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小论文-我眼中的城市

城市规划小论文-我眼中的城市
城市规划小论文-我眼中的城市

城市规划论文

(保定市)

题目:我眼中的城市

学院名称: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每一个城市,都应该有每一个城市的沉淀与积累,每一个城市,都应该有自己的人文精神。她们不受限制于一个所谓的模式。

我来自河北省保定市。保定是一个富有内在美的城市,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城市,是一个有它自己故事的城市。

保定市位于华北平原中部、河北省中部,与北京、天津构成黄金三角,且互成犄角之势,自古是“北控三关,南达九省”的“通衢之地”,是京津冀地区中心城市之一,保定即“永

保大都(即元大都北京)安定”之意。保

定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对外开放城市、

WWF低碳试点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全国双拥模范城、戏曲之乡、游泳之乡、

全国乒乓球重点城市,也被人们称为“长

寿之城”、“冠军之城”,入选2008年2012

年中国魅力城市200强。古城保定拥有深

厚的文化底蕴,名胜众多。大慈阁、直隶

总督署、古莲花池、腰山王氏庄园、白洋

淀、满城陵山汉墓、易县清西陵、涞水野三坡、涞源凉城白石山、涿州影视城等观光景点

独特、景色怡人,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华北电力

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著名驻保高校为保

定增添了新活力。保定以前为直隶省会、河北前省会。

全市总面积22190平方公里。市中心北距北京140公

里,东距天津145公里,西南距石家庄125公里。

保定市农业科技实力雄厚,农业高新技术发展迅

猛。有河北农业大学等7所高等院校,各种涉农研究

单位10所,民营科技型企业770家。相继开发了生

物钾肥、生物活性有机肥、生化黄腐酸、植物生长调

节剂、复方动物营养添加剂、可控降解地膜等产品,

初步形成农业高新技术产业。

“十一五”期间,保定市规划建设了保沧、廊涿、

张石、大广、保阜、荣乌、张涿7条高速公路,里程

801公里,总投资500多亿元,投资规模占全省四分

之一,全部建成后,保定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到1200多公里[1],占全省五分之一,贯穿全市20个县(市),高速公路网密度将达到5.4公里/百平方公里(超过德国水平),截止十一五末,保定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657公里,居全省第一位。届时保定市区到所辖各县只需1小时车程,到北京、天津、石家庄、沧州只需100分钟车程,保定将成为南北通衢、东出西联的“高速公路枢纽港”。公路交通将形成

连接京津、接轨沿海,西联晋蒙,形成京津冀蒙交通一体化格局。

为打造好“低碳城市”这张名片,编制好我市中心城市北部低碳新城总体规划,展示低碳新城风貌,市规划局多次组织调研、座谈和讨论,不断创新理念和思路。

3月11日,市规划局组织召开了《保定市中心城市北部低碳新城(新能源城、汽车城)概念性总体规划》方案汇报会,市政府郝国赤秘书长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市规划局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听取了规划设计中标单位华中科技大学、该项目主设计师洪亮平教授关于深化方案的汇报,并就进一步完善交通体系、深入研究中心城区发展框架、居住与工业用地比例、调整功能用地、划定规划期限、完善中心城市城乡统筹对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深化意见。为促进该项目规划编制工作的顺利开展,市规划局又组织对北部低碳新城规划区域进行现场踏勘,对区域内交通组织、村庄现状等进行深入了解,收集掌握最新现状资料,为更好地深化完善下一步方案提供指导和保障。

现阶段,保定处于一个旧城改造、建设新城区的进程中。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深入,保定北部出现集中大规模的新兴居住区。保定北部区域是政府大力规划发展的方向,北市区部分区域已经发展成为保定新兴的居住中心,建筑多以高容积率的高层为主。

北市区复兴东路,看到一幢幢高楼鳞次栉比,一条条街道纵横交错,一盏盏路灯新颖别致,一丛丛浓郁碧绿的绿化带相互点缀,生态与宜居和谐共生,这就是目前保定规模最大的居住区,一座新城正在悄然展现。

七一路以南,东关大街与西关大街以北区域也是保定北市区的范畴。此区域虽没有复兴路以北区域现代新潮,但这片地带也是保定市民的理想居住之所。此区域即摆脱了南市区老化破败的境地,还拥有丰富的配套资源,是保定良好的居住区。

新市区位于保定市区西部,以南到京广铁路,东以瑞祥大街为界,北接高开区。区域内阳光大街、朝阳大街、向阳大街、乐凯大街纵贯南北,七一西路、天威西路横贯东西。新市区房地产市场冷热不均,楼盘星罗棋布,但多聚集在市中心,随着城市规划建设不断完善区域边界市场开发潜力无限。

城市规划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汪剑锋

安徽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 题目怀远县唐集镇武杨村美好乡村建设规划 学生姓名汪剑锋―指导教师I—梁鑫斌―r职帚助教研究目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状况和应用前景(附参考文献):

研究方法:1、文献比较收集查阅相关技术资料,消化吸收,形成初步设计思路。 2、实际调研现场调研,了解项目地块周边环境,结合基地现状,充分了解周边的有利条件。 3、归纳总结在文献比较、实际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总结,形成初步方案并绘制各项规划分析图,完成设计构思。 4、图形文字结合通过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方法更好的展现方案。用同一的标准书写、绘制规划文本及图纸 思路:

规划通过现状调研,了解村民们的关注焦点,同时结合上位规划及美好乡村建设的要求,确定规划重点如下: 1、根据武杨村的等级和规模合理配套公益性设施及经营性设施。 2、合理确定村庄道路等级,合理确定各级道路的路面宽度,形成环路,实现户户通。配设停车场地,提高村庄对外通达能力。 3、配套村民文化休闲场地,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4、解决村民的用水问题,优先实现区域供水。无条件时建设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5、统筹电力、有线电视、网络、电话配置,并考虑今后扩展的可能性。 6实施农村清洁工程,规划配置垃圾收集站垃圾箱等。 7、整治好村庄排水系统,疏通水系。改善农居室内的厨房卫生设施,给排水等基础设施,适应现代生活要求。 8、整治村容村貌。整治改造已有农居,使新老建筑风格融合、协调,突出村庄自身特色。搞好村庄绿化工作,美化村容村貌。

总体安排和进度(包括阶段性工作内容及完成日期) 2012年10月一12月确定设计方向及题目。 2013年01月一02月现场勘查记录资料。 2013年02月一03月做问卷调查,结合所得结论绘制功能分区及平面图。 2013 年3月01 —27 日确定大体布局及根据实际绘制局部效果图草图。 2013 年3月27 —30 日绘制平面图。 2013 年4月01 —20 日将已绘制的平面图及功能分区图给老师批改。 2013 年4月20 —25 日最后确定功能分区及效果图小样。 2013 年4月25 —30 日再次实地考察分析并绘制道路系统平面图。 2013年4月31 —5月16 确定最终详细方案,认真遵循老师所给的意见绘制修改方案。 日 2013 年5月16 —30 日制作电子版的毕设,加上详细合理的设计说明。设计完成,准备答 亠、丄 辩。 指导教师意见(研究的意义、创新点、前期基础工作、存在的难点和困难、建议等) 指导教师签名: 学院领导组意见: 签名:

城市规划原理结课论文

序号:1258 《城市规划原理》 结课论文 题目:城市设计、城市规划一体论 专业:工程造价管理 准考证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石红玉 日期:2016年11月5日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1.项目概况和规划设计 (5) 2.城市生态景观布局创新设计 (5) 3.住区整体布局规划设计 (6) 3.1住宅空间结构布局 (6) 3.2住区交通组织规划设计 (6) 4.商业中心规划设计 (7) 结束语 (7) 郑重声明 (8)

城市设计、城市规划一体论 摘要:当前,城市设计已成为规划界、建筑界的热点研究领域。在理论上可谓百家争鸣,呈现出从未有过的繁荣局面;在实践上,从南到北,全国上下,各种各样的“城市设计”项目如雨后春笋,特别是一些重大的国际竞赛、招标项目,更是把“城市设计”推上了一个新的高潮,使“城市设计”正悄然成为一种时尚,城市设计的地位也日益提高。 关键词:城市设计城市规划 当前,城市设计已成为规划界、建筑界的热点研究领域。在理论上可谓百家争鸣,呈现出从未有过的繁荣局面;在实践上,从南到北,全国上下,各种各样的“城市设计”项目如雨后春笋,特别是一些重大的国际竞赛、招标项目,更是把“城市设计”推上了一个新的高潮,使“城市设计”正悄然成为一种时尚,城市设计的地位也日益提高。又由于城市设计自身兼有理论形态与实践形态的双重属性,并在长期的探索中形成了一定理论与方法,因此,城市设计“独立”的呼声日渐高涨,城市布局的合理性也越来越被受关注。 人们经常可以看到类似“城市设计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的说法,在学科体系中把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并列等同;同时,大量以“X XX城市设计”命名的工程项目及设计成果不断涌现。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说明重视城市设计的思想正日益深人人心,这对提高我国城市规划设计质量、改善城市空间环境无疑是十分有益的,把具有一定时代特性风格的建筑与周围环境、城市历史文脉及城市控制性规划相协调,动态地解决和协调各类建筑之间的联系、建筑群的整体形象,以生态的、可持续的观点延续城市的历史,展望城市的未来;然而另一方面,如果缺乏深人的思考和研究,片面强调城市设计独立于城市规划之外,不但不利城市规划学科体系和理论体系的完善,还可能导致城市设计流于表面化和形式化,反而不利城市设计积极作用的发挥。因此,必须明确城市设计在城市规划学科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理顺其与城市规划的关系,才能切实达到指导城市建设的目的。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考试简答题

