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知识)经济学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最全版

(财务知识)经济学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最全版
(财务知识)经济学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最全版

(财务知识)经济学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

物價上漲的背景及其調控思路

壹、物價上漲是當今社會焦點

當前全國人民最關注的首要問題是物價上漲。它揪動民心,震動社會,是居民的第壹話題。根據數據統計顯示,今年1月份全國消費物價指數(CPI)同比上漲7.1%,2月份同比上漲8.7%,再度創下11年來月度新高,但老百姓的收入增長幅度却遠未跟上。據今年3月11日的廣東省統計局在其網站上發佈題爲《改革開放以來廣東收入分配格局研析》的文章指出,近年來廣東勞動者報酬占GDP的比重呈下降趨勢,可能會影響社會的穩定與發展。

相對於物價的上漲,去年銀行六次提高存款基準利率,但從壹年期定期存款基準利率4.14%(居民從中扣除利息税5%)來见,遠遠低於CPI的8.7%的上漲幅度,這意味着居民存款不但没有得到利息收入,還要賠錢給銀行,爲此,居民排隊取款,流動性資金多,爲尋找出路,大量投入股市,形成風靡壹時的“炒股熱”。近來股市狂跌,大多數持個股的居民嚴重受損,多年積攢的心血錢付之東流,痛心疾首,從而加大社會不安因素。

在物價上漲比較快時,只有低收入階層享受到政府的補貼,大多數工薪階層除外。現在,所有的生活必需品都市場化了,工資漲幅趕不上物價上漲幅度,廣大工薪階層的實際生活水平

在下降,人們怨聲載道。

2007年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實現了多年來少有的快速增長,但爲什麽居民收入快速增長,百姓依然對物價上漲如此敏感,埋怨多多?在人們日常支出中,食品支出所占比重相對固定,而以猪肉爲龍頭的食品價格尤其是肉、糧、油價格上漲,是引發物價上漲的根本動力,食品價格上漲占此次物價上漲的比重80%之上,人們感到菜籃子越來越重,居民每月伙食支出比去年翻壹番,日子感到難過。我國當前的物價上漲與原先預定的通貨膨脹控制目標爲3%相距太大,漲幅兩倍多,物價上漲與居民收入增長相對下跌,就成爲當今社會關注的焦點。

二、物價上漲的背景

物價上漲與通貨膨脹不能壹概而論,“兩者”既有區别又有聯繫。通貨膨脹顧名思義,是指流通中的貨幣過多(膨脹),商品供給减少而引發的全面商品漲價的壹種經濟現象,它是在少數商品物價上漲的基礎上産生的。當前我國物價上漲首先源於農副産品、特别是以猪肉爲龍頭的食品價格上漲引起的,有的認爲是結構性通脹,有的認爲是通貨膨脹,见法不壹,但社會廣泛認爲是結構性的通脹。因爲有些商品價格在下跌,如烟酒、用品、衣着、交通、通訊與電腦、娱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等四大類商品價格。但不可忽視的是,當前的物價上漲在幅度和範圍上都有加劇的趨勢,從而可能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爲全面性通脹,這是因爲:壹是由食品類價格上漲的拉動,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已經從去年年初的2.2%,上漲到今年2月的8.7%,翻了三倍;二是能源價格上漲,尤其是國際石油猛漲(壹桶石油價格漲到近110美元,創歷史之最)的傳導效應更加明顯與直接,工業消費品生産企業將面臨巨大的成本推進漲價壓力,從而又反過來傳導給消費品生産企業,引起消費品生産與工業消費品生産的成

本拉動,將有可能爆發全面的通貨膨脹。

綜觀當前我國物價上漲的趨勢,其背景有以下内外因素及其相互關係三個方面。

(壹)内部因素

1.流動性資金過剩。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壹是貨幣供給M1(狹義貨幣,指流通中的現金加上能够開支票的存款)的高速增長,目前居民手中的貨幣與存款日增,隨時能够將手中的貨幣投入流通領域,據不完全統計,今年3月份,約有15.09萬億元,同比增長18.25%;二是貨幣供給M2(主要用於生産過程中資本性資金)增長16.7%,目前達到創歷史新高的4

2.3萬億元,遠遠超過GDP的增長速度;三是市場貨幣流通量MO餘額爲

3.04萬億元,同比增11.12%;四是我國當前外匯儲備約1.68萬億美元,資金如何投放,預期流動性大,隨時能够投入市場流通;五是由於人民幣的昇值,外國資金(俗稱熱錢)大量涌入我國,購買股票,搶購房産,刺激股市、房價飈昇,給我國當前物價的上漲起着推波助瀾的作用。

2.傳統“輕農”觀念挫傷農民生産農副産品的積極性。我國當前物價上漲是農副産品(如猪肉、糧、油等)的價格上漲所引起的。農副産品價格上漲將帶動其他工業産品、服務産品和勞動力成本上昇。這些農副産品是由農民生産和出售的。要增加農副産品的生産與供給,必須調動廣大農民的生産積極性,可是傳統的“所有制”觀念的“全民優於集體”的輕農、歧農和傷農的思想還根深蒂固,“自力更生爲主,國家援助爲輔”的導向尚未徹底根除,挫傷了農民的生産積極性,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農業生産的發展,從而導致農産品産量相對减少。

3.廣東職工工資增速連年不斷下降,削弱了職工購買力水平。據廣東省統計局今年4月7日發佈《2007年廣東城鎮單位就業與工資情况簡介》最新報告稱,2007年全省職工年平均工資增幅爲12.4%,繼續低於全國平均增幅。這已是廣東平均工資增幅連續七年低於全國,居倒數第三位。該報告指出,2007年全省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增幅雖比去年提高3%,但比全國平均水平仍低6.3%。如果扣除物價上漲因素,廣東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實際只增長8.4%,也慢於全省GDP增幅(12.9%)

4.5%。

廣東的GDP連續19年位列全國之冠,廣東財政收入總量10多年也位列全國第壹,可廣東職工的平均工資增幅連續7年低於全國,居倒數第3位,這是令人費解的。工資,作爲勞動者出售勞動力獲得的最主要謀生資源,是决定生活質量高低的重要因素。爲政者應該见到,只有老百姓感受到了生活質量的穩定提高,全社會的“安全係數”和“和諧指數”,方能保持壹個較高的水平。職工工資提高並有穩定的增長幅度,才能不斷提高他們的貨幣購買力水

平,老百姓的日子才能過得越來越好。

4.猪疫和税費重,養猪成本高。2006年六、七月份,壹場全國範圍的猪疫使全國生猪存欄水平急劇下降,猪疫使猪肉價格降低到最低水平,千萬農户集體放棄養猪,這爲2007年猪肉價格大幅度上漲埋下伏筆。加上玉米、魚粉等飼料價格上漲,拉動猪肉價格成本。此外,税費也是壹大成本開支,農民養壹頭猪需要繳納9項生猪購銷費70元。同時,中間環節謀取

利潤太高,過路費、過橋費等都加大了成本負擔,數據顯示,在四川4分錢壹斤的蘿蔔,運

到廣州壹斤就要5角錢。

5.能源、有色金屬等資源類價格的上漲,直接影響紡織、塑料、家電乃至整個加工業,使得

粗加工産品的價格急劇上漲。

6.過去幾年産業整合帶來的産業集中度的提高,使得企業自我定價能力增强。

此外,今年年初南方壹場大冰雪,使農副産品大幅减産,也是引發農副産品價格上漲的壹個

客觀因素。

(二)外部因素

我國此次的物價上漲除了國内因素的影響之外,還與外部因素的影響分不開。在當前全球通脹的影響下,有兩方面受其波及:壹是全球通脹是由需求拉動型提昇造成的,新興國家的經濟增長和它們國内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導致對自然資源、食品和能源需求的激增,造成物價大幅度且持久上漲,特别是全球米價創歷史新高,是生物燃料和農業問題,造成目前糧食短缺的壹個原因;二是國際石油價格和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帶來了糧食生産和運輸成本上昇,自然灾害造成糧食産量下降以及部分地區和部分國家經濟發展增加了糧食消費,也拉動了糧食價格的上漲,這是由成本拉動型推動的物價上漲,這對於我國進口糧食而引起的糧價上漲

具有直接的影響。

(三)内外交叉因素

還有内外因素相互滲透與結合造成物價上漲,也是壹個重要的内外型結合的因素。比如人民幣昇值的負面影響衝擊出口,影響經濟增長,並連帶影響就業,以及干擾衝擊中國資本市場,影響中國金融穩定,使更多國際熱錢通過各種合法、非法渠道進入中國資本市場、房地産市場;人民幣昇值導致中國巨大外匯儲備縮水,據測算今年3月份這壹月間,美元相對國際主

要貨幣就下跌2.6%,如果中國的外匯儲備的八、九成是美元,那麽過去壹個月我國就失去約300億美元,相當於中國2月份貿易順差的4倍,相當於4艘航空母艦的造價。有研究表明,人民幣匯率若昇值10%,全國就業人員將减少381.2萬人,因爲人民幣昇值後,到中國直接投資的成本就會加大,外商就會减少在華投資,新的投資企業可能會停滯,已有的企業可能會縮小,這當然影響了我國就業。人民幣昇值可能讓老百姓出國旅遊和留學變得更加實惠,但價格只存在於交易當中,如果個人不打算與外幣進行兑换或交易,不打算購買美國商品,不打算投資美國資本市場,你就享受不到這部分相當於外幣而言增值的人民幣帶來購買力增加的好處。人民幣昇值將是2008年的主題,預測全年昇值可能達到8%(目前人民幣對美元昇值約18%),對我國經濟的增長、就業和物價變化將會是壹個重要的因素。

