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势与政策——绪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势的规律性,是指影响形势变化、发展的各 要素之间具有某种必然的联系。形势的规律性,决 定了形势是能够被认知和驾驭的。
孙中山先生所说的“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 者则昌,逆之者亡”。 这里的 “潮流”就是指历 史发展的规律和世界形势发展变化的根本走向、总 体趋势。
及一 相、 互形 关势 系与
政 策 的 基 本 特 征
政 策 的 基 本 特 征
案例:“作始也简,将毕也巨”
1945年4月,在“七大”的预备会上,毛泽东引用庄 子的话说:“我们中国《庄子》上有句话说‘其作始也 简,其将毕也必巨’,现在我们还没有‘毕’,已经很 大了”。以此说明我们党历经艰辛,不断发展壮大的态 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新生事物开始时其势虽 微,但是因为它合乎历史发展前进方向,必然具有远大 前途。
及一 相、 互形 关势 系与
政 策 的 基 本 特 征
——形势与政策之间的联系 首先,形势是制定政策的客观依据,又是检验
政策的客观标准。握形势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是制 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内在要求。政策必须建立在对 于形势的正确认识之上,必须以客观实际情况为依 据,才能以实现政策目标。
其次,政策对形势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正确的政策是促进形势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发展有 利形势的重要推动力量。政策对形势的发展所起的 作用有“正向”与“反向”之分。
三是具体政策,也称部门政策。 从横向看,政策又可分为对内与对外两大部分。
及一 相、 互形 关势 系与
政 策 的 基 本 特 征
政策的基本特征
第一,阶级性和政治性。 政策是一种政治措施和手段,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其实质是 阶级利益的观念化、主体化、实践化反映。 第二,权威性和强制性。 在一定的范围被对公众行为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同时,政策 是通过国家的行政力量使人们遵从,因而也具有强制性。 第三、价值取向与实践性。 目标取向是政策的灵魂。同时,政策具有实践性的特征。
及一 相、 互形 关势 系与
政 策 的 基 本 特 征
案例:“其兴业勃焉,其亡也忽焉”
1945年9月3日,为纪念抗战胜利,蒋介石巡视重庆市街。在当 天的日记中,他记载道:“沿途民众其发乎内心之一种情绪,对余 所表示敬慕爱戴之精神,狂欢热烈,实非笔墨所能形容。”得意之 情,跃然纸上。然而,短短4年后,曾经踌躇满志的蒋介石却写道: “时至今日,由余养育完成之党国,而由余之手毁灭之,此境此情 将何以堪?”在“叹息不止”之时,自感“为人唾弃,为世讥刺, 其耻辱悲惨于兹为甚”。
案例:“奇迹”与 “规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以超出世界3倍左右的速度快速发展,创 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
为什么我们能够保持良好的经济形势?最根本原因的是我们抓住 了决定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改革了 原有的生产关系,形成了适应和推动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经济制 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从语源上看,“形势”就是指某种事物在一定阶段所 呈现出的基本状况 征
1.形势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在人类历史领域,形势是社会事物的现状和发 展态势的综合反映。
形势包括构成和影响政治、经济、文化、社会、 外交等发展的各要素的基本现状和重大变化、近期 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公众对这些情况和事 件的总体反应。
那么,国民党究竟是如何失去政权的呢? 著名史学家金冲及在其《20世纪中国史纲》中对此给出的解释 是:导致战争胜败的不只是双方军事和经济力量的对比,更重要的 是人心的向背,也就是谁能得到中国最大多数民众的支持。正所谓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人 民 解 放 军 攻 占 南 京
及一 相、 互形 关势 系与
总之,形势是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是人们制 定政策的客观基础,同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必然 影响着形势的变化和发展。形势与政策紧密联系, 相互制约,相辅相成,是一个永无止境、交互作用、 动态发展的过程,两者统一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 世界的实践活动之中。
及一 相、 互形 关势 系与
政 策 的 基 本 特 征
毛泽东有句名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 的。坚持发展的观点,要求我们在形势好的时候, 不能盲目乐观,而要居安思危,不能安于现状,自 我满足,而要乘势而上,奋发进取;在形势不利的 时候,不能丧失信心,而要看到事物前进发展的大 趋势,不能动摇信念,消极无为,而要看到“危” 中有“机”,增强攻坚克难的勇气,努力开拓新的 局面。
第二,坚持站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分析和 判断形势。这是科学判断形势的价值判据,也是正确评 价形势的关键。
第三、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分析和判 断形势。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作为自然、社会、思维 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我们科学分析、判断形势的根 本方法
意二 义、 及正 原确 则分
析 、 判 断 形 势 的
党的一大会址
及一 相、 互形 关势 系与
政 策 的 基 本 特 征
会师井冈
案例:“车道山前必有路,有路就有丰田车”
