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专业与职业选择现状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职业选择
1、大学生就业现状 据最新报道,今年高校毕业生将达727万人。来自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公布的数据显示,从xx年至xx年,10年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从338万人增长至727万人,总数翻了一番还要多。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所长莫荣说,“我国每年新进入市场的劳动者大约1500万人,727万人差不多占到一半了。综合考虑,今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莫荣说。
1、政策法规。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人,国家各部门都针对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政策,这些政策规定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宏观上引导大学生的就业行为朝着稳定、规范的方向进行,因此也必然影响毕业生的职业选择。
2、社会需求。需求引导供给,社会的需求决定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社会需求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同样也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它对于大学生了解社会,寻找自身与社会的结合点、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而在“选择专业时考虑的因素”调查中,有62%的人选择专业考虑兴趣因素,38%的人考虑了专业比较有发展前景的因素,17%的人考虑了工作收入的因素,19%的人选择专业时受到他人的影响,11%的人选择专业受到其他因素如分数限制的影响。因此,在本次调查中发现,兴趣仍是专业选择的主导因素,而专业前景的影响也不可小觑。
大学生专业与职业选择现状分析
1、大学生专业选择现状
1、问卷调查 某学校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共发出问卷110份,选择其中有效问卷100份用以数据分析,有效回收91%。调查问题有选择的专业、选择专业时考虑的因素、对自己专业的满意程度等。
在本次选择专业的调查中,有29%的人选择的专业属于“红牌专业”(主要指失业量较大,就业率持续走低,且薪资较低的高失业风险型专业)。而仅有1%的人选择的专业属于“绿牌专业”(主要是指薪资,就业率持续走高,且失业量较低的综合考虑的专业)。由此可见,对红牌专业和绿牌专业的社会评定并未对学生选择专业造成太大影响。
2、 大学生就业对口情况 资料显示,xx年江苏省大学应届毕业生达到
53、2万,加上往届没有找到工作的及外省来江苏求职的大学生,总共约超过65万的大学生在找工作。
调查中高达38%的人工作与专业毫无关系,这其中一些人是因为不喜欢自己的专业而选择其他专业就业,但更多的大学生是被逼无奈从事陌生行业,他们大多从事一些经济管理类,业务销售类的工作,这类工作社会需求量广,门槛低,不需要太多专业性技术知识,重视的往往是社交能力,协作能力和人脉关系等。
2、 大学选专业的思考 徐小平曾经说过:“除了你对某种专业有特别兴趣、特别渊源比如季羡林先生点名招收了钱文忠学梵文巴利文专业除此之外,大学选择什么专业并不重要……”那什么比较重要呢?重要的是专业之外的那些能力,将最终决定你的前途。
每个大学生都会有一个“专业”,专业于我们当然是很重要的。但到底是专业决定我们的生存状态,生活质量,生命价值,还是其他东西?答案是后者是专业之外的能力。在任何专业里,都有成功者,也都有失败者。专业并不决定你的成功失败。千万不要以为进了某种专业就进了成功保险柜反过来,更不要把自己职业的不如意归咎于平白无辜的“专业”。专业能给你一张登临人生大舞台的演出许可证,但要得到万众欢腾的演出效果,你还要运用专业之外的一些东西。
45、9)。由此可见,大学生的职业选择不仅是Hale Waihona Puke Baidu人的决策,而是在整个家庭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上做出的集体决策。(二)主观因素
1、价值观。价值观是指人们认识和评价客观事物和现象对自身或社会的重要性时所持有的内部标准。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体现,就是“职业价值观”。它对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决策起着指导和决定性的作用。
3、家庭和社会关系。大学生多数缺乏对社会的充分了解,社会阅历比较单薄,容易受家庭、亲戚朋友和同学的影响根据最近对北京地区毕业生的调查发现,有
12、3%的学生认为社会资本是最有效的求职途径,仅次于招聘会(
39、7);有
26、4的学生认为社会资本是获取就业信息的重要途径、仅次于招聘会(
51、5)和网络媒体(
