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有用性的计量观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着,伯纳德与托马斯试图解释事后波动存在的原因。可能的解释之一是,在公布了利好或 利空消息之后,公司的风险发生了变动(如以 系数计量) [3]。然而,伯纳德与托马斯随即提出了 令人信服的论点与论据驳斥这一风险基础解释。
另一可能的解释建立在交易成本基础上。一项投资所能带来的利润很可能仅等于为取得这一 利润所需付出的交易成本 [4]。伯纳德与托马斯提出一些证据表明交易成本限制了事后波动的数额。 然而,上述 18%的报酬似乎不能完全由交易成本来解释。
除市场整体因素的影响,情况也一样。事实上,在盈利信息公告前后几天,投资者所获得的证券 非常报酬中 ,只有2%~5%份额可归因于盈利信息本身 。 [1] 而大部分的非常报酬的取得似乎要归功 于除盈利变动外的其他因素(见 5.3.2节中讨论)。
要理解列夫的观点,需明白统计显著性与实际显著性的差异。例如统计检验证实 ERC的值显 著区别于 0,但同时 ERC的值也可以很小。因此,我们可以确信对于盈利的变化,证券市场是有 反应的(而不是无反应),但同时,我们也许会感到失望,因为市场对盈利信息的反应并不如想 像中那么大。换句话说,假设在盈利公告公布 3~4天的短期时间内,证券价格平均变换了 1美元, 则以列夫的观点,即使扣除这期间整个市场价格变化对股票价格带来的影响,也仅有 2~5美分的 该证券价格波动是由于盈利公告本身所带来的。
确信你了解了事后波动的意义。如果它存在,投资者通过在盈利公告公布那天买入利好公司 股票并卖出利空公司股票,扣除交易成本前其可获得套利收益。但是,若投资者们争相这么做, 则利好公司的股票价格会迅速上升,利空公司的股票价格会迅速下降。从而消除事后波动。因而, 事后波动对有效市场理论提出了一个疑问。
后来,伯纳德与托马斯 (Bernard and Thomas,1989)也探讨了这方面问题。他们对 1974年~ 1986年间大量的公司样本进行了考察,并记录了事后波动的出现情况。事实上,在样本里,投资 者若依据这一策略在 0天(即公告日)买卖股票并持有 60天,则在扣除交易成本前,投资者会获 得年均 18%的回报,远超过市场回报。
近年来,财务报告中现值计量方法出现的频率有增多的趋势。也就是说,会计人员放弃历史 成本的情形不断增加。
虽然,这种现值计量观不太可能取代财务会计的历史成本基础。但在历史成本基础和现值计 量基础的较量中,财务报告有向现值方向移动的趋势。联系储备确认会计与完全成本会计所面临 的问题,这一趋势有点令人费解。本章中,我们将对现值计量方法正日益得到广泛认同的原因做 出一些解释。
当然,除非是在理想环境下,我们不能期望净收益能解释证券的所有非常报酬。信息观已揭 示了大量其他相关信息源的存在。而且事实上,会计人员正处于与这些信息源相互竞争的状态中。 退一步说,即使会计人员是市场中惟一的信息来源渠道, 4.5节中有关价格信息含量的讨论与相应 的对噪声与抛售交易者的确认需求,也告诉我们,会计信息无法解释所有的非常报酬变动。
决策有用用性的计量观表 第6章
6.1 概述
本章主要探讨能否通过较多地在财务报告中使用计量方法来进一步增强决策的有用性。这里, 所谓的计量方法或计量观,是指会计人员已日益意识到有责任将现值,或者说“公允价值”,恰 当地纳入财务报告中。这种计量观区别于主导 3~4~5章的信息观。在信息观下,会计人员可借 助有效证券市场假说,证明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以额外披露为补充的财务报告的披露方式是正 确的。当然,一种计量观若要有用,则决不能以牺牲可靠性为代价。
一直以来,财务报告中就存在相当多的现值计量项目—现金、应收账款、流动负债等等。然而, 近年来,随着对有关租赁、退休金、资本资产与企业购并等计量问题的关注,形成了一批新的会计 准则。而且,一些更名副其实地使用现值计量的会计准则(如公允价值)正进一步得到发展与应用。 我们将对这些准则中的一部分进行介绍。在此过程中,我们将会看到运用现值计量观的多种方法。