美国一直被比作“车轮上的国家”, 汽车需求量大,汽车工业也是美国的支 柱产业。在70年代以前美国汽车产业独 步全球。然而,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初, 日本小汽车对美国的“入侵”势头越来 越猛。
可以说,对国际国内重大事件的关注程度 和认知态度,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 得的成果以及党和国家现行路线、方针和政策 的正确理解,是衡量一个大学生社会化程度的 重要标志之一。
意二 义、 及正 原确 则分
析 、 判 断 形 势 的
2.正确分析、判断形势应当遵循的主要原则
第一,坚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分析和判断形势。这是 科学判断形势的根本要求。
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在具体分析形势时,既要
坚持唯物主义又要坚持辩证法,即坚持用联系的而 不是独立的、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全面的而不是 片面的观点分析和判断形势。
列宁指出:“在社会科学问题上有一种最可靠的 方法……对于用科学眼光分析这个问题来说是最重 要的,那就是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考察每个问 题都要看某种现象在历史上怎样产生在发展中经过 了哪些主要阶段,并根据它的这种发展去考察这一 事物现在是怎样的。”
2009年7月,日本主要8家汽车生 产厂家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达到46.6% 的历史最高纪录,首次超过美国的福特、 通用和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厂商。也是在 一年,曾经的世界汽车工业之都——底 特律,被评为“全美最悲惨城市” (《福布斯》评选)。
多年来,正是因为日本正确认识和 把握了全球汽车产业所面临的形势,采 取了改进技术、降低能耗、政府扶持和 海外当地制造等一系列政策和举措,才 抢占了汽车产业发展的先机。
及一 相、 互形 关势 系与
政 策 的 基 本 特 征
图片:浦东今昔
第二,变动性和可驾驭性
形势作为客观环境综合反映“指示器和晴雨 表”,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变动性。“祸兮福所 倚,福兮祸所伏”。在一定条件下,弱势可以转 化为强势,强势可能转化为弱势。
同时,形势的发展总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一些看似偶然的事件背后,往往有其必然性。因 此,形势变化、发展是可以认识、预见,也是可 以驾驭的。
意二 义、 及正 原确 则分
析 、 判 断 形 势 的
案例: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
第三,正确地分析和判断形势,是促进人的社 会化,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重要路径。
意二 义、 及正 原确 则分
析 、 判 断 形 势 的
一个人关注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意味着他 已经意识到“人是社会的人”、“认识社会, 才能更好地认识自我”;而当一个人能够运用 所学的知识独立地分析和判断形势,并思考自 身应当如何适应形势的时候,则意味着已经成 为一个“社会的人”。
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 不足以谋一时。 坚持用全面的观点,重点要防止片 面的看待问题。
意二 义、 及正 原确 则分
析 、 判 断 形 势 的
3.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
所谓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是指根据目标和任务的 性质、要求,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 论及认识论从不同层面上对形势做出切合实际的判断, 把握形势发展与演变趋势的能力。
世情、国情、党情、社情、舆情等等,都可以
说是形势。
及一 相、 互形 关势 系与
政 策 的 基 本 特 征
形势的基本特征
第一,客观性和规律性
形势最基本的特征是客观实在性。无论你是否 正确地认识它,无论你是否愿意接受它,也无论你 怎样评价它,形势总是在我们周围发生、发展着并 影响和制约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
从外部看,上世纪70年代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这为中国“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同时,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又为我们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发 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加快我国产业升级提供了契机。
可见,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否相适应,是决定本国经济形势发展 的内因;而相对稳定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则是促进本国经济形势发展 的外因。这就是经济形势变化、发展规律的生动体现。
及一 相、 互形 关势 系与
政 策 的 基 本 特 征
2.政策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政策,是指党或国家(即政策主体)在一定历史时期 为实现自己的路线、任务而规定的行动纲领、行为准则和 具体规定。
从纵向看,政策可分为三个层面: 一是总政策,也称为元政策(如总路线、基本路线)。 二是基本政策,又被称作基本政策、方针性政策、纲 领性政策。
一、形势与政策的基本特征及相互关系
1.形势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2.政策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3.形势与政策之间的相互关系
“形”与“势”
“形”侧重表现为事物的静态形象 “势”侧重表现为事物的动态趋势 “形”可以直观,“势”则需要分析
“形”与“势”总是统一于事物之中,所谓“形”中 有“势”,“势”蓄于“形”
