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
题目中小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一、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
(一)背景
研发(R&D)活动是企业科技活动的基础和核心,是企业发展的源泉。

研发投入的规模与强度是衡量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和提升的基础活动,是企业形成技术领先优势并转化为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必须通过持续性的R&D投入培育自主研发能力,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源动力。

R&D是促进企业成长发展的动力源泉,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迎接国外强劲竞争对手挑战、提高竟争能力的必然选择,R&D是激活企业各种科技资源、不断提高我国科技素质的源泉,是解决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突破口,R&D是带动产业升级的推动力和化解我国深层次经济结构矛盾、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我国企业的R&D投入规模不断增加,在我国科技创新中的主导地位已经得到了确立。

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高新技术发展的速度相当快,产品的生命周期短,企业面对的是一个竞争激烈、市场瞬息万变的环境,必须依靠高效、敏捷的R&D 活动,形成和保持企业的核心能力和市场竟争力。

但是近年来中小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对绩效没有产生长远的积极作用,到底是研发投入不足,还是另有原因,学者们纷纷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

本文想从研发投入与绩效关系入手,探讨中小板上市公司绩效最大化的方法。

(二)意义
通过恰当而科学的对研发费用和绩效关系进行研究,可以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研发投资政策和管理提供参考,并使企业认识到研发活动创造的价值所在,从而进一步增强企业加大研发费用投入的动力。

一方面可以丰富财务管理理论,另一方面可以从研发投入的角度提高绩效。

(三)文献综述
1、国外关于研发投入与绩效关系的研究成果
早在20世纪60年代国外就开始了R&D投入与企业业绩时间的关系研究。

其中,对私人企业的研究较多,乔拉•米娜莎(1969),爱德温•曼斯菲尔德 (1965),威廉•雷奥纳多(1971),本•布朗曾(1974)等都做过相关方面的研究,他们利用美国丰富的微观统计数据从不同角度得出的结论都支持了企业R&D投入与业绩之间存在正相关性的结论。

英国贸工部“2005年度R&D排行榜”的研究表明:R&D投入与企业业绩之间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但这种关联性适用于以R&D作为企业竞争的显著影响因素的产业。

R&D强度直接影响到销售额的增长、财富创造效率和资本市场总值。

①在财富创造效率高于平均水平的企业中,81%的企业R&D和资本方面的投入高于平均水平;②在公司市值与销售额的比值高于平均水平的企业中,84%至96%的企业R&D强度高于平均水平。

公司市值与销售额的比值超过3.0的最高的三个产业是健康医疗、软件和医药业,它们既有较高的R&D强度,又有较高的利润(营业利润占销售额的15%以上);③最高R&D强度的产业也显示出最高的公司市值与销售额比值。

富时指数(伦敦证券交易所指数)中R&D强度最高的100个公司的市值在过去8年中增加了69%,而富时100指数仅增加了7%。

克里斯肯斯•凡•庄克陇和酷客(1997)提出了绩效评价系统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认为评价系统要动态地变化以适应新的组织和过程,同时还要考虑利益相关者和用户的要求,克里斯肯斯•凡•庄克陇和酷客同时认为,R&D项目早期应关注定性战略绩效评价,而中后期则应关注定量运营绩效评价;劳瑞•爱丹斯(1998)调查研究了在外国竞争对手模仿而非创新前提下国家企业的R&D成果,在幼稚产业中差别保护通常可以带来更多的R&D产量,而在成熟产业却相反;安德斯•罗乔兹•珀斯(2000)通过西欧R&D投资改革分析,强调在落后地区R&D投资的优势和劣势;莱恩•欧雷曼斯和马瑞斯•梅斯(2001)提出在交易代价中的R&D合作问题,得出买家和卖家之间合作的交易代价理论和资源倾向理论;乔•乔克欧斯基(2001)提出了美国在非制造业的R&D支出趋势,他在广泛比较其它国家的情况基础上,分析其增长状况并提出该趋势的衡量方法;佩特•哈奈和爱伦•斯特皮尔(2002)根据278个企业样本分析并提出了企业效率和R&D资本、知识、市场
溢出之间的关系,且认为R&D在知识产权有效保护下将对效率产生直接而有效的影响。

格瑞里切斯•曹文和赫斯切•赫•李和逊•博斯沃斯和罗杰斯•塞•米沙和葛蓓丽•翰和曼瑞分别对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韩国等国家的R&D投入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做了实证检验,得出的结论是R&D投入与企业价值正相关。

川•马丁•肯森格(1990)的研究表明市场对高技术企业的R&D投资增长的反应是积极的,对其他领域的企业的反应则是消极的。

约翰•李和云•逊(1995)分别从美国和日本的6个高科技行业中抽取了143家企业,研究发现研发费用和企业的市场价值增长显著正相关,并且发现R&D 的适中作用对美国企业的业绩贡献很大,在企业的战略因素中研发是企业取得相对优势的重要因素。

