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文明古国为何只有中国文明没有中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大文明古国为何只有中国文明没有中断
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与之对应的是四大文明古国,而如今,除了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外,只有中国文明不中断。
尽管有许多证据可以解释中华文明长寿的原因,却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它比其他古代文明更为长寿。
很少有学者提出这一问题,更别说试图解答。
黄河
中国,位于东亚,是以华夏文明为源泉、中华文化为基础并以汉族为主体民族的多民族国家,通用汉语。
中国人一般以龙的传人、炎黄子孙自居,56个民族统称为中华民族。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距今约5000年前,以中原地区为中心开始出现聚落组织进而形成国家,后历经多次民族交融和朝代更迭,直至形成多民族国家的大一统局面。
20世纪初辛亥革命后,君主政体退出历史舞台,共和政体建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大陆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中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先秦时期的华夏族在中原地区繁衍生息,到了汉代通过文化交融使汉族正式成型,奠定了中国主体民族的基础。
魏晋南北朝和宋辽金元时期,各民族进一步融合,逐步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局面,而人口也不断攀升,宋代中国人口突破一亿,
清朝时期人口突破四亿,而到目前中国人口已突破十三亿。
华夏文化渊远流长、博大精深、绚烂多彩,是东亚文化圈的文化宗主国,在世界文化体系内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的差异,人文、经济方面也各有特点。
中华民族还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传统艺术形式有诗词、戏曲、书法和国画等等,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
四大文明古国为何只有中国文化没有中断
1.国家性质上,埃及被分别被亚历山大,罗马,伽太基,阿拉伯...统治过;巴比伦完了阿拉伯,仅现在的阿拉伯国家就有几十个!只有中国失去过他的主权国性质。
2.地理的原因,由于我国的特殊位置。
我国东临大海在航海大时代来临前海上没有什么敌人除了一些海盗;西北是大面积的草原游牧民族的文明比较低虽然几次征服中国但都被同化;西南是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即使现在交通也很不便利,想象一下在古代唐僧从西北去印度走了几年,在生产不发达的古代被其他的较高文明的国家如罗马大规模的攻击是不可能的。
其他三个国家两个在中东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很难保证其军事一直占有优势,同时印度也比较容易被北方和西方的敌人攻击,亚历山大同学曾经打到了印度,莫卧儿王朝也是从北方来的。
而我国的周边没有比较强大的文明。
文明是世俗文明,没有宗教信仰支撑。
由于没有宗教的绝对的控制(我国的宗教从来没有控制政权,而虔诚的信徒人数很少,大家都相信财神等等比较保佑升官发财的神仙),文明就少了宗教的狂热和偏执,
政策就比较人性和平和不会给社会带来大的动乱,例如欧洲的宗教改革杀的血流成河。
的贵族制度的衰落。
中国没有欧洲式的贵族制度,从汉朝起中央政权极力削减贵族的封地和权利,并剥夺了贵族拥有武装的权利,中国的贵族随着朝代的更替和时间的推移而地位下降。
朝代更替时大部分的原贵族被消灭或变成平民,没有形成像英国贵族一样拥有世袭领地和武装,成为一个政治团体可以和王朝分庭抗礼,没有力量制约王权,只能顺从于王权,从而不会引领社会的革命和变革,从另一方面说也减少了政治的不稳定。
3. 科举制度的伟大作用。
科举制度是一个伟大的发明,这个制度使得社会最底层的人有可能进入上流社会,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个诱惑是极大的而且成本相当于死亡和牢狱是极小的,不少农民起义者是在科举实在考不上的时候才被迫造反的,如黄巢、洪秀全。
