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武则天的诗歌创作

合集下载

有关于武则天的诗词

有关于武则天的诗词

有关于武则天的诗词
武则天,唐代的一位杰出女性,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登上帝位的女性皇帝。

其历史地位和人物形象在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和武则天有关的诗词。

1.《初至东为别》
《初至东为别》是唐代女诗人薛涛所作,在其中用婉约的笔触写下了对武则天显赫强悍的形象的表达。

其中有“谁言女子不如男,犹胜男子倍精神。

”的著名句子,预示着武则天在当时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中所扮演的独特角色。

2.《古着夜行》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的《古着夜行》中,也有对武则天的描写。

其中“照见临轩不语事,自谓含娇纳采去”的诗句描写了武则天作为女性皇帝的尊荣和自信,她不仅执掌天下大权,而且还拥有了无数的仕女、佳人跟随。

3.《长门怨》
《长门怨》是唐代女性文化代表人物蔡锷所作。

其中写到:“厌触尘世媚,唯恨年光促。

”这首诗表达的是武则天的心境,她为了成为皇帝,必须放弃自己的家庭、爱情以及女儿的陪伴。

抑郁孤独成为她统治天下的必要代价。

4.《五言长短句》
这首诗是由唐代女诗人王润所作,其中有“寂寞深闺梦里人,幸遇乘舆莫叹身。

免为宫妓葬花貌,自有君王出御尘”一段,表达了武则天换句话说,是肯定武则天作为女皇所创造的这一历史上的成就,即使当时是传统的男性社会,也无法否定她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杰出表现。

综上所述,这几首关于武则天的诗词不仅夸赞她的才华和胆略,也表达了人们对于女性能够走向权力之巅的崇敬与尊重。

武则天不仅是一位历史上具有传奇色彩的女性,更是一位伟大的皇帝和历史上第一位女性政治家,她的影响和贡献都将时代和历史文化在中国和世界的发展中永世流传。

武则天诗歌成就

武则天诗歌成就

• 在颂诗中,武则天就是用儒家的法则 ,一遍 又一遍地在鼓乐声中 ,强化“ 女主 ” 的意 识 。在雍容庄严的鼓乐声中 ,表现出政治的 和谐与安定 。总之 ,她要建立起以自己为天 子的新王朝 , 既不沿袭李唐旧制 , 也不效仿 古代的模式 , 她要独创一个全新的王朝 。
• 这类诗以歌功颂德为旨归 ,反映了武则天时 期政局安定 ,国力强大 ,列国朝拜的社会现 实 ,同时也展示了武则天的内心世界 , 即她 作为帝王的抱负 、主张以及忧虑 ,体现出她 作为一代女皇鲜明的王者风范和帝王气概 。 诗中最突出的是其中所表现出的开创太平 基业的信心与决心 ,这对唐人精神风貌的影 响应该说是深远而强烈的 。
• 武则天的诗歌中以“ 颂 ” 诗为主 ; 在鼓乐声中 ,显示女皇的威风与气 派 ; 而山水诗 , 在湖光山色之间 , 一扫阴柔的齐梁诗风 , 充满了阳刚 之美 。而爱情诗是她女儿情怀的 真实显露 。
• 在 《 全唐文 》 中有武则天存文 99 篇 , 在 《 全唐诗 》 中存诗 46首 。从中 可以看到武则天的知识纵贯古今 ,诗风 鸿壮 ,有一股浩然帝王之气蕴涵其中 , 诗作包含了她建功立业的宏大理想 ,她 博大的胸襟也一展无余 。可以说 , 武 则天既有政治家的远见 ,又有军事家的 卓识 ,更有文学家的诗情 山水诗在盛唐蔚为大宗有多种原因 。 但在 武后宫廷内形成的风气 ,对于这一题材的迅 速发展 ,有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 。 闻一多 先生在 《 唐诗杂论 ·四杰 》 中说 : “ 宫体 诗在卢、骆手里是由宫廷走到市井 ,五律到 王杨的时代是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 。 ” 其实在卢骆王杨(初唐四杰)之前 ,武则天 早就由宫廷走到山水了 , 由台阁移至江山了 ,给卢骆王杨彻底地改变齐梁诗风对初唐诗 坛的影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湫水风韵武则天的诗歌创作及对初唐诗坛的影响

湫水风韵武则天的诗歌创作及对初唐诗坛的影响

湫水风韵武则天的诗歌创作及对初唐诗坛的影响武则天的诗歌创作及对初唐诗坛的影响摘要: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诗人。

她爱好诗歌创作,创作了各种题材的诗歌,现存世的有47首。

她注重诗歌的革新,所创作的诗歌视野开阔,富有激情气势,对扭转当时的轻靡诗风,律诗的完善定型,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

在她执政期间,采取了各种有利于诗歌发展的政策措施,极大地调动了诗歌创作的积极性,培养了一定规模的诗歌创作队伍,促进了初唐文人喜好诗歌的风尚,为后来盛唐诗歌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武则天;诗歌;初唐诗坛;影响武则天是位女强人、女政治家、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这许多人知道;至于她在诗歌创作方面的才华以及对初唐诗歌发展的贡献,知之者甚少。

实际上,武则天不仅是位杰出的女诗人,一生创作了各种题材的众多诗歌,而且凭借她的巨大政治影响力以及诗歌创作上的革新理念,对初唐诗歌的发展起到了不容忽视的积极引领、倡导作用。

一、武则天创作诗歌、喜好诗歌的表现(一)写了各种题材的诗篇1. 爱情诗武则天创作的爱情诗流传下来只有一首《如意娘》。

诗为:“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这首诗饱蘸泪水、委婉曲折地抒发了对昔日情人唐高宗李治的思念、爱怜之情。

首句“看朱成碧思纷纷”,手法巧妙,内涵丰富。

主人公为什么会神志模糊把红色看成绿色呢?读者略一思索就会明白。

这要比直通通的说多少句“我想你呀”,更能感染人、打动人。

“憔悴支离为忆君”一句借助于外形的赢弱消瘦,细腻、逼真地写出了内心的思念过度,把一个思妇的痴情表现得可谓淋漓尽致。

最后两句“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意思为“如果你不相信我近日以来为你留下的眼泪,那你就打开箱子看看我石榴裙上的点点泪痕吧!”这是为了打消对方疑虑,从取证的角度,作进一步的表白,把一个对爱情执着,忠贞的女性形象写的鲜活生动、感人至深。