名词解释: 1.城市性质:在中国城市的总体规划中,根据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确定它在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城市用地评价:在中国的城市规划中,对城市土地的可行性、用途需要投入的资金,以及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城市生态平衡的影响所做的评价。 3.城市化:也称城镇化,指的是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4.卫星城:一些半独立的城镇,除了居住建筑外,还设有一定数量的工厂、企业和服务设施,使一部分居民就地工作,另一部分居民去母城。 简答题: 城市化具体内容包括哪几方面? 人口职业的转变.即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业的第二、第三产业,表现为农业人口不断减少,非农业人口不断增加。 产业结构的转变。工业革命后,工业不断发展,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提高,地产业的比重相对下降,工业化的发展也带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农村多余人口转向城市的第二、第三产业。 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由比较分散、密度低的居住形式转变为比较集中成片的、密度高的居住形状,从与自然环境接近的空间转变为以人工环境为主的空间形态。 2、论述可持续发展概念、意义且具体说明经济、社会、自然三者协调统一。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影响子孙后代他们自己的需求能力的发展。 意义:三者关系:可持续发展涉及到经济、自然和社会三个方面,涉及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协调统一 具体来说,在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不仅重视经济增长数量,更注重和追求经济发展质量,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加大社会环保意识,防治污染于产生污染的源头,解决污染于经济发展之中。要善于利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来促进可持续发展,达到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与有效保护,经济持续增长,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根本目的。 在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要求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使城态发展不能背离环境的承载能力 在社会可持续发展方向,控制人口增长,改善人口结构和生活质量,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创建一个保障公平、自由、教育、人权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度,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此外,历史文化传统、生活方式习惯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衡量标准和决策取舍的参照依据。在城市总体布局中,坚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力求以人为中心的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系统的持续发展,使城市发展的各个阶段建设有序,朝着既定的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整体协调发展。 3、居住用地选择要考虑那些方面? 居住区用地的选择一般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1)选择自然环境优良的地区,这些地区有着适于建筑的地形与物质条件,避免选择易受洪水、地震灾害、滑坡、沼泽、风口等不良条件的地区。在丘陵地区,宜选择向阳、通风的坡面。在可能情况下,尽量接近水面和风景优美的环境。 (2)居住用地的选择应与城市总体规划及其就业区、商业中心等功能地域相结合,协调

城市规划论文格式

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城市规划概论》结课论文 ×××××

目录 摘要 (181) Abstract (182) 1绪论 (183) 1.1××× (183) 2空气燃烧火焰空间的数值模拟 (183) 2.1数值模型 (183) 参考文献 (185) 致谢 (186)

摘要 本文借助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首先针对一日产650吨的空气燃烧的燃油浮法玻璃熔窑火焰空间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对两种情况进行了比较,所得结果对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论文主要研究了××××××××××××××××××××××××××××××××××××××××××××××××。 研究结果表明:××××××××××××××××××××××××××××××××××××××××××××××××。 ××××××××××××××××××××××××××××××××××××××××××××××××。 本文的特色在于:××××××××××××××××××××××××××××××××××××××××××××××××。 关键词:××××;×××;××××;××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simulates the combustion space of a650t/day air-fuel combustion float glass furnace.Then transform it into a oxy-fuel one with the model and compare them.The results have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in transforming float glass furnace from air-fuel to oxy-fuel combustion. ××××××××××××××××××××××××××××××××××××××××. ××××××××××××××××××××××××××××××××××××××××××××××××××××××××××××××××××××××××××××××××××××××××××××××××. Key Words:×××××;××××;numerical simulation;air-fuel combustion

城市规划管理论文

当前城市规划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城市的有效规划管理是是一个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建设工作的重要举措。所以,要建设好一个城市,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统一适宜的布局管理,尤为重要。然而,我国目前的城市规划管理还存在诸多较严重的问题。做好新形势下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本文详细阐述了当前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完善城市规划管理的有效措施。 所谓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所谓城市规划管理,是保证城市各项建设事业有秩序的、协调的发展,使城市的发展建设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一系列有效举措。由于我国地域宽广、人口众多,大中小城市分布极不平衡,导致当前我们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何做好城市的规划管理工作,确保建设有特色、有品位,规划管理规范有效、尽然有序,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当前城市规划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目前城市规划的大体概况。 近年来,我国掀起了一股城市规划建设的热潮,与之并存的是规划建设中的盲目、无序。具体表现在:城市规划时间大大缩短,部分城市20年的规划指标在5年内即已完成,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失去了应有的调控作用;城乡规划体制分割脱节,城郊结合部建设管理混乱;部分城市打着改造旧城、消除危房等幌子,严重破坏历史建筑、城市风貌;部分城市规划建设不善,导致城市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导致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生态遭到破坏;部分城市规划管理监督约束机构不健全,导致违法建筑现象严重;部分城市建设时序混乱,存在先建房后修路等错误建设时序,导致建设绿地被大量占用,建筑垃圾