三、應對物價上漲的對策

我國解放初期和1989年引發的通貨膨脹,尤其是1989年全國消費物價指數(CPI)平均上漲18%,廣東達到30%,原因主要是貨幣發行過多、商品供應不足,直至1993年底在這段時期,我們采取了果斷的政府干預手段,實施緊縮貨幣政策,收緊銀根,在財政方面加强財政支出管理,實施降低税率的税收優惠政策,嚴格控制基本建設投資規模,從而渡過了難

關。

2007年12月中央召開了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把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爲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變爲明顯的通貨膨脹,作爲當前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根據中央的精神,結合

現實情况,爲控制物價上漲,建議如下:

(壹)實施穩健財政政策和從緊貨幣政策

1.實施穩健財政政策

主要從兩方面入手,即要合理地把握好財政支出和財政收入兩大關口

(1)在財政支出方面。①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增加對薄弱環節、改善民生和社會性支出、深化改革等方面的支出;繼續調整財政支出和政府投資結構,較大幅度地增加“三農”、社會保障、醫療衛生、教育、節能减排和廉租房建設等方面支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徹底改變“三高壹低”(即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促進我國産業結構的大調整,把資金更多的投向節能减排的項目上。目前物價上漲很大程度上由糧食和食品價格上漲帶動的,因此,財政政策應對糧食、原料生産供給應給予適當的政策傾斜,以求增加供給,緩解供求矛盾,减小價格上昇壓力。另外農業基本建設、糧食投入等領域應考慮扶持,農民收入水平和低收入家庭收入水平應該加大力度提高。

只要財政政策重視調整經濟結構,使供給不斷增長,就能够消除物價上漲的結構性動因。但調整經濟結構,工業支持農業,城市反哺農村,這些政策是非常正確的,這只是目標還需要過程,在短期内無法實現,需要較長時間。我們還應清醒地認識到,增加職工工資,加大糧食投入,提高農民收入水平和低收入階層收入水平,增加社會性投入等,也會順理成章地提高了物價,物價也有上漲的壓力,這就是事物發展的辯證法。

②不斷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我國地區之間分配不公的差距與我國現行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的缺陷有很大的關係,轉移支付的目標是實現全國範圍内的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均等化建設,中央要下放壹部分財權給地方政府,特别是縣級政府,以保障事權與財權的基本壹致,以防止地方政府因財力不足影響政府提供必需的公共産品和服務的數量和質量,防止亂收費

的違法行爲的發生。

(2)在財政收入方面,幾年來我國、我省財政收入增長過快,分别年增31%和28%,應把財政增量的大部分用於改善民生,返富於民。重點要處理好兩個關係,即中央與地方,國家、企業與個人三者分配比例關係。中央政府應下放壹部分財權給地方,更好履行地方政府的職能,爲民謀利。在處理國家、企業和個人三者分配關係方面,政府應本着讓利於民的原則,

深化税制改革,藏富於民。

當前,我國廣大中層收入階層的居民,迫切要求通過税制改革,利用税收杠杆調節貧富差别,形成調節分配的有效機制,尤其對於涉及廣大工薪階層的個人所得税制度,社會呼聲很高,迫切要求改革“個税”。雖然十届人大常委會第31次會議已表决通過修改“個税”税法,决定從今年3月1日起將工薪所得减除費用標準從1600元提高到2000元,毫無疑問,調高“個税”起征點是好事,但從“個税”税法修改來説,尚未能起到進行再分配的調節作用,因爲這種不分地區“壹刀切”標準,未考慮地區差别和以家庭爲單位的改革是有失公平的。2000元的减除費用標準是綜合各地平均工資和消費水平而言,但誰都知道,2000元的價值,在不同地區對於不同的人都有着不同的意義。據統計數據顯示,以2006年的最低工資標準爲例,深圳高達810元/月,而甘肅則只有403元/月。來自廣東省地税局的數據披露,2007年上半年,廣東省“個税”收入總額爲207.858億元,其中工資薪金所得項目就占到68.12%。能够见出,“壹刀切”的個税標準,在經濟發達地區,更容易導致工薪階層成爲納税主體,使得這些地方的普通工薪者根本享受不到個税調整所帶來的惠民意義,而這既違背了個税再分配力求公平的宗旨,也不利於培育中産階層。個税起征點到底以多少爲宜,能够不斷探索,但有壹點應該明白,個税調整應體現地區差别而不搞“壹刀切”,在整體提高的基礎上,還能够允許各個地方根據自己的平均消費水平,確定出適合各地區的起征點,從而避免調整過程中,以形式上的公平而掩蓋實質上的不公平。

要從根本上改革“個税”,必須改革“個税”征管模式,加快實現以家庭爲單位、實行基本生計扣除的辦法,重新修訂費用扣除標準,並將隨着國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費價格水平的變化情况,適時對扣除標準進行調整,從制度上解决税收公平問題。

2.實施從緊貨幣政策

在金融方面,重點是控制信貸總量,調整信貸結構。今年信貸總量應與去年持平或有所下降。

信貸投放要有利於經濟結構的調整,服從國家宏觀經濟調控總目標。提高信貸投放風險意識,並完善信貸投放風險監測機制。能够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適時提高存款準備金、加息、信貸控制、彈性匯率制度等手段。其中加息、信貸控制和更加靈活的匯率制度與居民直接關

係最大。

(1)今年可考慮再次提高存款基準利率。目前低收入群體包括中下收入群體的總資産絶大多數爲銀行存款,在利率低於物價上漲的“負利率”的情况下,民衆儲蓄不僅不能保值增值,反而補貼給了銀行、房地産開發商等高收益者,導致了扭曲的分配後果。中低收入群體爲了避免損失不得不被動地加入到風險較大的證券投資活動中去,增加了全社會的風險。温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4.8%左右”。基於今年CPI漲幅控制在4.8%左右的思路,當前銀行壹年期定期存款基準利率爲4.14%,爲了留有餘地,引導公衆通脹預期,假定今年CPI漲幅達到5.5-6.0%,爲了應對5.5-6.0%的漲幅,今年能够考慮以每次0.27%的幅度,2—3次提高壹年期定期存款基準利率,這是很有必要的。因爲今年CPI漲幅在當前物價上漲呈上昇的態勢下,要把CPI漲幅控制在4.8%左右是很困難的,如果我們事先没有做好準備,定會給我們宏觀經濟的平穩發展帶來不利。因此,

提高存款基準利率是符合現實宏觀要求的。

(2)實現利息有加有减的“不對稱加息”。銀行曾將活期存款從0.72%上調至0.81%,後來又回歸原狀,因爲大量資金從資産市場回歸銀行並以活期存款成爲伺機而動的“遊資”。由於活期存款在企業存款中約60%之上,在居民儲蓄中約占40%。去年銀行不是“壹刀切”地以相同幅度提高利率,而是各檔次存貸款利率有加有减利率杠杆運用靈活,爲近年來所罕見。比如,三個月、六個月和壹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上調,活期存款基準利率却下調0.09%,爲近5年來首次下調。由於活期存款的主要功能是用於即期支付結算,上述調整有利於引導居民等各類經濟主體更多地存放活期定期存款在保持存款流動性地同時,能够較快地得到更

多的收益,提高應對物價上漲的能力,縮小了存貸款之間的利息差距,加大了銀行的貸款成本,因此,銀行今後選擇貸款對象時,必須對風險和收益作出更加謹慎的評估,無形中對銀行的放貸衝動有所抑制,防止投資過熱反彈,符合從緊貨幣政策取向,使原來極不合理的利率結構(如人爲拉大存貸款利息差距)朝着合理方向邁出關鍵壹步,引導公衆通脹預期,充

分發揮價格杠杆的調控作用。

目前的價格上漲主要是因成本推動引起的,從緊貨幣政策可在壹定程度上控制物價漲幅,但它還不能消除成本推動引起的物價上漲,想消除需依靠調整工業結構,依靠節能降耗,這是

壹個相對長的過程,估計需要3-5年時間。

(二)加大基本生活必需品和緊缺商品的生産

物價變動是由兩個基本因素决定的,即商品供給與需求。上面我們着重是從需求(即貨幣購買力)方面從財政與金融兩個方面去論述,着重控制貨幣投放總量,但對於民生所必需的公共産品和服務的投放,財政將給予大力支持。在商品供給方面,解决物價上漲更應該着重從發展生産、增加商品供給這方面入手。此次物價上漲的源頭是猪肉緊缺,由此帶動了食品及其他生活必需品的價格上漲。那麽如何解决商品供給不足?結合我國國情的現實情况,建議:

1.科學規劃養猪生産,實施優惠政策。

(1)應該將養猪數量列入國家或省的規劃,由政府對全國各地的養猪數量進行規劃與平衡。在省級方面,根據中央政府的規劃與要求,結合本省的實際情况,細化落實到各市,縣與鎮,實行養猪業産業化,這樣更有利於調節供需平衡。

(2)對猪肉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並對生猪養殖户實行補貼政策,將已有的生猪保險擴大到生猪養殖户保險,提高養殖户的抗風險能力,保護養殖户的生産積極性。