《如意娘》是武则天写的最好诗歌之一,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论武则天诗歌及其对唐诗发展的贡献

论武则天诗歌及其对唐诗发展的贡献

论武则天诗歌及其对唐诗发展的贡献朱焕玺(471000,河南洛阳市老城区宣传部)女皇武则天能诗善文,有《垂拱集》100卷和《金轮集》6卷,可惜俱佚。

清人编纂的《全唐诗》说她存诗46篇。

许多论及女皇诗歌的文章,也都以此为据,引为定数。

新出版的《唐代文化》一书说是50首(李斌城主编《唐代文化》上卷。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6页),其实,不止这些。

现存女皇诗歌共有59首,大部分已收录于《全唐诗》和《全唐诗外编》中,一部分散见于民间(主要是河南登封和偃师)碑刻和摩崖石刻上,个别的则存于地方志书中。

女皇的现存59首诗歌,多为五言古诗,兼有三言、四言、六言、七言、八言诗,可谓体裁多样。

以内容而言,多为祭神告庙的歌词,大约占其现存诗作的三分之二。

其余诗篇有写男女相思之情的,有褒奖臣下的,有游宴山水名胜的,有咏物述怀的等等,其中不乏佳作。

试举几例:其一,《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全唐诗》卷五《则天皇后》,第一册,中华书局,1960年,第58页)从诗的内容推断,大概作于长安感业寺。

这首七言绝句是武则天的早期作品,表面上看是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诗,其实是蕴含着作者超人智慧的政治诗。

此诗的写作背景是:贞观二十三年(649)五月,唐太宗逝世,武则天和后宫没有子女的内官们便一起剃度落发,被送进感业寺当了尼姑。

如果武则天听从命运的安排,就可能从此以青灯梵钟打发一生。

可是,武则天不相信命运之神,她没有绝望,她要下决心解救自己,就把希望寄托在她过去的情人身上,这个人就是太宗的儿子新皇帝李治。

机会终于来了。

永徽元年(650)五月,李治以周年忌日为先父行香为名,特意去感业寺和尼姑身份的武则天见面。

情人相见,蓄积已久的激情陡然迸发,彼此都非常激动,感慨万千。

武则天大概就在此时灵感突发,千言万语凝成这四句诗以诉衷情。

诗的首句"看朱成碧思纷纷",非常传神,非常绝妙,写出神志昏乱的生活效果。

试论武则天时期唐朝诗歌发展状况及形成原因

试论武则天时期唐朝诗歌发展状况及形成原因

试论武则天时期唐朝诗歌发展状况及形成原因袁梦蓓摘要:武则天时期是唐诗走向繁荣的过渡阶段,为唐诗发展高潮的到来作了铺垫,使一批以文学见长的寒士跻身朝列,对盛唐文学的繁荣产生了直接的促进作用。

武则天以她独特的女性视角和不同于男性君主的政治手段为诗歌的发展创造了一个独特的环境。

关键词:武则天诗歌文学Abstract:Empress Wu Tang period was a transitional phase towards prosperity for the Tang Dynasty was foreshadowing the arrival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tide, so that a number of literary known for Scholars among the North Korea out of the prosperity of Tang Dynasty literature, had a direct role in promoting.Empress Wu of women in her unique perspective and different from the male monarch of the political mea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oetry created a unique environment.Key words:Wuzetian poem promoting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统治唐朝达半个多世纪,对当时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本文以诗歌为例,粗略梳理武则天时期诗歌发展的状况,并进而探讨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

一、发展状况初唐是唐诗繁荣昌盛的酝酿准备时期。

在近百年期间,由于宫廷内外诗人的相互推动,相互补救,唐诗一方面革除齐梁余习,一方面完善表现艺术,实现了重大的变革和发展。

武则天诗歌内容探析

武则天诗歌内容探析
即位几年 后 , 氏被 召人后宫 , 武 并被 拜为 昭仪 , 年后升 为皇 后 。因 两
著名诗 句 。 腊 日宣诏 幸上苑 》 《 写于天授 二年 (9 ) 6 1腊月 ,全唐诗》 《 此 诗前 面注云 : 天授二年腊 , 卿相 欲诈称花 发 , 请幸上 苑 , 有所谋 也。许 之 , 疑有 异图 , 遣使 宣诏 云云 。于是凌晨 名花 布苑 , 臣咸 服其 寻 乃 群 异 。后 托术 以移唐 祚 , 皆妖 妄 , 此 不足 信也 ……[ 则小注 将武 则天 2 1 这 写作此 诗 的背景 作 了浪 漫主义 的夸张渲 染 , 其实不 足为信 。 是 , 但 此
从驾幸少林寺先描写武氏跟随高宗驾幸少林寺的宏大场面接下来写目睹已经去世母亲的营建之所倍感忧思凄凉尾旬风枝不可静泣血竞何追超越了原本一般的帝后写景出游诗写出了诗人怀念过世亲人的悲切之情感人至深表现了武则天充满人情昧的一个侧面
武则天诗歌内容探新
■ 山东省潍 坊 幼教 特教 师 范学 校 李 海燕
内容摘 要 : 作为 一位诗人 , 武则 天创作 了一 些独具 特 色、 有相 当
字 愦乱 颠倒 得无 可奈何 ” [ 言极恰 ; ,1 3 此 后二 句 以洒满 泪痕 的石 榴
裙 证明相 思之深 、 之苦 , 用有 形写无 形 , 实是难 得 的妙笔 。关 于《 如意 娘》 的创 作时 间后人 看法 不一 。有 人认 为此诗 写于武 则天在 感业 寺
为尼之 时 , 武则 天的早 期诗歌 。据说 武则天 为才人 时与 太子李 治 是
诗 内容 仿 佛封 建帝 王 的一 纸诏女 皇令 天下一 切事物 俯 酋听命的 气概和 魄力 , 实是 诗 、 相印证说 明的最 佳范例 。 人互
高宗 身 体欠佳 , 武则 天逐 渐 把持 朝政 , 而 在天 授元 年 (9 )6 岁 进 60 ,7 的武 则天称帝 , 国号周 , 尊称神 圣皇帝 。神龙元年 (0 )因张柬之 等 75 ,