城市规划毕业论文

浅谈城市规划与城市景观生态规划 长期以来,我国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许多城市在制订了规划之后,就按照特定的功能布局和用地性质、直接进入建筑设计阶段。这样做很难把握城市空间环境的总体特征,轻易产生城市形象的无序化和城市环境的非人化现象。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景观规划并不是对传统的园林、绿地规划的摒弃,而是对它的延伸和发展,两者没有矛盾,但也不能等同。在城市总体规划中进行景观规划,首先要分析研究城市景观资源结构,充分挖掘其中能反映城市特征的景观要素,对其功能用地加以周密翔实的考虑,为城市景观系统的形成创造条件。所以,要建立长远的城市可视形象,提高城市的可识别性,增强城市环境的整体美,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对于生存的城市空间环境质量的要求,必须从城市总体规划阶段起就对城市整体空间形态、城市景观特色等作出统一规划和精心设计,并进行有效的控制,引导各项开发建设。下面将从理论和方法两个方面进行讲述。 现代系统观认为,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是一个总体过程,要全面地把握和控制对象,综合地探索系统中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系统与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变化规律,把握住对象的内、外环境的关系,以便有效地认识和改造对象。 这一观点着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自然界没有废物。每一个健康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完善的食物链和营养级,秋天的枯枝落叶是春天新生命生长的营养。公园中清除枯枝落叶实际上是切断了自然界的一个闭合循环系统。在城市绿地的维护管理中,变废物为营养,如返还枝叶、返还地表水补充地下水等就是最直接的生态设计应用。第二、自然的自组织和能动性。自然是具有自组织或自我设计能力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一个系统当向外界开放,吸收能量、物质和信息时,就会不断进化,从低级走向高级。进化论的倡导者赫胥黎就曾描述过,一个花园当无人照料时,便会有当地的杂草侵入,最终将人工栽培的园艺花卉淘汰。Gaia 理论告诉我们,整个地球都是在一种自然的、自我的设计中生存和延续的。一池水塘,如果不是人工将其用水泥护衬或以化学物质维护,便会在其水中或水边生长出各种水藻、杂草和昆虫,并最终演化为一个物种丰富的水生生物群落。自然系统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远远超出人为的设计能力。与其如此,我们不如开启自然的自组织或自我设计过程。自然是具有能动性的,几千年的治水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对待洪水这样的自然力,应因势利导而

城市规划原理论文

城市规划原理——浅谈对城市规划的认识 题目浅谈对城市规划的认识姓名 学号 学院建筑学院 专业风景园林 2015 年5 月 12 日

浅谈对城市规划的认识 摘要:经过近一个学期对《城市规划原理》的学习,使得我们对于城市规划的认识日益加深。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越来越快,中国城市化过程中渐渐露出来的种种问题,暴露出了我们国家过去所进行的城市规划中出现的种种弊端,城市规划工作面临的矛盾也日益明显,城市规划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批评。经过学习,笔者对城市规划面临的矛盾和对策有了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城市城市规划实践公众参与因地制宜环境效益公共治理个性城市 正文: 认识城市规划,先认识什么是城市 对于城市,有多种不同的定义方式,在不同的学科对其的定义都略有不同。“概括起来,对城市可有如下认识:城市聚集了一定数量的人口;城市以非农业活动为主,是区别于农村的社会组织形式;城市是一定地域中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同范围中心的职能;城市要求相对聚集,以满足居民生产和生活方面的需要,发挥城市特有功能;城市必须提供必要的物质设施和力求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城市是根据共同的社会目标和各方面的需要而进行协调运转的社会实体;城市有继承传统文化,并加以绵延发展的使命”(吴良镛,1988)。 世界城市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城市产生及早期发展阶段;中世纪阶段,即前工业化社会时期;工业化时期;当代或后工业化社会时期。 工业革命结束了城市中工厂手工业的生产形式,代之以机器大工业的生产形式,使城市中经济活动的社会化、生产的专业化向着更广的范围发展。工厂企业为寻求协作利益和增强竞争能力,在地域上出现了相对集中的倾向。这种倾向直接影响近代城市内部的扩展形式和城市的区域分布格局。工业化带动城市化,是近代城市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特点。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考试卷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考 试卷B 学号 姓名 得分 一、名词解释(每个 分,共 分) 、城市规划——一 、地基承载力—— 、居住用地—— 、环境容量—— 、城市总体布局——二、单项选择题(每题 分,共 分) 1、城市产生于( )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奴隶向封建过渡时期 、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 下列关于居住用地选择,错误的是 。 .用地数量与形态应考虑其适用性 .注意与工业等就业区的相对关系 .布置在较繁荣的城市中心地段 .尽可能布置在自然风景优美的地段 、《马丘比丘宪章》的主要贡献是 。 强调物质空间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突出城市功能分区的重要作用 提出建立生态城市的思想 、按照国家《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规范规定,盲人学校属于 。 .体育类 .医疗卫生类 .大专院校、科研设计类 .行政办公类 、居住区的用地组成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 。 .居住建筑用地 .公共建筑用地 .公用设施用地 .绿地 、唐长安城较为完整的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中最具影响力的典型格局,其特征中不包换( ) 、中轴线对称 、大套方城、宫城居中 、规整的方格路网 、居住区采用里坊制 、雨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采用同一种管渠混合后汇集后,全部送至污水厂处理后再排放的排水系统,指的是( ) 、直泄式合流制 、截流式合流制 、全处理式合流式 、完全分流制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成果包括 。 规划文本和附件 图纸和附件 图纸和专题研究报告 文字说明、图纸和专题研究报告 、( )是我国目前道路上所普遍采用的断面形式。 、一块板 、二块板 、三块板 、四块板 、下列关于仓库规划布局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油库应靠近重要的交通枢纽布置 供应仓库可布置在使用仓库的地区内或附近地段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小论文

