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李庄古镇长江航运馆讲解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航运陈列馆讲解词
(征求意见稿)
各位来宾、各位观众,大家好!
欢迎大家参观长江航运陈列馆!
这里是李庄羊街5号的胡家院。

大门的式样为上海或江南的石库门,特点是以石头做门框,以实心厚木做门扇,还具有中西合璧风格。

门联“涪水桂轮地灵钥户,花庄鹿溷光泽遗芬。

”上联写了李庄所处的地理环境是有水(涪水)、有山(桂轮山),而且人杰地灵,人才辈出。

从军事角度上讲,李庄是宜宾与南溪的门户,如锁孔一般的重要。

下联是夸赞胡家院内有“四时有不谢之花和常青之草”的美景。

中间的“鹿溷”二字,是指鹿喜欢的栖生之处,不过这里的“鹿”是取“禄”的谐音。

胡家院原为胡姓私家宅院,建于清代中晚期,面积500平方米,砖木结构,以门厅、堂屋、厢房构成四合院。

抗战中(1940—1946),李济、王献唐等曾在此居住。

这里是胡家院的门厅。

李庄地处长江边,我们利用胡家院,举办长江航运展览,我们先参观第一单元。

这里有门坎,请大家注意安全。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摇篮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流域面积1803平方公里,全程6300公里,落差5400米。

这是长江流域示意图。

(文明源头)为什么说长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呢?据有关史料记载,商周时期周武王灭殷后,领域南达长江流域,此后黄河、长江两河流域便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重心。

近百年来,长江流域的考古发掘工作成绩斐然,先后发现了浙江河姆渡文化、浙江马家浜文化、浙江良渚文化、江西山背文化、湖北屈家岭文化、四川大溪文化、三星堆文化等遗址,以及云南元谋人、四川资阳人、湖北郧县人、安徽和县人、南京汤山人等人类化石,考古发掘资料说明先民在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已在长江两岸定居,生息繁衍。

深厚的历史积淀孕育出灿烂的长江文明,包含了先民对水的认识、利用、开发、驾驭,由此推
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长江与黄河共同构筑起了中华文明。

这是1951年3月出土的资阳人头骨化石,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指图)。

1965年,在云南元谋县发现了两颗云南元谋人牙齿化石,生活年代约在170万年前左右。

1925年,四川巫山县发现大溪文化遗址,后在湖北、湖南等地又发现同类遗址(指图)。

大溪文化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母系社会的重要遗迹,是我国长江流域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刻划节纹红色陶釜、高圈足深腹豆、曲腹杯是大溪文化具有代表性的器物。

1936年发现的良渚文化遗址,年代为公元前3300年—公元前2000年,是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一支重要的古文明。

遗址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玉器以及蚕丝织品等。

这件“刻符玉璧”,琢磨精湛。

1954年发现的湖北京山屈家岭遗址,年代为公元前3500—2600年之间。

屈家岭文化的陶器主要是泥质黑陶和泥质灰陶。

位于四川广汉的三星堆古城遗址,距今已有3000—5000年历史。

这是三星堆一号坑出土的青铜爬龙柱形器。

这是罗盘、鱼梭。

(黄金水道)长江干、支流通航里程达7 万公里,一年四季不冻,是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

干流从四川宜宾至入海口,全长2800 余公里。

从古至今,长江航运横贯中华大地,畅达大江南北,承担了大量的物资与旅客运输,促进了沿岸经济的发展,在我国航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这是场景“长江老码头”,过去长江沿岸有许多码头,马帮和背夫穿行其中,运送货物。

这本抗战建国小丛书——《抗战与帮会》(指展柜),由王晋伯编著,1938年独立出版社印行。

这是民国时期参加帮会的执据。

义结金兰是旧时汉族社会交际习俗,意思是朋友间情投意合,或为了共同的利益进而结为异生兄弟或姐妹,也就是“拜把子”的意思。

如《三国演义》中刘、关、张结拜为异姓兄弟。

展柜中这几份是民国时期的“金兰谱”,一般用来结拜时交换。

《金兰谱》通常会将结拜人数、每人姓名、生辰八字、籍贯、结拜时间、誓言及祖上三代(父母、祖父、曾祖)姓名等有关事项填写清楚。

(水上“高速公路”)长江航运是古代的一条水上“高速公路”,由于陆路运输困难,先民们以舟揖之利,开始长江运输,省力省时。

独木舟又称独木船,是
用一根木头制成的船,把中间挖空,这是船舶的“先祖”(指图)。

7000年前,先民们便驾驶独木舟开始原始航行,这是长江航运的开端。

1958年,江苏武进县出土了3条独木舟,据考证是春秋战国时的独木舟,长11米,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

