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唐代《破阵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唐代《破阵乐》
摘要
作为初唐三大乐舞之一的唐代《破阵乐》,它的写作题材的起源,仍然存在很大的争议。

《破阵乐》在当时可以说是在乐舞中的非常成功的作品之一, 它的写作并不是仅仅是唐太宗在宣传自身, 最重要的是它体现了唐太宗的治国的思想和军事的策略。

可以说《破阵乐》不仅仅是在当时有非常特殊的意义, 同时,也对后代的乐舞, 特别是武舞的写作与表演也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唐代;《破阵乐》;影响
Abstract
As one of the early Tang Dynasty "three dance music was therefore", its origin writing, stillexists controversy. "Battle array." at that time can saying is one of the very successful in the music and dance in the works, its writing not only Tang Taizong in propaganda itself, the most important is that it reflects Tang Taizong's ruling thought and military strategy. It can be said that "music was therefore" is not only a very special meaning, at that time at the same time,also to the offspring of dance, especially also had a very positive influence writing and performing martial dance. Keywords: Tang Dynasty; "destroys the formations" effect;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1)
一、绪论 (3)
(一)古代武舞传统 (3)
(二)《破阵乐》形成历程 (3)
二、《破阵乐》的表演形制 (4)
(一)《破阵乐》在历史时期的表演形制 (4)
(二)《破阵月》在《坐部伎》和《立部伎》中的表现形式 (5)
曲调名 (5)
表演者服饰 (5)
人数 (5)
演奏乐器组合特点 (5)
《破阵乐》 (5)
坐部伎 (5)
绯绫袍 (5)
绯绫裤 (5)
锦绫僄 (5)
4人 (5)
有战阵气氛,发扬蹈厉风格,乐器在《景云乐》基础上增减 (5)
立部伎 (5)
蓝色镶白边外套,蓝色镶纹甩裤,红黄佩带 (5)
8到18人 (5)
吹叶、刺鼓、葫芦琴等,伴男女多声部合唱和伴 (5)
舞,欢快爽朗。

(5)
三、《破阵乐》的影响 (6)
1、从《破阵乐》看对后世武舞的影响 (6)
2、《破阵乐》在中外乐舞交流史上的意义 (6)
四、结论 (7)
参考文献: (8)
一、绪论
(一)古代武舞传统
武舞是一种结合了武术和舞蹈的体育文化活动。

对武舞进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的民族体育文化。

武舞从形成乃至到现在一直在不断的变化发展变化,不但在军事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更主要是对人民的生活中很积极的影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而在经过了几百年战乱和在公元581年隋朝短暂地统一后,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唐代,以它吸纳百川的兼容精神和恢宏的气度,以及对外来舞蹈的博取和为我所用的创新意识,与中国的武术进行了进一步的结合发展,将唐代武舞的发展推向了我国古代武舞发展的高峰,是我国武舞发展的重要时期。

