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东优日铅锌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探讨

藏东优日铅锌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探讨
藏东优日铅锌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探讨

霍各乞铜多金属矿成因分析找矿标志

霍各乞铜多金属矿成因分析及找矿标志摘要:霍各乞铜多金属矿是我国几大重要铜矿之一,属狼山成矿带,代表陆缘裂谷环境下形成的矿床,矿床类型初步分析为喷流沉积型铜铅锌矿床。找矿标志有地层标志、岩性标志、蚀变标志、地表氧化带标志。 关键词: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找矿标志、霍各乞铜矿 中图分类号: f41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huogeqi is one of several important copper mine in china, belong to langshan mountain mineralize belt, representing the formation of continental margin rift environment, the mine type is sedimentary exhalative deposit,prospecting marks include: formation signs, rock marks, alteration signs, with signs of surface oxidation. key words: geologic feature, ore-formation condition, prospecting criterias, huogeqi copper mine. 1.区域地质背景 霍各乞铜多金属矿是我国几大重要铜矿之一,属狼山成矿带,狼山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乌拉特后旗境内,其东与白云鄂博、渣尔泰山相连。狼山及其东延的渣尔泰山,是华北地台北缘的一条著名成矿带,通称狼山成矿带。区域上,狼山成矿带属于中亚-蒙古成矿带内的一部分,后者是世界上三大洲际成矿带之一,狼山成矿带代表陆缘裂谷环境下形成的矿床,其代表性矿床有

团结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

团结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 【摘要】论文根据乌拉嘎金矿所处的地质背景、地质构造、区内已知金矿体主要分布于花岗斑岩或花岗闪长斑岩顶部凸起区的隐爆角砾岩分布地带的特点,采用频率域可控源电磁测深法(EH4)测量技术,张才沟地区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的分布及其与上覆盖层老片岩或英安岩之间的顶面界线,尤其是向上凸起的高部位,通过物探测深资料解译,结合原有资料查明区内深部的控矿构造,乌拉嘎金矿矿床成因和成矿规律研究,对该区已发现的物探异常进行查证,有望找到矿化富集地段,从而实现新的突破。 【关键词】团结沟金矿;物探调查依据;张才沟;找矿远景 1.成矿地质背景 该区位于天山—兴蒙华力西褶皱带东段,吉黑地槽系内的佳木斯地块北端。佳木斯地块北与俄罗斯境内的布列亚地块相接,东、南和西三面则以敦密、当同和牡汤三条大断裂为边界。佳木斯地块北段被北北东向乌拉嘎深大断裂划分为三个次级构造单元,由东向西依次是鹤岗隆起、乌拉嘎断陷、结烈凸起。区东北部葡萄沟和张才沟一带,发育有环带状分布的黑云母英安岩,这些岩体与区内各个花岗斑岩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火山、次火山机构系统。这些英安岩岩体偏中性,形成时间稍早于区内控矿花岗闪长斑岩或花岗斑岩,它也是沿着中生界与元古界之间的不整合面侵入,该区段无疑是区内岩浆岩体早期侵入的主通道。由于英安岩体侵入后对该通道起到一定的封闭作用,为后期的含金低温成矿热液的聚集提供了条件。 2.矿区地质特征 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中元古界黑龙江群湖南营组(Pt1h)分布在矿区西部,主要由斜长绿帘角闪片岩、斜长角闪片岩、白云钠长片岩、变粒岩等组成,中生代上侏罗统宁远村组,主要分布在矿区的东部,其次在矿区的南部和西部也有零星分布,主要由砂砾岩、泥岩、粉砂岩组成,与中元古界黑龙江群为不整合接触。区域乌拉嘎断陷是矿区内最大的构造带,系牡丹江深大断裂的北延部分,向东北延入俄罗斯境内,具多期活动特征,是控制岩体侵入的主要构造。该断裂走向北北东,倾向西,倾角大于70°。矿区位于乌拉嘎断陷东侧,内发育北北东——北东、北北西——北西和近南北向三组断裂构造,其中以北东和北西向构造最为发育,北东向早于北西向。区内金矿(化)体主要受次火山岩上部的隐爆角砾岩带控制,均匀地赋存于花岗斑岩膨大的部位。团结沟金矿床共发现矿(化)体76条,矿体多呈脉状—似脉状、扁豆状、蝌蚪状。主矿体在走向和倾向常有分枝。出露地表的矿体在横剖面上多呈上宽下窄的漏斗状;隐伏矿体多上中部厚大,下端多有分枝。矿体大小、规模相差悬殊。矿体长1550m,最大厚度133.32m,平均厚度46m,最大延深450m。主要矿石矿物有金、黄铁矿、辉锑矿、偏胶体玉髓状百英、方解石和白云石。金品位—般在3-10g/t范围内变化。