公告后的价格波动 如前所述,一旦盈利报告为公众所知,其信息内涵应当立即为证券市场 所消化,并被纳入证券价格中。之后,对于盈利的利好或利空消息,不应当有进一步的市场反应。 然而,我们早就注意到情况并不是这样。对于有利好消息的公司,他们的非常报酬可能会在盈利 公告公布后至少 60天内向上波动,同样有利空消息的公司在这相同期间内非常报酬持续向下波动。 事实上,在鲍尔与布朗 1968年的研究里,我们可以看到公告后价格波动 的证据(见表 5-2) 。 [2]
然后,欧与潘曼以预测值做为以后年度投资策略的基础。对每一个公司样本,若模型预测其 在下一年度净收益的增加的可能性大于或等于 0.6,则在该公司会计年度结束后买入公司股票( 3 个月是让公司有足够时间公布其财务报告,并让市场有时间对其进行消化)。反之,若模型的预 测结果是净收益上升的可能值为 0.4或更少,则在年度末抛售股票。
事后波动的原因已为学者们广泛研究。例如,福斯特、奥森和谢文林 (Foster, Olsne and
110
下载
决策有用性的计量观表 第6章
Shevlin,1984)依据季度盈利公告,仔细查找了事后波动存在的几个可能原因。他们的研究结果 显示,明显的事后波动可能是由于分析者使用的盈利预测模型所导致的。许多有关市场对盈利公 告反应的研究以非预期盈利做为测量尺度。当福斯特、奥森与谢文林以以前年度的同一季度与当 前盈利之差做为非预期盈利的代表时,他们发现存在强有力的证据表明事后波动的存在。然而, 若以其他形式做为非预期盈利的代表时,这种事后波动就不明显。由于我们无法知道哪个期望模 型是正确的(甚至不知道非预期盈利的构成是否正确,参见 5.3.3节),福斯特、奥森与谢文林倾 向于把这一问题暂且放在一边。
6.2.3 有效证券市场异常现象
第5章的研究认为证券市场是有效的。因此企业证券价格在盈利公告前与公告时对利好与利 空信息的反应,不仅支持了会计信息是有用的这一观点,同时也支持了该项研究的基础假设— 有效市场假设。有趣的是,日渐增多的证据表明证券市场并不如先前所想的那样有效。回顾一下 4.4节中我们就比弗 1973年论文所进行的讨论。其中我们谈到,只要能对相关信息进行充分的披 露,披露的形式是无关紧要的—它可以在脚注里,也可以以其他更加及时与有效的方式提供。 基本的假设是存在足够多的拥有信息的、老练的投资者以致于所有的信息都可以迅速的、无偏的 纳入证券价格。然而,近来的证据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这些证据暗示着投资者在评价财务报告 的信息内涵时需要更多帮助,而不是像信息观所假设的那样。现在,我们考虑部分证券市场失效 的情况。
虽然对于事后波动存在风险基础与交易成本基础等解释,但它们正确吗?与证券市场的有效 性一致吗?一切尚无定论,因此伯纳德与托马斯的发现对证券市场有效性而言是一个严峻而重大 的挑战。
关于非盈利信息的市场效率 除净收益外,财务报告中还有许多其他信息。在市场对净收益信息有反应的前提下,似乎有 理由认为它同样也会对相关的资产负债表及附注信息做出反应。然而,有关这种反应的证据却很 难找到。在 5.8节中我们已注意到有关 RRA(储备确认会计)对决策是否具有有用性的证据很不 足。 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市场也许没有充分运用非盈利信息。更明确地说,市场也许未能理解当前 资产负债表信息,如财务比率或非常盈利项目可以预测未来盈利的程度有多大。虽然列夫与萨格 瑞金(Lev and Thiagarajan,1991)(见5.4.1节)已找出证据证明市场确实对特定资产负债表信息做出
企业正日益利用复杂的金融工具来控制风险。本章中,我们将介绍与套期保值会计和衍生工 具相关的一些现行准则。
6.2 估值的理由
6.2.1 概述