关于控制性详细规划 摘要:通过课程学习和课外阅读,了解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理论、操作方原则和方法,结合实例分析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几个重要的指标土地使用性质、容积率、绿化率、建筑密度、建筑限高等,通过对指标进行控制,做出合理的,具有弹性的规划,指导城市的规划与发展。关键字:用地性质、容积率、绿化率、建筑密度、建筑间距、建筑限高 1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含义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指市、区、县及镇人民政府根据城市(镇)各层次总体规划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环境建设的目标,对土地使用性质和土地使用强度、空间环境、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以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做出具体控制性规定的规划。[1] 2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有以下几点: ①详细规定所规划范围内各类不同使用性质的用地面积与用地界线,规定各类用地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 ②规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性指标,规定交通出入口方向、停泊位、建筑后退、建筑间距等要求。 ③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位置、体型、色彩等要求。 ④确定各级支路的红线位置,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⑤根据规划容量,确定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 ⑥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及建筑管理规定。1] 从其规划的内容可以看出,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的内容主要有土地使用性质细分及其兼容范围控制;土地使用强度控制;主要公共设施与配套设施控制;道路及其设施与内外交通关系控制;城市特色与环境景观控制;工程管线控制。 3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指标体系 从规划管理的眼光来看,任何城市建设活动,不管是综合开发还是个体建设,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土地使用、环境容量、建筑建造、城市设计引导、配套设施和行为活动构成。它们又分为规定性指标(用地性质、建筑密度、建筑控制高度、容积率、绿地率、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及其他需要配置的公共设施)和指导性指标(人口容量、建筑形式、体量、风格要求、建筑色彩要求、其他环境要求)。[2]在我们做具体的规划设计时,规定性指标尤为重要,它是我们必须遵照执行的。 3.1规定性指标 3.1.1土地使用控制 土地使用控制是对建设用地的建设内容、位置、面积和边界范围方面做出规定,其具

城市规划原理论文

从临江大道浅析武汉市规划

摘要:武汉市正处于经济和社会转型关键时期,城市区域化加快,城市空间结构调整日趋明显,城中村改造大规模开展,交通、环境、景观等等问题都将面临严峻的考验。通过对武汉临江街道的建筑调研与浅析,总结部分武汉在规划中面临的问题。 Wuhan City is in a crucial period of economic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City regionalization speed up ,Urban spatial restructuring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evident,Transport, environment, landscape and so onWill face a severe test,through the streets of Wuhan Architectural Survey and Analysis of, The conclusion of Wuhan in the planning of the problems faced by. 关键字:武汉规划临江大道 我们生活在城市中,一切活动与城市息息相关,无论是平常的工作、生活、购物或是旅游,都会在城市中或是城市间穿梭,因此,城市所营造出的环境就更为重要。 作为全国闻名的江城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武汉拥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脉,拥有山水交融的自然生态格局,拥有三镇鼎立的独特城市布局,这些都是武汉成为华中重镇的基础。进入20世纪八九十年代后,武汉紧随改革开放大潮,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城市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鳞次栉比,车辆川流不息,武汉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但是与此同时,武汉市的城市建设与其他城市越来越接近,而武汉自身的特色却在逐渐消失。 武汉依水而立、得水而兴、拥水而优。水孕育了武汉的城市文明, 水也是武汉世纪加快发展最具潜力的战略资源之一。开发、经营、利用水资源、整治两江四岸, 美化江河岸线景观,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城与江水交相辉映, 是建设滨江滨湖特色城市提高城市品位的重要举措是充分发挥武汉比较优势, 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也是改善城市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迫切需要。 由于暑期的国家项目,我们主要调研了长江大桥与长江二桥之间的一环线即武汉江滩,与临江面的建筑,不可否认,武汉市对于江滩的建设由之前只注重了防洪作用,而忽略了环境功能,使江滩资源长期处于闲置状态,成为了藏污纳垢之处,转变为现在芳草萋萋,绿树成荫,集休闲娱乐防洪于一体的大型江滩公园,变化之大令人惊叹。同时,在各个沿江大道也开始了崭新的规划工作。但沿江的建筑种类确是各种各样,包括住宅、学校、医疗、商业、旅游甚至工业建筑,让人费解,不禁觉得浪费了长江的美景。 1954年的武汉江滩现在的武汉江滩 1954年底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连接了汉阳与武昌,一直使用到今天,桥头堡已经褪去曾经光鲜的外衣,桥下原本华丽的玻璃门也空洞洞的漏风。汉阳江滩是以大禹神话故事为背景蓝图构建了一个主题公园,同时有晴川阁这个历史古迹,景色十分优美,同时依靠着龟山,绿荫环绕,但龟山脚下、沿途大道上都是两层左右的平房,还保留着弯弯曲曲的胡同,晴川饭店高耸在长江汉江的交接处,毗邻江畔,景色宜人。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试卷A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试卷A 一、名词解释(5分*5个= 25) 1.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2.城市环境容量:在城市特定区域内,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即城市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或为保持某种生态环境标准所允许的污染物排放总量。 3.城市职能 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 4.城市环境容量:在城市特定区域内,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即城市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或为保持某种生态环境标准所允许的污染物排放总量。 5..户室比 户室比又叫户型比,它是指各种户型在总户数中所占的百分比,反映到住宅设计上,就是体现在一定数量住宅建筑中,各种不同套型住宅总套数的比重 二、单项选择题(4*8=32) 1.城市道路应分为(B )。 A.主干路、次干路、次路 B.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C.货运道路、客运道路、综合道路、生活道路 D.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居住区道路、居住小区道路、组团路、宅前宅后小路 1.城市经济基础理论把城市产业分成(A)。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大部类 B.重工业和轻工业两大部类 C.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大部类 D.基本经济和从属经济两大部类 3.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服务半径指( b )。 A.居住区外居民到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 B.居住区内居民到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 c.居住区外居民到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小步行距离 D.居住区内居民到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小步行距离 4.城市各项活动的外部性经济效果总量在( )递增,而在( )逐渐减弱。 A A.城市地域向中心;城市外围 B.城市外围;城市域向中心