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必须学会运用马克思主 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把握时代发展的趋势和中国发 展所处的历史方位。
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必须学会运用马克思主 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
所谓理论思维,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 和方法观察世界、分析形势,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 所谓战略思维,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立足现实, 着眼未来,从政治上、战略上思考和认识重大问题。
回顾历史,90年前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时,党员只有 五十几人,面对的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旧中国;90年后的 今天,我们党已成为在全国执政60多年、拥有7500万党 员的世界上第一大党,中国人民已拥有一个欣欣向荣的 社会主义祖国。这个巨大变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一个 历史奇迹。“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 土”。1956年2月,董必武重访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 表大会会址时,泼墨挥毫,写下了“作始也简,将毕也 巨”八个遒劲大字,其蕴含的深刻哲理令人深思。
及一 相、 互形 关势 系与
政 策 的 基 本 特 征
3.形势与政策之间的相互关系
——形势与政策之间的区别 首先,形势是事物发展的客观状态,尽管对形势 的判断是主观行为,但形势本身却是客观存在;政策 是人们在实践中为了达到确定的目标任务所作的决策 和举措,是认识活动的产物。因此,形势本身无对错 之分,而政策则有正误之别。 其次,形势判断的主体可以是多样的,任何个人 和组织都可以对形势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而政策 主体主要是执政党和政府。个人和社会组织可以参与 政策的制订,但是政策发布及其组织实施,则是由党 和政府作出的。 再次,对形势的考察和判断更加注重事实,即反 映事物的真实状况;对政策考察和判断是以完成任务 的为目标取向的,因而更加注重价值判断。 比如我们评价一项政策优劣、好坏,主要看是否 有利于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是否有利于实现国家和 人民的利益,是否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等等。
二、正确分析、判断形势的意义及原则
1.正确分析和判断形势的意义 2.正确分析、判断形势应当遵循的主要原则 3.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
1.正确分析和判断形势的意义
首先,正确分析和判断形势,是一个政党制定 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基本依据。
其次,正确分析和判断形势,是深刻理解和自 觉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前提。
孙中山先生所说的“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 者则昌,逆之者亡”。 这里的 “潮流”就是指历 史发展的规律和世界形势发展变化的根本走向、总 体趋势。
及一 相、 互形 关势 系与
政 策 的 基 本 特 征
政 策 的 基 本 特 征
案例:“作始也简,将毕也巨”
1945年4月,在“七大”的预备会上,毛泽东引用庄 子的话说:“我们中国《庄子》上有句话说‘其作始也 简,其将毕也必巨’,现在我们还没有‘毕’,已经很 大了”。以此说明我们党历经艰辛,不断发展壮大的态 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新生事物开始时其势虽 微,但是因为它合乎历史发展前进方向,必然具有远大 前途。
及一 相、 互形 关势 系与
政 策 的 基 本 特 征
——形势与政策之间的联系 首先,形势是制定政策的客观依据,又是检验
政策的客观标准。握形势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是制 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内在要求。政策必须建立在对 于形势的正确认识之上,必须以客观实际情况为依 据,才能以实现政策目标。
其次,政策对形势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正确的政策是促进形势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发展有 利形势的重要推动力量。政策对形势的发展所起的 作用有“正向”与“反向”之分。
三是具体政策,也称部门政策。 从横向看,政策又可分为对内与对外两大部分。
及一 相、 互形 关势 系与
政 策 的 基 本 特 征
政策的基本特征
第一,阶级性和政治性。 政策是一种政治措施和手段,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其实质是 阶级利益的观念化、主体化、实践化反映。 第二,权威性和强制性。 在一定的范围被对公众行为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同时,政策 是通过国家的行政力量使人们遵从,因而也具有强制性。 第三、价值取向与实践性。 目标取向是政策的灵魂。同时,政策具有实践性的特征。
及一 相、 互形 关势 系与
政 策 的 基 本 特 征
案例:“其兴业勃焉,其亡也忽焉”
1945年9月3日,为纪念抗战胜利,蒋介石巡视重庆市街。在当 天的日记中,他记载道:“沿途民众其发乎内心之一种情绪,对余 所表示敬慕爱戴之精神,狂欢热烈,实非笔墨所能形容。”得意之 情,跃然纸上。然而,短短4年后,曾经踌躇满志的蒋介石却写道: “时至今日,由余养育完成之党国,而由余之手毁灭之,此境此情 将何以堪?”在“叹息不止”之时,自感“为人唾弃,为世讥刺, 其耻辱悲惨于兹为甚”。
案例:“奇迹”与 “规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以超出世界3倍左右的速度快速发展,创 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