白银厂铜矿床地质特征

图1北祁连东段大地构造略图(据边千韬,1985) (1.后加里东段陷盆地;2.断坳及坳拉谷;3.前寒武纪残块;4.断块;5.超基性岩;6.加里东优地槽;7.石英闪长 岩。)

(图3),是白银厂矿床的主要部分。矿体与围岩呈整合关系,北西西向延长,向南西陡倾。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成群产在石英角斑凝灰岩中。矿体上部层位以块状层状矿体为主,为含矿热液在海底沉积而成,与围岩界限分明。矿体下部层位以浸染状、脉状矿体为主,与围岩界限不分明,是矿液经海底火山碎屑岩充填交代而成。这些矿床周围,有次火山岩相侵入体,有火山角砾岩、集块岩,并且有从中心向四周集块、角砾减少变细的趋势,显示出古火山中心特征,表明这种类型矿床为近火山通道相。 (1.喷发旋回;2.喷发亚旋回;3.近火山口亚相;4.过度亚相;5.火山劲相;6.断层;7.不整合;8.矿床; 9.主矿体及其编号。) (1.石英钠长斑岩;2.石英角斑岩;3.含角砾石英角斑岩;4.石英角斑凝灰熔岩;5.含角砾石英角斑凝灰熔岩;6.石英角斑凝灰岩;7.千枚岩;8.钙质绢云绿泥石英片岩;9.细碧玢岩;10.铁帽;11.块状含铜黄铁矿石;12.块状含铜、铅、锌黄铁矿石;13.块状黄铁矿石;14.浸染状铜矿石;15.钻孔;16.平推逆断层。) 矿田内矿床的矿石矿物成分种类繁多,总的可分为原生带矿物、氧化带矿物和次生富集带矿物(表1)。目前已知矿物达60余种,其中属于次生带、氧化带矿物约40种,常见20余种。 矿区内矿床的矿石构造主要有块状构造、次块状构造、浸染状构造、条带状构造、角砾状构造(图4)、条纹状构造、纹层状构造,次之为网脉状构造、揉皱状构造、无定向浸染状、破碎角砾状构造等。 矿区内矿床的矿石结构主要有自形半自形结构、交代结构(图5)、压碎结构、变质结构、共边结构、揉皱结构等。 块状构造浸染状构造 条带状构造角砾状构造 白银地区火山岩和次火山杂岩的围岩蚀变非常普遍。近矿围岩以绢云母化、硅化、黄铁矿化为主。远矿围岩在基性火山岩中为发育非常广泛的铁白云岩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其中绢云母化、硅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是最主要的蚀变作用,特别是绿泥石化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 绢云母化作用:交代晶屑长石,主要发育在含矿带的变质流纹英安凝灰岩等酸性岩石中,在矿区内,它的分布 图2白银厂矿床分布图(据福建有色地质勘探公司,陈文森) 图3折腰山、火焰山矿床矿体剖面图(据中国地质大学,1997) 图4白银厂矿区内矿床的矿石构造 2.2矿石特征2.3围岩蚀变 表1矿石的物质成分 (据641队、白银公司中心实验室、兰州地质研究所 1970、白银矿冶所1978资料。)22 中国西部科技2010年12月(中旬)第09卷第35期第232期 总