巴特•罗斯和巴特•弗斯巴根(2000)选取来自美国制造业公司关于销售、有形资本投入、科技投入等指标,研究了企业层面的R&D的溢出效应和生产力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高端科技企业、中端科技企业和低端科技企业里,R&D溢出效应对企业生产力的影响是不同的,但是R&D溢出效应对企业生产力具有正面的作用。

2、国内关于研发投入与绩效关系的研究成果
国内关于企业R&D的绩效研究,主要是实证性研究,主要分为宏观和微观两方面。

其中宏观方面多是对某一地区的多个行业的整体数据或是对某一行业的多个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研究,主要有以下研究成果:
王核成(2001)阐述了R&D投入到产出并形成绩效的作用过程,进一步分析了R&D投入与企业成长贡献的因素。

胡和杰弗森(2003)利用中国北京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创新数据,运用R&D投入函数、生产函数和利润函数,研究了R&D 投入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发现R&D投入对企业业绩的贡献是显著的,但不同行业的显著程度是不同的,且影响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小;R&D的投入与企业规模的关系不明显。

何玮(2003)收集了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1990-2000年的有关数据,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从总体上实证分析了R&D投入对于产出的影响,指出我国大中型企业技术开发费用对于企业产出的影响时间仅有3年。

于宁(2005)根据
R&D经费支出和R&D活动的特征构建了一套R&D经费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并通过对1995~2003年我国R&D经费支出的绩效分析,得出了我国R&D投入绩效较差的结论。

从微观的角度的企业R&D的绩效研究不算很多,受数据的可获得性影响,选取的样本大都是高新技术企业或是上市公司,这些研究从两者相关性的结果上来看,可以分为一下三种:
(1)企业R&D与绩效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袁健红和吴利华(2003)以江苏的825家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将企业全年销售收入这一绩效指标对技术能力等进行回归,结果显示企业的技术能力与绩效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在他们的分析中,企业科技投入指标被隐含在其它相关指标之中进行计量,实际上他们没有直接回答科技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是否存在正相关关系的问题,同时,他们以企业销售收入作为绩效指标,也是值得推敲的。

同时侯晓红、张艳华(2006)也分析认为R&D投入对企业业绩有正的显著性影响。

梁莱歆与张焕凤(2005)随机抽取了2001年我国150家高科技上市公司,选取其中72家公司为研究对象,从盈利能力、发展能力以及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对R&D投入与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在R&D投入与产出滞后一定时期的条件下,我国高科技企业的R&D投入与其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的相关关系较显著,但对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技术资产贡献偏小。

梁莱歆,张永榜(2006)对我国湖南、广东两地的非上市高新技术企业R&D 状况进行问卷调查,从R&D经费投入及其强度、R&D资金来源到R&D绩效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揭示出R&D经费投入与企业赢利能力、技术实力等绩效指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

程宏伟、张永海、常勇(2006)在《公司R&D投入与业绩相关性的实证研究》中选取了96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得出R&D强度与主营业务的利润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的结论,这一点与梁莱歆与张焕凤(2005)的结论相同,提现了R&D 投入在降低主营业务成本、增加主营业务收入上的作用。

另外他们研究中还得出R&D投入与公司当年业绩以及滞后年份的业绩的相关性是逐年递减的结论,即R&D投入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是逐年减小的。

周国红,陆立军(2002)对R&D投入水平与强度和所测量的14个指标进行
了偏相关分析,研究发现R&D经费投入水平与强度和企业的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销售总额、人均销售总额、利润总额相关性都不显著。

但R&D经费投入水平与强度和人均利润总额、新产品产值率、主要产品的市场接受程度、主要产品的技术水平、后续产品多少、拥有专利程度、技术创新新颖程度、对企业发展战略需要的满足程度、企业发展的顺利程度都呈现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性。

(2)企业R&D与绩效存在不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李映照、潘昕(2005)在《高科技企业R&D支出与经营绩效的关系实证研究》一文中,选取深沪两市17家电子行业的上市公司和10家医药行业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其R&D支出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结论认为企业的R&D 支出与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是相关关系不明显。

(3)企业R&D与绩效不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邱冬阳(2002)在《上市公司科技、R&D投入与业绩的实证研究》一文中,选取1998年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其科技、R&D投入与业绩与2000年实际业绩进行实证研究,最后得出结论认为我国上市公司在现有状态下,R&D投入的实际效果与科技投入的效果都不理想,二者表现出了共同的特征——对公司业绩改变没有显著的贡献。

朱卫平,伦蕊(2004)在《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投入与绩效相关性的实证分析》一文中,收集了F市全部197家高新技术企业2003年度的数据,通过实证分析发现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资金、人力资源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基本不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郭斌(2006)通过对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2年度软件开发企业共52个样本和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到的2001和2002年度共88个样本进行实证分析,试图解释中国软件企业是否存在可观测的规模效应、研发活动对绩效是否存在一致性的正向影响。

研究发现,企业规模对于产出率存在一致性的正向影响,但对于利润率却并未表现出显著相关性;在研发强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方面,发现研发强度对利润率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产出率也存在着负向影响。