放木排是将所伐的树按大小长短分类,用绳子缠成一个木排,再把木排相接成一条长龙。

在排头、排中和排尾站有放排工,手拿竹篙,将这条长龙漂流到下游市镇。

排筏是即用长木材捆扎成的木排,是一种简易的水上交通工具。

打造木板船。

在商代中期,我们的先民就采用木板材拼合结构建造木板船。

1950年代初,在长沙203号汉墓出土了一只两头小,中间大,船形狭长的船模,我们称为汉代船模,有16支划浆,船模两侧边沿及首尾甲板上都有规则的钉眼。

(对外交流通道)长江是对外交流的一条重要通道。

我们从下面几件重大历史事件中,了解长江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唐代鉴真东渡日本(指图)。

公元743年—754年,鉴真五次东渡失败,第六次成功。

鉴真曾从扬州扬帆东行,沿长江东渡日本。

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宋元时期,这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

我国中原等地的部分商品,经水、陆运输至长江,再运输至沿海各港口。

明初郑和七次下西洋,每次组建了200多艘海船,2万多人的庞大船队,历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其《郑和航海图》绘制了南京以下长江段、我国东海和南海直至印度洋波斯湾的航路以及沿海地形。

通柜中是船舵、轮船上的大喇叭、呼吸器、投光灯。

(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是长江的龙头,是金沙江、岷江、长江交汇处,长江至此始称“长江”,因此宜宾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城。

这是一幅创作画“李庄码头”,当年的李庄码头人流、物流频繁,尤其是在抗战时期。

(宜宾由水而兴)宜宾历史悠久,在汉高后年间,就已建立僰道县。

宜宾得水陆交通便利,发达的航运为宜宾兴市和商贸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

在李庄下游15华里的长江北岸凉亭子之处有一个天然石柱,据说代替了长江水运每60华里设置的里程桩界,这是作为上水航行人工拉纤的一天的工作量,人们称为里桩,李庄也因此而得名。

(岷江航道)岷江从乐山至宜宾全长162公里,有险滩50多处。

岷江航运历史悠久,公元前250年,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了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从此造就了岷江上的
舟楫之便。

(金沙江航道)金沙江从青海玉树至宜宾全长2316公里,由于流经高山狭谷,水流湍急,中上游无法通航,从屏山至叙府才通航。

清代至民国,金沙江航运繁忙。

(长江航道)岷江、金沙江在宜宾汇合入长江。

长江水运以其干、支网络连接着上、中、下游地区中心城市及众多中小城镇。

长江是我国水运大动脉,水运量占全国内河水运量的80%以上。

1983年拍摄的电视片《话说长江》解说道:“如果能够充分的利用起来,它可以顶替40条铁路呢。

而目前,还只是两条铁路的作用。

”可见长江的开发利用潜力很大。

第二单元搏战惊涛的帆船
在轮船问世前,木船、帆船一直是长江航运的主要交通工具。

晚清时期,全长江干、支流拥有各种木帆船17万只,总吨位在340万吨左右,有近300万人经营木帆船运输业。

(木船)四川是一个盆地,唐代诗人李白曾惊叹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古代长江流域的先民出川通道,一条是长江,一条是栈道(指图)。

