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俗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岭南地区的婚俗文化
摘要:婚俗文化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岭南地区的婚俗文化内容 ,丰富多彩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岭南地区社会文化的历史发展过程。

其婚俗文化形式多样 ,内容繁杂 ,体现了浓厚的地方特色。

关键词:岭南、婚俗、文化
岭南地区的婚俗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而随之变化,这昭示着岭南地区社会的进步,人们价值观的改变,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岭南地区的汉族婚俗文化从不同区域可分为三类广府婚俗、客家婚俗与潮汕婚俗,另外还有疍民婚俗和其他一些婚俗习惯。

一、广府婚俗指以广州为中心分布于珠三角及周边地区的婚俗习惯。

在20世纪80年以前,广州的婚配嫁娶按时间先后可分为3个阶段。

①婚前礼,婚前礼又可分为六个步骤:一曰纳采。

由男家请媒人携带礼物向女家提亲。

二曰问名。

提亲后,交换男女双方“生辰八字”,若男女“八字”宜婚,婚事方能进入正题。

三曰纳吉。

实际上是订婚仪式,是日要请酒祝贺。

四曰纳征。

俗称“行聘”或“过大礼”,这次送的礼比纳采时的礼厚,仪式也较隆重。

五曰请期。

下聘礼后,男家选择婚期,征求女家意见,双方商定嫁娶日期。

六曰迎亲。

婚礼前最后的重要程序。

男家派出代表到女家迎亲;女家收取男家送来的部分礼物(不能全收),并回礼致谢。

②正婚礼,新娘到男家后当天的礼仪。

新娘和新郎双双拜天、拜地、拜祖宗、拜父母以及对拜。

之后,新娘在新郎的陪同下,向男家父母和年长者以及贺喜的亲友献“心抱”(即媳妇)茶。

被敬茶者喝完茶后,要给新人封“利市”(即红包)。

男家随后设宴款待亲友。

宴中,新郎、新娘要逐席敬酒,散席前要敬茶。

在入洞房前,新郎、新娘要对饮莲子糖水,取其“连生贵子”的好意头;要对饮“百合茶”,取其“百年好合”、“白发齐眉”之意;要吃和顺榄,取其和气、顺利、甜蜜的意思。

③婚后礼,新婚夫妇于婚后第三天回娘家,称“三朝回门”。

这是婚事的最后一项仪式。

回门时,夫家备上礼品,包括烧猪、鸡和礼饼等。

新婚夫妇必须于当天日落前返回夫家;且往返都要顺着迎亲时的原路走,不能“三天走两条道”。

从20世纪80年代起,广州兴起新式婚礼,并将整个婚礼过程录像留念。

婚礼前,先通过婚纱影楼照婚纱相。

通常,新郎、新娘会提前请自己的未婚朋友做男傧相、女傧相(俗称“兄弟”、“姐妹”)。

婚礼当天,新娘由“姐妹”陪同到预先约定的美容中心做发型、化妆;而新郎的“兄弟”则装扮花车:在轿车上挂上或贴上鲜花、丝带、彩球,车的正前方则矗立一男一女2个洋布娃娃。

吉时一到,新郎领着众“兄弟”到新娘家接新娘。

这时候,新娘的“姐妹”会严守层层大门,不让新郎轻易接到新娘,而且与新郎及其“兄弟”唇枪舌战,索取“利市”(俗称“姐妹钱”),拿到一封“利市”开一道门,有的还会藏起新娘的鞋,直到新郎“求饶”、“认输”才放新娘出门。