为什么我们能够保持良好的经济形势?最根本原因的是我们抓住 了决定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改革了 原有的生产关系,形成了适应和推动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经济制 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从语源上看,“形势”就是指某种事物在一定阶段所 呈现出的基本状况 征
1.形势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在人类历史领域,形势是社会事物的现状和发 展态势的综合反映。
形势包括构成和影响政治、经济、文化、社会、 外交等发展的各要素的基本现状和重大变化、近期 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公众对这些情况和事 件的总体反应。
那么,国民党究竟是如何失去政权的呢? 著名史学家金冲及在其《20世纪中国史纲》中对此给出的解释 是:导致战争胜败的不只是双方军事和经济力量的对比,更重要的 是人心的向背,也就是谁能得到中国最大多数民众的支持。正所谓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人 民 解 放 军 攻 占 南 京
及一 相、 互形 关势 系与
总之,形势是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是人们制 定政策的客观基础,同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必然 影响着形势的变化和发展。形势与政策紧密联系, 相互制约,相辅相成,是一个永无止境、交互作用、 动态发展的过程,两者统一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 世界的实践活动之中。
及一 相、 互形 关势 系与
政 策 的 基 本 特 征
毛泽东有句名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 的。坚持发展的观点,要求我们在形势好的时候, 不能盲目乐观,而要居安思危,不能安于现状,自 我满足,而要乘势而上,奋发进取;在形势不利的 时候,不能丧失信心,而要看到事物前进发展的大 趋势,不能动摇信念,消极无为,而要看到“危” 中有“机”,增强攻坚克难的勇气,努力开拓新的 局面。
第二,坚持站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分析和 判断形势。这是科学判断形势的价值判据,也是正确评 价形势的关键。
第三、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分析和判 断形势。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作为自然、社会、思维 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我们科学分析、判断形势的根 本方法
意二 义、 及正 原确 则分
析 、 判 断 形 势 的
党的一大会址
及一 相、 互形 关势 系与
政 策 的 基 本 特 征
会师井冈
案例:“车道山前必有路,有路就有丰田车”
美国一直被比作“车轮上的国家”, 汽车需求量大,汽车工业也是美国的支 柱产业。在70年代以前美国汽车产业独 步全球。然而,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初, 日本小汽车对美国的“入侵”势头越来 越猛。
可以说,对国际国内重大事件的关注程度 和认知态度,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 得的成果以及党和国家现行路线、方针和政策 的正确理解,是衡量一个大学生社会化程度的 重要标志之一。
意二 义、 及正 原确 则分
析 、 判 断 形 势 的
2.正确分析、判断形势应当遵循的主要原则
第一,坚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分析和判断形势。这是 科学判断形势的根本要求。
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在具体分析形势时,既要
坚持唯物主义又要坚持辩证法,即坚持用联系的而 不是独立的、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全面的而不是 片面的观点分析和判断形势。
列宁指出:“在社会科学问题上有一种最可靠的 方法……对于用科学眼光分析这个问题来说是最重 要的,那就是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考察每个问 题都要看某种现象在历史上怎样产生在发展中经过 了哪些主要阶段,并根据它的这种发展去考察这一 事物现在是怎样的。”
2009年7月,日本主要8家汽车生 产厂家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达到46.6% 的历史最高纪录,首次超过美国的福特、 通用和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厂商。也是在 一年,曾经的世界汽车工业之都——底 特律,被评为“全美最悲惨城市” (《福布斯》评选)。
多年来,正是因为日本正确认识和 把握了全球汽车产业所面临的形势,采 取了改进技术、降低能耗、政府扶持和 海外当地制造等一系列政策和举措,才 抢占了汽车产业发展的先机。
及一 相、 互形 关势 系与
政 策 的 基 本 特 征
图片:浦东今昔
第二,变动性和可驾驭性
形势作为客观环境综合反映“指示器和晴雨 表”,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变动性。“祸兮福所 倚,福兮祸所伏”。在一定条件下,弱势可以转 化为强势,强势可能转化为弱势。
同时,形势的发展总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一些看似偶然的事件背后,往往有其必然性。因 此,形势变化、发展是可以认识、预见,也是可 以驾驭的。
意二 义、 及正 原确 则分
析 、 判 断 形 势 的
案例: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
第三,正确地分析和判断形势,是促进人的社 会化,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重要路径。
意二 义、 及正 原确 则分
析 、 判 断 形 势 的
一个人关注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意味着他 已经意识到“人是社会的人”、“认识社会, 才能更好地认识自我”;而当一个人能够运用 所学的知识独立地分析和判断形势,并思考自 身应当如何适应形势的时候,则意味着已经成 为一个“社会的人”。
