原之上,全省面积约39.4×104km2。简称为“云”、“滇”,其省会城市是“春城”昆明。云南省下辖有昆明、曲靖、玉溪等八个市,以及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等八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在我国,有四川、贵州、广西和西藏与云南省相邻。同时,作为我国的一个边境城市,国境线长达4060km,与缅甸、老挝、越南这三个国家相邻。

1.2云南省自然环境特征

由于云南省位于世界上面积最大且海拔最高的青藏高原东南部,其总体地势为北高南低,大致由西北向东南呈现出阶梯状倾斜。省内最高点是海拔为6740m的梅里雪山主峰—卡格博峰,最低点为红河与南溪河的交汇处,仅76m,海拔高差达到6664m。云南全省可分为两大地貌类型区。东侧为滇东高原,其东部与贵州高原相连、北部与四川盆地相接、中部高原为起伏平缓的丘状高原,古夷平痕迹面明显并发育着各类岩溶地貌;西侧为典型的南北走向、岭谷相间的横断山脉组成,自西向东分别是高黎贡山、怒江、怒山、澜沧江、云岭、金沙江[2]。

云南省被北回归线所穿过,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的区域气候类型为亚热带高原性季风气候,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部分为热带高原性季风气候。冬夏两季温差不大且干湿两季分明,全年降水量约为1000mm—1500mm,12月到次年4月是干季,干季降水量不到全年的20%,降水主要集中于5月到10月。云南省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的特征,其气候的区域差异和垂直地带性变化也十分明显。总的来说,云南气候温暖日照充足,省内大部分地区年均温13℃—20℃,无霜期长达11个月[3]。

山原地貌和热带季风是影响云南土壤形成的两个基本因素。云南省南部的热带雨林区为砖红壤地带,典型分布地区是西双版纳。热带高原性季风气候地区常为季风常绿阔叶林,在此林下发育的是砖红壤性红壤。北部的亚热带性季风气候区的植被主要为常绿半湿性阔叶林,滇东高原主要是山原红壤,是古红壤上发育的红壤类型;滇西横断山区因地势强烈隆起,大多数土壤从母岩上发育生成,以山地红壤为主;另一种是山地鸿黄壤位于迎风坡面上以及海拔较高的地段[4]。

云南植被类型多样、分布镶嵌、种类复杂、混交明显。以北回归线为界,南部属于热带雨林、季雨林,代表性植被类型为季节雨林和半常绿季雨林;北部地区为季风常绿阔叶林。由于云南省境内海拔相差很大,因此高达山地的植被也有显著的垂直地带性分布。

1.3云南省社会经济发展特征

2011年云南全省生产总值(GDP)8893.12亿元,比2010年增长13.7%,高于全国平均4.5个百分点。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411.01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3780.73亿元,增长17.8%;第三产业增加值3701.79亿元,增长12.0%。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5.4:44.6:40.0调整为15.9:42.5:41.6。全省人均生产总值(GDP)达到19265元,比上年增长3.0%。非公经济创造增加值3679.78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

的比重达41.4%,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5]。

2011年,全省接待海外入境旅客(包括口岸入境一日游)763.7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2%,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4.01亿美元,增长22.8%。全年接待国内游客1.63亿人次,增长18.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195.73亿元,增长30.4%;全省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300.29亿元,增长29.1%[6]。

云南以独特的高原风光,热带、亚热带的边疆风物和多彩多姿的民族风情,闻名于海内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已经建成一批以高山峡谷、现代冰川、高原湖泊、石林、喀斯特洞穴、火山地热、原始森林、花卉、文物古迹、传统园林及少数民族风情等为特色的旅游景区。全省有景区、景点200多个,国家级A级以上景区有134个,其中,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有石林、大理、西双版纳、三江并流、昆明滇池、丽江玉龙雪山、腾冲地热火山、瑞丽江—大盈江、宜良九乡、建水等12处,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的有陆良彩色沙林、禄劝轿子雪山等53处。有昆明、大理、丽江、建水、巍山等5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腾冲、威信、保山、会泽、石屏、广南、漾濞、孟连、香格里拉、剑川、通海等11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有禄丰县黑井镇、会泽县娜姑镇白雾街村、剑川县沙溪镇、腾冲县和顺镇、云龙县诺邓镇诺邓村、石屏县郑营村、巍山县永建镇东莲花村、孟连县娜允镇等8座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还有14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14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和1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丽江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三江并流、石林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7]。

2云南省少数民族概况

2.1云南省少数民族简介

云南是我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除汉族以外,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世居少数民族有彝族、哈尼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景颇族、藏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共计25个。其中,白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佤族、拉祜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阿昌族、普米族、德昂族、怒族、基诺族、独龙族15个民族是云南特有的。全省少数民族人口数达1545.18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33.37%,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数超过千万的3个省区(广西、云南、贵州)之一。民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