武则天的诗歌

武则天的诗歌

武则天的诗歌电视剧《武媚娘传奇》受到很多的人的关注。

作为我国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在政治上也有自己的一番作为,在观念上改变了男权一统天下,在文史方面,她更是有很深厚的文学造诣,她自己创作诗歌,奖拔文士,改革科举,鼓励创作,编撰类书。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汇总的武则天的诗歌。

据说,《新唐书·艺文志》录有武则天《垂拱集》一百卷,《金轮集》十务已佚,今人辑有《武则天集》在世。

存世之作《唐享昊天乐·第一》太阴凝至化,真耀蕴轩仪。

德迈娥台敞,仁高姒幄披。

扪天遂启极,梦日乃升曦。

《唐享昊天乐·第二》瞻紫极,望玄穹。

翘至恳,罄深衷。

听虽远,诚必通。

垂厚泽,降云宫。

《唐享昊天乐·第三》乾仪混成冲邃,天道下济高明,闓阳晨披紫阙,太一晓降黄庭。

圜坛敢申昭报,方璧冀展虔情。

丹襟式敷衷恳,玄鉴庶察微诚。

《唐享昊天乐·第四》巍巍睿业广,赫赫圣基隆。

菲德承先顾,祯符萃眇躬。

铭开武岩侧,图荐洛川中。

微诚讵幽感,景命忽昭融。

有怀惭紫极,无以谢玄穹。

《唐享昊天乐·第五》朝坛雾卷,曙岭烟沉。

爰设筐币,式表诚心。

筵辉丽璧,乐畅和音。

仰惟灵鉴,俯察翘襟。

《唐享昊天乐·第六》昭昭上帝,穆穆下临。

礼崇备物,乐奏锵金。

兰羞委荐,桂醑盈斟。

敢希明德,幸罄庄心。

《唐享昊天乐·第七》尊浮九酝,礼备三周。

陈诚菲奠,契福神猷。

《唐享昊天乐·第八》奠璧郊坛昭大礼,锵金拊石表虔诚。

始奏承云娱帝赏,复歌调露畅韶英。

《唐享昊天乐·第九》荷恩承顾托,执契恭临抚。

庙略静边荒,天兵曜神武。

有截资先化,无为遵旧矩。

祯符降昊穹,大业光寰宇。

《唐享昊天乐·第十》肃肃祀典,邕邕礼秩。

三献已周,九成斯毕。

爰撤其俎,载迁其实。

或升或降,惟诚惟质。

《唐享昊天乐·第十一》礼终肆类,乐阕九成。

仰惟明德,敢荐非馨。

顾惭菲奠,久驰云輧。

瞻荷灵泽,悚恋兼盈。

《唐享昊天乐·第十二》式乾路,辟天扉。

从诗赋创作看武则天时期的文学流变

从诗赋创作看武则天时期的文学流变

从诗赋创作看武则天时期的文学流变摘要:武则天时期的文学创作处于由初唐至盛唐的关键期。

本文以本时期的诗赋创作内容为例,考察了这一时期文学的演变,认为此时的文学创作具有以下三个特征:创作题材从狭隘趋向丰富,诗赋的情感表达从歌功颂德转向真情的流露,而诗赋的风格也从绮错婉媚渐变为风骨凛然。

关键词:武则天诗赋题材情感风骨“初唐”是整个唐诗的酝酿期,在这时期唐朝文坛经历了巨大的变革,从原先的承袭六朝遗风,中经变革,从而转入上升阶段。

武则天时期则是由“初唐”转入“盛唐”的一个转变期,这一时期的文坛显示出了剧烈变化的特性。

历史上将武后朝定为公元687年至公元705年,但是高宗在公元683年驾崩时名义上虽然还是皇帝,但是实际上在公元660年中风后,实际权力早就已经转移到了武则天的手里。

武则天为了使自己的权利更加稳固,并为日后能够顺利登基称帝,她采取了诸多措施,以扫清登基障碍,因而这一时期的文学也不可避免地带上时代的特色。

闻一多在对唐诗的研究中也将公元660年作为分界线,因此,本文武则天时期则定义为公元660年至公元705年。

武后登基伊始,在宫廷中占主流的还是华美文风,武后对这种文风的喜爱主要出于政治上的需求,她一面大肆屠杀唐氏宗亲和反对她的元老重臣,另一面又不断制造祥瑞,以粉饰“太平盛世”。

因此宫廷诗文便以颂赞君主的功德为主,诗文注重辞藻的华丽、意象的宏大,如“玉霜鸣凤野,金阵藻龙川。

祥烟聚危岫,德水溢飞泉” ⑴之类纯粹由辞藻堆砌的句子大量出现。

随着这股风潮越来越盛,文人所用的词句也愈加生僻,这种文风给当时的诗坛带来了诸多消极的影响。

但是,武后后期在政治上的举措,为文学风气的转变带来了契机。

武后为了打击反对她的元老重臣,大量提拔任命原本无法进入官场的庶族寒士,为实现这一目的而大开科举。

据《文献通考》卷二十九《选举考》引《唐登科记总目》计算,唐自高祖武德元年(618)至高宗永徽(655)38年间,共录取进士314人,平均每年录取8.5人。

女皇武则天爱写诗,她这十首诗,彰显帝王气,读懂对她有全新认知

女皇武则天爱写诗,她这十首诗,彰显帝王气,读懂对她有全新认知

女皇武则天爱写诗,她这十首诗,彰显帝王气,读懂对她有全新认知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名垂青史,可能你根本不知道,她还是一位罕见的文学爱好者,可以说她是一位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女诗人。

她的诗典雅,清新明快,具有宏大的帝王气象,促进了唐初时期诗歌的发展。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武则天笔下的十首诗,体会文字背后的气势,相信你会对她有新的认知。

武则天一生的功与过经历了一代又一代的评说,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在当政期间,对经济、风俗习惯、礼仪文化、国家之间的外交等等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她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又是一位文学造诣颇高的文学家。