栈道历史悠久,战国时期开始修建栈道,四川栈道大部分建于绝壁湍流之上,凿石插木,凌空飞架。

这是在悬崖峭壁之上的驿运队伍。

没有渡船的地方,人们只能攀索道过河。

进入青铜器时代以后,先民开始将原木加工成木板来造船,主要工具为桨、篙和橹。

木船船型十分丰富,为出行、捕鱼、货运等提供了便利。

这是航行在长江的木船。

打渔归来。

长江边的人力渡船。

几只木船连接在一起,把卡车运到江对岸。

有了轮船后,有的地方靠不了岸,只好用木船摆渡物资上轮船。

(帆船)中国帆船源起秦汉,中经隋唐,兴在两宋,衰于晚清。

帆船本身没有动力,靠风力鼓动船帆航行,这是人类向大自然作斗争的一个见证。

这是三峡帆船(指图)。

1883年3月,英国商人立德乐为探寻川江,在武汉雇用一艘木船行至沙市后,又雇用一种适合川江急流险滩行驶的小船,经过21天航行,终于到达重庆。

这是立德乐租乘的木船行驶在巫峡。

清代,云南大规模地开采银、铜,运输从金沙江水运至京。

这一时期,金沙江水面一派热闹景象:“日则白帆点点,号子声声;夜则泊舟纵横,船火烛天。

民国时期,宜宾水运十
分繁忙,“早上摇撸之声不绝,傍晚纤夫杭唷声”,“划船号子,纤夫歌声,伴着白帆飘飘,舟船竞流”。

叙府有“搬不完的昭通,填不满的叙府”之说,这是过往商船。

抗战时期,运送抗战物资的航运更加繁忙。

1939年,叙府境内的“金沙江、岷江、长江三江的木船数千只,船员不下两万”。

这是旧拖船(指图)。

帆船归程。

清末时期长江三峡的官船。

帆船满载而归。

(船工)木船上工作的船工,根据木船大小有一二人或数人不等。

船老板是船主人,分工有舵工、副舵工、桨手三种。

他们各施其责,享有不同的待遇。

在长江上驾驶木船,对船工来讲,这是一个既艰辛而又危险的行业,传说“杨四将军”是水手、船工及纤夫、水上货运、客运共同供奉的保护神之一。

传说杨四是宋代湖南长沙人氏,封为将军后能镇水驱瘟。

长江流域许多地方都设庙祭祀,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是杨四将军生日,船工要办“王爷会”,祈求船货平安。