金川铜镍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模式

金川铜镍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模式 本文通过对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各类矿石中伴生元素含量进行初步定量,结合各类金属矿物的产出特征及形态,讨论并分析了地质特征与成矿模式。发现金川铜镍矿体是在大陆裂谷发展前期拉张环境中成岩成矿,并随龙首山推覆构造转移到现今位置,并且发现深部熔离贯入作用是主要成矿机制,含矿岩浆的有序侵位显示岩浆在深部岩浆房停歇过程曾发生熔离分异,形成岩浆、含矿岩浆、富矿岩浆和矿浆分层结构,而且小岩体成大矿,剩余的含矿岩浆多次贯入同一空间成岩、成矿,区域存在其它超基性、基性岩体岩群或岩流。 标签:金川铜镍矿地质特征成矿模式 1金川铜镍矿概况 金川铜镍矿是世界著名的多金属共生的大型硫化铜镍矿床之一。镍和铂族金属居全国第一位,铜、钴储量居全国第二位,矿床中伴生的多金属品类之多,在国内外迄今尚属罕见。金川铜镍矿的发现与开发,从根本上结束了我国缺镍少铂的历史。 2区域地质 矿床位于中朝准地台阿拉善隆起区西南边缘的龙首山隆起,北为地台内部区,南为祁连山褶皱系。龙首山隆起夹于北缘和南缘两断裂带之间,北缘断裂带是隆起和潮水坳陷的分界,南缘断裂带是隆起和河西走廊过渡带的分界。 上图为金川超镁铁岩体地质图。金川超镁铁含矿岩体产出于北缘断裂带南侧,含矿岩体长约6500米,宽数10米至500余米,面积约1.34平方公里,侵位于前长城系龙首山群白家嘴子组中。矿区范围内的地层为向南西40度倾斜的单斜构造,倾角由北向南逐渐变缓,断裂构造十分发育,有的构造具有长期活动性质。金川岩体的直接围岩为蛇纹石化白云质大理岩、云母石英片岩、黑云母片麻岩、条带均质混合岩、斜长角闪岩等。 含矿岩体呈北西向展布,全长6000米,厚数10米至300余米,倾斜延伸数百至千米以上,呈岩墙状产出。岩体形态受储岩断裂性质的控制,以扭性为主的地段,岩体向下延伸较大,呈板状,以张性为主地段延伸较小,呈楔形、漏斗形。前者分异程度差,后者分异好。白家嘴子含镍超基性岩体为复式侵入体,不同期次岩浆形成的岩石粒度有明显差异,并且各自形成一定的岩相。岩体岩石平均化学成分相当于二辉橄榄岩。该矿床的工业矿体按成因分为岩浆就地熔离、岩浆深部熔离-贯入。晚期贯入和接触交代四种类型。工业意义最大的是深部熔离-贯入矿体,规模巨大,厚数十至百余米,长数百至上千米;次之是熔离矿体,长数米至数百米,厚一至数十米。从就地熔离矿体到接触交代矿体,金属氧化物和硫化物中的镍矿物相对含量依次减少,而磁黄铁矿和铜矿物含量依次增多。

云南省腾冲县冻冰河铁矿普查汇总

06530833 云南省腾冲县冻冰河铁矿普查 08531196 云南省石屏县西老河铁矿详查 08531694 云南省沧源县芒哈铅锌矿地质普查 08531580 云南省兰坪县宝塔铜多金属矿普查 08531604 云南省永善县永胜得铜多金属矿普查 08531613 云南省腾冲县碗子塘金多金属矿地质普查08531619 云南省巧家县羊角落铅锌矿普查 08531584 云南省维西县陈新厂铜多金属矿普查 08531541 云南省腾冲县白米庄铁铅锌矿地质普查 08531536 云南省龙陵县芒旦铜多金属矿普查 08531561 云南省宁蒗县巴打湾重晶石矿地质普查 08531568 云南省沧源县班洪班莫铅锌矿地质普查 08531355 云南省盐津柿子铅锌矿地质普查 08531358 云南省昌宁县鸡街子地区铜银金矿勘查 08531359 云南省镇康县竹瓦房金矿地质普查 08531384 云南省贡山县僳贡雪山银铅锌多金属矿普查08531521 云南省麻栗坡县新寨铜多金属矿普查 08531399 云南省昭通市炎山街铅锌银矿地质普查 08531547 云南省安宁市盖棚锰矿普查 08531322 云南省水富县太平富荣煤矿地质普查 08531505 云南省罗平县盈源煤矿普查 08531506 云南省罗平县盛源煤矿普查 08531404 云南省红河县底勐坝铜铁多金属矿普查 08531490 云南省巍山县五里巷—茶雷村金矿普查 08531599 云南省玉龙县木瓜打铁铜多金属矿普查 08531573 云南省大姚县小河~石门坎铜矿普查 08531136 云南省元江县路通铁矿普查 08531692 云南省隆阳区椅子山铅锌多金属矿地质普查08531642 云南耿马县香竹林金矿普查 08531610 云南省巧家茂租铅锌矿深部及外围增储找矿08531648 云南省永善县佛滩铅厂坪铅锌矿详查 08531640 云南省大理市太邑乡已早村恩组场铅锌矿地质普查08531578 云南省富源县老蚂蚁煤矿地质普查 08531379 云南省龙陵县响水河铜铅锌多金属矿地质普查08531159 云南省彝良县棱嘎铅锌矿地质普查 08531312 云南省墨江县坤勇金多金属矿普查 08531311 云南省景谷县文海金多金属矿普查 08531406 云南省麻栗坡县新路坡锰矿普查 08531466 云南省腾冲县小场锰银矿地质普查 08531683 云南省梁河县卡子寨铅锌多金属矿普查 08531605 云南省楚雄市小水井金矿普查 08531590 云南省龙陵县大坡地区铌钽矿普查 08531586 云南省龙陵县二光金多金属矿地质普查(跨潞西市)