据说,在幼年时期,她极为好学,文史兼修,让自身具备让人羡慕的才情与才华。

据史料记载,武则天曾经两次举办诗歌大赛,可以佐证她对文学的喜爱。

她的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其一是颂诗,其二是山水诗,其三是爱情诗。

颂诗继承《诗经》中“颂”的传统,多采用四言结构,这在唐朝时期极为少见。

山水诗在创作题材上可谓开创了先河,以江山与塞漠为主,与唐朝其他诗人的山水诗在题材上有着很大的不同,体现出更高远的格局。

爱情诗则是一代女皇对感情的真实流露,更加接近于平民情感。

颂诗这种形式与男权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武则天采用“男权化”的色彩告知天下,“我非一般的女子,我是一位卓著的政治家”。

值得一提的是,四言诗预示着帝王之气,在武则天存世之作中,有不少四言诗,这对于君临天下的武则天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

武则天的四言诗读起来铿锵有力,透露着诗人坚定的意志,气势极为豪迈。

武则天前期的作品,以爱好颂美的文体,主要用来粉饰自己的权威,宣传武周是顺应于天命,同时告诉世人,自己的权威是至高无上的。

她采用各种形式的文体夸耀自己,将自己比拟前人,暗颂自己的伟大功德,彰显帝王之气。

当然,这类颂诗在文学价值方面略低,但诗歌的气魄与胸襟是其他诗人不可比拟的。

山水诗是武则天第二大题材的诗歌,她为山水诗在唐朝的崛起奠定基础。

武则天的山水诗从皇家花园中走出,走入外部的大自然,从颂诗走向欣赏山水,这是她在诗文创作上的进步,也是让其从政治家到文学家的转变。

武则天《如意娘》诗词赏析

武则天《如意娘》诗词赏析

武则天《如意娘》诗词赏析如意娘唐代:武则天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译文相思过度,以致魂不守舍,恍惚迷离中竟将红色看成绿色。

后果,身体憔悴,精神恍惚。

如果你不相信我近来因思念你而流泪。

那就开箱看看我石榴裙上的斑斑泪痕吧。

注释看朱成碧:朱,红色;碧,青绿色。

看朱成碧,把红色看成绿色。

思纷纷:思绪纷乱。

憔悴:瘦弱,面色不好看。

比来:近来石榴裙:典故出自梁元帝《乌栖曲》。

“芙蓉为带石榴裙”。

本意是指红色裙子,转意指女性美妙的风情,因此才有了“拜倒在石榴裙下”一说。

赏析《乐苑》上说:“《如意娘》,商调曲,唐则天皇后所作也。

”武则天十四岁入宫为才人,太宗李世民赐号武媚。

而后太宗崩,居感业寺为尼。

高宗李治在寺中看见她,复召入宫,拜昭仪。

武则天在感业寺的四年,是她人生中最失意的四年,但祸兮福之所伏,武则天在感业寺的日子也充满了命运的转机。

在感业寺,武则天写下了她最有名的诗歌《如意娘》,史载这首诗是写给唐高宗李治的。

或许,正是这首诗,使得李治才忽然想到尚在削发为尼的旧情人武媚。

《如意娘》一诗极写相思愁苦之感,短短四句,传达出多层次多方位的复杂情绪。

首句“看朱成碧思纷纷”赋比兴兼具,有多重含意。

一来明写抒情主人公相思过度,以致魂不守舍,恍惚迷离中竟将红色看成绿色。

梁王僧孺诗“谁知心眼乱,看朱忽成碧”(《夜愁示诸宾》)为此句所本。

正是心乱眼花使这位痴情女子五色不辨。

二来暗指美好春光的流逝,眼见花红褪尽,枝头只剩下绿叶。

三来借喻自己只身独处,花红叶绿不能相扶;又喻自己红颜薄命,由昔日欢聚的幸福坠入今日冰冷的相思之苦。

“朱”、“碧”两种反差极大的颜色,构成了强烈的感情的冷暖对照。

眼前和一片寒冷碧绿触目伤怀,引起思虑万千。

“憔悴支离为忆君”一句直抒胸臆。

从外表写入内心,尽言思妇的瘦弱不支和心力交瘁。

至此,这两行诗辗转写的是凄切,是寂寞,是深深地哀怨。

情绪的流向较为单一。

接下来,作者笔锋一转,打破一二句的和弦,以全新的节奏和韵律再现诗的主题:“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武则天诗词鉴赏

武则天诗词鉴赏

武则天诗词鉴赏摘要:一、武则天简介二、武则天诗词创作背景三、武则天诗词特点四、具体诗词鉴赏五、总结正文: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的才华和胆识备受赞誉。

在位期间,她推动了文化、艺术和文学的繁荣发展,特别是在诗词创作方面,她有着极高的造诣。

本文将分析武则天的诗词创作背景、特点及具体诗词的鉴赏。

一、武则天简介武则天,原名武照,陕西人,唐朝功臣武士彠之女。

她十四岁时进入后宫,赐名武媚。

唐高宗时期,她晋升为昭仪,后成为皇后。

高宗去世后,她临朝称制,直至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周。

武则天在位期间,国家政治稳重、经济繁荣,文化艺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二、武则天诗词创作背景在武则天生活的年代,唐朝诗歌创作繁荣,名家辈出。

受此氛围影响,武则天也热衷于文学创作。

她的诗词作品,既有皇权的威严,又有女性的柔美,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同时,她的诗词创作也受到了佛教思想的影响,表达了对宗教的虔诚。

三、武则天诗词特点1.豪放:武则天的诗词作品,豪放大气,充满自信,展现了她作为女性的坚韧和锐意进取的精神。

2.真情流露:她的诗词作品表达了她对政治、爱情、亲情等多种情感的真挚流露,极具感染力。

3.佛教色彩:在她的诗词中,常常可以感受到佛教思想的熏陶,表现出她对宗教的虔诚和向善之心。

4.艺术价值:武则天的诗词作品,构思巧妙,寓意深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四、具体诗词鉴赏1.《登洛阳白马寺塔》:这首诗描绘了武则天登高远望,感叹时光流转、人生无常的情感。