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 不足以谋一时。 坚持用全面的观点,重点要防止片 面的看待问题。
意二 义、 及正 原确 则分
析 、 判 断 形 势 的
3.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
所谓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是指根据目标和任务的 性质、要求,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 论及认识论从不同层面上对形势做出切合实际的判断, 把握形势发展与演变趋势的能力。
世情、国情、党情、社情、舆情等等,都可以
说是形势。
及一 相、 互形 关势 系与
政 策 的 基 本 特 征
形势的基本特征
第一,客观性和规律性
形势最基本的特征是客观实在性。无论你是否 正确地认识它,无论你是否愿意接受它,也无论你 怎样评价它,形势总是在我们周围发生、发展着并 影响和制约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
从外部看,上世纪70年代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这为中国“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同时,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又为我们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发 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加快我国产业升级提供了契机。
可见,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否相适应,是决定本国经济形势发展 的内因;而相对稳定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则是促进本国经济形势发展 的外因。这就是经济形势变化、发展规律的生动体现。
及一 相、 互形 关势 系与
政 策 的 基 本 特 征
2.政策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政策,是指党或国家(即政策主体)在一定历史时期 为实现自己的路线、任务而规定的行动纲领、行为准则和 具体规定。
从纵向看,政策可分为三个层面: 一是总政策,也称为元政策(如总路线、基本路线)。 二是基本政策,又被称作基本政策、方针性政策、纲 领性政策。
一、形势与政策的基本特征及相互关系
1.形势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2.政策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3.形势与政策之间的相互关系
“形”与“势”
“形”侧重表现为事物的静态形象 “势”侧重表现为事物的动态趋势 “形”可以直观,“势”则需要分析
“形”与“势”总是统一于事物之中,所谓“形”中 有“势”,“势”蓄于“形”
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必须学会运用马克思主 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把握时代发展的趋势和中国发 展所处的历史方位。
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必须学会运用马克思主 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
所谓理论思维,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 和方法观察世界、分析形势,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 所谓战略思维,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立足现实, 着眼未来,从政治上、战略上思考和认识重大问题。
回顾历史,90年前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时,党员只有 五十几人,面对的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旧中国;90年后的 今天,我们党已成为在全国执政60多年、拥有7500万党 员的世界上第一大党,中国人民已拥有一个欣欣向荣的 社会主义祖国。这个巨大变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一个 历史奇迹。“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 土”。1956年2月,董必武重访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 表大会会址时,泼墨挥毫,写下了“作始也简,将毕也 巨”八个遒劲大字,其蕴含的深刻哲理令人深思。
及一 相、 互形 关势 系与
政 策 的 基 本 特 征
3.形势与政策之间的相互关系
——形势与政策之间的区别 首先,形势是事物发展的客观状态,尽管对形势 的判断是主观行为,但形势本身却是客观存在;政策 是人们在实践中为了达到确定的目标任务所作的决策 和举措,是认识活动的产物。因此,形势本身无对错 之分,而政策则有正误之别。 其次,形势判断的主体可以是多样的,任何个人 和组织都可以对形势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而政策 主体主要是执政党和政府。个人和社会组织可以参与 政策的制订,但是政策发布及其组织实施,则是由党 和政府作出的。 再次,对形势的考察和判断更加注重事实,即反 映事物的真实状况;对政策考察和判断是以完成任务 的为目标取向的,因而更加注重价值判断。 比如我们评价一项政策优劣、好坏,主要看是否 有利于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是否有利于实现国家和 人民的利益,是否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等等。
二、正确分析、判断形势的意义及原则
1.正确分析和判断形势的意义 2.正确分析、判断形势应当遵循的主要原则 3.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
1.正确分析和判断形势的意义
首先,正确分析和判断形势,是一个政党制定 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基本依据。
其次,正确分析和判断形势,是深刻理解和自 觉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