(3)降低養殖成本,推廣規模生産。政府應采取必要措施控制養猪生産資料的價格,同時

對養殖用的藥品、疫苗等要供應充足,並盡量給養殖户提供優惠甚至免費,降低養殖成本。要借鑒德國的經驗,政府給予養殖户優惠政策,我國飼料價格並没有德國漲幅高,但德國的猪肉價格却没有漲,原因之壹是政府給予優惠政策,比如建立農場(包括養猪場),頭6年能够减免税收,對農業實行補貼。此外,還要推廣規模生産,我們很多是以個體養猪爲主,養猪成本高,另壹方面信息來源渠道少,無法根據市場需求調整飼養數量,能够考慮在山區

建立農場,搞循環經濟,實行科學管理。

2.政府要加快健全物資儲備體系,加强對民生必要消費品的管理。爲了緩解國内物價上漲壓力,政府要加快健全物資儲備體系,增加緊缺商品進口,平抑物價。特别是石油儲備,石油是我國十分重要的戰略物資,目前我國石油儲備相當短缺,據有關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當前的石油儲備(包括已經建好的4個石油儲備基地),其儲備量只有20多天,不够30天,而美國則有150天,日本也有140多天,德國也有140天儲備量。目前全國各地大力發展轎車生産,既污染環境,又與國家争奪戰略石油,同時還佔據了大量的停車場,影響正常交通秩序,爲此,要解决這個問題,需要國家立法,從嚴從速控制違法使用國家石油物資;且合理規劃,控制“私家車”的過熱發展,開源節流,以保证國家石油儲備。此外,能够借鑒韓國的做法,大米、肉類、蔬菜、鷄蛋等50種日常生活必需品進行“特别管理”,通過監控來避免價格异常波動,减輕價格上漲對低收入階層的衝擊。與此同時,韓國政府將對公交、自來水、電力等公共産品的價格實行凍結,並由政府與相關運營商協調有關價格和補貼問題。韓國還决定從今年4月1日起降低穀物、原材料、農産品和石油産品等82種産品的進口關税,並對其中的70種實行零關税,政府還對城鎮低收入階層提供低息貸款,幫助他們克服因房租和物價上漲帶來的困難。韓國做法,值得我們借鑒。

3.减輕食品價格上漲,還要從“非食品”入手。食品價格上漲除了自己的因素外,還受“非食品”比如電力、汽油、煤炭等價格變化的因素所影響,“兩者”是相互依存的,由於生産

成本的轉嫁,此次物價上漲主要是成本拉動型的通脹。生産成本的轉嫁導致各種消費品特别是農副産品的價格跟着上漲。“非食品”價格的加速全面上漲,才是典型的通貨膨脹。對於“非食品”中的電力、石油、煤炭等資源性價格改革,必須服從於宏觀經濟發展大局,價格如何接軌、時機、節奏和步驟怎樣把握,是壹個非常復雜的問題,總的原則是不要對我國經濟運行産生過大的衝擊,在全社會和百姓能够承受的範圍内,尋找適合我國國情、對各方面震盪比較小的辦法來進行,必須調整的資源性産品,價格要從嚴控制,防止出現輪番漲價。

在短期内,我國資源價格不宜與國際過快接軌。

4.鼓勵農民自己搞農業協會。農業産品價格不能單靠市場調節,農副産品的生産週期壹般是比較長的,它對市場和價格的反應比較慢,如果没有壹個機構事先對市場需求進行良好的預測,就容易造成産品價格的飛漲。能够説,猪肉價格的上漲,政府有很大的責任。在穩定農副産品價格方面,國外的經驗能够借鑒,目前國外有不少國家由農民自己成立壹個省的區域農業協會,專門負責對農副産品的需求進行預測和監控,這樣有利於避免出現貨源供應過多或過少的不良現象。建議我省能够做試點先論证、再定機構、選人才、建章立制,從點到面,

逐步推廣。

5.要防止某些公共服務品如教育、醫療“跟風”漲價。目前有些行業,也跟着這股漲價風,不甘落後的提價,如房價、景區門票價、停車費等。不可否認,當前價格的結構性上漲,有壹些確實出於原材料或者供需的市場要求,但也有不少都是跟在漲價潮後面,搭漲價的“順風車”,這必須引起我們注意和高度重視,對於那些故意違法者給予重罰制裁。

(三)調整分配結構,增加居民收入

分配包括國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國民收入再分配(也即第二次分配)。在國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從搆成见,廣東居民勞動者報酬所占份額呈先昇後降的趨勢,政府所得税款净額所占份額呈先降後昇態勢,企業盈餘所占份額呈穩步上昇至快速上昇格局。改革開放初期,廣東勞動者

報酬占GDP的比重保持在60%左右,勞動者報酬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但1985年以後該比重呈逐級下滑趨勢,至2006年爲38.7%,下降21.9%,年均下降0.8%。近10年來我們出現了壹個很嚴峻的問題,就是居民收入特别是勞動者報酬所占GDP的比重下降10%,這10%跑到哪裏去?其中7-8%是企業通過參與資本的分配給企業主拿去了,2-3%是政府通過税費形式拿走了。這種情况在壹定時期内出現是正常的,但如果長期不引起重視,那就會出現兩極分化。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改變分配收入差距的重點壹直放在國民收入第二次分配上,即政府通過財政手段在全社會進行再分配。問題還在於第二次分配政策力度不够。影響第二次分配主要由三個因素决定的:壹是第壹次分配(即國民收入初次分配),初次分配是在生産企業内部進行的,在第壹次分配中低收入階層大多是從農村轉移到城市的農民工,我國雖然有最低工資制度的規定,但最低工資制只針對城市居民,農村被排斥在外。二是經濟壟斷,處於壟斷地位的國有壟斷企業,依靠國家的特殊政策獲取超額壟斷利潤。調查顯示:國民經濟19大行業的平均工資均呈增長態勢。2007年工資增幅最大的壟斷行業是金融業,平均工資達70228元,增長26.5%,金融業中的證券業特别紅火其在職工年平均工資高達165136元,增幅41.8%,高於壹般行業職工工資增長3-4倍,此外,其他壟斷行業平均工資增長較高有: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從廣東省統計局《2007年廣東城鎮單位就業與工資情况簡析》統計報告顯示能够见到,高收入集中在國有壟斷單位,如金融保險、郵電通訊、航空、航海、電力、菸草、公共管理。國家壟斷行業的平均工資依然佔據主導地位。在109個行業小類中,平均工資在10萬元之上的行業是證券業和菸草製品業,分别爲165136元和135636元,平均工資最後兩位的是農業和林業,分别爲8635元和12564元。壟斷利潤具有極大的危害性,破壞了市場的正常秩序,加劇了社會的不公平和國有資産的流失,是搆成社會不穩定,滋生收入兩極分化的經濟基礎。三是政府提供的公共産品和服務數量和質量嚴重不足,尤其在涉及民生的社會性支出(如教育、醫療、住房、社保等)比重偏低。

由於現行分配結構和分配制度不合理,必然導致居民同比收入下降,從而降低居民的生活水平,削弱了居民的貨幣購買力需求。解决分配結構與分配制度不合理問題,能够考慮從以下

三方面着手解决:

1.必須從制度入手遏制壟斷利潤。能够采取的措施:壹是必須徹底切斷政府部門與壟斷行業的利益紐帶關係,取消政府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雙重身份的角色,真正使政府成爲市場的“裁判員”,説到底就是要切斷政府權力壟斷之手。二是必須加强對壟斷行業内部的成本審計,公佈壟斷行業成本龢利潤,建立成本信息披露機制,並由第三方中介機構和被服務者對成本與服務質量進行評估。三是國家需制定相關的政策與法規,爲民營資本和外來資本的進入創造條件,適當降低準入門檻,與國有壟斷企業壹視同仁的開展競争。

2.實行農民國民待遇政策,取消輕農的歧視性待遇。當前我國物價上漲的導火綫是來自肉價、糧價、油價等農副産品價格的上漲,而肉、糧、油等食品都是居民生活的必需品,都來自“三農”。這些年來國家對“三農”是十分重視的,並把解决“三農”問題放在政策的首位,是解决所有問題的重中之重,爲此,對“三農”給予大力的財政支持,這是壹個大的進步。但從總體上説,“三農”問題尚未得到根本改善,如果我們的政策壹貫像對城市與工業部門那樣同等對待“三農”,那麽今天的“三農”就不會成爲嚴重制約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瓶頸,國民經濟各部門、地區之間的發展、城鄉收入差距等問題就能得到更好更快的解决。此次以農産品爲主的食品價格的上漲,暴露了我們長期來輕農、歧農和傷農釀成的苦果。表面上见是農副産品價格的上漲,但從本質上见,這不僅僅是物價問題、農民收入多少的經濟問題,在它背後是深層次的如何對待“三農”的平等待遇的社會問題。因此,我們壹定要轉變觀念,

對“三農”應有壹個科學的界定。

自古以來,農業爲人們提供了生存條件,國以民爲本,民以食爲天,食以糧爲源,這個客觀的現實命題,至今仍不失爲治國之道。農業發展狀况制約工業及國民經濟各個部門的發展規

模與速度,又爲國民經濟各個部門提供了越來越多的生存與發展條件(吃、穿、用、住等)、勞動力、市場、原料和資金,哪個部門都離不開農業,農業是社會最廣泛的公共産業部門,爲社會提供了内容豐富的公共産品。既然農業是社會最廣泛的公共産品部門,那麽,它就應該像工業和城市壹樣,共同平等地享受國家公共財政壹視同仁的財政政策支持,給予同等待遇,大力支持農業生産,不斷提高農民收入,調動農民生産積極性,增加農副産品供應,滿足社會需求,這是控制和消除物價上漲的治本之計。

