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投资感悟(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博投资感悟(十)
投资不是平地赛跑,而是垂直攀登。比别人更快并不代表成功,因为一个失足下坠就可以抹平所有的成绩。对于一个几乎没有尽头的高峰而言,领先的意义很小。最重要的是确保每一个动作都符合安全规范,避开危险的线路和不利的环境。为了争取阶段性的排名而忘了脚下的万丈悬崖,是最蠢的事情。
末日之年就要过去了(12年12月),希望之年会紧接着到来吗?目前来看戏很大。但股市涨起来会改变什么吗?历史来看戏不大。正确的理念和方法不会被过去的几年打倒,错误的思维和行动也不会被未来的牛市所拯救。长期来看,成果既取决于在正确的问题上得到了多少答案,也取决于在正确的方向上配置了多少资产。
虽然这2年市场的整体环境不佳使净值增长放缓,但却提供了绝佳的大类资产优化配置和优质筹码的获取机会来实现更佳的复利基数。熊市总是馈赠厚礼,但大众永远不领情只怪它耽误了自己的美梦;牛市终于带来美梦,大众眉开眼笑时却忘了再美的梦也终有醒来的那刻,且梦得越深就换回越大的失落。
长期来看,“信息化”可能是医药之外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战略性方向。从国外的研究来看,软件业的ROIC和ROE与医药一样长期保持在高水准。而从绝对规模和相对比重,中国软件业与国外的对比之强烈,也与国内药企对巨头的比较一样悬殊。本质上是很好的生意,关键是找对模式和优秀的经营。信息化产业“知识产权”“缺乏核心技术”等问题当然显而易见。但这个问题在医药行业难道不严重?在制造业难道不存在?同样存在。关键区别还是在“需求”未被真正开启。而回顾自己的老本行,几年前2000万销售额已经惊为天人,现在一个项目都可能上千万。时代的脚步是最好的金矿。
市场才涨1个多月(13年1月),各种浮躁已经纷至沓来。牛市来有什么用
呢?最终还是1盈2平7亏损。与其做着大牛市的美梦,不如想透自己凭什么成为那最终的10%。休息的未必成功,但一天到晚被市场牵着线忙碌的,注定是充当分母的。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站在5天5个礼拜5个月5年的角度来看可能都不同。
看了一下从去年7、8月份至今(13年1月底),招行从最低点到最高点的反弹大约是55.8%。而我观察的股票池中包括了中小板、创业板同样下跌较明显的股票的反弹幅度分别是:46.6%,41.1%,42.9%,70.8%,83.7%,69.7%。从这个小范围样本来看,银行股的反弹并不领先多少。指数确要银行,但指数之外精彩依旧。
自打去年12月由银行股率先引爆后,从各个方面来看似乎都应该是超低估值大蓝筹领衔的一次行情。可将近半年过去后(13年5月)却发现创业板这个当时最被看衰的倒发出了创立以来的最强音:月线的6连阳,最大涨幅70%,市场又一次顽皮了。可看着这空前的估值差及市梦率的出现,这部大喜剧还真是面临剧情的拐点。
09年以来的5年,一批股票涨幅已经达到几倍甚至十数倍,成为业绩靓丽估值高企的明星群体。但下一个5年周期来看的话可以肯定tenbagger不会来自这些当红的角儿。瞄准本身具有高价值特征的、却遭遇了暂时困难或依然处于迷雾中的、即将进入优势爆发期的、目前小盘却具大市值潜力的...