主要金矿类型的地质特征及矿床实例

主要金矿类型的地质特征与矿床实例 一、岩桨热液金矿床 本类矿床分布于古地块周围断陷盆地的边缘或两个构造单元之间的深断裂带附近。太平洋构造岩浆活动带控制了本类型的矿床。如密山~清源深断裂,郯城~庐江深大断裂,浙闽沿海的丽水~海丰深断裂带等。混合岩化~交代重熔、同熔型花岗岩类与含金建造变质岩系有着内在联系,所形成的含金花岗岩或偏碱性的花岗岩类小侵入体,岩株对岩浆期后热液金矿床有直接的控制作用。 本类型金矿床可分3个亚类。 (一)重熔岩浆热液金矿床 成矿母岩为含金的重熔型花岗石。在燕山期,它们沿着深切基底的断裂构造侵入到不同时代的盖层中。金矿化多沿台、槽分界断裂隆起区的边缘断裂展布。在隆起区以金矿化为主,伴有多金属矿化,在凹陷区以多金属矿化为主,而在过渡带则为金~多金属矿化。在侵入体内为石英细脉浸染型金矿化,含金黄铁矿石英细脉带产于岩体的边缘或其顶部,而含金石英脉带赋存于接触带和围岩的构造裂隙中。 河北峪耳崖金矿床: 燕山期花岗杂岩体居于矿区中心。呈北东~南西向分布,岩体的长轴方向与区域构造线一致,长2km,宽0.7km,平面上中间膨大两端狭小,呈一菱形状(图1~4)侵入于长城系高于庄组白云岩中,接触带局部有矽卡岩化现象。侵入杂岩体主要由同源不同阶段侵入的似

斑状斜长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岩组成。金矿化带主要分布于内接触带附近和岩体中,极少数分布于云岩岩或边部的断裂构造中,白云岩中的矿体,一般距接触带50~100m。 成矿断裂主要有两组,一组走向北40o~80o东,倾向北西,倾角400~80o,贯穿全区,规模较大,破碎带发育,另一组走向为2900~280o倾向北东,倾角40o~60o,仅在若休内部发育,与第一组斜交,规模小。 已查明地表矿带有14条,深部盲矿带10余条,每一矿带由1~6条矿体组成。大多数矿带平行于岩体长轴方向,呈平行脉状,雁行排列,地表规模较大,长几百米,厚度不足1 米,最厚5~10 米。 含金地质体共有3种:①含金黄铁矿石英脉;②含金黄铁矿石英细脉带;③含金破碎蚀变带。 围岩蚀变强烈,以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硅化、钠长石化为主。 金矿物以自然金为主,其次有银金矿和碲金矿,金属矿物有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辉钼矿等。金品位为5.37~9.01g/t,一般在7 g/t以上。