3.加快公共財政體制改革的進程。財政分配屬國民收入再分配,根據公平分配原則,主要從三個方面入手:壹是改革所得税制(包括個人所得税和企業所得税);二是完善轉移支付制

度;三是加强對税收制度的征管力度。

(四)加强價格和市場監管

如上所述,控制物價上漲主要是增加供給,收緊銀根,除瞭解决“供給”和“需求”之外,要讓“供”與“求”兩方面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能得到合理運營和操作,就必須加强價格和市場監管,防止亂漲價,“跟風”漲價等違法行爲的發生,以保障物價的平穩運行。

加强價格和市場監管要抓“兩頭”,即源頭與末端。

1.要抓住生産商品的源頭,從源頭控制産品價格。這主要是對産品成本進行監控和干預,比如猪肉漲價,爲什麽漲價,搆成猪肉成本有哪些因素,這些因素(比如飼料)的變化情况是否正常,各種因素的相互關係如何,都要進行分析對比,並抓住主要矛盾加以解决。如果不解决成本偏高,壹厢情願地平抑價格,則可能導致以次充好、弄虚作假(比如將猪肉注水)、短斤缺兩、坑害百姓的現象發生。但必須指出,任何監控或干預,都要有利於促進生産,提

高質量,而不是相反。

實施商品價格源頭監控,國外有很多成功的經驗能够借鑒,比如對企業進行税收减免,對成

本進行補貼,成立專門的調查基金等等。在我國,實施源頭監控,需要行政行爲從“粗放式”轉變爲“精細式”,比如對猪肉漲價進行補貼,如何補貼則需要認真研究,補貼至少能够發給三種對象:企業、農户(假定飼料漲價)、居民,補貼對象必須考慮好,補貼要有針對性才能奏效,因此,在任何干預實施前,有關部門必須在扎實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廣泛吸納民意,不要隨意决定,要出臺更實際、效果更好的政策。

2.要抓住商品的末端(銷售)。要從末端控制商品價格上漲,就應從商品銷售環節上控制商品價格上漲。我們所説的價格控制基本上是屬於末端的干預方式。末端干預那些屬於搭車漲價,囤積居奇,哄抬物價的行爲抑制作用比較顯著,但對於確實屬於成本推動型的漲價,則會陷入無能爲力的境地。因爲即使實行臨時價格干預,並不改變企業自主定價的性質,如不是凍結價格,就不會影響企業的正常經營。這也是“發改委”壹再承諾的,再嚴勵的干預,總不至於讓企業因成本高漲而無利可圖,甚至虧本或破産。

控制和干預物價必須抓住“源頭”與“末端”,只有把這“兩頭”抓好了,物價就不會無序地上漲,縱然有所上漲,基本上也順乎民意,居民是會承受得了的。

3.立法鼓勵競争。爲了更好地控制通脹,政府應會同有關部門,如經貿、工商、物價、財政、人事與社保等部門,成立“物價與利潤監察小組”,實施監督物價水平並每日公佈物價漲落情况。監察小組應每月公佈大型商場中消費品的價格以及政府部門的相關數據,以此增强市場流通環節上的物價透明度,從而使消費者更好地瞭解物價走勢,特别是民生最關心的食品

價格的變動情况。

政府能够通過立法鼓勵零售行業的競争來抑制物價上漲,比如供貨商必須以同壹價格向所有零售商供應商品,零售商没有談價格的餘地,但能够允許零售商與供貨商討價還價,零售商能够根據自己的經營狀况,擇優采購商品,從而使商品價格恢復其應有的水平。

4.必須修改滯後的《價格法》。我國現行的《價格法》自1998年5月頒佈至今已10年了,在現實的市場經濟的實踐中,存在着許多不適應和不完善的地方。當前我國物價上漲的原因如上所述是多方面的,錯綜復雜的,其中物價立法的滯後是壹個重要的原因。比如,只對價格壟斷、低價傾銷、價格欺詐等不正當行爲作了原則性規定,但在其他方面還缺乏可操作性,不能有效地制止不正當價格行爲。如對價格歧視行爲的規範只限定在經營者之間,不能有效地保護消費者權益;壹些壟斷部門和行業,利用壟斷地位抬高價格或亂收費;還有壹些企業相互串通搞價格聯盟,規定最低銷售價格,阻止正常降價等等,操作性不明,也就失去實用性和效益性。政府應該在《價格法》中對“不正當價格行爲”進行完善細化,使之可操作,實用又有效果。同時,還應嚴格要求國有壟斷企業、水、電、油、運等公共事業,不能帶頭提價,因爲往往這些企業或公共事業,提價就會導致農副産品成本上漲而引起物價上漲,如若這些國有壟斷企業和涉及民生的公共事業帶頭提價,要從立法角度予以解决,防壹杜二。

2008年5月15日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16章 通货膨胀)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 第16章 通货膨胀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通货膨胀()11100t t t P P t P π---=?[Inflation ()11 100t t t P P t P π---=?] 答:通货膨胀意味着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可以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人们一般采用价格指数来计算通货膨胀率,常用价格指数有:消费价格指数和GDP 紧缩指数。通货膨胀率即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用公式可以表示为: ()()()1=100%1t t t t --?-年的价格水平年的价格水平 通货膨胀年年的价格水平 2。通货膨胀的类型:低通货膨胀、急剧通货膨胀、恶性通货膨胀(strains of inflation :low ,galloping ,hyperinflation ) 答:按照严重程度不同,通货膨胀可以分为三类:低通货膨胀、急剧通货膨胀和恶性的通货膨胀。 (1)低通货膨胀是指年通货膨胀率为一位数的通货膨胀。其特点是价格上涨缓慢且可以预测,人们对货币比较信任,愿意签订以货币形式表示的长期合同。 (2)急剧通货膨胀是指总价格水平以每年20%、100%,甚至200%的二位数或三位数的速率上涨时的通货膨胀。这种急剧的通货膨胀局面一旦形成并稳固下来,便会产生严重的经济扭曲。其特点为:一般地说,大多数经济合同都会实行指数化;货币贬值非常迅速,人们仅在手中保留最低限度的货币以应付日常交易所需;金融市场逐渐消亡,资本逃向国外;人们囤积商品,购置房产,而且绝对不会按照很低的名义利率出借货币。 (3)恶性通货膨胀是指各种价格以每年百分之一百万,甚至百分之万亿的惊人速率持续上涨的通货膨胀。 3.通货膨胀的影响(再分配,对产出和就业的影响)[impacts of inflation (redistributive ,on output and employment )] 答:(1)对收入和财富分配的影响 通货膨胀对再分配的作用主要通过影响人们手中财富的实际价值来实现。一般说来,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会将财富从债权人手中再分配给债务人,也就是说,通货膨胀往往有利于债务人而有害于债权人。如果通货膨胀率出现不可预期的下降,那么所产生的效应就正好相反。但在更多时候,通货膨胀只是将收入和资产搅合在一起,随机地在全体居民中进行重新

改革开放至今的五次物价上涨与政府应对

改革开放至今的五次物价上涨与政府应对.txt我很想知道,多少人分开了,还是深爱着。ゝ自己哭自己笑自己看着自己闹。你用隐身来躲避我丶我用隐身来成全你!待到一日权在手,杀尽天下负我狗。改革开放至今,伴随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而来的有5次物价上涨,每次物价上涨,都于细微处,影响普通民众的生活。 从最初的使用行政命令调控物价,到后来使用金融手段、综合经济手段调控。在一轮又一轮的物价高涨中,政府的调控能力和手段,日渐理性与成熟。 1981:行政命令调控物价 1979年,吉林大学经济系大二学生袁钢明在广播里听说,为了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国家将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此前很长一段时间,我国通过压低农产品价格支持城市工业的发展。这次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是国家第一次利用价格杠杆,调整收入分配,提高农民收入。” 袁钢明当时没有意识到,这个政策直接导致改革开放后第一次物价上涨。 一年后,国家统计局发布了统计数字,1980年,中国商品价格上涨了6%。“建国后,中国的物价几十年没有上涨过!” 这一年,北京市朝阳区东大桥机械配制厂工人王桂香发现,牛奶价格涨了,但她的工资也多了起来,每个月大概涨了十几块钱。 30年后,已是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的袁钢明解释说,“农产品价格上涨,带动了城市消费品价格的上涨,城市居民受不了了,国家只能给补贴或者发奖金,提高工资。这增大了政府财政支出,政府出现财政赤字,只能增发货币,货币一多就出现了通胀。” 面对突然的物价上涨,1981年,政府紧急刹车,全面压缩计划外投资,借用地方财政存款,暂时冻结企业存在银行的自有资金、紧缩银行贷款,连续两次发文,要求各地调控物价,严禁议价。 那时,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高达90%以上,国家行政命令式的调控手段,立即见效。物价在1982年,回落到正常水平。 “那时候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解决经济波动的问题。”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伟如此评价。 1985:半途而废的调控 1985年,中国经济再次驶入快车道。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运行公报》记载,1985年,中国零售物价总指数比上年上涨8.8%。 那一年,32岁的袁钢明研究生毕业,进入社科院经济所。他了解到这一轮物价上涨的原因。“当时,提高收入、提高消费是经济改革的一个方向。各地普遍出现了工资收入提高特别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大纲 主要参考书目: 米什金(美)货币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博迪、莫顿(美)金融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瓦什、(美)货币理论与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戈德史密斯(美)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上海三联书店 黄达、货币银行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戴根有、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 黄金老、中国金融体系发展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 李杨、中国金融理论前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目录 第一讲货币供求理论 第二讲利率理论 第三讲金融机构体系 第四讲通货膨胀 第五讲货币政策 第六讲金融监管体系 第一讲货币供求理论 第一节:货币需求理论 一、货币需求的概念 二、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一)基本观点: 流通中必需的货币量为实现流通中待售商品价格总额所需的货币量。用公式表示是:执行流通手段的 货币必要量(M)= 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 商品平均价格(P)×待售商品数量(T)/货币流通速度(V)即M = PT /V (二)马克思货币需求理论在当代的意义 纸币流通规律与金币流通规律不同,金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数量由价格总额决定;纸币流通下,商品价格水平随着纸币数量的增减而涨跌。 三、西方货币需求理论 1.传统货币数量论的货币需求理论 (1)现金交易说(Cash Transaction Theory) 注重于研究货币数量与物价之间的因果关系,认为货币数量增加,必然导致物价水平

