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弱势群体的生活与需求现状调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城镇弱势群体的生活与需求现状调查
在城市化进程中,在大量失地农民转变为小城镇居民的同时,由此形成的弱势群体在小城镇中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加。

本文选择我市五个小城镇进行实地调查,了解我市小城镇建设中弱势群体的生活与需求现状,以期提出完善小城镇社会救助体系的对策与建议,以加速我国小城镇的发展,促进城乡交流,拉动农村经济。

一、小城镇弱势群体生活现状
1.收入来源
在调查问卷中,我们将小城镇弱势群体的主要收入来源分为:救助金收入、工资收入、退体金收入、临时工收入和其他共5类,其中“其他”类是指没有工作,依靠由于政策原因得到的少量土地而获得的收入。

从表1可以看到,在70个调查家庭中,有24户的收入来源依靠救助金,占到弱势群体家庭数的34.3%。

由于我国现阶段的救助金较低,而多于二分之一的弱势群体家庭的主要收入依靠救助金,说明我国小城镇弱势群体的收入水平非常低。

表1小城镇弱势群体主要收入来源统计
2.家庭收支与食品支出比例
通过调查,小城镇弱势群体家庭平均月收入为464.2元,平均月支出为473.3元,其中食品支出为286.9元,家庭月支出占家庭月收入的比例1.29。

从小城镇弱势群体家庭月收入、月支出与月食品支出比例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小城镇弱势群体的收入远远低于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说明我国小城镇弱势群体的绝对贫困程度是比
较高的。

同时,小城镇弱势群体家庭的收入远远不能满足其支出。

在弱势群体的家庭中,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为60.6%,如此高的恩格尔系数,说明我国小城镇弱势群体家庭的生活还处于相当贫困的阶段,其支出基本上是为了满足其生活需要,生活质量很低。

从此可以看出,在小城镇给予弱势群体资金上的进一步补助是很有必要的。

二、小城镇弱势群体需求情况
1.生活救助需求
目前,小城镇弱势群体主要依靠社会保障金救助,除社会保障金外,还需要其他生活救助需求,对生活救助的需求我们分了四类,分别是无需求、解决工作、解决照顾病人问题、增加金钱补助。

统计结果见表3。

在73份应答问卷中无需求一类的家庭数为51,占69. 86% ,解决工作、解决照顾病人问题和增加金钱补助的需求分别占到19. 18% 、2. 74% 、 8. 22%。

众多弱势群体家庭在其他生活救助需求方面的无需求现象,并不是说明小城镇弱势群体中的大部分不愿意去工作,而是他们中的大部分没有工作能力,有的甚至自理能力都很差。

在有劳动能力的家庭中,他们非常希望政府能在他们寻找工作方面给予支持。

从表2可以看到,除了无需求一项外,在有需求的22户家庭中,需要解决工作的有14户,占有需求家庭的63. 64% 。

调查过程发现,弱势群体中能够从事简单劳动的人员也想靠自己的能力养活自己。

在他们看来,依靠国家救助来维持生活并不是一件
光彩的事情。

只要有劳动能力,他们还是更愿意依靠自己的劳动有尊严地生活。

这种想寻找工作而又苦于无门的现实困扰着他们。

这说明我们政府在对弱势群体的救助工作中还没有与劳动部门等建立广泛的联系,在救助中还没有以“工作替代福利”为根本原则,还没有很好地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多的上岗谋生的机会。

2.住房现状与需求
通过调查,从弱势群体家庭的居住环境和质量上来看,他们的居住条件远不如城市,尤其是处在城市化初期阶段的小城镇,由于整个小城镇的基础设施都很落后,人们普遍对住房要求不高,从而弱势群体更不敢奢望对住房的救助。

对于弱势群体来说,在其基本的生活需求不能得到充分保障的时候,对居住条件的需求还无法纳入考虑的范围。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只有少数弱势群体有住房需求,政府也采取了一些措施。

比如推出了廉租房(住房补贴)政策,主要是通过发放租金补贴,受补贴对象持补贴金到市场租房居住,或者政府出资收购标准较低的普通住房,来安置对住房有需求的弱势群体。

而大多数小城镇,弱势群体家庭一般居住的都是条件比较差的私有平房。

住房需求在日前小城镇弱势群体的救助中还没有发展成为主要的问题。

因此,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仍要以生活求助作为工作重点。

3.医疗现状与需求
医疗救助的产生和发展是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医疗制度改革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在医疗改革前,我国城镇和农村分别实行
国家公费医疗和集体经济负担为主的不同医疗制度。

随着改革的深入,医疗制度也进行了改革,但新的医疗保险制度并没有把城镇中弱势群体包含进来,除了少数特殊群体(主要指优抚对象、老退伍军人、伤残军人)有医疗保障外,大多数弱势群体由于没有经济实力,也就不能享受医疗保险,相当大的程度上造成了因病致贫现象的产生。

很多小城镇是在农村村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医疗保险没有充分建立起来,而大多数人所在的农村合作医疗己基本瓦解,由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户口的居民并没有随着户籍的改变而得到相应的医疗保障。

这些人在小城镇弱势群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病而贫成为弱势群体中致贫的相当大的影响因素。

因此,医疗救助不仅对于因病致贫的群体十分必要,而目在整个救助体系中也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为了了解小城镇弱势群体的医疗需求情况,我们对医疗救助的需求方面也做了调查,对回答结果的统计分析见表3。

由表4可知,不需要医疗救助的占25.7% ,需要大病给予补助或给予医疗保险的分别占到40. 5%和21. 6% ,两项合计达62.1%,这说明当前的医疗救助还远远不能满足弱势群体的需求。

4.教育现状与需求
近年来,城乡弱势群体未成年人的教育救助工作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保障城乡弱势群体家庭的未成年人就学和完成学业。

在各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级民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积极开展了教育救助工作,较好地保障了城乡弱势群
体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利。

但是由于教育救助工作操作不够规范,资金存在严重不足等问题,仍有不少未成年人面临失学的问题。

从这次调查发现,弱势群体家庭子女的教育需求并没有得到较好的满足,大多数弱势群体家庭子女面临着教育经费不足、受教育程度低、教育期望和职业期望不高等的问题。

而这些又进一步导致弱势群体失业率高和职业稳定性差,使得弱势群体陷入了贫困循环,从而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弱势地位。

三、提高小城镇弱势群体社会救助的建议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为解决上述小城镇弱势群体社会救助困境,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是对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主要包括:拓展救助资金来源渠道,确保低保资金的稳定与提高;加强救助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低保对象制度化;在上述基础上,稳定并逐步提高生活救助标准,扩大生活救助范围,提高救助的社会效果与经济效果。

二是加强专项救助制度建设。

日前我国专项救助基本上处于缺失状态。

而专项救助的缺失是社会救助体系不完整的重要原因,进而影响社会救助的整体效果。

其中,医疗救助是专项救助中建立和实施最为困难但同时也是社会救助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