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城镇化的积极影响 纵观人类历史,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人类的三次社会大分工。正是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导致了比较稳定的劳动集体得以形成,即是母系社会的原始群落,这样才产生了固定的居民点,而人类为了保护自己,往往在原始居民点外围挖筑沟壕,这也即是城市的雏形。随后,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劳动分工加强,逐渐出现了一些专门的手工业者,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发生了,即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所以,也可以说,城市是生产发展和人类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 城市的发展主要可以分为两个大的社会发展阶段,即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而城镇化(或城市化)是工业革命后的重要现象。18世纪在西欧开始产业革命之后,出现了现代化的工厂化大生产,资本和人口在城市集中起来。而在19世纪后半期开始,中国缓慢步入城镇化道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才逐步放开了原有对人口流动的控制,大量农民工流向了城市,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城镇化这一概念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农业人口和农业用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机构的转变以及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城镇化的发展历程可以用s型曲线表示,1979年,美国城市地理学家诺瑟姆发现并提出了该曲线,把城镇化的轨迹概括为拉长的s型曲线,并将城镇化分为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从当前发展趋势来看,中国城镇化已经步入城镇化加速发展的第二阶段,直到2030~2040年,中国城镇化才会真正达到稳定阶段。 城市化的积极意义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城镇化有利于推动工业的迅速发展。城镇化与工业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性。城镇化的特点是能够在较小的区域内集聚很多的生产要素。而工业化则需要生产要素的集聚状态,只有生产活动集中才会降低工业生产的成本,才会形成集聚效应。因此,城镇化是工业化的必然产物,离开了城镇化,工业化的效率就会降低:离开了工业化,城镇化就无的放矢,就会失去发展的动力。美

城乡规划法论文

城乡规划法论文 浅谈中国《城乡规划法》的制定 【摘要】 1874年瑞典制定的《城市规划法》是目前所能查阅到的最早的一部国家级《城市规划法》。经过多年的发展,城市规划的核心法不仅体现了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和传统文化的特色,也反映着世界各国城市规划发展的历程。德国经过两个世纪的充实,它的《城市规划法》已经是相当完善,覆盖空间秩序规划、区域规划、环境保护、文物保护等诸多层面。城市建设的水平代表着生产力的进步,城乡规划法的更迭也体现出社会公共秩序发展的新阶段。要结合我国实际博采众长,吸收各国先进经验来编制既能全面贯彻总体规划意图又给规划师、建筑师发挥他们智慧能力的再创造机会的法律文件。 【关键词】城市规划法;国外;德国;比较 【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中国加入WTO,国外各国的法律文化对中华文明产生着强烈的冲击,特别是在对于现代城市规划这门起源于西方的学科而言,更是如此。但是我们国家在完善城市规划法之时,是否也要如同经济全球化一样,要接受某种“国际路线”?忽视法律中的残缺和漏洞固然不对,但是不顾传统而“矫枉过正”也是不可取的。城市规划法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理论基础?有鉴于此,通过对比国外的城市规划法和我国城市规划法,本人大胆说出一些看法。

一、城乡规划法比较研究中的缺陷 1.1 对西方城市规划法律的差别性和发展趋势的忽视 目前,我国对西方城乡规划的研究还停留在对某国城市规划法律规范的具体介绍和条纹的论述以及具体制度的探讨,缺乏对于本质区别的研究。很少涉及法律背后的目标、宗旨以及价值观点的讨论。 国内学术界对于国外的城市规划法的研究内容多以翻译为主,评价为辅。研究者多为在国外学习多年,或工作过一段时间,能够获得大量一手资料的人员,可以说对于本国的国情和发展状况没有十分深刻的研究和思考,所以导致我们对于国外的城市规划法的研究对比的成果没有得出一个很好的、贴近国情的实行方案。总的来说,我国城乡规划的比较研究依然处于简单地介绍、模仿的初级阶段。 1.2 对中国法律传统和现阶段实际国情的淡漠 城乡规划法的制定必须对我国原先的法律给予足够的关注。传统法律的制定一定是经过前人理性思考而得出的,在当时特定环境下必然有其存在的合理因素,只是因为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大环境的变化,才需要对其进行修订和改正,使其更加适合当下的国情。然而,我国现在的城乡规划法几乎是“洋为中用”,摒弃了许多以往的法律内容。应该说,我国现阶段城乡规划法的制定不能摆脱之前的法律的影响,或者是直接超越国家行政的发展阶段而去移植西方国家一些观点及具体制度。要根据我们的发展情况在现有基础上逐步改进,完全效仿西方的法律,没有顾忌到自己的情况,是不明智的选择。 1.3 对国内行政法研究者的研究成果没有加以考虑 城乡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镇、乡、村庄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徒弟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而城乡规划法是以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