上升,货币价值下跌;反之,亦然。 方程式:MV=PT 或P=MV/T 其中:M是流通中货币数量, T是商品和劳务的交易, P是交易中各类商品的平均价格 V是货币的流通速度. (2)现金余额说(Cash—balance Theory) 剑桥学派是从个人资产选择的角度分析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并假设货币需求同人们的财富或名义收入保持一定的比率,整个经济的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会自动趋于均衡。 方程式:Md=KPY 其中:M是流通中货币数量, P是一般物价水平, y是以不变价格计算的实际产出, k是以货币形式持有的名义国民收入的比例. 2、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及其决定 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及其决定 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及其决定 Md=M1+M2=L1+L2=L1(Y)+L2(r) 其中:Md代表对货币(现金)的总需求, M1代表为满足交易动机及谨慎动机所持有的现金数, M2为满足投机动机所持有的现金数。 3、对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鲍莫尔模型(平方根定律) 托宾模型(资产组合理论) 新剑桥学派 4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认为货币数量说不是关于产量、货币收入或物价问题的理论,而是关于货币需求的理论。弗里德曼认为影响人们持有实际货币量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总财富;财富构成;持有货币和持有其他资产的预期收益;影响货币需求函数的其他因素,例如,对货币的“嗜好”程度。提出货币需求函数: M/P=f(y,W,Rb,Re,1/P×dp/dt,u) 其中:M/P为实际货币需求量 y为来自各种财富形式的恒久收入 W为非人力形式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的比重 Re为股票的预期收益率 Rb为债券的预期报酬率 1/P×dp/dt表示价格水平的预期变动率

我国近两年物价上涨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近两年物价上涨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本文运用岭回归方法,对我国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消费、国际游资、原材料成本、货币供应量、外汇储备因素对于物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而投资和政府支出则无显著关联性,并在此基础上对稳定物价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消费者物价指数;影响因素;岭回归;多重共线性 2010年下半年以来,我国CPI不断走高,7月份,全国CPI同比涨幅突破3%,达到3.3%;11月份涨幅达到5.1%,创28个月来新高;2011年一二月份,涨幅依然有 4.9%。特别是粮食、蔬菜、肉禽蛋、食用油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涨幅往往达到两位数。为了抑制物价过快上涨,2010年11月20日国务院出台“国16条”措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因此,如何稳定物价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面对物价上涨出现的新特征,要想找到有效遏制方法,当务之急必须寻找推动此轮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 以前大多数研究是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研究影响单个因素与CPI之间的相关关系,而没有比较各因素之间的影响程度大小。有些研究虽然考虑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建立回归模型,但却没有较好地考虑计量经济模型中多重共线性的存在。因此,笔者将借助岭回归,从更加广阔的角度对影响我国近期物价上涨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判断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不仅可以消除自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同时可以更大限度地考虑因变量与自变量间的信息。 一、模型构建与参数估计 1、变量与数据的选取 传统的货币供应学派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即从长期来看,通货膨胀率等于货币供应量的趋势增长率,王珍(2006)通过对我国外汇储备增长与物价波动的实证分析也证明了这一点。因此,我们选取货币供应量、外汇储备、国际游资这3个解释变量。同时,国家统计局课题组通过对我国近几年通货膨胀成因的研究,揭示了我国近年来通货膨胀出现的一些新的成因:如国际市场价格传导;经济过热带来的投资和消费剧增,而供给瓶颈制约引起生产价格大幅度上涨;地方政府过于追求高速经济增长而产生的巨额财政支出;能源、原材料、动力成本上升导致相关领域价格上涨等因素。因此,结合此次通胀的新特征,我们又加入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消费、投资、政府支出、成本等5个解释变量。我们以当月的消费者价格指数为被解释变量,选取2008年12月-2010年12月共25个月度的相关数据样本,对我国近期物价上涨的决定因素进行实证研究,选取的变量和衡量指标如表1。

宏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

第四章货币与通货膨胀 一、选择题 1.货币是( D ) A.交易所用资产存量。 B.公众手中的现金。 C.价值储藏手段、计价单位和交换媒介。 D.以上全部。 2.物物交换的经济体要求( C ) A.使用法定货币。 B.使用商品货币。 C.需求的双向一致性。 D.货币作为价值储藏手段而非交换媒介。 3.法定货币( D ) A.以黄金为后盾。 B.由意大利汽车制造商确定为货币。 C.包括通货和银行金库里储存的黄金。 D.是一种没有内在价值的货币。 4.下列哪种情况下货币供给增加( B ) A.政府购买增加。 B.联储从公众手中购买国库债券。 C.一个平民购买通用汽车的债券。 向公众发售股票,然后将收益用于新工厂的建设。 5.下列哪项不包括在M1中?( C ) A.通货。 B.活期存款。 C.储蓄存款。 D.旅行支票。 6.根据费雪方程式,名义利率( A ) A.等于实际利率加上通胀率。 B.等于实际利率减去通胀率。 C.总是比实际利率高。 D.不变。 7.根据费雪效应,更高的通货膨胀率会导致( C ) A.更高的实际货币余额。 B.更高的实际利率。 C.更高的名义利率。 D.以上全部。 8.如果通货膨胀从6%下降到4%,其他都保持不变,那么,根据费雪效应( C ) A.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都下降2%。 B.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都不变。 C.名义利率下降2%,实际利率保持不变。 D.名义利率不变,实际利率下降2%。 9.预期通货膨胀损害( D ) A.货币持有者。 B.那些在预期通货膨胀之前收取固定的名义养老金并靠养老金生活的人。 C.饭店所有者。 D.以上全部。 10.假设经济中唯一的产品是马铃薯,某年1 000磅的马铃薯按每磅美元的价格出售。

中国物价水平分析

中国物价水平分析

中国物价水平的现状及维持物价稳定的对策分析 [摘要]:近年来,虽然国民的生活水平不断 提高,但也伴随着物价水平持续攀升。物价水 平是判断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标准尺度,更 是衡量宏观经济是否过热的“晴雨表"。本文 首先概括了中国物价水平的现状,进而分析其 产生的原因与社会影响,最后站在经济学的角 度对中国物价水平进行趋势分析并提出自己 的见解,对改善物价水平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中国;物价水平;通货膨胀 近年来,中国物价水平持续攀升,通货膨胀的迹象已经显露。自2007年开始, 通货膨胀的趋势更加明显:先是成品油、钢铁及有色金属等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 现在已经演变为人民生活资料价格的全面上涨——其中粮食、猪肉等农产品价格 的不断上涨,更是成为了人民关心的重要生活问题之一。作为一个拥有着十三亿 人口的大国,物价水平不但影响着国民的生活水平,物价的的稳定也控制着一国 财政与货币收支的平衡。所以,对物价水平的现状与趋势分析是十分重要的。 一、中国物价水平的现状分析 物价水平是指整个经济的物价,而不是某物品或某类别物品的价格,是用来衡量所在的目标市场所潜在的消费能力和分析其经济状况的又一非常重要指标。物价稳定了是经济稳定,财政稳定,货币稳定的集中体现,物价稳定同时标志着社会总体需求量的基本平衡,财政收支的基本平衡和时常流通的货币供应量与市场的货币量的基本适应。通货膨胀会首先影响需求的,一旦发生膨胀的话,人们的实际收入会下降,购买力下降,