诗中以“白马非马今何在,塔影巍峨耸碧空”的句子,表达了她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2.《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是武则天为送别官员而作。

诗中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的句子,寓意人生离别和世事无常。

3.《相思》:这首诗表达了武则天对远离的心上人的思念之情。

诗中以“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的句子,寓意着相思之苦。

五、总结武则天作为一位女性皇帝,她的诗词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在创作中,她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和个性,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武媚娘传奇诗歌欣赏

武媚娘传奇诗歌欣赏

武媚娘传奇诗歌欣赏
武媚娘传奇诗歌欣赏

最是不堪是脑残,脑残最是怕有权。

有权最忌很任性,任性最终很可怜。


可怜薄命多红颜,祸水总与红颜连。

汹涌波涛也是错,剪刀起处画残残。


残残画面不忍赌,冷冷深宫谁与舞?
武媚绝非池中物,空门又傍新人主。


新主旧人两相欢,承欢父子心更宽。

媚术终于能惑主,才人变作武则天。


则天雄视天下男,端坐朝堂立威严。

经天纬地寻常事,日驭数夫又何惭!

何惭天下终归李,莫怪乾陵紫云起。

千古女皇第一帝,无字碑铸有字史。


史上竖起无字碑,风流总被后人追。

宫廷内外多少事,戏剧人生相映辉。


星辉相映如银河,粉墨登场都是角。

晓庆当年了夙愿,徐娘半老犹妖冶。


妖冶晓庆红欲紫,长袖善舞宫廷里。

新皇频频致厚意,不获佳人相应许。


应许不得新皇怒,可怜媚娘狱中住。

云鬓一夜白如雪,西楼望断天涯路。

十一
天涯路远云茫茫,毕竟沧桑武媚娘。

浴火重生岐山顶,一轮红日伴凤凰。

十二
凤凰穿越一千年,当笑当朝不如前。

猥琐卑怯大行世,奇魄雄魂寻觅难。

武则天诗词鉴赏

武则天诗词鉴赏

武则天诗词鉴赏
摘要:
一、武则天简介
1.武则天生平
2.武则天的政治成就
二、武则天的诗词创作背景
1.唐朝诗歌的繁荣
2.武则天诗词创作的时代背景
三、武则天的诗词作品鉴赏
1.《如意娘》
2.《腊日宣诏幸上苑》
3.《从驾幸少林寺》
四、武则天诗词的艺术特点
1.形式美
2.情感真挚
3.寓意深刻
五、武则天诗词的历史价值
1.女性诗歌创作的典范
2.反映唐朝社会风貌
3.对后世诗词创作的影响
正文: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不仅有着卓越的政治才能,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

她的诗词作品在当时和后世都有极高的声誉和影响。

武则天生于唐朝初年,经历了太宗、高宗、中宗、睿宗四朝,最终成为一代女皇。

她在位期间,国家政治稳重,经济繁荣,社会风气开放,为诗词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在唐朝诗歌的繁荣时期,武则天作为女性,能够在诗坛上崭露头角,显示了她的文学才华。

她的诗词作品既有女性的柔美,又有帝王的豪迈,形式优美,情感真挚,寓意深刻。

《如意娘》是武则天最著名的诗歌之一,诗中以如意娘为意象,表达了她对爱情的渴望和执着。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词句和深刻的情感,成为了女性诗歌创作的典范。

《腊日宣诏幸上苑》和《从驾幸少林寺》是武则天的两首政治诗,分别描述了她举行腊日庆典和巡视少林寺的场景。

这两首诗既展示了她作为帝王的威严,又透露出她对国家和人民的关爱。

武则天的诗词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她的作品不仅反映了唐朝的社会风貌,还对后世诗词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武则天《如意娘》诗词赏析

武则天《如意娘》诗词赏析

武则天《如意娘》诗词赏析如意娘唐代:武则天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译文相思过度,以致魂不守舍,恍惚迷离中竟将红色看成绿色。

思念后果,身体憔悴,精神恍惚。

如果你不相信我近来因思念你而流泪。

那就开箱看看我石榴裙上的斑斑泪痕吧。

注释看朱成碧:朱,红色;碧,青绿色。

看朱成碧,把红色看成绿色。

思纷纷:思绪纷乱。

憔悴:瘦弱,面色不好看。

比来:近来石榴裙:典故出自梁元帝《乌栖曲》。

“芙蓉为带石榴裙”。

本意是指红色裙子,转意指女性美妙的风情,因此才有了“拜倒在石榴裙下”一说。

赏析《乐苑》上说:“《如意娘》,商调曲,唐则天皇后所作也。

”武则天十四岁入宫为才人,太宗李世民赐号武媚。

而后太宗崩,居感业寺为尼。

高宗李治在寺中看见她,复召入宫,拜昭仪。

武则天在感业寺的四年,是她人生中最失意的四年,但祸兮福之所伏,武则天在感业寺的日子也充满了命运的转机。

在感业寺,武则天写下了她最有名的诗歌《如意娘》,史载这首诗是写给唐高宗李治的。

或许,正是这首诗,使得李治才忽然想到尚在削发为尼的旧情人武媚。

《如意娘》一诗极写相思愁苦之感,短短四句,传达出多层次多方位的复杂情绪。

首句“看朱成碧思纷纷”赋比兴兼具,有多重含意。

一来明写抒情主人公相思过度,以致魂不守舍,恍惚迷离中竟将红色看成绿色。

梁王僧孺诗“谁知心眼乱,看朱忽成碧”(《夜愁示诸宾》)为此句所本。

正是心乱眼花使这位痴情女子五色不辨。

二来暗指美好春光的流逝,眼见花红褪尽,枝头只剩下绿叶。

三来借喻自己只身独处,花红叶绿不能相扶;又喻自己红颜薄命,由昔日欢聚的幸福坠入今日冰冷的相思之苦。

“朱”、“碧”两种反差极大的颜色,构成了强烈的感情的冷暖对照。

眼前和一片寒冷碧绿触目伤怀,引起思虑万千。

“憔悴支离为忆君”一句直抒胸臆。

从外表写入内心,尽言思妇的瘦弱不支和心力交瘁。

至此,这两行诗辗转写的是凄切,是寂寞,是深深地哀怨。

情绪的流向较为单一。

接下来,作者笔锋一转,打破一二句的和弦,以全新的节奏和韵律再现诗的主题:“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武则天的20字诗词