所以,延续了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制度极大的稳定了中国社会同时延续了儒家文明。
4.文化上,以汉字为文化载体的中华文化没有断过
其原因是中国不是一个好侵略的国家,中国从不远征,即使郑和下西洋也是和平出访,不远征就不会遭人报复,就不会被人毁灭种族和文化。
中国在2000年的封建社会中主流文化统一(儒家文化),一支延续至今。
其他三个国家的后代已经是雀占鸠巢了今日之埃及、印度、伊拉克非昔时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佛教起源于印度,但现在在印度已经看不到任何佛教的影子了,他们的种族和文化已经断档了,主流文化已经变了。
中国汉字的演变
一系列的文化、宗教和制度因素可以更好地解释为何中华文明能扩展并影响其他远离黄河流域的族群。
在这些因素中,有一个特别的因素就是,古代中国人有一种与“天”紧密联系的世俗宗教。
尽管现代中文里的“天”在英语中翻译成“Heaven(天堂)”,但对于古代中国人来说,“天”是高高在上的,是仁慈与先知的化身,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掌控着宇宙中的秩序,包括统治人类社会。
虽然“天”被具化为一个神,受到人们朝拜,被称作上帝(或上天),但它却不是唯一的神。
由此导致的结果是,中国人被灌输了一种非排外的世界观(正如天堂并不排斥任何人),形成了一种兼容并蓄的文化。
所以,认为“天”并不限于某一族群,这与《圣经•旧约》中基督上帝仅限于犹太人不同(直到耶稣之后,基督教才被允许流传至异教徒)。
而恰恰这种特性使得非汉族地区的族群融入中华文明成为可能。
鉴于此,加之中国没有像西方一样的制度化的教会组织的存在,使得中国历史上没有出现过宗教战争,这或许也是中华文明从未间断的原因之一。
在之后的中文用语中,“上帝”的“帝”一词被频繁使用,但并非特指某一位神,而是指人类社会中的最高统治者,他因受天命而享有管辖天下的权力。
正如“天”代表了一种非排他的、跨族群的秩序一样,受天命的中国统治者(“帝”或皇帝)则不仅是汉族的领导者,也是全中国所有族群的管辖者(狄百瑞)。
另一个导致中华文明不断扩张的因素则是皇室的统治方法,通
过文化吸收以及示范效应等方法,而不是通过征服和压迫。
政治上,自周朝(前1046—前256)开始,中国统治者设立了一套分封制度来管理游牧族群。
与西方不同,罗马帝国征服欧洲后,用罗马文化取代了希腊文明,而在中国的王朝更替中却没有出现这样的文化断层。
此外,由于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很容易使外来入侵者融入其中并在征服胜利后被“汉化”。
历史上,中原曾两次遭到少数民族入侵,一次是忽必烈带领的蒙古人建立了元朝(1206—1368),另一次是满洲人建立了清朝(1616—1911)。
虽然他们逐鹿中原,取得地位,却最终被“汉化”,用中华文明的思想来建立自身统治的合法性。
中华文明从未被蒙古或满洲文明所取代。
正因为中华文明的兼容并蓄,才使少数民族统治者更容易包容并接受中原文化。
事实上,满洲人毫无后顾之忧地接受了汉族文化。
假设来说,这就好比罗马人吸收了希腊、埃及文明,雅利安人包容了哈拉帕(印度)文化,而不是在征服后就以自身文明取代这些文明。
同样地,在中原王朝的更替中,后者往往继承前者的制度结构和统治文化而非推翻后重新建立。
在秦(前221—前206)、汉(前206—公元220)最早的两个王朝时期,周朝的封建制度逐渐瓦解,取而代之的是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度。
另外,还包括度量衡。
自汉代以来的政府结构,以及从周朝开始的书写体系(包括象形文字)历经王朝兴衰沿用至今。
虽然儒学于公元前136年被定为“国教”(见第二章),但一些周朝的地方文化,也能在独尊儒术的背景下,静静地流传下来。
由此可见,要理解中华文明的延续不断,关键是了解其是
一个不断累积而非相互取代的过程。
不难想象,我们的祖先是以大地农民的眼光观看百川汇流融入大海的情景。
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而从未间断,关键在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也使我们更加期待21世纪中国复兴后主导新的世界秩序将是何等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