大量的研究表明 ,对计量方法的引用可以增强财务报告决策的有用性。从实证的角度看 ,在盈 利公告公布日前后 ,报告净收益似乎只能解释证券价格波动的一小部分原因。这带来了以历史成本 为基础的财务报告是否具有相关性的问题。实证研究同时也显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证券市场 可能没有先前所认为的那么有效。这意味着投资者在评价企业未来盈利的可能性时需要更多的信 息,而不仅仅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
从理论上说,按照奥尔森的净盈余理论,企业的市场价值可以直接通过损益表与资产负债表 的变量计算得出。尽管净盈余理论可用于任何计量基础的会计核算,但该理论有关公司价值取决 于基本会计变量的论证是与现值计量观相一致的。
最后,现实生活也证实现值计量观正日益受到关注。近年里,审计人员面临大量的法律诉讼, 尤其是在金融机构破产后。回顾这些诉讼案,我们发现破产金融机构的资产价值可能是被严重高 估了。在这方面,那些要求采用公允价值,最高价值测试与其他现值计量技术的会计准则也许能 帮助审计人员减轻责任。
最有意思的解释是投资者似乎低估了当前盈利信息对未来盈利能力的预测能力。正如伯纳德 与托马斯所指出的,企业季度盈利变化是正相关的,这是一个已知的事实。也就是说,若一公司 报告说本季度有利好,即本季度的盈利比去年同一季度高,则有超过 50%的可能下一季度的盈利 能力也超过去年同期水平。理性的投资者应当预见到这一点,当他们就利好消息对公司的股票价 格报价时,应当把价格定的高一些。其原因就在于未来利好消息的可能性增加。然而,伯纳德与 托马斯提供证据显示情况并不是这样。这意味着事后波动是由于市场花费了相当长的时间才认识 到这一点。伯纳德与托马斯的结果若用表 3-2表示,则意味着比尔·考雪丝低估了主对角线上的 可能值。
111
财务会计理论
下载
了反应。其他的研究则表明 ,市场只有等到资产负债表信息揭示出未来盈利或现金流时 ,才会做出 反应。如果是这样 ,对市场的有效性就要进一步提出质疑了。因而 , 运用非盈利信息设计投资策略 是有可能“战胜市场的”。有关市场滞后反应的证据及击败市场的投资策略细节出现在欧与潘曼 (Ou and Penman,1989)的论文里。下面,我们将对其进行描述。
欧与潘曼从推导 68个财务比率开始他们的研究。他们取得了大量公司样本,针对每一个公司, 他们分别计算 1965年~1972年间的每一个比率。他们考察比率值对未来净盈利的影响能力。例如, 总资产报酬率与未来的净盈利变化有极大的相关性—比率越高,则未来净盈利增加的可能性就 越大。而销售周转率则不能很好的预测下一年净盈利的变化。
现在,我们对各部分进行详细的介绍。
6.2.2 净收益的解释能力
在第5章中,我们看到实证会计研究已证实证券价格确实对净收益有反应。尤其是有关 ERC的
109
财务会计理论
下载
研究表明,市场是十分灵敏的,它能从历史成本基础的财务报告中汲取价值内涵。 然而,列夫 (Lev,1989)的研究指出市场对收益好坏的反应是很弱的,即使如图 5-1那样,扣
欧与潘曼选取上述调查中 16个预测能力最强的变量做为独立变量构造出一个多变量回归模型 以预测下一年度净收益的变化情况。这一模型代表对样本下一年盈利变化的最佳估计。因为,它 由68个变量开始,筛选至 16个,再由这 16个比率组成模型。
随后,欧与潘曼将模型运用到样本 1973年~1983年间盈利变化的预测上。也就是说模型是由 1968年~1972年间数据估计得到再用于对 1973年~1983年间数据进行预测。模型结果采用概率值形 式,表示净收益在下一年度增加的可能性。
然而,即使考虑上述反面论点,净收益的“市场份额”仅占 2%~5%也似乎太少了。列夫将 这种低份额归结于低劣的盈利报告质量,这导致了针对低质量盈利信息原因的实证研究。例如, 柯林斯、科萨、桑肯和斯隆 (Collins, Kothari, Shanken and Sloan,1994)的研究证实,低的盈利信 息质量是因为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盈利信息缺少及时性。这导致了一种提议的产生:当可靠性的 减少所带来的损失没有超过增加及时性的利益时,将公允价值计量观纳入财务报告也许能提高赢 利信息的质量。无论情况是否如此,列夫的研究至少提醒我们,会计人员在提高盈利信息的有用 性上仍大有可为。