这时,众兄弟、姐妹才热热闹闹地簇拥着新郎、新娘去男家。

有的时候,尽管新娘家离酒楼近在咫尺,花车也要特意绕个大圈子经过吉祥路、长寿路、万福路、百子路等,以取好“意头”。

随后,新娘由新郎陪同返回娘家,俗称“回门”。

在婚宴中,新郎、新娘每席必敬酒;宴毕必敬茶,宾客则以“利市”相赠。

整个婚礼过程,有的新娘会换2~3套衣服,迎宾时穿西式白色婚纱;宴中着传统红色裙褂;宴毕送客时则换艳丽旗袍。

婚宴的菜谱也很有讲究,如是初婚,必有“烧乳猪”这道菜;还有红枣莲子汤,取“早生贵子”之意,有甜汤甜糕,取新婚甜蜜之意。

婚宴后,主家还会向来宾回赠“利市”。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则选择旅行结婚。

二、客家婚俗指梅州、河源、惠阳等地区客家人的婚俗习惯。

客家婚俗一般要经过“六礼仪式”:
(1)说亲。

男孩长大成人,父母便托人作媒,寻访适当人家未婚女。

媒者向女方父母说明男方家庭、男子年龄、品貌等。

如女方父母同意,便进一步相亲,谓之“探人家”;如不同意,则婉辞谢绝。

所谓“探人家”就是女方父母邀请几位至亲内戚前往男方观看郎貌,了解家迁,男设宴款待并赠送礼品。

过去女儿本人不去。

经同意,女方将女儿出生年、月、日、
时,俗称“时辰八字”写在红帖上送往男家,谓“送庚”。

男家将“庚帖”放在祖牌位前,三天内诸事顺遂,则进一步请算命先生“合八字”,如认为“合”,婚姻就算定了。

(2)送定(札定)。

说亲合适后,女方提出条件,聘金若干,猪、酒、鸡、鱼若干,桔饼、糖果若干,农村要加上米、豆、粉、面若干;男方则提出要妆奁若干,由媒人在男女双方间调和讲定。

农村往往用书面形式,称“写婚约”或“写合婚字”,正面写“文字厥祥”,底面写“天作之合”,由双方家长及媒人亲房签字画押,各执一份。

写字时要由男方备办盛宴。

在城关则由男方送桔饼、糖果并布料、鞋袜、戒指或手表等到女家,女家回送帽鞋衣服给男方。

有的还由男家请一二桌“订婚酒”。

从此,女子便是男家的人了。

送定以后,逢年过节,男方要送礼物给女方,直到结婚为止。

3)报日子和送聘金。

男方择定“斗床”和接亲的日期后,告知女方,叫“报日子”,一般要在结婚一个月以前,同时男方将聘金送给女方。

客家人对聘金的尾数喜欢用“九”,图其谐音“久”的吉利。

女方在男方斗床的时候,要送柚子和木炭到男家,含有平生贵子和暖新房之意,俗称“探子探孙”。

男方要做许多大肉圆送给女方分赠亲朋好友,以示结缘。

(4)盘嫁妆。

嫁妆丰厚俭朴相差很大。

旧时一般人家嫁女的妆奁有五色衫裤、梳妆台、脚桶、尿桶、门帘席、木箱或皮箱等,富贵人家则加绫罗绸缎、被褥毛毯、金银手饰等,招摇过市,极尽炫耀。

送嫁妆的人叫“青娘”,由男方给予红包。

嫁妆送到后,男家宴请亲朋“看嫁妆”。

盘嫁妆的时间在日间,具体日期各地不同,城关在新娘出嫁的前一天,乡间多在新娘出嫁的第二天。

(5)接亲与送亲。

接亲也称迎亲,旧时多在日间进行,现多在深夜。

男方在午间要备猪头、鸡公、鱼及香烛、喜炮声中到女方家中接亲。

“我是花轿抬到夫家的!”这是旧时妇女一辈子都值得骄傲的。

俗话说:“破扇子扇扇也有风,破轿子坐坐也威风。

”同去接亲的人要双数。

女方家中看到接亲人员前来要将大门关住,待接亲者连放三次鞭炮以后,接过蜡烛火种,才开门恭迎。