武则天的20字诗词

武则天的20字诗词摘要:1.武则天的简介2.武则天的诗词成就3.武则天的20 字诗词赏析4.结论正文:武则天,名武曌,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她的政治才能和领导力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然而,武则天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还是一位才情横溢的文学家。

她的诗词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为唐诗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贡献。

武则天的诗词成就主要体现在她的诗歌创作上。

她的诗歌作品有数百首,其中以五言、七言绝句最为著名。

武则天的诗歌风格独特,既有女性的柔美,又有帝王的霸气。

她的诗歌内容丰富,既有咏史抒怀,又有山水田园。

在她的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她对国家政治的关切,也可以领略到她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在武则天的诗词作品中,有这样一首20 字诗词,堪称经典之作。

这首诗词是:“天地英雄气,千秋霸业名。

登临江山处,一览众山小。

”这首诗词表达了武则天作为一位女皇帝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

诗中的“天地英雄气”和“千秋霸业名”展现了她对国家政治的抱负和信心;“登临江山处”和“一览众山小”则表现了她对国家和人民的关爱和责任感。

首先,我们可以从这首诗词中感受到武则天作为一位女皇帝的豪迈气概。

在古代封建社会,女性地位较低,能够成为皇帝的女性更是寥寥无几。

武则天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崛起,成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无疑需要具备超凡的勇气和决心。

在这首诗词中,她以“天地英雄气”和“千秋霸业名”形容自己,展现了她的豪迈和自信。

其次,这首诗词表现了武则天对国家政治的关切。

在她的执政期间,她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国家政治更加清明,经济更加繁荣。

在这首诗词中,她以“登临江山处”和“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关爱和责任感。

她站在江山之巅,关注着国家和人民的疾苦,希望能够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武则天的这首20 字诗词,展现了她作为一位女皇帝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同时也表现了她对国家政治的关切和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

写武则天的诗词

写武则天的诗词

写武则天的诗词(原创版)目录一、引言:对武则天的简要介绍二、武则天的诗词创作背景及特点1.创作背景2.诗词特点三、武则天的诗词作品赏析1.《如意娘》2.《腊日宣诏幸上苑》3.《游长安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四、武则天诗词对后世的影响五、结论:对武则天诗词创作的评价和总结正文一、引言武则天,名武曌,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不仅在政治上有着杰出的才能,还擅长文学创作,尤其是诗词。

她的诗词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为我们研究唐代历史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二、武则天的诗词创作背景及特点1.创作背景武则天生活在唐朝,这是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诗词创作达到了空前的高峰。

在这样的环境下,武则天受到了浓厚的文化氛围的熏陶,逐渐培养出了对诗词的喜爱。

同时,作为一位女性皇帝,她的生活经历与情感世界也影响了她的诗词创作。

2.诗词特点武则天的诗词作品具有以下特点:(1)情感真挚:她的诗词作品充满了真挚的感情,既有对亲情的怀念,也有对爱情的渴望,还有对国家大事的关切。

(2)寓意深刻:武则天的诗词作品常常寓含深刻的哲理,表达了她对世态人情的洞察。

(3)形式多样:她的诗词作品形式多样,既有五言古诗,也有七言绝句,还有歌行体等。

三、武则天的诗词作品赏析1.《如意娘》这首诗是武则天的代表作之一,诗中描绘了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她作为皇帝的威严。

2.《腊日宣诏幸上苑》这首诗描绘了武则天在腊日时节游览上苑的场景,诗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享受。

3.《游长安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这是一组诗歌,描绘了武则天游览长安公主流杯池的场景。

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池中景色,展现了武则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武则天诗词对后世的影响武则天的诗词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她的诗词作品不仅为唐代诗词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还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同时,她的诗词作品也反映了唐代女性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为后世研究唐代女性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武则天时代的文学与艺术

武则天时代的文学与艺术

武则天时代的文学与艺术从刻画人物的诗歌、壁画到从书法作品中品味气质与性格,有句话说得好:文学和艺术是灵魂的视觉和听觉。

在唐代,尤其在武则天的统治时期,文学与艺术成为了一个具有强烈时代色彩的表现形式,成为了时代精髓的集中呈现。

在武则天时代,文学和艺术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为时代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一、文学艺术爆发的时代背景唐代是中国文学艺术发展的黄金时期。

武则天就是这样一个时代的代表人物,她的宏大胸怀、高超才能成为了文学和艺术家们创作的难以绕过的魅力。

不仅如此,武则天自己也是文学大家,她的著作自然得到了文学界的高度评价,更加尊重和推崇。

唐代文学艺术成就的背后,是这个时代独特的文化环境。

在唐朝,人口繁荣,经济繁荣,科技繁荣,文化繁荣,文字表现力和高度扩展,武则天篡位后建立的派驻官员制度也为文学艺术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产生了更多的作品。

著名的唐诗百家争鸣,创作出了大量的诗歌作品,成为了唐诗的独特风貌。

二、武则天时代的文学1.诗歌的创作唐朝女诗人有很多,而武则天是其中最出名的。

她不仅自己写诗,更擅长鉴赏,往往能够辨别出诗人的优缺点。

在她的部下也有大批的文学人才,如唐玄宗的定王李泌、光王李彪等亦称得上才华横溢之人。

武则天时代是诗歌创作的重要时期,也是成就最为显著的时期。

唐诗是唐代文化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珍藏。

在唐诗中,有很多体裁雅俗共赏,被后人称为“武则天诗风”,展现了唐代诗歌的强大创造力,为后世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

2.散文的发扬在唐代,散文的发展比较缓慢。

早期唐代的散文以史传为主,主要体现了唐代当时的政治、文化、经济、军事等各种方面的状况。

但是,散文的真正发扬并不是在早期唐代,而是在中后期的唐代,尤其是武则天时期。

散文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北宫适的《祭侄文》,这篇散文虽然所涉短小,却表现了作者的真挚感情和良好的文学功底。

而王勃则以不同的角度刻画出了“律诗分门别类”之事,在历来的唐代文学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武则天诗作