这位是饱经风霜的老船长(指图)。

小船上的哺乳。

女船工。

小小年龄就撑起生活的篙杆。

船工们常常是风餐露宿。

每一次船工们出行,无不牵动着亲人的担心,站在长江边的儿童,盼望船工父亲安全归来。

这是一群奋力划浆的船工。

船工们出行,不仅要经受盛夏、寒冬、雨天、晴天的考验,而且也有顺境和逆境。

我给大家介绍几种情况:一是打流(指图)。

木船遇到江面开阔,水流缓慢的航段,可以顺势而下,船工划挠摇橹比较省力。

二是放滩。

木船顺水航行遇到急流险滩,称为放滩。

舵手操舵避让礁石、暗滩和漩涡,全体船工齐心协力操橹划浆。

船工生死全系瞬息之间,稍有不慎,船毁人亡。

三是搬滩。

搬滩是因为滩上水浅,满载货物的木船吃水深过不去,必须将货物卸下,由船工从滩上搬到滩下。

经过搬滩后,再装上货物继续航行。

四是提驳。

大船过滩时,遭到滩口水较浅,需雇小船驳运部分货物,过滩后再装船。

(纤夫)纤夫是专以纤绳帮人拉船为生的人。

每当逆水行船或遇上险滩恶水时,一个个纤夫屈着身子,排列整齐地背着僵绳,步态一瘸一拐的往前迈。

同时发出惊天动地的吆喝,使帆船走出困境。

纤夫一般是在岸上拉纤,这是纤夫拉船的栈道。

个别地方没有纤道时,三峡船工们用篙杆上的铁钩交替着钩住石壁,使小船缓缓前行。

等候拉纤过滩的船队。

排列整齐的纤夫。

吃力爬行的纤夫。

这是一位女纤夫,当纤夫是因为家庭贫困,或生活所迫。

至今还健在的一位重庆女纤夫叫吴秀兰,生活在长江边,出身船工之家,在姑娘时就跟着父亲拉纤。

如今吴秀兰已70多岁,她始终难忘与风浪相伴的生涯,从2001年起,收集实物,独自在重庆江北家中办起一个“纤夫博物馆”。

目前,她是国内唯一能唱川江号子的女纤夫,有时还应邀参加纤夫以及领唱川江号子的表演活动。

货船逆水而行,只能靠纤夫的“人海战术”。

拉船的纤夫一般不穿衣裤,原因是峡谷地带多险滩,随时有可能下水拉船。

这是赤裸的纤夫(指图)。

据统计,清末时川江民船纤夫达200余万人。

天热时,纤夫一丝不挂,成为地方一景。

(川江号子)川江号子是船工或纤夫为配合航运、船务等劳动过程中,为统一动作和节奏,由号工领唱,众船工或纤夫帮腔、合唱的一种民间歌唱形式。

川江号子是劳动人民的创造,也是民歌中的一朵奇葩。

众人齐力划船,前面的人领唱船工号子。

这是一首代表性的川江号子《跑江湖》。

船工们走南闯北,见多识广,这首川江号子,总结了川江流域各地的特产。

(码头)长江沿岸的许多码头,为方便客流、货流提供了便利。

由此,城市因水而生或因码头而生,码头在城市或城镇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码头的繁荣刺激了会馆、生意场、庙会、茶馆、客栈的兴起,构成了独特的码头文化。

这是一组码头的老照片:重庆朝天门码头、武汉老码头、南京下关老码头、上海老码头、汉口码头、民国初年的新汉口码头、民国初年的九江码头、1909年的湖北沙市码头、宜宾合江门码头。

李庄也有众多码头,如豆芽码头、正街码头及广福街码头等。

(渡口)过去长江沿岸渡口如星罗棋布,主要靠船摆渡过江,渡口为长江两岸民众往来提供了方便。

这是繁忙的渡口,人们正在上船(指图)。

这是重庆阿蓬江渡口的“义渡”刻石。

义渡是民间捐资或官方修建,主要是免费或低费供行人渡河的渡口。

这是李庄渡口。

抗战爆发后,内迁人员增多。

合众轮船公司的“长远”号小火轮开辟宜宾——李庄——南溪的短途航线,每日往返一班。

关金券.
(帮会组织)长江沿岸各码头聚集了许多船工、纤夫、搬运工、挑夫等,他们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常常拉帮结伙,加入帮派组织。

过去各码头成为了船帮、袍哥、青帮等帮派组织活跃的地方。

这是咸丰元年的合川船帮《永定章程》石碑。

这是重庆袍哥,袍哥的活动范围主要在四川。

这是青帮头目三巨头,左起杜月笙、张啸林、黄金荣。

青帮最初是清代漕运水手的行业秘密组织,主要活动在运河沿岸地区以及长江下游。

这是帮会的《义气千秋》、《中国的帮会》、刘肇纶的蓬莱
同义社社员证明书。

这本《川江船夫号子》,由四川人民出版社1959年出版。

第三单元乘风破浪的轮船
1807年,美国人罗伯特·富尔顿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蒸汽机动力的轮船。

此后,轮船的不断改进以及轮船运输业的兴起,对传统木船运输业形成巨大冲击,长江航运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列强航运侵入长江)1840年6月,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由于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从此外国航运势力逐渐侵入长江,长江航运进入既蒙受屈辱,又充满抗争的时期。

这是1842年8月29日,《南京条约》在英国军舰“康华丽”号上签字(指图)。

入侵吴淞口的英国舰队。

1889年,第一艘抵川的外轮—英商立德的“利川”号。

航行在长江中耀武扬威的外国轮船。

日本舰队横行武汉江面。

长江上的外国炮舰。

这是日本太古轮船公司托运单(指展柜)。

(官督商办轮船业)在洋务运动中,清政府采取“由商人出资认股,政府委派官员经营管理”的官督商办轮船业的经营模式,打破了外轮垄断长江航运业局面。

所谓官督商办,是清末洋务派官僚委托商人招募民间资金,采用机器进行民用工业生产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

(轮船招商局诞生)1872年12月,中国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

这是我国近代第一家民族资本企业,宣告了外国航业独霸长江航运时代的结束。

轮船招商局总局设在上海,在国内各大港口和日本的长崎、横滨、神户、新加坡等处设立有分局。

招商局初创时,向英国购买的“伊敦”轮。

“江天”轮原为英国格拉斯哥船厂在1870年建造。

1877年,招商局从美商旗昌公司购买纳入船队。

1877年,轮船招商局并购美资昌轮船公司,成为规模最大的轮船公司。

十六铺金利源码头成为在沪的最大码头之一。

招商局成立后,与外商轮船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依靠漕运专利,得到迅速发展,成为中国第一家近代轮船航运公司。

