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穴位贴敷小儿泄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中药穴位贴敷小儿泄泻

秦入国(赣榆县宋庄镇邵庄卫生室)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是指小儿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黄如水样为主症。乃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尤其以2岁以下更多见,四季均可发病。

中医学认为:小儿脾胃薄弱,冷暖不知自调,饥饱无度,饮食生冷不节,身体娇嫩,易感外邪侵袭,风.寒.暑.湿.热等外邪均可导致脾胃运行失调而致泄泻。临床上以湿热泻多见,与现代西医学的小儿消化不良.脂肪泻.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病毒性肠炎等病相同。临床表现为小儿大便次数增多,每天3至5次或多达10次以上,呈淡黄色如蛋花汤样,或色褐而臭,可有少量黏液,或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胀或发热,口渴等症状。

小儿泄泻类型分析:

1.伤食型

表现:脘腹胀痛,痛则欲泻,泻则痛减,粪便酸臭,口淡无味,饮食少思,食后腹胀,口臭纳呆,恶心呕吐,舌质红,苔厚腻,脉实有力。

病机:食积中焦.气机不畅.运行失职

治法:消食导滞

组方:吴茱萸.丁香.肉桂.焦三仙,莱菔子

用法:各等份研磨,用陈醋调成膏状

穴位:神阙,中脘穴

贴敷时间:常规6-8小时(2个月至8个月3-4小时)每日一次

疗程:一般2至3天

医嘱:减少饮食,饮水每次量少多次

2.风寒型

表现:泄泻清稀,大便色淡,泡沫较多,臭气不甚,肠鸣腹泻,腹痛,鼻塞,流涕,身热,舌苔白腻,脉浮濡细或滑而有力。

病机:风寒外感,寒客胃肠,运化失司。

治法:温中散寒

组方:吴茱萸.丁香.肉桂.干姜

用法:各等份研磨,用陈醋调成膏状

穴位:神阙.关元

贴敷时间:常规6-8小时(2个月至8个月3-4小时)每日一次

疗程:一般2至3天

医嘱:患儿不食冷寒品,可口服葱姜汤可发表散寒,温中通阳。

3.湿热型

表现:泻下稀薄,水分较多或如水注,每日数次或者数十次,粪色深黄而臭或见少许黏液,腹部时有疼痛,食欲不振,肝门灼热伴湿热之感,小便短赤,发象,皮肤干涩,口渴,舌苔黄腻。

病机:湿热蕴结,传化失司下注大肠。

治法:清热利湿

组方:葛根.黄芩.黄连.肉桂,吴茱萸,丁香.

用法:各等份研磨,用陈醋调成膏状

穴位:神阙.关元

贴敷时间:常规6-8小时(2个月至8个月3-4小时)每日一次

疗程:一般2至3天

4.脾虚型

表现:久泻不止,或反复发作,大便糖稀,或成水样状,带有奶瓣不消化食物,食后位泻,色淡不臭,时轻时重,神情纳呆,面色无华,舌质淡,脉虚弱。

病机:脾胃阳虚,清阳不升运化失调

治法:健脾益气

组方:吴茱萸.丁香.肉桂.苍术.白术.柯子

用法:各等份研磨,用陈醋调成膏状

穴位:神阙.关元

贴敷时间:常规6-8小时(2个月至8个月3-4小时)每日一次

疗程:7天为一个疗程

中医中药穴位贴敷小儿泄泻中穴位分析

神阙穴:又称脐中,是人体任脉的要穴

定位:在脐中部,脐中央

功能:培元固本、回阳救脱、和胃理肠,有万能穴之称,能使人体真气充盈,精

神饱满,体力充沛,腰肌强壮。

中脘穴:此穴位为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定位: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具体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功能:和胃健脾,降逆和永之作用,主要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腹胀,腹泻,腹痛,肠鸣呕吐,便秘等。

关元穴:属任脉。足三阴、任脉之会,小肠募穴。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3寸。

功能:补肾培元、温阳固脱。主治:少腹疼痛,肠炎,腹泻,肠粘连,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

中医中药穴位贴敷小儿泄泻中中药分析

吴茱萸:多产与我国广东等地。

性味归经: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

功效: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

丁香:又名:公丁香。主产与东南亚等地

性味归经:辛温。归肝.脾.胃.肾经。

功效:温中降逆,补肾助阳,行气止痛。

肉桂:主要产自广东一带

性味归经:辛.甘,大热。归肝.脾.心.肾经。

功效: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通经脉。

苍术,元胡,干姜。葛根,黄芩,黄连,柯子等在本方中主要功能:燥湿,行气止痛,散寒止呕,泻火,涩肠止泻等作用。

综上所述,本治疗方法,辩证清楚,用药合理即可得到满意的疗效,安全可靠,无痛苦。多年来用用中医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各种类型小儿泄泻近万例,疗效满意,治愈率达85%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