说实话,现在最不希望的就是立刻来大牛市。对未来优势型企业的持有人来说,更希望多几年平淡的市场时光,靠企业的自身发展贡献盈利增厚基数,并一直安心的持有。最不希望现在来大牛市,面对极端估值泡沫在卖出与持有中艰难抉择。不理解那些一边无比看好企业又天天期盼牛市来临的逻辑。
好公司的年报就像励志剧,虽然也曾面临外部环境的跌宕,但深谋远虑的战略思维和一步一个脚印的坚定前行,都在动态的打造着越来越坚固的竞争优势。虽然经营本质上是不确定的,但总有一些公司和人让你充满信心。非常
喜欢这种坐拥着好公司而“无所事事”的感觉,唯一担心市场预期太快转入猛烈的追捧。
在我的经验里,真正的高价值企业真不需要几个月的研究去判断,一定应在很短的时间里,有时候甚至是在几个小时的研究里内就产生强烈的买入的欲望,属于越研究越兴奋的——细节可以慢慢弥补,但特征必然显而易见!有人说,一见钟情的爱情才是最完美的。那么也许,一见钟情的投资也是最珍贵的。
一个真正的好公司往往具有卓越的战略意识,它对于行业大趋势的洞悉、自身能力差异化的诉求、未来要实现的目标定位和具体实现方式的筹划,都不亚于一部精彩的商战大戏。投资于这种公司,我才能真正体会到投资的美感。且这种实践过程对于投资人的启示,往往是MBA课程所不能比拟的。
真正的竞争优势必然是有所取舍并得以在某方面聚焦形成不对称优势的结果,那种面面俱到的追求只能导致患得患失和最终的平庸。这种取舍和侧重本身就体现出企业家对于行业发展和商业竞争最关键因素的理解,通过公开渠道释放出来的这类信息对投资人是最高价值的,但也是最考验投资人自身综合素质的。
日常工作中如果我们犯了错误很快就会得到教训,反思总结就会有利于提高。但是投资这行非常怪,有时你犯了错反而会得到一大笔奖赏,你坚持正确的事却不能避免一时(甚至是很长时)的灰头土脸。根据一时业绩来“总结反思”是巨大的陷阱,知道真正错在哪里,哪些该改哪些该坚持,也是个坎。管子说,“不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不处不可久,不行不可复。”可惜,绝大多数人永远不明白什么是“不可成”的,也永远放不下那些“不可得”的,很难理解为何“不可久”,并且想不清楚何为“不可复”。说到底,这些很简单的道理的背后,必然经过一番不简单的学习、思考、沉淀、试错才能真正理解和“知行合一”。但几人能有这个耐心?
西格尔的一个统计经常被拿来作为消费,医疗,能源才最有投资价值的证明。且不说幸存者偏差的因素,仅统计的时间跨度就达46年之久,试问有几人的持有周期是与之匹配的?而如果将美股的统计周期缩短到20年,10大最牛股则多来自it技术、生物科技等“价值投资禁区”了。数据可参考,但不可迷信。
对于智商在学习上的重要性和情商在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性已经有了很多的讨论。但我个人认为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东西就是财商。所谓财商,就是懂得利用社会发展大势和资产回报的规律来实现财富的健康增值。很多时候,个人的力量是渺小并且受到很多局限的,学会“借势”越来越是一种极其重要的优势。
虽然某本投资方面的书已经被批得够呛了,但那其中的一个观点我确是非常赞同的:投资人应该站在家族财富的角度,承担起应有的历史责任。我们也许已经把高速发展当做天经地义,但实际上国家和企业的历史规律是一样的,总要均值回归和面临困难的。有些时代,是可遇不可求的,是追悔莫及的机会成本。
即使站在最现实的角度,国家与个人命运也总是息息相关。没辙,谁让人类还停留在以“国家”为竞争和利益瓜分主体的层次呢?没长长的雪道,滚个球啊?历史视角中国近200多年就是个超级大熊市,这20多年算终于看到点儿牛市的曙光。可以不爱,也可以责之切,但总盼着再玩推倒重来就该吃药了。
骗子都是心理学大师,老实做事的人却往往不是对手。不管往哪个方向,激进总是更容易受簇拥。操纵大众的腺体比唤醒大众的思辨即容易万倍,又成效显著万倍,怎能不引无数投机者竞折腰?社会学领域尤其不相信快意恩仇,只相信严谨缜密。痛快一下容易,但“快”的后面往往就会跟着“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