另一可能的解释建立在交易成本基础上。一项投资所能带来的利润很可能仅等于为取得这一 利润所需付出的交易成本 [4]。伯纳德与托马斯提出一些证据表明交易成本限制了事后波动的数额。 然而,上述 18%的报酬似乎不能完全由交易成本来解释。
除市场整体因素的影响,情况也一样。事实上,在盈利信息公告前后几天,投资者所获得的证券 非常报酬中 ,只有2%~5%份额可归因于盈利信息本身 。 [1] 而大部分的非常报酬的取得似乎要归功 于除盈利变动外的其他因素(见 5.3.2节中讨论)。
要理解列夫的观点,需明白统计显著性与实际显著性的差异。例如统计检验证实 ERC的值显 著区别于 0,但同时 ERC的值也可以很小。因此,我们可以确信对于盈利的变化,证券市场是有 反应的(而不是无反应),但同时,我们也许会感到失望,因为市场对盈利信息的反应并不如想 像中那么大。换句话说,假设在盈利公告公布 3~4天的短期时间内,证券价格平均变换了 1美元, 则以列夫的观点,即使扣除这期间整个市场价格变化对股票价格带来的影响,也仅有 2~5美分的 该证券价格波动是由于盈利公告本身所带来的。
确信你了解了事后波动的意义。如果它存在,投资者通过在盈利公告公布那天买入利好公司 股票并卖出利空公司股票,扣除交易成本前其可获得套利收益。但是,若投资者们争相这么做, 则利好公司的股票价格会迅速上升,利空公司的股票价格会迅速下降。从而消除事后波动。因而, 事后波动对有效市场理论提出了一个疑问。
后来,伯纳德与托马斯 (Bernard and Thomas,1989)也探讨了这方面问题。他们对 1974年~ 1986年间大量的公司样本进行了考察,并记录了事后波动的出现情况。事实上,在样本里,投资 者若依据这一策略在 0天(即公告日)买卖股票并持有 60天,则在扣除交易成本前,投资者会获 得年均 18%的回报,远超过市场回报。
近年来,财务报告中现值计量方法出现的频率有增多的趋势。也就是说,会计人员放弃历史 成本的情形不断增加。
虽然,这种现值计量观不太可能取代财务会计的历史成本基础。但在历史成本基础和现值计 量基础的较量中,财务报告有向现值方向移动的趋势。联系储备确认会计与完全成本会计所面临 的问题,这一趋势有点令人费解。本章中,我们将对现值计量方法正日益得到广泛认同的原因做 出一些解释。
当然,除非是在理想环境下,我们不能期望净收益能解释证券的所有非常报酬。信息观已揭 示了大量其他相关信息源的存在。而且事实上,会计人员正处于与这些信息源相互竞争的状态中。 退一步说,即使会计人员是市场中惟一的信息来源渠道, 4.5节中有关价格信息含量的讨论与相应 的对噪声与抛售交易者的确认需求,也告诉我们,会计信息无法解释所有的非常报酬变动。
决策有用用性的计量观表 第6章
6.1 概述
本章主要探讨能否通过较多地在财务报告中使用计量方法来进一步增强决策的有用性。这里, 所谓的计量方法或计量观,是指会计人员已日益意识到有责任将现值,或者说“公允价值”,恰 当地纳入财务报告中。这种计量观区别于主导 3~4~5章的信息观。在信息观下,会计人员可借 助有效证券市场假说,证明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以额外披露为补充的财务报告的披露方式是正 确的。当然,一种计量观若要有用,则决不能以牺牲可靠性为代价。
一直以来,财务报告中就存在相当多的现值计量项目—现金、应收账款、流动负债等等。然而, 近年来,随着对有关租赁、退休金、资本资产与企业购并等计量问题的关注,形成了一批新的会计 准则。而且,一些更名副其实地使用现值计量的会计准则(如公允价值)正进一步得到发展与应用。 我们将对这些准则中的一部分进行介绍。在此过程中,我们将会看到运用现值计量观的多种方法。