云南永平老凹子金异常特征及金矿(化)体成因

云南永平老凹子金异常特征及金矿(化)体成因[摘要]由1:25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圈出5个金异常带,查证后圈定2条 金矿(化)体。矿体产于白垩系下统景星组下段(K1j1)、三叠系上统三合洞组(T3sh)构造蚀变带中,严格受地层、构造蚀变带控制。矿体成因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大比例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在该区金矿找矿效果显著。 [关键词]构造蚀变型金矿断层破碎带呈脉状、似层状产出异常明显永平老凹子 1矿区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矿区位于西藏-三江造山系扬子西缘多岛弧盆系兰坪-思茅双向弧后-陆内盆地西缘,地处西南“三江”成矿带南段,巍山-永平铜多金属矿化集中区内。 矿区1:25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Cu、Pb、Zn、Au、Ag、Sb、As、Co、Ni异常下限分别取65×10-6、45×10-6、90×10-6、5×10-9、190×10-9、5×10-6、40×10-6、25×10-6、45×10-6,共圈出了5个综合异常(图1)。 Ⅰ金异常:位于矿区北东部近南北向展布,长约2000米,宽800~1200米,面积2.07平方千米,北端延伸出矿区,F4断裂呈近南北向展布于异常带西侧。异常区出露灰岩、泥岩、页岩、砂岩、板岩,岩石均具碎裂岩化、局部具孔雀石化、褐铁矿化、重晶石化、碳酸盐化。异常带内元素套合性较好,有2个浓集中心,单点数值极大值金0.44 g/t,具强度高、梯度陡、浓集中心突出、浓度分带清晰的特点。经初步查证,于异常浓集中心发现金矿(化)体,该异常为矿所致。 Ⅳ金异常:位于矿区中部呈长条状展布,长约4250米,宽2000米,面积6.15平方千米,两端均延伸出矿区,F2断裂呈北西向展布于异常带东侧。异常区出露砂岩、页岩、泥岩及灰岩透镜体,普遍具碎裂岩化,局部具硅化、孔雀石化、褐铁矿化。异常元素套合性较好,有3个浓集中心,单点数值极大值金1.66 g/t,具强度高、梯度陡、浓集中心突出、浓度分带清晰的特点。经初步查证,于异常浓集中心发现金矿(化)体,该异常为矿所致。 2矿(化)体特征 2.1矿(化)蚀变带特征 对Ⅰ号金异常进行地表槽探工程揭露,发现一条含金蚀变矿化带,受近南北向F4断裂控制,位于断层东部,走向长大于200米,宽度大于40米,总体产状85°∠72°。矿(化)体由构造角砾岩组成,岩性主要是土状褐铁矿、重晶石、灰岩。普遍具强褐铁矿矿化、碳酸盐化、重晶石化,局部具孔雀石化、黄铁矿化、碎裂岩化,金矿化与褐铁矿矿化、重晶石化、黄铁矿化、碎裂岩化关系密切,载金矿物以褐铁矿、黄铁矿为主。异常带内圈出了一条工业金矿体,编号KT1(图

内蒙古狼山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内蒙古狼山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摘要:内蒙古狼山成矿域地处内蒙阴山山脉西段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地台内蒙古地轴的边缘,成矿域地史复杂,总体以不同构造旋回期的深大断裂为主导因素。从而控制着不同时代的沉积建造及其岩浆活动旋回的发育特征与成矿 特征。本文根据笔者多年在狼山地区一直从事地质找矿的经验和教训的积累,对狼山地区硫多金属的控矿因素及成矿规律的粗浅认识做一概括总结。 一、成矿地质特征 内蒙古狼山地区铜铅锌成矿区其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 北地台内蒙古地轴的北缘,西为阿拉善古陆块,南为鄂尔多斯古陆核,北以深断裂为界与内蒙古天山――兴安地槽区毗邻。 总体上以深大断裂为主,从而控制着不同时代的沉积建造及其岩浆活动旋回的发育特征及其成矿特征。详见图1。 (一)地层 狼山地区按地层的划分见表1。 1.太古界乌盖群 主要出露于狼山山脉主脊部位,呈北东方向展布。构成区域成矿沉积基底,根据其岩性组合划分为三个岩组:

(1)下部为乌拉特岩组:组成岩性为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夹透镜状及似层状的角闪岩、黑云阳起片岩等,厚度为3,390m,原岩主要由基性火山岩、部分同源的超基性岩组成,另有部分基性火山凝灰质岩及粘土质碎屑岩,属于地槽早期的基性火山――碎屑建造。 (2)中部为达拉盖庙组:岩性为黑云斜长片麻岩夹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及磁铁石英岩(在西部,部分磁铁石英岩可构成中小型铁矿床)。厚度大于1,134m,原岩主要由基性火山凝灰质杂砂岩及粘土质碎屑岩组成,夹基性火山岩,属于地槽早期基性火山活动与期后沉降期间的过渡性建造。 (3)上部为苏对口组:岩性为黑云斜长变质岩、斜长角闪岩家黑云石英片岩、绿泥黑云片岩等,厚度为1,202m,原岩主要由泥质岩及粉砂质泥岩夹基性火山岩组成,属于地槽早期火山活动之后沉降期的建造类型。 2.中元古界渣尔泰山群 中元古界渣尔泰山群分三个岩组(各岩组代号见表2),各岩组间除第一岩组与第二岩组间存在短暂的沉积间断外,均呈整合接触,从老到新为: (1)狼山群第一岩组:(PJ1)相当于书记沟组,主要分布在狼山南部,在狼山北东侧零星出露,厚度大于471m,与下伏太古界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岩性为:

