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评析 项羽形象解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评析项羽形象解读

【案例信息】

案例名称:《项羽之死》

讲课教师:李晓甜(北京市第十中学高级教师)

评析教师:李朝晖(北京市第十中学高级教师)

【教学设计】

《项羽之死》

教学目标:1、通过对材料的阅读分析,学会从不同角度解读项羽形象

2、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学会点评人物,能提出自己对人物的观点和看法

3、了解诗歌、散文在解读形象上的不同的特点和作用

4、在研究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提升审美水平

教学重点:根据不同的材料解读项羽形象

对人物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教学难点:对人物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教学过程:

导入:西楚霸王项羽是《史记》中性格最为复杂的人物之一。“项羽之死”是《项羽本纪》最后一部分,司马迁用一千多字的篇幅浓墨重彩地描写项羽这个英雄留在历史舞台上的最后一幕。这节课我们首先通过在这最后一幕项羽的言、行来解读项羽这一形象的性格特点。(35分钟)

一、分析《项羽之死》课内材料: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这一场面所体现项羽的性格特点。

1、四面楚歌(5分钟)

教师提问:分析“四面楚歌”这一场面所体现的项羽的性格特点

教师板书:至情至性(多情善感,侠骨柔肠)不够冷静

教师引导:项羽在这一刻难以割舍的不只是美人,宝马,还有那八千将士,江东父老,但在当时四面楚歌的困境之下,项羽作为一军的统帅,他的眼泪无疑会使将士们丧失斗志。

2、东城快战(10分钟)

教师提问:分析项羽在人生最后一次战役中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点

教师板书:骁勇善战(有勇有谋,豪情盖世,霸气十足)刚愎自用(非战之罪)

教师引导:有勇(汉军皆靡,斩汉将,杀十数百人,吓退赤泉侯;面对数十倍于自己的敌人毫不畏惧)临危不惧

有谋(分其骑为四队,期山东为三处)临危不乱

教师引导:这种以少对多的情况项羽曾经历多次,我们来对比其中著名的一次巨鹿之战,看看项羽有什么不同?

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将自己和将士置之死地,只为激起将士求生、求胜的欲望;

而东城快战的目的还是“求生”“求胜”吗?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如果是四年前的项羽,是会选择和汉军“决一死战”,就算是死地,也要求生,而此刻项羽选择“快战”。

项羽打东城快战的目的不再象巨鹿之战那样为了能取得战役的胜利,为了战胜敌人,是为了证明“天之亡我,非战之罪”,虽然他不承认自己在指挥作战上有失误,但“天亡我”说明他在心里其实已经认同了自己失败的事实,他已经认输了。所以作战的目的已经不是求生,求胜。

3、乌江自刎(10分钟)

教师引导:项羽放弃东渡乌江的原因是什么?(从文中找语句分析)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项羽意识到大势已去,自己再也难改变失败的局势,(引导:无法面对失败的耻辱)

愧对江东父老(无法面对江东父老的怜悯)

教师引导:项羽选择了什么?

他选择了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然后结束自己的生命。

教师引导:乌江自刎,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项羽?

生命只为了轰轰烈烈的战斗,面对失败,他不会忍辱偷生,卧薪尝胆。他可以坦承失败,但绝不会屈服,即使命运无可改变,他也要斗争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让生命燃烧到最后一刻。这种始终不屈的气概让我们看到一个傲骨铮铮的英雄。

教师板书:傲骨铮铮

教师引导:项羽明知必死,明知失败也要斗争到最后一刻,这样的“失败”英雄一样值得我们尊敬。(10分钟)

补充材料(一)

初七八九三日,君复与侠士谋救皇上,事卒不成。初十日遂被逮。被逮之前一日,日本志士数辈苦劝君东游,君不听。再四强之,君曰:“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卒不去,故及于难。君既系狱,题一诗于狱壁曰:“望门投宿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盖念南海也。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春秋三十有三。就义之日,观者万人,君慷慨神气不少变。时军机大臣刚毅监斩,君呼刚前曰:“吾有一言!”刚去不听,乃从容就戮。呜呼烈矣!

(《谭嗣同传》梁启超)

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拒绝和梁启超一起逃往日本,他选择了为变法而死。

补充材料(二)

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留中者数月。尝曰:“此人可方比干,第朕非纣耳。”会帝有疾,烦懑不乐,召阁臣徐阶议内禅,因曰:“海瑞言俱是。

朕今病久,安能视事。”又曰:“朕不自谨惜,致此疾困。使朕能出御便殿,岂受此人诟詈耶?”遂逮瑞下诏狱,究主使者。寻移刑部,论死。狱上,仍留中。户部司务何以尚者,揣帝无杀瑞意,疏请释之。帝怒,命锦衣卫杖之百,锢诏狱,昼夜搒讯。越二月,帝崩,穆宗立,两人并获释。帝初崩,外庭多未知。提牢主事闻状,以瑞且见用,设酒馔款之。瑞自疑当赴西市,恣饮啖,不顾。主事因附耳语:“宫车适晏驾,先生今即出大用矣。”瑞曰:“信然乎?”即大恸,尽呕出所饮食,陨绝于地,终夜哭不绝声。既释,复故官。俄改兵部。擢尚宝丞,调大理。

分析海瑞和项羽的相似之处

海瑞准备好棺材,和妻子诀别后向嘉靖上疏,他知道嘉靖采纳他谏言的机会很小,他却抱着必死的决心来上疏。

在这些人身上,我们看到的是铮铮傲骨,感受到的是一种悲壮的抗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补充材料(三):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据载:公元1127年,强悍的金兵入侵中原,砸烂宋王朝的琼楼玉苑,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仓皇南逃。李清照夫妇也开始了飘泊无定的逃亡生活。

不久,丈夫赵明诚被任命为京城建康的知府。一天深夜,城里发生叛乱,身为知府的赵明诚没有恪尽职守指挥戡乱,而是悄悄地用绳子缒城逃跑了。叛乱被定之后,赵明诚被朝廷革职。李清照深为丈夫的临阵脱逃感到羞愧,虽然并无争吵,但往昔的鱼水和谐已经一去不返,她从此冷淡疏远了赵明诚。

1128年,他们向江西方向逃亡,一路上两人相对无语气氛尴尬。行至乌江,站在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李清照不禁浮想联翩,心潮激荡。面对浩浩江水,随口吟就了这首诗。赵明诚站在她身后,闻听之后愧悔难当,深深自责。从此便郁郁寡欢一蹶不振,不久便急病而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