公告后的价格波动 如前所述,一旦盈利报告为公众所知,其信息内涵应当立即为证券市场 所消化,并被纳入证券价格中。之后,对于盈利的利好或利空消息,不应当有进一步的市场反应。 然而,我们早就注意到情况并不是这样。对于有利好消息的公司,他们的非常报酬可能会在盈利 公告公布后至少 60天内向上波动,同样有利空消息的公司在这相同期间内非常报酬持续向下波动。 事实上,在鲍尔与布朗 1968年的研究里,我们可以看到公告后价格波动 的证据(见表 5-2) 。 [2]
然后,欧与潘曼以预测值做为以后年度投资策略的基础。对每一个公司样本,若模型预测其 在下一年度净收益的增加的可能性大于或等于 0.6,则在该公司会计年度结束后买入公司股票( 3 个月是让公司有足够时间公布其财务报告,并让市场有时间对其进行消化)。反之,若模型的预 测结果是净收益上升的可能值为 0.4或更少,则在年度末抛售股票。
事后波动的原因已为学者们广泛研究。例如,福斯特、奥森和谢文林 (Foster, Olsne and
110
下载
决策有用性的计量观表 第6章
Shevlin,1984)依据季度盈利公告,仔细查找了事后波动存在的几个可能原因。他们的研究结果 显示,明显的事后波动可能是由于分析者使用的盈利预测模型所导致的。许多有关市场对盈利公 告反应的研究以非预期盈利做为测量尺度。当福斯特、奥森与谢文林以以前年度的同一季度与当 前盈利之差做为非预期盈利的代表时,他们发现存在强有力的证据表明事后波动的存在。然而, 若以其他形式做为非预期盈利的代表时,这种事后波动就不明显。由于我们无法知道哪个期望模 型是正确的(甚至不知道非预期盈利的构成是否正确,参见 5.3.3节),福斯特、奥森与谢文林倾 向于把这一问题暂且放在一边。
6.2.3 有效证券市场异常现象
第5章的研究认为证券市场是有效的。因此企业证券价格在盈利公告前与公告时对利好与利 空信息的反应,不仅支持了会计信息是有用的这一观点,同时也支持了该项研究的基础假设— 有效市场假设。有趣的是,日渐增多的证据表明证券市场并不如先前所想的那样有效。回顾一下 4.4节中我们就比弗 1973年论文所进行的讨论。其中我们谈到,只要能对相关信息进行充分的披 露,披露的形式是无关紧要的—它可以在脚注里,也可以以其他更加及时与有效的方式提供。 基本的假设是存在足够多的拥有信息的、老练的投资者以致于所有的信息都可以迅速的、无偏的 纳入证券价格。然而,近来的证据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这些证据暗示着投资者在评价财务报告 的信息内涵时需要更多帮助,而不是像信息观所假设的那样。现在,我们考虑部分证券市场失效 的情况。
虽然对于事后波动存在风险基础与交易成本基础等解释,但它们正确吗?与证券市场的有效 性一致吗?一切尚无定论,因此伯纳德与托马斯的发现对证券市场有效性而言是一个严峻而重大 的挑战。
关于非盈利信息的市场效率 除净收益外,财务报告中还有许多其他信息。在市场对净收益信息有反应的前提下,似乎有 理由认为它同样也会对相关的资产负债表及附注信息做出反应。然而,有关这种反应的证据却很 难找到。在 5.8节中我们已注意到有关 RRA(储备确认会计)对决策是否具有有用性的证据很不 足。 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市场也许没有充分运用非盈利信息。更明确地说,市场也许未能理解当前 资产负债表信息,如财务比率或非常盈利项目可以预测未来盈利的程度有多大。虽然列夫与萨格 瑞金(Lev and Thiagarajan,1991)(见5.4.1节)已找出证据证明市场确实对特定资产负债表信息做出
企业正日益利用复杂的金融工具来控制风险。本章中,我们将介绍与套期保值会计和衍生工 具相关的一些现行准则。
6.2 估值的理由
6.2.1 概述
大量的研究表明 ,对计量方法的引用可以增强财务报告决策的有用性。从实证的角度看 ,在盈 利公告公布日前后 ,报告净收益似乎只能解释证券价格波动的一小部分原因。这带来了以历史成本 为基础的财务报告是否具有相关性的问题。实证研究同时也显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证券市场 可能没有先前所认为的那么有效。这意味着投资者在评价企业未来盈利的可能性时需要更多的信 息,而不仅仅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