所谓综合素质,就是综合素质,这是不言自明的东西不过,如果要把综合素质具体化,它最主要包括:表达能力,沟通能力,说话能力,文章能力,组织协调的能力,承受压力的能力,以及,在今天瞬息万变的职场上,调整心态、适应变化的能力。在未来几年内,人类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全球化适应期。全球化迅猛改变着既有的生活节奏和规律。适应变化的能力,对于大学生来说,也许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那些能力”之一。
在对选择专业的时间调查中,发现有50%的人是在填报志愿表时选择的专业,另外50%是在之前决定了专业的选择(包括从小决定,上中学时决定和高考前期)。
在对自己的专业满意程度的调查中,有16%的人选择了“非常满意”,“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51%的人选择“总体较满意,但有过尝试其他选择的想法”,24%的人选择“一般般,选择其他的也差不多”,8%的人选择“有点后悔,有机会考虑改专业”,只有1%的人选择“非常后悔,一定会找机会改专业”。由此可见目前大学生对自己专业选择的总体满意度较高,但非常满意者仍占少数。附:根据对全国31个省(市、区)的175所普通高校47000余名xx级大一学生的问卷调查,其中的两张图表(
“专业之外的一些东西”,是哪些东西呢?这里,请允许我借用教育家杨东平先生的一次发言,来概括这些能力:企业最重视的,第一是大学生的价值观,第二是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三才是所谓的专业技能。
所谓价值观,就是你对于工作与生活的态度,就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的品德,品格。你是否热爱生活、热爱他人?你是否诚信、是否敬业?你是否尊重和关心你的同事和客户,你是否拥有社会责任感和慈善意识……?企业、以及社会,是根据你的价值观来判断你这个人可用不可用,可大用还是不可大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各种中小型私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崭露头角,这无疑为大量专业不对口的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和大量展示自我才能的机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进入私企打拼,谋求发展。企业的发展潜力决定了大学生的前途,大学生的个人能力也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前景。
3、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一)客观因素
1、大学生就业现状 据最新报道,今年高校毕业生将达727万人。来自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公布的数据显示,从xx年至xx年,10年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从338万人增长至727万人,总数翻了一番还要多。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所长莫荣说,“我国每年新进入市场的劳动者大约1500万人,727万人差不多占到一半了。综合考虑,今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莫荣说。
1、政策法规。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人,国家各部门都针对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政策,这些政策规定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宏观上引导大学生的就业行为朝着稳定、规范的方向进行,因此也必然影响毕业生的职业选择。
2、社会需求。需求引导供给,社会的需求决定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社会需求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同样也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它对于大学生了解社会,寻找自身与社会的结合点、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而在“选择专业时考虑的因素”调查中,有62%的人选择专业考虑兴趣因素,38%的人考虑了专业比较有发展前景的因素,17%的人考虑了工作收入的因素,19%的人选择专业时受到他人的影响,11%的人选择专业受到其他因素如分数限制的影响。因此,在本次调查中发现,兴趣仍是专业选择的主导因素,而专业前景的影响也不可小觑。
大学生专业与职业选择现状分析
1、大学生专业选择现状
1、问卷调查 某学校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共发出问卷110份,选择其中有效问卷100份用以数据分析,有效回收91%。调查问题有选择的专业、选择专业时考虑的因素、对自己专业的满意程度等。