需求也会下降。 物价是经济运行状况的晴雨表,准确把握物价波动趋势对于了解整个经济运行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物价问题一直是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所关注的焦点。物价上涨在我国国内经济生活中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这仅仅是目前我国国内经济社会一个较为明显的表象。其实从1999年开始,随着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急剧扩张和重工业的高速增长,我国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迅速膨胀,就已经使得国内资源供给出现趋于紧张的潜在局势。但是这种潜在的局势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冲突,因此并未引起公众对它的关注。从2003年开始,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的景气周期,驱动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非常强劲,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刺激社会总需求上升,推动物价上涨。从国际统计局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2007年)可以看出,从2003年起,三大物价指数开始全面上涨,特别是进入2007年后,中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逐月升高。2003年10月份我国开始出现了上游产品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引起了部分商品价格水平的上升。这种部分商品价格水平的上升一直持续到2007年。[1]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6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3.9%,创下了1997年以来的最高记录,涨幅比2005年提高2.7个百分点。2007上半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2%,涨幅提高1.9个百分点;6月份同比上涨4.4%,涨幅提高2 9个百分点。上半年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上涨2.4%,涨幅提高1.6个百分点;6月份同比上涨3.2%,涨幅提高1.9个百分点。上半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同比5.2%,涨幅提高3 9个百分点;6月份同比上涨6.7%,涨幅提高6.0个百分点。2007年第1季度和第2季度,主要农产品生产价格同比分别上涨7.3%和10.2%;涨幅分别提高4.9和12. 3个百分点。2007年第1季度和第2季度,同定资产投资价格同比分别上涨2.3%和3.5%,涨幅分别提高2 0和2.1个百分点。2007年上半年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l8%;6月份同比上涨2.5%,涨幅降低1.0个百分点。[2]具体相关比较如表1所示: 表1 2003—2007年我国物价上涨主要统计指标情况 一览表

新版金融学 货币银行学 习题与答案

新版金融学货币银行学习题与答案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填空题 1、从货币本质出发,货币是固定充当_______的特殊商品。 2、货币是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结果,它经历了_______,_ ______,_______和_______四个阶段。 3、在商品经济中,货币执行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职能。 4、货币制度的构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四个要素。 5、在货币制度发展史上,依次存在 _______, _______, _______和_______四种货币制度 6、金银复本位制前后经历了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种形态. 7、最早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是_________ . 8、金本位制度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本位制。 二、选择题(以下选项至少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1、货币的产生是( )。 A 由金银的天然属性决定的B国家发明创造的 C 商品交换过程中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产物 D 人们相互协商的结果 2、货币在()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A 商品买卖 B 缴纳租金 C支付工资 D 给商品标价时 3、货币在( )时执行价值贮藏职能。 A 支付水电费B购买商品 C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 D 准备用于明年的购买 4、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特点是( ). A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 B 货币运动伴随商品运动 C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D 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 5、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在执行贮藏手段职能时,能自发的调节( ). A 货币流通 B 货币必要量 C 生产规模 D 投资规模 6、纸币产生的基础是货币的哪一职能 (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储藏手段 7、中国工商银行发行的电子货币是( )。 A 牡丹卡B VISA卡 C 长城卡 D 金穗卡 8、商品的价格是( ).

分析目前我国物价上涨的原因

分析目前我国物价上涨的原因 目前物价问题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从2008年以来,我国物价水平出现大幅度的上涨,物价问题牵动了千家万户。 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物价上涨是由什么引起的呢? 物价上涨对人民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呢?又该如何解决和对待呢? 关键词:物价上涨价格原因影响解决方案 2009年12月份,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比以往上涨 35.6%,其中有色金属上涨96. 8%,能源上涨94. 4%矿产品上涨44. %橡胶上涨38. 8%,农产品上涨22. 7%粮食上涨89. 3%钢材市场价格上涨幅超过20%等一系列商品仍然继续扬升。 目前我国物价上涨的原因:一是世界经济将持续强劲增长,加大了全球通胀压力。在全球经济持续强劲增长的情况 F,供应限制因素增强,通胀风险增大。 是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出现少有的快速增长趋势。近几 年来,全国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同比增涨18. 5%另外,农民人均收入也在不断增加。其中,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和出售农产品收入增涨较快。还有,劳动工资水平上升再加上社会保障体系覆盖的扩大,一方面将直接抬咼企业成本和产品成本,诱发成本推动型通胀;另一方面,将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导致需求推动型的通胀。 二是食品价格上涨有蔓延之势。受国际粮食库存下降, 国际价格传导等因素的影响。粮食价格不断上涨,而粮食又是食品生产链的源头,能在较大程度上决定食品价格的走向。一方面,大幅度上涨的猪肉、鸡蛋等继续保持上升势头,另一方面,成本的不断上升 四是固定资产投资高位反弹的压力较大。在利率偏低, 货币信贷投资过多,企业盈利大幅增长,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推动等因素,没有根本性改观之前,投资反弹的压力较大。

2020年关于物价上涨调查报告

2020年关于物价上涨调查报告 近年来,物价飞速上涨,给国家政策以及老百姓的生活都带来了 不同水准的影响。物价问题,是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大问题,需要 当代大学生予以注意以及探讨。这是大学生对国家问题关心的体现, 也能培养我们的主人翁精神,为国家的建设、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 水平的提升出一份力。 从很多资料上看出,自从被普通百姓所熟知猪肉价格上涨之后,“涨价”便成为一个很耳熟能详的名词。不管是在公交车上还是公园 闲谈,人们口中最常听到的词汇便是什么什么又涨价了:粮食涨价、 肉涨价、油涨价、房涨价、方便面涨价、奶粉涨价、豆制品涨价、液 化气涨价……飞涨的影响正悄悄地渗透到我们吃、住、用、行等生活 的方方面面,普通百姓的生活成本帐单也在随着这些物品的上涨而跳 跃到一个新的数字。 面对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我选择了这次调研,可能因为 时间空间等各个方面的原因,此次调研还存有着很多的漏洞,普遍性 并不能得到完全保证。但这确实是一次切实的调查,从中分析出的结 果也有一定的代表意义,是本社区居民对物价问题的实际看法。根据 调查问卷中以及书本网络上的各类资料,我总结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以及一点的建议,这些收获使我这次的调研活动充满了意义。 一、此次调研的一些基本情况 1.调研地点:沈阳市铁西区兴华街 xx社区 2.调研对象:xx社区御览嘉园3、4、5号楼200户居民约800至1000人 (xx社区是包含多个住宅小区,数十栋住宅楼的中型社区,从中随机选择三个楼实行调研) xx社区预览图

3调研时间:2020年8月3日至8月20日 4.调研过程: (1)确定课题; (2)查找关于物价问题的调研资料,根据分析整理,制作了一份调查问卷和相关采访问题; (3)调研: ①在选择的居民楼内挨户实行调查取样,共发放问卷 910 份并全部收回,有效97.94%(内容见第5点) ; ②在经居民同意的情况下,对有典型意义的受访者实行了专门采访,这些受访者包括普通工薪阶层、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个体、私营企业老板,外来务工人员等各个社会阶层。采访问题包括:物价、就业、食品安全等关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 ③走访社区附近一些大中小各型超市市场,调查近些日子以来居民各项消费品价格的变化情况。 5.调查问卷内容:《物价问题对你所在社区居民生活的影响的调查问卷》 (1)您家庭的收入情况(按月计): A.10000元以上 B.8000至10000元 C.5000至8000元 D.2000至5000元 E.2000元以下 (2)近二至三年,您家庭收入增加与否? A.显著下降 B.下降 C.无变化 D.增加 E.显著增加 (3)您觉得我国平均工资的上涨对您的生活有何影响?

黄达金融学货币银行学重点笔记

黄达金融学货币银行学 重点笔记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第一部分金融学 第一章货币和货币制度 一、货币职能 1、价值尺度:用以衡量和表现所有商品和劳务价值时,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2、流通手段: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发挥流通手段职能. 3、支付手段:货币在偿还债务或作单方面支付时发挥支付手段职能。 4、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 5、世界货币:尤为世界货币,充当国际间的支付手段、购买手段和转移财富的手段 二、货币制度 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及其组织形式。货币制度形成于资本主义社会。货币制度大体涉及:货币材料的确定,货币单位的确定,流通中货币种类的确定,对不同种类货币铸造和发行的管理,对不同种类货币支付能力的规定等。完善的货币制度能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保障货币正常发挥各项职能。 三、与货币制度有关的概念 1、本位币,也称主币,是一国的基本通货,一般作为该国法定的价格标准。最小规格是1个货币单位。 2、无限法偿,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指无论支付数额有多大,无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 3、有限法偿,指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受,但在法定限额内不能拒受。?

