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信息技术的课程改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高中信息技术的课程改革
【摘要】在教学全面改革的今天,在实践中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学改革应该主要从这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了解课程的丰富内容;二是运用多种教学模式。

【关键词】课程内容教学模式
在教育全面改革的时代,新课程设置的科学性是不容置疑的,不同的教学模式又是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一、课程内容具有科学性、多样性、广义性。

传统的信息技术课本单纯地讲解计算机操作技术实在是犯了以偏代全的错误,给学生乃至更多的人传递一个错误观念:信息技术课就是计算机课或微机课,新课改下的涉及到信息技术对整个人类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让他们从感性到理性地理解了信息技术绝非仅仅是计算机技术。

二、教学模式的灵活多样性。

丰富的课程内容使教学模式也变得灵活多样,我做过如下教学模式的尝试:
1、建立研究学习小组,互帮互学拉近学生之间的差异。

分组教学的应用既解决了我们农村中学普遍存在的“人多机少”的设备问题,又能以优带差,使优者更优,差者赶优,缩小了班级学生水平之间的差距,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个人学习的成功与他人学习的成功是密不可分的,小组之间保持融洽的关系、相互合作的
态度,共享信息和资源,共同担负学习责任,完成学习任务。

2、利用网络教学,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独特优越性。

因为网络教学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还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教学信息,目前在internet上按这种方式组织建构的知识库、信息库浩如烟海,并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资源,因而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即促进学生关于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是非常有效。

3、引进竞争和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集体荣誉感
力争上游是人类的本性。

有意识地在课堂上组织一些组际间的竞赛活动,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增强竞争意识,激发集体荣誉感。

“搜索引擎的使用”这一知识点我在给学生略做讲解后,采用智力抢答的方式,让组长组织安排,分工合作,最后以组为单位提交答案到教师机,按成绩选出“优胜组”和“优秀组长”。

这样既锻炼了组长的组织能力,组员的交流合作能力,又能使全班同学亲身体验“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拓展视野,增强能力,提升素养。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科学技术之一,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一个信息化的氛围,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信息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人才的培养途径、人才的鉴别方法等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这也对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次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新兴课程,其重要性已众所周知。

在课程的教学设计中,既要完成会考目标的要求,又要确实培养起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同时还要以此形成契机来促进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及优化。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本次课程改革把沿用已久的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反映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信息技术课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也必然要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而开展。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新课程标准的几个特点:
1、课程目标体系力求有新意,强调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可操作性。

2、努力将教学起点从“零起点”改为“非零起点”。

例如: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发展趋向与学校的教学条件差异,实行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结合的弹性教学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自我设计,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关注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非零起点”与“非同一终点”的教学要求。

3、强调“任务驱动”、“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正确运用。

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应用到生产、生活乃至技术革新等实践活
动中。

4、课程内容有较大的拓展和深化,体现了社会需求的变化与信息技术的新发展。

5、进一步强调了信息技术教育的人文性、文化性。

“提升信息素养”、“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便是这种思想的凸显。

6、课程地位方面,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纳入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系之中——将信息技术作为八大学习领域之一的技术领域中的一个科目,使信息技术与语文、数学等科目并列。

7、课程实施方面,改学时管理为学分管理,同时要求,应维持学生较长的信息技术学习历程,以保证学习的有效性。

8、课程评价方面,突出信息技术内容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倡导纸笔测验和上机测验相结合的多样化评价,适当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

9、不足之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与初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间存在“断层”现象。

那么,我们再来看一下我们目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现状:由于信息技术课在普通高中所处的地位,许多的信息课教师长期处于教学辅助的地位,更多的陷于事务性的琐事中,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深入研究信息技术课本身的教学。

使得目前对于信息课究竟应该怎么教的问题研究得不够,教学效果不佳。

针对这样一个情况,谈2点看法:
1、要坚持正确的教学方向。

高中的计算机教育应侧重于基础教育。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2、规范学科建设,实行多层次教学
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我们的教学内容不可能完全跟上这种飞快的发展速度,只能择其最基本的、有利于了解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趋势、有利于进一步学习的内容,而在教学的方法和目标上,主要应着眼于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不应只计较点滴知识的得失,要使学生通过计算机学科的学习能具备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能力,适应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以上是我在新课改实施中几点尝试,只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努力,高中信息技术的改革定会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