(二)《破阵乐》形成历程
《破阵乐》的初起
据史料记载,关于《破阵乐》的起源的问题,有很多说法。

在杨宪益先生《秦王破阵乐的起源》一文中明确的指出,《破阵乐》及时古罗马时期的《突罗戏》或者《霹雳戏》,是由突厥国传过来的。

在“秦王破阵乐”当中的“秦王”并不是说的“秦王李世民”,而是指的“大秦王”也就是古罗马当时的皇帝,这一种说法看起来非常的新奇,但事实上却不符合当时的实际。

根据据《后汉书》、《晋书》、《魏书》、《北史》等资料的记载,大秦当时又名犁靳,在西海的西面,乃是古代中国时期,对罗马帝国的总称呼。

他之处“秦王”并不是“大秦王”,还有就是因为在中国古代“大秦”从来不能够简称为“秦”。

根据据《后汉书》、《晋书》中的相关文档记载我们发现,大秦与中国的交往开始于东汉时期的和帝永元九年(公元97年),终于晋武帝太康时期。

在当时的唐代,遍查《新唐书·西域传》、《旧唐书·西戎传》中有关于“大秦”的相关记载,己经被改称为拂林国。

存在决定意识,唐帝国的老百姓或士兵谁也不会“愚”到将几百年前存在于万里之外的一个王国的皇帝名来讨好现在的君王。

同样据《新唐书》、《旧唐书》等史料记载,很清晰此曲最初的萌芽。

《破阵乐》的勃兴与鼎盛
事实上,《破阵乐》只有在军营中自发地普遍传唱,才有可入宫中,李世民
包括他的父亲李渊在内,也一定会耳闻目睹其状能被发现而带,有所感触。

只是《秦王破阵乐》在贞观以前上去演奏、歌唱,只有在民间、,李世民还不是皇帝,不可能被拿到宫廷宴会军队中流传。

而只有到贞观元年,才有了这种正式在宫廷演出的可能。

《破阵乐》的余波与蜕变
据《新唐书·吐蕃列传下》记载,唐穆宗长庆二年(公元822年)唐朝与吐蕃结盟。

吐蕃政权在历代的赞普带领下,不仅以和亲的方式来学习中国的先进文明,并且当时还委派了一大批的使者赴唐进行学习,吐蕃当时几乎对唐代太宗时期所有文化都有着持有一种来者不拒的态度。

当时唐朝使者到达吐蕃,参加结盟仪式的时后,吐蕃国就是用“乐奏《秦王破阵曲》,又奏《凉州》、《胡渭》、《录要》杂曲。

百伎皆中国人。

”来设宴款待,以此表示示该结盟仪式的隆重之处。

二、《破阵乐》的表演形制
(一)《破阵乐》在历史时期的表演形制
《破阵乐》的礼仪形制
《破阵乐》中的礼仪性,是指宫廷中突出“礼”的性质的一系列的音乐活动,它是为了实现一种象征传统社会文化的功能。

这种所说的礼的性质,主要就是比较明确的尊卑观念在音乐活动中的一种体现。

唐代中有“五礼”即:吉礼、嘉礼、宾礼、军礼、凶礼。

在这其间,吉礼是指的五礼之冠,它主要是对天神、地抵、人鬼的祭祀仪式的礼仪;嘉礼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进行交流、联络感情的礼仪,而皇帝接见是、宴会群臣的“礼”的行动称为嘉礼中的飨燕之礼;宾礼是皇帝接见、宴会外蕃的礼仪行动;军礼是师旅操演、讨伐之礼;凶礼是哀悯吊唁忧患之礼。

在这些类礼仪性的活动中,音乐处于与皇帝和群臣或蕃主的行动相随同的位置。

皇帝和群臣行动的所行以及所止,都有音乐相随同,他们的行动和动作开始时,音乐开始演奏,他们的行为和动作停止时,音乐也随即停止,此所谓“人行则乐行,人止则乐止”。

《破阵乐》的娱乐形制
《破阵乐》之娱乐性,其音乐主要以纯粹的艺术观赏的方式进行,具有综艺性,演出的场合也开始从宫廷走入民间广场。

不仅是贵族阶层调剂生活的方式之一,也是普通平民排遣娱乐的渠道,因此能达到娱乐的功能以外,也时常起到调
节人际关系的作用。

唐玄宗时绣衣宫女数百舞的《小破阵乐》即是属于这种性质。

从有关的史料记载中可以看到,《破阵乐》的表演会选择在一个特定的日子——千秋节,玄宗生于八月五日,唐玄宗为了庆祝自己的生日,并且唐玄宗钦定这一天为——千秋节,一起,布告全国。

在每年一度的千秋节中,玄宗在御勤政楼这个皇帝处理政务、国家举办重大仪式的当地举办盛典,大宴群臣,承受群臣祝寿。

“群臣以是口进万寿酒,王公戚里进金镜缓带,士庶以结丝承露囊更相问遗”。

(二)《破阵乐》在《坐部伎》和《立部伎》中的表现形式
唐以来,宫廷《破阵月》产生了“坐部伎”和“立部伎”。

坐部伎和立部伎是根据演出的需要和演奏者的业务水平来划分的,堂上坐奏为“坐部伎”,堂下立奏为“立部伎”。

白居易有仕二部澎诗云:
比较唐代坐部伎和立部伎可以得出下表:
曲调名表演者服饰人数演奏乐器组合
特点
《破阵月》坐部伎绯绫袍
绯绫裤
锦绫僄4人有战阵气氛,
发扬蹈厉风
格,乐器在《景
云乐》基础上
增减
立部伎蓝色镶白边外
套,蓝色镶纹
甩裤,红黄佩
带8到18人吹叶、刺鼓、
葫芦琴等,伴
男女多声部合
唱和伴
舞,欢快爽朗。

通过列表比较,唐代《破阵月》“坐部伎”和“立部伎”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相同相通相似之处。