4、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指在金银复本位制度下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所排斥,良币退出流通被贮藏,而劣币充斥市场 四、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指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1944年7月,西方主要国家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上确立了该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其实质是建立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基本内容包括美元与黄金挂钩,确定1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的官方价格,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以及实行。这个体系的运转与美元的信誉和地位密切相关。1971年7月第七次美元危机爆发,美国停止履行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1971年12月,美元对黄金贬值,拒绝向国外中央银行出售黄金。至此,美元与黄金挂钩的体制名存实亡。1973年3月,西欧出现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和的风潮。西方主要国家的货币实行了对美元的。至此,固定汇率制度完全垮台。 第二章利息和利率 一、利率的决定 ①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 马克思认为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因此利息量的多少取决于利润总额,利息率取决于平均利润率。利息的变化率在零与平均利润率之间,也不排除利息率高于平均利润率或事实上成为负数的特殊情况。具体取决于借贷双方的供求关系及其竞争,一般来说,供大于求时利率下降;供不应求时利率上升。此外,法

猪肉价格上涨的经济学分析

猪肉价格上涨的经济学分析 猪肉是属于农产品,农产品市场是一个完全竞争市场,所以猪肉市场是属于完全竞争市场。又因为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买家和买家都不具有定价权,所以猪肉的价格是完全由供给和需求决定的。 我们分析一件产品价格的涨跌,一般是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来看。在市场需求一定的情况下,一件产品,市场供给越充分,价格越低。市场供给越少,价格越高。从供给方面具体来看: 一、供给方面 1,非洲猪瘟导致猪肉量供给下降 非洲猪瘟具有传播速度快,病死率高的特点,一旦非洲猪瘟蔓延开来,就会造成养猪场大量的生猪死亡。对于猪来说,这种病毒的传染性极强,死亡率极高,几乎是100%致死的概率,如此就导致生猪的数量越来越少,猪肉市场上的供给量减少,自然市场上猪肉的价格就会上涨。 2,环保政策日益严格,为响应环保精神,不少农村地区关停了一大批违规的养猪场。在该政策的影响下,农村散户养猪也越来越艰难,好多散户放弃了养猪。两者的因素相作用下,生猪市场的供应量就大大下降了。 3,不法商贩恶意炒作,囤货居奇。不少不法商贩看到市场上猪肉价格上涨,就把手中的生猪肉囤积起来,不再出售,这样就会导致市场上的猪肉供给量更少,猪肉价格更加上涨,不法商贩越涨越囤货,

由此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4,猪周期的影响。 猪周期就是指一种经济现象,这个经济现象是“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周期性猪肉价格变化怪圈。 猪周期的道理很简单,康波财经小编给大家举个例子就明白了。假如康波财经小编开了一个养猪场,如果今年生猪市场上行情不好的话,那么康波财经小编就会杀掉母猪减少生猪存栏量,以此来减少养殖成本,维持养猪场的正常运转。一段时间后肉价涨起来,康波财经小编又会扩大养殖规模,结果在生猪出栏时生猪产量提高,市场上生猪的供给量上升,猪肉的价格下跌,康波财经小编就又开始杀母猪,猪周期由此形成。 从需求方面具体来看: 二、需求方面 猪肉属于老百姓生活中的必需品,猪肉的需求还是比较稳定。我们可以想想在生活中,大家每月消费猪肉的量也相对固定。 总的来说,猪肉市场上,猪肉的需求一定,猪肉的供给却下降了,因此前段时间猪肉的价格才会上涨。 据康波财经小编在农业部看到的消息:猪肉价格已经恢复性回调。农业农村部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16省市猪肉价格总指数已经连续两周环比下跌。11月8日-14日,猪肉批发价格为49.84元/公斤,环比下降4.4%。截至11月15日14时,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48.13元/公斤,比11月14日下降0.9%。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复习——名词解释

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由国家和银行提供信用保证的流通手段。其本身价值远远低于其货币价值,通常由一国政府或金融管理当局发行,其发行量要求控制在经济发展的需求之内。货币量层次划分:即是把流通中的货币量,主要按照其流动性的大小进行相应的排列,分成若干个层次并用符号代表的一种手段。 铸币:是指国家铸造的具有一定形状、重量和成色并标明面值的金属货币。 本位币:本位币是一国的基本货币。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本位币是指用货币金属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所铸成的铸币。 金银复本位制: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以金币和银币同时作为本位币,均可自由铸造,自由输出输入,同为无限法偿的货币制度。 金本位制: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 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就是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价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的情况下,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必然会被人们熔化、输出而推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反而会充斥市场。 银行券:是一种信用货币,是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职能的银行证券。 信用: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的暂时让渡或转移。 商业信用:是指工商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 银行信用:指各种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以存、放款等多种业务形式提供的货币形态的信用。 国家信用:是指国家及其附属机构为债务人或债权人,依据信用原则向社会公众和国外政府举债或向债务国放债的一种形式。 消费信用:是为消费者提供的,用于满足其消费需求的信用形式。 出口信贷:是一国政府为了促进本国出国,增强国际竞争能力,而对本国出口企业给予利息补贴和提供信用担保的信用形式。 补偿贸易:是指外国企业向进口企业提供机器设备、专利技术、员工培训等,等项目投产后进口企业以该项目的产品或按合同规定收入分配比例清偿债务的信用方式。 信用工具:亦称融资工具,是资金供应者和需求者之间进行资金融通时所签发的、证明债权或所有权的各种具有法律效用的凭证。 商业票据:以信用形式出售商品的债权人,为了保证自己的债权能够实现,所掌握的一种书面凭证。 股票: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给投资者的入股凭证。 债券:是债务人向债权人发行的,承诺在指定日期偿还本金并支付利息的有价证券。 直接融资:没有金融机构作为中介的融通资金的方式。需要融入资金的单位与融出资金单位双方通过直接协议后进行货币资金的转移。 间接融资:是指拥有暂时闲置货币资金的单位通过存款的形式,或者购买银行、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发行的有价证券,将其暂时闲置的资金先行提供给这些金融中介机构,然后再由这些金融机构以贷款、贴现等形式,或通过购买需要资金的单位发行的有价证券,把资金提供给这些单位使用,从而实现资金融通的过程。 金融衍生工具:是在货币、债券、股票等传统金融工具的基础上衍化和派生出来的,以杠杆和信用交易为特征的金融工具。 单利:是指不论期限长短,只按本金计算利息,利息不再计入本金重新计算利息。 复利:是指计算利息时按照一定的期限,将利息加入本金,再计算利息,逐期滚算,俗称“利滚利”。 基准利率:是指在市场存在多种利率的条件下起基础作用的利率,当它发生变动时,将会影响到其他利率的变化。

经济增长与物价上涨的关系分析(一)

经济增长与物价上涨的关系分析(一) 摘要:经济增长与物价上涨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本文通过分析隐性通胀压力、供求关系、经济增长与物价上涨的本质联系,得出无通胀压力的经济高增长是不太可能的,关键是要保持经济的适度与可持续增长。 关键词:经济增长物价上涨 在我国经济高增长的同时,出现了物价上涨的明显压力问题。这一问题在2008年变得更加显著,也促使了笔者试图从经济增长与物价上涨之间的关系分析,来梳理为什么当前我国经济会面临通胀压力。 第一,隐性通胀压力再次显性化。从数据上考察,1998年-2002年间的GDP增长率基本在7%-9%,不算特别高,也绝不低,但CPI却保持在1%以下,其中竟然有3年是负值。尽管1%以下的物价上涨率与7%-9%的经济增长率相对应,但隐性通胀压力早已存在。在2003年后,我国GDP增长率连续5年达到两位数,且逐年上升,导致隐性通胀显性化动能越来越大。 事实上,从对改革开放后经济增长与物价上涨关系考察,凡是两者极不对应的时期往往随后就会出现剧烈的物价上涨现象。1990年-1992年,经济增长率分别达到4.2%、9.1%和14.1%,同期物价上涨率分别是2.1%、2.9%、5.4%,可见两者差距逐步拉大。最终,出现了1994年-1995年间的剧烈通胀压力(达到21.2%)。2000年以后,物价负增长已经潜伏了隐性通胀压力,最终会转化到显性通胀压力。这只是时间问题。 同样,经济高速增长直接带来了需求的大幅度上升,并引起了以原材料为龙头的成本上涨对物价的推动。仔细观察,原材料价格上涨与通胀压力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而且,如果经济增长率上升过快,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动能就更大。 尽管有时物价上涨(如2005年和2007年时的CPI)也无法同步体现出来,其实本轮原材料价格上涨自2003年下半年已进入上升阶段,同期GDP增长率也越走越高。但是,最终经济增长、原材料价格上涨和物价上涨之间本质联系会体现出来。2008年物价水平突然上涨,实际上是早已潜伏的隐性通胀压力显性化的结果而已。 第二,供求关系必然反映到价格上面。与前几轮的通货膨胀不同,尽管2003年后我国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并没有严重失衡,如大多数市场最终产品——工业消费品的供求总体上仍然是供大于求。但是,基础产品的供求矛盾早已存在。例如,我国基本建设投资快速膨胀,尽管基本建设投资中的公共品需求所导致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并不会立刻传递到公共品的消费价格上(如公路收费),也就不会马上反映到物价水平上。 不过,经济学基本原理告诉我们,投资成本上升必然最终要反映到商品价格上,区别仅仅是传递时间或者传递渠道变化的不同而已1]。或者说,本轮物价上涨中大量公共品投资膨胀能量一旦且最终会被释放出来,就必然会导致物价上涨。

2010年中国物价上涨原因剖析

2010年中国物价上涨深层次原因的剖析 今年入冬以来,以农产品价格上涨为前峰的物价指数CPI迅猛上涨,带动物价不断攀升,猪蛋、奶制品、青菜、食用油、粮食、棉花、白糖、食品、成品油、商品房价格不断攀升。强烈的通胀预期打乱了普通人原有的生活,物价问题成了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物价上涨的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是热钱炒作,贩子囤积导致。但是,贩子、热钱无处不在,以前怎么不去炒作那?早些年他们怎么不把绿豆炒到10元一斤那?剖其深层次的原因,本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外汇储备是国内物价上涨的原因之一。 简单点说:中国有2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说白了就是持有2万多亿美元的白条!为什么这么多外汇储备会造成国内物价上涨通货膨胀那?你想产品卖出去了,应收财富是2万多亿美元,如果把这2 万多亿美元亿财富换成东西拿回来,以工资的形式分发下去,整个社会财富是平衡的,不会发生物价上涨。 但是,产品卖出去了,应得财富没拿回来,却以外汇储备这样的白条挂在那里。而国内这些打工仔打工妹以及工厂主的这些开支怎么办? 中间掌管结算的是央行,为维持汇率稳定,央行不得不向这些厂矿投放基础货币,就印刷了与2万多亿美元相当面值的13万亿元的虚拟的纸钱(纸钱与财富挂钩的,没有财富纸钱就是虚的)来支付这些费用,当这些虚拟的纸钱流向社会时,社会财富不变,而纸钱貧空增加了13万亿的人民币,也就等于钱不值钱了,于是物价就一个劲的上