城市规划原理论文资料

目录 摘要 (1) 一、欧洲古代城市规划特征及影响因素 (1) 二、近代西方城市规划思想的产生背景 (2) 2.1.近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 (2) 2.2.规划理论的来源和历史 (2) 三、规划理论发展历史的阶段划分及划分办法 (2) 3.1.阶段划分办法 (2) 3.2.规划理论发展历史的阶段划分 (2) 3.2.1.三个阶段的划分 (2) 3.2.2.七个阶段的划分 (2) 3.2.3.吴志强的六阶段划分 (3) 四、近代西方城市规划主要的思想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4) 4.1.1890--1910年霍华德(E. Howard )的“田园城市” (4) 4.2.柯布西埃的“当代城市”和赖特的“广亩城市” (4) 五、城市模式探索 (5) 5.1.欧文的“新协和村” (5) 5.2.戈涅的“工业城市” (5) 5.3.索里亚?玛塔的线形城市 (6) 六、近代西方城市规划理论演进的历史意义和我的观点及对主要思想理论的理解 (6) 6.1.近代西方城市规划理论演进的历史意义 (6) 6.2.我的观点及对主要思想理论的理解 (6) 七、结语 (6) 参考文献 (7)

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演进与历史意义 摘要:经过了漫长的历史,人类在为生存而斗争的实践中逐步认识到如何改善自我的生存环境,使之满足生存安全、生活及生产需要。对于生存环境的选址以及规划,中国从一开始就具有明确的指导思想。但西方城市规划体现出了一种多元性和历史性。本文通过分析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演进,研究近代西方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思想流派及代表人物,进一步提出近代西方城市规划理论演进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城市规划产生背景发展历史思想流派历史意义 Abstract:Human beings have gradually realized how to improve their living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satisfy the needs of survival, safety and production during the long battle for existence. In term of the city layout, China has a clear guiding ideology from the beginning, while in the western countries, the urban planning has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of pluralism and historic. In this paper, the evolution of the western urban planning and the main theories, schools and representative figures of modern western urban planning are analyzed and explored, accordingly the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evolution of modern western urban planning theory will be realized and defined. Key words:city layout、developing background、develop history、schools and historic significance. 一、欧洲古代城市规划特征及影响因素 欧洲的古代文明是一幅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从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17世纪,欧洲经历了从以古希腊和古罗马为代表的奴隶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中世纪、文艺复兴和巴洛克几个历史时期。随着社会和政治背景的变迁,不同的政治势力占据主导地位,不仅带来不同城市的兴衰,而且城市格局也表现出相应的特征。古希腊城邦的城市公共场所、古罗马城市的炫耀和享乐特征、中世纪的城堡以及教堂的空间主导地位、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广场和君主专制时期的城市放射轴线都是不同社会和政治背景下的产物。

城市规划论文

学号 11230906 天津城建大学 成都某大学周边居住区的居住环境 与景观分析 学生姓名石智鑫 班级11级土木9班 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土木工程学院 2014年 5 月 16 日

成都某大学周边居住区的居住环境与景观 分析 摘要:本文选择成都市某大学周边3处具有不同人居环境条件的居住小区及其居民为调查与分析的对象,对住区内外部各项人居环境条件,以及公共设施规模等现状进行分析。最后对居住小区人居环境的可享资源公平性进行评价,并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居住区;人居环境;公平性;景观;发展; 1.研究背景 成都作为“天府之城”,自古以来被认为是我国人居环境最好的城市之一,但是从20 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人口迅速膨胀,流动人口急剧增加,成都这一自古为诸多文人赞誉的"最适合居住"的城市,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各不同阶层居住社区在享有住区物质环境条件,公共服务设施等的各个方面都显示出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因此,作为家住川大周边的成都人,我将对川大周边的居住小区的人居环境进行分析,以期为城市居住区的环境及公共设施规划提供一些可借鉴的新思路。 2.研究与分析的基础情况说明 根据居住区环境条件状况的不同,我选取了四川大学周边的三个居住小区:河滨印象,棕北小区,水井坊社区,以它们分别作为高,中,低档住区的代表,来进行调查分析。 “河滨印象”定位于以三层联排式别墅为主的绿色生态高档住宅区。位于成都市东南部锦江区上河心村,在府南河、石牛堰两河交汇处,新九眼桥飞架府南河两岸,使其与成都名胜古迹望江公园、四川大学紧密相连。 棕北小区位于成都市科华北路段,与四川大学隔街相望,交通便利,环境优雅,周边教育商业设施便利,交通便捷。棕北小区的整体规划体现了“占地不多环境美”的设计思想。住宅群体平面布局合理,立面富于变化,居住环境幽静,具有川西民居特色。住宅单体设计采用“大厅小卧室”的布局,注重功能完善,厨房、卫生间生活设施齐备。配套公共建筑造型别致,功能齐全,位置适中,方便居民生活。宅前绿地、组团花园、中心游园美观大方,令人赏心悦目。 水井坊社区位于锦江区中部,九眼桥头,系府河、南河两江环抱之地。水井坊社区历史悠久,社区有远近闻名的国家一级保护文物——水井坊遗址。 3.小区环境景观分析 3.1绿化 居住区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居环境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面广量大,且与居民关系密切,对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和城市生态患境具有重要的作用。居住区绿地能改善居住区小气候,净化空气,提高空气质量,隔声防风防尘,遮阳,还可提供户外活动场地美化居住环境。一个优美的绿化环境有助于人们消除疲劳,振奋精神,可为居民创造游憩交往的场所。 3.1.1绿化率:绿化率是反映居住区绿化水平最直观最主要的指标之一。河滨印象作为城市高端住宅商品房,其绿化占地比例高,设计美观,是典型的佳作,具有花鸟山水的幽雅