女方要备办酒宴款待接亲者,谓之“无块席”,婿郎、陪客稍微动筷,不多吃。

出嫁姑娘洗澡后,由媒人和喜娘为之梳妆打扮。

女方送客的人也要双数,一般有新人伯娓和新娘的兄弟及其他亲友。

出门时,女方父母应回避。

到男家后,若入门时候未到,新娘先要在门外等待。

入门时,鼓炮相迎,男方父母亦应回避,到拜堂时相见,以避免“相撞”,造成日后不和。

跨进大门槛时,由厨子宰杀一只公鸡,叫“拦门鸡”。

一些乡间习俗在门槛下放一把斧头,新娘踏着米筛进入新房。

(6)拜堂与吃面碗鸡、交杯酒。

这是结婚姻最后的仪式,新郎、新娘先同拜天,次拜祖宗,然后夫妻相拜。

拜毕同入洞房,洞房内点红烛,桌上放着煮熟的鸡、面条和两个鸡蛋,新娘新郎共同进餐,吃交杯酒。

这是新入门第一次与新郎进食,需选吉时。

新床上放的东西有讲究,城关一般是放四个柚子,上贴喜字,“柚子”与“有子”谐音。

乡间放一个红斗,装满白米,还有尺秤、算盘、剪刀之类,象征婚后生活富裕,会划会算;另有一盏红灯,取“添丁”之意。

闹房,闹房不属结婚仪式,或有或无。

一般在宾客宴散以后,一些青年男女亲友进新房与新郎新娘逗乐,要新人说唱捧逗,如新郎抱新娘咬红花(红包),新郎新娘合吃一颗糖果,唱歌跳舞等。

过去还有“坎压油堆”的陋习,就是一个个压到新娘身上。

这种现象多少带有人类早期野蛮群婚的遗风,现已革除。

过去有些地方因新房狭窄,闹房改在厅堂举行。

闹房连续三天,这三天内不分大小,男女老幼均可参加。

客家闹房,还受一种观念的支配,认为越闹越吉祥。

广东客家人闹洞房的习俗中特别突出说四句,以吉祥、祝福、禧
戏的语言构成押韵四句词,贯穿着整个闹房过程,典雅、风趣。

圆房,不少地旧俗有圆房验贞之陋俗。

南方特别是广东一带,在三朝回门时随送烧猪以示新娘贞节完好,新娘得到男家的尊重,女家为此而感到骄傲。

“吃烧猪”成了新娘子是否贞节的代名词。

三朝之日新郎伴新娘回门,女方父母翘首盼望,在看到随来的“烧猪”时才放下那颗久悬着的心。

女儿是守身如玉的处女,婿家已表示对她满意了,父母才为女儿终身有托而感到欣慰。

请三朝,新娘出嫁后第三天,娘家要设宴席请女儿、女婿。

女儿以客人身份回娘家,可坐首席,宴后当众脱去红衫,改穿普通新衣裳。

这天不能在娘家住宿,无论远近都要赶回夫家,有的乡间,娘家过几天邀一些亲戚(妇女)至女儿家中做客;有的结婚满月时,做母亲的请女儿回家做满月酒。

男女亲家各择定日期,设盛宴互相请酒,谓之“上门”。

这些喜庆的余音,可以加强两家之间的往来。

婚宴队,结婚宴请宾客,俗称“喜酒”,礼节甚为隆重,尤其过去娶亲更甚。

婚宴设于厅堂,桌位分尊卑。

左上为首席,右为次,上坐老人,下陪客。

宾客按尊卑、远近、长幼入席,外戚尊,本族插。

主要宾客,新郎须一一到他面前恭请并带到规定的席位,奉献碗筷。

嫁女宴席则由新娘家长礼请宾客。

新郎和新娘的母舅为上宾,坐首桌首席。

女方来到男家的客人叫“大客”,他们来了,要在门前放鞭炮迎接,他们未到席,不能开宴。

新郎要在母舅的首桌执壶,斟酒从母舅开始。

三、潮汕婚俗指汕头、潮州和揭阳地区的婚俗习惯。

随着时代的发展,潮汕人的婚礼已越来越富于时代气息了,不少青年男女早已摆脱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习俗。