铜铅锌多金属共生矿湿法冶金研究进展

第6期 2010年12月 矿产综合利用 M u lt i purpose U tilizati on ofM i neral Resources No.6 D ec.2010铜铅锌多金属共生矿湿法冶金研究进展 李博,刘述平,唐湘平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41) 摘要:介绍了铜铅锌多金属矿的开发利用现状,对铜铅锌多金属矿的处理工艺进行了综述。着重介绍了湿法处理工艺的氯化浸出工艺、碱性浸出工艺、直接加压酸浸工艺、生物浸出工艺,并展望了铜铅锌多金属共生矿分离技术发展前景。 关键词:铜铅锌多金属矿;湿法冶金分离;加压酸浸 中图分类号:TF1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6532(2010)06 0033 04 1 铜铅锌多金属共生矿分离技术发展 现状及趋势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物资基础,尽管我国主要金属矿产资源储量较丰富,但由于不断开发,保有储量迅速减少,优质矿床濒于耗尽。近年来,我国相继发现、探明了储量大、分布广的铜、铅、锌、银多金属复杂硫化矿床(如四川白玉呷村铜、铅、锌、银多金属硫化矿金属总储量上百万吨;云南兰坪三江地区铜、铅、锌、银多金属复杂硫化矿,铅锌总储量100万,t铜总储量50万,t银总储量5kt)。由于该种类型多金属复杂矿矿床类型新颖,矿石成分、结构、构造复杂,各矿物互相紧密镶嵌,且粒度分布细,矿石中主元素铜、铅、锌均以硫化物形式存在,可浮性相近,分离困难,因此难以在较佳的经济条件下采用选矿的方法选出单一金属的合格精矿。目前,此类多金属复杂矿床的综合利用有两种工艺路线,一种是分选分炼,即通过选矿分别选出铅精矿、锌精矿、铜精矿,再分别处理以提取铅、锌、铜。这种工艺的难点是选矿,由于分选困难,不仅选矿回收率低,而且铅、锌、铜互含高,精矿质量差。国内许多矿山做过的选矿研究均证明了这一点。另一种工艺路线是选冶联合工艺,选出混合精矿,然后用冶金手段处理混合精矿,其优点是选矿回收率大幅度提高,选矿作业简单。此种工艺路线问题在于铜、铅、锌混合精矿的冶炼。采用密闭鼓风炉炼锌(I SP法),基建投资大,能耗高,铅、锌及贵金属直收率低,对精矿含铜要求高(不大于2%),而且环境污染严重。因此,开发高效的混合精矿清洁冶金技术是处理多金属复杂硫化矿的突破口[1~2],也是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面临的重要课题。 2 铜铅锌多金属共生矿湿法冶金分离 方法 2.1 湿法工艺 2.1.1 氯化浸出 一些难溶性金属硫化物在酸性氯盐溶液条件下浸出,可以以氯的络合离子形态溶出,如[PbC l-4]2-、[ZnC l-4]2-等。这为酸性氯盐溶液选择性浸出金属硫化物提供了热力学基础。常用的氯化浸出剂为盐酸、氯盐和氯气等。 曾青云[3]等研究了用三氯化铁直接浸出赣南荡坪铜铅锌复合硫化矿,在温度105 、液固比4、Fe3+浓度192g/L的条件下浸出3h,铜、铅、锌浸出率分别为99.5%、98.6%和99.6%,96%的硫呈元素硫或黄铁矿形态富集于渣中。重庆钢铁研究所[4]采用N a C l O3作添加剂,在硫酸介质中浸出硫化铜矿,使铜的浸出率达到90%以上。钟晨[5]研究了低品位硫化铅锌的氯气浸出,在矿物粒度<0. 076mm占93%左右、氯化浸出温度80~90 、氯/矿=(0.65~0.7)1、N a C l浓度300g/L、浸出时间2h 的条件下,锌、铅浸出率可分别达到96.4%和99.3%。粗PbC l2碳化、煅烧后制备红丹,ZnC l2溶液经除铁、碳化、焙烧后制备ZnO。张元福[6]等针对 收稿日期:2010 06 09; 改回日期:2010 07 01 作者简介:李博(1977-),男,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有色金属湿法冶金工作。