此文的研究成果与我们的预想有所差别。

总体来说,国际上对企业R&D投入与绩效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国内学术界对企业研发投入与绩效相关关系的研究明显不足,并且对R&D投入的相关研究
均侧重于对R&D经费投入的研究,较少对R&D人员投入与绩效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

同时,由于中小企业R&D数据资料的缺乏,对企业R&D绩效进行实证研究比较困难,因此缺乏实证支持,仅有的几篇实证研究也存在研究方法上的缺陷和不足。

虽有大量的研究表明中小企业R&D投入对绩效具有正向作用,但也有一些研究表明R&D投入与企业绩效的相关关系存在不确定性。

因此,本论文将在参考R&D投入绩效的相关模型和论述的基础上,运用实证的研究方法对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R&D投入与绩效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企业的R&D投入的方式提出一些建议。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研究的基本内容:
1、中小板上市公司R&D绩效现状;
2、R&D对中小板上市公司的重要性;
3、中小板上市公司绩效管理的重要性;
4、中小板上市公司R&D绩效评价方法。

(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根据我国一些中小板上市企业披露的财务报告,分析总结R&D投入与绩效的相关关系;
2、对中小板上市企业如何使得R&D绩效最大化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首先对于国内外相关理论文献进行广泛阅读,了解掌握国内外相关理论动态打好理论基础。

2、案例分析法。

在分析中小板上市公司R&D投入与绩效关系时,理论联系实际,对中小板上市公司R&D投入与绩效关系的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且对中小企业R&D绩效现状有一定的了解。

3、实证研究法。

对中小板上市公司R&D绩效进行测量,评判中小板上市公司R&D的投入是否达到最大的效益。

(二)技术路线:
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
2010.10.08—2010.11.22 完成毕业论文选题
2010.11.23—2011.01.10 完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及外文翻译2011.01.11—2011.03.11 完成毕业论文初稿
2011.03.12—2011.05.03 毕业实习,修改论文
2011.05.04—2011.05.12 毕业论文定稿
五、主要参考文献
[1]Zvi Griliches, 2000" Market value,R&D,and patents". Economic Letters,Vol.7,
pp.183-187.
[2]Hall. B.The Stockmarket, 1993"Valuation Of R&D Investment during The
1980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7,pp.259-264.
[3] John Lee Unsup Shin, 1995"Moderating Effects Of R&D On Corporate Growth In
U·S And Japanese Hi-Tech Industries: An Empirical Study".The Journal Of High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V ol.12,pp.313-347.
[4] Ping-Huang Hsieh,Chandras Mishra,David. H.Gobeli,2003 "The Return On
R&D Versus Capital Expenditures In Pharmaceutical And Chemical Industries".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V ol.4,pp.141-150.
[5] Bong. H.Han,David Manry,2004"The Value-Relevance Of R&D And Advertising
Expenditures:Evidence From Korea".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 ,Vol.7,pp.155 -173.
[6] 王核成.R&D投入与企业成长的相关性研究.科学管理研究,2001(3):P6-13.
[7] 何玮.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究与发展费用支出对产出的影响—1990-2000
年大中型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分析.经济科学,2003(3):P5-11.
[8] 于宁.我国R&D经费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1995-2003).上海
经济研究,2005(9):P19-22.
[9] 袁健红,吴利华.影响高新技术企业绩效的因素分析.中国科技论坛,
2003(1):P23-26.
[10] 梁莱歆,张焕凤.高科技上市公司R&D投入绩效的实证研究.中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5(2):P232- 236.
[11] 梁莱歆,张永榜.我国高新技术企业 R&D 投入与绩效现状调查分析.研究与
发展管理,2006(12):P32-36.
[12] 程宏伟,张永海,常勇.公司R&D投入与业绩相关性的实证研究.公司R&D
投入与业绩相关性的实证研究.科学管理研究,2006(6):P31-39.
[13] 邱冬阳,上市公司科技、R&D投入与业绩的实证研究.重庆大
学,2002(4):P33-39.
[14] 朱卫平,伦蕊.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投入与绩效相关性的实证分析.科技管理
研究,2004(5):P7-9.
[15] 李映照,潘昕.高科技企业研发支出与经营绩效的关系实证研究.财会月刊,
2005(2):P47-48.
[16] 侯晓红,张艳华.R&D投入对企业业绩的影响.科技管理研究,2006
(12):P7-9.
[17] 郭斌.规模、R&D与绩效:对我国软件产业的实证分析.科研管理,2006(1):P
121-126
[18] 张运生,曾德明,秦吉波,张利飞.基于主成份分析的R&D绩效评价系统.研
究与发展管理,2004(2):Pl-19
[19] 梁莱歆,刘建秋.高新技术企业R&D绩效评价方法探索.科学学与科学技术
管理,2004(11):P29-32
[20] Namchul Shin,Kenneth Kraemer,Jason Dedrick,2009"R&D, Value Chain
Loca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 in the Global Electronics Industry". Industry & Innovation,Vol.3,pp.315-330.
[21] Derek Bosworth, Mark Rogers, 2001 “Market Value, R&D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Large Australian Firms”. The Economic Record,V ol.12,pp.323-3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