然而,传统婚礼还存在。

(1)提亲。

亦称求婚。

即由媒人到男方提亲,或由媒人先到男方介绍女方情况,男方认可再到女方提亲。

(2)合婚。

这里有两个环节,双方提亲认可后,即由媒人把女方姓名、生辰八字、籍贯、祖宗三代写成庚贴送交男方。

三天内若男方家里没有发生意外不吉祥的事,如碰破碗、锅等,这叫做“三日好”。

有这个好兆头,男方才答应互换庚帖。

换了庚帖再各自请人占卜合婚,确认男女双方是相生还是相克。

(3)定亲。

合婚之后,就进入了定亲阶段,即由男方备礼物到女方定下亲事。

礼物通常是一对金耳环或一枚金戒指,也有送金项链的,还有白糖、面条,这是表示订婚的信物。

女方在定亲礼时,要给亲朋邻里分送糖果饼食,告知亲事已定,定亲后便行聘礼。

行聘,亦称送聘。

过去的聘礼,富有人家是金银、彩缎、猪羊酒果;贫者则是槟榔、鸡酒而已。

潮州人把槟榔当作吉祥如意的象征,是甚有特色的行聘礼物。

现代的聘礼包括实物和现金。

实物必各四式以上:白糖、面条、大吉(潮州柑)、金银首饰、布料、饼食等,但不能为奇数,务必偶数。

现金也称为聘金,分一份、二份、四份不等,但都是成倍数的。

在送聘中,女方要有回礼,即把聘礼中的饼食部分退还,并回赠“鸳鸯蕉”、桔、猪心等。

鸳鸯蕉即两个并生的香蕉,象征百年偕老;桔谐音“吉”,象征大吉;猪心(一半留在女方)象征同心。

双方这时还要用对方礼物中的饼食郑重其事地分赠给亲朋邻里,报告结婚喜期。

亲朋邻里也
要回赠礼物表示祝贺。

请期,行聘礼后,就要选择结婚的日期,并转告女方,包括通知女方什么时候剪裁结婚礼服,什么时候“挽面”,什么时辰沐浴,什么时辰迎娶等。

请期所请的时辰大多在黑夜里,潮俗保持黑夜迎亲的婚俗,实是远古的遗风。

(4)迎亲。

这是新郎到女家迎娶新娘
的仪式,也是婚礼中最主要的程序。

迎亲有两种:一种是新郎迎亲,另一种是男方请“好命人”代迎。

这时,新娘往往放声大哭,这叫“哭嫁”。

一方面是为远别父母亲而哭,另一方面据说只有流泪,才能使娘家富裕。

彩轿来到夫家门口,夫家要放鞭炮迎接。

新郎用脚踢轿,卷轿帘,拔下新娘头上的如意,往新娘额上作势欲扎。

踢轿、扎如意,意在给新娘下马威:今后一切须如夫意。

这是夫权的暗示。

接着新娘在伴娘搀扶下跨过门槛底下一堆燃着的“火烟”。

新娘进门之后,要在婆家请来的“青娘母”陪伴下,与新郎吃“合房圆”,进洞房,上厅堂给长辈、平辈端茶行礼等。

这时,青娘母应在旁诵祝颂歌辞。

娘家在新娘迎娶当天,要派小舅子送百合汤赠与男方,愿新娘在婆家人人合意。

第二天要给新娘送木耳猪心汤,期望新娘不要忘了娘家亲人。

只有第三次才能在娘家住上几天,好好倾吐思念父母之情。

这里的姑娘出嫁时还有分赠“姐妹钱”的习俗。

“姐妹钱”是由前来迎娶的新郎分赠给送新娘上路的弟妹们,一般是4元4角8分。

分赠姐妹钱一对男女代送,含意“好”。

448分,寓“世世好”和“世世不分(离)”之意。

行庄严的“安床”仪式。

安床之时宴请算命先生择日,床头朝向也有个讲究。

在安床时,要做“四句”以图吉利。

当新娘艳妆浓抹、将上花轿的时候,新娘娘家的人,便要端一盆清水,向花轿泼洒,边泼边念:“钵水泼上轿,新娘变新样。

”寄寓对出嫁新娘的祝愿。

不过,现在泼洒的当然不再是花轿,而是自行车或是摩托车、小轿车了。

新娘的嫁妆中,过去还必须备有两双木履,除方便日常生活外,也取“同偕老”或“亦步亦趋”之意。

新娘过门后,隔一天清早就要起床下厨,亲自做一碗甜米饭,待家翁、家婆及丈夫的兄弟姐妹起床后,请他们各尝一点。

据说,这碗甜饭,糖要从娘家带来,做饭时还必须将一口自己的唾液掺进米汤中。

当然,唾液掺米汤得悄悄进行,吃的人也不必多问。

这一习俗意味着夫家的人吃了含有新娘唾液的甜米饭,新娘和全家大小就能融洽相处,生活和睦。

新婚三天内,新娘子与公婆应避免相见。

第四天一早,新娘要到新居所在地的公共井汲水。