大红山铁铜矿床地质特征-最新文档资料

大红山铁铜矿床地质特征 言:康滇地轴位于扬子准地台西南缘,是我国重要的元古 宙铁铜矿床集中分布区,产有大量赋存于元古宙变质火山沉积岩中的Fe-Cu 多金属矿床,其中大红山铁铜矿床为该区南部的代表性矿床。大红山矿床既是大型铁矿又是大型铜矿,两者密切共生,但又各自富集成独立矿体,所以它的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就特别引人注意。三十多年来,人们纷纷提出许多不同的认识,先后有岩浆热液成矿,火山喷发沉积成矿,火山喷发沉积―后期变质改 造成矿,火山喷发沉积一多阶段复合改造富集成矿等观点。因此,本文试图通过总结前人对矿床地质特征认识,为进一步研究矿床成因及矿区远景区勘查开发活动提供参考依据。 、成矿地质背景 大红山铁铜矿床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滇?_坳南端,介于红 河断裂与绿汁江断裂所夹持的三角地区。区内构造运动强烈,处于东?西向、南?北向及北?西向三组主要构造线的交汇地带。 从太古代末期开始,不同时期和不同阶段的构造运动在本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反映。所形成的构造线、构造形态和伴随的岩浆活动、变质作用自成体系,相互继承和干扰,致使本区地质构造趋于复杂化,对“大红山式"铁、铜矿的形成、富化和发展变化有着定的依存关系。矿床的形成与早元古代的海相基性岩浆喷发作用关系密切,在火山作用的过程中形成了较为丰富的以铜、铁为主,伴随有金、银、钒、钴、镍等元素的矿床。矿床具有火山喷溢和火山喷发沉积的特点,后期又经历了区域变质作用的改造,是经过多次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多成因复合型矿床。 二、矿床地质特征 2.1 地层 矿区仅出露两套地层,盖层为晚三叠世干海子组及舍资组;基底为早元古代大红山群,是一套古海底火山喷发?沉积变质岩系。大红山群主要见于大红山矿区及外围东么、河口等地,在矿区内赋存的大红山群地层出露比较完整,自下而上由老厂河组、曼岗河组、红山组、肥味河组及坡头组构成。矿段内铁、铜矿体产于大红山群曼岗河组、红山组地层中,简述含矿地层如下:

大红山铁铜矿床地质特征

大红山铁铜矿床地质特征 引言:康滇地轴位于扬子准地台西南缘,是我国重要的元古宙铁铜矿床集中分布区,产有大量赋存于元古宙变质火山沉积岩中的Fe-Cu多金属矿床,其中大红山铁铜矿床为该区南部的代表性矿床。大红山矿床既是大型铁矿又是大型铜矿,两者密切共生,但又各自富集成独立矿体,所以它的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就特别引人注意。三十多年来,人们纷纷提出许多不同的认识,先后有岩浆热液成矿,火山喷发沉积成矿,火山喷发沉积―后期变质改造成矿,火山喷发沉积一多阶段复合改造富集成矿等观点。因此,本文试图通过总结前人对矿床地质特征认识,为进一步研究矿床成因及矿区远景区勘查开发活动提供参考依据。 一、成矿地质背景大红山铁铜矿床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滇中中?_坳南端,介于红河断裂与绿汁江断裂所夹持的三角地区。区内构造运动强烈,处于东?西向、南?北向及北?西向三组主要构造线的交汇地带。从太古代末期开始,不同时期和不同阶段的构造运动在本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反映。所形成的构造线、构造形态和伴随的岩浆活动、变质作用自成体系,相互继承和干扰,致使本区地质构造趋于复杂化,对“大红山式"铁、铜矿的形成、富化和发展变化有着一定的依存关系。矿床的形成与早元古代的海相基性岩浆喷发作用关系密切,在火山作用的过程中形成了较为丰富的以铜、铁为主,伴随有金、银、钒、钴、镍等元素的矿床。矿床具有火山喷溢和火山喷发沉积的特点,后期又经历了区

域变质作用的改造,是经过多次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多成因复合型矿床。 二、矿床地质特征 2.1 地层矿区仅出露两套地层,盖层为晚三叠世干海子组及舍资组;基底为早元古代大红山群,是一套古海底火山喷发?沉积变质岩系。大红山群主要见于大红山矿区及外围东么、河口等地,在矿区内赋存的大红山群地层出露比较完整,自下而上由老厂河组、曼岗河组、红山组、肥味河组及坡头组构成。矿段内铁、铜矿体产于大红山群曼岗河组、红山组地层中,简述含矿地层如下: 2.1.1曼岗河组(Ptdm):是大红山铜矿的产出层位。其组成以钠质火山沉积岩为特征,火山岩以凝灰岩为主,全组构成一火山沉积旋回。自下而上分为四个岩段,下部一、二岩段以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为主,笫三岩段为火山沉积变质的绿片岩段,其间产大型的贫铁黄铜矿体(I号矿体),第四岩段为大理岩。 2.1.2红山组(Ptdh):大红山式铁矿即赋存与红山组地层中,自下至上分为三段。第一段为浅灰色变钠质熔岩及火山角砾岩,厚大的H1铁矿体产于其中;第二段为绿色片岩,产铁铜共生的山号铜铁矿;第三段为角闪变钠质熔岩,其顶部赋存V号铁矿,下部产有W号铁矿。 2.2 矿区岩浆岩 矿区变质火山岩种类较多,其中较主要的有角斑岩、角斑质火山凝灰岩、角斑质凝灰角砾岩,细碧岩、细碧质凝灰岩等。次火山岩则有石英钠长斑岩、变斑状辉绿岩、辉长辉绿岩及石英钠长白云石岩等。 综合本区各类火山岩和次火山岩的岩石特征,并结合其化学成分特点,可知本区各类火山岩具有以下特点:

简述金川铜镍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模式_叶亮山

理论前沿2013年第1期 甘肃金川地区处于河西走廊东部,祁连山东北麓龙首山脉中段。金川古元古花岗岩岩体所在的龙首山隆起位于华北地台阿拉善地块西南缘,南隔祁连早古生代褶皱系与柴达木地块相望,西接塔里木地台。祁连山地区前长城纪处于压性造陆阶段,晚元古代长城纪晚期至早古生代奥陶纪处于大陆裂谷拉张至狭窄大洋阶段(北祁连褶皱带广泛出露早中奥陶世蛇绿岩),志留纪末晚加里东运动期开始转入碰撞造山阶段[1-2]。 金川铜镍矿是世界著名的多金属共生的大型硫化铜镍矿床之一。镍和铂族金属居全国第一位,铜、钴储量居全国第二位,矿床中伴生的多金属品类之多,在国内外迄今尚属罕见。金川铜镍矿的发现与开发,从根本上结束了我国缺镍少铂的历史[2-3]。 图1金川铜镍矿床地理位置及龙首山隆起带镁铁 超镁铁岩地质分布图 (1—新生代沉积物;2—中生代陆相碎屑岩;3—晚古生代陆相碎屑岩;4—早古生代复理石建造;5—中新元古代碳酸盐岩、碎屑岩;6—古元古代变质岩系(前长城系);7—混合花岗岩;8—花岗岩;9—花岗闪长岩;10—金川铜镍矿床及镁铁超镁铁岩体(群);11—大地电磁测深剖面及物理点编号;12—实测及推测断层;13—省区边界) 一、区域地质 矿床位于中朝准地台阿拉善隆起区西南边缘的龙首山隆起,北为地台内部区,南为祁连山褶皱系。龙首山隆起夹于北缘和南缘两断裂带之间,北缘断裂带是隆起和潮水坳陷的分界,南缘断裂带是隆起和河西走廊过渡带的分界。 金川超镁铁含矿岩体产出于北缘断裂带南侧,含矿岩体长约6500米,宽数10米至500余米,面积约1.34平方公里,侵位于前长城系龙首山群白家嘴子组中。矿区范围内的地层为向南西40度倾斜的单斜构造,倾角由北向南逐渐变缓,断裂构造十分发育,有的构造具有长期活动性质。金川岩体的直接围岩为蛇纹石化白云质大理岩、云母石英片岩、黑云母片麻岩、条带均质混合岩、斜长角闪岩等。 含矿岩体呈北西向展布,全长6000米,厚数10米至300余米,倾斜延伸数百至千米以上,呈岩墙状产出。受北东东向扭性断层的影响,岩体被分割为四段,由西向东依序称为Ⅲ、Ⅰ、Ⅱ、Ⅳ型矿区,其中以 简述金川铜镍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模式 叶亮山地里夏提·买买提姚刚刘伟 (新疆大学地质与矿业工程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摘要]本文通过对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各类矿石中伴生元素含量进行初步定量,结合各类金属矿物的产出特征及形态,讨论并分析了地质特征与成矿模式。发现金川铜镍矿体是在大陆裂谷发展前期拉张环境中成岩成矿,并随龙首山推覆构造转移到现今位置,并且发现深部熔离贯入作用是主要成矿机制,含矿岩浆的有序侵位显示岩浆在深部岩浆房停歇过程曾发生熔离分异,形成岩浆、含矿岩浆、富矿岩浆和矿浆分层结构,而且小岩体成大矿,剩余的含矿岩浆多次贯入同一空间成岩、成矿,区域存在其它超基性、基性岩体岩群或岩流。[关键词]金川;铜镍矿;地质特征;成矿模式 [中图分类号]P5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244(2013)01-070-3 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