从理论上说,按照奥尔森的净盈余理论,企业的市场价值可以直接通过损益表与资产负债表 的变量计算得出。尽管净盈余理论可用于任何计量基础的会计核算,但该理论有关公司价值取决 于基本会计变量的论证是与现值计量观相一致的。
最后,现实生活也证实现值计量观正日益受到关注。近年里,审计人员面临大量的法律诉讼, 尤其是在金融机构破产后。回顾这些诉讼案,我们发现破产金融机构的资产价值可能是被严重高 估了。在这方面,那些要求采用公允价值,最高价值测试与其他现值计量技术的会计准则也许能 帮助审计人员减轻责任。
最有意思的解释是投资者似乎低估了当前盈利信息对未来盈利能力的预测能力。正如伯纳德 与托马斯所指出的,企业季度盈利变化是正相关的,这是一个已知的事实。也就是说,若一公司 报告说本季度有利好,即本季度的盈利比去年同一季度高,则有超过 50%的可能下一季度的盈利 能力也超过去年同期水平。理性的投资者应当预见到这一点,当他们就利好消息对公司的股票价 格报价时,应当把价格定的高一些。其原因就在于未来利好消息的可能性增加。然而,伯纳德与 托马斯提供证据显示情况并不是这样。这意味着事后波动是由于市场花费了相当长的时间才认识 到这一点。伯纳德与托马斯的结果若用表 3-2表示,则意味着比尔·考雪丝低估了主对角线上的 可能值。
111
财务会计理论
下载
了反应。其他的研究则表明 ,市场只有等到资产负债表信息揭示出未来盈利或现金流时 ,才会做出 反应。如果是这样 ,对市场的有效性就要进一步提出质疑了。因而 , 运用非盈利信息设计投资策略 是有可能“战胜市场的”。有关市场滞后反应的证据及击败市场的投资策略细节出现在欧与潘曼 (Ou and Penman,1989)的论文里。下面,我们将对其进行描述。
欧与潘曼从推导 68个财务比率开始他们的研究。他们取得了大量公司样本,针对每一个公司, 他们分别计算 1965年~1972年间的每一个比率。他们考察比率值对未来净盈利的影响能力。例如, 总资产报酬率与未来的净盈利变化有极大的相关性—比率越高,则未来净盈利增加的可能性就 越大。而销售周转率则不能很好的预测下一年净盈利的变化。
现在,我们对各部分进行详细的介绍。
6.2.2 净收益的解释能力
在第5章中,我们看到实证会计研究已证实证券价格确实对净收益有反应。尤其是有关 ERC的
109
财务会计理论
下载
研究表明,市场是十分灵敏的,它能从历史成本基础的财务报告中汲取价值内涵。 然而,列夫 (Lev,1989)的研究指出市场对收益好坏的反应是很弱的,即使如图 5-1那样,扣
欧与潘曼选取上述调查中 16个预测能力最强的变量做为独立变量构造出一个多变量回归模型 以预测下一年度净收益的变化情况。这一模型代表对样本下一年盈利变化的最佳估计。因为,它 由68个变量开始,筛选至 16个,再由这 16个比率组成模型。
随后,欧与潘曼将模型运用到样本 1973年~1983年间盈利变化的预测上。也就是说模型是由 1968年~1972年间数据估计得到再用于对 1973年~1983年间数据进行预测。模型结果采用概率值形 式,表示净收益在下一年度增加的可能性。
然而,即使考虑上述反面论点,净收益的“市场份额”仅占 2%~5%也似乎太少了。列夫将 这种低份额归结于低劣的盈利报告质量,这导致了针对低质量盈利信息原因的实证研究。例如, 柯林斯、科萨、桑肯和斯隆 (Collins, Kothari, Shanken and Sloan,1994)的研究证实,低的盈利信 息质量是因为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盈利信息缺少及时性。这导致了一种提议的产生:当可靠性的 减少所带来的损失没有超过增加及时性的利益时,将公允价值计量观纳入财务报告也许能提高赢 利信息的质量。无论情况是否如此,列夫的研究至少提醒我们,会计人员在提高盈利信息的有用 性上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