城市规划原理结课论文

城市规划中的交通规划 摘要:凡是有人活动就离不开交通。科学地搞好城市交通系统对于建立现代化城市,适应高速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规划对于城市交通系统的完善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将对城市交通综合规划、城市交通系统所面临的问题及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城市交通规划面临问题措施 Abstract: where there are people activities cannot leave the traffic. Science on urban traffic system for building a modern city, adapt to the high economic growth, have very important role.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ity planning,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for the urban traffic system and the improvemen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will be of urban traffic comprehensive planning, urban traffic system and the problems facing the measures are analyzed. Key words: urban traffic planning the problem faced measures 一、城市交通与城市总体布局 1、城市与城市交通发展的关系城市形成发展与城市交通的形成发展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城市交通自始至终贯彻于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之中。城市交通是与城市同步形成的,城市的形成必包含城市交通的因素,一般先有过境交通,再沿交线形成城市。因此,也可以说城市对外交通(由外部对城市的交通)是城市交通的最初形态。随着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内部的交通也随之形成与发展。同时,城市由于城市对外交通系统与城市对内交通系统的发展与完善而进一步发展与完善。这就是城市交通与城市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发展过程。在城市逐步现代化的同时,拥有现代交通也成为现代化城市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2、城市交通与城市规划布局的关系城市交通与城市关系非常密切,对城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影响:(一)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交通是城市形成、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构成城市的主要物质要素。城市交通是:(1) 国民经济四大生产部门(农业、采掘、加工、交通运输)之一。(2) 城市化过程中的必备条件。它包括:1)在以工业生产为中心的城市,是生产的延续;2)城乡物资、国际物资交流的纽带;3)城市人民生活供应;4)政治、经济、文化交流;5)国内外旅游。(3)城市大多位于水陆交通枢纽交通运输方式配备的完善程度

城市规划原理各章节_复习题及答案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单选题 、早期城市形成的主要动因是()。 .由于人类劳动的大分工.农业和牧业为标志的第一次人类大分工 .商业和手工业从农牧业中的分离.商业和手工业的聚集 、人类社会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标志是()。 .手工业与农业的分工.商业、手工业与农牧业的分工 .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手工业与畜牧业的分工 、城市与农村社会的区别主要是()的不同。 .人口规模.空间规模.居住形式.产业结构 、一般把()作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发明蒸汽机.汽车的出现.空想社会主义开始 .机器制造业、冶金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在中国城市化的道路上被称为"温州模式" 的城市化,也可称为()。 .市场推动型.地方推动型.辐射扩散型.外资促进型 、以下四项中,()项不是城市化。 .一个城市生活方式的发展过程.第二、第三产业向城市的集中过程 .人口向城市集中的结果.城市人口增多导致城市空间规模增大的过程 、城市化过程的三个阶段即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对应的城市化水平分别为()。 .;;.;~;一 .;;.;~;~ 、()是一个国家城市化进程中至关重要的激发因素,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四产业 、通常我们把()称为第一次产业革命,把()称为第二次产业革命。 .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农业的产生与发展.农业的产生与发展;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信息工业的产生与发展.信息工业的产生与发展;智力教育业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 一、单选题 、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在公元前世纪,当时的主要建筑,如广场和公共建筑体现了() .帝王宣扬功绩的思想.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 .欧洲教会势力的强大.帝王贪图享受的思想 、以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为标志的现代城市规划出现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反映他这一思想的是()。 ①奠基于社会改革的理想,直接从空想社会主义出发而建构其体系 ②规划体系更多地体现出人文的关怀和对社会经济的关注 ③对建筑和工程的内容更为关心 ④希望以物质空间的改造来改造整个社会 .①③.②③.①②.③④ 、城市以()为中心的核心思想反映了古希腊时期的市民民主文化。 .斗兽场.广场.公共建筑.铜像 、《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是由()编写的。 .伊利尔?沙里宁().勒?柯布西埃(?) .赖特(..).佩里() 、索里亚?玛塔的线形城市以()为前提。 .城市运输.城市工作.城市居住.城市道路 、()对当时的规划思想进行总结,然后对未来的发展指出一些重要的方向,而且它是城市规划发展的历史性文件。.《“得过且过”的科学》和《城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 .《城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和《雅典宪章》 .《雅典宪章》和《马丘比丘宪章》.《城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和《马丘比丘宪章》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前提下,再适当考虑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是对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作适当的控制,对满足后代人的需要能力作重点考虑 .可持续发展就是对经济和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下面关于“田园城市”的论述有()项不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