招商局还获得官方贷款的帮助,尤其是得到国内商人的广泛支持,获得比外国轮船公司更多的货运。

这是1905年,招商局建造的江轮——“江新”。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1865年9月20日,由曾国藩规划,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规模最大的洋务企业——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这是清政府洋务派开设的近代军
事企业。

李鸿章在署理两江总督任上,先后创办了江南制造局、金陵机器局、天津机器局。

1905年,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造船厂改为江南船坞,独立经营。

辛亥革命后改为江南制船所。

这是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炼钢厂大门(指图)。

1865年,徐寿、华蘅芳、蔡国祥、徐建寅等在南京金陵制造局,试造出第一艘蒸汽动力船一一“黄鹄”号。

这是中国人自己建造的第一艘轮船(图为模型)。

1873年,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为招商局建造的“江裕”轮,主要行驶上海至武汉航线。

1874年3月,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为招商局建造完工的“海晏”轮。

1912年,江南造船所建造的最大优质客货轮“江华”轮,打破了外国造轮船独步长江的局面。

(川江行轮公司成立)1908年2月,为抵制外轮,官商合办的川江行轮有限公司成立。

先后购置“蜀通”“蜀亨”“新蜀通”“蜀和”等轮船,开展川江航运。

至1925年,四川陆续成立轮船公司14家,轮船24艘。

由于业务蒸蒸日上,二十余家外国轮船公司、数十艘轮船先后进入川江航运。

1909年10月29日,川江行轮公司从英国订造的“蜀通”轮,从宜昌逆流驶抵重庆南岸,为中国自营商轮第一次航行川江(指图)。

这是川江轮渡上的旅客。

官商合办的“川江行轮有限公司”的“蜀亨”轮在万县码头。

民国初,军阀混战。

有的运输船干脆在船侧写着不载军人,不载军火 ,以免惹火烧身(指图)。

这是中国人自营轮船“蜀通”轮行驶在三峡。

这是川江轮船公司“新蜀通”轮。

立德乐洋行之“先鋒”号明轮船驶抵重庆。

什么是明轮呢?明轮船是指在轮船两侧安有轮子的一种船,由于轮子的一部分露在水面上边,因此被称为明轮船。

另外江轮和海轮也有区别,由于江水浅,海水深,所遇风浪也不一样,虽然两者在外观上区别不大,但建造的要求是不同的。

民国初,航行于川江的许多轮船公司,为避免军阀拉差征用和土匪袭击,纷纷改挂享有特权的外国旗。

这是当时生意兴隆的“挂旗船”。

(民营航业兴起)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推动下,中国民营航运业在长江干、支线应运而生,同时修造船业也有了新的发展。

我给大家介绍几家民营航运公司:
(大达内河轮船公司)张謇(1853—1926),江苏南通人。

甲午科(1894)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

1903年,张謇为满足新建的大生纱厂供销需要,同时为抵制外国轮船势力,与
沙元炳创办大达内河轮船公司。

张謇创立内河与长江轮船航运业,建立了近代化港口码头,开辟连接江河运输的航线。

这是设在江苏南通的大达内河轮船公司。

上海十六铺的大达轮步公司码头。

(三北轮船公司)虞洽卿(1861一1945),浙江镇海人。

虞洽卿初到上海学徒时,从十六铺码头下船后,恰逢天下大雨,他怕布鞋被淋湿,便赤脚前往瑞康颜料行,被老板认为是"赤脚财神"上门。

据说老板前天晚上梦见有贵人前来相助,后来虞洽卿到来,老板对他另眼相看。

1894年后虞洽卿担任洋行买办,1903年独资开设通惠银号,1908年创办宁绍轮船公司,1914年在上海独创三北公司,购置慈北、姚北、镇北三艘小轮,行驶于龙山与镇海、宁波之间。

