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壮哉,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及其门人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简单而直白的几行字,平静而客观地概括了孟子的一生;但是,孟子传奇的一生,远不止这些。他的命运,他的生活,他的性格,他的思想……穿越了几千年,在现代人的心中久久地激荡。

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不论是经济上还是精神上,孟母对孟子的教育都能称得上是母教之典范。

孟子的民本思想,是孟子的主要思想之一,为儒家学说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孟子的民本思想具有平民性、批判性、进步性:“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身在分裂对抗最严重且最持久的战国时代,以他超越时间的先进理念,上承孔子的“仁”,下启现代的民主主义,在人类政治史上第一次将民主的思想发扬于各国之间,从而将儒家的民本思想发挥到了极致。

孟子的“仁政”学说,是对孔子“仁”的发扬。孟子的仁政,要求统治者亲民、用贤良、尊人权、拥有同情心、杀无道之人(扩充其“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求其放心”),虽然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成分,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虽然是极难施行的,但对历代统治解决还是有一定影响,对维护封建社会的稳定是有作用的。

孟子的教育思想,是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挥。一方面主张“设庠序学校以教之”,另一方面要求统治者身体力行,“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全民教育”在当时是有极大的进步意义的,虽然受到时代的局限性将女人和地位极低的奴隶排除在外,但是对于后世全民教育的进行,还是有很大的指导意义的。

孟子的性善论,认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其与荀子的性恶论相对,前者以人性向善,注重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后者以人性有恶,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二者既相对立,又相辅相成,对后世人性学说产生了重大影响。孟子的性善论是孟子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体现,是他谈人生和政治的理论依据,是一套唯心主义的理论,是教育史以来第一次从理论高度上对人自身本质加以认识和阐述,为人们的自我身心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

孟子的义利观,是典型的重义轻利观,他主张义,摒弃利,甚至将义和利对立起来。孟子将“义”看做一种理想的人格,认为义比生命还重要。“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将义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上,认为义应是君子矢志不移遵循的道德规范。孟子所讲的“利”,是个人的、小集团的、短期的利,他反对为了追求物质放弃道德原则。虽然,孟子的义利观受到历史和阶级的局限,难免包含些封建的糟粕,但是对封建的统治和社会道德的进步,还是有很大的作用的。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属儒家经典著作。《孟子》有七篇十四卷传世,被南宋朱熹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在孟子说理通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辩论、逻辑严密、尖锐机智的行文风格下,明快练达,雄辩滔滔,极富感染力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文学创作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赵岐在《孟子注》书前的总序《孟子题辞》中赞扬孟子“帝王公侯遵之,则可以致隆平,颂清庙;士大夫蹈之,则可以尊君父,立忠信;守志励操者仪之,则可以崇高节,抗浮云。有风人之托物,《二雅》之正言。可谓直而不倨,曲而不屈,命世亚圣之大才者也”。虽然孟子处在孔子的身后,光芒被孔子所掩盖,世人给他的最高评价也是“亚圣”,但读他传奇的人生,仍不禁让人在内心叹一句:“壮哉,孟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