武则天诗作

武则天诗作
风光旖旎大唐春,妖娆歌舞尽英伦。

寒窗苦读桃李花,襄阳江上写真情。

权柄握掌曾独尊,女帝文采世所闻。

身披龙袍天下亮,威风凛凛御寒云。

美人峰下诗意浓,灵台宫中声华峥。

妖娆丽姿兼娇憨,魅力非凡叫人惊。

荆钗镜中掌玲珑,绝代风华尽风尘。

银蝉花露今何在,芳华已逝艳丽新。

窈窕淑女藏娇羞,勾引君王心如糖。

红粉佳人妖艳媚,世间女子皆未媲。

太平盛世福无边,国运昌盛随春变。

盛极一时的皇城,决胜文采显英伦。

明艳儿女多才情,一代女皇亮剑锋。

权倾天下无可限,大唐江山美绚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摘要 (2)Abstrac t (2)前言 (2)一、诗歌创作分类 (3)二、诗歌的内容特色 (4)三、风格流变及其成因 (7)四、创作的价值与意义 (11)结语 (13)参考文献 (14)浅谈武则天的诗歌创作摘要:单纯的从文学角度出发,武则天就是唐代诗坛上的一个奇女子:一生以大无畏的气概,行非常之事,做非常之人,为非常之文。

以超越时代的见识在数量有限的作品中传达出一种全新的女性意识。

现从武则天诗作的题材、内容特色以及风格流变等问题入手,对其相关问题进行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武则天;诗作;女性意识Abstract:Purely literary point of view, Empress Wu is an amazing woman in the Tang poetry : life with great courage, great things line, do extraordinary as is the text. Beyond the era of knowledge in a limited number of works convey a new female consciousness. This paper from the poetry of the content and style of Empress Wu to start their brief description of related issues, thus helping us on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Empress Wu and her poetry.Key words:WU Ze-tian; Poetic works; Feminist consciousness1400多年来,世人围绕武则天所产生的争议从来都不曾平息,套用一句西方的俗话,那就是:一千个人的眼中,就有一千个武则天。

这种所谓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使得关于武则天的审视角度呈现两极分化的状态。

赞赏者将其顶礼膜拜,不吝溢美之辞;鄙弃者恨不能将其置于万劫不复之地,永世不得翻身。

由此屋及彼乌,这种评价模式也被毫不客气的套用到了武则天的诗作之中。

有人说“以武后之雄才大略,诗文宜无所不能,是以自来宫闱文学者,武后恒为一大家也”[1]10。

就有人应声驳之曰:辞藻华丽,内容空虚,堆砌文字而已。

客观的说,武则天的一部分诗作确实存在内容空洞、堆砌文字的现象,这是由于颂诗本身的政治功能所决定的。

但她其他的诗作,还是比较富有才情的。

即便是在体制呆板的颂诗中,也同样不乏有类似“扪天遂启极,梦日乃升曦”[2]29这样极具帝王气概的佳句出现。

一、诗歌创作分类武则天保留下来的诗作并不多,共有47首。

包括以服务政治为目的的颂诗40首,比较富有才华的山水诗5首,赠别诗2首以及抒发个人情感的爱情诗一首。

尽管总体数量有限,但却跨越了她人生的各个阶段:从青年、中年到晚年,均有不同类型的诗作出现,现依据题材与写作年代的不同,大致将其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以抒情诗为主,大约作于武则天入宫前后。

其时武则天虽已涉入宫廷斗争,但只是限于后宫争宠,距真正的权力中枢尚有一段距离。

因此,武则天此时作诗,仍是保持常人心态。

例如她在感业寺所作的《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2]58短短四句,传达出多层次多方位的复杂情绪。

首句“看朱成碧思纷纷”,赋比兴兼具,有多重含意。

不仅明写诗人相思过度,以致魂不守舍,恍惚迷离中竟将红色看成绿色;同时暗指美好春光的流逝,眼见花红褪尽,枝头只剩下绿叶。

当然也含有借此比喻自己红颜薄命之意。

诗人用白描的手法,把由昔日欢聚的幸福坠入今日冰冷的相思之苦、憔悴之态,写得淋漓尽致,真切感人;把身处人生逆境中的深刻体验,以及对情人刻骨铭心的思念与期盼合盘托出。

后人曾评价此诗说:“匠心独运石榴裙,声声写泪思纷纷。

情到肝肠寸断时,一寸相思一寸灰。

”第二类是以政治宣传为目的的颂诗,约作于其御极称帝前后。

例如在其称帝之前,垂拱四年(688)所作的《唐大享拜洛乐章》,以及之后所作的《唐享昊天乐》以及《唐明堂乐章》等。

武则天的颂诗在继承《诗经》“风、雅、颂”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娴熟地运用赋、比、兴等艺术手法,同时注入了个人独有的强烈意志与伟大抱负。

因此,虽然是政治抒情诗,表达着政治宣言,但很少空洞的口号,而善于用典与比兴,引用历史,叙述政绩,描写现实,不仅富于概括力,而且形象生动,充满浩然之气,颇有扣人心弦、震撼灵魂的征服力和冲击力。

特别是《唐享昊天乐章》中许多诗句,十分耐人寻味。

“瞻紫极,望玄穹。

翘至恳,罄深衷。

听虽远,诚必通。

垂厚泽,降云宫。

”[2]30——这样的诗句,充满着动感和力度,既有充满神秘色彩的想象力,又有正大光明的说教力。

同时,武则天诗在意像上,都取像大气、宏伟,动辄以日月星汉、山河雷电、云海霓虹等为书写对象,表达她驾驭天下的非凡气概和唯我独尊的理性思维。

“太阴凝至化,真耀蕴轩仪”、“扪天遂启极,梦日乃升曦”“巍巍睿业广,赫赫圣隆基”“式乾路,辟天扉。

回日驭,动云衣。

登金阙,入紫微。

望仙驾,仰恩徽。

”[2]30……这样的诗句,想象力奇特,意境高远,神驰于天地之间,出入于神人之界,游仞于历史与现实之中,透出诗人对人与自然的解悟,对人间正道的思考。

武则天的40首“颂诗”,并不是纯粹的客套之作,而是在其中融入了女政治家特有的情怀。

在艰深华丽的词句中,包裹着她治国安邦的宏图大志;在权力意志、主宰天下的表达中,展露着她令百官臣服的诗教力量;在以诗乐营造舆论、控制人心的话语权力中,渗透着女皇的政治宣言,强化着女皇的统治意识。