汲水前先将一小撮红糖和一小撮由娘家带来的泥土投入井中。

这是为使新娘此后不致“水土不服”,且能和邻里和谐相处。

闹洞房。

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民俗活动,就是在子夜时分拜财神。

无论是哪一个地区,婚礼的最高潮是“闹洞房”。

潮汕也如此。

香包是新娘出嫁前躲在闺房里刺绣的,人们要从这些刺绣工艺品的手艺高低、数量多寡来品评新娘的灵巧与笨拙、勤劳与懒惰。

四、疍民婚俗指在沿海港湾和内河上从事渔业及水上运输,并以船为家的水上居民的婚俗习惯。

疍民们的婚俗,虽和陆上居民一样,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其婚庆有自己的特色。

谈婚时,先将男女双方生辰请相士推算,如算得双方八字无碍,媒人再将两边的家庭详细情况通告对方家长,然后双方家长再商酌礼金,若男家不允女家提出的条件,便封回一个红包,把年生送回,此门婚事便告吹了。

饼礼则同陆上居民大同小异,突出不同的是要加槟榔五十七斤。

婚礼宴客也不在艇中进行,而是择一开阔、平坦的沙滩,以地当席,海碗当杯,畅饮庆祝。

五、其他婚俗,是岭南特有的一些婚俗习惯,有一些特别的称呼。

童养媳,长江长期以来有带童养媳的风俗,俗称“新婢子”。

过去产生童养媳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重男轻女;二是一些人家娶媳妇
困难。

生女孩者常在一二个月内将婴儿送给别人,收养者只需出几斤猪肉和细面。

如果将来不做儿媳妇,也可将其出嫁,获取聘金。

过去童养媳结婚往往比一般人早,十五六岁结婚者不少。

仪式也很简单,一般不请客,不拜堂,除夕日吃过面碗鸡便同房,俗称“合卺”或“圆房”。

婚后夫妇感情多不太融洽。

赘婚,男到女家结婚,长汀俗称“打合同”或“招亲”。

女方多属童养媳或等郎妹,前者指婴儿时抱来长大后配童婚(有男孩匹配),后者指抱养来后等着生郎的。

因无男孩将新生女儿与人“打合同”的则很少。

“打合同”主要条件是生的孩子两姓平分,男方对女方父母负责生养死葬。

结婚仪式也较简单,女方家长请本族亲房和男方的家长商议签署合同即可完婚,男方不出聘金,女方也无所谓嫁妆,男方可继承女方父母财产。

转亲,城乡均有此种婚姻,但为数极少。

换亲,兄妹双双互换结成夫妇。

两家均可省去聘金、送礼等费用,接亲、拜堂等仪式照样进行。

这主要出自家长的意图,双方男女并无爱情基础。

改嫁,寡妇再醮与离群的妇女再婚,过去在社会上受歧视。

结婚仪式不能与
普通婚姻相同,如不能穿红衣,不能在厅堂正门出门,要提前一两天离开原来的家,有的地方要半路上轿,接亲时间不能在晚上而在白天等。

也有寡妇不改嫁他家,招男子来家结婚“打合同”的,多因其有子女并与翁姑有感情不愿离开所致。

离婚妇女也有离婚不离家的,与家人照常生活在一起,除了与丈夫脱离夫妻关系外,其地位与离婚前相同。

用公鸡代替新郎与新娘拜堂成婚。

由于广东城乡多华侨,许多侨居国外的子弟,到了当婚年龄希望在家乡找一女子为妻,以便照顾年迈的父母。

可是隔山隔海,路远迢迢,回乡不易,只好由父母物色一中意的女子,按照俗规,从过礼纳聘,到定下婚约,一一遵行礼制。

但到了完婚之日,儿子未能归来,拜堂时,便以公鸡代替新郎,一样为公鸡披红挂绿,梳头扮髻,吟诵祝词。

新娘花轿一到,由一中年妇女手捧公鸡去迎娶新娘,公鸡与新娘进入厅堂后,一样拜天地,拜祖先,拜父母,公鸡与新娘相拜,一切过程均与真正的婚礼一样。

婚礼的当晚,公鸡还要缚在新房中与新娘共度良宵,直到次日清晨才能将公鸡捧走。

有的婚后丈夫十年八年回不来,妻子可领养一个男孩作为后嗣,俗称“螟蛉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