演奏乐器各自都不出“八音”领域,且各自吸纳民族特色乐器进行组合。

唐代是打开的国度,大唐气候体现在音乐上即是“四夷”朝拜,各
中乐曲开拔长安,龟兹、高昌、于闻、天竺、南夷等都有音乐熔铸华夏。

而坐部的树立是不是遭到外来音乐舞蹈方法的影响呢?在短少实证的情况下,我们只能推理。

从八音坐唱和唐代燕牙;“坐部伎”的树立看,前者的前史久远,后者是在公元627年到756年间才逐步得以树立的。

惭唐书·礼乐志十斗:“又分乐为二部:堂下立奏,谓之立部伎;堂上坐奏,谓之坐部伎。

太常阅坐部,不可教者隶立部,又不可教者,乃习雅乐。

”白居易所谓“坐部退为立部伎,伐鼓吹笙和杂戏。

立部又退何所任始就乐悬操雅音。

雅音替坏一至此,长令尔辈调宫征”其实是在记载描绘明显的史实。

三、《破阵乐》的影响
从《破阵乐》看对后世武舞的影响
《破阵乐》在唐朝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推动唐代音乐的发展不只需要物质条件,后天的人为作用也很重要,音乐的交融和发展都需要一定的政策条件来促进。

当时一个国家的音乐发展取决于当局统治者是否喜爱音乐。

唐玄宗对音乐的喜爱纵观历史是很少见的。

由于他的喜爱,当时的音乐和音乐人在当时社会中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李隆基是一位对音乐有着极高天赋的帝王,他擅长作曲、演奏以及指挥,横笛等乐器他也善于演奏。

他还精心改编了《霓裳羽衣曲》、《小破阵乐》等。

在梨园和太常寺等音乐机构的构建上,李隆基的推动作用是极为重要的,他推动的力量完全来自于他对音乐的热爱。

所以在唐朝的音乐发展中,李隆基所发挥的作用很大。

如果当时没有他的开明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唐朝音乐在历史上不会有那么浓墨重彩的光辉史记。

在我国古代乐舞的发展史上,《破阵乐》发挥着独有的作用,对当时的唐朝音乐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但纵观唐朝音乐的发展,最重要的一点则是当时统治者对音乐的喜爱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这对当今音乐的发展也有着很好的指导意义。

《破阵乐》在中外乐舞交流史上的意义
破阵乐的影响曾一度增进了周边国家与中国的友好关系。

唐太宗时期, 玄奘西往取经沿途路过的一些国家中, 有几个国家的人知道《破阵乐》, 并因此而尊敬唐代统治者。

玄奘曾经西往取经到天竺国, 尸罗逸王在回见他的时候问到过他,大唐有圣
人作了《破阵乐》, 想听听玄奘为他自己讲讲此圣人作者, 于是玄奘就详细的讲述了太宗平乱、四夷臣服当时的情况, 尸罗逸王大喜说:“我要当面朝拜大唐”。

就在贞观十五年的时候,唐太宗派遣云骑尉梁怀王敬持节出使天竺国, 尸罗逸王亲自出迎王敬,膜拜受诏书并载之顶, 后后来遣使入朝。

四、结论
关于《破阵乐》的写作和后期的发展,它对我国的古代乐舞传播音乐舞蹈文化具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影响, 《破阵乐》承载了周代时期乐舞的形制, 并将周代时期乐舞的使用场合、演出形式进行了大胆创新,于是就出现了政治色彩的乐舞雅俗兼用情况, 这种现象可以说是一种“与时俱进”与时代同步的盛况。

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唐代唐太宗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相温和, 在唐太宗时期这样开明、宽容的统治阶段里, 唐代《破阵月》中所表演的乐舞也更加的贴切地表现出当时统治者分厂善于利用乐舞的特点,发挥其独特的政治功效。

同时, 在当时交通并不是十分发达的古代时期, 《破阵乐》有这样大的影响力, 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它的政治功效的成功之处。

参考文献:
[1]韩娇艳《. 秦王破阵乐》考析[J].大众文艺,2011(16).
[2]柳子伯.盛唐时期中国古乐的赏析与价值研究[J].兰台世界,2012(30).
[3]刘媛媛.论唐破阵乐[J].黄钟,2006(1).
[4]马欢.唐代《破阵乐》辨析[J].宁夏大学学报,200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