同时,这也成了武则天治国理政方略的表达和记录。

以历史的、扬弃的辩证思维和眼光,来读这些“颂诗”,我们就可以理解唐中宗对武则天“雷霆其武,日月其文,英才远略,鸿业大勋”的评价,并不虚妄。

第三类是武则天进入晚年的时候,其诗歌以山水诗为主。

武则天借喻山水,咏叹风物,抒发生命的体验与个人的怀抱。

代表作品如《石淙》:“万仞高岩藏日色,千寻幽涧浴云衣”[2]32,想象高绝,气势壮观,诗风大气豁朗。

她与群臣游九龙潭,赋诗道:“山窗游玉女,涧户对琼峰。

岩顶翔双凤,潭心倒九龙。

酒中浮竹叶,杯上写芙蓉。

故验家山赏,惟有风入松。

”[2]31全诗景物观察细腻,体验深刻,构思大气,意象取“玉女”、“双凤”、“芙蓉”、“竹叶”,突出女性色彩,语言质朴、生动、精粹、形象,诗意如画,悠然自得,一派女诗人的温润、柔婉、清丽的诗风。

尤其是颈联“酒中浮竹叶,杯上写芙蓉”,巧妙的由宏观的景色描写转入到对微观事物的描写上:一个“浮”字,传达出了诗人闲适愉悦的心情;一个“写”字,刻画出了女性所特有的细腻情怀,与她的政治抒情诗迥然不同。

二、诗歌的内容特色武则天在她的诗作中,除了灌注其天赋的才情与强烈的意志以外,还宣示出了一种浓重的女权主义色彩,这也是她的诗作迥然不同于其他帝王诗的主要原因。

女权主义是伴随着女性意识觉醒而产生的现代文明社会的产物,其主要内容是宣扬男女在政治、经济、法律等各个方面具有平等的权利。

与西方的女权主义相比较,中国现代的女权主义仅仅停留在初步阶段,即争取男女平等的权利。

而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女性只是男性的附属品与屈服者,本身没有任何权利可言。

但是,武则天不仅摆脱了作为男人附属品与屈服者的命运,而且真正的实现了参与政治的权利,比之现代的女权主义者,有过之而无不不及,可以说是真正的女权主义者。

首先,在武则天早期的诗作中,表现出了一种强烈的自我主体意识,即处于萌芽状态的女权主义。

所谓自我主体意识,就是女性在自我觉醒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地位和作用,并且相信只有依靠自己自强不息和自我奋斗,才有成功的可能。

以《如意娘》为例,这首诗展示了一个具有自我主体意识的女性在困顿状态中逐渐觉醒的特殊心理活动:尽管她一样的为离别而“憔悴支离”,甚至“看朱成碧”,但却不再是独自默默地承受相思之苦,一句“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悲而不伤,嗔而不怒,想要唤回相思之人的心思昭然若揭,一个执着决然的女子形象分明而立。

如果说此时武则天诗中的自我主体意识仅仅是一种心理活动的话,那么在颂诗中,则表现成为一种具体的语言和实际的行动。

在《唐享昊天乐》第二章中,一句“听虽远,诚必通”,取“天高听卑”之意,巧妙地将帝王的自信与执着蕴含于女皇特有的虔诚中,很好的展现了其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

在提倡“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的封建社会中,武则天能够在诗中传达出一种“女儿当自立,女人当自强”的主体意识,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这是一种现代女性也未必普遍具备的心理素质。

曾经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命运不愿意创造一个伟大的女性,那么只能有一个伟大的女性来创造她自己的命运”,[3]69这句话用来形容武则天一生的奋斗过程是及其合适的。

当然,这种自我主体意识一旦与至高的权力相结合,就必然膨胀成为一种专制甚至是霸道。

这是过于张扬的个性与权力结合所导致的必然结果,由此造成的性情畸变在武则天的诗作中得到了不止一次的验证。

有人甚至将她在《腊日宣诏幸上苑》的狂妄和异想天开都归结于其过于膨胀的自我主体意识。

这也是儒家用来诽谤武则天及反对其参政的最大理由。

但是客观地说,武则天不是天生的政治野心家,她只是在辅助高宗处理政事的过程中洞悉了男人的平庸与懦弱,又刚好具备了天生的抱负与后天具备的处理政事的能力,因此才萌生了代之而取天下的欲望。

世人不该因为一个女人使用了一些不甚正当的手段参与政治权力的角逐而将其一生的政绩否定。

感业寺中的小尼姑固然善良本分符合儒家的标准,但却撼动不了长安城外的一草一木;武则天虽然被视为牝鸡司晨的典型,但却给大唐的下层庶民带来了福祉。

其次,我们说武则天在其颂诗中体现出了对于女性权力的真正实践。

在大型乐章《拜洛乐章》中,“女主”对权力流露出一种强烈欲望,“皇帝”的的形象虽然不十分清晰,但呈现一种呼之欲出的态势。

尽管“她”已经具备了从政的能力,并且兢兢业业的履行自己的职责,“乾乾遵后命,翼翼奉先规”,“抚俗勤虽切,还淳化尚亏”,但却囿于时代的观念局限不能也不敢贸然的以明朗的姿态君临天下。

因此,不得不对政治采取一种迂回的方式,通过所谓的“天授宝图”这种自欺欺人的把式来堵住天下悠悠之口。

后人在评价这一事件时,多认为这是一出闹剧,是武则天攫取权力而耍弄的手段,却忽略了这其实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女性参与政治时所遭遇的巨大阻力。

在《唐明堂乐章》中,女皇帝的形象清晰明了:她身处权力顶峰,掌控着大唐的政治中枢神经,以皇帝的身份指点江山,驾驭百官,处理国家政务,彰显出政治家特有的从容风范。

这种从容大气在《迎送王公》中借助四言诗的句式特点形成一种气魄豪迈的帝王气概,“君臣德合,鱼水斯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