1917年进入长江航运。

以后,逐步发展成为了包括轮船公司、码头客栈、船舶修造的联合企业——三北集团。

1915年,三北公司在汉口立足,经营长江航线,这是位于武汉的三北轮船公司。

虞洽卿曾召集成立宁绍轮船公司,並向福马尾造船厂采购原法国东方轮船公司订造的客货轮一艘,改名为“宁绍”轮。

联合宁波帮以每张票 3角(公司补贴2角)的低价与英商太古公司竞争。

这是三北公司龙兴轮在重庆上客。

(民生轮船公司)1925年,民生公司在四川合川县集资成立,民生公司第一次筹备会议在合川县通俗教育馆举行(指图)。

1926年在上海打造的第一艘轮船“民生”号,这只仅70吨的小客轮“民生”号行驶重庆与合川之间。

经10年时间的发展中壮大,打破了外国航运势力的垄断,独占川江航运,航线延伸到长江全线,成为了中国最大的航运企业。

卢作孚(1893—1952),四川合川人。

民生公司创始人、总经理。

郑东琴(1882—1965),四川永川人。

同盟会员、民生公司董事长。

这是1938年这几件展品是有关民生实业公司轮船大修理报告存根、货物运费清单、民生公司货物运费清单、轮船大修理报告存根(指展柜)。

(在竞争中发展)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外国船只横行川江。

从1930年起,在川江航线上以民生公司为中心,开展了“化零为整”统一川江航运的活动,迫使美、英、日等国轮船公司悄然退出。

1931年,民生公司的川江航运上至宜宾,下至宜昌。

这是“贛江”轮在重庆装货。

卢作孚提出“中国人不搭外国船,不装外国货”口号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

这是长江中的民生公司轮船。

民生公司为统一川江,先后兼了22家公司,至1936年大小轮船达到45艘,航线贯通长江全
线。

这是1940年代航行于长江的民生公司客轮。

民生公司的民风轮、民贵轮、民主轮、民族轮、南海轮、勃海轮。

曾任民生机器厂总工程师的叶在馥(1888—1957),广东番禺人。

抗战时期,他设计改装了大批江河船舶,保障了战时大后方的水路运输。

为什要改装江河船舶呢?因为川江冬春枯水季节长,轮船数月不通航,这一自然环境和特点,引起叶在馥的思考和探索,他决心要改进船型,自行设计出适应中国黄金水道--长江上游航运所需的船舶。

这是民生实业公司旗下的“四川机械股份公司”相关资料以及1990出版的《民生实业公司史》(指展柜)。

(运送抗战物资)民生公司在不断发展壮大的时候,全面抗战爆发。

1938年春,随着国民政府的西撤,大批人流、物流涌向四川,湖北宜昌成了长江航线上的一个重要转运港。

民生公司投入全部运力,把数百个工厂、机关、学校和数十万人员撤退到大后方——四川,又将上百万川军将士和武器弹药从大后方运往抗日前线。

抗战中,民生公司轮船遭日机炸毁船只16艘、牺牲职工100余人。

这是民生公司“民生”号正在抢冲青滩。

运载工矿设备西迁的货船队。

大量战时物资由民生公司船舶运抵重庆。

抗战中抢运物资时的民生公司轮船。

运载支前物资的民康轮、民苏轮、民主轮、民元轮。

抢运物资和人员的民元轮、民俗轮、民权轮,先后被日机炸沉。

这是民生公司抗战中被炸的船舶。

(走向远洋发展)抗战胜利后,卢作孚把长江航线的重点移至上海,以此作为向沿海和远洋发展的基地。

至1949年,民生公司拥有各种船驳150余只,吨位72000吨,职工9000余人。

这是停泊香港的虎门轮,航行于日本的南海轮。

第四单元长江航运新纪元
新中国成立后,长江航运获得了新生。

长江航运向现代化目标迈进,水系中通航里程、运输船舶保有量、客货运量等发展迅速。

(迈向航运现代化)新中国成立前后,由于各地区解放时间有先有后,长江航运采取分段接管。

1950年5月27日,交通部长江区航务局成立。

长江干、支流客货运输全面恢复,逐步疏通航道,改进助航设施,自力更生设计制造船舶,使长江水系运输的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

干线运输调度逐步实现微机化。

长江航道局航浚4号挖泥船。

新建川江航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