在本次选择专业的调查中,有29%的人选择的专业属于“红牌专业”(主要指失业量较大,就业率持续走低,且薪资较低的高失业风险型专业)。而仅有1%的人选择的专业属于“绿牌专业”(主要是指薪资,就业率持续走高,且失业量较低的综合考虑的专业)。由此可见,对红牌专业和绿牌专业的社会评定并未对学生选择专业造成太大影响。
2、 大学生就业对口情况 资料显示,xx年江苏省大学应届毕业生达到
53、2万,加上往届没有找到工作的及外省来江苏求职的大学生,总共约超过65万的大学生在找工作。
调查中高达38%的人工作与专业毫无关系,这其中一些人是因为不喜欢自己的专业而选择其他专业就业,但更多的大学生是被逼无奈从事陌生行业,他们大多从事一些经济管理类,业务销售类的工作,这类工作社会需求量广,门槛低,不需要太多专业性技术知识,重视的往往是社交能力,协作能力和人脉关系等。
2、 大学选专业的思考 徐小平曾经说过:“除了你对某种专业有特别兴趣、特别渊源比如季羡林先生点名招收了钱文忠学梵文巴利文专业除此之外,大学选择什么专业并不重要……”那什么比较重要呢?重要的是专业之外的那些能力,将最终决定你的前途。
每个大学生都会有一个“专业”,专业于我们当然是很重要的。但到底是专业决定我们的生存状态,生活质量,生命价值,还是其他东西?答案是后者是专业之外的能力。在任何专业里,都有成功者,也都有失败者。专业并不决定你的成功失败。千万不要以为进了某种专业就进了成功保险柜反过来,更不要把自己职业的不如意归咎于平白无辜的“专业”。专业能给你一张登临人生大舞台的演出许可证,但要得到万众欢腾的演出效果,你还要运用专业之外的一些东西。
45、9)。由此可见,大学生的职业选择不仅是Hale Waihona Puke Baidu人的决策,而是在整个家庭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上做出的集体决策。(二)主观因素
1、价值观。价值观是指人们认识和评价客观事物和现象对自身或社会的重要性时所持有的内部标准。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体现,就是“职业价值观”。它对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决策起着指导和决定性的作用。
3、家庭和社会关系。大学生多数缺乏对社会的充分了解,社会阅历比较单薄,容易受家庭、亲戚朋友和同学的影响根据最近对北京地区毕业生的调查发现,有
12、3%的学生认为社会资本是最有效的求职途径,仅次于招聘会(
39、7);有
26、4的学生认为社会资本是获取就业信息的重要途径、仅次于招聘会(
51、5)和网络媒体(
所谓综合素质,就是综合素质,这是不言自明的东西不过,如果要把综合素质具体化,它最主要包括:表达能力,沟通能力,说话能力,文章能力,组织协调的能力,承受压力的能力,以及,在今天瞬息万变的职场上,调整心态、适应变化的能力。在未来几年内,人类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全球化适应期。全球化迅猛改变着既有的生活节奏和规律。适应变化的能力,对于大学生来说,也许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那些能力”之一。
在对选择专业的时间调查中,发现有50%的人是在填报志愿表时选择的专业,另外50%是在之前决定了专业的选择(包括从小决定,上中学时决定和高考前期)。
在对自己的专业满意程度的调查中,有16%的人选择了“非常满意”,“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51%的人选择“总体较满意,但有过尝试其他选择的想法”,24%的人选择“一般般,选择其他的也差不多”,8%的人选择“有点后悔,有机会考虑改专业”,只有1%的人选择“非常后悔,一定会找机会改专业”。由此可见目前大学生对自己专业选择的总体满意度较高,但非常满意者仍占少数。附:根据对全国31个省(市、区)的175所普通高校47000余名xx级大一学生的问卷调查,其中的两张图表(
“专业之外的一些东西”,是哪些东西呢?这里,请允许我借用教育家杨东平先生的一次发言,来概括这些能力:企业最重视的,第一是大学生的价值观,第二是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三才是所谓的专业技能。
所谓价值观,就是你对于工作与生活的态度,就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的品德,品格。你是否热爱生活、热爱他人?你是否诚信、是否敬业?你是否尊重和关心你的同事和客户,你是否拥有社会责任感和慈善意识……?企业、以及社会,是根据你的价值观来判断你这个人可用不可用,可大用还是不可大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各种中小型私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崭露头角,这无疑为大量专业不对口的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和大量展示自我才能的机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进入私企打拼,谋求发展。企业的发展潜力决定了大学生的前途,大学生的个人能力也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前景。
3、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一)客观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