涨!通货膨胀就发生了。 二、基础建设投资规模过大, 导致货币超发,是物价上涨的第二个原 因。 两年来为应对国际金庸危机, 国家刺激经济,加大基础建设投资(比 如国家的一些大型投资项目),各大银行争相发放贷款,流入社会的 资金大幅增加。 2010年1 ―― 9月份,我国广义货币余额(M2)已经达到69.64万亿元,而同期(前三季度)GDP为26.866万亿元,即央行货币超发42万亿元(存在争议)。 虽然对是否超发了42万亿货币存在争议,但对超发了货币的事实本身却是没有争议的。 物质增加有限,流通货币大幅增加,最终的结果是一一物价不断攀升! 三、劳动力成本攀升,是推动物价上涨的第三个原因。 随着那些生于50 ―― 70年代之间,甘于吃苦耐劳,拿低工资而毫无怨言的打工人群年龄增大,代之与的是70、80、90后的新生代民工, 他们多数是独生子女,思想比较开放,不愿接受那些‘脏’、‘重’、 '差’,待遇比较低的‘盘剥’。导致“民工荒”在全国的蔓延,推升劳动力成本,引起物价的上升。 基础投资过大使各地用工大幅增加,也导致劳动力成本攀升。 四、全球性的原材料价格上涨,是国内物价上升的第四个原因。 近年来,由于国际原材料一一如钢铁、煤炭、石油、粮食不断上涨, 带来日常消费用品的生产成本大幅增加,导致物价上涨。 铁矿石连续六年的累计涨幅达到了惊人的400 %。高昂的矿价,吞噬着中国钢企的利润,铁矿石涨价导致中国钢企业2010年前9月为埋单多支付了超过千亿元的资金。 受国际能源机构调高原油需求预期等因素影响,10月份以来,纽约

对当前中国物价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前言 我国物价水平步步高升,CPI指数连创新高,百姓感到生活成本在迅速增加。发改委连发文稳定物价。我国物价上涨的根源何在,目前的政策对稳定物价有实际意义吗?如何解决我国物价上涨问题。 10月CPI同比增长4.4%,创两年来新高。与此同时,受燃料价格上涨影响,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也高于预期,10月同比上涨5%。消费物价指数中涨幅最大的是食品,也是近两个月来CPI超预期背后最主要的因素,其中10月食品价格上涨更是贡献了名义CPI月度增长的74%。蔬菜、水果在这一轮食品价格上涨之中增长最快,上一轮通胀周期中兴风作浪的肉类价格则仅温和上升。值得关注的是交通通讯类消费品价格也开始止跌回升,油价上调的影响显然不容忽视。此外,居住类和衣着类消费品价格环比增速也有所加快,部分反映了上游生产成本提升的影响。统计局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11月CPI为5.1%、PPI为6.1%,创28月新高。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上涨1.1%,其中,城市上涨1.0%,农村上涨1.3%;食品价格上涨2.0%,非食品价格上涨0.6%;消费品价格上涨1.5%,服务项目价格下降0.2%。分类别看,食品价格环比上涨2.0%,其中鲜菜环比下降1.9%;烟酒及用品类价格环比上涨0.2%;衣着类价格环比上涨1.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环比上涨0.4%;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环比上涨0.7%;交通和通信类价格环比持平;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环比下降1.0%;居住价格环比上涨1.8%。工业品出厂价格环比上涨

1.4%。其中采掘工业上涨14.6%,原料工业上涨9.8%,加工工业上涨4.7%;生活资料出厂价格上涨3.3%,其中食品类上涨6.2%,衣着类上涨 2.7%,一般日用品类上涨 3.1%,耐用消费品类下降0.7%。11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环比上涨1.4%。 面对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把稳定物价提到了最关键的位置。从多方经济数据来看,当前物价上涨的最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次债危机之后美国实行货币量化宽松政策,美联储大量发行货币,导致美元持续贬值。美元是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美国通过贸易逆差向全球输出大量美元,这就使得全球范围内发生通货膨胀,国际大宗商品主要以美元标价,不断贬值的美元使得大宗商品的身价相对上升,尤其是能源、农产品、原材料、贵金属的价格涨得很厉害。 二:世界经济将继续强劲增长,加大了全球通胀压力。鉴于今年上半年全球经济的良好增长势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7月25日将今、明两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测从今年4月的4.9%上调到5.2%,美国在第二季度已经重拾增势;日本经济复苏形势良好,有望进入正常的增长轨道;欧元区经济上半年明显好于预期;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继续快速增长,其中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的增速尤为突出。在全球经济持续强劲增长的情况下,供应限制因素增强,通胀风险增大。 三:人民币升值预期升温,世界范围内的货币供应过多导致流动性泛滥,并且我国对热钱缺乏管制的情况下,国际热钱不断流入我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简答题

★2、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1)信用货币制度,是以不兑现的纸币或银行券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二战后,逐步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1970年代初,美国宣布停止向各国中央银行兑换黄金,加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积极推行黄金非货币化政策,纸币与黄金脱钩,从此世界各国普遍实行了不兑现的货币信用制度。 (2)在这种货币制度下,纸币由政府授权中央银行发行,由法律赋予无限法偿能力,具有强制流通的性质。政府只是规定各种纸币的面值,不规定对金银的比价。由于纸币不与一定的金银保持等价关系,所以不能要求兑现。货币的发行一般由中央银行控制,不再受金银的约束。 (3)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意味着货币供应量不受金银的控制,可以根据市场的需要作适当的调节;纸币不育定量的金银相联系,其外汇汇率也不受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但是,由于人类对经济规律的认识差距,以及国家采取扩张性经济政策,也使得通货膨胀问题常常困扰着各国政府和人们的生活。 ★7、影响利率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1)决定利率的基本因素:平均利润率。(2)货币资金的供求状况。(3)经济周期。(4)物价水平。(5)经济政策。(6)其他影响因素:国际市场利率水平、银行经营成本、利率管理体制、传统习惯、法律规定和国际协定等。 ★8、关于利率的期限结构,有哪几种理论解释? (1)预期理论的基本观点是,长期债券的收益率应该等于现行短期利率和未来短期利率的几何平均值。 (2)市场分割理论认为,不用期限的债券市场是完全独立和分割开来的,因此各种期限的债券的利率完全由该种债券的供求关系决定,并不受其他期限债券的收益率的影响。 (3)期限选择和流动性升水理论综合了上述两种理论,认为长期债券利率等于这种债券到期前预期短期利率的平均值加上这种债券随供求条件变化而变化的期限升水。

猪肉价格上涨的经济学分析

一、供给方面 1、非洲猪瘟导致猪肉量供给下降 非洲猪瘟具有传播速度快,病死率高的特点,一旦非洲猪瘟蔓延开来,就会造成养猪场大量的生猪死亡。对于猪来说,这种病毒的传染性极强,死亡率极高,几乎是100%致死的概率,如此就导致生猪的数量越来越少,猪肉市场上的供给量减少,自然市场上猪肉的价格就会上涨。 2、环保政策日益严格,为响应环保精神,不少农村地区关停了一大批违规的养猪场。在该政策的影响下,农村散户养猪也越来越艰难,好多散户放弃了养猪。两者的因素相作用下,生猪市场的供应量就大大下降了。 3、不法商贩恶意炒作,囤货居奇。不少不法商贩看到市场上猪肉价格上涨,就把手中的生猪肉囤积起来,不再出售,这样就会导致市场上的猪肉供给量更少,猪肉价格更加上涨,不法商贩越涨越囤货,由此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4、猪周期的影响。 猪周期就是指一种经济现象,这个经济现象是“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周期性猪肉价格变化怪圈。 猪周期的道理很简单,康波财经小编给大家举个例子就明白了。假如康波财经小编开了一个养猪场,如果今年生猪市场上行情不好的话,那么康波财经小编就会杀掉母猪减少生猪存栏量,以此来减少养殖成本,维持养猪场的正常运转。一段时间后肉价涨起来,康波财经小编又会扩大养殖规模,结果在生猪出栏时生猪产

量提高,市场上生猪的供给量上升,猪肉的价格下跌,康波财经小编就又开始杀母猪,猪周期由此形成。 二、需求方面 因为猪肉属于老百姓生活中的必需品,因此猪肉的需求比较稳定。我们可以想想在生活中,大家每月消费猪肉的量也相对固定。 总的来说,猪肉市场上,猪肉的需求一定,猪肉的供给却下降了,因此前段时间猪肉的价格才会上涨。 据康波财经小编在农业部看到的消息:猪肉价格已经恢复性回调。农业农村部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16省市猪肉价格总指数已经连续两周环比下跌。11月8日-14日,猪肉批发价格为49.84元/公斤,环比下降4.4%。截至11月15日14时,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48.13元/公斤,比11月14日下降0.9%。 也就是说猪肉价格已经在下降当中,猪肉价格正在逐渐恢复正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